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出发论述当前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时代意义11篇

发布时间:2022-12-18 08:24:02 来源:网友投稿

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出发论述当前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时代意义11篇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出发论述当前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时代意义  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出发论述当前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时代意义11篇,供大家参考。

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出发论述当前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时代意义11篇

篇一: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出发论述当前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时代意义

  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是我们通向未知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对于实际那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得在实践中得以充分弘扬,才会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我们应该明白实践的成功意味着价值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必须先确定合理的价值目标,确定合理的价值目标有赖于掌握真理,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需求,即我们身体的和心理的需求,这要求我们掌握身体变化发展和心理变化发展规律,其次我们的需求的实现要借助外物,借助自然力,所以我们必须掌握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由此说明,不管是价值目标的确定还是价值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对真理的掌握。坚持真理尺度,就要求在实践中坚持科学精神,坚持价值尺度就要求在实践中坚持人文精神。因而,实践、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在实践中应该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下面就从我们大学方面来谈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认识和观察世界的两种基本方法和视角,它们都是认识与观察世界不可或缺的。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精神,人们对世界的把握才能更全面,人类的实践活动才能更自觉。但是在大学的发展历史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张扬不是并驾齐驱的,人们总是或者偏颇于人文精神,或者偏执于科学精神,由此造成了大学精神的偏颇和缺失。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不正常的教育模式。如理工科教育环境偏于单一,文化陶冶偏弱,作为大学最基本的综合性、学术性、人文性要求得不到必要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深厚的思想底蕴;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学生在学术研究和事业发展中缺乏训练有素的科学思维方式、精神状态和科学的方法、手段。由此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全面、良好的总体科学与人文素质。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也应并重。现代科学日益呈现出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各门学科之间的壁垒和分界,为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的联合创造了条件。对于大学而言,只有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交融,才能培养出兼通科学与人文知识的大师级人才,也才能创造出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加强学生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使学生兼备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全面提高包括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是当代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应该涵盖以下几、方面: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更为广泛的科学知识;不仅具有足够的科学精神,而且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修养;不仅具有较强的研究创新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人文素质一般是指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人文素质决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与社会融合、与团队合作的做人能力;养成学生的健康情感体验、健全心理和人格。只有兼备科学精神、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才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

  大学教育的理想境界是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完美结合,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分离和缺失现象。因此,要通过持续、深刻的教育教学改革,彻底改变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不平衡、

  不协调的不良现象。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原则,要使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贯穿于大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第一,要把人文精神的培育贯穿于大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人文精神是人类先进文化的精髓,反映着以人的自身发展为中心的社会要求和价值取向,体现了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层面的追求,是对人之为人的思考,是实现人的生命价值的所在。世界一流的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在世界范围内之所以得到广泛的认可,是与这些大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分不开的。比如,美国的一流大学从管理者到教师再到学生,都把人文精神看成是一个个体所必需的基本素质,是一个人尤其是一个优秀的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因此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视不亚于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这种对人文精神的重视可以说是美国一流大学历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事实也证明,一个重视培育学生人文精神、注重学生人格健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大学,才是有着长久生命力的大学,也是办学成功的大学。例如,香港科技大学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正是意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香港科技大学虽然定位于培养高科技和商务人才,但依然设立了人文学院,并将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香港科技大学办学虽然仅十多年但已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归功于它成功地借鉴了欧美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因此,无论什么层次、什么类型的大学都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都要把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放在首位。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发展中的动态概念,从古代到当代,人文精神的历史内涵不断丰富扩大,它包含了以人为本、个人的自由与尊严、人的精神文化品格和价值观、道德感等层面。与之相应,人文教育的内容包含着主体性教育、民主和个性教育、人格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人文精神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不是简单的说教就能够见效的。因此,人文精神的培育应当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过程。其一,应当把人文精神和素质的培育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确立起人文学科承担人文知识的教育和道德信仰体系的建立、其他课程寓人文精神教育于教学中的教学框架。大学要克服功利思想,不应为了增加技能性的课程而削减人文学科的课程。其二,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要克服机械、死板、说教的教学模式,应当更多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如何做人、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等问题的思考,真正有所思、有所悟,将外在的各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内化为自己的做人准则,建立自己的道德信仰体系,从而奠定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黄紫华在比较中美思想品德课教育的效果后指出,美国从中小学到大学都没有思想品德课,学校将这种教育寓于各种教育教学中,效果非常明显;而我国从中小学到大学都有思想品德、人生修养等课,但我们的很多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处理各种关系、如何做人,这是我们应当反省的问题。其三,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人文精神教育。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现代大学的一道文化景观。大学举办的各类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演讲比赛、科技竞赛、文体娱乐活动,都是培育人文精神的良好方式,在组织、策划这些活动时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融人人文精神教育,通过鼓励学生积极组织和主动参加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提高其人文素质。其四,要努力营造培育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要营造健康高雅的育人环境,包括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合理的校园布局、完善的教学设施和齐备的文化设施综合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取向、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心态表现具有确立、塑造、修正和提高作用。

  第二,要把科学精神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大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大学担承着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大学文化中不能缺少科学精神。大学里弘扬科学精神就是要激发大学生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探究,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观念;就是要加强科学素质的培育,使学生深刻感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重视科学技术的价值,学习科学思维、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科学方法。科学教育以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创造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为主,它崇尚客观与理性,具有严密的逻辑形式,体现了世界的普遍联系的规律。科学教育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并由此取得的科技成果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必要工具。

  我们应该明白,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因此,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篇二: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出发论述当前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时代意义

  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txt3努力奋斗,天空依旧美丽,梦想仍然纯真,放飞自我,勇敢地飞翔于梦想的天空,相信自己一定做得更好。4苦忆旧伤泪自落,欣望梦愿笑开颜。5懦弱的人害怕孤独,理智的人懂得享受孤独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和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推进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下去。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具有明确的科学性与价值性。这一发展观,把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更全面、更协调的高度,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广大人民的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发展性。这一发展观既着眼于现实的多项事业发展又立足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既保证经济的重点发展又兼顾社会的全面发展,既突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发展的眼光更加深远,发展的方式更加多样,发展的要求更加明确,具有明显的长远性和多样性。总之,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坚持的指导理论。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承担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以便更好的提高综合素质。

  首先,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发展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大学生,要坚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深刻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内涵,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越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自觉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创新,掌握和发展第一生产力。

  第二,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价值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最主要、最崇高的价值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最值得追求、具有崇高价值的文化。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就灵魂,决定人发展的大方向,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可以激发人们掌握科学技术、钻研业务、贡献社会、造福人类的积极性,可以弥补智力方面、文化业务基础方面的不足。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使人能以科学的态度、按照科学的方法遵循客观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获得最佳效益。不断提高文化业

  务素质,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推动社会进步。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一个人缺乏科学精神,文化业务素质差,对社会的用处不大,就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即使一个人掌握了高新技术,但如果他思想政治素质差,缺少人文精神,也可能无益于社会。通过对思想道德价值的确认,内化为自身发展的需要,逐渐培养自觉祟尚先进文化和主动追求高尚思想道德的精神境界。

  第三,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集体、社会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矛盾。个人利益的实现和个人的发展有赖于与他人的团结、协作,有赖于集体、社会的发展。集体、社会的利益是人们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的代表,包含着每个人的正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个人利益实现的保障。同时,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个人,尊重、保持个人的正当利益,调动个人通过正当途径实现个人发展的积极性,又是实现集体、社会利益,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大学生只有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才能在当今形势下得到健康发展。既要发挥谋取个人正当利益的积极性;也要反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获取个人正当利益时,同时考虑到人民的利益;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第四,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发展的落脚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最好的社会环境。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这就为人由片面到全面、由欠缺到完善、由贫穷到富裕、由潜在的到现实的各方面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

  1、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方面我们要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在肩负起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杜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2、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既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又要提高文化业务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学会做事,二者绝不可偏废。大学生尤其是要求进步的同学要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的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3、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

  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4、我们要向身心健康努力,既要科学地生活,锻炼,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尽可能地爱护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同时,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现代,心理是否健康已成为衡量健康的一方面标准。即使一个人身体残疾或患有疾病,但只要有健康的心理,不自卑,不自暴自弃,照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生活得快乐,幸福。相反,即使一个人有健康的体魄,但心理不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弱,他的生活不会开心,甚至可能逐渐损害身体健康。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篇三: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出发论述当前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时代意义

  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通过实践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浅析

  欢迎阅读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辨证统一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真理和价值各有不同的规定和特性,又有统一的基础和形式,并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一、真理与价值的区别???????所谓真理,就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而哲学范畴的价值,是对各种具体价值形态的抽象与概括,泛指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或者是指客观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符合或相接近。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真理侧重于客体性,价值侧重于主体性。真理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客观对象的规定性和规律,即按照客体的尺度来规定主体的活动,体现了一切对象性关系中客体尺度的存在和作用。价值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人的社会需要和利益,即按照人的内在尺度使客体为主体服务,体现了一切对象性关系中主体尺度的存在和作用。???????其次,真理在人的活动中具有条件性,价值在人的活动中具有目的性。真理所包含的对象和环境的客观规定性及其规律,不仅是主体活动的对象,而且是主体活动的前提条件。只有充分尊重和服从这种前提条件,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才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价值是具有目的性的,目的性是价值的核心。人的活动以获得一定的价值为目的,并为此而调动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力量,去认识和改造客体。因此,价值反映人的活动的动机和动力。??????再次,真理在社会活动中具有统一性,价值在社会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真理的作用在于使不同目的的活动服从统一的客观规律。真理是一元论,社会活动的统一性,归根到底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在人类活动中的体现。价值的主体性通过价值主体的多元化表现出来,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

  页脚内容

  欢迎阅读价值。价值的作用与社会生活中人们的需要、利益、追求的多样化相联系,是人们处理社会关系、进行社会选择的原则。二、真理与价值的联系??????理与价值的联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真理反映价值关系,另一方面是真理自身具有价值。??????人们认识事物,不仅是要了解它的性质,而且要弄清楚它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以便满足主体的需要。因此,真理的对象包括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关系,真理的内容包括对价值关系的正确反映。如果忽视了价值关系也是真理的对象,以为真理只是反映同主体无关的客体属性,那么,在探求真理时就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一定的客体对某一主体来说是否有价值或有什么价值,例如某种矿物对人类有何用途,某一历史事件对某一社会集团有利或不利等,都是不以主体的意识为转移的。不同的人们对同一种价值关系会有不同看法或评价,并且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体系和不同的价值取向,但是现实存在的价值关系并不随人们的评价或价值观念不同而改变。只有同主客体之间实际存在的价值关系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人们的价值观念是形形色色的,但是反映同一种价值关系的真理或真理体系只能有一个。对价值关系的认识,应该同对事物其他方面的认识一样,力求按照客观对象的本来面目去反映它。???????另一方面,当我们考察真理本身时,又可以看到,真理是有价值的,或者说真理是有用的。真理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它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实践需要。获得真理,摆脱思想上的困惑,这本身已是一种精神享受。真理充实了人们的头脑,会提高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从而转化为探求新知识、创造新的精神产品的条件,这也表现了真理的价值。真理的价值归根到底在于它能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知识就是力量”是对真理价值的肯定。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有时某些科学真理产生之后在实践中一时还派不上用场,看不出有什么用处,但是凡属正确反映了客观对象的科学认识,终究都能通过指导实践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造福于人类。页脚内容

  欢迎阅读三、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性???????真理与价值在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中,不仅彼此对立,而且相互统一,两者的对立统一是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源。真理与价值之所以能够统一,并且人之所以应自觉促进和实现这种统一,主要有两点理由:??????第一,作为人类同一活动两方面内容的精神实质,真理和价值是相互补充的。真理和价值都形成于人的活动中,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二者各自的规定性及要求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通过相互补充、相互结合构成完整的人类活动的内涵。只包含其中一方面的活动是片面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脱离了真理的价值就失去正确轨道,脱离了价值的真理就没有主体意义。??????第二,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人类需要而且能够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二者的对立,使之以某种方式达到一定程度上的统一。每当具体的价值与真理相互冲突时,主体就得调节自己的活动,进行重大的抉择:或者总结经验教训,认识真理,根据科学真理调整自己的需要和计划;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认识新的真理,寻找新的可能性,利用客观规律创造新的条件。一般来说,这种调节总是要使价值服从真理,使需要服从可能,使暂时服从长远,使局部服从全局。就人类整体而言,其根本利益和价值是同真理相一致的。真理和价值在总体上的统一性,在人们的具体历史活动中实现并表现出来。真理和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突出地表现为二者相互贯通、相互引导和检验方式的一致性。???????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一方面,真理与价值在人的活动中互为前提。没有真理的指导,价值就不能成功地贯彻下去;没有价值的推动,真理也得不到坚持和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真理与价值又是相互适用的。真理在价值生活中普遍适用。对于任何价值的认识特别是评价的认识,人们总是要追问它“是真是假”,以便去伪存真,弃虚求实;同样,价值也适用于真理问题,对于每个具体真理,人们也要探究它“有何价值”,以便根据和利用真理,推动人和社会的发展。???????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在人类活动中,总是不断从价值走向真理,从真理走向价值,实现着相互之间的过渡。真理与价值的相互贯通,为二者的相互过渡提供了可能性。真理从页脚内容

  欢迎阅读被发现到进一步具体化和完善化的发展,是朝着更深刻、更全面理解人的生活条件和人本身的价值的方向前进的,这表明真理的发展趋向于价值。人们对客观世界有了新的正确认识,就会提出和实现新的价值目标。反过来讲,人们对价值的不断追求,也势必引起对制约实际效益的客观条件和规律的探索。从价值走向真理,是实践和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立足当代人类实践,贯通古今,融汇中西,回到原典,致力创新,加速分化,促进综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共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促进人类精神的健康发展,这正是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历史责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宗旨,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科学精神失去人文精神就麻木不仁,人文精神离开科学精神就软弱无力。以上就是它们辩证统一关系的基本内涵。????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体现在:辩证性:科学精神是以严格的规律为前提,考察着事物的客观面自然面,有着永恒的不可改变性;人文精神研究的是事物的社会性,社会性不是一层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体现为不同的状态;统一性:无论自然精神还是社会精神,他们在一段时期内都是科学精神的体现,都是正确客观的。同时,社会精神和自然精神也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和提高。??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科学精神强调对客观事实和真理的理智性追求,而人文精神页脚内容

  欢迎阅读则着重人的主观需要和价值的情感性关怀.事实上,人类对真理的追求,离不开激情、需要、价值观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而对人的需要和价值的真正关怀,须有科学理性的支持.科学与人文、求真与求善,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但又相互渗透,须以辩证的理解.1、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类对真理的把握和真理的发展水平。人类所

  发现或创造出来的每一种新事物,都具有合于人类需要的某种价值。但价值具有主体性,对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意义。2、人类的一切新发现或新创造,都标志着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扩大,从这些发现和进步可资人类利用的价值来看,就成了人类智慧的化身;当这些新事物因其利用价值脱离了真理的制约,成为人类不同个体或社会集团之间争夺的对象或进行各种斗争的武器时,就会加剧人类社会的诸多矛盾与冲突,对整个人类造成伤害,又似乎使人类变得更加愚蠢起来。3、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成功的实践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统一时,由此产生的新发现或新事物就会成为人类社会进步“智慧生命”的力量;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违背时,人的生命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历史前进的“愚钝的物质力量”。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时间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要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辨证统一的。有三方面体现: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价值的形成和现实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有必然是具有价值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宗旨,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科学精神失去人文精神就麻木不仁,人文精神离开科学精神就软弱无力。以上就是它们辩证统一关系的基本内涵。????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页脚内容

  欢迎阅读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有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很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页脚内容

篇四: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出发论述当前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时代意义

  8的学生能回答一些基本内容如科学精神就是以科学为主对科学有热情和奉献精神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主强调人的个性和自由大部分学生对什么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回答五花八门对何谓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缺乏基本的了解

  依据“马原”论述当代大学生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文题目:依据“马原”论述当代大学生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学号:姓名:院系全称: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名称:文化产业管理上课时间:周四晚上9-10节上课地点:综合楼205交稿日期:2014/12/6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现状----不容乐观一份调查显示,46.7%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不清楚什么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38:8%的学生能回答一些基本内容,如科学精神,就是以科学为主,对科学有热情和奉献精神,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主,强调人的个性和自由,大部分学生对什么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回答五花八门,对何谓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缺乏基本的了解。多数学生重视和肯定的是强调作为实用和应用技术的科学,而不是基础的理论科学。由于竞争和就业压力,目前掀起的“文凭热,考研热,证书热”可以看出,相当多的大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把其作为人生的一大跳板,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学历和证书的追求是一种功利和实用目的,而非真正的科学精神。18:6%的学生说考研考证是为了找份好工作,45.53%的学生说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目前想当老板的学生要比想作科研工作的多,不难看出大学生的科技意识中缺少某些至关重要的东西。这反映了大学生们已经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充足并不等于科学精神的到位。在科技落后的背后,科学精神的缺乏是个深层次的问题。关键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应用技术、理论科学、命运、科技意识、实用目的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含义及其关系(一)科学精神

  -1-

  科学精神是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科学的整体架构,主要由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构成。其中,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是科学架构只的“硬件”:科学方法,特别是科学精神,则是“软件”,是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唯实求真的崇高精神力量,其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尊重真理,反对迷信和盲从,敢于开拓和创新。它在科学的整体架构中,占据统帅地位,是科学的灵魂。(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合。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是以人为单位的,“人”是以“文”为本性的。所以,人文精神又可看作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理性意识、情感、体验、生命追求、理论阐释、评价体系、价值观念和实践规范。因而,人文精冲是一种形而上的追求,又是一种形而下的思考:既为社会大众所共有,更为知识分子所钟情:既表现为一定的知识形态,也蕴涵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尽管各不尽同,但其基本内涵不外乎:(1)忧国忧民意识;(2)求道至乐精神;(3)和合精神;(4)人本精神;(5)笃行精神。在当代,人文精神又注入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

  -2-

  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又借鉴汲取了西方自由主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女权主义、生态主义等合理性的东西。(三)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我们既要看到它们相互区别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面,自觉地把二者统一起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满足这一要求,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自觉遵循和运用客观规律。同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应使对社会发展状态、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运用融入体现人文精神的价值判断,实现社会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把社会建设的目标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转到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创新科技价值观念,使科技政策、科研工作以及科技成果的开发运用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同时注重生态环境效益和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考虑其对于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影响;推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

  -3-

  科学的相互学习与借鉴,促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与繁荣,培养造就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方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五个重要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涉及人的身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人文精神在和谐社会建设问题上的重要体现。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必须坚持科学的方向。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参照来衡量、校正与检验社会发展的人文目标的合理性,使之科学可行;应当深刻认识实现社会发展人文目标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从当代中国的国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科学对待和解决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社会发展人文目标的实现过程成为应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过程;在对人们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加大科学精神的含量,把科学精神作为反对封建迷信、邪教非法活动、伪科学的锐利武器,引导人们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意义

  -4-

  (一)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高度重视和努力发展科学技术,能使和谐社会建设获得强大的物质基础。科学精神源于探索科学真理、追求技术创新的科学活动,其第一要义就是重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物质财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就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把社会物质财富这块“蛋糕”做大,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自觉遵循和运用客观规律,能使和谐社会建设高效有序地向前推进。在科学的视野里,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也不例外。社会是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界为环境,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有机体,这些要素之间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作用。当社会建设的主体遵循这些规律时,整个社会就会呈现出和谐的状态;当社会建设的主体违背这些规律时,就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矛盾激化,甚至引发震荡和冲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和把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政治、文化,人、自然、社会,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因素的现实状况和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使对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作用

  -5-

  的各种规律都得到妥善运用,使和谐社会建设走上高效有序、健康发展的轨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能使和谐社会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科学真理具有相对性:事物总是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的,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永无止境的。这就决定了从事科学研究的主体必须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不断探索新领域、揭示新规律、取得新成果。从特定的历史阶段来看,和谐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是内在统一、和谐有序、生机勃勃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对社会和谐有利的因素也可能演变为不利的因素,以前激发社会活力的力量也可能转变为遏制社会生机的障碍。如果社会建设的主体不具备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不能与时俱进地体察这些变化,而是抱着过时的经验和教条不放,那么,社会和谐就难以有效推进,社会活力也难以长久保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和谐社会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二)弘扬人文精神的意义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有利于引导和谐社会建设向着正确的目标健康发展。始终把人置于核心的位置,维护人的正当权益,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文精神的本质内涵。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有助于人类社会逐步

  -6-

  向着更加符合人类本性的状态演进,最终达到高度和谐的理想境界。可以说,人文精神是引导社会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初级阶段的和谐走向高级阶段的和谐的重要力量。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突出人作为社会建设主体的创造性、价值和尊严,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在当代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引导和谐社会建设向着正确的人文目标健康发展。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有利于整个社会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是人文精神的产物,也是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忽视在全社会营造团结互助、诚信友爱、谅解宽容的人文环境,就有可能使社会群体之间产生隔阂和鸿沟,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承担起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的重任,努力营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氛围,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整个社会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三、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7-

  (一)培养自己求真务实的精神。求真务实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它要求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要尽力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即便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要严格地以遵照客观规律为前提,这样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认识。求真务实需要正确的认识思维的方法,但它又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能否真正做到求真务实,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品德。求真务实精神凝聚着崇尚科学、光明磊落的修身特质,是人品和人格的高风亮节。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求真务实的精神,把科学的真实与人品的真实统一起来。否则,缺乏健康的素质,品德低下,必然背离科学精神的境界,乃至走向科学精神的反面。(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如果说求真务实精神深刻反映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探索与尊重,那么创新精神则充分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并不是要人们墨守成规。科学精神倡导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鼓励人们在尊重事实和规律的前提下敢于“标新立异”。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三)培养自己的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没有怀疑的批判精神,把现有一切认识尊为绝对,那就阻塞了科学前进、超越、开拓、创新的道路。怀疑批判精神有两种,一种是科学怀疑批判精神,一种是非科学、反科学的怀疑批判精神。前者建立在实践源泉和检验的基础之上,后者则脱离实

  -8-

  践的检验,建立在主观臆想的基础之上,从认识论上说就是否认客观真理的相对主义。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在科学理性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不存在认识上的独断和绝对“权威”。马克思在其女儿要求他填写的一份调查表中,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最喜爱的座右铭。这种怀疑,绝不是怀疑主义意义上的怀疑,而是对掩盖事物真相的假象的怀疑。要让学生懂得,怀疑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怀疑精神是破除轻信和迷信、冲破旧传统观念束缚的一把利剑,缺乏怀疑精神,容易导致盲目轻信。(四)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的思想,它尤其体现在哲学、宗教、教育和艺术中。人文精神主要通过主体的生活价值选择和生活实践来体现,以意识的角度去探寻和追求人类生活的真善美;人文精神存在的目的主要在于探寻和建构合乎人生、人格的生活价值,它是追求人生权利、正义、情趣、和谐及正确处理利益关系、生活方式的一种精神,是追求人本、人道、人格与弘扬人性的一种精神,是关怀他人乃至人类未来的精神,是高扬人生理想与信念的精神。其中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五)培养自己的协作精神。互相尊重、虚心谦让的协作精神已成为现代科学精神不可缺失的构成要素。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要学会与人合作,互帮互助。

  -9-

  四、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节选);2.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3.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4.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5.毛泽东:《实践论》;

  -10-

篇五: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出发论述当前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时代意义

  《论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价值和真理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是辨证统一的。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是在实践基础上辨证统一的。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第一、成功的实践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的。第二、价值的实现是以把握相关真理为前提的。第三、正确的价值认识的形成是以相关的真理为依据的。第四、真理必然具有价值。第五、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作用。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主客体之间的整体关系内部的基本矛盾问题,是人类实践与认识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所包含和体现出来的两个相互关联的带根本性的原则,它们贯穿在社会生活进步发展的各个方面。真理具有客观性,所以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是具体的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真理具有一定的原则,它是在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中追求真理、服从真理、坚持和执行真理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就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和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包括认识和改造人类自身。真理原则,是由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客体内容和检验尺度所决定的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根本规则、准则。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和尺度,因为这一客观尺度的遵从,也是对自然规律的适应,但同时却带有自己明显的自觉性和积极能动的特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衡量尺度。但我们客观尺度的遵循和运用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我们要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和把握各种事物的内在结构、属性及其发展规律,即不仅以每一种特殊事物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活动的特殊尺度,而且同时指人能够通过对各种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的认识,把握作为系统整体的物质世界,从而以整个客观世界作为自己活动的一般尺度。也要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全面地把握各种事物和整个世界的客观尺度,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我们对物的客观尺度的把握和运用方式决定了人认识真理的重要性,人为了自觉地、全面地把握物的客观尺度,必须通过自己的观念去追求客观真理。但是,人类对真理的追求,不能归结为“理性的热情”,而是出于改造自然界实现人类美好愿望的需要,所以我们的活动不仅受着真理尺度的约束,也受到价值尺度的制约。价值是指解释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观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所以我们对价值有一定评价,而价值原则则是人类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尺度,它是由人的需要和“本质力量

  的性质”所规定的尺度,这种尺度对人来说是内在地起作用的属于人自身的尺度。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既是按照对象的本性改造对象的客观物质活动,又是满足人的需要、体现人的目的性的自觉能动的活动。因此,实践既包含了真理的要求,又包含了价值的要求。只有实现了真理和价值的有机统一,实践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真理中包含价值的因素,真理本身就具有价值。承认客观真理中包含有价值的因素,并没有贬低真理,更不是把客观真理主观化。相反,只有承认真理中包含着价值因素,才能真正理解真理为什么能够向实践转化,真理何以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内在环节。没有价值,哪里来的真理?因为至少真理本身是有价值的,不然我们就真用不着那么麻烦,干脆一劳永逸地怎么都行就可以了。所以说,不是不存在价值问题,而是哲学过于软弱无力,回避了价值问题——确实,价值问题是最难说的,但是并非不可说。生活和实践教育了人们,使人们懂得了真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人类世代不惜代价地去追求真理,这是真理具有价值的鲜明表现。但价值中也包含有真理的因素,价值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对真理的认识和运用。价值所体现的是人类活动的功利性原则,作为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的特点在于它不能仅仅停留在某种主观的要求上,而必须通过实践活动的成功体现出来。而凡是取得成功的活动,必然是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遵循和利用了事物的某种客观本性,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价值中总包含着某种真理的成分,价值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对真理的认识和运用。但是,必须注意,所谓价值中包含真理的因素,仅仅指的是那些客观实现了的价值,而不是说任何个别主体的价值观念或价值要求中都包含有真理的因素。一切把价值与真理的关系作主观化、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理解的结论都是错误的,实用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论,把真理与价值统一起来是它的一大特色。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不是凝固的,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个统一之所以是具体的,是因为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总是在一定的实践条件下所达到的相对的统一。实践是具体的,在实践基础上人们所认识的真理是具体的,所提出的价值要求以及价值所能实现的程度、范围也是具体的,由此决定,真理和价值的每一个统一也必然是具体的。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之所以是历史的,是因为二者的统一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表明,人类实践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真理与价值矛盾运动的历史。人们一方面以真理性认识为基础去追求价值,追求物对人的有用性;另一方面又以价值为动力去探求更加完善的真理,促进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了解。正是在真理与价值的相互作用中,实践才得以向前发展,人类不断从必然中获得自由。我们要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我们只有对价值的追求更自觉、合理和深入,才会对真理的把握更全面和深刻,才会激起更多探索真理的热情。我们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加大对真理的探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真理和价值在实践的基础上辨证联结、相互作用,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共同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只有做到既遵循真理原则,又遵循价值原则,才能保证实践的成功。正是基于实践的这一要求,人们逐渐形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形成了以两者统一作为实践的指导思想和行为规范的原则。科学精神是在实践中服从真理,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求真、求实的自觉意识,人文精神是以尊重人,爱护人,关注和促进人民、人类利益和社会进步为核心的求善、求美的自觉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实践中是辨证统一的。二者是融通互动、互动共生的。科学和人文的关系是真与善的关系,也是当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心的核心问题。首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内在组成部分、是人类实践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也是适应未来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精神品格。其次,我们倡导的学习和普及科学文化,既是科学化的人才,也是人文花的科学。再次,从某种意义上看,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这是因为,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为追求知识和真理而奋斗、为人类的福祉和自由面努力,所体现的正是最根本的文化精神。实践必须坚持真理原则,必须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这一实践的根本要求促使人们形成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本质上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坚持真理原则的客观要求这种意识的精神升华。科学精神是在实践中服从真理、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求真、求实的自觉意识。成功的实践还必须坚持价值原则,在实践中必须做到以满足主体的需要为目标,实践的手段必须服务于促使这一目标在实践结果中得以全面的实现。实践的这一要求升华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以尊重人、爱护人、关注和促进人民、人类利益和社会进步为核心的求善、求美的自觉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的灵魂,是科学文化的生命,是推动科学文化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二者有机统一结合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源泉!在现实生活中,坚持做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实践中的辨证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发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可以促进人文精神的进步。其次,发扬人文精神,具有制约科学发展方向、促使科学技术在应用中不会被用于危害人类的重要作用。第三,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世界潮流的需要。总之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实践中的辨证统一,是时代进步对人类实践提出的日益迫切的要求。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承担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以便更好的提高综合素质。1、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方面我们要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在肩负起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杜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2、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既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又要提高文化业务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学会做事,二者绝不可偏废。大学生尤其是要求进步的同学要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的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

  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3、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4、我们要向身心健康努力,既要科学地生活,锻炼,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尽可能地爱护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同时,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现代,心理是否健康已成为衡量健康的一方面标准。即使一个人身体残疾或患有疾病,但只要有健康的心理,不自卑,不自暴自弃,照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生活得快乐,幸福。相反,即使一个人有健康的体魄,但心理不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弱,他的生活不会开心,甚至可能逐渐损害身体健康。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篇六: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出发论述当前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时代意义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从辛亥革命开始我们大学生就一直为全民族中最为活跃的一分子,五四运动更是让大学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为中华崛起、民族复兴老一辈大学生立下了很好的榜样,而的我们这代的大学生更是处在中华民族腾飞的关键时期,任重而道远。大学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方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简单说科学精神就是:

  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具体说来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不求实就不是科学,不创新科学就不会发展。它的主要特征有执着的探索精神、创新、改革精神,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理性精神,求实精神,求真精神,实证精神,严格精确的分析精,协作精神,民主精神,开放精神,功利精神,实践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大学生则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的主要寄托者之

  一。"“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胡锦涛主席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分组讨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时,说了这一番话。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

  1/3

  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那么什么是人文?科学与人文是什么关系?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看到,不仅理工科的学生,往往有知识,缺人文,社会学科的,甚至学文学艺术的学生也往往有知识、有艺术,缺人文!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比如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各种”文化现象,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科学的和愚昧的,优秀的和次劣的,健康的和病态的。因为人文精神所涉及的是人的思考与关怀之极,所以其形成与变革无不深刻影响着一种文化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因此,它能以形而上的特征直指人的生存本质,直探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核心,具有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功用.而人文精神因为这一基本的内涵,获得了具有哲学意蕴的丰富深刻的内涵。

  具有了超越历史、时代和文化的永久的魅力。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我们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辩证统一的前提。我们通过实践去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表现在:

  一方面现实的实现有赖于相对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着价值实现的程度;另一方面,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发现的状况。

  真理和价值相互促进表现在:

  2/3

  一方面,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衬现,也就是说,真理的发展可以促进人们了解其生活条件和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价值的实现又促使着真理的发展。人们对真理的把握越全面、越深刻,同时也就越能够激发起人们探索真下载的热情。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改造的活动中,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实事求是反对虚假看作是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要求我们必须崇尚理性思维,惟清醒的,严谨的、合乎逻辑的思想从事科学认识和下载论创造,进一步指导实活动。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坚持既崇尚理性,又调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和精神体验来展示和发展人的本质和人的追求。要求我们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全理性。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深知自已身上担负的重任,坚持科学精神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排除险阻的一大利器。

  3/3

篇七: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出发论述当前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时代意义

  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指人的意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或者说,是

  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也可以说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一致;价值,人的需要及需要的满足复杂多样,因而人们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也就各不相同,

  必须有一个标准去衡量人的价值取向是否正确和合理。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真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科学精神,“科学给人以力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人

  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即“求真”。

  人文精神,“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即“求善”和“求美”。

  首先,科学精神反应的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而人文精神追求的是人们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摒弃一切虚伪的价值取向。而真理和价值在现实意义中是辩证统一的。

  其次,要是我们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割裂开来的话,那么结果将是造成了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或不懂技术却奢谈人文的“边缘人”。

  最后,科学知识其实也是一种人类文化,科学精神也是一种人类精神。如果没有人文情怀关照,科学主义只能是盲目的和莽撞的;如果没有科学精神融入,人文主义只能是蹩脚的和虚妄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

篇八: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出发论述当前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时代意义

  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指人的意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或者说,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也可以说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一致;价值,人的需要及需要的满足复杂多样,因而人们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也就各不相同,必须有一个标准去衡量人的价值取向是否正确和合理。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真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真理和价值相互渗透、相互引导,真理是价值正确性的体现,价值是真理有用性的反映;真理离开价值就成了无用的真理,价值离开真理也就不成其为价值。真理对价值的引导作用是指真理的不断发展引导着人们提出新的相关的价值追求,真理本身也具有价值并推动价值的发展。从真理走向价值是真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价值实现的必要途径。真理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内在环节,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用真理指引自身的活动,从而有效地改造社会和自然,满足人的价值要求。真理能够引导人们通过实践而创造价值。这种由真理向价值的运动,不仅是实践活动的要求,同时也是真理发展的要求。

  价值对真理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正确的价值目标的确定,必然推动人们深入全面的揭示客观真理;价值的客观实现必然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人们对真理的追求。这主要是因为价值目标、价值要求对发现和认识真理具有引导作用,并且已经实现了的现实的价值对人们继续认识新的真理也具有引导作用。

  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真理是实现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和归宿。真理和价值在一定条件下是具体的,人们不可能一次穷尽真理,也不可能一次满足全部价值要求。真理和价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指人的意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或者说,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也可以说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一致;价值,人的需要及需要的满足复杂多样,因而人们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也就各不相同,必须有一个标准去衡量人的价值取向是否正确和合理。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价值的统一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的价值目标,不断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真理和价值。

  总之,真理和价值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引导,并在二者的同一中共同促进人类的实践不断由一种较低的水平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使二者在实践中实现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

  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

  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人文精神是指一切从人性出发,尊重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本体地位,时时处处呵护并弘扬人性光辉的做事原则。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宗旨,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科学精神失去人文精神就麻木不仁,人文精神离开科学精神就软弱无力。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性体现在:科学精神是以严格的规律为前提,考察着事物的客观面自然面,有着永恒的不可改变性;人文精神研究的是事物的社会性,社会性不是一层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体现为不同的状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体现在:无论自然精神还是社会精神,他们在一段时期内都是科学精神的体现,都是正确客观的。同时,社会精神和自然精神也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和提高。

  科学技术是一把把钥匙,既可以开启天堂之门,也可以开启地狱之门,究竟开启哪扇门,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指导。科学技术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人文精神也离不开科学精神。只有自觉地把科学精神内蕴于宏大的人文精神之中,人文精神才更富于清晰性、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实践。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即科学的人文精神;而科学世界本身也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赋予人类以崇高的理想精神,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同时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组成了人类的现代文化。科学思想从理性的角度创立了人文观念,文学和艺术则从情感的方面把人文观念渗透到人们的灵魂之中。科学与人文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只有并驾齐驱、比翼双飞人类才能够永远向着正确的方向。科学精神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整个人类社会;而人文精神像一颗明星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

  大学生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篇九: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出发论述当前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时代意义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浅析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辨证统一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真理和价值各有不同的规定和特性,又有统一的基础和形式,并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一、真理与价值的区别

  所谓真理,就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而哲学范畴的价值,是对各种具体价值形态的抽象与概括,泛指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或者是指客观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符合或相接近。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真理侧重于客体性,价值侧重于主体性。真理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客观对象的规定性和规律,即按照客体的尺度来规定主体的活动,体现了一切对象性关系中客体尺度的存在和作用.价值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人的社会需要和利益,即按照人的内在尺度使客体为主体服务,体现了一切对象性关系中主体尺度的存在和作用.

  其次,真理在人的活动中具有条件性,价值在人的活动中具有目的性。真理所包含的对象和环境的客观规定性及其规律,不仅是主体活动的对象,而且是主体活动的前提条件.只有充分尊重和服从这种前提条件,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才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价值是具有目的性的,目的性是价值的核心.人的活动以获得一定的价值为目的,并为此而调动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力量,去认识和改造客体.因此,价值反映人的活动的动机和动力.

  再次,真理在社会活动中具有统一性,价值在社会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真理的作用在于使不同目的的活动服从统一的客观规律。真理是一元论,社会活动的统一性,归根到底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在人类活动中的体现。价值的主体性通过价值主体的多元化表现出来,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价值。价值的作用与社会生活中人们的需要、利益、追求的多样化相联系,是人们处理社会关系、进行社会选择的原则。二、真理与价值的联系

  理与价值的联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真理反映价值关系,另一方面是真理自身具有价值。

  人们认识事物,不仅是要了解它的性质,而且要弄清楚它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以便满足主体的需要。因此,真理的对象包括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关系,真理的内容包括对价值关系的正确反映.如果忽视了价值关系也是真理的对象,以为真理只是反映同主体无关的客体属性,那么,在探求真理时就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一定的客体对某一主体来说是否有价值或有什么价值,例如某种矿物对人类有何用途,某一历史事件对某一社会集团有利或不利等,都是不以主体的意识为转移的。不同的人们对同一种价值关系会有不同看法或评价,并且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体系和不同的价值取向,但是现实存在的价值关系并不随人们的评价或价值观念不同而改变.只有同主客体之间实际存在的价值关系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人们的价值观念是形形色色的,但是反映同一种价值关系的真理或真理体系只能有一个.对价值关系的认识,应该同对事物其他方面的认识一样,力求按照客观对象的本来面目去反映它。

  另一方面,当我们考察真理本身时,又可以看到,真理是有价值的,或者说真理是有用的。真理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它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实践需要.获得真理,摆脱思想上的困惑,这本身已是一种精神享受。真理充实了人们的头脑,会提高人的理解能力、思

  维能力,从而转化为探求新知识、创造新的精神产品的条件,这也表现了真理的价值.真理的价值归根到底在于它能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知识就是力量”是对真理价值的肯定.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有时某些科学真理产生之后在实践中一时还派不上用场,看不出有什么用处,但是凡属正确反映了客观对象的科学认识,终究都能通过指导实践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造福于人类.三、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性

  真理与价值在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中,不仅彼此对立,而且相互统一,两者的对立统一是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源.真理与价值之所以能够统一,并且人之所以应自觉促进和实现这种统一,主要有两点理由:

  第一,作为人类同一活动两方面内容的精神实质,真理和价值是相互补充的。真理和价值都形成于人的活动中,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二者各自的规定性及要求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通过相互补充、相互结合构成完整的人类活动的内涵.只包含其中一方面的活动是片面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脱离了真理的价值就失去正确轨道,脱离了价值的真理就没有主体意义.

  第二,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人类需要而且能够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二者的对立,使之以某种方式达到一定程度上的统一.每当具体的价值与真理相互冲突时,主体就得调节自己的活动,进行重大的抉择:或者总结经验教训,认识真理,根据科学真理调整自己的需要和计划;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认识新的真理,寻找新的可能性,利用客观规律创造新的条件.一般来说,这种调节总是要使价值服从真理,使需要服从可能,使暂时服从长远,使局部服从全局。就人类整体而言,其根本利益和价值是同真理相一致的。真理和价值在总体上的统一性,在人们的具体历史活动中实现并表现出来。真理和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突出地表现为二者相互贯通、相互引导和检验方式的一致性。

  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一方面,真理与价值在人的活动中互为前提。没有真理的指导,价值就不能成功地贯彻下去;没有价值的推动,真理也得不到坚持和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真理与价值又是相互适用的.真理在价值生活中普遍适用。对于任何价值的认识特别是评价的认识,人们总是要追问它“是真是假",以便去伪存真,弃虚求实;同样,价值也适用于真理问题,对于每个具体真理,人们也要探究它“有何价值”,以便根据和利用真理,推动人和社会的发展。

  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在人类活动中,总是不断从价值走向真理,从真理走向价值,实现着相互之间的过渡。真理与价值的相互贯通,为二者的相互过渡提供了可能性。真理从被发现到进一步具体化和完善化的发展,是朝着更深刻、更全面理解人的生活条件和人本身的价值的方向前进的,这表明真理的发展趋向于价值。人们对客观世界有了新的正确认识,就会提出和实现新的价值目标。反过来讲,人们对价值的不断追求,也势必引起对制约实际效益的客观条件和规律的探索。从价值走向真理,是实践和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立足当代人类实践,贯通古今,融汇中西,回到原典,致力创新,加速分化,促进综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共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促进人类精神的健康发展,这正是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历史责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宗旨,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科学精神失去人文精神就麻木不仁,人文精神离开科学精神就软弱无力。以上就是它们辩证统一关系的基本内涵。

  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体现在:辩证性:科学精神是以严格的规律为前提,考察着事物的客观面自然面,有着永恒的不可改变性;人文精神研究的是事物的社会性,社会性不是一层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体现为不同的状态;统一性:无论自然精神还是社会精神,他们在一段时期内都是科学精神的体现,都是正确客观的.同时,社会精神和自然精神也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和提高。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科学精神强调对客观事实和真理的理智性追求,而人文精神则着重人的主观需要和价值的情感性关怀。事实上,人类对真理的追求,离不开激情、需要、价值观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而对人的需要和价值的真正关怀,须有科学理性的支持。科学与人文、求真与求善,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但又相互渗透,须以辩证的理解.

  1、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类对真理的把握和真理的发展水平。人类所发现或创造出来的每一种新事物,都具有合于人类需要的某种价值。但价值具有主体性,对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意义。2、人类的一切新发现或新创造,都标志着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扩大,从这些发现和进步可资人类利用的价值来看,就成了人类智慧的化身;当这些新事物因其利用价值脱离了真理的制约,成为人类不同个体或社会集团之间争夺的对象或进行各种斗争的武器时,就会加剧人类社会的诸多矛盾与冲突,对整个人类造成伤害,又似乎使人类变得更加愚蠢起来。3、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成功的实践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统一时,由此产生的新发现或新事物就会成为人类社会进步“智慧生命”的力量;当

  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违背时,人的生命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历史前进的“愚钝的物质力量”。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时间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要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辨证统一的。有三方面体现: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价值的形成和现实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有必然是具有价值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宗旨,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科学精神失去人文精神就麻木不仁,人文精神离开科学精神就软弱无力.以上就是它们辩证统一关系的基本内涵。

  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有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很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篇十: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出发论述当前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时代意义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真理尺度,真理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辛亥革命开始我们大学生就一直为全民族中最为活跃的一分子,五四运动更是让大学生在民族危

  亡的时刻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为中华崛起、民族复兴老一辈大学生立下了很好的榜样,而的我们这代的大学生更是处在中华民族腾飞的关键时期,任重而道远。大学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方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简单说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具体说来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不求实就不是科学,不创新科学就不会发展。它的主要特征有执着的探索精神、创新、改革精神,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理性精神,求实精神,求真精神,实证精神,严格精确的分析精,协作精神,民主精神,开放精神,功利精神,实践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大学生则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的主要寄托者之一。“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胡锦涛主席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分组讨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时,说了这一番话。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那么什么是人文?科学与人文是什么关系?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看到,不仅理工科的学生,往往有知识,缺人文,社会学科的,甚至学文学艺术的学生也往往有知识、有艺术,缺人文!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比如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各种”文化现象,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科学的和愚昧的,优秀的和次劣的,健康的和病态的。因为人文精神所涉及的是人的思考与关怀之极,所以其形成与变革无不深刻影响着一种文化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因此,它能以形而上的特征直指人的生存本质,直探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核心,具有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功用.而人文精神因为这一基本的内涵,获得了具有哲学意蕴的丰富深刻的内涵。具有了超越历史、时代和文化的永久的魅力。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我们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辩证统一的前提。我们通过实践去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表现在:一方面现实的实现有赖于相对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着价值实现的程度;另一方面,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发现的状况。真理和价值相互促进表现在:一方面,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衬现,也就是说,真理的发展可以促进人们了解其生活条件和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价值的实现又促使着真理的发展。人们对真理的把握越全面、越深刻,同时也就越能够激发起人们探索真下载的热情。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改造的活动中,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实事求是反对虚假看作是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要求我们必须崇尚理性思维,惟清醒的,严谨的、合乎逻辑的思想从事科学认识和下载论创造,进一步指导实活动。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坚持既崇尚理性,又调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和精神体验来展示和发展人的本质和人的追求。要求我们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全理性。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深知自已身上担负的重任,坚持科学精神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排除险阻的一大利器。

  7.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在西方,近代以前的哲学侧重于本体论的研究,近代以后的哲学侧重于认识论的研究。而19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社会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繁荣的商品经济,在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的同时,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矛盾和精神危机,于是“价值”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西方哲学研究也随之出现了认识论的价值论转向。我国哲学界对价值问题的广泛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其深层背景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给人们思想价值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其直接原因是真理标准大讨论引发的实践检验机制的研究,其主要标志是1980年第10期《学术月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马克思主义论事实的认识和价值的认识及其联系》。该文从哲学层面上对价值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以后,《光明日报》、《哲学研究》、《社会科学辑刊》等报刊相继发表一些关于价值问题的讨论和研究的文章,在国内逐渐兴起了价值论研究热潮。

  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价值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并且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历来有两种主要的观念:一种重在强调二者的对立,一种重在强调二者的统一。我们认为这两种观念都有失偏颇。事实上,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尺度,二者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统一。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全面准确地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真理尺度,是外在的物的尺度,它要求人们必须遵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就是说人们必须永不停息地追求真理和服从真理。价值尺度,是内在的人的尺度,它要求人们必须按照主体自身的目的和需求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客观世界适合于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说人们必须最大限度地追求价值和创造价值。真理尺度坚持从客体出发,说明“是什么”,维护事物或认识的客观性;价值尺度坚持从主体出发,说明“应如何”,维护主体的中心位置。真理尺度的轴心在客体,价值尺度的轴心在主体,因此,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追求真理与创造价值有可能发生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一方面给人类的生活和活动造成了许多困难,另一方面又恰恰是在这些矛盾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解决中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可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功能,不可以彼此替代或消解。它们各自的分工和作用正是保证人类进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又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首先,二者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一方面,真理中包含着价值的因素,真理本身就具有价值,离开价值尺度谈真理尺度是没有意义的。任何探寻真理的实践活动总是包含一定的价值目标。更为重要的是,真理本身具有重要的价值。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真理的指引,人们只有掌握了真理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和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另一方面,价值中也包含着真理的因素,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对真理尺度的把握和运用,离开真理尺度谈价值尺度是虚妄的。作为客体属

  性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的特点在于它不能仅仅停留在某种主观的要求上,而必须通过成功的活动,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凡是取得成功的活动,总是这样那样地以遵循或利用一定的真理作为基础和前提。

  其次,二者互相作用、互相转化。在人类活动中,人们一方面以真理性认识为基础去追求更多更大价值,实现物对人的有用性;另一方面又以价值为动力去寻求更加全面更加完备的真理,促进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正是在真理与价值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中,实践才得以不断向前推进发展,认识才得以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自在世界才不断向人化世界转化,人类才不断从必然中获得自由。

  此外,实践是二者统一的检验标准。在社会实践中,不仅人的认识和行为的真理性得到确定和检验,而且,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价值评价也得到确定和检验。列宁指出:“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9页)在这里,列宁所说的“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习B一点的联系”就是指价值。实践不仅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也是两种尺度统一的检验标准。就是说,真理和价值是否统一,也是通过实践来证明的。违背真理的价值在社会实践中最终要失败,不带来某种价值的真理也同实践中的成功无缘。实践的发展总是通过证明和充实真理、检验和校正价值目标来促进、保证价值与真理不断地走向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而这种统一的体现和标志,又反过来构成实践的成功和发展。因此,实践的成功率和自由度,是检验价值与真理是否统一和统一程度的客观标准。

  总之,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在人类实践和认识发展的总体过程中,不仅仅是彼此对立的,也是辩证统一的。正确把握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对我们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首先,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自觉克服割裂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倾向。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否定两大尺度间的差异和矛盾,企图用一方完全替代或消解另一方。如:主观实用主义把真理归结为价值,用人的内在尺度去消融和替代物的尺度,主张“有用即真理”:机械教条主义则把价值归结为真理,用外在物的尺度去消融和替代人的尺度,否认价值的客观性。另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是片面夸大两大尺度的差别和对立,认为二者是彼此孤立、不可调和的。如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实质上就是这种二元对立思维的外在表现:科学主义无条件地推崇科学和理性,无视人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和意义,人本主义则反对科学和理性。片其次,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在实践基础上努力实现二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但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列宁指出:“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3页)价值也是如此,不吗时代的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标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价值和真理所达到的统一性,总要受到这一时期的社会条件的制约,具有这一历史阶段的水平和特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任何具体真理不可能具有绝对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属性;任何个别主体的价值观念或价值要求也不可能绝对都是真理。因此,不同历史时代的主体,都必须立足现实,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发挥自觉能动性,既要对自身需要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作认真反省,又要千方百计地挖掘和把握真理中包含的价值属性,力求使二者尽可能地达到和谐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并自觉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统一、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群众利益的统一。只有这样,我们的实践才能不断地取得成功和进步,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地迈向更新、更高的理想境界,即真、善、美合一的和谐的自由的境界。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满足人本身的需要。这就在追求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的问题。二者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

  哲学上的“价值”与人的需要有关。是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物质有价值是因为对人类有益,人类有需要。石油有价值,粮食有价值。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评价性的认识活动,人们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石头多,需求少。价值就少。黄金少,珍贵。价值就高。铝刚被制作出来的时候,比黄金还要贵。法国国王抛弃了金碗,用的是铝碗。

  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主观同客观的一致,追求和服从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一定是客观的。地球是圆的,不管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都是承认的。也许你认为地球是方的。不管你怎么认为,地球形状也不会改变。真理有绝对性,如果真理被推翻,那就不能称之为真理。然而人所认识的真理是有局限性的。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这被认为是真理几千年。然而它是错的,现在自然不能再称之为真理。真正的真理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人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客观同主观的一致,创造和实现价值。真理和价值相互渗透、相互引导。真理对价值的引导作用是指真理的不断发展引导着人们提出新的相关的价值追求,真理本身也具有价值并推动价值的发展。从真理走向价值是真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价值实现的必要途径。而正确的价值目标的确定,必然推动人们深入全面的揭示客观真理;价值的客观实现必然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认识真理是实现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和归宿。真理和价值是历史的统一。人们不可能一次穷尽真理,也不可能一次满足全部价值要求。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的价值目标,不断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真理和价值。总之,真理和价值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引导,并在二者的同一中共同促进人类的实践不断由一种较低的水平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使二者在实践中实现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篇十一: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出发论述当前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时代意义

P>  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依据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勇于实践在实际中检测自己的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方精神从小事做起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摘要: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从五四运动自今,大学生频繁活跃于各种运动中,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更应该要以实践检测自己的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方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如何做到这些,我们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大学生

  真理尺度

  价值尺度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正文:大学生想要提升自己的科学人文精神,实现真理价值尺度。首先要理解它们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是客观的,它是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其最基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简单说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具体说来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不求实就不是科学,不创新科学就不会发展。它的主要特征有执着的探索精神、创新、改革精神,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理性精神,求实精神,求真精神,实证精神,严格精确的分析精,协作精神,民主精神,开放精神,功利精神,实践精神。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大学生则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的主要寄托者之一。“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胡锦涛主席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分组讨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时,说了这一番话。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发人深思。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那么什么是人文?科学与人文是什么关系?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看到,不仅理工科的学生,往往有知识,缺人文,社会学科的,甚至学文学艺术的学生也往往有知识、有艺术,缺人文!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比如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各种”文化现象,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科学的和愚昧的,优秀的和次劣的,健康的和病态的。因为人文精神所涉及的是人的思考与关怀之极,所以其形成与变革无不深刻影响着一种文化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因此,它能以形而上的特征直指人的生存本质,直探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核心,具有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功用.而人文精神因为这一基本的内涵,获得了具有哲学意蕴的丰富深刻的内涵。具有了超越历史、时代和文化的永久的魅力。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我们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辩证统一的前提。我们通过实践去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表现在:一方面现实的实现有赖于相对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着价值实现的程度;另一方面,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发现的状况。真理和价值相互促进表现在:一方面,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衬现,也就是说,真理的发展可以促进人们了解其生活条件和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价值的实现又促使着真理的发展。人们对真理的把握越全面、越深刻,同时也就越能够激发起人们探索真下载的热情。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简单说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具体说来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不求实就不是科学,不创新科学就不会发展。它的主要特征有执着的探索精神、创新、改革精神,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理性精神,求实精神,求真精神,实证精神,严格精确的分析精,协作精神,民主精神,开放精神,功利精神,实践精神。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大学生则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的主要寄托者之一。“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胡锦涛主席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分组讨

  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时,说了这一番话。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发人深思。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那么什么是人文?科学与人文是什么关系?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看到,不仅理工科的学生,往往有知识,缺人文,社会学科的,甚至学文学艺术的学生也往往有知识、有艺术,缺人文!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比如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各种”文化现象,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科学的和愚昧的,优秀的和次劣的,健康的和病态的。因为人文精神所涉及的是人的思考与关怀之极,所以其形成与变革无不深刻影响着一种文化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因此,它能以形而上的特征直指人的生存本质,直探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核心,具有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功用.而人文精神因为这一基本的内涵,获得了具有哲学意蕴的丰富深刻的内涵。具有了超越历史、时代和文化的永久的魅力。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我们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辩证统一的前提。我们通过实践去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表现在:一方面现实的实现有赖于相对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着价值实现的程度;另一方面,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发现的状况。真理和价值相互促进表现在:一方面,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衬现,也就是说,真理的发展可以促进人们了解其生活条件和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价值的实现又促使着真理的发展。人们对真理的把握越全面、越深刻,同时也就越能够激发起人们探索真下载的热情。

  结束语: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依据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勇于实践,在实际中检测自己的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方精神,从小事做起,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

  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

  参考文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推荐访问:从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出发论述当前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时代意义 论述 真理 人文精神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