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路径*

发布时间:2023-08-24 13:42:02 来源:网友投稿

韩 成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阳 550001)

一部红色基因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也正是因为无数共产党人内蕴红色基因,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大背景下,红色基因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底气所在。“青年强,则国家强”[1]71,青年既是国家兴旺发达的生力军,也是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一代必须发扬革命传统,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发挥红色基因的育人功能,用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高校作为培养造就青年的重要基地,肩负着高素质青年人才培养并将其输向社会的重任。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关键课程,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探究红色基因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进一步回答了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什么人”,而且契合了高校思政课承担的使命与肩负的责任——“立德树人”,对传承好、弘扬好红色基因和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将红色基因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以对其内涵的准确把握为前提的。学界对其内涵的界定与概括虽然不完全一致,但无数共产党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时期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英勇拼搏、爱国强国、严明律己等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铸就了历史底蕴深厚和内涵丰富的红色基因,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其核心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

(一) 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红色基因之魂[2]。“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3]。理想信念作为个人向目标奋勇前进并努力实现目标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成长到壮大的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各种腐朽思想、错误思潮侵蚀时始终能够保持坚定立场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有追求有信仰的使命型政党。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4]。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执着追求。“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5]。纯洁性和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特征,其纯洁性程度、先进性深度对党的事业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形象和威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6]保持党的纯洁性主要涵盖思想上、政治上、立场上、作风上、行动上等方面的纯洁,其中“信仰纯洁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纯洁”[7]。保持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要走在人民大众及历史和时代潮流前列,这也需要共产党员以坚定的理想信仰来固本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靠理想信念的引领”[8]。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保持中国共产党纯洁性与先进性的根本性要求。翻开中国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是一部奋斗史和发展史。要问近代能为中国人民利益、党和国家利益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靠的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做出这个决定——那便是他们心中坚定的信仰和理想,如夏明翰烈士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烈士的“敌人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的信仰”,江竹筠烈士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要问现代能为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人又靠的是什么,答案也是理想信念——如甘愿为社会主义建设奋斗奉献终生的模范党员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雷锋等;
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千千万万个共产党人铸就了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尽管他们知道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信念在其有生之年可能无法实现,但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立定脚跟坚守这个理想信念,时刻保持一颗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心,时刻做好献出自己毕生精力和生命的准备,那么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定能成为现实。自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正在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也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坚如磐石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有着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一精神法宝,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挺过一次次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拯救人民于水火、国家于危难之中,理性地回答了“中国往哪儿去”的历史问题,激励并指引着新时代建设者最终走向胜利。这一精神法宝形塑了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中国气质”,增强了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 一以贯之的为民思想

一以贯之的为民思想是红色基因之根。中国有史以来就有着忠诚为民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中的政党,权力源自人民,又服务于人民。一方面,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几十名党员发展到如今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伟力。战争年代,物质极度匮乏,中国共产党缺乏先进的作战武器和充足的军粮,但在战场上却能得到人民群众强大的无私补给与帮助,为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正如陈毅所言,“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一个政党的生命力源自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程度。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就在于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工作路线,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如从革命时期开辟工农武装割据新局面、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并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新中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到新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并基本实现了全面小康。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爆发,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9]。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并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可见,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无不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需的人民情怀,无不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一心为人民,将群众利益置于最高位置且绝无特殊利益的情怀,有力地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与实践表明,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才造就了今天蓬勃生长、巍然屹立、阔步前行的强大中国。一心为民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的始终,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承诺,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行动上、情感上都彰显出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

(三) 坚韧勇毅的崇高品质

坚韧勇毅的崇高品质是红色基因之力[2]。回望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在一次次磨难中成长壮大。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风雨、饱受苦难,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但正是种种艰难困苦磨练出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屈、勇敢刚毅的崇高品质,这种品质在社会主义发展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积极进取、刚健有为的奋斗精神。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讲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日新之谓盛德”。中国近现代历史证明,在凶险且艰苦的革命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人从没有产生放弃改变国家前途命运、拯救人民于水火的念头,而是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实现中国革命、中国人民胜利曙光的到来。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奋斗与圆梦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新目标,奋斗者与追梦者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新身份。第二,甘于奉献、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更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风貌,以身许党许国许民的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战争与革命年代,涌现了无数甘于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和平与发展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感动中国”的人物,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有无数共产党人为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无怨无悔地奉献着,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第三,克己自责、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革命性、纪律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是其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破译’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政治密码”[10]。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中国共产党人在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建议与批评中,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实现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改造,确保党永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成功地在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从弱小到壮大的有力跃迁。在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坚韧勇毅的崇高品格融进党的血脉、深入党的骨髓,使中国共产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涉及高校思政课多门课程、多个领域内容。基于内涵丰富的红色基因,要探究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弄清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义所在,深刻理解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成为重点。根据红色基因的核心内容,结合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具有文化价值、道德价值和时代价值等。

(一) 文化价值: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凝聚高校文化之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但文化自信并非空中楼阁,找不到历史根据与现实依据的自信就没有说服力。唯有追根溯源,找到文化根源,文化自信才能得以真正彰显。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先进思想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被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继承与发扬,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决定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方向;
红色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建构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传家宝。传承与弘扬红色基因就是将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大众内心、外化为大众行为准则,推动人们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定力的表现。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旨在充分发挥该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彰显高校立德树人的理念文化。深度挖掘红色基因的文化内涵,开展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具体化的“红色”教学,主要将其具有的独特文化自信教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通过思政课教学呈现到大学生面前,使红色基因与学生情感达到有机融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与文化观,从而提升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精神境界。让大学生在认同本民族文化成果、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增强文化归属感,坚定文化自信,并践行文化传承使命,达到红色基因成为大学生思想之舵、精神之根的效果,从而凝聚高校文化之魂。

(二) 道德价值: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革命理想高于天’来说明理想信念的重要性”[12],也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3]。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红色基因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腥风血雨的革命时期以及和平与发展时代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权、不畏艰难困苦,敢于担当、敢于负责,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等精神面貌。相较于纯理论学习,这些鲜活的素材对中国青年的道德人格形塑发挥着榜样性作用,而道德又依赖于信仰。信仰作为一种对人的终极价值的关怀,对人的现有世界具有超越性,是道德价值的依托和载体。为此,信仰能够提升人的道德层次,是人的道德精神动力之源。“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14]在红色基因政治导向和文化指向的作用下,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以红色基因中具有理想信念的生动素材和题材为教学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筑牢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之基,防止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动摇和预防道德滑坡等问题发生,让大学生自觉担负起弘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使命;
引导大学生将树立远大理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避免缺乏精神力量和丧失斗志。发挥红色基因的“灵魂之力”,补足大学生的“精神之钙”,激发当代大学生为党为国为人民而奋发图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 时代价值:浸润大学生精神底色,强化教学育人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5]。红色基因通过内隐形态的先进精神文化因子和外显形态的红色遗存呈现出来,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人一百多年以来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持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可见,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作风与当前高校思政课教育目标、教学内容高度契合,承袭红色基因生成的一系列优秀因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用红色基因打造大学生精神底色、点亮大学生人生底色,是新时代大学生苦练本领、增长才干、勇担重任、开拓创新的重要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实践中留下的红色遗存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也呈现出高度契合。可触可见的具有“红色”特质的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比仅仅停留于知识性教学或理论性教学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既能充分展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广度、深度和温度,还能增添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活力、亲和力和吸引力,打造出“有意义”和“有意思”相结合的高校思政课,使教学内容在大学生那里实现从理论力量和精神价值向实践行动和物质价值的转化[16]。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必要途经,也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的生命密码,是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的传输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向大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也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道德观的关键课程。基于此,探究红色基因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机结合的路径,需要学校领导、教师、行政人员、管理人员等全员参与,且从学校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出发,让红色基因通过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入大学生的血液,这是红色基因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保障。本文提出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全面发挥高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统筹整合力量资源

红色基因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红色基因思想内涵向现实精神力量转化的实现,是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和现实温度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17]。要想使红色基因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离不开高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与支持,需要全面发挥高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统筹整合力量资源,加强基层组织在学校立德树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以及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同合作、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一方面,需要学校主要领导主动督导推动重大事项,以协调各方,同时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在学校党支部打造一支专门负责红色基因传承的专业性队伍,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坚实保障;
完善和加强学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以及院系分管部门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指导开展关于红色基因的传承活动;
班级和学校社团作为最贴近学生的组织,需要以红色文化为主线,将红色基因融入一系列的主题班会和社会实践活动之中,积极倡导与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题的各种活动。另一方面,在党建引领下,形成全校协同联动机制。将红色基因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门学科、日常教学、日常管理等体系中,充分发挥各类红色育人资源,为高校思政课育人功能打下坚实基础。

(二) 潜心打造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思政课堂,发挥情感育人作用

高校思政课除了担负着向大学生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观点、方法之外,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学生正确人生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谈到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7]。所以,具有知识性与价值性双重功能的高校思政课堂是红色基因传播的最佳途径。要使红色基因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打造既有知识输入也有知识输出的教学,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发挥红色基因对学生的育人作用。为此,打造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思政课堂,可以立足以下两个基本着力点。

第一,打造融合红色基因的情景课堂教学模式。情景课堂教学模式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结合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灵活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相协调的红色基因内容进行描述或者进行设问,以烘托“红色”气氛,激发学生对红色基因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大力运用色彩影音,打造与红色基因相联系的“红色”情景,比如运用红色装饰、布置教育场所,播放《百团大战》、《古田军号》、《中国医生》等影片引发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灵活运用上课时间,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开展关于红色基因的课内实践活动,比如通过模拟“红色”情景、扮演“红色”人物、开设红色基因知识抢答环节等,这是学生切身体验和感受红色基因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最佳方法。第二,打造融合红色基因的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主要在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关于红色基因方面的知识素养,了解学情,运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辅佐材料,为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知与感知提供大量丰富生动的素材和客观实践依据,围绕案例设置的特定情境进行设问、分析、讨论,通过课堂双向交流,甚至是多向的互动交流,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高校思政课有效地将红色基因传输给学生,并达到真正地消化[18]。

(三) 积极创建“红色”校园文化,强化优良传统熏陶作用

马克思主义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9]。学校是青少年活动的主要场所,高校校园文化承载着师生深沉的精神追求,体现着学校软实力,是高校的基因、血脉和传统。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意志品格、人文素养等都起到了一定的形塑作用。所以,高校应当积极承担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积极创建“红色”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容,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知情意信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等。这一途径发挥了红色基因的文化育人作用,为红色基因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实现这一途径,需要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所关联的各项活动当中。

第一,根据学生需求和特点,以红色基因主线,开展一系列具有连贯性、进阶性特征的校园活动。即将红色基因知识内容作为文体竞赛题库,将具有红色因子的生动事例植入学术报告会,邀请革命老战士、校内退役士兵开展以红色基因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使学生从知识性了解上升到对本质内涵的贯通。第二,充分利用高校社团组织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旨的社团活动。比如通过“重走长征路”、“参观革命纪念馆”、“讲述身边‘红色’故事”等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让学生从亲身的体验、通俗易懂的语言中更能体悟到红色基因的核心要领,最终达到红色基因内化到学生心里,外化成学生日常行为的效果。第三,充分利用具有“红色”意蕴的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熏陶。借助重大节日让学生参与到红色纪念活动当中,让历史映照现实,帮助学生认识到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认识到祖国的强大,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强化优良传统熏陶作用。

(四)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载体,开拓传播新途径

网络载体的出现丰富了大学生校园生活、拓宽了大学生视野。就高校思政课而言,网络载体成为教学的主要工具和进行教学的主渠道已是趋势所向,是高校红色基因传播的新途径。利用校园网络载体让红色基因更好地浸入大学生脑里、心里,从而转化为日常行动。利用网络载体传播红色基因,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红色基因网络系统”,构筑网络化的“红色基因阵地”,即通过在校园网中搭建红色基因专题,创建红色基因专属栏目,充分利用学校官方网站的流量,使大学生在日常浏览校园网站的过程中受到红色基因的感染,对课堂教学接收的红色基因知识内容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利于更加深入地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二是打造红色基因网络宣传平台,即充分利用网络载体传播手段的兼容性,利用大学生常用的微信、QQ、微博等软件搭建红色基因宣传阵地,创建红色基因主题公众号,定时、定量地向学生推送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动静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红色基因,以符合学生个性特征的传播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识[20]。三是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加强网络管理。需要组建网络管理专门团队,从发布信息到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都应该受到监测和监管,杜绝不良信息;
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在校园网络平台定期开展大学生网络自律专题讲座以消除不良网络信息对学生的侵蚀,并开展红色基因相关内容的主题讨论,不断加深红色基因在大学生心中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舆论行为。

猜你喜欢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红色《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推荐访问:基因 路径 融入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