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布时间:2022-06-21 09:06: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篇

【篇1】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

  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实施的政策叠加期、历史交汇期。要聚力打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实施路径上的衔接渠道,实现二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聚力产业衔接。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产业是基础。要把重点放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既考虑产业扶贫的短期经济效益,又兼顾产业振兴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
要以现代化绿色农业为导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多业态发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要做强现代种养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乡村信息产业,真正实现农村业态类型丰富,保障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聚力人才衔接。抓实两大战略,人才是保障。要不断健全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等机制。拓宽本土人才回引、院校定向培养、县乡统筹招聘等渠道,储备村级后备干部,同时加大配备专职人员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应大力培育致富带头人,使其成为发展本土产业的中坚力量、引领群众在乡村参与生产或创业的领头雁。支持、鼓励和引导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聚力文化衔接。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要把重点放在着力重塑乡村文化生态,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挖掘和盘活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农耕文化产业展示区,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小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
要着力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发展动力,推广文明生活方式,引导农民丢掉“等靠要”的思想,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建设文明乡村和文明家庭等多种形式,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篇2】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多措并举”,有效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

党的十九大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从抓实党建助推产业扶贫入手,加强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筑牢基层支部战斗堡垒、引领壮大脱贫龙头产业、管好用好驻村帮扶力量、强化基层基础保障,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农牧业特色主导产业为基础,以农村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精准聚焦、靶心不散,科学规划、紧密衔接,扎实推动农牧村全面进步、农牧业全面升级、农牧民全面发展。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已顺利完成整县脱贫摘帽的历史性任务,为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以产业振兴为“核心”,夯实群众致富基础。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紧扣产业培育治本之策,在谋产业、引产业、抓产业上聚焦发力,不断强化特色产业发展组织保障和规划引领,统筹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项目资金,支持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户,突出发展***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养殖等特色产业,逐步探索光伏发电、电商扶贫等新兴产业。不断强化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健全产业链条。立足各乡镇、村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结合“三变”改革,整合落实各类扶持资金,通过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资金、集体“三资”折股配股等方式,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牧户”的管理运营模式,重点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畜产品加工销售等实体经济,建立长效发展和增收机制,持续稳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科学规划、重点培养,统筹整合、聚焦发力,立足特色产业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宽群众致富门路,做到产业发展有谋划、有引导、有抓手,真正实现稳定脱贫和增收致富。

二是以人才振兴为“关键”,拓宽乡村建设门路。发挥技术人才支撑作用,加强农牧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农牧村成为真正留得住人才、锻炼人才的热土。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把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不断增强农牧民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改变过去各乡镇和部门单位各自为阵、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的培训格局和集中授课、以会代训、大水漫灌等培训模式,统筹各相关部门资源,合理分解培训任务,科学制定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培训需求,发挥好各培训平台功能,通过集中开展理论培训、分散组织现场操作的方式,举办了畜禽养殖、电焊、农牧藏家乐、民族刺绣和手工艺制作等农民工技能培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扶持培养了一批有影响力、有致富能力的合作社领头人、乡村工匠、民间巧手、非遗传承人等。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及专业人才通过投资兴业、捐资捐物、提供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三是以文化振兴为“保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聚焦“志智双扶”主要任务,紧盯乡风文明关键举措,大力挖掘卓尼“五大文化”内涵,精心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创新开展民俗表演、文体艺术、节日联欢等活动,***等优秀文艺作品广为流传,优秀文化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得以开发厚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评选表彰“最美**人”,采写推出一批鲜活、生动、感人的“最美事迹”,开展多场次美在平凡、美在善良、美在奉献的宣传讲座,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追求高尚、忠于职守成为卓尼的时代强音。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工作,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节约、勤劳致富,让文明新风、高尚情怀占领生活新高地。大力组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树立道德典型、深化道德教育、构建文明乡风,有效构建崇德向善、争做好人的村风民风。坚持“三治融合”抓基层治理,建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调解委员会,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有机结合。坚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借助宗教界代表人士在信教群众中的影响力,组织动员寺院活佛、高僧大德发掘有益教义、讲解党的政策,教化群众常怀“感恩之心”,懂得“知足常乐”,多做“利众之事”。建立“道德讲堂”,设置“红黑榜”,积极宣传传统“八德”优秀文化,大力开展礼让行人等文明行动。文明素养潜移默化逐步形成,激发各族各界特别是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告别贫困、迈向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四是以生态振兴为“支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立足全县生态优势、产业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高举“绿色指挥棒”,守好“绿色责任田”,通过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厕所革命”“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坚持和贯彻生态环境新发展理念,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依托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的支持,紧紧围绕饮用水安全保障和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重点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村民环境宣传教育等建设项目。采用“户收集、村集中、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逐步形成环卫整治长效机制,保障了村庄保洁及管理管护的有效性和常态化,实现了农牧村“脏、乱、差”到全天候“洁、净、美”的华丽转变。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路径,全力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全面推进“七改”工程。严格按照***建设标准,着力打造环境友好型、红色旅游型、生态体验型、体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特色产业型的生态文明小康村。通过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农牧村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畜混居”的传统陋习得到彻底革除,制约贫困村快速发展和农牧村“脏乱差”的问题得到有效根治,逐步实现了“居生态村、用洁净能、喝干净水、住安全房”的生态宜居目标。按照不同地域特色风貌进行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风貌管控规划专篇,注重传承保护、突出特色、整体协调和农房单体建筑指引,围绕硬化、绿化、亮化、美化要求,有效提升村容村貌,努力建设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五是以组织振兴为“引擎”,凝聚脱贫攻坚合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理念,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凝聚群众、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乡村振兴中的的优势资源、重要平台和强大引擎。着力优化脱贫攻坚队伍和人才建设,通过党员带头创办合作社,农牧民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使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主心骨”和“领路人”。深入推进以“党支部+”为抓手的脱贫攻坚先锋行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骨干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通过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将制度建设贯穿到党务、村务全过程,促进支村两委关系协调一致,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凝心聚力,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不断完善了村级组织办公、远程教育平台、医疗卫生设施、文体娱乐设施等设备,实现了标准化活动场所提档升级,使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延伸到基层的各个领域,为高质量推进党建促脱贫攻坚增添新的活力,确保实现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和稳定可持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通过拓宽致富门路,延伸产业链条,引进龙头企业、扶持农民合作社、创办扶贫车间,始终把党建引领的作用体现到产业发展和富民增收上,实现“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模式,以“党建链”引领带动“产业链”“工作链”和“服务链”,使党建成为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源泉。

【篇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作者:李玉波
来源:《丝路视野》2020年第06期
摘 要: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目前正处于“三年取得重大发展”的关键时期。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者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这一奋斗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两大战略的有机衔接直接关系到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路径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振兴发展又为巩固脱贫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撑保障。在稳定脱贫质量、避免新贫困产生的基础上,使两者相互衔接,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因此,从乡村战略的五项目标着手进行,促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一、加强农村产业建设,实现产业振兴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所有问题的前提基础,也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所在。农村产业振兴得到了实现,将会为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产业扶贫和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就要首先考虑到当前的现实需要,也就是产业扶贫。还要考虑到产业振兴的长期发展的需要,要做到着手眼前,放眼未来,实现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首先,要做好精准扶贫,努力发展特色产业。农村的一些贫困地区,在地理位置、生态上有着独特的资源,要大力培育当地的特色产业,使其生态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譬如藏族地区拥有非常优越的畜牧资源,当地相关部门要充分借助这一优势,大力发展藏区的畜牧业,使其成为藏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其次,要抓好农田及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农田建設要建立高标准,以此为基础,在农产品产地建设初加工处理设施,提高产地初加工率。并加快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及农村高创园的建设,形成农业园区的梯次发展体系。最后,要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融合。

二、培育生态农业,实现生态振兴
生态振兴是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环境衔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可以使农村人口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变,从而坚定其脱贫致富的决心。同时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让农村的生态环境美起来,也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因此,要积极培育生态农业,继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重点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处理,

【篇4】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一些脱贫户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仍需持续用力,产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的帮扶成效还不稳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仍然比较重。要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就业产业扶持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搬迁群众住得下、能融入、可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确保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不流失或被侵占。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注重扶贫产业长期培育,扩大支持对象,延长产业链条,抓好产销衔接。
(二)接续推进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贫困地区脱贫摘帽以后,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自我发展能力仍然较弱。要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西部地区低收入人口较多,集中了大部分的脱贫摘帽地区,且脱贫摘帽时间较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缺乏自我帮扶能力,要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其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坚持先富带后富,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进一步优化结对帮扶关系和协作帮扶方式。
(三)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受身体素质、职业技能、家庭负担、发展环境等制约,获得发展机会、资源要素的能力较差,如果没有政府和社会帮扶,收入增长和生活改善难


以跟上全社会步伐。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以现有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机制。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要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篇5】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作者:陶良虎
来源:《学习月刊》 2021年第1期

陶良虎

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推动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了短板弱项,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和做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科学施策,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等辩证关系,努力做到统筹兼顾、分类有序、协同配合、接续推进,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政策导向上做好衔接。一方面,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保障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提升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实现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支持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等的政策,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在产业规划上做好衔接。着眼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加强扶贫产业规划同乡村振兴产业规划的对接。一是强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二是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强化县域统筹,推进镇域产业聚集,促进镇村联动发展,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三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四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乡村发展活力。

在治理体系上做好衔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加强乡村振兴的组织力量。依托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打造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好推进乡村振兴。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12月24日)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衔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