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记录12篇

发布时间:2022-12-16 17:3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记录12篇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记录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大力推进水利建设  学习体会  从根本上提高防备水旱灾害死守能力,持续提升水利基础保障水平,关键是下有大决心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记录12篇,供大家参考。

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记录12篇

篇一: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记录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大力推进水利建设

  学习体会

  从根本上提高防备水旱灾害死守能力,持续提升水利基础保障水平,关键是下有大决心加大水利投入,花大力气加快推进水利建设。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交叉学科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重点难点建设,全面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直接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

  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薄弱环节建设,就是要针对农业主要“靠天吃饭”、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低、小型水库病险率高、山洪灾害防治薄弱、部分地区工程性缺水恶劣、防汛抗旱应急能力不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作任务繁重等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抓住要害,尽快加以解决。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农业基础设施脆弱,主要是农田水利建设欠账较多,旱涝保收高标准不高林地比例不高。中央一号文档明确提出了到2021年要基本完成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重点涝区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节水灌溉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健全农田水利建设运行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专项补助部分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近年来,中小河流、小型水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防洪体系中的突出短板薄弱环节,是洪涝灾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中央一号螺科岩文件要求加固浮间,清淤疏浚,标准规范使中小河流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巩固建筑施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电站除险加固步伐,尽快消除灌区安全隐患。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

  结合,完善习有结合的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实施防灾避险和重点治理,切实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环境问题。去年西南等地特大的特大干旱造成大范围人畜饮水困难、大面积农田受灾,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以县域为单元,尽快建设一百多个中小型水库、或曰提水和连通工程,显著提高雨洪资源利用和供水保障能力,基本解决缺水郊区、人口人口较集中乡村的供水症结。

  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中央一号文件首次系统信息系统草拟,早日尽快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作简便的应急管理体制。在提高雨情汛情稳定度旱情预报水平、制订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并行队伍、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

  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到2021年解决规划设计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让农民便捷地喝上以放心水、干净水。制定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用地政策,确保土地供应,对建设、运行给予税收超值,供水供水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排灌供水价格。

  全面加强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切实加强建设,就是要着眼从根本上提高防御洪涝干旱灾害和能力水利基础保障水平,抓紧建设一批大河大湖控制性枢纽工程、河道堤防综合评价整治、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西南地区等地重点水源工程、河湖工程施工水系邻接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全面提高水资源时空调控持续提升水平。

  竭尽全力实施大江大河治理,要按照市属一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治理淮河,搞好黄河下游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继续推进主要规划河段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十二五”期间抓紧建设一批流域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连续不断提

  高调蓄洪水能力,要加强塔里木河流域排涝石炭井区工程建设、推进海堤建设等。

  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在保护生态前提条件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生力军连通工程,加快推进南水北调提质东中线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一批跨河流、区域调水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回用,积极开展节水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

  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长江圣皮耶尔县、黄河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地区、东北地质灾害区等重点区域及山洪鳟甲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继续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快管理体制污染严重雨涝水环境治理;加强关键性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

  合理开发水能资源,要按照中央五号文件要求,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统筹兼顾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功能,科学制定规划,加快水能资源富集。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燃油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水文气象切实加强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要按照中央二号文件要求,强化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料共享,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获得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大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

  加快扎实推进水利建设,实现水利有利条件发展,必须大幅度增加水利全部投入,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协调机制。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耗用水利比2021年高出一倍,发挥财政在水利建设中的韩运鸿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这是2021年后中央其后一号文件最突出的亮点、含金量最高的相关政策,确实令人振奋。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党政不断提高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信贷资金专项水利资金,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基金中的比重,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水土保持建设,减短水利建设基金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合理调整矿产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不良资产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城建发行债券。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赚足水利。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中国投资渠道,吸引社会银行贷款参与水利建设。鼓励佃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咨姚学甲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篇二: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记录

  学习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最新经典)

  在2021年一号文件中,对单项问题说得最多,并反复强调的,就是农村金融问题。如在文件的

  贫困地区乡镇建立分支机构的金融机构,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要进一步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培育和发展,用优惠政策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到贫困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凡是在金融空白乡镇发起设立三家及以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发起行,可以在中西部大中城市设立法人管理总部。在不具备商业可持续条件但交通相对便利的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可选择乡镇政府所在地或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开展定时定点或流动金融服务。此外,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凡是在全国百强县、大中城市及东部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必须按照规定,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或中西部地区挂钩设立相应数量的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部门的趋利性决定了三年内消除金融空白乡镇目标的实现任务艰巨,2021年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

  户贷款手续;既坚持贷款自主决策,又实行贷款公开化制度;既发挥金融服务功能,又开拓服务领域。

  再次,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探索农村电力设施、公共设施长期贷款等业务,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同时探索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个人委托贷款等贷款品种。对有市场、有效益、有技术、有发展前途的采用信用贷款与抵押贷款组合、采取整贷整还等方式,放宽贷款额度和还贷时间。同时,农村金融应尽快推广银行卡等产品与服务,充分利用商业化网络销售政策性金融产品,改变农村金融业务品种缺乏、服务方式单一、结算手段落后的局面,增强农村金融创新能力,满足农村地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织。首先,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开发利用现有的、具有群众基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营销渠道,通过机构之间的联结,让基层组织直接面向农户提供零售性金融服务,而正规机构成为一个批发型机构,这种方式实际上利用了基层组织所具有人缘、地缘社会资本,来控制风险、减少交易费用,从而增加对农户的信贷供给。

  其次,通过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层组织社会资本”,农村金融机构不仅可以节约交易费用。而且,合作社成员构成时有一个筛选作用,减少了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所面临的逆向选择问题。再者,若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授信单位,或建立某种制度使得社员的贷款额度和整个金融机构的信用水平有关时,合作社成员之间还可以相互监督,降低了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所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

  再次,根据一号文件的要求,要“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要从发达地区入手,逐步扩大到欠发达乃至贫困地区。对于兴办资金互助社的专业合作社应放宽条件,从合作社内部资金拆借开始,逐步扩大互助范围。对于这类专业合作社,要加强管理,把金融风险降到最低,以保护入社成员的利益。

  

  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义务的政策措施,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但由于金融机构的趋利性和相关政策不配套,这一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推行的惠农政策在我国一直没有实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我们对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调研的结果,我们认为,要真正使这一政策落到实处,首先要通过立法硬性规定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比例,对低于这个比例的金融机构要处以重罚;其次,对于任何银行业金融机构,凡是对农户的小额贷款(比如5万元以下的贷款)均可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给予免征或部分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优惠条件,吸引金融机构向小农户贷款;再次,对于向农民贷款超过一定比例的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存款准备金规模等方面给予相应优惠待遇。

  

  

  

篇三: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记录

  学习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心得体会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任务仍然艰巨。正因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首先,要完善监测帮扶机制。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便是精准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也要做到精准开展工作。当前,国家乡村振兴局优化监测指标体系,明确监测标准,把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因病因灾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按照“应纳尽纳”原则全部纳入监测范围。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落实产业就业帮扶、医保社保综合保障、教育专项救助等措施,目前近70%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其余人员均已落实帮扶措施,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可消除风险。相关部门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强化监测帮扶责任落实,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其次,必须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支持脱贫地区发展产业和脱贫人口稳定就业。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过去的一年,我们在脱贫地区发展产业和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的成绩可圈可点。产业

  方面,目前全国80%以上脱贫县已完成特色产业规划编制,2021年中央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1561亿元,比上年增加100亿元。就业方面,2021年全国通过加强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帮扶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3145万人,比上年增加126万人、增长4.2%。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再次,要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为何要加大支持力度?因为这里最容易发生规模性返贫。比如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是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考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统筹考虑脱贫摘帽时序、返贫风险等因素,结合各地实际确定的。这些重点帮扶县分布在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难度大,有必要强化政策倾斜。再比如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安置的是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极差、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人口。经过数年脱贫攻坚,总计960多万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的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搬迁实现脱贫。如何为搬迁人口创造就业机会,保障他们有稳定的收入,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归根结底有赖于推动各项帮扶政策落地见效。我们要严格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篇四: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记录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我们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水利的地位作用作出过经典论断和精辟阐述。早在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中央明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入新世纪,中央又与时俱进地提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这些重要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水利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阐明了做好水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促进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内涵不断丰富、功能逐步拓展、领域更加广泛,传统任务与新兴使命叠加,现实需要与长远需求交织,水利对全局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首先,水利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防洪保安历来是治国安邦之要。经济越发展,财富越丰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绷紧防洪保安的弦。面对气候变化带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趋势,防汛抗洪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务必夯实打牢防洪保安的大堤。其次,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水是支撑经济活动的基础性资源。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的瓶颈制约。不把水利的文章做好,经济建设就

  难以为继;不把节水的文章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失去了重要依托。讲发展、搞建设,务必水利先行,量水而动。

  第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兴,五谷丰。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关键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改变靠天吃饭局面,根本是兴修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决不能单靠风调雨顺,根本出路在于大兴水利强基础,提高抵御自然风险、旱涝保收的能力。

  第四,水利是生态安全的源头保障。水是生命之源,水秀才能山青。生态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水的问题,有的是少雨缺水带来的,有的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有的是水质污染引发的。保护和改善生态,治水改水是基础和关键。

  第五,水利是民生改善的紧迫要务。保障人民群众有水喝、喝上干净水,是维系生命健康的头等大事,是与群众利益最直接、最紧密的民生工程,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当务之急。许多地方随着水源变化、水质污染,不仅农村存在大量饮水不安全人口,而且城市居民的饮水保障也出现了问题。饮水安全的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保障百姓吃水用水的压力越来越大,提高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十分紧迫。

  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国情水情变化,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系统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这些重要论断是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的科学判断,是对我国长期治水兴水经验的提炼总结,是我们党对水利工作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对统一全党思想、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

  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新形势下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央一号文

  件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这为我们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战略重点和基本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到水利事业的各个领域。

  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一个总目标就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具体任务是到20XX年基本建成4大体系:一是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二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三是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四是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这些目标任务近期与长远统筹,硬件与软件兼顾,定性与定量结合,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要求,既鼓舞人心、令人振奋,又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总结治水兴水伟大实践,把握新形势下水利建设规律,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5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这些原则是多年水利工作实践的结晶,是全党全社会治水兴水的思想基础,必须在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实践中把握好、坚持好。

  20xx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水利事业迎来又一个春天的重要机遇期。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乘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完整理解中央精神,准确把握中央要求,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务必把中央的要求转化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篇五: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记录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中央七号文件明确提出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命脉,第一次将水利进一步提高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全球战略高度,这样的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水情的准确把握,是对长期治水经验的筑城提炼总结。

  指导思想淡水网络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水利设施薄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发展壮大制约之一。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为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河湖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全社会科学用水、合理用水、节约用水。随着较快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壮大,我国水资源金融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内涵不断丰富、功能逐步拓展、领域更加广泛,传统任务与新贵使命叠加,真实世界需要与长远需求交织,水利对全局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

  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制定的一个总目标就是,力争通过5年到努力,从根本上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具体任务是到2021年基本建成4大体系:一是防洪抗旱减灾评价体系,能源二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服务体系,河溪三是水资源保护和湖沼健康保障体系,四是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上周末这些目标任务近期与长远统筹,硬件与软件兼顾,定性与定量结合,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要求,既鼓舞人心、令人振奋,又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20xx年是事业迎来又一个春天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我们年轻人的一个商业机会,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贯彻,把转作所学更好的用于工程建设当中,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篇六: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记录

  学习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新世纪以来的前6个中央一号文件作为风向标,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对指导农业农村工作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在特定背景下出台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今年的一号文件“含金量”高。做好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新胜利,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一号文件亮点体现在推动资要素向农村配置上有新政策;在改善农村民生上有很多新举措;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推出了新机制。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引人瞩目。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在1.5亿外出农民工中约占60%。相对来说,这些人对农业不熟悉,同时,他们又特别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城市社会。既不能在城市定居,又不愿意回到农村,成为当前正处于转型期中国农村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当前农业农村好形势的关键一年。只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够再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和谐的新佳绩。

  

篇七: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记录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

  淡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水利设施薄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制约之一。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目前,全国年平均缺水约4_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六分之一的城市严重缺水,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_万平方公里,水功能区达标率仅42%。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全社会科学用水、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工作不断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_世纪80年代初的0.35提高到0.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953立方米降低到_7立方米。但总体上看,我国水资源管理仍较为粗放,主要表现为“一低、一高、两重”,即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较低,仍比先进国家低0.2—0.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高,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河湖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仍较严重,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一半以上的城市地下水遭到污染。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_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就是要始终坚持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安全,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工作。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建立“三项制度”、确立“三条红线”。要从水量、用水效率和水质三个方面,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确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着力改变当前水资源过度开发、用水浪费、水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使水资源要素在我国经济布局、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中成为重要的约束性、控制性、先导性指标。

  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要抓紧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需水管理的重要依据,实施流域、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

  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要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项目一律责令停止。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

  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尽快核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围,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采补平衡。同时,不断健全国家水权制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要加强节水科技研发,推广节水技术设备,普及节水科学知识,促进节水事业发展。尽快制定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加大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的节水力度。在农业领域,继续抓好大中型灌区和井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和管灌等先进适用节水灌溉技术,积极发展现代旱作节水农业;

  在工业领域,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尽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重点抓好钢铁、火电、纺织、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节水;

  在城市生活领域,加强供用水管理,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减少跑冒滴漏。

  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按照水功能区目标要求,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强省界和重要控制断面水质监测以及入河湖排污总量监控。根据不同水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水质现状,确定未来一个时期各流域、各省区不同功能区的达标率要求,强化水功能区达标监督管理。特别要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监测,完善突发性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不断健全水生态补偿机制。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管理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推动建立统筹协调、组织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形成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组织合力。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

  核制度,把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主要控制性指标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硬约束”,纳入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夯实行业基础、提高管理水平。要编制好河湖岸线利用规划,抓好水域岸线管理,促进水生态系统修复。科学制定流域开发和保护的控制性指标,合理确定主要江河、湖泊的生态用水标准,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影响评估论证,保持河流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划定水域岸线控制利用分区,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严禁围垦、挤占水域和河道。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活动,严禁乱采滥挖。加强水库调度和梯级水库联合调度,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正确处理防洪、供水、航运、生态与发电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保障水库中下游地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搞好水资源调查评价,加快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及时掌握水资源变化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建立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提高、水功能区管理和水源地保护相适应的监控设施和管理平台,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条件。

  

  

篇八: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记录

  学习贯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水利的地位作用作出过经典论断和精辟阐述。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中央明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进入新世纪,中央又与时俱进地提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这些重要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水利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阐明了做好水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促进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内涵不断丰富、功能逐步拓展、领域更加广泛,传统任务与新兴使命叠加,现实需要与长远需求交织,水利对全局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

  首先,水利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防洪保安历来是治国安邦之要。经济越发展,财富越丰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绷紧防洪保安的弦。面对气候变化带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趋势,防汛抗洪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务必夯实打牢防洪保安的大堤。

  其次,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水是支撑经济活动的基础性资源。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的瓶颈制约。不把水利的文章做好,经济建设就难以为继;

  不把节水的文章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失去了重要依托。讲发展、搞建设,务必水利先行,量水而动。

  第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兴,五谷丰。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关键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

  改变靠天吃饭局面,根本是兴修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决不能单靠风调雨顺,根本出路在于大兴水利强基础,提高抵御自然风险、旱涝保收的能力。

  第四,水利是生态安全的源头保障。水是生命之源,水秀才能山青。生态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水的问题,有的是少雨缺水带来的,有的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有的是水质污染引发的。保护和改善生态,治水改水是基础和关键。

  第五,水利是民生改善的紧迫要务。保障人民群众有水喝、喝上干净水,是维系生命健康的头等大事,是与群众利益最直接、最紧密的民生工程,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当务之急。许多地方随着水源变化、水质污染,不仅农村存在大量饮水不安全人口,而且城市居民的饮水保障也出现了问题。饮水安全的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保障百姓吃水用水的压力越来越大,提高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十分紧迫。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国情水情变化,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系统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这些重要论断是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的科学判断,是对我国长期治水兴水经验的提炼总结,是我们党对水利工作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对统一全党思想、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新形势下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这为我们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战略重点和基本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到水利事业的各个领域。

  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一个总目标就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具体任务是到2021年基本建成4大体系:一是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二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三是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四是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这些目标任务近期与长远统筹,硬件与软件兼顾,定性与定量结合,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要求,既鼓舞人心、令人振奋,又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总结治水兴水伟大实践,把握新形势下水利建设规律,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5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坚

  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这些原则是多年水利工作实践的结晶,是全党全社会治水兴水的思想基础,必须在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实践中把握好、坚持好。

  202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水利事业迎来又一个春天的重要机遇期。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乘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完整理解中央精神,准确把握中央要求,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务必把中央的要求转化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篇九: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记录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这第一个关键词是“衔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表述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农报君看来,既然是衔接,那就意味在前后两段中间衔接。也就是说,要看的关键词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翻看历年中央一号文件,2016年,“脱贫攻坚”首次出现。

  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如期完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在农报君看来,“脱贫攻坚”这个关键词,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也就会成为历史的尘封,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没有了“脱贫攻坚”,另一个关键词可就要成为历史进程的主导了。它是“乡村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这样写到,“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农报君发现,“乡村振兴”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

  是在2018年。稍早几个月的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把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定为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写到,“十四五”时期,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农报君看到这句话,还是很振奋的。

  今天如此有幸见证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如期完成,看到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小康梦圆。同样也很期待,希望站在五年后,十五年后,乃至三十年后的那些重大节点,亲历见证“乡村振兴”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这第二个关键词是“要害”。

  在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时,农报君印象极为深刻,保障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咱们先来看“种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指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农报君学农出身,当记者后还跑过几年农作物种子行业,自认为还是了解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情况的。一看到“打好种业翻身仗”,很振奋,也还有点疑惑。这疑惑是,我国的农作物种业应该还是可以的吧?为解开自己的疑惑,我翻了翻前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现果然,2010年、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种业发展也进行了重点部署。

  至今,农作物种子行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子,为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打实了基础。昨天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这个数字,我国自主选育的农作物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农报君看到这个数字,还是很为种业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的。但,让农报君情绪有点低落的是,我国种子的单产水平还是较低的。大豆、玉米现在的单产水平还不高,只有美国的60%不到。再看蔬菜,国外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达到13%,其中耐储的番茄、甜椒等少数专用品种进口比例达到50%。我们除了吃粮吃菜,还要天天吃肉。

  说到种业,不仅包括农作物种子,还包括畜禽、水产种源。我国猪牛羊等畜禽和部分特色水产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现在畜禽、水产的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达到了75%和85%。但,生猪繁殖的效率、饲料转化率和奶牛年产奶量都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0%左右。

  看到后面这些数据,农报君就理解“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意义所在了。接着来看“耕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农报君上学时,老师的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老师是用英语说的“fromsoiltosoil”,农报君翻译成中文,万千生物从土中来,而又回到土中去。现在看,这句话说透真谛,耕地是我们的命根子。没有耕地,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没有人类,也就不会有这多姿多

  彩的世界。用循环农业的学说来理解老师的那句话,土壤养育了生物,生物的最终归宿还是土壤。回归中央一号文件,从2004年起,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农报君深感,18亿亩耕地红线守住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就会长久牢固。

  这第三个关键词是“建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报君发现,“乡村建设行动”尚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且“乡村建设”出现的频次多达10次。翻阅历年中央一号文件,2016年出现5次,2018年出现6次。对比来看,可见“乡村建设”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重要程度。农报君在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里看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会陪伴“乡村建设”左右。2018年,国家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几年下来,确实很有成效。农报君到农村采访,明显感觉农村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厕所干净了,街上的垃圾桶多了,污水不再横流了,村容村貌整洁了。农报君有关注“乡村规划”这个领域。一些原本给城里做规划的公司开始下乡。还有一些学规划、学设计、学建筑的学生,创业就选择了“村庄规划”。可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抓好规划编制”,既是政策导向,又是市场走向。关于如何大力实施乡

  村建设行动,中央一号文件给出的政策很实在。会部署一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村消费、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重点工程和行动。农报君对这话印象深刻,“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不刮风搞运动。”

  “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这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为农民而建就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在农报君的印象里,有个别地方就曾因为没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而引发了热点舆情事件,对推进工作造成极大被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这样强调,农报君很是欣慰,也可见政策制定者对实际情况了解细致透彻。我国如此之大,乡村如此广袤。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涵盖许许多多方面。农报君只是从历史的一面、经历过的一面去理解就为之振奋。当看到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政策已落地生根、长成大树,成为现实,就更为振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有梦想,我们必然了不起。

  梦想最终会成为现实的!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我们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水利的地位作用作出过经典论断和精辟阐述。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中央明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入新世纪,中央又与时俱进地提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这些重要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水利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阐明了做好水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促进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篇十: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记录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农业稳,天下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稳中求进、扎实开局,首先必须稳住农业,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行情股吧买卖点)供给不出问题,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为此,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顺应阶段变化,遵循发展规律,增强忧患意识,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再创历史新高,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再创历史纪录,农村民生又有大的改善。农业农村好形势,是经济社会发展“稳”的基础、“进”的亮点,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快速推进喜人态势的承接和延续。

  在好形势面前,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应该清醒地看到,农业持续稳定增长不易,在连年丰产丰收的高基数上实现新的增长更难。当前,支撑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已经绷得很紧,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稍有疏忽大意,粮食生产就可能掉下来,农业基础就可能动摇。这些年我国农业综合(行情专区)

  

  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农产品供求仍然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况。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农产品的工业及能用途拓展,全社会对农产品数量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对质量安全要求将不断提升,要求农业必须保持稳定增产、全面增产的态势;而农业生产受自然、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年度间的波动往往在所难免。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然存在着不可低估的风险和隐患,一旦出现大的波折,就可能引发物价上涨,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越是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越是要防止可能出现的松懈麻痹的情绪;越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越是要强化农业这个基础,确保农业不出大的闪失;越是在财政收入增速减缓的情况下,越是要强化“三农”投入,加大对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保护;越是在“三农”与外部关联度依存度增强的情形下,越是要强化农业经营体系创新,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活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提出一系列稳定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一要抓农业生产。要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的粮食生产总要求,继续实施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的一揽子计划。二

  

  要抓物质技术装备。要落实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实施种业发展等重点科技专项,加快粮棉油糖农机装备、高效安全肥料农药兽药研发。三要抓农产品流通。要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建设,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交易中心。四要抓市场调控。要按照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农产品临时收储。为的就是让农民心中有数,形成良好的生产预期。五要抓食品(行情专区)安全。要改革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落实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央一号文件发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号令,提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是抓好粮食生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重要保证。

  粮丰则农稳,农稳则国安。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尽管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喜迎“十连增”,世界粮食产量也创新高,但决不能因此而麻痹松懈。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城

  

  镇化加快推进,粮食需求将继续刚性增长。而且,每年全球谷物贸易仅为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依赖进口保吃饭,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还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面对未来的粮食供需压力,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只有靠我们自己,否则就有可能误大局、误大事。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松弦,既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也要有驾驭全局的战略视野。相比之下,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有一些新变化。一方面,安全保障的范围从过去笼统的粮食概念收缩为谷物和口粮,强调“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另一方面,把适度进口作为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粮食供给”,为在开放环境下更好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进行了战略布局。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解决好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20个字,相互联系,为确保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措施。接下来,关键要靠各级政府组织各方力量真抓实干。我们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坚决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在保障当期供给的同时,

  

  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际调剂为辅”,为构筑更加稳固牢靠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多上几道保险,确保万无一失。

  

  

  

篇十一: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记录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能否让农业农村和农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要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就必须以新的发展理念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以创新发展激发三农活力以协调发展补齐三农短板以绿色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开放发展拓展三农发展空间以共享发展增进农民福祉

  学习一号文件心得体会3篇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已正式发布。这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连续13年来发出的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学习一号文件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学习一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1:

  挥别“十二五”,我国农业发展既拥有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棉油果菜鱼等大宗农产品总量居世界首位等诸多优势,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自身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等现实挑战。决胜“十三五”,2016年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但为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闯关过坎开出药方,也为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问题与发展相随,也是改革的肇因。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比如,玉米阶段性供过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优质饲草供应不足,说明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变化。生产成本过高、资源错配等突出问题,也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集中显现。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找到了制约农业发展的“病根”,牵住了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农产品供给更加契合消费需求,更加有利于资源优势的发挥,更加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是一篇涉及生产力调整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大文章,需要科学谋篇布局,切实抓出成效。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抓好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等重点任务。调结构,就是优化农业生产的品种结构,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的产品供给。提品质,就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培育品牌,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供给的信任度。促融合,就是深度挖

  掘农业的多种功能,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发展。降成本,就是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等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实现节本增效,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去库存,就是把过大的库存量减下来,积极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发展生产。补短板,既要补农业基本建设之短,又要补农业生态环境之短,不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提高粮食产能。“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技术性问题,但粮食安全却是战略性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不能简单等同于压缩粮食生产,更不能搞运动式调整。粮食生产要尊重市场规律、顺应供求变化,适时适度调整种植结构。一方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一方面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支持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加大对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利益补偿机制,才能使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能的责任落实、举措落地。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开拓创新,也要狠抓落实。“地诚任,不患无财”,只要我们咬定目标、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在深化改革的沃壤中收获丰硕果实,推动我国农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学习一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2: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已正式发布。这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连续13年来发出的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做好“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切实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以新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文件中的系列新部署、新体系、新举措,对“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能否让农业、农村和农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要拉长农业这条

  “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就必须以新的发展理念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以创新发展激发“三农”活力、以协调发展补齐“三农”短板、以绿色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开放发展拓展“三农”发展空间、以共享发展增进农民福祉。即一是必须以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着力推进农业供给测机构性改革,让农业成为充满阳光的朝阳产业;二是必须以新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既要厚植发展优势,又要着力补齐发展短板;三是必须以新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既要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又要不断激发发展动力和释放发展新功能。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真正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亮起来”的新图景。学习一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3:

  重农固本乃安民之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3次聚焦“三农”。文件指出,做好“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以新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政策、新举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面临各种挑战。从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再到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都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发展课题。

  理念是前进的导航仪,是发展的指挥棒。进入“十三五”,乘势而上推进农业现代化,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最根本的就是以新发展理念开创“三农”

  工作新局面。以创新发展激发“三农”活力,以协调发展补上“三农”短板,以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以开放发展拓展“三农”空间,以共享发展增进农民福祉,就能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的新图景。

  以新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就要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能再简单以产量论英雄,而要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上多下功夫。抓住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工作重点,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产业融合和绿色发展,才能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提质增效。

  以新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既要厚植发展优势,也要着力补齐发展短板。一方面,依托农业功能的丰富性、乡村文化的独特性、绿水青山的生态性,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新兴产业,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另一方面,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社保、文化等事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市民化,让广大农民不断增强获得感,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以新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必须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源动力、释放发展新动能。坚持市场化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力求改有所破、改有所立、改有所成,就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激发亿万农民创新创业活力,为“三农”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迎来“十三五”开局之年,“三农”发展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沿着新发展理念指引的方向,让我们辛勤耕耘、真抓实干,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全面小康梦想,齐心协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篇十二: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记录

 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3篇

  推荐文章2016优秀党员坚定执着追理想心得体会热度:讲规矩有纪律做纪律合格的明白人心得体会热度:2016地税干部讲纪律有规矩的心得体会3篇热度:党员廉洁自律准则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篇热度:参观检察院警示教育基地心得体会_检察院警示教育基地观后感热度: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2年聚焦“三农”问题,显示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持续而高度的重视。下面是店铺带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篇一: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20XX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解除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解除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1.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粮食主销区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粮食生产责任。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保障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征地补偿、耕地占补平衡实行与铁路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等政策。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现代灌区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盐碱地改造科技示范。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植物保护建设工程,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2.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启动实施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

  植结构协调发展。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政策。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加大标准池塘改造力度,继续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加强渔政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3.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落实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政策。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知名品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制度,强化地方政府法定职责。加大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力度,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4.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建立优化整合农业科技规划、计划和科技资源协调机制,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机制。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农业科技融资、信息、品牌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科技特派员队伍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积极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试点,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推进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

  建设。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支持农机、化肥、农药企业技术创新。

  5.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着力加强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健全交易制度。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大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千亿斤粮食新建仓容建设进度,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职责分工明确的粮食收储机制,提高粮食收储保障能力。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继续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推进合作社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清理整顿农产品运销乱收费问题。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开发农产品期货交易新品种。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6.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按规定享受相关财税政策。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继续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开展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保护力度。建立健全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国家水资源督察制度。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力度。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退耕还湿试点范围,推进重要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加强营造林工程建设,发展林产业和特色经济林。推进京津冀、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摸清底数、搞好规划、增加投入,保护好全国的天然林。提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继续扩大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奖励试点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贴政策。加快实施退牧还草、牧区防灾减灾、南

  方草地开发利用等工程。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问责监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篇二: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主题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果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短短的9655个字,涵盖了“完善国家食粮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延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八个方面,是以“三农”为重心的工作部署,更是今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据,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进步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涉农工作做得更全面、更细致。通关一号文件全文,责任感、使命感贯穿其中;“服务于民,奉献于民”的执政思想显而易见;踏足于实际,把要求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增强政府支持与保障能力,实现资源可延续利用,为增进经济长期较快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央一号文件的连续第11年聚焦“三农”,粮食安全始终摆在首位,这是对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延续,更加突出了粮食安全、农业科研创新、土地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主题,强调了深化改革,细化了具体措施。以具体的便民举措,助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体质上与机制上摒弃弊端,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全面推进,是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谨记的关键。

  

  

推荐访问: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记录 中央一号文件 记录 学习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