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试题)2.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2-06-11 21:57:4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开放大学试题)2.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供大家参考。

(国家开放大学试题)2.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国家开放大学试题)2.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国家开放大学 2 2022 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开卷)

 论述题:

 1937 年 7 月,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结合实际,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 阐述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15 分)

 2. 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15 分)

 答: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某种认识,不是“猎

 奇",也不是某种“雅兴",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为认识而认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某种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不是自封的。“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总之,人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服务于实践,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其真理性的标准,实践决定认识。所谓实践第一,理由就在这里。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实现了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运动就算完成了吗?回答是完成了,又没有完成。

 为什么说是“完成了"呢?因为在由认识到实践飞跃的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实现预想的目的,即将预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在该同一过程的实践中变为事实,或者大体上变为事实,那么,对于这一具体过程的认识运动就算是完成了。

 为什么说“又没有完成”呢?这是对于认识运动过程的推移而言的。社会实践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们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不会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

 毛泽东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认识辩证运动发展的基本过程,表明认识是一个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所获得的认识总是具体的、历史的认识。所谓具体的认识,就是说主观认识总是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的认识;所谓历史的认识,就是说主观认识总是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符合的认识。

 2 2022 年 年 4 4 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A)

  A.40 年代

  B.50 年代

  C.60 年代

  D.70 年代

  2.下列各项集中表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是(D)

  A.科学的理论内涵

  B.完备的理论体系

  C.严密的逻辑结构

  D.彻底的批判精神

  3.在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B)

  A.唯物与唯心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一元和二元

  D.可知与不可知

  4.下列唯物辩证法仅映事物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关系的是(C)

  A.内容和形式

  B.必然和偶然

  C.本质和现象

  D.可能性与现实性

  5.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实现的,这说明社会规律(B)

 A.不具有客观性

  B.不是盲目自发起作用

  C.不具有普遍性

  D.不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6.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表明(D)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 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

  C.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7.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下列不属于这一原理的是(D)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检验认识能动性的标准

  8.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标志在于,是否承认认识的过程是(A)

  A.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B.反映和摹写的统一

  C.探索和创造的统一

  D.探索与发现的统一

  9.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B)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联想想象猜测

  D.直觉顿悟灵感

 10.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是(A)。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关系总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生产力随着生产关系变化而变化

  D.生产关系总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1.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的是(C)。

  A.生产关系

  B.经济体制

  C.国家政权.

  D.自然科学

  1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C)。

  A.机械决定论

  B.历史宿命论

  C.历史唯物论

  D.历史唯心论

  13.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要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二要坚持(A)。

  A.阶级分析 B.实证分析

  C.矛盾分析 D. 规范分析

  14.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条件,包括(D)。

  A.生产的主观条件 B. 生产的客观条件

  C.生产的个别条件 D. 生产的主客观条件

  1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B)。

  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C.使用价值和价值

  D.具体与抽象。

  16.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A)。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B.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宰不变

  D.部分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7.以下不属于资本积累后果的是(B)。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B.工作日的延长

  C.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D. 贫富两极分化扩大

  18.作为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率是(C)

  A.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利润的比率

  19.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构成新的资本形成,列宁把它称之为(A)

  A.金融资本

  B.借贷资本

  C.生息资本

  D.工商资本

  20.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横向外输出资本,开始于(C)

  A.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私人垄断

  D.国家垄断

  21.列宁所说是社会主义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指(D)

  A.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社会

  D.国家垄断私人资本主义社会

  22.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依据是(C)

  A.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B.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

  C.剩余价值学说

  D.阶级斗争学说

  23.中共 19 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导人是(D)

  A.***

  B.***

  C.***

  D.***

  24.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包含的两个阶段是(B)

  A.信息社会的初級阶段和高级阶段 B.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 D. 初级阶段和成熟阶段

  25.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C)

  A.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

 B.按劳分配

  C.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D.按需分配

  26.简答题: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27.简答题: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简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的矛盾(根本动力)。

  (2)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制约和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所以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8.简答题:产业资本循环要经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是什么。

  1.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它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

  2.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

 3.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

  29.简答题: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有哪些变化。

  ①所有制关系:资本社会化的趋势。

  ②劳资关系:建立了所谓劳资共决、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等制度。

  ③分配关系: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如实行社会福利政策,通过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29.简答题: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有哪些变化。.

  ①所有制关系:资本社会化的趋势。

  ②劳资关系:建立了所谓劳资共决、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等制度。

  ③分配关系: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如实行社会福利政策,通过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30.简答题:如何正确对待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1)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反对任何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错误倾向。

  (2)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3)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31.论述题:为什么说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何现实意义。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人们从实践中获得的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是否正确的反应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验证,唯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现实意义:从有利于实践和认识的发展、真理角度作答即可。

  32.论述题: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资本通过组织雇佣劳动进行生产,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并不断提高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1)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深刻表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趋势。

  33.论述题:试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任务目标方式和手段。

  (1)财政政策。财政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通过财政把一 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进行分配,从而对生产资源的使用、个人收入的分配以及整个宏观经济运行都有巨大的影响。

  (2)货币政策。

  货币币值的稳定,是市场经济正常发展运行的必要条件。金融信贷业务的发展,更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

(国家开放大学试题)2.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试卷代号:

 1395

 国家开放大学 2 2022 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试题(开卷)

  论述题:

 1937 年 7 月,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结合实际,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阐述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15 分)

 2.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15 分)

 答: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

 成正确的认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某种认识,不是“猎奇”,也不是某种“雅兴”,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为认识而认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某种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不是自封的。“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总之,人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服务于实践,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其真理性的标准,实践决定认识。所谓实践第一,理由就在这里。

 认识运动的 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实现了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运动就算完成了吗?回答是完成了,又没有完成。

 为什么说是“完成了”呢?因为在由认识到实践飞跃的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实现预想的目的,即将预定的思想、理

 论、计划、方案在该同一过程的实践中变为事实,或者大体上变为事实,那么,对于这一具体过程的认识运动就算是完成了。

 为什么说“又没有完成”呢?这是对于认识运动过程的推移而言的。社会实践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们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不会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

 毛泽东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认识辩证运动发展的基本过程,表明认识是一个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所获得的认识总是具体的、历史的认识。所谓具体的认识,就是说主观认识总是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的认识;所谓历史的认识,就是说主观认识总是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符合的认识。

(国家开放大学试题)2.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试卷代号:

 1395

 国家开放大学 2 2022 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试题(开卷)

  论述题:

 1937 年 7 月,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结合实际,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阐述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15 分)

 2.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15 分)

 答: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与认识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小马过河”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小马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就必须要亲自试试,这就是实践。然而,每个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事情都靠直接经验获得。所以,人们大多数的知识还是要通过学习接获得。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就是说,实践的需要能够大大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获得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实践,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其最终目的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对一定事物的认识具有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发展过程。

 1.从实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其局限性是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所以,感性认识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即达到关

 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这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与感性认识不同,理性认识具有抽象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可分割、相互渗透。

 2.从认识到实践 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还需要回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就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只有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人们才能自觉地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可以说完成了,又可以说没有完成。

 说它“完成了”,是针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而言的。如果能够实现预想的目的,那么对于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运动就算是完成了。

 说它“没有完成”,是针对实践和认识运动过程的向前推移、向前发展而言的。实践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