红色文艺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现状与路径

发布时间:2023-09-29 15:06:02 来源:网友投稿

亓明超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民族的复兴,国家的进步,都离不开教育。高校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对于为谁培养人才这一问题发挥着其他专业课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把红色文艺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又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

在中国人眼中,红色代表了权威、勇气、喜悦和革命,红色情结流动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随着20世纪初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将红色赋予了新的政治色彩,提出了“红色武装”“红色政权”等新词汇,红色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代表色。

(一)红色文艺的内涵

红色文艺是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坚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重大历史事件与英雄人物为原型而创作的作品,囊括了音乐、戏曲、电影、电视剧、舞蹈、绘画、雕塑等多种文艺形式,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百折不挠的宝贵品质,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作为红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红色文艺作为精神指引点燃中国人民的精神火光,担负着挺起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的重任。

(二)红色文艺的特征

其一,红色文艺具有人民性。红色文艺作品扎根祖国大地这片沃土,取材于中国人民的现实生活,最真实地反映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其二,红色文艺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表现形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这些文艺形式大多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其三,红色文艺具有沉浸性。通过观看红色文艺作品可以使观众产生临境感、交互感,使受教育者在感受艺术的同时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红色文艺与高校思政课堂具有天然的契合关系,无论在价值导向还是育人功能上,两者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
红色文艺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且珍贵的教育资源,必须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

(一)红色文艺与高校思政课堂具有契合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必须坚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1]高校的五门思政课程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上发挥着其他专业课程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引导当代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信仰,成为爱国、爱党、爱民的真正中国人。正因如此,政治性是高校思政课的最重要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党和国家的历史保证权威性和真实性。

红色文艺伴随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坚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历史应运而生。红色歌曲、影视剧、诗词等红色文艺中包含了大量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爱国精神,蕴含了丰富的红色基因。与此同时,红色文艺因其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特点,更容易使青年学生接受,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传承革命精神,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此外,与单纯的理论灌输相比较,红色文艺更具立体感和直观性,更能吸引青年学生的关注与兴趣,推动学生从知到行的转变。综上所述,红色文艺与高校思政课堂具有契合性。

(二)红色文艺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效用

第一,红色文艺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素材。大学生大多对单纯的理论灌输缺乏兴趣甚至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但是他们对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有一定的亲近感和浓厚的兴趣,更愿意下功夫去了解,从情感层面更容易接受和学习。思政教师从红色文艺的资源库中针对教学内容选取与之相契合的素材案例进行教学,能够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使学生更加关注理论知识,更容易接受、认可课堂教学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红色文艺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有利于增强教学的时空性。由于学校经费的限制、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大部分思政教师在教学时只能进行单一的语言讲述,无法给学生直观、立体的感受,将红色影视剧、红色舞蹈等文艺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可以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丰富了思政课堂的教学形式、方法,缩短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时空距离,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红色文艺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红色文艺将党的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从文字记录转化为音乐、戏曲、电影、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大学生以画面的形式直观感受党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历史进程。两者的融合使思政课既有了历史的厚度,又充满教学的温度,提高了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继而深化理论认知,升华觉悟信仰,促使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第四,红色文艺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可以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侵蚀。以美国为首的国外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和平演变的阴谋,打着重新“评价历史”的幌子随意歪曲中国革命历史、污蔑英雄人物和国家领袖、否定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光辉成就,他们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阴谋从未停止。高校中少数大学生由于被这些错误言论误导,造成思想上的混乱。要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以大学生喜爱的形式向他们展示真实的案例,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培养他们正确的历史观。

当前红色文艺在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面临以下几点困境,影响了高校思政课堂的育人效果。

(一)对红色文艺研究不足,思政教师文艺学基础薄弱

思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能否实现红色文艺与思政课堂的完美融合,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真正把握和利用红色文艺,发挥育人作用。其一,要实现红色文艺与高校思政课堂的有效融合,需要对红色文艺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但当下对红色文艺缺乏整体研究和系统规划,一方面,对红色文艺的研究仅限于概念、范畴等表面研究,缺乏深入研究,成果转化率较低;
另一方面,研究者多为思政教师,缺乏文艺学专业人才协同,研究团队建设较为滞后。理论作为实践的先导,由于相关理论研究的“先天不足”,致使红色文艺无法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其二,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毕业的思政教师,文艺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对薄弱,自身的文艺素养不够,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导致其无法随时随地将红色文艺案例素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理论教学方式单一,忽视育人成效

作为一门理论课程,高校思政课是对实践的理论总结,具有高度概括性、抽象性特点,照本宣科式的理论灌输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将红色文艺融入思政课堂,但往往局限于讲故事、看电影,并未进行深层次解析。比如,部分思政教师只注重红色故事的讲解,并未对红色故事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及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进行深入挖掘;
关注红色电影的播放,并未对当时的时代背景、角色的心路历程进行分析。这种粗放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漫无目的地泛听、泛看,难以达到入心入脑的效果。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下大学生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上升,体会不到先辈们忍饿挨冻的艰难困苦,感受不到战争年代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若思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只是应付了事,简单堆砌教学案例,就很难打动大学生,也会使红色文艺的育人功能有所弱化。

(三)实践教学注重形式,缺乏理论创新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出生于物质生活富足、互联网发达的年代,随着信息网络化发展,其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相较之前有了很大变化,获取知识的渠道、方式也不再仅限于传统课堂的理论灌输。但是部分高校的思政实践课堂仍停留在集体参观红色革命遗址、举办红色艺术节等传统方式,流于形式,缺乏创新。一方面,学生参观红色革命遗址,多是为满足学院、学校宣传任务,走马观花式地泛看,缺乏相贴合的理论知识引导,学习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红色艺术节等活动多是在某些重大节庆期间举办,节庆之后便不再受到重视,导致学生对红色艺术节的了解程度不深,接纳程度不高,甚至可能会产生排斥心理。与此同时,西方社会的价值观隐藏在网络中持续不断地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渗透,正一点点消解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的缺失导致红色文艺中的英雄人物、历史事件在网络中成为被娱乐、恶搞、颠覆和嘲讽的对象。与泛娱乐化、碎片化的网络相比较,传统的思政课堂就显得势单力薄,对于大学生来说就失去了话语权和吸引力,逐渐被边缘化。

将红色文艺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不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简单的堆砌或机械组合,而是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红色文艺融入和贯穿整个思政课堂,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最终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目的。

(一)加强红色文艺研究,提高思政教师文艺素养

毛泽东一直非常重视教师的自身学习,他指出:“我们当然只能是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当先生,一面当学生。要做好先生,首先要做好学生。”[2]要将红色文艺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应加强红色文艺研究,提高思政教师文艺学术素养。具体来说,构建红色文艺研究专业团队,思政教师与艺术学院专业教师协同一致共同发力。艺术学院专业课教师应发挥其专业特长,梳理文艺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从中挑选蕴含革命精神、革命文化、爱国精神和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经典红色文艺作品以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的文艺大师,建立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兴趣爱好、内容充实全面的红色文艺资源库;
思政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本专业知识,更要在课余时间认真研究红色文艺资源库,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选取合适的红色文艺素材,凝练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实现两者的高效融合。除此之外,思政教师还应该广泛涉猎文艺类书籍,了解红色文艺的经典作品,积累相关知识,对各类艺术学科的起源和大致发展脉络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红色文艺资源库,使其充分渗入课堂教学。

(二)挖掘红色文艺教育资源,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红色文艺是一种文化软实力,其中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学素材[3]。在高校思政课堂中,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红色文艺,认真挖掘红色文艺中的精神内核,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感。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抗美援朝”主题的教学中,将电影《长津湖》引入课堂教学,通过“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这一经典台词,带领学生挖掘电影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的立国之战。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刚刚从废墟中站立起来、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工业制造能力的中国,战胜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砸碎了近百年来“东亚病夫”的屈辱招牌,从此在世界立住了根基;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即使身处劣势,即使困难重重,中国人民也会不屈不挠、坚持奋斗的革命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此外,让学生通过观看电影《长津湖》体会“新兵蛋子”伍万里从不服管教的桀骜少年蜕变成为奋勇杀敌、信念坚定的革命战士的心路历程。19岁的少年在被连长罚站一夜后,透过车厢看到祖国的壮丽河山,眼神开始变得坚毅,愿意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
在经历战争的惨烈、战友的牺牲后,从不敢向敌人开枪的孩子成长为勇敢坚毅的革命战士;
最后,他学会克制复仇欲望,未击毙敌军军官,展现了他的人性正义,也体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本质:保家卫国,这种家国情怀与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高下立见。通过革命英雄的成长经历,使学生深刻体悟不畏强敌、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并以此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分发挥红色文艺价值引领的作用。教学案例的挖掘必须精准,具有针对性,而不能随意叠加,给学生造成种类杂、没深度、整体性差等印象。

(三)开展实践教学,将红色文艺融入校园生活

高校思政课堂的实践教学具有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等多种表现形式[4]。在将红色文艺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实践教学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课内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历史,感悟历史,使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红色文艺中所蕴含的崇高理想信念。例如,在“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课程“做忠实爱国者”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可向学生发布课前预习任务,观看电影《钱学森》,并创设特定情境:如果你是钱学森,面对美国高校终身教授的荣誉、国民党政府的高官厚禄诱惑和一穷二白的新中国的召唤又会作何种抉择?要求学生根据这一主题自行划分小组,进行创作,可运用情景剧、歌曲、舞蹈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舞台表演。表演结束之后,思政教师在点评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留学生归国大潮这一热点,升华主题,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如何做一个忠实的爱国者。在这一情景设定中,学生作为“编剧”“演员”“导演”拥有了更大主动权,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其二,课外实践教学可以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学科特点,举办红色歌曲合唱比赛,红色舞蹈排演,红色微电影创作,红色绘画、雕塑比赛等。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引进《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父辈》《我的长征》《复兴之路》等红色文艺经典作品,使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中时时受到红色文艺的熏陶,实现红色文艺创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共进。

猜你喜欢文艺红色思政1942,文艺之春环球人物(2022年8期)2022-04-25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意林·全彩Color(2019年7期)2019-08-13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文艺范非公有制企业党建(2017年12期)2017-12-19

推荐访问:路径 融入 文艺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