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更新视角下城中村改造模式及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27 18:42:02 来源:网友投稿

高小兵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设计分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4)

城中村改造是当前城市更新工作重要研究内容,随着城市更新重点由增量转向提质研究,当前城中村改造研究重点逐步朝向生态、可持续和以人为本方面。李广涛[1]等提出城市更新的重要目的是从细微空间入手来提升城市品质。张弓[2]提出城市更新领域“杜绝大拆大建”的要求。指出城市更新要“坚持‘留改拆’并举”。谢建军[3]提出城市更新走精细化、绿色化、可持续化的有机更新路径。柴培根[4]等以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视角,探讨老城公共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侯晓蕾[5]从人与社会的角度系统提出切实可行的社会治理途径,体现在公共空间的社会文化治理、社会需求治理、社会活力治理等方面。吴昊天[6]分别从实施路径、更新目标等方面进行探究以点带面激活老旧小区。郭玖玖[7]等总结上海、广州、苏州、湛江城市区域微更新项目实践经验。余晓丽[8]探讨微更新视角下背街小巷空间设计策略并完善其设计方法。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以微更新的视角从理论意义、上位规划、定位方向及改造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城中村改造模式及规划的关键问题。

1.1 微更新视角城中村改造理念

图1 微更新相关理论

微更新理论是城市更新的一种新型概念,旨在通过小规模、低成本的方式,以微更新为手段,对城市中老旧、废弃的空间进行改造和重构,从而提升舒适性、美观度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该理论模式能更好地保护老城区既有的历史、文化和社区结构;
追求更为人性化、环保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微更新理念强调可持续人性化、有机更新和渐进式更新。可持续人性化是指在城中村改造中,要重视环境、资源、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可持续性,让改造后的社区更加适合人居住;
机更新是指在城中村改造中,要充分发挥土地和资源的潜力,让改造过程变得更加有机和自然;
渐进式更新是指在城中村改造中,要采用阶段性、渐进式的方式,逐步推进改造计划,从而降低居民的抵触情绪和安全隐患。

1.2 微更新视角城中村改造模式特点

(1)资金来源灵活多样。相较于传统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微更新城中村改造模式更注重从广泛的渠道获取资金,如政府补助、社会资本等,以及采用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如影子银行、众筹等。这种资金来源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资金瓶颈的出现,从而加快了城中村改造的进度。

(2)参与主体众多。微更新城中村改造模式强调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既包括政府、居委会等正式实力,也包括社会组织、非营利机构、社区居民等各种非正式力量。这种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可以加强城中村改造的公共性和民主性,保证居民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3)多方监管机制和追求改造区域改造可持续性。微更新城中村改造模式注重多方参与,强调建立规范、科学、公正的监管机制,以确保城中村改造不发生质量问题。此外,这种城中村改造模式还强调可持续性,注重在改造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1.3 微更新视角城中村改造规划原则

微更新视角城中村改造的原则主要包括人性化、整体性、精细化和维持原有空间肌理等方面。

(1)人性化。从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出发,关注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社会关系等方面,确保改造后的场所能够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并且提供更好的社交环境、文化娱乐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切实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和需求。

(2)整体性。整体性强调城中村改造要从全局入手,把握整个场地的特点和历史背景,注重场地发展的长远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需要考虑不同业态的融合,构建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打造具备良好居住环境和发展潜力的新型城市。此外,精细化也是微更新城中村改造的重要原则。

(3)精细化。精细化原则要求城中村改造必须注重细节,精心设计每一个细小的构件,强化整个场地的功能、美观、交通等方面的细节,使其更加完善和具备品质感,以提升用户的生活体验和满意度。

(4)维持原有空间肌理。要尊重原有场地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保持原有的建筑风貌和空间构成,保留和良好利用场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充分考虑场地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渊源,同时创新性地利用空间肌理,打造具备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场所。

2.1 上位及相关规划

(1)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中村改造的基础,需要对城市的发展定位、用地结构、交通设施、环保措施等进行规划,为城中村改造提供规范和支持;
(2)土地利用规划:城中村改造涉及土地利用调整和再分配,需要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明确城中村改造区域的用途和规模;
(3)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中村改造需要考虑交通配套设施,包括公共交通、道路、停车等,需要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进行统筹规划;
(4)环境保护规划:城中村改造需要加强环保措施,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绿化等,需要在环境保护规划中进行落实;
(5)社会保障规划:城中村改造涉及城中村居民的生活和福利问题,需要在社会保障规划中考虑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保障。

总之,城中村改造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规划因素,从上位规划入手,统筹规划城市空间和资源配套,提高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2.2 方向与定位

城中村改造的方向和定位,是影响改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微更新城中村改造方向和定位应当满足邻里空间改造、保障既有社区结构,低价高效和可持续性要求。改造方向注重改善社区公共设施、提高公园、广场等环境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和社区结构的完整性,减少对居住者生活和社区结构的影响;
保护历史文化,保障当地居民安置、扶持等措施,保障城中村居民的居住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合法性。

2.3 改造方法

城中村改造针对不同的现状条件及重构目标选择相匹配的城中村改造方法,城中村改造方法直接影响通常分为新建开发、织补植入、置换和整治提升四种类型。

2.3.1 新建开发

新建开发类型的城中村改造主要是针对那些无法维修、已经破损到无法继续居住的城中村,需要进行拆迁并重新建设。在拆迁过程中,政府会对原住户进行合理补偿,并将他们安置到新的住房中。新建的城中村通常会按照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和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化的生活模式。

2.3.2 织补植入

织补植入型的城中村改造是指对现有城中村进行适当的维修和改造,使其能够更好地符合城市规划并改善居住环境。这种改造通常会涉及更换老旧的设施和设备、改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以及增加公共空间和绿化带等环境设施。

2.3.3 置换型

置换型的城中村改造是指将原有的城中村进行拆迁,然后将建筑用地置换给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开发,同时政府会安置原建筑的居民到新的住所。这种改造模式通常会涉及大规模的拆迁和重建,居民对其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2.3.4 整治提升

整治提升型的城中村改造是指通过各种手段,例如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治理非法建筑和违章搭建、提高管理水平等方法,来提升城中村的整体环境和居住质量。这种改造方式通常会涉及政府、居民、开发商等多个方面的合作。通常情况下,政府会出资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对城中村的整体提升。

3.1 项目背景

为实现“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加快建设品质为先、宜居宜业新保定”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总体目标,拓展城市空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定市人民政府决定将保定市主城区莲池区、竞秀区、高新区范围内部分城中村进行连片开发,以提高保定市的城市品位,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项目为保定市城市更新莲池区城中村改造南八里庄、北沟头村项目,共建设两个安置小区,合计占地201 399.86m2。建设地上、地下建筑面积共计76.65 万m2:南八里庄安置区项目位于莲池大街西、农研所路南,用地面积约72 497m2,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总建筑面积约24.44 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5.29 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9.15 万m2,规划套数1 388 套,绿地率 35%,容积率为2.11;
北沟头村安置区项目位于朝阳大街东、南部园区中路一侧,用地面积约128 928m2,规划用地性质均为居住用地,总建筑面积约52.21 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33.60 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18.61 万m2,规划套数1 794 套,绿地率35.10%,容积率为2.61。对改造村域范围内根据政府审批的专项规划要求进行城镇路网(含绿化)、停车位、广告牌、充电桩等建设。本项目道路建设面积约 34.08 万 m2。

3.2 莲池区上位规划分析

根据《保定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维护》,南八里庄、北沟头安置区用地范围内全部为二类居住用地。本项目定位依靠保定市强大经济背景和人文背景,对城中村进行城市更新,项目将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环保生态的现代化居住区。

本项目按照保定市城市发展规划风貌区属于现代风貌更新区,风貌设计上贯彻“风貌正负面清单”,满足《保定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导则》,坚持中西合璧,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到细部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安置区建筑风貌。

3.3 改造规划模式及思路

项目采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有效缓解地区财政和管理。项目改造突出可持续及注重平衡,促进城市和社会统一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城市肌理及细节元素上采用住宅横向为主,中式元素、坡屋顶及有出挑的屋檐,尽量采用建筑材质本色和本土材料

项目改造布局上实现居住功能为主导,辅以商业及公服配套等功能的复合型生态宜居区小街区密路网,建筑布置开合有序;
改造风格实现中西合璧、突出中式。实现人、建筑、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和谐共生的特色。

4.1 城市界面规划

本项目充分考虑场地位置,根据道路走向沿街布置开放型配套设施及配套商业;
住区内部布置住宅,满足最佳朝向,场地高程比周边道路抬高,满足住区内部私密感。项目沿城市主路围合感较强,面向内侧街道及公园绿地较为开敞,打造生活气息浓郁的内街同时,将景观引入小区内部。空间结构关系为双轴多节点的布局形式:包括主景观轴,休闲广场活动轴;
中心景观及入口景观双广场布置,极大程度加强居民生活活动空间;
另设多空间节点丰富场地内空间环境组团内景观通廊主要是通过组团内庭院景观的设计,使得组团内每个住户都 够有较好的景观视野,实现小区内景观的均好性。

4.2 空间规划

城市空间设计上以高层为主,注意整体社区空间的塑造,灵动布局,避免形式呆板的空间。设计风格提倡具有现代景深、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风格和设计元素,以中国传统居住坡屋顶建筑为原型,自由组合中西方各种建筑形式,讲求比例均衡,注重形式的美感与沉淀。体现“中式民居美学”。

立面设计保留了保定传统建筑的精髓,直隶风格融合了现代建筑的元素,“类重檐”效果增强了建筑的识别性和个性,同时缓解了高层住宅高耸轮廓对城市的压迫性。

4.3 交通流线规划

本项目道路交通规划以整体性、系统性为原则,加强内部交通组织,便利内外交通联系。同时,将道路交通组织与城市设计相结合,强化道路景观及城市道路沿线景观,共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道路空间景观。通过引入安全性与景观性——“人车分流”的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住区的独立性与安全性。住宅小区沿城市规划次干道设置机动车和人行出入口。住宅小区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大部分设置在地下,机动车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设在小区出入口附近。小区内实行严格的人车分流,居住区内主路宽度为7~ 15m,居住组团内部道路为4~6m。消防车道与小区内部交通合理布置,消防车道及建筑防火间距均满足防火规范要求。幼儿园及邻里中心出入口设置在城市生活性道路,开放的建筑沿街界面方便社区居民的到达和使用,提升村民的生活体验。

4.4 城市管线综合规划

在满足各种管线最小水平净距的前提下,使管线尽量安置在非机动车道下,避开机动车道以防止车辆荷载对管线形成损坏。管线综合规划应尽量削减管线在道路穿插口处穿插,规划原则应当遵从:压力管线让重力管线,可曲折管线让不易曲折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本文分析了城中村微更新理论的内涵及规划、定位等影响因素,提出适用于微更新城中村改造模式类型,并以莲池区城中村改造为例,研究微更新规划设计方案,论证了微更新改造及规划的可行性和持续性。

猜你喜欢城中村城市更新管线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房地产导刊(2022年10期)2022-10-18“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2期)2022-03-08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房地产导刊(2021年11期)2021-11-27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TOD/城市更新世界建筑导报(2019年3期)2019-07-16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夹套管线预制安装石油化工建设(2017年2期)2017-06-05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电子制作(2017年10期)2017-04-18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电子制作(2017年9期)2017-04-17

推荐访问:视角 城中村 改造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