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2-06-19 17: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

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5篇

【篇一】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

作者:冯莎

作者机构: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来源:农业经济

ISSN:1001-6139

年:2018

卷:000

期:010

页码:31-32

页数: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农业现代化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提"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要实施的七项重点战略之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不仅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动力,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分析当前在我国乡村振兴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指出了当前乡村发展出现衰落趋势,人口数量减少,城乡不协调问题突出以及缺乏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因而结合问题进一步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融合、注重绿色农业、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探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举措.

【篇二】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

2018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实施方案

  2018年,是我区全面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第三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步之年,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全面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和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扶贫工作会议和省十三次党代会、市委二届四次全会和区委二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全力推进“四个转变”,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不动摇,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以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抓手,以提高脱贫攻坚实效为导向,狠抓脱贫工作措施不减力、扭住农民增收这个重点不动摇,注重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并重,凝聚合力,克难攻坚,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激发内生动力。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把扶志与扶智作为“精神脱贫”的主要方式抓紧、抓实,以两学一做、十九大精神宣讲及“10.17”扶贫日等实践教育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类形式的培训班、主题宣讲会及专题感恩教育讲座等,突出治懒、治弱、治难,利用展板、微信平台、文艺演出及新闻媒体等宣传推广脱贫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帮助贫困人口摆脱思想观念上的“贫困”,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

  二、重点任务

(一)瞄准对象、精准发力,全面巩固提升贫困户脱贫成果。重点对2014年脱贫的农户进行全面摸排,摸清巩固对象、帮扶措施以及产业发展需求,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为所有在册脱贫户量身定做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措施,确保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1.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围绕脱贫户持续增收这一核心,按照“1+N”产业助农增收模式,坚持“21211”产业方向不动摇,以“三变”改革为支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
继续加大对2.54万脱贫农户的产业扶持力度,实现产业到户达标全覆盖,确保“稳定脱贫、持续增收”。(责任部门:县农牧局)

(1)夯实基础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全面推进、集中连片、技术集成、突出主体原则,推广旱作农业综合实用技术,集中打造百万亩全膜玉米、百万亩黑膜马铃薯两个“百万工程”,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责任部门:县农牧局)

(2)提升支柱产业。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思路,大力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实施品种良种化普及、产业一体化提升、饲养科学化推广、饲草商品化增值、防疫制度化达标、养殖生态化治理等六大行动,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责任部门:县农牧局)

(3)壮大主导产业。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壮大林果、蔬菜两个主导产业,重点解决好产业用水,不断扩大林果、蔬菜种植面积,推动“一亩田”向“一亩园”转换。(责任部门:县农牧局、县林业局)

(4)优化特色产业。按照稳定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升品质的思路,采取订单生产等方式,积极发展小杂粮、中药材、亚麻、瓜类等一批特色产业。(责任部门:县农牧局)

(5)加大劳务输转。依托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携手奔小康”等帮扶单位和资源,加强劳务合作,建立输出输入地劳务对接平台,确保有输转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应输尽输。(责任部门:县劳务办)

2.深入实施就业扶贫。对脱贫户家庭劳动力实行“带薪培训+实训”模式,着力推进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服务体系。对参加创业培训后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创业者和符合条件的回乡创业带头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和贷款发放力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发放贴息贷款。全面落实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引导和扶持贫困家庭劳动力返乡创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加大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培训意愿的3100人开展技能培训,实现“一户一技能”,不断增强群众外出务工和自主就业的竞争力。大力开发乡村振兴公益性专岗项目,主要从事村级道路维护、保洁绿化、水电保障、养老服务、就业社保协管等工作,实现脱贫户劳动力就近就业援助,助推全县全域无垃圾行动,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责任部门:县人社局、县农牧局、县劳务办)

3.深入实施金融扶贫。加大金融支撑力度,规范财政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折股量化到贫困户、投入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措施办法,对有贷款意愿、无经营能力的脱贫户的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并提供技术培训、就业安排,提高稳定脱贫能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衔接,结合村级互助资金贷款,对2014年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未享受专项贷款且有需求的贫困户5100户,以及2015-2017年返贫新识别贫困人口中具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600户,参照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政策发放3-5万元的产业贷款,共需贷款资金2.85亿元,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提供资金保障。(责任部门:县金融办)

4.深入实施教育扶贫。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县乡村教学点四级联动体系,实现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落实好学前幼儿免除保教费等政策,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持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实控辍保学责任机制,确保适龄少年儿童全部免费接受高质量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5%以上。优质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实施好脱贫户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国家助学金等政策。优化提升职业教育,整合县内中职教育资源,实施好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等政策,提升中职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开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等功能水平。通过政策扶持,不让一名脱贫户子女辍学,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5.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全面开展因病致贫返贫调查摸底,对脱贫户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对50种重大疾病患者建立救治台账,积极组织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集中救治。对建档立卡慢病患者实行签约服务管理,进行跟踪干预和诊疗服务。对医疗负担重、患有重病的因病致贫返贫人口予以兜底保障。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慢病和特殊病种门诊患者,医疗费用合作医疗直接按70%报销,个人自付合规费用超过3000元的纳入大病保险按比例报销,报销基数:0-1万元报销50%;
1-2万元报销55%;
2-5万元报销60%;
5万元以上报销65%,取消年内最高报销5万元限制,报销上不封顶。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保险再报销后,个人自负合规费用年累计超过3000元以上部分,由民政部门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远程医疗、健康档案、医疗保障等信息系统建设,配齐必要设备,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降低转诊率,方便群众就近诊疗,减少医疗费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制度,贫困人口住院免交押金。

(二)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全面巩固提升贫困村脱贫成果。坚持以《会宁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为引领,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积极申报和争取国开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项目,加快推进村组道路、安全饮水、土地整治和人居环境治理,全方位改善脱贫村基础条件。

1.村组道路。组织实施“组组通”道路建设工程,编制贫困地区通组道路硬化规划,对常住人口在3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及主巷道进行硬化,解决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和群众安全方便出行问题。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车购税补助地方资金及金融资金对农村公路建设给予支持。(责任部门:县交通运输局)

2.安全饮水。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改造输水能力不足,延伸供水管网,布设配水管网等工程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饮水不稳定问题。(责任部门:县水务局)

3.土地整治。推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责任部门:县国土局)

4.人居环境。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脏乱差综合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为重点,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洁美、田园风光怡人的目标要求,采取点线面相结合,推进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形成连线连片、规模示范效应,辐射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努力建设农村幸福美好生活家园,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责任部门:县委农工办)

5.住房保障。贫困户脱贫后,若因自然灾害导致住房出现安全隐患问题,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多渠道筹措资金,帮助加固改造。(责任部门:县住建局)

三、工作措施

(一)靠实工作责任。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工作制,建立完善县委县政府、县级领导、县直部门、乡村组织、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贫困群众“七位一体”的责任体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行精准扶贫重点工作日报告、周例会、工作通报、督查落实等制度,保障各项重点工作及时有效落实。强化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检查考核职能,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群策群力推进精准扶贫,形成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劲态势。

(二)坚持到村到户。牢固树立攻坚意识、精准思维,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群众最直接、最关切、最突出的利益诉求,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坚持“21211”产业方向不动摇,进一步细化目标,做好任务分解,将更多资金、项目、力量和金融、文化、教育、科技资源精准配置到贫困乡村、落实到脱贫人口,切实增强贫困村、脱贫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保障能力,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各项政策、资金、项目精准落实,取得实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三)激发内生动力。站位人民立场,强化群众观点,加大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宣传力度,使中央和省市县的各项惠农政策及扶贫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最大限度调动贫困群众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最后一公里”落地见效。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引导贫困群众筑牢“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力”的思想观念,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坚定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信心决心,增强内生动力,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

(四)制定帮扶计划。按照“精准再精准、聚焦再聚焦”的要求,紧扣《甘肃省贫困退出验收办法》确定的贫困人口脱贫11项指标,对标对表2020年前脱贫节点,结合全县2018-2020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贫困人口脱贫指导计划,由乡镇驻村干部、村支书、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长和队员、帮扶责任人一道深入到每个贫困户,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商讨脱贫途径和方式、算好收入支出账、明确帮扶举措,以说事写实的办法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做到底数清、任务清、职责清、问题清、对策清、措施清,干部签字负责、群众签字认账,使“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成为贫困户真脱贫、不返贫的作战图。坚持户为单元,建立健全县级主导、乡镇主体,行业部门全程指导服务、各类帮扶力量共同参与的“一户一策”责任体系,并明确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确保群众有意愿、措施能落地、如期能脱贫。

(五)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一手抓贫困人口脱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高,落实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继续强化对已脱贫人口帮扶,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完善保险、救助等风险防控机制,减少因灾因病因学返贫。

(六)严肃责任追究。严格按照贫困退出指标,认真开展贫困人口退出工作,确保实体性要求达到退出验收标准,程序性要求不变通、不走样,防止贫困人口“被脱贫”。对因组织领导不力、措施落实不到位等原因,造成“虚假脱贫”“数字脱贫”影响脱贫成果巩固提升的,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和乡镇的责任。

【篇三】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

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工作方案
各县直单位、乡镇(街道):
为深入贯彻__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县不出现规模性返贫,顺利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制订2021年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持续做好己脱贫人口、己出列村的帮扶工作,平稳推进脱贫攻坚的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工作重点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
二、工作机制
(一)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防止松劲懈怠、政策急刹车、帮扶一撤了之、
贫困反弹。对国家、省、州层面制定出台的产业就业、危房改造、低保兜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等普惠性政策,以及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政策,在暂未明确作出调整前,原有帮扶政策一律不退、投入力度不能减,全面精准精细落实到位。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核查机制,成立防贫监测专班,按照国家和省监测标准,以全县所有农村人口为对象,通过农户自主申请、部门信息比对预警、干部走访排查等方式,重点对全县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对经核实符合条件的对象分层分类按程序纳入动态监测和帮扶政策范围,并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及易返贫致贫原因采取产业就业帮扶、政策性帮扶和特殊困难专项救助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精准帮扶。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教育扶贫“一单式”信息系统作用,健全“三帮一”劝返复学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做好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建立健全农村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将动态新增危房和因灾致危农房纳入改造范围,切实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巩固维护好己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更新改造一批管网漏损严重的千人以上老旧供水工程,升级改造一批标准化小型饮水工程,推进智慧化供水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全面摸清脱贫攻坚期内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底数,按照经营性、公益性资产进行分类梳理并确权,明晰“五权即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监督权,资产权属和收益权尽量下沉乡镇(街道),建立“四张清单”即资产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清单、县乡村三级档案清单,有效构建扶贫资产管理机制。经营性资产最大限度确权到获得收益的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探索多元化管护模式,规范后续管护运营,完善运营方案,明确权利义务,做好风险防控。对攻坚期内建立的光伏扶贫电站、扶贫车间、资产收益扶贫等项目经营性资产,分类细化完善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办法,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项目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运营。公益性资产要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对道路、水利等公益性资产,要细化管护标准,明确具体管护责任人,分类落实必要的管护经费,确保资产持续发挥作用。扶贫项目资产处置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股权管理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压实行业部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责任,强化乡村两级日常监管,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加强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确保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和持续发挥效益。
三、重点工作
(一)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发展。编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强化

创新引领,完善“四跟四走”“四带四推”产业发展工作机制,逐步实现由注重带贫益贫到户向整体推进的转变;
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联农带农互动,继续落实对带贫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政策,继续支持脱贫户自主发展特色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到乡村建设加工车间和原料基地。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提升壮大百合、柑橘、烤烟、中药材、油茶、茶叶养殖等7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强消费帮扶,规范原有消费帮扶专馆、专区、专柜建设和运营管理,推动县域范围内帮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与批发市场、大型商超、龙山北站和龙山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各类运营主体合作对接。
(二)促进脱贫人稳定就业。继续完善劳务协作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加强对脱贫人口劳动力及边缘易致贫人口劳动力进行动态监测,对返乡回流人员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强化劳务协作,进一步完善与
XX
市、XX市、XX市、XX
市、XX市等输入地的劳务协作机制。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延续原有扶贫车间政策支持,继续开展脱贫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脱贫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
(三)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大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谋划推动一批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为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入国省重大交通规划项目入规立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实现村组
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与村内主道连接,有序推进乡乡通三级路。推进水利设施建设,通过扩大延伸城市供水管网,建设集中供水设施,提升运营管护能力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推进农村通信网络提升工程,推动4G和光纤宽带向自然村(指20户以上自然村组或聚居寨,下同)延伸覆盖。推进脱贫地区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过渡期内基本实现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四)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标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职业

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对脱贫人口中的易返贫致贫家庭进行重点关注并优先落实教育资助。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重点推动救治政策、救治资金、救治对象“三统筹”。加大县级、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用房修缮、设备配备和人才培养力度,开展特色专病专科建设。建立包括脱贫人口在内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和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全县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梯次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按照“三多三少一加强”原则,对全县行政村进行摸底筛查,申报一批重点帮扶村,继续集中优势资源补齐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促进全县平衡发展。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典型引领,抓点示范、重点突破原则,确定一批示范乡、村、项目点,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树立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
(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等政府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
(七)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规范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提高政策精准性。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提高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服务。为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充分利用省级救助平台,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
(八)合理保障农村医疗待遇水平。继续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逐步取消脱贫

攻坚期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超常规措施安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对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易返贫致贫人口按个人缴费标准的XX%比例资助;
对己稳定脱贫但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逐步调整资助政策。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设定年度起付线、救助标准和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比例。
(九)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全部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等导致家庭或个人陷入困境的,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四、组织保障
(一)做好领导体制衔接。严格落实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层层压实责任。实行“五级书记抓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建立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
(二)做好工作体系衔接。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制度建设、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乡村干部培养、配备、管理、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对确定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
(三)做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有机衔接、协同联动。
(四)强化政策投入支持力度。过渡期内继续对涉农财政资金进行统筹整

合使用,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和支持范围,统筹兼顾脱贫村和其它村实际情况,推动均衡发展,重点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倾斜,并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加强金融服务支持,继续对己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开展小额信贷续贷或展期,对继续实行
X
X
万元以内贷款
年贴息,并纳入风险补偿范围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
教育,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认真落实基层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政策,各级人才项目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斜。
(五)广泛凝聚社会合力。积极引导各方资源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一步健全社会帮扶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帮扶。继续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加强宣传引导,树立示范典型,全面形成重视和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良好氛围。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施方案
脱贫攻坚以来,镇党委、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脱贫攻坚部署要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经过3年的努力,贫困发生率为1.24%,实现了706户2508人脱贫、6个贫困村退出。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已脱贫户稳定脱贫、防止返贫,已退出村持续提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的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省《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通知》(X脱贫办〔)号)和省市脱贫攻坚工作有关精神,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综合施策,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发展与管理并重,不断提升脱贫质量和成效,确保脱贫户稳定脱贫,脱贫村持续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二、目标任务
(一)脱贫户巩固提升目标
1.户均年人均纯收入年增幅力争超过1200元,提升收入。
2.贫困户彻底告别土炕土灶土坯房,推行“改厕”,实施“绿化、硬化、
美化、亮化”工程,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水平。
3.低保、五保应保尽保,困难救助应救尽救,避免因灾、
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二)脱贫村巩固提升目标
1.强化主导产业培育,提高村集体经济管理水平,确保村均集体经济收
入超过5万元。
2.乡村道路硬化100%贯通,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公用设施管理,
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
3.发展壮大湖羊、有机玉米、土蜂三个产业项目,实现“三万工程”目
标。坚持品牌化、专业化方向,完成玉米粽子、土蜂蜜品牌及有机认证,延长产业链,完善销售体系。
4.通过实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保障扶贫等,进一步提升已脱贫村公
共服务水平。
三、重点工作
(一)扩大产业扶贫效益
1.做强品牌产业。围绕产业持续增收这一核心,紧扣“三万工程”目标,
力争2019年土蜂养殖达到10000箱,有机玉米种植扩种至10000亩,湖羊养殖存栏突破
10000
只。加快特色农产品销售体系建设,打造
XX

米修子、土蜂蜜等产业品牌,完成绿色认证,投资
40
万元对玉米修子、土

蜂蜜进行包装,注册商标,不断开拓市场,提升产品市场知名度。
2.完善产业搭载。发挥集体经济合作社产业搭载的主体带动作用,加强
集体经济合作社管理,提升合作社管理产业项目的能力,构建健全的风险防控体系,抓好产业项目。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更多龙头企业,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及龙头企业与脱贫户建立稳定的产业带动关系。
3.壮大集体经济。建立产业项目指导、运营、销售等服务体系,继续推
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三变”改革,整合村级资源,吸纳社会资金,确保集体经济产权归属明晰,资产运行监管规范,资金安全增值。力争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6个村均完成“三变”改革。
4.做好电商产业。完善土特产品销售体系,建立线上销售平台,一是采
取资源投入、教育培训、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鼓励脱贫户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二是采取订单销售模式,与淘宝电商合作,销售品牌产品,不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持续创收。
5.挖掘产业典型。充分利用扶持政策,培育致富带头人,力争培育致富
带头人20人,带动贫困人口超过500人。不断挖掘产业脱贫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树立产业脱贫示范户50户,产业致富能手50人。
(二)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1.道路交通全面贯通。持续对全镇6个行政村通村道路全面排查,及时
排除加固,完成所有通组路硬化,确保安全畅通。完成普东路拓宽、千高路沿线阳川寺段护坡维修加固。
2.安全饮水全面覆盖。巩固提升安全饮水工程,加强东庄村、阳川寺村、

店沟村人畜饮水项目管理,在自来水普及率
100%的基础上,做好冬季供水
防冻、应急用水工作,确保供水经常性、及时性。严格划定饮水源保护区,确保水质安全。
3.通信网络全面升级。争取中省市县项目,与电信、联通、移动三家运
营商合作,全力解决店沟、羊头庙、腰崖、东庄村部分区域网络信号不稳定的问题,提高信号质量。扩大广电网络电视覆盖范围,降低群众网络使用成本。
4.住房安全全面提升。坚持分类施策的原则,重点关注易地搬迁户配套
产业、就业情况,确保脱贫户都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加大腾退政策宣传,稳步推进旧宅基地腾退及复垦工作,2019年内全面完成腾退任务。持续监测全镇农户住房质量,不定期开展住房安全排查工作,发现新的危房及时解决。
(三)提升自身发展动力
1.持续开展“志智双扶"。一是携手帮扶单位争取社会慈善公益资源,
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文艺下乡,传递社会正能量,营造和谐、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培养群众积极阳光的心态,增强生活自信心。二是携手行业部门,组织苹果栽植、核桃种植、药材种植、土蜂养殖等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发展产业的能力,组织玉米、小麦、大豆等病虫害防治培训,提升农业抗风险的能力,增强致富自信心。
2.持续推进民风建设。完善红白理事会运行制度,发挥引导监督作用。
继续推行“致富带头人”、“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营造勤劳节俭、文明守礼的社会新风。持续开展清洁行动与脱贫攻坚相

结合活动,鼓励群众全程参与,形成“美丽乡村我建设、美丽家庭我评选、美丽家庭我争当”的新气象,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3.持续开展典型引领。抓好党建促脱贫,持续开展脱贫攻坚“红旗支部、
标兵书记、先锋党员”评选活动,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培育致富能手、产业致富带头人及其他乡村人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1.持续落实政策保障。一是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
学生入学率
100%,落实贫困在校生各项补助政策。二是落实健康保障政策,
严格按照比例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合疗补贴,全额补贴购买大病保险;
联合镇卫生所,开展医疗下乡、送医上门、免费体检等活动。三是加强兜底保障,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充分利用低保、特困救助、社会救助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保障;
坚持应退尽退的原则,严格核查,对超出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评议退出或渐退。
2.持续提升生活质量。通过民风建设,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养成村民生活
习惯好,依托政策扶持,逐步消除土炕、土灶、旱厕,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实现庭院干净、住宅整洁、生活有序。
3.加强公用设施管理。全面落实《XX县农村公用设施管理办法(试行)》。
推进岗位整合,落实经费保障,加强管护业务培训,夯实管护责任,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通的农村公用设施管理队伍,确保通村路、文化设施、卫生室、互助院等公用设施管理机制健全,长期发挥作用,让群众共享脱贫成果。


【篇四】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

2021年县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方案

2017年以来,全县贫困人口由x户、x人减少到x户、x人,x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为了贯彻落实好《x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脱贫成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质量,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zsj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县委x届x次全会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督查考核不减原则,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以产业就业扶贫增收入、以保障性政策落实减支出、以扶志扶智强后劲、以建好用好基础设施稳支撑、以持续做好帮扶助发展,建立防返贫机制,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目标任务。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左右,稳定解决住房、饮水安全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贫困村基础公共设施管理规范、良性运行,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二、抓好产业、就业、资产收益扶贫,增加收入

1.坚持多措并举,增加产业性收入。围绕林果、棚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结合产业发展类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提升工程,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强化技术服务,为贫困户配齐产业发展指导员,及时解决技术帮扶“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期货+保险”模式,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后整理政策扶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贫困户在全产业链增加收入。着力解决脱贫户长效产业基础不稳固,收入不稳定、不持续问题。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贫政策,拓展多元就业体系,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保证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学用脱节问题,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能。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发挥苏陕扶贫协作和大行业、大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使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达到总劳务输出的一半以上。支持返乡、返村人员创业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巩固生态扶贫原有措施,全县新增开发公益性岗位x个、特设岗位x个。进一步拓宽本地企业吸纳、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安置、能人大户带动等就业渠道,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x人稳定就业,低保线以下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残疾或不便远出的低收入群体,通过公益特岗、专岗实现就近就业,2021年前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脱贫户不脱岗。
3.深化“三变”改革,增加资产性收入。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促进贫困户深度参与产业化进程,获得稳定分红收益。对x个贫困村已经支持到位

的互助资金加强管理,对其带动脱贫情况进行绩效考核。鼓励村党支部、村委会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同时防止“一股了之、一合了之”等问题。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牲畜托养和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参股配股等形式,壮大资本金,增强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执行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三、落实各类保障性政策,减少支出
4.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持续落实“三共同”工作办法,全面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养老保险政策,确保脱贫户养老保险全覆盖。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x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做到低保政策全覆盖,符合五保条件的要做到五保政策全覆盖。对在册贫困户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实行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低保对象等特殊贫困群体给予基本保障。加大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力度。
5.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坚持精准施治减少患病贫困人口存量、精准预防控制患病贫困人口增量“两手抓”,完善“四重保障机制”,严格执行《x市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办法》,做到日常门诊救

助、特殊慢性病及特大疾病门诊救助全覆盖。对贫困户大病患者进行精准救治,做到大病救治全覆盖。加强全科医师团队管理,进一步完善贫困户慢性病“1+1+1”签约服务工作机制,开展签约服务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加大明察暗访及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评优树模、职称晋升等挂钩,确保应签尽签,服务到位。加强贫困村卫生室管理,全力推动村医服务补偿、培养培训和养老保障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实行村医县招镇管村用,不断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完善“救护车辆+医疗设备+全科医师团队+远程医疗”流动医院模式,开展流动医院巡回医疗服务,切实解决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方便群众就医,减少医疗支出。完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用大数据精准监测农户健康状况,预防因病返贫问题的发生。
6.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各学段学生精准资助不落一人。夯实“七长”责任,落实控辍保学十项制度,对因病、因残不能到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面落实送教上门政策,确保全县贫困户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建好管好镇街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
四、提升扶志扶智实效,增强稳定脱贫后劲
7.弘扬时代新风尚。大力弘扬x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各类评比竞赛活动,积极宣传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主体意识,摆脱对扶贫政策的单纯依赖。提升“一约四会”管理水平,着力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消费、炫富比阔、铺张浪费、厚葬

薄养等歪风陋俗。
8.加强教育培训。继续深化“扶志六法”和“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依托“农民夜校”“讲习所”“道德讲堂”等载体,加强教育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尊、自爱、自强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农技推广、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和有市场头脑的现代农民。
9.注重激励约束。不断提高“爱心超市”管理水平,并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发展动力。实行反向约束,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建立失德、失信、失孝负面清单。对失德、失信、失孝人员,由镇村党组织及乡贤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对于屡教不改者,可采取司法干预办法,强制其依法尽责尽孝。10.推进典型引领。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脱贫模范、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脱贫模范先进事迹,激励更多贫困户见贤思齐,实现高质量脱贫。
11.突出重点帮扶。强化针对性帮扶,解决脱贫信心不足的问题。关注农村单身和发展信心不足的贫困群体,通过各级群团组织、社会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
五、加大基础设施管护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强化稳定脱贫支撑条件
12.全面巩固“两房”建设成果。对农村居民住房安全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农村居民住房安全。2020年,对

全县x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全面排查,彻底解决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暖、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为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x月底前全部入住,年底前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任务。持续加强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建设,落实好产业、就业扶持政策,开辟就近就业产业门路。全面推行安置点社区化管理,提供城镇均等化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13.提升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解决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加快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程,完善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保障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加快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4.建立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以村为主体,建立以涉农整合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为主要来源、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和社会捐助为补充的村级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正常运行。
15.健全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政府主体责任,采取行业监管与镇村管理相结合、行政主导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基础设施建成后的管理、使用和维护,确保基础设施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制度保障、管护到位,实现建得起、用得上、不废弃、长受益。16.开展贫困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围绕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五大

行动”,严格对标对表,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六、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有效防范返贫风险
17.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沉痛教训,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夯实“三级书记”抓扶贫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全面整改、立行立改、真改彻改。对中省市反馈的各类问题主动认领、照单全收。全面开展“回头看”,对脱贫攻坚工作大核查,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明确镇街(社管中心)和相关部门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整改一项、销号一项,解决好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缺项漏项和不达标问题,确保攻坚期末脱贫户全面达标不降档,各类问题整改彻底并取得实效。18.强化带贫益贫长效机制。制定完善带贫益贫机制指导意见,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明确贫困户股权配置,赋权带动贫困户增收。加大龙头企业特别是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增强其带贫益贫的积极性。支持龙头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行“借还+”模式,与集体经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户配套生产经营设施,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强化开展产销对接,推进消费扶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主题园区,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带动贫困群众在二三产业增收。建立电商扶贫线上线下馆,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加贫困户农产品市场收益。

19.建立实时监测预警机制。以全市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整合卫健、医保、教育、民政、应急、公安等部门数据信息,提高贫困村、贫困户数据信息运用水平,实现全县扶贫开发数据信息化,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依据监测预警信息确定已返贫和需巩固提升对象清单,逐一实施精准帮扶,确保其稳定脱贫不返贫。
20.坚持政策措施稳定不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对2017年以来的脱贫户要严格落实“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做到政策落实不改变,结对帮扶不脱钩,收入监测不间断,督查考核不放松。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给予适当帮扶和支持,对出现大病、残疾、灾祸的非建档立卡人口(边缘户)争取政策,最大限度地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有效防止出现新的贫困。
21.持续推进社会扶贫工作。进一步优化整合帮扶工作力量,提升单位包村、干部联户、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帮扶工作水平。在持续做好国企合力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3+x”帮扶工作的同时,扎实开展好中央定点扶贫、苏陕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两联一包”、军地帮扶、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驻村联户帮扶等工作,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22.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坚持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村一策”逐个整顿,整顿一个、提升一个。认真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集中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大整顿,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扩大村级“两委”班子“一肩挑”比例,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

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扎实开展农村干部学历教育,每年至少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集中轮训一遍,进一步提高村干部执行政策、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加大从致富能手、新型职业农民、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贫困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35岁以下的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带动性。强化帮扶力量,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抓好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培训,增强发展经济、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能力。七、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全面保障
(一)落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责任。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始终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县委、县政府每月至少专题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党政正职每个月至少要有5个工作日用于扶贫。进一步深化“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和县级领导包抓镇街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坚持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调研工作制度,做到县级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村,镇街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户“全覆盖”。各镇街、县级相关部门要制定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方案、明确任务清单、抓好督导落实,确保任务细化到量、具体到点、落实到人,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二)优化扶贫资金投向。按照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2%、增幅不低于上年20%的要求,足额落实财政配套扶贫资金。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夯实资金整合主体责任,在“按需而整”的前提下“应整

尽整”。要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积极盘活存量资金,保障扶贫投入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任务相匹配。继续坚持建立x万元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担保基金制度不变,落实“x”扶贫贴息贷款机制,做到应贷尽贷。进一步加强全县扶贫互助资金管理,发挥好资金使用效益。修订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扶持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加强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管理,防范扶贫贴息贷款和互助资金使用风险,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和审计力度,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效益。
(三)严格督查考核问责。一是建立“四张清单”管理制度。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任务,建立“八办三组”牵头部门及重点责任单位任务清单、政策清单、工作清单、问题清单,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见效。二是严格督查督导。坚持季度督查与平时暗访相结合,印发督查通报,下发问题督办单,实行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管理,对人、对事、对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三是坚持考核导向。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有效防范返贫设计考核指标,增加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的权重。严格督查考核结果运用,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推进慢、措施不落实、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镇街(社管中心)和行业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四是严肃奖惩问责。深化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用好“三项机制”,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绩优异、贡献突出的扶贫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并优先提拔使用。建立脱贫攻坚问题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督办机制,重点对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巩固提升措施

不精准、资金使用不规范、驻村帮扶不扎实等问题严督实考,严肃追究责任。
(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的项目安排、资金投入、政策举措,优先支持退出村发展和脱贫人口增收。通过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基础公共设施的持续完善,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裕奠定坚实基础。推广运用脱贫攻坚的好做法、好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借鉴。
(五)全面总结宣传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全面总结脱贫攻坚成果和工作经验,深入挖掘一批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反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优秀文艺作品,运用融媒体手段,开展全方位宣传,展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讲好x减贫故事。加强对脱贫攻坚舆情监测,健全涉贫舆情分级管理和处置机制,严防炒作干扰脱贫攻坚大局,在全县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篇五】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作者:暂无
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0年第12期

文 | 本刊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1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无疑是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认识到,尽管我们已经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扶上马,再送一程”很有必要。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建立完善防止返贫机制。巩固脱贫、防止返贫,首先要确保脱贫户持续增收致富。在当前疫情等多重风险因素叠加影响下,一些摘帽地区的困难可能增多,这就需要增强扶贫政策的延续性,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使贫困户持续增收有保障。要建立对防止返贫的预防和监测机制,坚持分类思维,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针对重点地区建立起精准识别风险、着力防范风险、有效化解风险的工作机制,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加强预防和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提升防止返贫致贫工作能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扶贫工作质量,为脱贫地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要提升脱贫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精心选择产业项目,结合实际发展乡村产业,在政策、资金、技术、保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就近就地”上想点子、谋良策、出实招,为乡村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软环境,注重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强化广大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集体意识、规则意识,加强对脱贫户的精神激励,通过外部帮扶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提升脱贫户自力更生的意愿和能力,深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全力抓好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作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立足长远,顺势而为促进战略升级。要深化细化政策供给和实施方式,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注重服务人才引进,制定鼓励政策,吸引新时代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在分阶段分步骤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战略目标的同时,深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成绩。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我们要深刻领会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良好基础上,守望相助、奋力拼搏,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吕亚娟)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实施方案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 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