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校本作业中题组设计的实践策略

发布时间:2023-09-11 18:00:08 来源:网友投稿

蔡洪龙

题组作业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与学生的现实学情,将有关联的、零散的习题综合重组,实现新旧知识的勾连、对比与巩固。题组作业促使习题设计从“重复低质”走向“增效高质”,有效地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跳出,达到“少”而“精”、融会贯通的练习效果。题组作业的设计重在比较,不同于单一的练习,在突出数学知识重点、突破难点、厘清知识易混点等方面有着显著作用。教师要明确题组习题设计并非简单数学问题的组合,而是要让题组作业具有层次性、联系性、变式性和开放性等,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分析、应用、迁移和创造等高阶思维。

正因为题组习题有其独特的现实价值,使得它在校本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此,教师应灵活地根据数学知识重难点、易混点、规律点而巧妙设计题组习题,以最少、最优的题量实现最大、最佳的育人效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助推“双减”落地。

一、设计层次性的题组作业,让学生思维拾级而上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设计校本作业中的题组习题时,教师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给潜能生一个台阶,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而拾级而上,让不同的学生能通过题组练习而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为此,题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习题中得到相应的启发与提升,促使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能在当下量级上得到提升和发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内容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题组:

1. 一块空地,长16 m,宽8 m,求这块地面积是多少?

2. 一块空地,长16 m,宽8 m,大伯准备在这块空地上每4 m2栽一棵树,总共能栽多少棵树?

3. 一块空地,大伯准备在长不变的基础上,把它的宽增加2 m,面积就增加32 m2;
如果他要把这块空地的长增加6 m,而宽不变,面积就会增加48 m2,求这块空地原来的面积是多少?

这样具有层次性的题组作业设计,能充分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第1 题属于基础性的习题,学生只需照搬所学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可以解决问题,属于一种模仿性质的低阶思维,适合潜能生的基础练习;
而第2 题则是属于巩固性练习,要求在会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同时,再多迈进一步,让潜能生在顺利完成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提高;
第3 题则是提升性练习,对于学优生而言,通过灵活变通就可以解决,而对于潜能生与中等生而言,因为有了前面运用公式的基本练习,这道题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高阶思维。这样的题组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学生能一步一个台阶,促使数学思维拾级而上。

二、设计联系性的题组作业,让学生思维连点成线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内部知识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而严谨的。因此,数学教师应将同质、同类的问题整合为一个题组,以旧知识为起点,逐步推向新的高度,打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自然的思维进阶,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应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获得新知识的生长点,成功地将有联系的知识、方法等同化、顺应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实现思维自然的连点成线。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单元内容时,分数这个知识点相对小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校本作业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题组:

明明有一瓶250 毫升的酸奶,冬冬有一瓶200 毫升的酸奶:

1. 明明和冬冬都说他们喝了酸奶的1/5,他们喝得一样多吗?

2. 假如明明和冬冬都喝了50 毫升,你能算出他们各喝了自己那瓶酸奶的几分之几吗?

3. 如果明明和冬冬已喝的酸奶一样多,那他们各喝了自己那瓶酸奶的几分之几?

这样的题组,其相同的本质就是明明和冬冬的酸奶是不一样的,而都要弄清所喝的酸奶量与其相对应的分率。第1 题中分率是相同的,都是1/5,但是各自相对应的单位“1”却是不一样的,因而喝的量也是不一样的;
第2 题中两人喝的酸奶量是相同的,但是因为各自的单位“1”不一样,所以其所对应的分率也是不同的;
第3 题中假设两人喝的酸奶量是一样的,要求的是其所对应的分率。显然,这样的题组设计,巧妙地将不同的问题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比,让学生感悟到“万变不离其宗”的数学魅力,促使学生能紧紧地抓住分数的基本特征,找准量与率相对应的关系,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

三、设计变式性的题组作业,让学生思维走向深刻

小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常常会受到某些情境、素材中相关因素的干扰而形成思维定式。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校本作业的设计,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思维现状,渗透变式思想,设计一些变式性的题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师可着手于数学本质特征不变的基础,多元化、多维度地改变问题、情境或数据等,引导学生在变式情境、问题或数据中克服思维定式。变式性的题组作业的训练,是渗透变式思想的主要路径和方法,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同解、多题同质,这种将变式思想与题组作业的深度融合,能有效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深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之后,笔者在校本作业中设计了以下一组题目:

如图1,你能解决以下问题吗?

1. 如果图中正方形的边长是4 dm,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 如果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16 dm2,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 如果37.68 dm2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那么正方形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

设计这样一组变式题目,其目标很明确:学生在解决第1 道题时,是数学知识方法的正迁移,直接运用所学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得以解决。其中,正方形的边长4 dm 其实质就是圆的半径,因而学生通过这个间接告知的条件求出圆的面积,再用圆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即可。第2 道题明确是变式,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边长的大小,学生也就无从直观获得圆半径的大小,而学生习惯于正向思维,这样的变式题目无疑是颠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逼着学生转换思维角度来思考问题。该题将学生的思维置放于“变式场域”中,促使学生“绞尽脑汁”地发现:因为圆的半径就是正方形的边长,由于S = r2 = 16 dm2,可直接将r2 = 16 dm2代入圆的面积公式,从而推理出“S = πr2 = 3.14×16 = 50.24 dm2。笔者并没有在此变式上止步,而是又设计了第3 道变式题,又一次倒逼学生先通过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整个圆的3/4 而求出圆的面积是50.24 dm2,再反过来通过“S = πr2”计算公式而倒推出r2 = 50.24 ÷3.14 = 16 dm2,也就算出了正方形的面積。这样的变式题组设计,促使学生从“ 正迁移”走向“ 逆思维”。当“逆思维”同化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时,教师又启发学生走向更为深刻的“逆思维”,正反变式、纵深推进,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圆的面积公式,更让学生经历了认知结构从建构到破构再到重构的过程。

四、设计开放性的题组作业,让学生思维得以创新

数学本身是一门严谨性、创造性强的学科。校本作业作为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场,更应该立足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题组。这样的题组可有效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激发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立足点发现、提出、分析并能顺利地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得以培育。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这一内容之后,为了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校本作业中设计了一组开放性的题组:

1. 农民伯伯准备将一块长是10 dm,高是8 dm,宽是6 dm 的长方体木头锯成两块长方体,你能算出锯后的表面积会增加多少平方分米吗?

2. 农民伯伯准备将两块长是10 dm,高是8 dm,宽是6 dm 的长方体木头组接成一块大长方体,你能算出拼接后的表面积会减少多少平方分米吗?

3. 明明在家里搭积木,他将16 个棱长是1 cm 的小正方体积木拼搭成一个更大的长方体,你能算出拼搭后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显然,这一题组中题目的设计都比较开放,能激发学生调用已有知识经验灵活解决新问题的积极性。第1 题中,有的学生可能是沿着长10 dm 锯开,所增加的表面积便是两个侧面积;
有的学生可能是沿着高8 dm 锯开,所增加的表面积便是两个底面积;
有的学生可能是沿着宽6 dm 锯开,所增加的表面积便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和。同理,学生在解答第2 题时,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拼接,有的学生将上下面重叠,有的学生将左右面重叠,有的学生将前后面重疊。不同的拼接方法,其表面积减少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前两道题的一锯一叠,其表面积则是一增一减,让学生通过对比练习,对于此类题型有一个完整的建构。同时,这种开放性的视角,也促使不同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第3 题则是小正方体不同的拼组法,能进一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事实表明,这种开放式题组的训练,能高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高品质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双减”背景下,要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就应提高校本作业的质量。而题组作业的设计,因其在突出数学知识重点、突破难点、厘清知识易混点等方面有着显著而独特的现实价值,应引起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实践证明,设计层次性、联系性、变式性和开放性的题组作业,能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分析、反思与创造,高品质地让学生的思维拾级而上并走向深刻,实现“减负而减质”“减负更要提质”的育人效果,助推“双减”落地生根。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 年度专项教改课题“‘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jjgzx21-004。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题组酸奶变式酸奶一定要凉着喝吗?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08-24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0年12期)2021-01-18酸奶的12个健康真相,你知道几个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8期)2021-01-18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0年10期)2020-10-27——例谈“体积、容积单位换算”教学">小学数学“题组教学策略”之管见
——例谈“体积、容积单位换算”教学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8年14期)2019-01-29酸奶的12个健康真相,你知道几个中国生殖健康(2018年3期)2018-11-06在家自己做酸奶可行吗启蒙(3-7岁)(2018年7期)2018-07-10商榷这道商榷题的修改题组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18年3期)2018-05-25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7年3期)2018-01-20以“题组”为抓手,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教学月刊·小学数学(2016年11期)2016-12-09

推荐访问:作业 校本 实践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