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20篇)

发布时间:2023-01-06 15:54:03 来源:网友投稿

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20篇)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浅谈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的方法主要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高校宗教管理;禁止非法宗教组织干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20篇),供大家参考。

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20篇)

篇一: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浅谈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的方法主要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高校宗教管理;禁止非法宗教组织干预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

  标签: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

  近年来,宗教文化逐渐向高校渗透,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也逐渐增多。因此,需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高校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成熟的重要时期,思想单纯的大学生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思想侵扰,宗教文化逐渐向高校渗透,近年来,高校信教人数有所增加。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假宗教之名实施思想侵略。刚步入高校的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然而高校是学习科学文化的场所,无论信教与否,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念以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1]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2]当前高校的宗教传播处于低水平阶段,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尊重客观规律,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科学的宗教学知识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进而促使科学、合理的宗教观的形成。

  二、加强高校宗教管理

  1991年江泽民强调:“国内外敌对势力一直把利用宗教进行政治渗透作为他们对我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实质上是政治问题。”经济全球化下,国内外敌对势力选择利用宗教,从事不法活动,迷惑群众,企图达到分化中国的最终目的。不法分子利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通过网络、书籍等形式,在西方宗教文化的旗帜下,在高校从事不法活动。更有甚者,通过利用某些外籍教师,对学生进行宗教宣传。通过信教原因的调查分析发现,国外敌对势力在宗教传播的外衣下,从事着种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特别是近年来将渗透的对象侧重于高校。所以,加强对高校的宗教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不法分子假宗教之名对大学生进行宗教渗透。各高校要强化对宗教的管理,拒绝各种不法宗教宣传活动,净化校园环境。

  三、禁止宗教组织干预教育

  毛泽东说:“有了科学知识,迷信自然可以打破,没有这一着,他还是要迷

  信的。”[3]我国实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这就成为国外敌对分子进行宗教侵略的有利条件。面对宗教逐渐向高校的渗透,强化校园内外及其周边地区的宗教管理,严禁校园内部进行宗教宣传,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校园环境。鉴于高校宗教传播的隐蔽性特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生自身入手,引导学生远离邪教。针对学校内部出现的宗教渗透现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成立专门机构加以教育,禁止在校园内进行非法宗教宣传,坚决打击非法的宗教活动。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宗教管理机制,禁止非法宗教组织对教育的干预,通过加强大学生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教育,使大学生自觉地远离非法宗教。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阶段是学生心理成熟的转型期,是学生心理由幼稚到成熟的重要转折点。然而,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发展转变,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近年来,发生在高校的惨案,多为心理调节能力欠缺所致。通过对信教学生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得不到调整转而皈依宗教,寻求心理上的寄托。走进大学的校门,面对新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难免遇到挫折。如不能及时调节,便会将种种的不顺归咎于上天,进而选择逃避态度,此时正好给宗教一个乘虚而入的机会。这些学生转而去信宗教,其实他们并非真正的信奉宗教,只是遇到挫折心理得不到适当的调节。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专门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深入大学生内心世界,解决其心理问题十分必要。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能够使大学生改变盲从信教的从众心理,帮助大学生培养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遇事沉着冷静的思考,而不再是盲目的去求神庇护。大学生建立坚固的心理防线,能够有效的克服挫折所产生的不良心理影响,进而避免其走向不法宗教。

  五、强化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

  宗教具有一定的精神慰藉作用,强化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宗教虚幻的慰藉。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就业、生活、竞争方面的压力困扰着大学生,他们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得不到解答时,宗教的介入就容易使其进入虚幻之中去寻求解脱。他们的宗教信仰与其心理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我们在开展教育的同时,将人文关怀融入思想教育之中,了解其内心的需求与困惑,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帮助大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和价值观。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知识教育,开拓其思想视野,增强其鉴别是非的能力,正确的去认识宗教问题。学校尽可能的去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满足学生兴趣的需要,激发学生生活热情,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学习、情感上有所依靠,遇事能独自应对,切断宗教进入的条件。

篇二: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2021年统战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根据关于召开x年度生活会精神,会前,我认真学习了x思想、党的精神,研读《理政》第三卷,学在x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开好生活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发言材料撰写过程中,我坚持按照有关要求,紧紧围绕“”等五个方面,深入查摆突出问题,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具体整改措施,进一步增强了自我思想认识、责任意识、规矩意识。紧密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深入谈心谈话、全面自查等形式,对个人存在的问题及表现进行了认真查摆和深刻剖析,现作对照检查如下: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具体表现

  (一)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方面。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己能够主动向中央基准看齐,能够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

  但在认真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委决议决定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表现在,工作上凭借一股热情、干事,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不够深入透彻,对一些党的创新理论理解把握不准,运用不活,对全局性、热点性问题了解不够,从政治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社会上一些消极错误言

  论,缺乏坚持原则、坚定立场的鲜明态度,没有直面问题,进行斗争。

  (二)在学懂弄通做实x思想,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方面。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虽然能够主动参与各类培训,自觉加强党性锤炼,但在实际中,仍然习惯于把重心放在抓具体工作上,在抓自身党性修养、政策理论学习上不深入、不全面,存在实用主义和被动心态,“心中有党”意识有所弱化,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例如,到统战部任职以来,负责分管统战、工商联、台侨等领域工作,兼任城关街道办党工委书记,平时抓具体工作较多,对理论学习重视程度还不够,政治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在面对工作困难和挫折时,思想定力还有待加强。

  (三)在积极履职尽责,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

  一是对新形势新情况的学习需要更加深入。由于疫情期间工作头绪繁多,不能主动利用业余时间系统深入的学习研究党中央上级单位对疫情防控的文件指示精神,通常是.上级要求学什么就着重学什么,与现岗位工作联系紧密的就多学,联系少的就少学或不学。

  二是统筹全局开展工作的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认识局限于一个单位,工作的重点放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认为只要做好重点部位重点人员的防控管理工作就可以,而对有交集的单位和人员的关注和考虑不够,导致防控工作存在漏洞。

  (四)在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有所淡化,思想上存在“求稳多、进取少”的倾向,“心中有责”意识减退,担当和奉献精神不足,工作标准要求不高。主要表现在:

  一是没有充分利用自己分管统战、非公经济工作的优势,积极加强与非公经济企业、党外、海内外公益慈善机构等的联系,在全县脱贫攻坚、改善民生、招商引资等领域发挥的引领示范作用有待加强。

  二是在平时工作中,针对统战工作,只满足于争取一些修桥修路建卫生院、捐资助学等项目,没有站在全县大局角度为群众改善民生、脱贫致富做出更多、更大的努力

  (五)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履行“一岗2责”和遵规守纪、纠四风转作风方面。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四风问题整体.上有明显的好转,但是对照新时代和新任务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愿望,存在着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作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主动性,满足于干好分内工作,创新力度不够,有时还存在采取召开会议安排、听取工作汇报等方式抓落实的情况,下基层调研仅满足于听取镇村负责同志的汇报意见,与广大群众交.流较少,对基层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透彻,工作做得不实不细。比如在宗教事务管理中,深入全县各宗教点检查指导工作做得不经常。

  二是与民族、宗教、台侨台属、非公经济等各个领域党外人士的交流,平时仅限于迎接_上级检查和召开会议时进行联系,交流不多,沟通少。长此以往,疏远了与统战对象的感情,丢掉了党的宗旨观念,忘却了统战职能,荒废了群众工作本领。

  三是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主要靠召开会议、照稿讲话和签订责任书等分解落实分管部门班子成员责任,在探索创新干部教育管理等方面很少下功夫,缺乏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担当的精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意识有待加强,履责方式有待改进。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党性锻炼不经常。平时没有较好地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锻炼、自我改造,提升个人党性修养,存在“好人主义”思想、明哲保身及多栽花、少栽刺的倾向,没有和党内一些不良的苗头和倾向坚决斗争。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发现自己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x思想,还没有上升为一种理性自觉、一种持久坚守、一种沉着定力。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刻,尤其是对党的精神系统性学习不够,总认为自己是老党员,有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学习,战胜艰难险阻的动力淡化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意志弱化了,思想上产生盲目随大流现象,精神上出现了缺钙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三)纪律意识有松懈。总体来说,自己能够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为人情所动,不为金钱所惑,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在公务活动中,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清清白白为官,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实事求是的讲,自己对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遇到铺张浪费等具体问题,没有正确处理执行纪律和干好工作之间的关系,有时放松了自我约束和管理。

  (四)宗旨观念不够强。来到x工作后,自己就第一时间深入到各镇办进行了走访调研,但是到基层调研多是“走马观花”,当天下乡、当天回城,与干部交流多,与群众接触少,深入群众做的不够。对群众的新期盼了解不全面、解决不及时、服务不到位,面对群众反映的诉求,往往过多地强调客观原因,缺乏为群众利益破解难题、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篇三: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宗教座谈会发言材料

  宗教座谈会发言材料没想到刚才,大家精彩的发言使我深受感动、深受教育、很受鼓舞,并引发了很多的没

  想到:一是思想站位这么高没想到。大家刚才的发言,站位全局,着眼大势,既体现了

  对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关心,又抒发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更畅谈了对人生百味的深刻理解。特别是大家围绕“我为别人做了什么、别人因我得到什么”这个价值取向问题,所讲的一系列肺腑之言和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彰显着人生的精髓、体现着生命的意义。某种程度上讲,大家这种“只讲奉献、不图回报”的思想境界,远比“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世俗利益观更加高尚和纯粹。

  二是大局意识这么强没想到。先国家后个人,才能“国富民强”;先利人后利我,才能“皆大欢喜”。大家刚才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的忧国意识、忧民思想、为民情怀,不仅充分印证了这个道理,更让我想起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绝唱。我想,这应该就是“民间自有高人在,朝野不乏真英雄”的具体体现,如果我们发展的道路上多一些这样的“高人”和“英雄”,何愁发展大业不成。

  三是政策理解这么深没想到。“讲政策一头雾水,讲法律一知半解”,是我们做群众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制约着优惠政策的执行效果,而且影响着“依法治国”的实施进程。令人欣喜的是,通过今天的座谈,我发现大家“运用政策谈发展、对照法律讲问题、放眼未来盼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很高。这一点,不仅有助于党和政府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而且为强势推动当地转型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是发言效果这么好没想到。满腹经纶才能出口成章,胸无点墨必然张口结舌。大家今天的发言,不仅引经据典,讲出来头头是道,而且掷地有声,听起来津津有味,让人欲罢不能、意犹未尽。这一方面说明,大家的知识储备是丰富扎实的,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另一方面通过大家的发言,使我们真正领教了xx人文底蕴的不同凡响,切身体会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神奇效力。

  五是教派纠纷这么少没想到。xx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大家庭里,大家并没有因为宗教信仰不同和文化差异而纠纷不断。相反,世代繁衍生息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藏汉回等各民族群众,更多地继承和发扬了本民族文化和教义中“劝人向善、普度众生、乐善好施”的方面,实现了相互之间的和睦相处、荣辱与共。我个人认为,这种“相生相长求大同、相互包容存小异”的人生境界和处世姿态很值得崇敬和发扬。

  六是发展劲头这么足没想到。xx是“x商”的故乡,是“x商精神”的发源地。过去,“重农善贾”的x州先辈创造了“茶马互市”的神话。如今,勤劳能干的x州儿女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倾心呵护着这朵越开越艳的“xx花儿”,不断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可以说,“x商精神”作为一笔宝贵财富,不但没有在斗转星移的历史长河中走向没落,反而在薪火相传的接续努力中不断被发扬光大,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x州儿女“顽强拼搏、增强本领、攻坚克难、再创辉煌”的强大精神支柱。

  ??体会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我也谈几点体会和感受。一是有一种作用不可替代。xx县能保持长期社会稳定和经济相对繁荣,离不开宗

  教界的不懈努力。我们要看到,受“x商文化”的熏陶和影响,xx县各族群众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商贸发展”,并以“从小学经商、长大做生意、终生爱经营”为目标自我勉励。这其中,宗

  教界在教育、引导、鼓励群众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部分宗教界代表人士甚至直接参与其中,带领群众经商盈利,实现了不同时期群众思想和精力向经济发展的转移,创造了在自然资源少、基础条件差、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前提下商贸流通经久不衰的奇迹。我们常讲,在资源匮乏地区发展经济要做“无中生有”的文章,xx宗教界和各族群众在经商方面的成功做法,就淋漓尽致地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好的诠释。

  二是有一种力量功不可没。近几年,在全州维稳形势相对严峻的情况下,xx县没有发生大的不稳定事件,特别是一些矛盾纠纷的及时妥善化解,离不开宗教界人士广泛的群众工作和非凡的群众工作能力。大家这种关键时刻能想党委政府之所想、急党委政府之所急的主人翁意识和识大体顾大局、讲姿态敢担当的高风亮节,不仅为党委政府分了忧、解了愁,而且为维护当地社会稳定出了力、建了功,更为全州宗教界做出了新榜样、传递了正能量,值得充分肯定。

  三是有一种美德广为流传。大美之美,在于成人之美;大德之德,在于报人以德。综观xx,既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道教的相互并立,又有伊斯兰教三大教派、“四大门宦”的相互并存,更有以“x商文化”为代表的多种文化的交流碰撞。某种意义上讲,xx堪称“大世界的小缩影,小社会的大胸怀”。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一个自然条件艰苦、位置比较偏僻的县域中,各教派和各族群众长期以来彼此尊重、相互包容、共同发展,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光辉篇章。这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美之德,不但为xx宗教界争得了荣誉、树立了品牌,而且被全省宗教界传为美谈。

  四是有一种精神永不磨灭。“君是x州人,生在x州城;创业显身手,古今皆风流”。这几句话,既是我对“x商”的钦佩,也是对“x商精神”的敬仰。“x商”和“x商精神”作为一个不灭的神话,为“x州文化”的产生和“x州文明”的形成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古往今来,智慧勇敢的x州商人,有的扎根本土,不怨天,不尤人,痛定思痛,积极作为,实现了贫瘠土地上的命运逆转,收获了来之不易的宝贵财富;有的背井离乡,闯世界,走四方,风雨无阻,奋发努力,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打开了通向成功的幸福之门。这一切,作为“x商精神”的继承者,大家一定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努力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由我担当的使命感,自觉挑起弘扬“x州文化”、传承“x商精神”的大梁!

  最后,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xx县民族宗教工作,提六点不成熟的希望和要求,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参考:

  第一,稳定是福,动乱是祸,相互包容天地宽。没有稳定的发展环境,什么事也干不成。近几年,xx县虽然保持了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但最近也因个别问题产生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并出现了被一些人利用并肆意放大的现象,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对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尽快消化、妥善解决,绝不能任其发酵升级而影响了稳定、破坏了大局。我这里明确地讲,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xx县各族群众的根本夙愿,谁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反其道而行之,谁就要付出沉重代价,这方面是有深刻的历史教训的。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宗教界代表人士积极配合党委政府,认真做好信教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严防别有用心之人和不法分子裹挟利用群众兴风作浪,坚决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同时,要切实抓好各教派之间的沟通协调,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继续保持和发扬各教派之间“彼此包容讲气度、相互理解讲姿态、和谐和睦讲团结、共同发展讲大局”的优良传统。

  第二,爱国爱教,持戒守法,“两个共同”幸福长。爱国爱教是大局,持戒守法是本分,“两个共同”是走向幸福生活的途径,“三个离不开”是实现交流交融的思想基础。具体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深刻把握四者之间的关系,教育引导各教派和各族信教群众在识大体、顾大局、守本分的基础上,自觉践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相互之间离不开”时代主题,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对“相互团结一家亲、共同幸福一家人”的认同和理解。

  第三,求同存异,各尽其能,博采众长火焰高。求其大同存其小异,方可扬长避短;聚正能量弃负能量,方可趋利避害。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必须充分调动各教派的积极性,教育大家不搞无原则的排挤和争斗,努力把精力、智慧和长处发挥到正确途径上来,推动形成“各宗教尽显其智、各教派尽显其能”的强大合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信教群众的广泛支持,才能在“多方发力声势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强势推动中迎来民族宗教事业更加阳光明媚的春天。

  第四,挖掘精髓,闪耀光芒,传承美德风采扬。xx宗教界能取得目前“信教群众满意、社会各界认可”的成绩实属不易,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同时,要深度发掘各宗教教义中“扬善避恶、厚德载物、乐善好施、修身养性”的思想精髓,进一步弘扬人性光辉闪耀的方面,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坚决抵制一切阴暗情绪和丑恶现象,真正做到“布善果于信众、传美德于桑梓”,确保实现自身与信教群众思想上、感情上、心灵上的同频共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共同演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时代音符。

  第五,加强沟通,畅通渠道,喜怒哀怨桌面上。“开诚布公、坦诚相见”,是保证各教派之间和睦相处的前提;“及时反映、积极沟通”,是确保各教派之间问题解决的基础。今后,各教派之间有什么问题都要迅速向党委政府反映,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在党委政府的主持主导下心平气和慢慢谈,通过沟通协商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决不能自作主张,致使局面失控。

  同时,县乡党委政府也要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加强与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沟通交流,用心聆听大家的喜怒哀怨,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严防因工作跟进不到位引发事端,造成严重后果。第六,独占鳌头,乘势而上,发展经济创辉煌。“x商文化”和“x商精神”是x州十几代人历经几百年时间打造并传承下来的,堪称无价之宝,必须加倍珍惜。县委县政府和民族宗教界要进一步挖掘博大精深的“x商文化”,大力弘扬敢为天下先的“x州精神”,充分发挥xx在物流贸易等方面“独占鳌头”的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和省上扶持藏区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机遇,披荆斩棘,乘势而上,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在发展致富奔小康的光明大道上继续书写“x州辉煌”!

篇四: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树立正确宗教观凝聚青年中国梦800字作文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青少年是民族的脊梁,青少年是民族的灵魂,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青年的理想与信仰,也是全民族的理想与信仰,更是民族的未来。

  有信仰的青年,朝气蓬勃。“少年似晨阳,驱散长夜,燃亮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保尔完美的展现了一个有信仰的青年形象——朝气蓬勃,直面困难。尽管生活拮据,但他并未对生活失去希望,反而是乐观向上,阳光开朗。当朱赫来被抓,他毅然决定进行营救,并开始投身与革命事业——他开始拥有了信仰,他的信仰,是为了民族奉献自己,为了使他的国家重新绽放光彩。于是,他便有了光。他的光芒,开始刺破社会上漫长的黑暗,点燃了无边的黑夜——这便是青年信仰之光芒的力量!

  有信仰的青年,身先士卒。“不能击败我的,会使我更强大!”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与工人们需要在三个月内建成一条铁路。修建铁路的条件非常艰苦,有武装土匪的骚扰,有无法忍受的饥饿,还有凛凛的寒风刺骨。尽管如此,保尔还是最先挺身而出,号召群众一起投入对于铁路的建设,彻夜赶工。尽管任务最终完成,保尔却因此大病一场,近乎长辞于世。幸运的是,保尔还是挺了过来,与死神擦肩而过。是什么让他如此的拼搏?是青年不屈的灵魂,是青年不灭的理想,是青年坚定的信仰!这使得保尔百折不挠,并且在最终涅槃重生!

  有信仰的青年,不惧绝境。“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会被打败。”保尔最终病危致使双腿瘫痪,只有右手可以活动。同时双目失明。但他却与病危之中奋起,写下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为自己的信仰再次迸发巨大的力量!为什么

  保尔可以在一个又一个让常人绝望的境地之中一次又一次的奋起?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顽强的意志,有着不灭的信仰!为了这个信仰,不论是怎样的绝境,无论是怎样绝望,保尔都能够逆境崛起,涅槃重生!这是青年坚定的信仰所带来的巨大力量!倘若一个青年对于他的信仰满怀虔诚,甘愿奉献,世上便没有什么可以使他害怕,没有什么可以将他击垮!

  青春向国,筑梦强国,精忠报国!生吾炎黄,育我华夏,育我华夏,待之有为,必报中华——这便是我们当代青年人所应有的信仰,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奉献自己,无惧一切!只要青年人有信仰,国家就有未来,民族就有希望!

篇五: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研究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宗教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特点、作用和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它历史全面正确深刻地回答了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我们做好宗教工作,建设和谐宗教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祖国统一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的需要,也是当前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一、党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是我们新时期加强和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思想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宗教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虚幻和歪曲的反映,是“颠倒了的世界观”,“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中国现实社会生活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在宗教问题上通过系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立足现实国情,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在社会主义时期对待宗教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对宗教的政治及社会地位重新进行认识和评价,形成了以宗教与社会主义社

  会相适应、相协调为主题的新的宗教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宗教问题在新的形势下的创新和发展。它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要求,而宗教问题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把党的最新宗教理论成果宣传普及到社会,是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和完成的严肃政治任务。

  二、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民族地区多元宗教共存现实下建设和谐宗教关系的现实需要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这是对宗教社会地位的新认识,也是对宗教工作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宗教和谐关系的新要求,并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而且把党在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写入党章,表明了宗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青海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信教群众占全省人口的40%以上,国内国际宗教在青海都有不少信教教徒,特别是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在青海世居少数民族中有深厚的影响。少数民族占全省人口的将近一

  半,大部分信仰宗教。宗教在青海具有信仰人少众多,教派支系繁杂,传播历史悠久,活动场所多样,与国外联系密切等特点,在民族文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元宗教共存的现状,决定了宗教在建设和谐青海的进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宗教工作不单是宗教部门的工作者的事,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高校在其中可以也必须充分发挥育人的崇高使命。加强与改进本地区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对于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维护国家稳定,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同时,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有更多的青年有了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大学生在地区人口中的比例增加,对社会的文化辐射影响力与日俱增。生活学习在这里的青年学生,不论是否信仰宗教,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接触到民族宗教问题。在学校期间帮助他们树立科学正确的宗教观,了解党的宗教理论政策,掌握文化交流中的宗教问题的基础知识,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信仰问题的方法,促进多元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交往中的相互尊重、理解,增进不同宗教、同一宗教内以及信教和不信教学生间的和谐关系,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不和谐,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高校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高校应当承担起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任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兴起了宗教复兴的热潮,当前占世界84.8%的人口信仰宗教,我国五大宗教的信众也已超过1亿。

  宗教的发展,必然带来社会意识、思想观念上的变化与发展,形成一种与历史传统不同的新型关系。如何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宗教的本质、特征以及新的时代条件下出现的新特点,正确处理当代精神生活中社会群体结构的差异,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的新课题。党的十六大、党的十七大也有多处提到加强宗教工作的新要求。虽然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已进行多年,但是社会实践表明,宗教还没有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共识。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对于宗教的理论认识和探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而宗教理论的教育显得相对滞后,党和政府的新政策、理论界的新成果还没有及时传播到大学生那里。大学生的宗教知识还有待补充和完善,他们对待宗教的认识亟需科学、正确的引导,日常生活中由于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对信教与不信教群众间的交往障碍,也需要帮助去进一步的克服。因此,和谐宗教关系的形成同样离不开大学生群体的参与建设。

  近年来,中央实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它既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定性、原则性,又鲜明地表明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决心。高校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是经过整合后实施的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中,几乎没有宗教问题的内容,仅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涉及到公民的宗教信仰权利。在当前国际国内普遍出现“宗教热”的条件下,高校学生的世界观和思想成长不

篇六: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作者:李立菊张巍曾光顺滕培香来源:《学理论·下》2014年第06期

  摘要:大学生宗教观的研究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四有”公民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在校大学生以不同形式参与宗教活动,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观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因此,高校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始终保持整个校园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树立;宗教观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8-0290-02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教育的一个难点,大学生宗教信仰是关系社会稳定、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重大社会问题,开展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宗教正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向大学校园渗透,导致一些学生信仰迷失,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管理措施,始终保持整个校园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总体状况

  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外力量在人的精神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们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1]354从本质上讲,宗教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的认识和荒谬的解释,作为文化现象,宗教的存在价值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宗教的两重性表现在,作为道德教化和社会整合的工具,宗教既可成为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稳定和谐、推动社会变革的积极力量,也可以成为导致民族分离、愚化民智、妨碍革新的消极力量。那么,从根本上讲无论从世界观还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宗教信仰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都起着消极作用。宗教对大学生消极影响主要有:滋生有神论为特征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上;助长消极的宿命论的人生观;容易接受原罪说和轮回说的生死观上。

  目前,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总的来说,大学生的“三观”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受信仰多元化、宗教信仰的社会氛围日趋浓厚的影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有些学生在指定宗教场所以外参与各种名目非法聚集的宗教活动,有些学生同外籍教师名义上学外语实际上组织宗教性质的聚集。这表明部分有宗教信仰倾向的学生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这一基本政策理解得较为片面,对于宗教事务的有关法律法规缺乏全面了解。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与民族、家庭环境。社会转型条件下,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客观上造成价值真空和信仰的迷失。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激荡与融合,经济与道德、经济与政治、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一时难以解决,如权钱交易、腐败现象、道德意识的淡化、良心的缺失、恐怖事件频繁发生,环境问题,气候问题,生态问题等等,总之,人们的生存环境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日趋恶化。这些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难有一个服众的合理解释,自然科学也显得无能为力。这些另反应敏锐、思想活跃的大学迷惑不解,一部分人出现了信仰的危机,何处安顿自己的灵魂?转而寻求万能的神。再者是民族、家庭因素的影响。有些大学生是少数民族血统,其所在民族都信仰某种宗教,从他出生就被打上了本民族宗教的烙印;有些家庭祖辈或父母笃信某种宗教,所以这一部分大学生从小受民族、家庭熏陶、感染,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宗教。

  (二)内在心理的需要

  为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大学生需要面对来自个人和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所以他们自然会产生很强的心理调节的需要。但是,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大学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还很欠缺。宗教能运用特定的信念,平衡和调节人们的心态,使人们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得到适度的抚慰。心理调节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大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于是大学生为寻求心理的平衡与和谐,取得心灵的慰藉与精神解脱进而皈依了宗教。

  面对学业和就业压力,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不单纯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而是人生意义困惑的问题,借助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以实现理想、寻求救赎、达到至善。

  (三)宗教道德与文化的独特吸引力

  世界三大著名的宗教教义都包括了一些道德诫律和规范:例如,不奸淫、不偷盗、不贪财、不凶杀、不抢劫、不妄语、不诬陷、惩恶扬善、平等待人。这些戒律与规范在抑恶扬善、稳定社会、社会风气净化等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宗教道德最诱惑人、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追求至善。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面对市场经济社会中物欲横流,认同了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

  宗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与文化难解难分,作为社会文化现象,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更为高级而复杂的精神文化过程,作为“二重世界”宗教给人类提供了一整套生活方式。并且通过对哲学、伦理道德、教育、文学艺术、音乐、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进行渗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三、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一)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使大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让大学生懂得宗教与人类社会并生,其产生、存在、消亡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在目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不可能消亡,但正如恩格斯所言“在科学的猛攻之下,一个又一个部队放下了武器,一个又一个城堡投降了,直到最后,自然界无限的领域都被科学所征服,而且没有给造物主留下一点立足之地。”[1]5291党的宗教政策的教育也十分必要,让大学生全面了解党的宗教政策,充分认识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政策,是国家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尊重和保护公民人权的重要表现。但同时必须强调,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不能信教,因为马克思主义坚持的无神论与宗教的有神论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有义务在遵守党的宗教政策的同时也要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篇七: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对照检查材料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争做合格共产党员

  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在思想上动摇了这些根本的东西,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就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有针对性的。在这方面,一些同志身上确实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有的革命意志衰退,思想空虚,沉湎于花天酒地,或到封建迷信和其他消极行为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种种情况表明,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推动全党同志真正把理想信念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上。必须坚持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自觉地依靠科学,弘扬科学精神,为推动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提高作表率。

  (一)共产党员要自觉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

  1.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每个共产党员要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增强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去占领。是一场争夺群众、争夺思想阵地的严肃的政治斗争。要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对照检查材料

  义社会相适应。要坚持不懈地普及科学知识,帮助人们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努力形成在全社会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风尚。

  2.我们要加强对广大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根据当前的情况,要特别注意重申和强调:第一,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无神论,宣传无神论。对一些党员中存在的非无神论思想,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深入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好世界观的问题。第二,对群众进行无神论宣传教育,要同对党员的要求区别开来,并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要善于用唯物主义观点说明宗教信仰的根源,下功夫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防止简单从事而伤害信教群众的宗教感情,防止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迫人们不信教。第三,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我们共产党员来讲,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同时也要认真贯彻国家宪法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说,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我们党宣布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这当然不是说共产党员可以自由信奉宗教。一个共产党员,不同于一般公民,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员,毫无疑问地应当是无神论者,而不应当是有神论者。我们党曾经多次作出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长期坚持不改的要劝其退党。这个规定是完全正确的,就全党来说,今后仍然应当坚决贯彻执行。

  (二)党员要自觉增强防范和抵制邪教的意识,切实履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对照检查材料

  行反邪教工作的责任1.每个共产党员要增强防范和抵制邪教的意识。广大党

  员要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刻理解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斗争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意义,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自觉防范和抵制邪教的表率,始终站在反邪教斗争的前列。

  要牢固树立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克服盲目乐观、麻痹松懈、畏难厌战等情绪,切实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要加强组织纪律观念。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的规定,做到不信、不练、不参与邪教和各种有害气功;同时,要劝阻家人、同事和周围的人不参与其中。当前,少数党员政治鉴别力不强、理想信念动摇、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必须加强学习,自觉改正;极个别党员参与了邪教活动,这与党的纪律格格不入,必须悬崖勒马,主动脱离,争取组织的从宽处理。

  要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培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身心理调节能力,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和疾病,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增强追求崇高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2.每个共产党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提高警惕,自觉地对邪教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进行坚决斗争。共产党员对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决不能漠然视之、袖手旁观,发现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对照检查材料

  后要及时向党组织当地公安机关检举报告,提供线索,必要时坚决制止,消除影响,决不能让其阴谋得逞。当遇到发放或派送非法宣传品时,要及时报警,并与群众一起将违法者扭送公安机关;当遇到利用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等传播有害信息时,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主动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当有人在公共场所宣扬歪理邪说时,要及时予以制止,消除影响;当遇到张贴、喷涂或书写邪教宣传品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并保护好现场;当遇到造谣或受到恐吓时,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义正辞严地予以批驳,揭穿其鬼把戏。

  3.每个共产党员要自觉承担起教育群众的责任。广大党员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传播者。要积极向周围的群众宣传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带领群众揭批邪教的歪理邪说,动员群众抵制邪教,在反邪教斗争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一时受邪教欺骗迷惑的一般群众,要用真情唤醒他们的理性,用爱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文明健康的活动,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挽救他们的诚意,早日摆脱邪教的控制,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用科学战胜迷信、愚昧和贫穷,把人们的生产、生活导入文明、健康、科学的轨道,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应尽责任。

  (三)我们党组织要承担起反邪教的政治责任,教育党员、群众要旗帜鲜明地反对邪教。

  要本着以人为本、与人为善的态度,落实工作责任,切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对照检查材料

  实做好对“法轮功”人员的教育转化和巩固工作;对那些特别困难的已转化“法轮功”人员,要发动党员开展“一帮一”、“几带一”结对子活动,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对党和政府充满信任,对生活充满信心,减少受邪教蛊惑误入歧途的可能。

篇八: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

  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

  教育概论考点

  绪论

  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简称马克思主义“四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的任务和基本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的任务第一,教育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牢固树立祖国观念,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

  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坚定正确的思想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二,教育学生认清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掌握反分裂斗争的思想武器,戳穿达赖集团的支持他们的国际敌对势力所散布的种种谬论,自觉抵制达赖集团的政治渗透和影响,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第三,教育和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养,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投身于西藏全面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好准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p(1~2)(二)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的基本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正确的祖国观是大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势力的政治基础。第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的民族观是大学生自觉地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理论基础。第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的宗教观是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问题、树立科学世界观的认识基础。第四,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正确的文化观是大学生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第五,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西藏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P(2~3)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课的重要意义(一)是提高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二)是西藏大学生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三)是西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P(3~4)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祖国观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关于祖国问题的基本观点一、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的基本概念

  考点:1、祖国:祖国是一个国家的国民或公民对自己国家的敬称。祖国

  所体现的是特定人群共同体与他们世代生息的地域之间的关系,是自己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居住的国家。任何国家都是由人口、领土、政府、主权等若干要素构成的,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P(1)

  2祖国观:祖国观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或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祖国

  观的具体内容包括:对祖国的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的感情;对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对祖国的领土、主权的责任感;对祖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所持的立场和态度等。P(1)

  3、马克思主义祖国观: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祖国的基本看法和

  根本观点。P(1)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主要内容

  4、国家的起源:在国家起源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这个人类社会特有的现

  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是人类社会分化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时候产生的,也就是说(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恩格斯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段,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该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P(2)

  5、国家的实质:国家的阶级本质体现为:国家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组织,是阶级矛盾

  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P(2)

  6、国家的职能: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不同,产生过

  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形式,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职能是指国家在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一般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第一,国家的对内职能,包括对内的阶级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第二,国家的对外职能,是国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与其他系统发生联系时,为协调和处理它们之间各种矛盾而具有的功能。一是积极开展与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往;二是依靠经济力量保证国家主权、领土、资源、居民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安全,抵御外来侵略三是剥削阶级国家的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对外实施侵略和扩张。P(3~4)

  7、国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国家是历史的产物。

  生产力发展(根本原因)→剩余产品→私有制产生→剥削出现→阶级出现(直接原因)→国家产生(p4)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我国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根据这一理论,我国确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它在我国国家制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我国的整体和国家机构的形式。p(5)建立单一制的共和国:国家的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内部构成形式,即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单一制是指由若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统一主权国家的制度。在当代国家结构中,单一制于联邦制(复合制的一种)是主要形式。P(5)

  第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观点。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只能采取单一而不可分割的形式”。列宁也指出:中央集权制的大国是从中世纪的分散状态走向将来全世界社会主义的统一的一个巨大的历史步骤。

  第二,单一制国家的主要特点。一是大国只有一部宪法,由统一的中央立法机关根据宪法制定法律。二是国家只有一个最高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有一套完整的司法系统。三是实行中央统一集权,地方政府的权力由中央政府授予,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整个政府实行层级控制,对地方政府不适当的行政行为,中央政府有权撤销。四是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实行某种程度的地方自治。五是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政府机关对外不具有独立性。

  第三,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形式。原因:1、我国政治、经济、民族发展的现实需要所决定;2、是我国历史上单一制国家机构的延续。特点:1、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单一制下的民族问题;2建立特别行政区制度解决单一制下的历史遗留问题。

  实行单一制的国家机构形式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要趋势,是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P(5~7)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与成功实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概括地说,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没有改变我国的单一制结构,成为单一制的新模式。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既符合中国的实践,也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国家统一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P(7)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一,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第二,各族人民发展经济,奠定了祖国坚强牢固的共同物质基础。第三,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政治文明。第四,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上述事实表明: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史,是一部各族人民共同进行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共同发挥聪明才智、共同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P(8~9)

  我国多民族国家长期统一的启示:

  第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社会动乱、人民遭殃。第二,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是中国长期统一的政治保证。第三,各民族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是保持国家统一的前提条件。第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保持国家的长期统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五,“三个离不开“的意思,为国家统一、民族强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第六,中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形成了今天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P\(13~14)

  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人民群众对自

  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P(14)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五千多年的发展

  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强大精神动力。P(6)

  爱国主义是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p17)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集体体现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p17)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集中表现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1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爱国主义的最基本的要求。(p19)爱国主义的最高原则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p20)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各民族和个人的利益都应服从于国家利益,这是爱国主义的最高原则。(p21)西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历史的必然选择:(p21)西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p21)第一,远古时期,西藏文化于祖国内地的联系。在西藏高原上,自古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发现证明,西藏出土的大量新旧石器时期的文化一存与内地同时期的远古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共同的文化因素。第二,唐朝时期,吐蕃与祖国内地的联系。第三,元朝时期,西藏地区成为中央王朝下属的一个行政区域。第四,明清时期,西藏与中央王朝的归属关系日渐稳固。第五,中华民国时期,中央对西藏的主权地位写入宪法。第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藏获得和平解放。(p25)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有效行使主权:第一,历代中央政府十分重视对西藏地方的治理,在中央专设机构或者直接由中央管理西藏地方的军政事物。第二,中央政府在西藏地区设立管理地方军政事物的机构。第三,中央政府任命西藏地方政府高级官员。第四,中央政府依例管理藏传佛教,规定其主要教派首领地位的确定须经中央册封、任命才能有效。第五,中央政府规定西藏地方有义务向中央政府缴纳赋税,并保证西藏与中央之间的驿路畅通。第六,中央政府统一部署西藏地方的防务,西藏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尽安土守疆之责。第七,西藏地方一切涉外事宜处置权均归中央政府。(p25~26)民主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西藏人民的迫切愿望:第一,民主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二,民主改革是西藏人民的迫切愿望。(p29~30)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一,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政权,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第二,废除剥削阶级制度,建立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第三,废除寺庙中的封建政权,实现政教分离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p31~32)民主改革的重大意义:第一,民主改革开启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第二,民主改革开辟了西藏生产力发展的新天地。第三,民主改革开创了西藏人权事业的新境界。P(32)民主改革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第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第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第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第五,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第六,生活局势保持基本稳定。第七,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P(32~34)

  考点:

  1、民族: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是由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性的群体组成。

  P(38)2、民族观:是指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是人们的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和体现。P(39)3、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民族、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p39)4、民族的基本特征:第一,共同语言。第二,共同地域。第三,共同经济生活。第四,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p40~41)民族同化:民族同化是指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一个民族或其部分受另一个民族的影响而丧失其特点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是指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的特征和差异及民族差别消失,形成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人类整体的现象。P(43~44)第三,不同时期民族问题的基本途径。斯大林说:“民族问题不能认为是什么独立自在的、一成不变的问题。民族问题只是改造现存制度总问题的一部分,它完全是由社会环境的条件、国家政权的性质并且一般地是由社会发展的全部进程决定的。”斯大林的这一论断,阐明了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方式不一样,解决的途径也不同。P(45)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最后才是民族消亡,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P(46)

  5、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团结原则;民族自治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p47~50)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平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根本原则。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地位平等。它主要包括以下几层涵义:第一,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二,各民族在权力上完全平等。第三,实现事实上的民族平等。第四,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里,它要求原先处在压迫或统治地位的民族无产阶级不

  仅要遵守形式上的民族平等,而且要采取各种措施,照顾、帮助、直到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去保证和实现少数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P(47~48)6、民族区域自治的涵义和主要内容:涵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的地方实现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P(42)主要内容:

  一是任何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央和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行政单位,必须服从中央和国家的统一领导,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是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三是设立自治机关。四是自治机关有自治权利。(p52)7、民族区域自治的巨大优越性:第一,民族区域自治,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又能有效地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平等的民主权利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物的权利;第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第三,民族区域自治,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结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政治制度。它既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团结进步。(p53~54)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第一,民族问题的长期性。第二,民族问题的重要性。第三,民族问题的复杂性。第四,民族问题的普遍性。第五,民族问题的国际性。P(55~56)

  8、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依据:政治基础: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现实基础:大杂居、小聚居;历史依据: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p63)9、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得到贯彻落实:民族平等与团结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政策;重视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政策。(p63~66)10、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各民族根本利益一致的思想做新西藏的建设者;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做民族团结的坚定执行者;认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坚定捍卫者;P(70~71)“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离不开。P(71)达赖集团是打着“民族利益“、“人权“等旗号,妄图分裂国家,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各民族人民利益的犯罪团伙。(p70~71)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考点:

  1、宗教: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p73)2、宗教观:宗教观是人们对宗教的基本认识和看法,以及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宗教的态度和提出的解决宗教问题的方式、方法。(p73)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p74)4、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第一,宗教的产生。第二,宗教的发展。第三,宗教的消亡。宗教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提示了宗教的本质,认为宗教是一种“颠倒的社会意识“,是对人们现实生活幻想的反映;是剥削阶级维护自己统治秩序、奴役和麻醉人民的精神工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p74~79)5、正确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宗教的消极作用:第一,宗教麻醉人们的精神。第二,在阶级社会,宗教为剥削制度辩护。第三,宗教阻碍社会的发展。宗教的积极作用:在中外历史上,都曾有过被压迫群众利用宗教形式和某些教义、口号,组织群众进行反抗统治者的斗争,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宗教的思想和宗教活动对于哲学、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的发展有过一定的推动作用;宗教的教义、教规,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引导、约束人们的行为和调整人际关系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宗教教职人员在学习宗教和传播宗教的活动中,对文化的传承和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p79~80)6、马克思主义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宗教与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观上对立;不能用行政命令和强制手段禁止宗教;宗教对国家来讲是私事,但对工人阶级政党不是私事;实行国家同教会分离、学校同教会分离;要慎重周密,要服从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任务;要实行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坚持对党员和群众进行无神论教育。(p81~82)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基本特点:宗教的长期性;宗教的群众性;宗教的复杂性。(p83~84)7、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理论基础:第一,中国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坚信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的世界观。第二,宗教信仰问题是思想领域的问题。第三,马克思主义认为,信教群众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比较次要的,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基本内容:第一,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第二,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第三,保护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第四,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p85~86)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宗旨和任务:第一、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宗旨是有法可依、依法管理,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第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任务是依法保护合法的宗教活动,即保护宗教教职人员正开展正常的教务活动。P(88)

  8、“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划清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利用宗教从事分裂活动的界限。划清群众有宗教信仰自由和党员不得信仰宗教的界限。尽到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追求社会进步的责任。(p99~100)9、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意义:是正确认识宗教和宗教现象的需要是确立无神论和科学精神的需要

  是反对分裂和维护社会主义稳定的需要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崇尚科学文明(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不信仰宗教,积极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规范遵守政治纪律。做到不信仰宗教,不佩戴宗教标准物,不悬挂宗教宣传品,更不准悬挂达赖像。)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考点:

  1、文化: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可以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变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政治、经济并列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p104)2、文化观:文化观是人们对文化的看法和观点,即人们认识、理解、对待精神生活及其成果等文化现象的基本态度和根本观点。文化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P(104)3、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本质、文化的社会功能和地位、文化发展的规律以及文化具体内容的认识和文化建设思想的总和。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P(104)4、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内容: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是文化产生的源泉和基础;文化的民族性是民族存在的重要形式;在阶级社会,文化具有阶级性;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为一定阶级的经济和政治服务,又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文化具有开放和交流的特征,文化会被不断地继承和发展等。P(104~105)5、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第一,文化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文化,不论物质形态的文化还是观念形态的文化,都是劳动的创造物。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也创造了文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社会中的一切物质文化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第二,文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伴随着人类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发展。P(105~106)6、文化的特征:第一,民族性。第二,阶级性。第三,继承性。第四,开放性。P(106~108)7、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第一,社会的经济、政治对文化有决定作用。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第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为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服务。第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一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二是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p(108~109)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P(109)

  8、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影响:第一,民族文化为民族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凝聚力是文化的精华,是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第二,民族文化为民族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有利于开发民族的创造力。(p110)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9、一、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文化建设的“二为“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整个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坚持文化建设的“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要求p(110~111)先进文化:就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大多数社会成员最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P(113)

  10、二、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最基本的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成果为统领,来审视、指导和规划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p(112)1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一,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体现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三个面向”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内在的、基本的属性。第二、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p(113~114)12、中国文化的特性:一是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二是中国文化的科学性三是中国文化的大众性p(114)1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一,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p115)1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的涵义:“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p117~118)15、党和国家对西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西藏自治区是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地方,藏语言文字是全区通用的语言文字。第一,藏语言文字在西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使用。第二,藏语文学习依法得到保障。有效保护文物、典籍:第一,文物古迹得到有效保护的积极利用。第二,文物考古工作成效卓著。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全面展开。第四,文献档案得到妥善保护。尊重和保护风俗习惯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p122~126)16、新西藏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现代文学艺术事业得到巨大发展

  藏学研究全面展开科教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发展迅速。(p127~130)达赖的反动本质:达赖是图谋“西藏独立”的分裂主义政治集团的总头子。P(135)认清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没有变分裂势力相互勾结没有变宗教的消极影响仍然在p(154)

篇九: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最新整理学院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活动策划

  学院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活动策划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活动主题: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目的: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宣扬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旨在让同学们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同时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同学们的学习和工作。活动流程:

  1全体团员齐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2主持人宣布本次活动开始;3第一环节:由宣传委员陈雨娇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涵及其发展过程;4第二环节:党员余艳秀等同学讲述对马克思宗教观的认识;5第三环节:部分团员朗诵革命诗歌;6第四环节:优秀团员朗诵《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7第五环节:团员们在欣赏《国际歌》的同时写下自己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感悟;8主持人总结本次活动,活动在团歌声中结束。活动预期效果:同学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并且能够自觉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让同学们意思到正确的意识对自身实践的巨大影响。

篇十: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云南技师学院泸西分院

  抵制不良侵袭反邪教专题课程教案(初稿)

  生物系2014秋季学期

  授课班级:13秋季班、14春季班教师:黄迪

  专业

  生物系

  学科

  德育

  如何树立正确的宗

  课题

  教观念

  课时

  2

  时间

  月日

  1.什么是宗教

  知识

  2.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

  教

  目标

  3.法律与宗教的区别

  学

  4.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

  目

  标

  目能标力

  了解我国法律对宗教的约束

  价情值感观、目态标度

  与

  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

  1.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

  教

  教

  学重

  2.了解我国法律对宗教的约束

  学难

  点

  点

  3.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

  理解宗教的定义

  教

  学方

  PPT课件和视频教学

  法

  播放《山东招远围殴女子致死6嫌犯系邪教成员》系列视频,引出以下话

  课题

  题:

  导入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领人感到困惑和无助的时

  代。每个人都渴望着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都渴望这个体的崛起。很多人

  在寻求个体崛起的过程中迷惘了,于是近年来很多如“全能神”这样典型的假借宗教之名,行害人之实的邪教组织。便开始四处散布歪理邪说,骗钱害命,欺骗拉拢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攻击党和政府、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职学生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健康的宗教观念。正确理解以下问题:

  1、什么是宗教2、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3、法律与宗教的区别4、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宗教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这次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如何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讨论说人类究竟需不需要宗教。一直以来,我们认为宗教就是迷信,就是反对理性,就是一种愚昧的表现,但是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都有宗教信仰,如牛顿、亚里士多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曾经遇到过许多人都自我嘲讽地说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只相信赤裸裸的物质利益。甚至还有的更尖刻地说,中国人最功利,没有信仰,没有主义。请大家回想一下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认为宗教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学生回答的反映很情况总结,并导入教学难点:理解宗教的定义。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

  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宗教有哪些1.若由宗教发达史分类,可概分为:○1.原始宗教,又称部族宗教,指太古时代之宗教及未开化社会之宗教,如自

  然崇拜、精灵崇拜、图腾崇拜、巫觋教等。○2.国民宗教,又称民族宗教,指行于部族、民族、国家等一定地域内之宗教,

  如日本之神社神道、印度之印度教、以色列之犹太教、中国之道教、儒教等。○3.世界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2.依信仰对象之不同,可将宗教概分为四类:○1.多神教○2.一神教○3.泛神论(又称万有神教)○4.无神论(又称无神教)

  教师小结:

  一、宗教同宗

  二、宗教优点与缺点优点:宗教有让宗教信仰者行动的能力,如果一个宗教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

  无疑能使宗教信仰者做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缺点:与优点相反如果一个宗教宣扬不利于社会和平稳定发展的思想,那么宗

  教信仰者对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二、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教师课题引导:信仰宗教是人的精神寄托也属于爱好的一种。我将从宗教的产生以及其在人类发展的几个阶段宗教的表现说明之前的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其后我将会通过宗教对美国的影响,进而引出中国失去宗教后的不好影响,从而建议中国应该需要宗教,需要宗教的信仰。

  (一)宗教的产生和发展1.宗教的产生2.原始社会时期宗教的发展3.阶级社会时期宗教的发展

  (二)宗教对美国的有利影响(三)中国失去宗教后呈现出病状

  1.近代宗教在中国的存在状况

  2.宗教的覆灭

  (四)恢复宗教信仰,走上幸福生活之路

  (五)宗教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多种功能:

  1.宗教之原始功能,在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主要系感情方面之功用。

  2.在善恶意志方面,宗教力量有助于匡正世道人心,确立伦理道德,乃至于发动社会反省、调整舆论风潮等积极之价值。

  3.与‘知’之关系,随着人类智能之发展,世人渐排斥与科学、理性相对之宗教信仰,认为其中多含有迷信色彩。如基督教自中世以来乃至今日,即不断受到科学合理性要求之挑战,然亦不断革除本身不合理性之处。三、法律与宗教的区别(一)宗教与法律的联系

  (二)宗教与法律的区别1.二者的作用不同法律着重于支配和约束人们外在行为;宗教则侧重支配和约束人们的内心观

  念。2.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律规定了世俗社会公民与公民、公民与国家、公民与社会之间的权利义务

  关系;宗教则规定了教徒对教主、经典和宗教教职人员虔诚信仰、崇拜皈依和供

  养的关系。3.实施的方法不同法律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保证实施的普遍的行为规范;宗教则是依靠信

  教群众对宗教的崇拜、信仰和全身心的皈依来自觉贯彻执行其教理、教义和教规的。(三)宗教与法律的比较(四)中国宗教法律的情况

  1.宗教立法情况2.中国宗教法律的现状

  四、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

  教师导入话题,自法律观点言宗教:文明国家多经过立法确认信仰之自由,合法之宗教不受压迫、排斥。亦有少数国家以特定之宗教为国教。又国家所认可之宗教团体得称宗教,未得认可者通常称为邪教。

  (一)什么是邪教

  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二)邪教的基本特征

  1.神化其“教主”,“创造”一人活在人世间的至上神。所有邪教有一位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的头目,通常都自封为先知、教主、使者、首领、大师等,

  自称具有特异功能、神灵感应等超自然能力,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2.组织严密,活动诡秘,拥有一套极权主义结构。“结社”是邪教建立“秘密王国”、扩大邪恶势力的主要手段。

  3.盘剥信徒钱财,非法牟取暴利。“教主”们往往借口考验信徒们的虔诚,不择手段地诱惑他们购买其邪教活动用品等,自己却从中盘剥牟利。

  4.打着宗教的幌子破坏宗教秩序和信仰自由。大凡邪教,通常都打着宗教的幌子,披着宗教的外衣,借用宗教的术语名词,通过贬损宗教的声誉、扰乱宗教秩序来宣扬自己的歪理邪说。

  5.实施精神控制。邪教“教主”们常常通过所谓的神功异能、精神诱惑、暴力威胁、心理暗示等手段,诱导、胁迫和控制信徒的心理和意识,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教主”的为所欲为,任其摆布。这正是一切邪教的用心险恶之所在,也是邪教危害酷烈之所在。

  播放视频《邪教如何给人洗脑》引出宗教与邪教的区别。

  (三)宗教与邪教的区别

  宗教

  邪教

  1.崇拜超人间的“神”,宗教

  1.教主是现世的人,却自称是至高

  的神职人员只是神的仆人

  无上的“神”,要求信徒绝对崇拜、

  绝对服从

  2.为人们提供善意的精神寄托

  2.对信徒灌输歪理邪说,不择手段

  和信仰支持

  地实行精神控制

  3.宣扬虚幻的“末世论”,将

  3.渲染即将来临的“末世论”,并

  世界末日置于遥远的未来

  以此蒙骗和恐吓信徒

  4.信仰活动相对宽容、自由,

  4.欺骗信徒,常假借神的名义强迫

  宣传的道德多为数千年来人类社信徒对教主倾其所有,还号召女信徒

  会公认的伦理道德

  对男教主“奉献”身体

  5.活动及其场所一般是公开

  5.秘密结社,活动场所不公开,对

  的,宗教戒律大多数与法律相符信徒实行隔离管制,对离教、叛逆人

  合,不危及宪法和法律赋予信徒员采取威胁、报复等手段

  (公民)的基本权利

  6.教义与现实世界相容,不排

  6.与现实世界对抗,教唆人们逃避

  斥现实世界,在某一种程度上能劝和摧毁现世,往往导致偏执狂热的极

  善戒恶引导积极人生

  端行为,酿成严重社会危害

  (四)遇到邪教活动怎么办?第一、不听、不信、不传。第二、检举揭发邪教的违法活动,及时向村干部、公安机关报告。

  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应该认识到各大宗教所提出的净土或天

  堂,说只要信仰宗教,来生就能去到极乐世界。人的生命是脆弱有限的,

  所以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人们依靠宗教来获得心灵上的安慰和庇护,统治

  者利用宗教来统一被统治者的思想。就现代而言有很多人都认为在死后去

  课到极乐世界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真正的极乐世界其实是父母、亲人、朋友

  后小

  在自己身边度过的快乐时光。但是如果说当下的人世就是人间乐土,那人

  结们为什么要互相残杀?承受各种疾苦,无法摆脱死亡的痛苦呢?所以人们

  任然需要找到一些办法来解脱这些痛苦,那就是宗教信仰。但人们真正痛

  苦的根源是什么?是掠夺;是剥削,或是被压榨剩余价值。唯一能解救我

  们的已经不再是宗教,而是马克思主义。真正去信仰他的人并不是对政治

  的信仰,而是对唯物主义的信仰。

篇十一: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P>  宗教作为剥削制度的上层建筑本质上是历史上的统治阶级用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的精神工具它为剥削制度提供总的理论它从神学上为剥削制度辩护给它戴上耀眼的灵光圈使之神圣化2253254但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宗教也是人民反抗统治的有力武器因此当时任何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都不得不采取神学的形式革命阶级要组织群众起来斗争也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

  浅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科学理解“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摘要: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宗教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探讨,科学把握宗教规律,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对我国新时期的宗教问题研究依然意义重大,通过对马克思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科学理解,认真浅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希望通过研究社会主义性质下的宗教问题为新形势下的宗教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鸦片近年来,随着宗教问题的升温,科学分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变得尤为重要。要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必须深刻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提出的历史背景,找到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阐释。在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宗教里的苦难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便是宗教“鸦片论”的出处。长期以来,不少学者以马克思“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论断为依据,将马克思的宗教本质观简单地概括为“鸦片”本质论,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科学内涵的理解也出现了偏差。然而,笔者认为如果对马克思说过的某一句话断章取义,那就会使理解出现偏离。因此,正确解读马克思“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论断以及科学地分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地开展宗教工作和正确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甚为重要。

  一、正确理解“鸦片论”提出的背景“鸦片论”是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科学运用,是马克思在19世纪欧洲特殊的文化背景下提出的,反映了当时欧洲贫苦民众的现实生活,到处是苦难,到处是压迫;而且,我国历史上鸦片对于人民的毒害极深,以致影响大众对于“鸦片论”的理解,大都带有贬义的色彩,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鸦片论”,防止以偏概全,否则就会使宗教本质论的理解出现偏差。所以,对于19世纪欧洲和我国的历史背景具体的分析也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依据。首先,科学分析“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文化背景和寓意。诚然,“鸦片”是一个比喻义,是指宗教的精神麻痹作用。马克思认为宗教是苦难的人民的一种“精神抚慰”,是对“现实的苦难的抗议”,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人民“虚幻的太阳”,是“彼岸世界的理论”,是“来世的智慧”,这就是马克思所理解的“鸦片”的含义。而且,在马克思发表“鸦片论”的那个时候,欧洲人仍然普遍视鸦片为一种药品,其药理功能为止泻、镇痛等,显然鸦片是一个中性词汇。之所以使部分人对“鸦片论”产生了误解,是因为在近代以来的中国饱受鸦片的侵害,近代军队“一手烟枪,一手红缨枪”,以及近代国人“东亚病夫”的恶名都与之有关,尤其是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之后,一干爱国仁人志士的呼吁下,对鸦片的理解在中国的语境中难免会出现偏差,所以巨大的文化差异影响了我们的理解,“鸦片论”难免会变味了。

  其次,科学地考察当时马克思写作时的历史背景。19世纪40年代,“鸦片论”提出时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而且工人运动也处于上升期,各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德国却仍然处于反动的普鲁士王朝的统治之下,而且国土分崩离析,德国资产阶级刚刚从政治的冬眠状态苏醒,经济相对滞后。但是德国国内封建势力强大,宗教一直是封建统治的工具,成为妨碍人民思想进步的精神桎梏。由于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于是广大民众把心理慰藉和斗争的矛头首先指向宗教,“主要的斗争就转为反宗教的斗争”[1]。“鸦片论”从宗教的分析和批判开始,对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批判,着重从宗教的分析入手逐步深入,在分析精神力量的同时更加肯定物质力量在革命中的作用,指出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要把哲学斗争、宗教斗争与革命斗争结合起来。所以,处于战斗前沿的马克思也不可避免地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宗教,指向了愚弄人民的“鸦片”。二、正确理解“鸦片论”的含义“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只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内容,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把人的宗教意识与人类社会相联系,在社会现实中寻找宗教的根源。由于当时的劳苦大众处于现实社会的底层,处处有压迫和剥削,所以才会在宗教意识折射出现实的各种苦难,才会有在宗教中对现实苦难的强烈抗议。现实社会中所受的苦难使被压迫者到宗教中去寻找精神慰藉,需要有像鸦片这样缓解精神压力作用的慰藉,因而,马克思把宗教看做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用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宗教里的苦难是对现实苦难的反

  映,以及在苦难世界中宗教对被压迫者所起的作用,把宗教作为是“非人”或“异化的人”的精神世界,即是说,只要有异化的人存在,异化的宗教就必然存在,宗教就是异化的现实世界。但是,“鸦片论”只是阐明了宗教的社会功能,尤其是政治功能。正如此文开头引用的一段表述中,“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概括不是特指,是在用“鸦片”的比喻义来言明宗教的作用,即马克思恰如其分地以“鸦片”镇痛的药理作用与迷幻的毒副作用的双重性表明他对当时宗教的双重性功能的认识。另外,“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也折射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的思想,即是:如果依赖于宗教去缓解痛苦,治病就有可能被干扰和耽误,要反抗压迫只有自己起来抗议才会成功,不能只寄托于精神世界。在马克思看来,宗教的实际意义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而且在阶级社会也异化为阶级统治愚弄人的精神枷锁;同时,马克思也在鼓励人民认清宗教的阶级性、反动性,“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要求抛弃关于自己处境的幻想,也就是要求抛弃那需要幻想的处境。因此,对宗教的批判就是对苦难世界——宗教是它的灵光圈——批判的胚胎。”[1]2“宗教批判使人摆脱了幻想,使人能够作为摆脱了幻想、具有理性的人来思想、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性。”[1]2“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受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1]9说明鸦片最终是虚幻的幸福,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就要打破现实生活中的

  一切压迫、奴役和苦难,获得实际意义上的精神解放,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和发展。从而,马克思就从对宗教的批判上升到对社会政治的批判,从宗教批判问题升华到社会分析和社会革命问题,也为之后的经济批判开辟了道路,这是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的独到之处,也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新颖之处。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包括宗教的根源、宗教本质、宗教功能以及宗教的发展等诸多内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以往一切宗教观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即把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基础、社会存在的反映,宗教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归根结底来源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生产过程。恩格斯有一段近似于宗教定义的话:“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2]666-667宗教的物质实质,是对当时欧洲尤其是德国人民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状况的反映,当时人们只能寄希望于精神世界的解脱,没有进一步指明宗教的本质与根源:宗教本质的考查基础也应该在物质社会。在分析宗教的功能上,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宗教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精神统治的工具,剥削阶级利用宗教为剥削制度辩护。在阶级社会,“宗教里的苦难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这意在表明“剥削制度是‘颠倒的世界’,宗教就是颠倒

  了的世界产生的‘颠倒的世界意识’。宗教作为剥削制度的上层建筑,本质上是历史上的统治阶级用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的精神工具,它为剥削制度提供‘总的理论’,它从神学上为剥削制度辩护,给它戴上耀眼的‘灵光圈’,使之神圣化”[2]253-254。但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宗教也是人民反抗统治的有力武器,因此当时任何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都不得不采取神学的形式,革命阶级要组织群众起来斗争,也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但到了革命成功以后,宗教就成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恩格斯得出:“基督教进入了他的最后阶段。此后,他已不能成为任何进步阶级的意向和意识形态的外衣了;他越来越变成统治阶级专有的东西,统治阶级只把它当做使下层阶级就范的统治手段。”[3]“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就是马克思清楚地看到宗教可以从精神层面消除人们承受的痛苦可以缓解压力;但是精神上的反抗是无力的、是虚幻的,只有通过经济上的反抗才能赢得真正的解放和自由,所以,我们要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宗教的社会职能,而且要科学的理解宗教的发展规律。总之,宗教是外部力量在人脑的虚幻反映,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涵盖内容广泛,其中的重要内容“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马克思在自由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下,针对19世纪中叶宗教充当统治阶级麻醉人民、阻碍社会变革精神工具的现实而提出的,对这一论断的正确分析更有利于我们客观、正确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在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树立科学的宗教观,合理地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才是我

  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出发点和目的。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陈荣富.对“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再认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4,(6).

篇十二: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P>  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材料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注重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的能力。认真贯彻《决定》提出的这一要求,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增强做好宗教工作能力十分必要冷战结束后,宗教问题重新抬头,出现了全球性宗教复兴势头,因宗教差异引发的地区冲突和社会动荡此起彼伏。一些西方国家以“宗教自由”为名,在多边领域挑起对抗,在双边关系中干涉别国内政。与此同时,宗教极端势力迅速崛起,暴力恐怖活动频繁发生,成为人类社会的重大威胁。面对西方价值观(包括宗教)的强力冲击,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振兴传统文化、扶持本土宗教进行抵御。宗教在国际政治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上升,各国政党、政府纷纷提出应对之策。我国宗教领域总体上保持着稳定局面。但是,随着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信教人数

  1

  持续增加,宗教呈现发展势头,社会影响有所扩大;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的渗透活动一直没有停止并有加剧之势;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歪曲宗教教义,散布极端思想,发动恐怖袭击,制造暴力犯罪事件;一些人利用宗教从事非法违法活动,破坏宗教和谐,影响社会稳定;涉及宗教的利益矛盾凸显,围绕落实或者拆迁宗教房产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总之,宗教领域矛盾更加复杂,宗教工作难度不断加大。

  这些年来,各级领导干部对宗教问题的重视程度和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与形势的发展和宗教工作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有的把重视宗教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不抓具体落实;有的认识上有误区,要么放任不管,要么简单粗暴,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现象还相当程度地存在;有的热衷于搞“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客观上助长了宗教热;有的不尊重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侵犯宗教团体合法权益,引起宗教界人士的不满。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宗教工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2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宗教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宗教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增强做好宗教工作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能否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切实做好宗教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宗教工作,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能力。

  二、增强做好宗教工作能力的关键环节(一)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宗教问题、不断开创宗教工作新局面的根本指导思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增强做好宗教工作的能力,首先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并贯彻到宗教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要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历程。马克思、恩格斯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基本原则,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但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条件下如何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并没有给出现成答案。原苏

  3

  联及原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宗教问题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留下许多深刻教训。我国在处理宗教问题上曾经历过曲折,经过61年的艰辛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处理宗教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一整套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主要内容。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讲,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要精而管用,重点应把握三个要点。一是深刻认识宗教问题的“三性”,即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这是正确看待宗教问题的理论基点。二是全面理解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即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宗教问题的行动指南。三是努力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人士和

  4

  信教群众在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宗教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

  要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要洞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宗教发展的新变化,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创新宗教工作实践经验,正确把握规律,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始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指导宗教工作的新实践。

  (二)善于领导宗教工作。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在宗教问题上作出了新论断,对宗教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领导宗教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努力增强驾驭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

  要把宗教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各级领导班子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分析判断本地区宗教工作形势,指导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研究解决宗教领

  5

  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切实改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现象。

  要完善宗教工作体制机制。各地要建立和完善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小组和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有关党政部门职责,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形成做好宗教工作的合力。要进一步推广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真正落实到基层。

  要加强宗教工作队伍建设。宗教工作专业性比较强,需要有一支专业队伍从事这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宗教工作机构建设,尤其要下决心改变县一级政府宗教工作机构薄弱的状况,使之能够真正承担起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重要职责。要把理论政策水平高、实际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宗教工作岗位上来,主动帮助宗教工作部门解决实际困难,为开展工作创造必备条件。

  (三)带头处理宗教问题。领导同志亲自做宗教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宗教问题十分复杂,领导干部应当腾出一些时间和精力,亲自过问宗教工作,带头处理宗教问题。

  6

  要同宗教界人士交朋友。宗教界人士对广大信教群众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做好宗教界人士工作是宗教工作的重要环节。领导干部应主动与宗教界代表人士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建议,既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帮助他们进步,也要在工作上、生活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信仰上互相尊重、政治上团结合作。

  要做好信教群众工作。宗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团结信教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信教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要尊重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安排好他们的宗教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要在信教群众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信教群众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正常有序地参加宗教活动,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要着力破解宗教领域的突出问题。有效解决宗教领域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保持宗教领域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不同宗教的不同特点、不同地方

  7

  的不同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找准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以点带面,推动宗教工作不断开拓新局面。

  要妥善处理涉及宗教的群体性事件。近年来,涉及宗教的群体性事件有所增多,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增强正确应对能力。要深入实际,提前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把纠纷和冲突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坚决纠正侵犯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现象,防止由此引发信教群众的抗议活动。面对突发性事件,要高举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人民利益的旗帜,严格依法处理,切忌简单粗暴;要动员宗教界代表人士到一线做信教群众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特殊影响力;要防止伤害宗教感情,避免激化事态和造成更大范围的影响;如有敌对势力插手,则坚决予以揭露和孤立打击,教育、争取和团结参与事件的信教群众。

  三、增强做好宗教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强化宗教理论政策学习培训。加强学习和培训,是增强领导干部做好宗教工作能力的重要方法。要把宗教理论政策教育培训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结

  8

  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贯彻落实的措施。要组织编写适合领导干部阅读的宗教工作读本,讲解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阐释国家宗教法规,介绍主要宗教的发展历史、教规教义和基本知识。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应开设宗教工作课程或举办专题讲座,将宗教工作课程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计划。党报党刊要加大宗教工作宣传力度,组织刊发有较强理论性、现实性、针对性、操作性的文章,扩大宗教政策教育和宗教工作能力培养的受众范围。

  在宗教工作实践中增长才干。增强做好宗教工作的能力,需要在处理宗教问题的实践中不断累积。要重视调查研究,深入宗教界、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抓住宗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排查不稳定动向,关注不确定性因素,发现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化解矛盾的本领,增强宗教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建立健全宗教工作责任制。应当根据各地宗教状况,探讨建立宗教工作责任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强化领导干

  9

  部重视做好宗教工作的责任意识。尤其在宗教传统深厚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宗教问题比较突出的其他地区,要把宗教工作情况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标准。

  10

篇十三: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P>  《马克思民族主义、宗教观》理论学

  习交流

  发言材料

  通过xx党委组织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我了解马克思关于民族主义和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国的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以及和民族问题有关的宗教问题。学习后,让我知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发展及其伟大意义,认识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民族问题及其由来,民族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以及怎样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另一方面让我进一步了解国情、省情、民情,认识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及其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要解决好民族和民族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具体措施。通过学习《马克思民族主义、宗教观》从而提高我们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

  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为加速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同于阶级,不同于国家,不同于政党,也不同于种族,而是一种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实体,并有着自身的矛盾特殊性,同样由于民族存在引起的民族问题,即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也不同于阶级问题、国家问题、政党问题和种族问题而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在新世纪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就不同问题所发表的有关宗教的论述,当代人有着不同的解读和阐发。这很正常,因为时间、场景和人都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无论怎样解读和阐发,一是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即要有理有据;二是要在实践上行得通,即合乎国情,合乎实际,合乎民心。宗教是个复杂的多面体,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其他社会事物、其他文化传统的独特维度。宗教发展既有内因亦有外因,宗教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互动使宗教创新层出不穷。时至今日,我们对宗教的认知,与##年前相比,与##年前相比,都已大不相同。即使如此,我们的认知还会发展变化,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仍旧继续,宗教的存在、发展和变化没有终结,我们的认识发展也就不会有终点,因此以发展的眼光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社会里,人们将宗教视为文化这种价值取向会营造一种宽容的社会心理氛围,这也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善良愿望和社会舆论,即在动乱不安的当代世界里,宗教不能成为偏执、欺诈、怨恨、误解和冲突的根源,而要成为善良、宽容、精神升华与社会和谐的动力。认同这一共识的人,既有归属不同宗教或教派的人士,也有不信奉任何宗教的人士。这种社会认知与心理底线,有利于社会和谐氛围的形成和扩展,无形中也减少了社会各方面将宗教作为政治武器的可能性,而且随着新世纪世界格局与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认同这一点的人正日益增多,而将宗教作为第二种意义上的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则越来越不受欢迎或引起人们的反感、质疑和警惕。认识我国各民族问题,解读中国宗教,可能有多种角度。但不论怎样的认识和解读,都不能背离基本事实,不能离开群众路线与实践检验这两个尺度。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建树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观、宗教学。

  -3-

篇十四: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P>  “六个坚持”“六个表率”对照检查材料

  乌鲁木齐市第127中学教师张帅强

  一、“六个坚持、六个表率”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四个意识强”的表率。存在对党的教育和理论学习在上思想上没有重视,平时的学习不深入,会后缺少深入思考,理解不透彻。(二)坚持正确的祖国观,作“维护祖国统一”的表率。存在对发声亮剑的重大意义在认识上不到位,行动上不积极,没有带领家人或亲属主动向“三股势力”发声亮剑。(三)坚持正确的民族观,作“巩固民族团结”的表率。存在对“三个离不开”思想认识不深入。在师生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四)坚持正确的宗教观,作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存在对党的宗教政策、工作基本方针没有深入学习和思考,没有主动联系服务信教群众,宣传好党的宗教政策。(五)坚持正确的文化观,作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表率。没有主动在师生中宣传推广中华文化,对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活动教育没有落到实处,流于形式。(六)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作聚焦总目标的表率。在思想和行动上没有聚焦总目标,没有把学校的维稳值班工作放到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大局中去思考和认识。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一)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四个意识强”的表率上,思想意识松懈,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平时放松了理论政策的学习,主观上认为学习理论政策对提升业务能力没有多大帮助,对理论的学习抓得不紧、学得不透、悟得不深。(二)在坚持正确的祖国观,作“维护祖国统一”的表率上,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意识缺乏。没有深刻到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对发声亮剑活动缺少重视,行动上敷衍应付,致使自己没有带领家人、亲属主动向“三股势力”发声亮剑。(三)在坚持正确的民族观,作“巩固民族团结”的表率上,对民族团结工作思想上没有重视。在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时,当自己的教学工作同学校安排的任务交织在一起时,深感任务重、头绪多,不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有图“完成任务”尽快“交差”的观念。(四)在坚持正确的宗教观,作推动宗教和谐的表率上,缺乏在党言党、为党分忧的自觉性。自身的党性意识不强,只认识到提升业务的重要性,把学习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普及宗教知识,联系服务信教群众当成工作以外的事,更没有上升到民族团结的高度去看待。(五)在坚持正确的文化观,作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

  表率上,缺少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推广中华文化,感觉困难重重,回避矛盾。对学生在意识形

  态领域的宣传教育没有抓细抓实。(六)在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作聚焦总目标的表率上,政治

  敏锐性不高。没有深刻认识到自治区党委出台的维稳“组合拳”是基于当

  前严峻的反恐形势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做出的决定,没有把学校的维稳工作放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大局中去思考和认识。

  三、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一)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每周认真学习一次党和政府关于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方面的理论政策,及时阅读党报刊物,增强自身的政策理解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此项立即整改并长期坚持。(二)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每周认真、系统地学习新疆“三史”一次,深刻认识新疆处于“三期叠加”的严重态势。积极带领家人亲属向“三股势力”发声亮剑,扩大其影响。此项立即整改并长期坚持。(三)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每月入户走访民族家庭一次,辅导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语,重视思想上的交流与沟通,切实增进与民族群众的感情。此项立即整改并长期坚持。(四)增强在党言党、为党分忧的自觉性。

  每两周认真学习一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主动联系信教群众,自觉做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者。

  (五)宣传好中华文化,加强对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积极主动宣传中华文化,让各族群众认识到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两周开展一次爱党、爱国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班会,不断增强各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此项立即整改并长期坚持。(六)牢固树立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意识。聚焦总目标,严格按照学校的维稳要求,做好维稳值班工作。每月一次家校联系,引导广大家长参与到维护社会稳定的行动中来。此项立即整改并长期坚持。

  2017年10月10日

篇十五: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P>  对照检查材料理想信念方面(多篇)

  对照检查材料理想信念方面(多篇)篇:鉴定理想信念拒腐防变对照检查鉴定理想信念拒腐防变对照检查近期大队开展“鉴定理想信念,拒腐防变”教育活动,首先,我认为开展这次教育活动,尤为及时,尤为必要,对于广大官兵,严守党纪国法,推动军队“鉴定理想信念,拒腐防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士官党员,看到一例例触目惊心的典型案例,看到当前少数官兵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我对此感受颇深,启发很大。对照教育我找出自己一下几点问题.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学习方面:理论学习不够。由于工作较多,挤占了理论学习的时间,渐渐地就缺少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同时放松了学习。作为保管员,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既要学习业务知识,又要虚心向老同志和年轻同志学习,如果不深入系统的学习,必然会导致思想认识上有偏差、工作的失误。要加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作为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起马克思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不断地增强法纪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打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这两道防线,在思想和行动上构筑起拒腐防变的严密堤坝(二)工作方面:由于工作环境的转变,自己感到工作方法和效率并没有提高,思想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需在今后工作生活中,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淡泊名利,心胸旷达。(三)作风方面:我多年来始终在保管员,养成较好的工作习惯,但随着军龄的增长,对待工作有时默守陈规,创新意识不够强,争先创优意识不浓,缺乏深入扎实和具体的工作过程,工作讲要求的多,个人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的少,缺乏拓展思路和工作范围,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意识。(四)生活方面:淡忘了艰苦奋斗作风,贪图享受,牢骚怪话一大堆,跟组织讲条件!!二、今后改正方向作为一名党员,我将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对待和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在今后工作中我要

  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学习。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开展警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少数官兵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的教训是深刻的,影响是深远的,后果是严重的。从影碟中列举的官兵违法犯罪的轨迹中,我们不难看出,少数官兵缺少政治理论的学习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二)是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定党指挥枪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的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党员的立身之本。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就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少数官兵在金钱、名利的诱惑下,放弃了对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出现了“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钱财,不讲原则”等现象。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只有自觉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坚定自己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坚决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的诱惑,过好金钱关、人情关,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住各种诱惑,立于不败之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碟片里服刑人员的人生经历使我深刻明白了防腐拒变的重要性。“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作为一名党员士官,要想在当今物欲横流、诱惑遍地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我认为必须警钟长鸣,牢记条令条例,从自身做起,“自持、自重、自省、自警”,时刻警惕。

  自持。就是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能够把握自己的思想方向,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牢记法律法规,不为钱所动、不为情所动、不为利所诱。能够把持住自己的思想防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为别人的言论所左右,不为金钱所左右,不为利益所左右,为自己的工作职责负责,为自己的家庭负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只有切切实实做到自持,才能够自己掌控自己的思想、人生,不为各种诱惑所动,自然就不会涉足违纪违法的事件,就能从思想上保证自己的清白干净。

  自重。珍重自己的形象、珍重自己的清誉、珍重自己的工作、珍重自己的家庭、珍重自己的人生。我们每个人走到今天,都来之不易。从学习到成长,我们的家庭都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的家人都给予了我们很多期望,部队也给予了我们施展自己能力的平台、给予了我们实现家庭幸福的物质基础。几十年的人生,我们

  身上倾注了太多家庭、社会的关爱,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工作、物质基础,在社会上有了实现人生理想的舞台。这一切都来之不易,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和大意毁了自己的家庭和人生。

  自省。“千里之穴溃于蝼蚁之穴”,切实把好防微杜渐的关口,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重点滴养成,做到防患于未然。“没有思想的清白,也就不可能有作风上的廉洁”,经常“三省吾身”问问自己:一言一行是不是符合党员的标准,符合军人的身份?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地方可以去,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时处处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一念之非即遇之,一动之妄即改之”,在头脑里筑起拒腐防变的钢铁长城。

  自警。“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加强学习,做到警钟长鸣。经常学习党的思想理论,重点加强条令条例学习,对各项规定做到了然于胸,时刻用纪律和规定约束自己的思想,绷紧纪律红线,不断自我反省。平常结合反面案例,深度剖析案例原因,进行自我警示教育,举一反三,从中认真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进行反省,和先进典型进行对比,时刻警醒,确保警而有醒,醒而改之。把自己主动放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中,检查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自觉接受监督。

  (三)是以案为鉴。在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看到当前少数官兵一些反面案例警示教育案例,在自己思想深处受到极大触动。对他们犯罪道路的过程、原因及教训作了反思:一些官兵不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私欲膨胀,背弃共产理想和党的宗旨,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正确方向,道德观念失衡,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踏上了不归路.通过这些典型案件说明,少数官兵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打败仗;最终变成人民的罪人。从中也使自己清醒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士官,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时刻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勤政意识,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学习对照,既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又从反面教材中汲取了教训,从点点滴滴处严格要求自己。

  (四)加强思想改造,灌注牢固防线。无论是谁,放松了世界观改造,不注意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私欲膨胀,都有犯罪的可能。在新的历吏条件下,加强世界

  观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新时代对每一个军人,党员的要求,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自觉抵御拜金、享乐观、极端个人等腐朽思想的侵袭,经得起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执政的考验。要经常敲响警钟,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和组织活动,提高思想觉悟,使自己的思想跟上形势,特别是积极参加党风党纪教育,以反面典型为镜子,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是否脱离了正确的轨道,多些反省自己,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永葆军队,共产党员的纯洁.

  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士官,要时时处处要用党纪国法军纪约束警示自己,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警醒意识,准确贯彻执行军队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在价值观上,我们也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要时刻按照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求回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不断提高自身拒腐防变能力,时时刻刻拒腐防变.通过认真的学习,不断提高、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警钟常鸣,努力做到自持、自重、自省、自警,才会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顶得住歪风、经得住考验。从点滴做起,牢记党纪军纪法规,警钟长鸣,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军人核心价值观要求,实事求是,定期分析^p自己的生活工作动态,时刻警醒,主动查找不足,防微杜渐,扎实做到防腐拒变。这样才能保持一名党员士官的清廉和自律,在纪律面前坦荡无私,永葆党员的先进性,做一名合格的军人.

  号,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觉得光荣,骄傲和自豪。自从加入中国共青团以来,我认真学习团章,用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虽然离优秀团员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现将自我评议情况汇报如下:

  在思想上:首先端正思想。在大二上学期,我参加了校党课,在思想上接受党的教育和洗礼,因而深深认识到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为更好的为同学服务作好准备。提高思想觉悟水平。其次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文章

篇十六: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P>  2019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大讨论发言材料3篇

  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大讨论发言材料3篇有信仰并没有错,但是这个信仰是否正确,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究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选择并信仰了马克思主义,才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指的就是对共产主义学说和理论的信服和敬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发自内心地信服,理直气壮地敬仰。因为我们懂得,共产主义学说不是脱离实际的乌托邦,而是经过长期革命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者、建设者,对党忠诚、向党负责、为党分忧。在人的生命中,只为一个信仰。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能够为人们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引导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崇高的目标,而崇高的目标能够产生强大的动力,培育人们的意志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激发人们的创造性,使人们能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作为共产党人,有了理想信念这个精神支柱,我们就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在关键时刻,在各种政治风浪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失去了这个精神支柱,就会失去精神动力,迷失政治方向。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真正的共产党人总是具有执著的理想追求和坚定的政治信念,为了崇高的奋斗目标,前赴后继,奋斗不止。作为党员,理想信念越坚定,前进的动力就越大,在遇到困难时就能不屈不挠,奋勇前进。我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李大钊,一九二

  2019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大讨论发言材料3篇

  二年被北洋军阀逮捕,在敌人的绞刑架下,他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不会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辉的胜利。”夏明翰烈士被捕时年仅二十八岁,敌人要他为自己的生命、孩子和妻子而三思,他坚定地说:“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已不是三思而行,而是百思而定了”。临刑前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方志敏同志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革命战争年代,血雨腥风之中,无数像方志敏同志这样的革命先烈视信仰高于生命,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奉献一切,他们的人生虽然短暂,精神却很伟大;他们前赴后继书写出的生命长卷,为我们诠释了信仰的真正含义。

  今天,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但共产党人的信仰没有变、也不变。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来说,坚定信仰是最重要的党性修养,只有坚定信仰,才能实践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在喧嚣中坐稳冷板凳、在纷杂中不迷失方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大讨论发言材料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什么党中央明确地把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规定为一条政治纪律,始终如一地坚持呢?第一,党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如果党员信仰宗教,必然会动摇这一基础。马克思主义是

  2019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大讨论发言材料3篇

  彻底唯物主义和彻底无神论的世界观,它同任何唯心主义和有神论都是根本对立的、不相容的。共产党员必须把党的世界观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党员如果信仰宗教,就背离了党的世界观;党组织如果允许党员信仰宗教,就破坏了全党统一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党员信仰宗教,必然危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社会制度,必须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依靠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各项方针政策。如果共产党员信仰宗教,把个人和人类的命运寄托于造物主或任何超自然的力量,不相信人自身的力量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认识中国国情,就不能坚定、自觉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谈不上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三,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的党,如果党员信仰宗教,必然危害党的组织。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是党最基本的组织原则。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严密是党的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重要保证。共产党员必须忠诚于组织,与党同心同德,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宗教既是一种信仰,又是一种有其教义、教规、宗教礼仪、宗教活动和团体利益的社会组织。党员如果信仰宗教,成为在世

  2019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大讨论发言材料3篇

  界观上与党根本对立的宗教组织的成员,就会在思想上、行动上随时随地都面临着在党组织和宗教组织之间的二难选择,不可避免地会与党离心离德,危害党的组织和团结统一。

  有人以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为理由,反对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的规定,指责这一规定限制了党员作为公民享有的宗教信仰自由。公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表明他按照党章的规定立誓要坚持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无神论的世界观。党纪严于国法。“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己的党员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党的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尺子,是党员不可逾越的底线。既然选择加入共产党,那就不仅要严守国法,更要严守党纪。某些不愿意受党纪约束的人,退出党的组织仍然可以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信仰宗教的自由。因此,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同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是一致的,不应该将它们对立起来。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规定预备党员必须宣誓“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之所以是必须坚守的政治纪律,归根到底是因为党员信教违背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篇十七: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P>  《马克思民族主义、宗教观》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场党委组织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我了解马克思关于民族主义和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国的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以及和民族问题有关的宗教问题。

  学习后,让我知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发展及其伟大意义,认识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民族问题及其由来,民族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以及怎样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另一方面让我进一步了解国情、省情、民情,认识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及其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要解决好民族和民族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具体措施。通过学习《马克思民族主义、宗教观》从而提高我们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为加速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力量。

  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同于阶级,不同于国家,不同于政党,也不同于种族,而是一种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实体,并有着自身的矛盾特殊性,同样由于民族存在引起的民族问题,即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也不同于阶级问题、国家问题、政党问题和种族问题而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在新世纪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就不同问题所发表的有关宗教的论述,当代人有着不同的解读和阐发。这很正常,因为时间、场景和人都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无论怎样解读和阐发,一是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即要有理有据;二是要在实践上行得通,即合乎国情,合乎实际,合乎民心。

  宗教是个复杂的多面体,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其他社会事物、其他文化传统的独特维度。宗教发展既有内因亦有外因,宗教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互动使宗教创新层出不穷。时至今日,我们对宗教的认知,与60年前相比,与30年前相比,都已大不相同。即使如此,我们的认知还会发展变化,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仍旧继续,宗教的存在、发展和变化没有终结,我们的认识发展也就不会有终点,因此以发展的眼光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社会里,人们将宗教视为文化这种价值取向会营造一种宽容的社会心理氛围,这也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善良愿望和社会舆论,即在动乱不安的当代世界里,宗教不能成为偏执、欺诈、怨恨、误解和冲突的根源,而要成为善良、宽容、精神升华与社会和谐的动力。认同这一共识的人,既有归属不同宗教或教派的人士,也有不信奉任何宗教的人士。这种社会认知与心理底线,有利于社会和谐氛围的形成和扩展,无形中也减少了社会各方面将宗教作为政治武器的可能性,而且随着新世纪世界格局与国内形势的复

  杂变化,认同这一点的人正日益增多,而将宗教作为第二种意义上的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则越来越不受欢送或引起人们的反感、质疑和警惕。

  认识我国各民族问题,解读中国宗教,可能有多种角度。但不管怎样的认识和解读,都不能背离基本领实,不能离开群众路线与实践检验这两个尺度。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建树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观、宗教学。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最可靠的锐利武器。就中国来说,民族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的重要方面,因此,掌握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宗教观,认真制定和执行好党的民族政策,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民族问题,将对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篇十八: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P>  conscientiouslyimplementpartymemberswholepublicityvotingmobilepartymembersmanagementsystemstrengthenimproveparty引导在大学生中开展宗教教育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使大学生能够站在理性的高度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的规律客观解析宗教对主体价值体系构建的作用和影响正确认识和把握宗教信仰问题在理性层面把握党的宗教政策的精神实质并逐渐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认同使其成为支配和控制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内在本质力量优化自我的内在素质结构并升华为自我的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自觉培养中华民族当代所需要的宗教信仰自由精神努力建构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及社会转型,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的

  一种选择,我国公民享有信仰自由的权力,而对大学生这一族群,对于宗教信仰的认识总体上是理性而客观的,但对于宗教的认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对宗教是认可的。他们表示自己虽然不信仰宗教,但是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这与我们受的教育有关,我们接受的高等教育让我们学会对多元文化的接受和包容,以及充分尊重他人信仰自由的权力。通过调查也发现,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少部分同学认为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个别同学认为宗教是迷信和愚昧的。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这一点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本身和我们对宗教的认识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宗教并非完全的迷信和伪科学,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调查还表明,大学生对于宗教的了解仅限于皮毛,对其精神内涵和文化没有深刻的了解。大学生对于宗教的认知,大部分是来自于身边有宗教信仰的同学,部分来自校内外的宗教人士,小部分来自于网络书刊等传播媒介,大部分同学表示不会主动去了解和获得宗教知识,这是导致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的原因之一,另外,除了家族性的宗教信仰,宗教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没有太大的相关性,这也是造成大学生缺乏对于宗教的主动认知的原因。二、大学生参与宗教的原因

  促使大学生产生宗教信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1、家庭背景影响

  家庭性的宗教信仰是大学生参与宗教信仰最主要的原因。调查显示,在有宗教的信仰的学生族群中,大部分信仰佛教,部分信仰基督教,小部分信仰伊斯兰教,个别信仰其它宗教,数据表示,父母有宗教信仰的同学参与宗教的比例远远大于父母没有宗教信仰的。比如家庭里父母双方都是基督教的信徒,孩子从小跟

  着父母上教堂,做礼拜,耳濡目染,很可能就会继承父母的信仰,成为基督徒。2、民族背景影响

  本次调查还发现,在信教学生中有部分为少数民族,比如在藏族和回族的学生中,就有多数的伊斯兰教教徒。受民族心理影响,与信教的汉族学生相比较,他们对宗教的感性认识强,对宗教的力量感、敬畏意识较强,对宗教教规教义了解较多,对我国的宗教信仰政策理解较为全面,很显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教更多是来自于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3、寻求心灵抚慰

  宗教信仰的产生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人类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无法解释现实中出现的现象,或者现实的力量无法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于是我们只能寻求超自然的力量,从超人力中得到精神寄托和心灵抚慰。目前,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学习、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加之思想未定型,处在文化和价值的选择期,容易出现茫然、疑惑、焦虑、混乱、心灵无法得到慰籍、精神无法得以寄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宗教很容易进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安慰,特别是在他们遭遇挫折和困境时。而宗教教义中所宣扬的人人平等、大同世界、博爱等理念使一部分大学生获得了内心的精神和谐,逐渐由思想寄托向实际信仰转移。4、拓展人际交往

  通过参加宗教组织,信教学生能够结交大量志同道合的教友,交流彼此在宗教方面的思想,产生情感和信仰上的共鸣,获得精神上的归属感。5、探索宗教本身底蕴和文化

  宗教本身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也日益的世俗化,呈现出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特点,这使得宗教在我国迅速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这种背景的影响。宗教自身的魅力是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如宗教的宽容与对话,宗教思想的哲理性以及对人生观世界观和自然的独特的诠释等等,这些见解对于情感丰富、喜欢标新立异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之现在大学教育的多元化,一些与宗教有关学科的开展,对宗教教义和精神研究的盛行以及一些宗教学院的成立,例如佛学院等,都是导致部分大学生信教的原因。

  6、国家政策和社会因素国家关于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以及其他部分措施实施是大学生产生宗

  教信仰的深刻背景。《宪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强宗教工作的决定》、《宗教事务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加强了对宗教信仰的保护和引导,促进了我国宗教事业的发展,我国宗教信仰的人数有较大的上升,在此背景下,也必然造成高校大学生信教人数的增加。另一方面,社会转型时期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激烈的社会变迁,使得大学生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转型带来的精神危机与价值迷茫也使得信教大学生日益增多。三、大学生的宗教行为

  在调查以及研究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同学参与宗教行为的宗旨是祈福以及祷告,对于神明保持着敬畏的态度,不迷信也不冒犯,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虔诚的宗教信仰真正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和难题。大部分学生参与宗教活动的形式包括:1、旅游中经过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会添香增油,磕头叩拜,请求神明庇护2、佩戴宗教相关饰品,如佛珠玉佩等保平安3、基督教徒定期去教堂做礼拜等。我们还发现,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当代的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的态度和目的都相较于祖辈有了可喜的变化,大部分同学都摒弃了宗教活动中的糙粕,比如大部分同学都表示不参与也不相信一些牛鬼蛇神的巫术,一些驱鬼驱邪的法式等,并且大部分同学能区分宗教和邪教,对于以法轮功为代表的残害身心健康,扰乱社会安定的邪教表示深恶痛绝并坚决抵制。调查中还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参与宗教活动一方面是为宗教中的艺术成分吸引,比如一些寺庙的建筑,装潢,壁画等,另一方面是承认宗教信仰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心灵慰藉者的角色,是排解社会压力和烦恼的途径。四、宗教和大学思想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

  宗教信仰反映的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的选择,属于“思想道德文化”范畴。宗教中积极的成分会使人变得乐观和向上,会增加大学生思想的向心力,从而增进民族的凝聚力,相反地,宗教思想中的消极成分会消解民族精神的内聚力,导致信仰危机,孕育着深层的社会危机。宗教和哲学本是同源而生的,是大学生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现在的大学中,通过开设宗教学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哲学

  引导,在大学生中开展宗教教育,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使大学生能够站在理性的高度,深刻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的规律,客观解析宗教对主体价值体系构建的作用和影响,正确认识和把握宗教信仰问题,在理性层面把握党的宗教政策的精神实质并逐渐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认同,使其成为支配和控制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内在本质力量,优化自我的内在素质结构,并升华为自我的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自觉培养中华民族当代所需要的“宗教信仰自由精神”,努力建构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正确对待宗教

  通过总结,我们发现大学生在面对宗教问题时有一下特点:寻求宗教庇护的倾向性强,具有被动性、非自觉性,对宗教文化的认识具有表面性、非本质性,动机具有功利性和非理想性。大多数大学生不是真正的信教徒,只是跟随家庭或者处于某种寻求庇护的目的在浅表面上参与宗教。而现在在学生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宗教呢?

  首先,树立科学看待宗教的理念。在当下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简单地采取否定、排斥抑或宣扬宗教的态度,并不可取。宗教是综合系统,这意味着不能泛泛而言“宗教”,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宗教”。在宗教学意义上的“宗教”,是对于各种宗教现象的总结和概括,但并不存在着抽象的宗教。宗教不仅存在于信仰层面,还存在于文化层面,存在于组织层面。宪法所保护的宗教信仰自由,是保护信仰层面的宗教自由,以及保护合法的宗教组织的合法活动。当宗教从信仰的层面走向组织层面时,意味着宗教同样遵循着社会组织的运行规律,在政教分离的国家,必然受到法律的限制。

  其次,宗教是一种文化承载,宗教的存在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不仅表现为宗教自身的发展有着历史的特点和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宗教承载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大量成果忽视宗教文化也就等于拒斥了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因而会忽略乃至割裂人类文化。对宗教的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也是开启人类文化的一把钥匙,而对宗教历史和文化的积极挖掘,是合理引导大学生培养科学宗教观的基础。

  从高校的特点而言,科学对待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象,应是建立在真实地了解宗教在当代青年学生中的传布情况的基础上,采取更为符合教育规律、更具

  有理性引导作用的措施。应该加强高校的宗教教育。适当开设宗教通识课,通过介绍多种宗教的历史和文化、宗教学各分支学科对宗教问题的研究成果、国家的宗教政策和法规等内容,让学生通过正常的教学接触到宗教文化,全面了解宗教,研究多种宗教,全面了解宗教的作用和可能的影响,同时了解自己接触和参与宗教活动的法律界限。让大学生对于宗教的认识不止停留在表层,而是能去其糙粕取其精华,真正能继承宗教文化的精髓,让宗教在一个积极的角度指引我们的信仰,传播我们的文化。

篇十九: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P>  党员党性分析与对照检查材料

  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是党员政治理论水平、思想认识水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是党员个人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一个重要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员党性分析与对照检查材料,欢迎大家阅读。党员党性分析与对照检查材料一

  自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按照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和机关党委的统一安排,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学习动员和分析评议两个阶段,较为系统的学习了相关篇目,并认真征求了有关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对照党章以及。。。。制定的党员先进性标准,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对自己进行了深层次的反思,查找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总的感到,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思想和工作作风方面与先进性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并思考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对策,现将有关情况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表现⒈理想信念方面。不能把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个人理想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和相关知识学习的不够;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理解不深,贯彻执行不够有力;对于周围一些党员干部信仰宗教、封建迷信活动,不能够提出批评和制止;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不够。⒉宗旨观念方面。尽管能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缺少切实可行的招法,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中没有把党员干部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工作对象的满意程度考虑的不够,尤其是在工作较多的时候,往往满足于简单完成任务,质量不高。⒊组织纪律方面。有时候在工作中容易掺杂个人感情,如对于分管的工作,对一些较为熟悉的同志降低标准,把关不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还不够深入,有时候不能主动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对于发现的一些问题,有时候碍于情面,不能够大胆的指出来;有时候碍于

  情面参加于一些不必要的应酬等。(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⒋在思想和工作作风方面。

  尽管是年轻人,但是思想不够解放,不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方面还很差,对于工作缺少创新意识,仍然是按照老传统、老惯例办事,不能把工作与。。。。的目标结合起来;平时对于开拓性的开展工作方面考虑的较少,只是忙于日常工作,工作的前瞻性不强,缺少对新时期条件下对做好党建工作的思考;工作水平有待提高,独挡一面的能力较差,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强;平时忙于分管工作和部门事务性的工作,对工作的研究不够,工作质量有待提高;工作不够扎实,有时候粗心大意,出一些小的错误;工作作风还不够深入,深入基层很少;缺乏和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和本系统其他同志的横向沟通和交流;在工作繁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有时候缺乏统筹安排,顾此失彼;平时对于业务学习的不够,学习时间不能够保证等。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⒈学习不够扎实、不够刻苦。平时在单位,除了周五政治学习外,没有时间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业余时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缺乏对政治理论、党内有关文件政策的学习;对于业务知识也缺乏系统的学习;即使学了,也不能够温故知新,缺乏学习的连续性,缺乏把理论知识与日常工作结合的能力。⒉工作标准不够高。在工作方面,满足于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主动干工作、干好工作的意识不强;工作完成后,对工作的完成情况缺乏总结经验,因此,尽管工作做了不少,但是还停留于原来水平,缺乏显著的提高。⒊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比较淡薄。对做好分管工作与整个。。。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识不深,不能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与整个党群部门和。。。的整体工作联系起来。三、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查找和剖析自己在党性党风和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在分析评议阶段征求各方意见所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更加清楚的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明确了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⒈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胡锦涛书记重要讲话以及《读本》其他相关学习材料。按照“一名党员一面旗”的要求,做到“四学四勤”,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做到“四查四看”。继续坚持写读书笔记,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把真实的体会和感想记录下来。除此之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涉及工作的相关知识,具体包括近阶段上级的文件政策,一些专业书籍,使自己的专业基础扎实、全面,利于今后的工作。每周力争业余时间学习不少于小时。在思想政治上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

  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别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心中,结合自己的实际和能力,帮助周围的人。不仅包括工作中接触的党员、干部、群众,还包括日常生活中周围的人,如亲属、同学、朋友等等。自己是一个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的人,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即使自己付出一些东西。尤其尽己能帮助那些生活中有困难或者属于弱势群体的人,让他们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在绝望中看到曙光。

  ⒊进一步加强组织纪律坚持组织纪律,涉及内部信息,不跑风漏气;坚持一视同仁,不亲亲疏疏;坚持原则,回避“关系”、“后门”;坚持。。。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搞特殊化。

  ⒋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永葆工作中的蓬勃生机和活力。。。。的事业是在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发展和前进的,因此,今后工作中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因循守旧,不安于现状,大胆地投入到工作实践中去,不断总结和完善已有的经验,提出新思想、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

  ⒌尽自己最大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在学好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大胆实践,丰富工作经验;谦虚谨慎,多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提高工作水平;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每隔一段时间,注意总结自己工作的得与失,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

  ⒍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抽时间多下基层,和有关同志交流工作;作为年轻干部,虚心

  听取基层同志对自己分管的工作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同。。。。基层单位组织部门同志的交往,彼此熟悉,有利于开展工作;创造机会走进最基层的广大党员干部,倾听他们的心声,听取他们对组织建设、组织发展、组织发挥作用等方面的意见,了解他们需要组织上给予帮助解决的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急,忙群众之所需,决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党员党性分析与对照检查材料二

  根据市委的统一布署,在全市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学习动员阶段,我认真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学习了有关方针政策,以及有关领导的讲话,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有提高,深深认识到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了努力搞好机关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反思了自己在思想、作风、工作、纪律等方面的情况,感到存在许多不足,现就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查摆如下:

  一、思想方面问题1、思想理论学习不够深,有时只顾忙于一些具体的工作,自觉主动在挤时间学习不够,闲时学一阵子,忙时学的少,有时看报纸也是看看大标题,结果对理论上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新问题理解还不深,使理论水平不能尽快得到提高。原因:一是思想上对理论重要性的认识,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二是时间观念不强,没有把点点滴滴的零星时间利用起来。整改措施:1、提高对政治理论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只有理论上的坚定与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与清醒,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有高的理论水平,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并指导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2、认真执行党员干部的学习制度,积极参加党员的学习,参加单位的集体学习。问题2、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看得多,市场经济理论,法律知识,电脑知识,科学文化知识等钻研得少,结果使得知识面不够广。原因:一是在思想对领导干部应具备全面的素质,掌握更多的知

  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是从事党务、行政工作的,只要政治理论功底厚实就行,其他方面的知识多少知道点就可以过得去,二是工作比较忙,有时间难以抽出时间去学习其它方面的知识。

  整改措施:1、加强学习,提高对掌握科学文化等方面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教育本单位同志要做到一专多能,多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2、适当增加集体学习科学文化等内容的时间,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二、作风方面问题1、谦虚谨慎的思想作风坚持的不够一贯。比如在廉洁自律方面,有自满情绪。认识不到位,总认为我们做的不错,而且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表扬,什么超标准和违约的事我们从未敢,也没有条件去做,这样就不自觉地产生了自满情绪,以致在廉洁自律方面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原因:一是对中纪委等有关廉洁自律规定学习不够,对《党章》、《准则》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学习不够,掌握不牢。二是求真务实的作风不够扎实,满足现状的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整改措施:1、进一步加强《党章》、《准则》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学习,提高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2、克服满足现状,不思更大进取的思想情绪,形成良好精神状态和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问题2、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得还不够。一是自我批评不够经常,在会上作自我批评多,在其他情况下作自我批评少;二是对同志的批评,也是会上批评得多,平时及时批评少;三是批评别人打不开情面,不够大胆,怕伤害同志间感情。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目前整个大气候也就如此,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也不一定就解决问题,二是认识比较片面、模糊,怕开展批评影响团结,影响同志们的积极性。整改措施:1、提高对批评与自我批评重要性的认识,这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

  作风之一,任何时候都不能丢。2、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从团结愿望出发,积极开

  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要坚持原则,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又要注意对同志的批评方式,要有与人为善的态度,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通过批评,达到新的团结和统一。

  问题3、工作方法有时不够恰当,不够策略,特别是对领导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同志的批评,有时不够讲究方法,结果使同志们有时候出现比较勉强的现象,这样影响了同志们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同时也影响到个别同志工作方法的改进。

  原因:一是对领导方法,领导艺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总认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好的,方法问题欠缺一些,同志们都会相互谅解的。二是对领导科学知识学习不够。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和有关经济科学知识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提高领导水平,提高领导艺术。

  2、加强自己和全体同志们的法制学习和法制教育,不断强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进一步克服工作方法不够科学、个别同志还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开展工作的现象,努力使领导方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三、工作方面问题2、抓行政后勤工作改革的力度不大,在水电、车辆、服务、安全等方面管理不得力,致使一些工作出现一些漏洞和失误。在有关考核和分配方面,还未制定出更加公平,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原因:对行政后勤工作,认为有专门负责这方面工作的同志具体抓就行了,结果对这方面的事情,过问不及时,指导不具体,督促不得力。整改措施:1、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管理,并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使行政后勤工作能为全体同志提供更好的服务。问题3、创建精神文明单位的步子迈得不大。虽然我们已

  是市级文明单位,但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软、硬件建设还有待加强,如办公自动化、卫生制度,卫生设施,卫生习惯等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影响着我们向省级文明单位的迈进,也不利天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向前推进。原因;一是对精神文明建设,有时紧有时松的现象,二是受经费的限制不能及时搞好等。三是主观努力不够,有完全可以不花钱或少花钱就可以办到的,没有很好的去办。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精神文明重要性的认识。

  2、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那些不花钱或花小钱就能办到的事情尽快解决好。

  3、向先进文明单位学习,对照先进,找出差距,自加压力,勤奋工作,使本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再上新台阶。

  4、适当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在实际工作中,要从办公经费中揭挤出一些资金用于“办公自动化、绿化、“美化”工作。

  四、纪律方面问题1、对组织纪律方面的教育不够经常,使得个别同志在有些时候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遵守纪律不够自觉,有迟到、早退或超假的现象,任其发展,就会影响团结,不利于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够高,有关纪律的条文、规定学习不够;二是对纪律、制定的拟定比较多,但能否认真执行检查得少,而且对个别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没有给予及时批评,使个别同志觉得遵守不遵守纪律一个样,于是不同程度地在个别同志身上出现了迟到、早退等违纪现象。整改措施:1、加强《党章》、《准则》以及有关纪律的学习,把纪律上升到是关系党的团结,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来认识,使同志们能自觉地用纪律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2、认真检查和督促对有关制度、有关纪律的落实情况。对好的及时性表扬,对不好的也要及时批评。问题2、抓廉洁自律教育不够经常,如对于来客招待有时执行得还

  不够认真,招待标准低,还感到寒酸。原因:一是对有关廉洁自律规定学习不够,总认为象我们这些单

  位在吃喝上都是微不足道的,和社会面上存在的问题相比,值不得一提。二是有爱面子思想,认为上面来人了,不招待一下面子就过不去。

  整改措施:1、进一步加强对有关廉洁自律规定,江泽民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等内容的学习,充分认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提到关系党和国家死生存亡的高度来认识。2、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廉洁自律和来客招待等有关规定。用制度来约束人、规范人的行为,真正起到约束在前,防范于未然的作用。3、自己带头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自觉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杜绝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现象,对于来客招待标准,要严格按照规定,不能随意突破。总之,要以这次教育活动为契机,使自己纠正一些缺点错误,解除一些思想负担,改进一些工作方法,理清一下工作思路,振奋精神,开拓前进,和全体同志齐心协力,努力奋斗,争取早日跨入先进单位行列,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二十: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P>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识

  机电一体化1406班汤悦当今社会虽然是一个科技水平不断攀升的社会,但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中仍存在一些现象是高科技所无法解释的,比如人生中难以把握的兴衰荣辱,旦夕祸福,生老病死等,这些复杂的现实情况使客观存在的每个人似乎都被某种不知名的“异己”力量所掌控,这时宗教理所当然的成为解释这些现象的手段和工具。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一个系统的、开放的思想理论体系,我们要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起源与本质论述?宗教是一种为社会群体所认知的对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宗教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历史悠久,对于宗教起源问题,不同的学者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普列汉诺夫认为宗教是由原始的图腾崇拜演变过来的,图腾是人类宗教的原始形态;弗洛伊德认为宗教是人类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情感无意识转移的产物,即心理起源说;涂尔干认为宗教信仰源于人们对社会的崇拜,神就是社会的化身;但马克思从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认为宗教的起源是基于两个客观条件:一是早期人类社会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二是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压迫。?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宗教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要清楚的认识宗教的本质,必须基于社会物质经济条件本身。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的本质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宗教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反映,二是宗教是阶级社会中“人民的鸦片”。?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宗教是现实生活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恩格斯曾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人们之所以信仰宗教,很大

  一部分是因为一些事现实给不出有说服力的答案,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很多人把困难命运的根源归结为“命运”,即神的安排,并渴望从宗教中寻找幻想着的幸福,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慰藉,实质上他们是在用宗教麻痹自己的神经,从而摆脱现实的束缚,获得理想的自由。?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宗教的本质,揭示宗教的起源与存在的根源和发展的规律与消亡的条件,及其社会作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是一种科学的宗教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宗教,我们要辩证的认识和把握其作用的二重性。宗教的世俗化倾向越来越明显,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宗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信教和传教,甚至利用宗教谋求利益。比如一些基督教徒在自养名义下,大肆兴办经济实体,一些佛教古刹也都成为商品集散地,有的以寺庙为实体供人参观,从而获利。但也有一些宗教群体投身于慈善事业,真正为百姓牟福。宗教在国际事务中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宗教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等特点,我们不能孤立的,或者单方面看待其作用,也不能形而上学的对其简单处理,而应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指导下,结合国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以及其他领域具体实际情况看待其在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宗教如果可以做到与时俱进,保持其先进性并且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可以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也有利于文化建设和国际交往。?从功能上看,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曾说:“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阶

  级社会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只感觉绝望与无助,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安慰的人们只能追寻理想中的慰藉,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聊以自慰。人们只会在现实中受到束缚,他们的精神领域是不受统治的,但宗教毕竟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是虚幻的,不切实际的,它不会给人们带来真正现实中的幸福,它既是可以止痛的药物,也是可以麻醉人们神经的毒药。?

  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而宗教问题总是与民族问题联系在一起,所以在处理宗教问题时,就应该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合理处理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宗教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经历了一个初步形成、曲折发展、不断充实日臻完善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数代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形成的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实质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扩充和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中国,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不断攀升,而他们对宗教却没有一个正确清楚的认识,以至于有了较多的困惑。首先,他们理不清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其次,宗教信仰群众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部分学生在信仰上存在有神论思想,对宗教的本质内涵认识不清,还有部分学生对共青团员、党员能否信仰宗教问题上也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宗教存在的自然、社会、以及思想根源在当今社会还未完全消除,宗教仍然会长期存在于人类的现实生活,而我们就需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高校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并且加强宗教法律和宗教政策的教育。?

推荐访问:对照材料树立正确宗教观 对照 树立正确 宗教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