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I文学翻译课程金课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25 18:18:02 来源:网友投稿

郭滨

(湖南农业大学 人文与外语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

新时代对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外语“金课”符合当下高校外语人才培养需求,是高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的重要抓手。文章针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文学翻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和建设路径,积极推动文学翻译课程改革,助力人才培养。

针对MTI文学翻译课程,课题组制定了关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课程设置、先修课程、授课教师、教授形式、教学方法、主讲教师信息、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作业以及课后的后续任务等。该问卷发放对象包含北京外国语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湖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九所高校的MTI研究生代表。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课程设置。有一所学校没有单独开设文学翻译课程,其他高校大都设置在研一第二学期,有两所学校设置在研一第一学期。

(2)课时数。一般为32节。但也有三所学校将课程设置为40节。课程设置上除个别学校,基本上没有区分文学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

(3)先修课程。几乎所有高校都将文学翻译课程的先修课程定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学生们普遍认为研究生阶段有必要继续加强对《大学语文》和《中国古诗词》的学习。

(4)授课教师。课堂授课都采用一名教师主讲的形式。教师的教龄不等,基本都在5年以上,有的10年以上。职称都是教授或副教授。课程教授的主讲老师都认真负责、严谨治学,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地。大多数高校的主讲教师有自己编写的讲义。

(5)课程教授形式。整个学期的授课不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而是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做presentation的形式或者是单单采用学生做presentation的形式,个别学校授课采用教师讲评学生练习的形式。大多数高校的授课的理论讲授和翻译实践的时间分配相当;
个别学校在时间分配上以文学翻译实践为主。课程授课均没有采用现代教学形式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形式。

(6)教学方法。所有高校均采用纯课堂教学形式,没有采用线下教学形式,一般针对翻译实践任务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或基于项目的教学法进行文学批评与鉴赏。

(7)课程教学内容。有的高校有固定的教材(一般为国内的文学翻译教材),有的没有固定教材。课程教学材料涵盖的是不同文学体裁的翻译,但也有个别高校的课程教学材料涵盖文学翻译史、文学翻译理论和不同类别的文学翻译实践。课堂翻译实践主要是英汉互译练习。翻译材料一般采用经典作品,没有最新材料或翻译大赛中的材料。

(8)课程作业。课后作业布置的材料为教师指定的课外材料。课后作业的批改方式均为教师抽样批改。

(9)课程考核。有的学校采用当堂考试,有的采用论文或实践报告的形式,个别学校有参考课堂教学时学生的表现。

(10)课程后续任务。每个学校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课程完成后仍有主讲教师布置的文学翻译任务。一般有翻译项目的学校,学生会持续进行文学翻译实践。但大部分会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结束。但学生会依据一些赛事自行进行练习。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MTI文学翻译课程大多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为主,教师团队建设还有待加强。针对课程的目标导向性和思政要求,教学内容的选取还需更加细致;
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文学文本翻译的难度较大,更新教学方法迫在眉睫。课程的教学评价有待实现多元化,以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全方位统筹打造金课需要正确的指导方针。坚持“两性一度”,明确建设目标,把持目的性和思政性为金课建设明确统筹方针。

3.1 坚持“两性一度”

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意见,打造金课的标准可以概括性表述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所以要创新教学理念,教学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注重多学科融合发展,教学形式具有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1]6。

3.2 明确建设目标

吴岩在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提出了建设五大“金课”目标,强调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热烈氛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他还列举了他心中的爱学生、懂教学、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开设的中国一流“金课”[1]6-9。

3.3 坚持目的性和思政性

孙有中强调课程教学要有目的性,即“有的无矢、无的有矢、有的放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攻坚、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核心点”[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指导方针就是要将“立德树人”落实到专业思政、课程思政过程中去。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提出要“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认真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3]。因此,坚持教学的目的性和思政性是打造金课的重要环节。

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人文精神,文学的作用至关重要。文学不仅语言美,且具有深邃的意蕴。文学翻译是指对狭义的文学作品,即诗歌小说、喜剧、散文以及传记、杂文、纪实文学、儿童文学等文学作品的翻译[4]。文学翻译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有助于吸收优秀的译入语文学,也能有效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化,让文学之花遍地绽放,惠及全世界。

MTI文学翻译课程授课对象是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他们不仅在学习上要进一步深精尖,更应当有使命和担当去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文学翻译课程的目标即培养研究生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学素养,提升其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和跨文化能力。

MTI文学翻译课程金课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人+本+位”金课教学模式。“人”指教学的参与者。课程教学主体由教师为主体转变到教师和学生为共同主体。学生可以自行选材,针对文学翻译的各个方面选择文学理论和实践材料进行阐述,提升教师备课责任心,实现师生互学,教学相长。“本”指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指定教材、辅助教材、自编教材等,涉及的材料涵盖各种文学体裁。教学内容必须具有目的性、代表性和思政性。“位”指教学平台。课程要采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线上+线下教学”多元形式。第一课堂指课堂内教学,第二课堂指研究生课外翻译小组研讨、研究生指导本科生翻译证实训、各类翻译竞赛(含口笔译)、译国译民翻译公司等实践平台。线下主要指课堂教学,包含教师传授和学生练讲;
线上指慕课平台以及师生共同搭建的翻译实践平台如微信、QQ群,文学翻译变为常态化。另外,学院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如定期邀请校外专家来学院讲座,选派教师外出参与培训。

金课的打造要遵循统筹方案,围绕金课教学模式,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目标细化、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选用、评估手段完善等方面采取具体的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5.1 优化教师队伍

“金课”建设关键在于打造优质教师团队,亦或称为“金师”。“金师”的基本素养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倾心教学的情怀。“金师”应成为“四有教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文学翻译课程教师更应该牵好学生、文学与翻译之手,精心设计教学、深挖教学素材和创造多样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课堂学到更多有用知识。“金师”团队建设框架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出发:理论、团队、目标、机制。在理论层面,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如广泛研读国外翻译研究丛书等系列书籍,不断学习教学法知识、教学技术,以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理论素养,真正起到引路人的角色。在团队层面,应该做到团队成员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知识、能力结构互补,以及自愿、肯干、善合作[5]。

5.2 明确教学目标

国家要求外语高校与全体教师应响应时代号召,并承担“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责任,培养“大胸怀、大境界、大格局”,提升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我国高等外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MTI文学翻译课程的教学旨在让翻译专业学生了解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差异,掌握中外文学翻译史上的主要思想、经典翻译标准、著名翻译家以及其代表翻译作品,按照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儿童文学作品、影视、歌曲等类别,学生熟悉并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翻译方法,提升他们对文学翻译的感性与理性认识,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文学翻译作品的鉴赏能力和从事文学语篇英汉互译的能力,提升其中国文学作品外宣能力,增强中国文化自信。

5.3 更新教学内容

蔡基刚指出要适度提高课程内容的认知挑战度,“一流课程”应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不是教师的个性化需求[6]。为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课题组不仅提前设计Map of the Book,将每次课的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匹配,而且注重课程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相结合。课本内容涉及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是文学翻译基本问题,实践部分涉及不同体裁的翻译,具体包含经典作品以及一些最新的文学素材等,选材具有代表性、思政性、文化性,让学生感受文学文本的语言美,真挚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另一方面,内容与资源建设并行。抓住课本学习,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如增加内容,借鉴慕课精华,《中国翻译》历年的翻译问题和热点讨论;
知网近五年的文学翻译现状,了解文学翻译界的动态以及发展前沿和方向。从2021年至今,知网相关文学翻译的论文达79篇,从不同视角如美学、传播学、生态学、矛盾论等探究文学翻译。相关研究可谓百花齐放,但大多数研究聚焦于儿童文学翻译。

5.4 丰富教学方法

翻译教学过程涉及课前练习和同伴检测;
课中教师讲解与学生互评;
课后自我完善加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形式注重多样化:混合式教学、微课形式、讨论合作等。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如案例教学法、语法翻译教学法、产出导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
在结课时学生对文学翻译专项内容进行任务式阐述,结合理论和新的例证,做Presentation汇报,师生共同录制文学翻译系列微课。

5.5 创设教学实践平台

在课程学习之余,学生可以利用学习通创设翻译擂台,相互探讨文学翻译实践中的棘手问题;
借用慕课、百人百译、典籍翻译微信群获取文学翻译知识、翻译最新动态、翻译专家的讲座信息。针对文学翻译课程师生共建“百舸译社”,使文学翻译习练常态化。湖南农业大学积极开展的《湘农会讲》、青年学者学术沙龙、“研之道”、博士论坛等平台使研究生对文学翻译的积极性增强,成果也不断涌现。

5.6 更新教学评价

课程针对文学翻译课程的重难点和翻译实践,采取多维评价模式,该模式包含文学赏读和译本评价、助教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期末成绩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方式,课程考核的分类占比是:课堂参与(30%)+作业(30%)+期末论文(40%)。另外,严格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翻译实践,实行作业自评和同伴评分的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翻译赛事打磨自己,凡参加赛事和获奖的同学实行额外加分,占比分别为5%和10%。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等级确保了课程的有效监督和进一步完善。

采取文学翻译课程“人+本+位”金课教学模式,学生就文学翻译的相关主题研究分项做presentation、讨论、互评,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学习交流日趋增多;
课程建设后学生参加翻译大赛成绩喜人,相关文学翻译论文产出也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金课教学内容文学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21期)2022-07-28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22年16期)2022-05-05我们需要文学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打造监狱学专业实训金课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6期)2020-07-21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19年3期)2019-04-13“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广西教育·B版(2016年8期)2016-11-01我与文学三十年小说林(2014年5期)2014-02-28文学全国新书目(2009年24期)2009-07-17

推荐访问:构建 实践 翻译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