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思维下的初中散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28 08:48: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思维发展和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将阅读、写作、交际、综合性学习融为一体,注重引导学生的高阶思维活动。教材选入多篇经典散文,重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深度思维。从散文的文体特征、设计结构性问题、搭建阅读支架等角度,推动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進而提升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阶思维;
初中散文;
深度阅读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成为新时代人才的关键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高阶思维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激活学生深度思维能力的核心要素。同时,新课标中提出:“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实践中提升语文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从浅层走向深层,从感性走向理性,逐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高阶思维是思维发展的高级形式。它主要包括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决策思维、问题解决和元认知五大要素,凸显出深刻性、多元性、整合性等特征。高阶思维是人在较高的认知水平层次上进行分析、综合等活动,进而深度评价和创造的过程。优秀的散文强调“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意溢于海”,以真实深切的情感敲击作者的心灵之门。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引导学生的高阶思维可以帮助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但是,在当前散文教学中,许多课堂出现了“三假”现象,致使散文阅读教学过程泛化,缺少实际可操作性。具体为:
(1)虚“假”解读。不少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自觉地滑向“解读生活”。(2)虚“假”整合。不少课堂,教师往往为了活动而活动,缺少对散文阅读知识的有效融合。(3)虚“假”探究。部编版教材强调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解决具体实际的问题。但是,在一些课堂中,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浮于表面,思维浅表化,缺少深度学习。

基于此,笔者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从散文的特点和结构化问题设计出发,构建高阶思维的支架,从而进行散文深度阅读教学。

一、运用文体思维,从感性走向理性

王荣生教授强调:“阅读和解读文本需要注重依据体式,这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则。”文体是文学作品的体裁、样式。散文具有其与之相应的语言形式、组织结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文体思维,展开深度解读。

首先,注重情境融合,从感性认知走向理性思考。经典的散文在细腻而精深的语言中暗含着精微的情感。在阅读散文的时候,学生需要打破自身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屏障,学会融入情境,从感性走向理性。其中,“情境”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审美情趣,注重将情感与智慧彼此交融。比如,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暗含着作者的感恩、愧疚、隐痛。学生由于缺少相关的情感体验,往往阅读的时候只能读出“母爱的伟大”。为了打破作品符号化、标签化的印象,教师可以个体体验为基础,设计个性化的情境,使深度学习真正发生。笔者执教的时候抓住文本中丰富而灵动的叠词,让学生运用不同语气进行朗读,从而入情入境地细细品味。比如,“好好地活”这一词背后显示出的是作者绝望的恨和拒绝美好的自我幽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作者在文中的“砸”“摔”等动作,体悟作者反常动作背后所潜藏的情感。文中反复提到“好好活”,使“我”与“母亲”间形成了情感错位,更能体现出作品不仅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还有多年后一位儿子的“愧疚”和“悔恨”。

其次,注重散文言语内容与形式,形成情感的共鸣。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言语形式是语言在一定语境中表现形式,而言语内容则是在一定语言环境中产生的意义。在散文阅读中,教师需要抓住言语形式上的重复点、矛盾点等,深入解读文本的意蕴,探究出文本深层内涵。比如,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就是双重叙事视角转换与交织的代表。在执教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勾画与批注的方法,梳理散文中不同成长阶段鲁迅的形象特征,进而体验“童年鲁迅”和“成年鲁迅”的情感。其中,《五娼会》中写到《二十四孝图》的故事,以童年鲁迅的视角表达儿童天真恐惧的心理;
同时又以成年鲁迅的视角批判了封建文化的虚伪和残酷。由此,帮助学生掌握回忆性散文的双重视角的交替作用分别为: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眼光;
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的眼光。

可见,学生以独特的思维方式辨识文本的言语形式,梳理文本的言语内容,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提升了高阶思维品质。

二、设计结构化问题,从浅层走向深层

结构化的问题注重具体的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并且将其置身于一定知识体系中进行有效整合,进而解决实际的问题。在散文阅读教学中,结构化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对文本内容深度的思考、探究,不断迈向高阶思维。

基于学生认知设计结构化问题,促进探究性思维的形成。深度学习需要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积极参与、体验、获得发展的过程。其中,结构化的问题需要以学生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为基础,不断唤起学生的新知。比如,学习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时,教师可以围绕标题,引导学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抒情方式”。课堂上,学生需理清散文中的人、事、物,感受雨季的“山珍海味”,从而掌握散文的结构特征。同时,教师可以着眼于本篇抒情散文的情感,从“有趣”“有味”“有情”三个方面,要求学生品悟“常物”中的生活味。学生跳出“雨季的特点”,着眼于具体的事物中妙趣横生,从细微之处感知作者的生活情趣。

可见,经典散文都显性地存在作家的个性特征。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着眼散文整体的审美意蕴,设计结构化的问题,以点带面、由浅入深地体悟散文的魅力。

三、构建互文性阅读支架,从低层走向高阶

深度学习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不断地将知识进行外显,将符号转化为实体的过程。在散文阅读中,深度学习需要注重搭建有效的思维支架,不断地对学生的经验进行融合迁移,进而引发高阶思维的发生。而互文性学习支架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思维聚集,形成立体化的思考,不断探究深意。

搭建“互文阅读”学习支架,形成发散思维。学生受到知识结构和欣赏水平的局限,往往很难真正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讲授方式,搭建“互文阅读”的学习支架,让学生在“巧读”“活读”中实现阅读目标。同时,思维需要依赖一定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善于利用、挖掘和转化阅读材料,形成“互文性阅读”,引导学生向纵深处思考。比如,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学生发现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母亲求“我”到北海公园去看花,却只字未提母亲带“我”看病治病,这似乎不合常理,有悖于散文叙事表达的真实性。围绕学生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互文性文本,让学生在相关文段的对比阅读中深度解读作者的情感。笔者要求学生阅读史铁生的《合欢树》《我与地坛》《有个庙的记忆》三篇散文,形成有关“伟大母爱”的专题阅读。学生会发现:母亲多次为史铁生求医、治病,甚至还千方百计地为他寻找工作。母亲既希望儿子能够走出去,又担心儿子出去会出事。这是一个普通母亲最常态的表现,足以表现母亲希望儿子平平常常、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把握母亲的形象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关于自己母亲的生活小事,从而不断地还原母亲的真实形象。学生在迁移运用中不断对信息进行加工,让理性与情感产生共鸣,进而展开深度学习。

总而言之,在散文阅读中,教师需要基于散文的文体特征和个性文本,有效设计问题和活动,让思维不断地融合和迁移,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钱丽华.高阶思维导向下的散文深度学习——以袁爱国老师教学《一滴水经过丽江》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1(3).

作者简介:尹华(1980— ),男,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学二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高阶思维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军校大学数学教学策略设计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14期)2017-09-27化学教师高阶思维教学现状探析化学教学(2017年7期)2017-09-06设置“问题链”,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17年8期)2017-09-04问题设计差之毫厘 课堂效果谬以千里化学教与学(2017年7期)2017-07-18摭谈群文阅读的核心价值甘肃教育(2017年11期)2017-07-05试论高效教学中的八个要素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17期)2017-05-31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课程教育研究·下(2016年11期)2017-01-03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出版广角(2016年18期)2016-12-03在高阶思维的理论指导下,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文理导航(2015年36期)2015-12-07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5年7期)2015-08-15

推荐访问:教学研究 高阶 散文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