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央政治局党史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心得12篇

发布时间:2022-07-17 17:36:02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中央政治局党史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心得12篇

学习中央政治局党史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心得篇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来,我国在国际传播的实践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现有的“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下,我国国际传播实践依然存在着传播效能不高的问题。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不仅是为了破解“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国际传播窘境,更是为了建构中国自身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蕴含的中国倡议、中国主张、中国智慧融入更多的中国故事,全方位阐释“世界之问”的中国方案。对此,我们需要从顶层设计、指导理论、后备人才培养等三个维度持续发力,全方位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学习中央政治局党史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心得篇2

  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传播效力概念有所不同。当下国际传播能力评估体系包括能力评估、能力-效果评估以及效果评估等模式,侧重点有所不同。国际传播效果评估要以传播效果为导向,国际传播能力的测量指标可以以信息覆盖的区域广度、设备先进程度、内容精致程度、人才储备等来测量,但是传播效果则是以传播对象为核心的测量方式。效果评估的测量指标涉及用户的感知、认知、态度、行为等等。测量对象可以是某事件、某产品或者某品牌的受众或群体。效果导向的研究能够为我们揭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投入产出比,反思传播过程中的得当与失当,进一步调整传播战略。日新月异的技术环境下,迅速感知用户的选择和评价并快速改进方案意味着能够为国际传播争取更多机会,而不是重复无用功。

学习中央政治局党史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心得篇3

  可理解的跨文化对话是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依托。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需要依托可理解的跨文化对话,方能逐步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相互交织、彼此影响,国际格局演变深刻复杂。面向人际交往层面的种种冲突和伤害,具有不同价值观、文化背景的个体或群体急迫地需要以一种共享的、开放的传播观实现彼此间的协商和共存。跨文化传播中的互惠性理解努力基于生活事实与文化的动态发展进行对话式理解,在文化差异中形成互补性知识,使得人们在跨文化关系中不断地丰富自我、平衡自然和社会环境。

学习中央政治局党史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心得篇4

  基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传播经验的积累和深厚的文化传统,我们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国际传播工作,国际传播格局基本形成:以传统媒体为主体的国际传播体系已初具雏形;互联网成为国际传播的新阵地和主战场;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遍及全球;中国国际传播的网络已经遍布全球主要国家、区域和节点城市;中国国家形象进一步提升,国际舆论环境进一步改善。尽管如此,我们仍要对中国国际传播工作有清醒的认识,冷静面对其存在的诸多短板,准确把握隐藏其中的突围机遇与发展空间。身处“西强我弱”“东升西降”国际传播格局的重要转折期,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迎来了关键节点,“颠覆式创新”势在必行。如何构建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如何进行颠覆式创新?这是一项由“系统性创新与顶层设计”“传播者”“传播用户”“传播产品”“传播平台与业态”“传播效果”六方面构成的系统性工程,缺一不可。

学习中央政治局党史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心得篇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升国家参与全球传播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重要任务。这一要求主要基于全球权力格局与全球传播秩序的深刻变革,对国际传播提出了全新要求和系统阐述。当前,世界形势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全球政治和经济权力正在逐渐从西方转向东方,逆全球化、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互联网、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重塑全球传播景观。尤其是Facebook(脸书)、Twitter(推特)、YouTube(油管)等超级互联网平台正在逐渐主宰全球传播,打破了原先主要由专业新闻机构和影视文化产业所主导的国际传播模式。新兴媒体、自媒体传播技术的兴起,使我们面临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和舆论格局发生着重大变化,也为新时期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

学习中央政治局党史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心得篇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不忘本来,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厚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当今世界,汉语热方兴未艾,孔子学院在很多国家广受欢迎,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日俱增的吸引力、影响力。惟有始终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新时代的文化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主动创新,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实现文化繁荣发展,既需要不忘本来、植根塑魂,也需要吸收外来、交流互鉴。纵观人类历史发展,文化的繁荣与国家、民族的繁荣总体上是相互对应、彼此支撑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的根本原则。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为马克思主义能够扎根中国大地、为中国人民接受和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守正创新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文化建设,也必须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开放心态与不同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吸纳时代精华,在守正创新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学习中央政治局党史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心得篇7

  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坚定底气,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指出“要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国力。”去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特别是在多重考验下,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开门稳”。实践充分表明,无论面对多少风险挑战,无论发展环境多么复杂,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坚持办好自己的事,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落实到位,就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国号巨轮就一定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就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经济稳,人心稳、大局稳;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要看到,高质量发展是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强的发展,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宏观稳定成为稀缺的资源。实践证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稳求进、以进固稳,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智慧和魄力。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让“稳”的基础更牢固、“进”的动能更充足。

  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就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要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着力畅通国内大循环,着力突破供给约束堵点,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

  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要坚持以深化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推动改革同落实“十四五”规划结合起来,同做好党中央部署的各领域各方面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加快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落地见效,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激发全党全社会改革创新活力和潜能,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创造良好制度条件。要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优化外资促进服务,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积极回应外资企业来华营商便利等诉求,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最强的力量就是说到做到,最好的落实就是一抓到底。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保持战略定力,掌握历史主动,坚持办好自己的事,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学习中央政治局党史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心得篇8

  当前,人类正在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急变量日新月异,另一方面,国际政治风谲云诡,与新冠疫情的冲击叠加,作为新变量带来了层出不穷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当前,技术环境与国际社会环境的耦合,形成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复杂的国际传播环境”。在这种大变局下,能否建强适应大变局下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能否实现其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为此,多语种国际传播教育联盟等机构相继成立,不少院校相继建设了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等人才培养项目。如何做好新一轮大批量高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必须走对“道”,选对“路”,正心明道才会行稳致远,取势优术才会以术得道,事半功倍。

学习中央政治局党史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心得篇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支撑的跨国互联网平台上,国际传播正在日益融入一个由平台主导的数字经济和信息传播新生态。如何以积极的姿态嵌入这一技术、商业和政治逻辑,从而实现国际传播的借力效应;如何夯实自主可控媒体平台的内容优势,提升其与跨国平台的精准对接能力;如何尝试走出平台资本主义框架,孵化更具国际公共性的另类跨国互联网服务平台,以上三方面的深度平台化追问也许可以构成探求国际传播规律、创新国际传播理论的切入点,进而推动“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

学习中央政治局党史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心得篇1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强调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为当前进一步做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扎实落实。

  必须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必须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要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严格落实口岸交通运输防控措施,做好高风险岗位人员闭环管理和进口冷链食品、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运输等环节疫情防控,做好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换班工作。要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指导涉疫地区科学精准实施道路客运、公共交通等交通管控措施,督促落实交通运输工具、场站通风消毒和人员防护等常态化防疫措施,坚决阻断疫情传播渠道。

  必须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动态清零”是总结国内外抗疫经验作出的科学决策,是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务必守住的底线。坚持“动态清零”实质上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必须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保持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坚持全国一盘棋,全力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各项部署迅速落实到位。

  必须科学精准抓好各项防控工作。疫情发生以来,交通运输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一断三不断”,坚持“一阶段一策略,一领域一政策”,科学精准施策,统筹处理好阻断病毒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和保障人员、应急物资运输畅通的矛盾,有效避免了疫情通过交通而扩散。面对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我们要在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措施的基础上,强化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及时修订完善交通运输领域有关防控指南、预案,做好政策储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中央政治局党史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心得篇11

  同志们: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5月5日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科学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对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党中央在这一关键时刻召开的关键会议,对全党全国人民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正确方针、坚定必胜信心、打赢抗疫斗争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结合自身思想工作实际,浅谈以下几点认识体会。

  一、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始终是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要务和根本遵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不放弃救治每一个感染者,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尊重护佑,每一个人的尊严都得到悉心呵护。尽管为此付出了不小的成本,但两年多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我们不仅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勠力同心、并肩作战,向科学要答案,向精准要效果,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完善防控措施,同步做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好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二、要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

  疫情防控乃“国之大者”,“动态清零”是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维护社会经济发展和正常生产生活的总方针。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远没有到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人口大国,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放松防控势必造成大规模人群感染、出现大量重症和病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坚持动态清零,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必然要求,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有力体现,是14亿多人口大国当前务必守住的疫情防控底线。只有坚持动态清零,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发现一起就扑灭一起,才能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要毫不动摇坚持责任担当。

  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最重要的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继续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如果不尽责,零散疫情可能会演变为群发疫情,点上的疫情可能会扩大为面上的疫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只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刻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在其位、谋其政,任其事、尽其责,做实做细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坚持同病毒赛跑、跟时间赛跑,持续攻坚、扩大战果,就一定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要毫不动摇坚持斗争精神。

  当前,疫情防控任务艰巨、形势复杂,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深刻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尤其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进一步增强群众责任意识、防护意识,筑牢群防群控防线,依靠人民群众打好人民战争。

  同疫情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会胜利,坚持定能胜利。目前吉林及其他多地聚集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上海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疫情呈波动下降趋势。实践再次证明,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我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团结一心做好抗疫工作,我们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发言完毕。

 

 

学习中央政治局党史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心得篇12

  什么是“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所谓“话语”,简言之,就是由文字符号组成的概念、范畴、表述,背后是思想,讲的是道理;所谓“叙事”,就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要素构成的故事、情节、叙述,背后是事实,谈的是实践。话语与叙事的关系,就是主观思想与客观事实、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指的就是根植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明、中国共产党光辉奋斗历程与中国人民伟大斗争实践,基于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归纳提炼形成的系统化的概念、范畴、表述,以及立体化的故事、情节、叙述。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就是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推荐访问:中央政治局 党史 学习心得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