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电子档案管理方式探析

发布时间:2023-09-17 16:54: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子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拓展了新的模式。大数据时代,电子档案管理质效明显提升、电子档案向业务深度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电子档案管理也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突出、支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建立现代化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持续加大电子档案资源建设力度、以需求为导向加强电子档案服务能力建设、引入区块链技术提升电子档案安全防护能力等方面予以加强。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
电子档案;
模式优化

目前,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改变了电子档案管理的技术环境,电子档案管理进入数据化管理时代。新技术模式下,要深入分析电子档案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发挥技术赋能优势,激发数据服务潜能,提升电子档案治理水平。

1 数字化转型对电子档案管理的影响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是以人工为主的纸质归档整理形式,查询利用都需要履行相关手续,程序复杂、效率低下。伴随计算机的普及,电子文件的产生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成为档案管理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国依然是以“双套制”管理为主,不过大数据技术为电子文件管理带来新的影响,使电子档案管理进入新发展阶段。

1.1 电子档案向业务深度融合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大数据与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融合,重塑技术架构、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创新。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基于大数据的管理和决策模式日益成熟。组织结构职能的发展变化、部门间的紧密配合,与电子文件全流程电子化管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支撑组织机构的有序高效运作与业务开展。在档案的形成过程中,业务部门与档案部门共同配合,进行整体数据梳理,制定归档管理规范,电子档案在业务应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使业务管理与档案管理越发密不可分,从而打破业务孤岛,沉淀数据资产,挖掘数据价值,真正做到数据为发展赋能。

1.2 电子档案管理质效明显提升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归档规范》(GB/T39362-2020)要求,要大力推进电子档案建设,提升党政机关档案管理水平。重管轻用、利用率低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档案价值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电子档案管理彰显了档案的基本属性,拓展了档案发挥资政育人功能的空间。档案管理者可以通过符合行业标准的信息化平台,多渠道开拓档案信息来源,最大限度地整合和优化电子数据资源,向服务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史料。同时,管理者可以构筑一个内容真实、形式多样的电子档案数据库,打造特色数据湖,为查阅利用提供更多便利。电子档案的全流程溯源,更加保证了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

2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电子档案管理困境

2.1 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在大数据时代,电子档案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不仅体量大、而且形式多样,给储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的行业搭建了本系统的机房,实现内部数据的集中存储;
有的政府部门牵头,在大数据局集中管理各单位电子档案。但目前来看,尚未有全国统一的、更优化、符合大众实际的解决方案。数据化时代的电子档案与传统模式电子档案兼容性问题凸显,如何将二者有机整合,给档案管理者带来了新的课题,必须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统一标准模式。

2.2 电子档案管理支撑系统不完善

档案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制度、资金、人员等多种要素的支持。根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18894-2016)规定,单位要加大对电子文件推行支持力度。目前来看,电子档案管理在要素支持层面上主要存在着:一是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电子档案归集范围不明确、查询利用多头管理等问题在制度层面解决的不彻底。二是资金扶持力度有所欠缺。电子档案管理的投入不是一劳永逸的,伴随网络技术发展,电子档案管理既有系统升级的问题,也面临新技术带来的风险挑战,需要财政资金给予一定倾斜,保障电子档案管理符合时代要求,也能安全高效运行。三是电子档案人才支撑不足。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升级,人们对电子档案的质量和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能够熟练运用新技术,提供高效服务的人才比较匮乏。

2.3 电子档案管理安全性存在隐患

《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18894-2016)对安全性作出明确要求,确保数据的绝对安全。安全是电子档案的生命线。互联网技术给电子档案数据共享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也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电子档案的安全风险隐患主要是:一是电子档案生命周期涉及部门多、利用领域广泛,但是缺乏可靠的技术来护航电子档案的可靠性、规范性和合规性。目前普遍采用的安全技术是数字签名、电子印章、时间戳等,但是这些技术都依靠第三方的支持,稳定性不足,依赖性强。二是网络攻击造成电子档案资源的破坏。黑客可能利用系统配置与软件上的漏洞,或者通过圈套、猜测等手段获取口令后强行攻入档案网络,窃取机密信息,篡改档案内容,破坏网站运行。黑客侵入档案应用系统,无论是否恶意攻击,都将给档案信息带来巨大威胁。攻击者可以窃听信息,窃取用户口令,改动档案数据,伪造档案内容,更有甚者删除档案数据库内容、摧毁节点、释放计算机病毒[1]。

3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优化

3.1 建立现代化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归档规范》(GB/T39362-2020)对电子公文施行做出明确部署。在国家大力推进电子档案管理的背景下,针对普遍存在的海量电子档案“收集难、查阅难、保管难”等问题,要依托新兴技术研究,以实际业务应用及档案管理需求为导向,重塑档案管理模式。一是树立电子档案数据化管理思维。数据化思维以数字化的知识为基础,以数字化环境下的效率提升和服务优化为导向,依托数字化技术发现、分析、解决、跟踪档案领域内各类问题的一种思维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工作从传统实体管理逐渐转向数字管理,特别是新修订的档案法对电子档案的合法要件、地位和作用、安全管理要求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进一步倒逼档案工作者必须尽快推动实现思维模式的转型。二是数据一体化管理,推动业务处理全流程无纸化。从源头入手,将档案管理活动向前延伸至档案的形成阶段,通过外部直连、内部贯通以及离线补采的方式,全场景自动获取电子档案,形成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并相互关联,同时进行档案数据源头信息查验,确保数据源头的准确性以及电子档案的规范性。通過在归档过程中建立档案数据间的有机联系,构建多源异构数据的自动汇聚归档,实现线上数据一体化管理,推进前端业务的全流程电子化、线上化,加速推进无纸化办公。三是软硬一体化应用,实现档案管理全自动化。引入智能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化技术,要结合装盒设备、AGV机器人、智能密集架、智能档案盒等智能硬件的应用,实现实物档案从交收、分拣、装盒、归档、存取等全过程的无人自动化管理,并与线上电子档案对接匹配,强化一体化管理。

3.2 持续加强电子档案资源建设力度

要建立结构多样、形式丰富、内容齐全的电子档案数据资源,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一是在收集渠道上要广泛。目前网络资源更新迅速、体量巨大、稍纵即逝,档案管理要和网信等部门合作,对公众需求高的信息资源,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及时抓取,构筑互联网资源主体数据。二是资源形式上要丰富。在传统模式中,档案的查阅利用面向是文书档案为主的纸质文件,音视频、图片资料利用率较低。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短视频、高清图片等已成为利用率较高的資源。机关档案管理者要拓展档案资源征集网络,对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服务、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档案,加大征集力度,开展口述材料、新媒体信息的采集,将重要的图片、视频资料纳入收集范围,更好地优化电子档案数据结构。三是在资源互联上加速整合。首先要扩充电子档案体量,积极推动档案资源转型,大力推进“增量电子化”,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促进各类电子文件应归尽归,电子档案应收尽收。同时继续做好“存量数字化”,加快推进对重要档案进行文字识别和语音识别 [2]。其次是建立专题电子档案数据库,推动资源优化组合。要逐步实现档案部门和业务单位内部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比如宣传机构可以建立宣传文化系统专题电子数据库,整合文化、广电、报社等资源,实现特色电子档案资源的集聚效应。要逐步破除部门壁垒,规范电子档案开放审核机制,推进档案信息资源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利用,不断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规模、质量和服务水平[3]。

3.3 以需求为导向加强电子档案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树立个性化服务理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4],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子档案布局、提升质量、擦亮品牌,使电子档案内容更加精准丰富、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要树立精准个性化服务理念,利用好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深入分析群众对电子档案需求偏好、利用方式和行为,对需求内容给予精准预测,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个性服务。二是知识赋能服务。电子档案本质上是一种知识资源,对电子档案的需求也是对优秀知识的追求。要依托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开发电子档案知识潜能,打造知识体系建构的整合、交流与共享,使用户从电子档案中汲取知识能量。三是搭建远程服务平台。让信息多跑路、让用户少跑路、不跑路,“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查档,获得加盖有法律效力电子签章的电子版档案材料或证明,也可以获得加盖有鲜章的纸质档案材料或证明。档案管理部门要搭建内容全面、结构优化、查询便捷、安全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平台,使档案服务突破时空限制,更好发挥电子档案服务效能。四是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微信、微博已成为公众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在江浙等发达地区,“群众家门口的档案馆”“群众口袋中的档案室”等做法获得百姓的高度认可,为群众提供了指尖上的档案服务。电子档案管理单位应树立新媒体服务理念,借助微信、微博等载体对群众的信息需求进行快速回应,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即时档案信息服务。

3.4 引入区块链技术提升电子档案安全防护能力

要按照《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18894-2016)要求,提升电子档案安全管理水平。区块链技术是去中心化的一种数据库,是多个参与方根据智能合约编程语言、点对点网络通信技术、分布式一致性协议、现代密码学等交织而形成的,组合在一起的数据储存、交互和处理技术。区块链技术有利于保障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一是电子档案的追溯性增强。在区块链技术中,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每个数据区块都有特定“哈希值”代码,在已经形成整体的链条数据中,任意一个数据模块内容的改变都有导致其他的数据信息的变化。这种技术就保证了链条中的每个模块技术是不可更改的。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电子档案原件进行更改追溯,实现对电子档案的可信性管理,保障电子档案的原始性。二是去中心化存储技术。伴随大数据技术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电子档案呈海量增长,为社会数据管理带来极大的压力,特别是体积较为庞大的音视频、图片,更是占用了大量的存储空间,社会电子档案管理的成本也相应提高。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分布在点对点的网络上,由它进行网络管理,无需中心服务器管理即可运行,通过数据库复制和信任计算保持数据质量。区块链上的数据以块的形式进行分组和组织,这些块按时间顺序连接成链,并用密码学技术进行保护。从本质上看,区块链是一个内容不断增加的记录数据库,它的数据内容只增不减,只能向数据链中增加内容,而不能删除和更改内容。三是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算法是保证区块链安全的一个核心技术,非对称加密算法在进行加密时,使用了两个密钥,加密和解密过程中分别使用不同的密钥配对使用,即公钥和私钥,这两者必须配对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公钥是公开的,私钥是保密的,不能公开。这一技术保证了读取数据的安全,无需同步密钥,且算法复杂,大大提高了档案服务与利用过程中用户端的信息安全水平。四是共识机制。区块链之所以会应用在核心档案管理上,主要得益于区块链技术所特有的安全性共识机制,其核心是让不同节点达成共识。在原电子系统管理中,难以实现对内容的高效监管,特别是电子内容规范和标准的统一。在共识机制的作用下,当写入数据时,只有在全网大多数节点允许时,才可以写入。依托共识机制,各个链条节点之间实现了内容互信和通达,节点可以基于共识协议,开展信息互联互通,提升档案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晗.关于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21(03):05.

[2]肖婷.新形势下高校档案管理发展变革路径——基于《“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22(11):25.

[3]闫晶.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01):15.

[4]陈秋玲.RCEP背景下山东省农产品扩大出口策略研究[J].南方农机,2023(02):01.

作者简介:马鹤嘉(1990— ),大学学历,北京文鼎天成档案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档案员,研究方向:电子文件管理与利用。

猜你喜欢模式优化数字化转型电子档案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出版广角(2016年22期)2017-01-17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研究建筑建材装饰(2016年13期)2017-01-04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师(2016年10期)2016-12-03新时期电子档案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办公室业务(2016年9期)2016-11-23《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出版广角(2016年11期)2016-09-29医院人事档案电子化管理浅析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普通本科高校奖助模式优化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57期)2016-08-23四川社区式老人看护模式发展的对策探讨科技视界(2016年15期)2016-06-30高中英语词汇的教学模式探讨考试周刊(2016年44期)2016-06-21

推荐访问:探析 数字化 档案管理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