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10篇)

发布时间:2022-12-27 12:36:03 来源:网友投稿

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10篇)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近年来xx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10篇),供大家参考。

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10篇)

篇一: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近年来xx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以生态环境更优化经济发展更稳健城乡发展更协调人民生活更幸福为目标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着力推进农业生态化产业化进程走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乡经济社会呈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也初显成效

  XX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美丽XX——在县委理论中心组XXX年度第一次专题集中研学会议上

  的汇报XX乡人民政府(XX年XX月XX日)尊敬的各位领导:根据会议安排,现就XX乡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作

  书面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近年来,XX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

  的关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以“生态环境更优化、经济发展更稳健、城乡发展更协调、人民生活更幸福”为目标,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着力推进农业生态化、产业化进程,走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乡经济社会呈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也初显成效。

  一、XX乡基本情况XX乡位于XX县城东南部,距县城xx48公里,属滇西南边陲

  缓冲地带,地形呈南高北低槽状。境内多数海拔在1300-1800米之间,最高海拔为XX米,最低海拔为XX米,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突出,年均气温18℃左右,年降雨量在800-1900毫米之间。XX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有大小主干线公路8条156公里;有XX煤厂一座,日产煤XX吨;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有发电站3座,水利化程度40%以上,有林地XX万亩,草地XX万亩,森林覆盖率达XX%;有国土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万亩,其中水田XX万亩,旱地XX万亩。以烤烟为主导产业,其它产业有核桃、畜牧业、甘蔗、茶叶、澳洲坚果、中药材等,是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农业乡。全乡辖XX个村民委员会,XX个自然村,XX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XX户XX人(其中:农村人口XX户XX人,城镇人口XX户XX人),乡内居住着汉、佤、布朗、拉祜等九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XX%,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XX‰。XX年末,全乡经济总收入XX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粮食总产量XX吨,人均有粮XX公斤。

  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情况(一)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提升公民生态文化素养一是以开展创建活动为载体,树立群众改进村容村貌的主人翁意识。近年来,XX乡深入开展文明村寨、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生态村、生态家园、“十星文明户”等为创建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改变农村居民环境治理是政府责任,与己无关的错误观念,引导农村群众树立文明思想观念,切实发挥其主人翁作用。近年来,全乡共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4个,市级文明村寨2个、县级文明村寨4

  个、县级文明单位11个、创建“五好”文明家庭65户、平安家庭5145户。以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推动提高群众讲文明、爱卫生的意识,切实发挥群众改进村容村貌的主人翁作用。广泛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使崇尚自然、善待生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成为社会风尚和道德规范。

  二是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工作,提高村民自治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按照《宪法》和《村民委会员组织法》的程序要求,各村分别制定符合村情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将公民基本道德、计划生育、林木管护、禁毒工作等纳入村自管理,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四自”管理目标。

  三是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使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利用春节、“三八”妇女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月、宣传日”和“爱国卫生宣传月”等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宣传、公益活动,开展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利用村居民文明学校、村级文化活动室开办知识讲座,进行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群众会,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把青少年的思想作为重点,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道德教育网络,着力提高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道德素养。通过形势多样的宣传教育,让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使广大村民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构筑牢固的生

  态屏障,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二)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着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以全市建设高原生态农业示范带为契机,以“稳粮、扩经、提质、

  增效”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紧紧围绕“把核桃、蔗糖、茶叶、咖啡、澳洲坚果建成‘五个XX第一’产业”的目标,做强做大烤烟产业,巩固提升甘蔗、茶叶、泡核桃产业,稳步发展畜牧业,着力培育咖啡、澳洲坚果、中药材等新兴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逐步形成优势突出、规模合理、特色鲜明、长短互补的农业产业体系。在高海拔冷凉山区带,突出发展以龙胆草为主的中药材和核桃、茶叶等后续产业,一是以药业公司为龙头,加大中药材产业发展力度,目前全乡累计种植中药材发展中药材XX亩,计划到XXXX年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XX亩,年产量达XX吨以上,实现收入XX万元以上,并配合药业公司完善中药材管护、收购等运作模式,提高产值,取得实效;二是扎实推进核桃“三率”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核桃管护长效机制,增加核桃产业收入,XX年末,全乡有泡核桃XX万亩,挂果面积XX万亩,产值XX万元。计划在未来5年内新植核桃5000亩,使全乡泡核桃种植面积达XX万亩,实现挂果面积XX万亩,产值4000万元以上;三是紧紧抓住XX县列为全国标准茶园建设县机遇,稳定发展茶叶产业,促进茶农持续增收,XX年全乡有茶叶面积XX万亩,实现产量XX吨,实现产值XX万元。在中温地区带,重点发展烤烟主导产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烤烟产业提质增效,XX年,种植烤烟XX亩,实现

  产量XX万担,实现产值XX万元,计划到2017年,实现烤烟种植面积XX万亩,产量XX万担。在低热地区带,重点发展甘蔗产业和以咖啡、澳洲坚果为主的新兴产业,以四方田生态农业示范区XX片区项目开发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品种结构。XX年末累计种植甘蔗达XX亩,实现产量XX万吨,实现产值XX万元;澳洲坚果XX亩;种植咖啡xx亩。计划到XX年,全乡甘蔗面积达1.5万亩,产量达7.5万吨,同时,树立以甘蔗产业带动畜牧业的发展思路,计划在XX村建成200头以上养牛小区1个,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产业规模;计划建成澳洲坚果+咖啡套种示范基地5000亩,实现咖啡产量5000吨,产值1千万元以上,目前在二级路沿线和园区已经在大力推进咖啡种植工作。同时大力组建烤烟、中药材、咖啡、畜牧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切实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抓实生态民生建设,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交通建设方面:全乡现有农村通达公路6条73公里,乡村公路全面实现通达化;烟区公路143.15公里,蔗区公路58公里,全乡公路总里程达363.15公里;便民硬板路23条16.3公里;响大线XX段及XX村通达公路弹石路建设和永崇线永康至XX垭口段31.2公里柏油路建设已全面完成;农田水利方面:以水利工程建设、水毁工程复修和山区“五小”水利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完成了XX村XX三面沟、XX村XX三面沟建设、XXXX

  小型库塘建设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同时启动XX村XXX建设。全乡现有大小水利工程1620件,水池363个,爱心水窖312口,完成人畜饮水建设30件,覆盖率达50%。全乡农业生产用水及人畜饮水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乡村两级办公场所方面:投资200万元,完成XX所、XX所、XX站的翻新修缮建盖;投资11.8万元,完成XX办公楼建设;投资30万元完成XX综合办公楼建设;投资309.5万元完成XX乡廉租房建设;投资187.4万元,完成XX、XX、XX、XX、XX、XX等6个村委会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各类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新家园建设强势推进。多措并举推进新家园行动计划,以产业、人口、公共资源三个聚集为核心,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不断加大村庄规划工作力度,努力做到片上突出特色、点上突出文化内涵、地方突出气势,采取“政府引导、群众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齐抓共建”的方式强势推进。按照村庄规划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新家园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认真落实旧村、旧房、旧校舍改造工作。以XX村梅子寨自然村、XX村XX自然村、XX村XX一组、XX自然村、XX自然村等村组为重点示范,全乡现共完成拆除重建601户,发放补助资金734万元;整合校安工程、实施旧校舍改造工程5个校点7554平方米。通过大力实施新家园建设,全乡旧村旧房旧校舍不断改观,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较大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三是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实施。以推进实施项目建设保障生态农业发展。积极争取,强势推进,现已完成XX村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保障建设、XX村XX安置点扶贫搬迁项目、XX村XX三面沟、XX村XX三面沟建设、XXXX小型库塘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同时启动XXX农贸市场扩建项目、XX村XX坝塘建设。

  (四)加强环境卫生治理,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牢固树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的思路,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整治工作标准,全力抓好乡容村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影响环境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治,建设生态美好家园,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切实提高人居环境。一是推进标准化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体现特色、村容整洁”的目标要求,采取群众筹措资金,投工投劳,政府适当进行补助的办法,加快重点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推动改水、改厨、改厕、改圈进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积极申报,累计完成了人畜饮水安全工程30件,供水保护率达到50%。推进重大公共卫生农村改厕项目工作,累计完成厕改任务215座。积极落实进村主干道硬化项目,累计建成便民硬板路23条16.3公里。同时认真落实新家园建设“八化、六统一”标准,积极推进人畜、人禽居住养殖分离,加强新家园整村推进标准化示范建设,XX年,依托XX新家园建设工作,投资210万元,建成面积3865

  平方米,可供71户集中养殖,养殖规模可达3000头的养殖小区。二是突出重点,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各项集中整治行动,以乡人民政府驻地为中心,集中清理公路沿线、街道、农贸市场周边的废弃物、堆放物、垃圾等杂物,清理街道垃圾摊点、乱搭乱建、乱贴乱画、占道经营等违规现象,建立街道卫生“门前三包”制度;清理、粉刷墙壁上的乱贴乱画和残留的过期宣传标语口号,清除建筑物、树木、电杆上的乱拉乱挂物;积极做好垃圾集中处理场的建设工作,目前正在实施,实现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定点投放、定时清运、定点处理”的管理模式。

  (五)丰富生态文化发展,着力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一是加大惠及城乡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向上争取项目资金700万,完成XX所、XX所、XX站的翻新修缮建盖、XX办公楼建设,XX乡廉租房建设,完成XX、XX、XX、XX、XX、XX等6个村委会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完成XX综合办公楼建设;建成农家书屋8个,每个农家书屋配套图书1500册,光盘100盘,阅览桌1张,阅览凳子8张;同时,积极向上争取,为乡文化站配备电脑11台,健身器材5套,文娱活动器材2套。加快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发展,认真组织实施“村村通”、“户户通”工程,不断为构建和谐、文明XX打下坚实的基础。配合农村电影流动放映工作,积极推动各项文化惠民工程。二是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组建以XX村为主的农村文艺宣传队,改善农村精神文化水平,坚持精心组织民族文化、节日文化、

  广场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切实推进法律、科技、文化、卫生、文明新风“五进农家”和文化“三下乡”活动,不断增强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教育和引导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提高群众致富技能,促进村民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各种活动的深入开展,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素养,推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全乡生态文化和谐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仍然较大。XX乡作为农业乡,经济基础薄弱,要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依然存在,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仍然较大。(二)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滞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差,治理难度大,环保人才队伍缺乏。(三)生态环境基础相对脆弱。乡辖区境内山高坡陡,山溪纵横切割,山峦起伏,沟壑交错,生态基础薄弱,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不高、植被稀疏、水土流失、生态功能脆弱等问题严重制约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开展。(四)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生态建设的投入主要依靠国家、省、市、县的项目支撑,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生态建设项目资金投入不足。

  (五)部分干部和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有待加强。

  四、下步工作打算:下步工作中,我们认真将按照国家、省、市、县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立乡”不动摇,以“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为工作重点,合理规划,强化领导,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制定乡容村貌整治长效措施,积极打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做强做大绿色产业,推进农业生态化、产业化进程,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努力实现增产、增收与生态环境增美并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实施绿化工程。一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低效林改造、公益林生态补偿、陡坡地生态治理等重要生态建设工程,推进经济林、生态林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文化旅游等生态服务功能。二是发展绿色农业。围绕四方田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巩固提升甘蔗、茶叶、核桃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烤烟产业,挖掘培育中草药材、咖啡、澳洲坚果产业,推进环保生物药业,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大力发展生态、有机、环保等绿色产业。三是从创造宜人的居住生活环境出发,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加强街道绿化工作,结合新家园行动计划,推进农村道路、庭院绿化工作。

  (二)实施美化工程。一是推进农村民居房标准化建设,建造美丽新家园。按照新家园建设标准,围绕“整村推进、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外观、统一施工”,以把农村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生产生活设施完备、产业特色鲜明、农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谐的美丽家园为目标,推进新农村民居房标准化建设。同时,把硬化乡村道路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同步实施乡村道路硬化工程,着力解决“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现象,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力争到XX年,完成重点旧村寨改造1至3个自然村,完成新建标准化民居房屋1500户。二是推进村庄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规划建设乡村居民集中居住的中心村,调整撤并部分聚集度不高、不适宜居住的自然村落,优化村庄分布、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农田保护等空间布局,形成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合理布局,形成“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建设美丽城镇。结合新家园建设和农民工进城工作,促进海拔在1800米以上农户向公路沿线搬迁聚集,向行政村所在地聚集,向保障性住房聚集,着力推进农转城工作力度,实现农变村、村变城,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目标。在城镇建设上,围绕“提高品位、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强化管理”目标,以新建农贸市场为依托,向南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拉伸城镇框架,广空间,高品位、大手笔推进老城和新城建设,优化区域功能,完善配套设施,形成新旧区域紧密

  衔接、互动发展的城镇格局。以旧城改造为载体,在老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大型超市和停车场同时,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创建城镇优良秩序。同时规划建设街道绿化美化景观带,推进城镇美化建设,着力营造整洁优美的城镇环境和良好的公共场所秩序,打造城镇文明新形象。

  (三)实施净化工程。一是加大城乡卫生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垃圾、生活污水、畜禽污染、水体污染等“四整治”,清理农村暴露垃圾和污水,清理露天茅坑、简易旱厕、废弃猪圈和擅自搭建的临时建筑物,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程,切实解决村庄环境卫生的根本性问题,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以农贸市场为中心,全面清理“十乱”,即乱搭建、乱堆放、乱停放、乱占道、乱倒垃圾、刮排污水、乱拉杆线、乱摆摊设点、乱涂写张贴、乱设招牌广告,加大街道卫生环境整治。实行城乡垃圾集中定点处理,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垃圾收集、分拣和处理机制,组建垃圾处理队伍,配备垃圾收集工具和垃圾转运车,维持城乡环境卫生保洁长效运行。二是加强道路净化的维护工作。主要公路、街道沿线的铺户、门店落实坐店经营,卫生“门前三包”制度。建立村组道路净化保洁制度,保持村组道路路面清洁,清理以路面当“晒场”、建筑材料堆放等侵占路面现象,确保乡村道路安全、畅通、整洁、美观。加强农村道路护路管理,全面疏浚、畅通公路沿线排水沟渠,清除淤泥,清理杂草,实现净化洁化。三是净化河道治理。加强河道排洪设施和治水管理,疏浚河道沟渠和下水管道,不定期组织对沿河飘浮物、障碍物和水面有害植物进行清理。

  (四)实施亮化工程。将农村公路亮化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好抓落实,与新家园建设,新建、改建公路建设同步实施农村道路亮化工程。因地制宜,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原则上,通过群众自筹、政府补贴和“一事一议”等各种方式推进路灯安装,扎实推进“灯光亮化”工程的顺利开展,最终实现“村村通路灯,有路必有灯”的目标。

  村级新老干部关系调查与思考

  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村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速度加快,卸任干部逐渐成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对的一个特殊群体。能否协调好新老干部的关系(新干部指现任干部,老干部指卸任干部,下同),充分发挥卸任干部的积极作用,为新班子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关系到农村的稳定与发展。一、我市村级新老干部关系的基本评价今年8月,市委从市委组织部、市委办政研室、民政局、农办等单位抽调10人组成三个调研小组,会同28个乡镇党委组织委员,采用座谈会、问卷、个别访谈和典型解剖等方式,对全市村级新老干部关系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先后召开31个座谈会,在31个村298人中进行问卷调查(卸任干部101人、在职干部125人、乡镇干部22人、群众50人),个别访谈102人。从问卷调查结果看,我市绝大部分村新老干部关系比较协调和融洽。主要体现在:1、卸任干部素质总体较好,新老过渡心态平稳。大部分卸任干部能够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落选卸任,保持心态平衡,做到卸任不失态,卸任不离党。问卷显示,64.8%的现任干部、72.7%的乡镇干部认为绝大多数卸任干部素质较好,63.2%的现任干部、54.5%的乡镇干部和58%的群众认为卸任干部能正确对待进退问题。碗窑乡石顶村卸任

  干部祝文欣在村任职20多年,在任与不在任一个样,坚持“在职甘做老黄牛,卸任乐为螺丝钉”。2、各级党组织对卸任干部工作重视程度日益“加温”。问卷显示,75.2%的卸任干部、85.6%的现任干部、72.7%的乡镇干部和79.5%的群众认为搞好新老干部关系是班子建设的重要或关键因素。近几年来,市、乡镇、村三级党组织坚持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把村级新老干部关系处理摆在抓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突出位置。今年“七一”前后,市委隆重表彰了32名“农村先进卸任干部”,市领导专门走访了部分卸任村干部,市委召集卸任村干部代表召开专题座谈会。乡镇党委也十分重视卸任干部工作,绝大部分乡镇根据卸任干部任职时间长短和职务高低制定了补贴标准,吴村镇党委还为任职10年以上的卸任村支书订阅《时代先锋》。问卷显示,73.3%的卸任干部、91.2%的现任干部认为乡镇党委重视卸任干部工作。村党支部坚持量力而行,为卸任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大陈乡早田坂村专门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党员活动中心,让卸任干部老有所乐。一些村还给卸任干部安排一定工作岗位,如须江镇莲塘村发挥卸任干部的特长,聘请卸任干部担任工程质量监督员和送报员。3、大部分卸任干部发挥作用好,支持现任班子工作。卸任干部充分发挥非权力因素的积极影响,支持现任班子工作。一是当好宣传员。如须江镇莲塘村在中心村道建设过程中,碰到有村民不拆房屋时,就有卸任干部上门帮助做工作;当村架设有线电视时,卸任干部不仅带头安装,还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村两委优惠政策。二是当好解说员。当

  乡镇、村工作碰到群众有疑问时,卸任干部能帮助消除群众疑虑,在党组织和群众之间架起桥梁。三是当好调解员。当村工作在执行中碰到困难时,老干部会主动请缨去帮助解决。淤头镇前江村卸任村支书姜志美,几次换届选举中主动让贤,在镇工业区征地时,引导村民以大局为重,支持镇村工作。四是当好监督员。一些村老干部被聘为村务财务监督员,敢于善于监督,当现任干部工作出现偏差时,卸任干部能及时提出意见。4、新老干部沟通协调机制比较健全。现任干部在平时工作中,做到事前多请教,事后多沟通,多征求卸任干部对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卸任干部坚持以参与不干预的心态与现任干部沟通,促进新老班子平稳过渡。吴村等乡镇每年年底都要召开由卸任村主职干部参加的情况通报会,双溪口乡干部利用八小时外访民情,经常与卸任干部交流沟通。问卷显示,91.8%的现任干部和73.3%的卸任干部、77.2%的乡镇干部和78%的群众认为村里办事能征求卸任干部的意见。二、村级新老干部关系不协调的四种行为表现虽然我市绝大多数村新老干部关系处理得比较好,但也有少数村新老干部关系不协调,有的甚至矛盾激化。主要表现:1、“互相对立”。这种情况属直接冲突型。少数卸任干部与现任干部各自为政,划清界限。如茅坂乡某村卸任村支书与现任村支书“水火不相容”,见面就吵架。少数卸任干部公开抵制现任村两委班子的决策,与现任干部作对,“唱反调”,甚至组织人员对抗村两委开展工作。一些现任干部也不甘示弱,寸土不让,凭借手中的权力与卸任干部拉

  嗓子、捶桌子,摆架子。2、“互相拆台”。这种情况属转向冲突型。少数卸任干部以党风不纯为借口,挑拨党群关系;以干部不廉为由头,充当评论员,在群众中说长道短,煽动群众对现任干部的不满情绪,制造干群矛盾;利用现任干部在工作中的某些失误,到处散布谣言,制造事端,在群众中进行反面宣传,干扰村务。如保安乡某村在今年换届中,个别卸任干部在群众中恶意宣传现任村干部问题,并张贴小字报,诋毁村主要领导,搞得该村一时谣言四起。问卷显示,28.8%现任干部、27.3%的乡镇干部和26%的群众认为个别卸任干部素质不好或一般。少数现任干部自身素质也存在问题,唯恐卸任干部东山再起,因而总是有意无意的贬低卸任干部,踹老帐,计前嫌,损害卸任干部的形象,以抬高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3、“互不服气”。这种情况属情绪冲突型。少数卸任干部怀有强烈的抵触和反抗心理,处处与乡、村领导过不去,不接受村支部安排的工作,不完成村委会分配的任务,不履行村民的各项义务,能拖则拖,拖不下去就赖;少数卸任干部在村里拉帮结派,形成一股对抗村两委的势力,使村两委在一些工作中不得不屈从于他们的压力,卸任干部变成了村两委开展工作的“绊脚石”。如碗窑乡某村3位卸任村支书不甘心下台,想方设法干扰村两委开展工作。个别现任干部片面认为卸任干部观念落后,是“落伍的一代”,并与卸任干部比政绩、比高低,不把卸任干部放在眼里。问卷显示,60.5%的卸任干部、59.1%的乡镇干部和66%的群众认为现任干部对卸任干部关心程度一般或不关

  心,7.9%的卸任干部认为现任干部对卸任干部尊重不够。4、“互不相干”。这种情况属消极冲突型。一些卸任干部认为,既然不在其位,为何再谋其政,事不关己就不闻不问,成为离任离党的“局外人”。当现任干部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需要卸任干部出面帮助支持时,一些卸任干部却退避三舍。少数现任干部自恃见多识广、能力强,不屑于在村务上征求卸任干部的意见,形成了一种新老干部之间互不沟通、互不干涉的局面。三、村级新老干部关系不协调的主要原因认真剖析新老干部关系不协调的成因,将有助于我们对症施治,取得成效。从人际关系心理学上分析,这种不协调关系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挫折与冲突交织在一起引起的,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探析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1、卸任干部思想上的偏差。一是失落心理。一些卸任干部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致富本领,从村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失去了权力和位置的支撑,失去了一部分生活来源,失去了往日在公众面前的优越感,产生了自卑心理,情绪低落。问卷显示,20%的群众认为卸任干部退位后有失去优越感的羞愧心理。二是怨恨心理。一些卸任干部思维成定势,进取精神欠缺,落选后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怨恨上级党委有偏见,现任干部图谋不轨,或认为现任干部当初是自己培养的,现在忘恩负义。三是对抗心理。一些卸任干部觉得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当组织上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时,就处处寻找机会挑起事端与基层党组织闹对立。也有的深怕现任干部比自己在职时干得好,有失自

  己的面子,于是巴不得他们出洋相。问卷显示23.2%的现任干部、22.7%的乡镇干部和28%的群众认为新老干部关系不协调的原因是“卸任干部心理不平衡,刁难现任干部。”2、现任干部工作上的偏差。一是迁就又巴结。目前一些现任的年轻干部,做起工作来风风火火,干劲十足,可接触到卸任干部往往退避三舍,感到自己是他们一手培养提拔的,怕撕开情面,不敢动真碰硬,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惧怕心理,处处迁就退让,甚至去拉拢巴结卸任干部,助长了部分卸任干部的傲气。二是回避又孤立。也有个别现任干部上任后,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处处孤立卸任干部,让他们坐冷板凳,吃哑巴亏。村里有重大事务决策,也不征求他们的意见和看法,有的村党员大会数年不召开,村务公开制度不健全,卸任干部对村务财务无从了解。在卸任干部碰到困难时,也从不上门过问,使卸任干部滋生对立情绪。问卷显示34.7%的卸任干部、40%的现任干部、31.8%的乡镇干部和38%的群众认为新老干部关系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沟通谈心。三是取胜又数落。某些现任干部上任后,摆出一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架势,言行中表现出一种优越感,不尊重卸任干部,在一些公开场合嘲讽奚落卸任干部,使卸任干部心情难以舒畅。四是算帐又报复。部分现任干部急于体现自己的政绩,一上任即要清算卸任干部的账目,对卸任干部在任时的工作评头论足,横加指责,使卸任干部迅速走上对立面。还有的出于宗族宗派利益的考虑,经常抓卸任干部的“小辫子”,毁坏其名誉,甚至借机打击报复卸任干部,使卸任干部难免产生对抗心理。问卷显示,22.7%的乡镇

  干部和13.9%的卸任干部以及12%的现任干部认为新老干部关系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是因家族或其他小团体利益相互矛盾。3、基层党组织工作上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五重五轻”:一是重调整,轻教育。一些基层党组织过分看重组织调整措施,认为“一调就灵”,在村干部任用工作中带有随意性,主观因素比较多,忽视做过细的思想教育和转化工作,形成只用不管、只换不导的放任局面。二是重现任,轻卸任。一些基层党组织领导只注重发挥现任干部的作用,对现任干部政治上关怀,经济上关心,生活上关照,而对卸任干部谈话、回访等工作做得不够,基本上是少闻少问,闻而不问,甚至不闻不问,对发挥卸任干部的作用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有效、系统的措施。一些卸任干部感叹,“在任轰轰烈烈,卸任冷冷清清”,因而难免不产生想法,加剧怨恨心理。三是重强制,轻疏导。一些基层干部在处理卸任村干部问题中,只重视强制命令和“堵”的办法,对卸任干部的出格言论和过激行为,采取强迫改正和大加压制的方式,而不做疏导和解释工作,结果更加深了他们的对立情绪。四是重实用,轻标准。农村税费难收、干部难选的经济贫困村、矛盾多且不稳定的村,乡镇党委为完成任务,不顾干部选拔任用标准,采取“以黑治黑”、“以毒攻毒”的策略,让恶人掌权,治标不治本,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造成极大的遗患。五是重短期,轻长效。一些乡镇、村为了新老班子顺利过渡,对卸任干部的关心往往急功近利,仅在其刚卸任时走访慰问,暂时无情绪就万事大吉,缺乏有效的日常教育管理措施,导致卸任干部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脱离了组织的约束和关心。如塘岭乡某村一位70多

  岁的卸任村支书每月仅有5元的补贴也难兑现。4、外部环境上的偏差。一是从经济角度上看。现在社会上对村干部流行一种说法,“台上十年功,下台一场空”,由于政策、经济基础等诸多原因,各地对卸任干部的报酬,一般都处于各行其是,各施其政的无序状态。一些村觉得卸任干部不同于工人下岗有生活保障,更有别于国家干部离退休后按工龄领取工资,似乎泥腿子干部捧泥饭碗是天经地义的事。基于这样的认识,经济基础薄弱的村有的“难为无米之炊”,有的干脆置之不理,即便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也以种种借口弃之不管或象征性的补助,使卸任干部心灰意冷。问卷显示,33.7%的卸任干部没有经济补贴,15.8%的卸任干部认为补贴太低。二是从社会氛围的视角看。一些乡镇、村不重视发挥卸任干部的作用,还有的把卸任干部参政议政等同于干预行政。另外,村干部辛辛苦苦干工作,卸任后不仅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落得一身怨,妻子儿女责怪唠叨,过去因工作与个别村民产生的矛盾竟变成了个人之间的恩怨。对此,现任干部听之任之,个别群众冷嘲热讽,如此处境,就象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三是从现代人价值取向来看。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以前的比贡献比功劳转变成现在的讲挣钱求致富。一些卸任干部在任时“顾大家,舍小家”,勤勤恳恳为村里办事,自己的家庭经济没有搞上去,而今,卸任后发现自己却陷于贫困之中,无人理睬,心中那份落寞伤感自是不言自明。四、解决村级新老干部关系不协调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要处理好村级新老干部关系,应注意把握以下四个方面:1、把握导向性,营造重视村级卸任干部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引导,使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要在社会上下、党内外形成一种尊重卸任干部的风气。各级党组织每年要专题研究农村卸任干部问题,建立健全农村卸任干部的管理制度,切实解决他们卸任实际问题。要坚持干部用人标准,深化农村干部制度改革,使干部“上”的公认,“下”的服气。要建立健全奖惩卸任干部的机制,定期表彰表现优秀的卸任干部,并大张旗鼓地宣传,在农村树立一种讲团结、求发展、比奉献的导向。对少数制造事端、扰乱乡镇、村正常工作秩序的卸任干部,要给予批评教育,以打击歪风,弘扬正气。对刻意排挤甚至打击报复卸任干部的现任干部,要严肃处理,保护卸任干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2、把握针对性,运用教育疏导手段,理顺新老干部关系。要教育现任干部充分认识担任村干部的职责,学会驾驭工作局势,做到善于调节各种矛盾,沟通关系,形成合力,把能否处理好新老干部关系摆到班子团结、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做到对卸任干部不排挤,更不报复,“谋事不谋人”,团结大多数,凝聚力量加快发展。要教育卸任干部正确认识退出村干部行列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需要,是保持村干部队伍的活力和生机的需要,是新陈代谢的必然结果,要抛弃个人恩怨,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现任干部,认准身分不摆辈分,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全力支持现任干部的工作,与现任干部一起共谋发展。同时,

  要做好沟通工作。现任干部要积极主动与卸任干部进行个别谈心,加强现任干部与卸任干部的思想交流;上级党委政府要对卸任干部进行跟踪调查了解,遇有不良情绪,及时进行疏通、引导和教育,做细思想工作;要加强卸任干部之间的沟通,让卸任干部之间互相交流。3、把握适度性,落实卸任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一是健全卸任干部学习制度。由村党支部定期组织卸任干部学习上级的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提高卸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建立和完善交心谈话制度。乡党委和村支部要经常召开卸任干部座谈会,与他们谈话交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听取他们的呼声和建议。三是建立定期通报工作制度。乡、村两级要向卸任干部定期通报工作情况,让卸任干部了解乡、村的工作动态,领会乡、村的工作意图。四是建立卸任干部的走访慰问制度。逢年过节,乡镇干部和村现任干部要到卸任干部家中走访慰问,并切实帮助卸任干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4、把握长效性,努力发挥卸任干部的作用。一是发挥卸任干部在村务决策中的参谋作用。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卸任干部参与重大村务工作机制。在决策前,要认真听取卸任干部的意见建议,接受卸任干部的咨询;在决策中,要吸收卸任干部代表参与,根据他们的特点,通过合法程序,让其担任村民代表进入决策圈。二是发挥卸任干部在村务运行中的监督作用。卸任干部大都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在村里有一定的影响力,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其非权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因势引导,用其所长,让他们参与对村务运行情况和干部行为的监督,保证村务的健康运行,保证现任干部行为规范化。三是发挥卸任干部

  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示范作用。要制订优惠政策,提供便利服务,鼓励他们领办企业,争取项目,带头发展农村经济,同时,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帮富带富,为全面建设小康,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继续发挥光和热。

篇二: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报告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报告光泽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面积2240平方公里,下辖8个乡镇,

  总人口16.32万,森林覆盖率达79.65%。光泽属原中央苏区县、重点老区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先后被评为中国生态食品名城、国家级生态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首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首批创建林业合作组织示范县”、“中国特色竹乡”、“中国厚朴之乡”、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油茶建设重点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全省内陆水域首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

  近年来,光泽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紧紧围绕“中国生态食品城”要求,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关乎未来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希望工程,一项百姓拥护、全民积极参与的民生工程来抓,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成为全省首批列入“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5个县市之一,并入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21年10月获得国家级生态县命名。在此基础上,光泽县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经过3年的巩固提升,目前我县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要求。现将光泽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保障先行,夯实创建基础(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和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环保、财政、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的重点工程、任务和建设指标逐一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单位,为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健全规划引领机制。本着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我县编制印发了《福建省光泽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16-2021年)》,对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进行了严密细致的定位和划分,明确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的总体目标任务及建设重点。(三)健全全民参与机制。为充分调动全县上下围绕创建、投身创建、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我县采取层层动员、层层造势的方式,利用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和平台,以“世界环境日”、法制宣传月和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基地”为契机,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创建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基本条件、方法步骤,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上举措有效增强了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提高了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全县上下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生态文明创建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全面推进,强化创建举措(一)突出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1.生态食品业加速扩张。2021年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武夷)生态食品博览会暨生态食品产业发展之路研讨会,在同行业率先制定生态食品团体标准,成功创建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生态食品公共品牌效应加快显现。圣农集团迈向更高质量发展,肉鸡饲养规模继续领跑亚洲,圣农第二祖代种鸡场、圣维兽药疫苗、肉鸡加工五厂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圣农首次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实现新突破。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承天金岭药业成为全省首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医药集团合作共建福建(光泽)中药产业园,中药炮制生产项目顺利投产。其他特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武夷山”矿泉水连续三年入选厦门“9·8”投洽会唯一指定用水,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进展顺利,武夷瑞泉山泉水加工项目稳步推进,酒、茶、油、粮等精深加工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实现产值94.2亿元,增长18.8%。2.产业支撑逐步显现。认真落实南平市绿色产业发展行动纲要和

  “七大产业”规划,现代农业继续领跑,生物产业厚积薄发,健康养生产业欣欣向荣,先进制造业、旅游产业稳步推进,数字信息、文化创意产业从无到有,2021年绿色产业实现产值103.89亿元,增长18.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实施绿色产业重点项目20项,总投资124.83亿元;

  推动企业技改升级,4家省级工业新增长点企业新增产值15.85亿元。推进园区开放开发,金岭污水处理厂建成,园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入驻企业9家,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在省级开发区中居全省第9位、全市第1位。(二)开展综合整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1.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实行“双河长”制,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抽调相关部门19位业务骨干作为专职人员,全县共有县、乡河长、副河长40名。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电鱼、毒鱼和采砂等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二是推行“绿水维护补偿”机制。16座流域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已投入运行,实现水质监测数据24小时联网传输和预警,2021年底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对各乡(镇)管水护水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这项新机制推行以来,充分调动了全县上下管水护水积极性,有效促进了流域水质的改善,也多次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并被央视一套、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三是强化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改扩建项目建设,建成投运后污水日处理能力提高至3万吨,将极大提高我县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加强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和日常管护,全县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5%。四是强化饮用水源保护。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检查行动,对上级通报的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分解下达至有关乡(镇)和部门,逐一落实、整改到位。完成西溪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网修复、警示牌设立和监控安装,完成全年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开展饮用水源及备用水源地保护区调整和划定,肖家坑水库饮用水源及供水管网已全面完成,并实现城区供水。

  五是加强企业废水污染治理。督促中联纸业投入近300万元完成造纸废水深度治理,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目前和顺工业园、金岭工业园工业废水均实现污水集中处理。2.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开展燃煤锅炉提升改造。2021年完成圣农饲料五厂25吨燃煤锅炉集中连片供热项目,配套脱硫、脱硝和在线监控设施,取缔原有4台燃煤小锅炉,实现圣农饲料四、五厂连片供热。中联纸业、佳和纸业完成锅炉技改,新上布袋除尘及脱硫设施,泽农生物完成生物质小锅炉改造,确保锅炉废气达标排放。二是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全面排查全县范围内油气污染排放情况,督促加油站配套油气污染治理设施。目前,全县17家加油站已全面完成油气回收装置安装使用工作,13家加油站完成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程。三是实施工业废气污染整治。整治“散乱污”企业,2021年共查处万桂荣塑料加工厂、一枝花有机肥厂、上官石材店、万顺石材店和春成鸡毛加工厂等5家涉及“散乱污”废气排放企业,并全部关闭取缔。督促圣农及下游产业链10余家重点企业投入5000多万元,对运输、仓储、生产、治污等环节异味开展全过程治理,有效减轻我县城区及周边空气中异味。同时,圣农小镇和城区两座恶臭气体自动监测站建成投用。四是整治城市面源大气污染。开展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督促武林路和火车站重点区域23家餐饮店配套油烟治理设施,推行联审会商机制,督促新开办的120余家餐饮店按要求完善油烟治理设施。加强建筑施工扬尘监管,全面排查在建工程项目,督促落实洗车台、喷淋和雾炮机等抑尘设施,规范渣土清运。同时,加大城市道路保洁力度,严控道路扬尘污染。五是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积极推进传统燃油公交车更新,2021年更新22辆新能源公交车,全县88辆出租车辆已全部更换为油气双燃料动力车型,进一步减少尾气排放。建成机动车尾气自动检测站,推进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工作,货运车辆的年检、年审和环检实施“三检合一”,严厉查处柴油货车等机动车超标排放行为。

篇三: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爱护是全面落实科学进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的客观要求,对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省市区各级政府都把生态环保工作作为重大的战略任务加以落实。为促进我区生态建设和环境爱护工作,加快创新型和谐社会示范区建设步伐,区人大常委会打算对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爱护工作进行一次专题审议。依据工作支配,今年4月,由丁乃江副主任带队,城建环保工委牵头,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对我区生态建设和环境爱护工作状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组先后听取了区文明办、建设局、农业局、发改局、各街道等单位的有关工作状况及部分村、部分区人大代表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还通过视察等活动实地考察了部分环保生态项目。现将调查状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围绕“环境立区”战略,区管委会、政府加强组织领导,乐观制订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大力进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生态循环经济,环境爱护和污染整治等各项工作稳步推动。

  (一)加强了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爱护工作的领导,形成了领导重视,目标明确,熟悉统一,各项责任落实到位的良好工作局面。20**年特地成立了以张耕主任(区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区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生态区建设的领导,同时设立生态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建设(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

  1

  室主任,负责生态区建设的日常详细工作;20**年又特地成立污染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污染减排工作的统筹支配。区政府每年以签订年度生态建设与环境爱护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各项详细任务分降落实到各街道、部门,使生态建设与环境爱护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进行了广泛的宣扬发动,形成了“层层发动,人人参加”的良好局面。近年来,区政府及职能部门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和宣扬手段,多角度、深层次地宣扬生态建设和环境爱护的重大意义,调动广阔干部群众参加生态建设的乐观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各级领导对生态环保的责任意识,增加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为生态区建设供应强有力的舆论支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通过《天堂硅谷》等宣扬媒体及大型公益广告牌、墙报等宣扬专栏,把生态环保理念引入社会各个层次,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二是深化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工地”等“多绿工程”创建活动和“宁静小区”、“环保模范企业”的创建,细心组织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科普宣扬周、环境警示训练等活动;三是加强环保培训和宣扬力度,先后针对生态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绿色gdp与循环经济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讲座、培训,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三)编制了生态规划系列,完善了我区生态环保工作完善的规划体系。在全面制定《杭州高新区(滨江)生态建设规划》基础上,先后拟定近、中、远三个阶段的建设目标,为我区生态环保工作供应了宏

  2

  观的、科学超前的规划保障。特殊是在各XX市控规、详规及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中把生态环保规划作为重要内容,编制了《白马湖生态创意城规划》、《循环经济进展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沿江景观生态规划》、《水系综合整治和爱护开发规划》和《地下空间规划》等生态环境、景观掌握爱护规划,完善了路网、河网、给排水网、人防、交通、绿化、电力、燃气等环境基础设施配套规划,有效形成了专项规划与区域规划的点面结合和生态景观功能的呼应效果。

  (四)加大了生态环保投入,完善了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点、线、面”的网络构架。近年来,区政府在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加大环境爱护设施的投入。一是加强污水管网系统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区域截污纳管力度。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先后建成雨水管网230公里,污水管网145公里,污水提升泵5座,日处理10万吨污水预处理厂1座,先后集中精力对高教园区、西兴工业园区、联庄社区、之江社区、中兴社区、浦沿沿江化工企业、农夫多层住宅等大型区域进行专项截污纳管整治,同时乐观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西兴街道七甲闸村、星民村,长河街道傅家峙村、张家村、汤家桥村,浦沿街道浦联村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建成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建成日焚烧垃圾600吨绿能发电厂1座,垃圾中转站3座,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先后投资130万元建成大气自动监测点一个;投资400万元建成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等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完成了68家重点企业在线监控设施的安装和标准化排污口建设。二是实施“生态工

  3

  程大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碧水工程”方面,实施了饮用水源爱护工程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投资4000余万元顺当完成了电化集团、龙山化工、油脂化工等“三化厂”截污纳管工程;投资1440万元,取缔沿江采沙码头8个,拆除区域内沿钱塘江全部15个排污口;关停水质较差的长河水厂,实行全区统一供水“一张网”,水厂一期工程将于20**年建成使用;完成新浦河、永久河、建设河、四季河、时代河、铁路河、花园徐直河、槐河、长二河、陈家河、西兴直河等河道的综合整治和水生态系统的恢复,今年又方案新开工16条河道综合爱护整治。三是加大城市心肺景观功能投入。着力建设了“一环、六带”的网络状绿地系统,江滨绿地、道路绿地、河道绿地、生态公园、广场绿地及居住片区公园等集中绿地建设基本普及,沿江景观带一期工程建成,白马湖区域爱护和建设完成整体规划,古镇老街和民居故居的爱护有条不紊地开展,沿路沿河的生态廊道随着城市道路建设和河道整治快速推动。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生态公园12处,累计新增绿地468余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3.4平方米。“蓝天工程”方面,通过创建和巩固烟尘掌握区,基本消退了冒黑烟现象。通过开展“禁燃区”工作,保证了我区清洁燃料的使用率达到92%以上。“清静工程”方面,通过出台一系列管理方法,以及有效的整治措施,声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三是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完成了杭州都市(精品)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东江围垦中低产田改造等生态农业项目。申报立项了浦沿街道东冠社区的园林绿化建设项目,杭州之江园林绿

  4

  化艺术有限公司的优良园林植物种子园、采穗圃基地建设项目和杭州滨江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以“无公害”为重点,乐观推广示范群体质量栽培等新技术10多项,推广应用新设施、新设备、新材料20多种,较好地巩固了各类示范点建设成果,同时乐观引导组织区内食品企业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全区累计通过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数20个。

  (五)制定了生态环保政策措施,优化和提升了全区产业结构。坚决实施“一优先两严格三一律”政策(即:优先进展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产业;严格根据产业导向名目、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掌握;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功能标准的项目一律不引进、对于不符合清洁生产和节省能源的项目一律不批准、对于污染治理难度大的企业一律实行关停并转)和新项目“六个坚决不批”政策(即不符合规划的项目坚决不批、不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坚决不批、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项目坚决不批、不符合总量掌握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坚决严格执行环保一票拒绝制,确保建设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100%。三年来累计拒绝有污染的招商引资和技改扩建项目100个,从源头上杜绝了新污染源的产生,为我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进展供应了空间和各项资源的保障。

  近年来,我区的生态和环保工作领导重视,上下齐心,措施扎实,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首批通过了省级生态区基本达标验收;在市政府对15单位的生态建设与环境爱护目标责任制考核验收中,取得了

  5

  全市第一名,并在全市人口与方案生育、国土资源、环境爱护大会上被授予优胜单位;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80%;内河水质得到明显提升,基本消退了劣五类水体;区内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连续下降,提前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十一五”污染减排指标。

  6

篇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生态文明建设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根据《2020年XX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及任务分解方案》

  (蚌

  政办秘〔2020〕47号)结合《关于印发安徽省XX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发改环资〔201X〕194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蚌政办〔201X〕30号)《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

  设实施工作方案》文件精神,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现将汇报如下:

  一、2020年度主要工作情况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1.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编制计划,城市紫线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

  划编制工作正在招标。

  2.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稳步推进丰原集团退市进园项目,上半年,新开工丰原退市进园项目5

  个,分别为年产3万吨L-丙氨酸项目、年产30万吨赖氨酸项目、泛酸钙、L-乳酸、苹果酸。

  3.构建生态空间格局。综合施策控制地表水污染,提升绿色生态空间比重。编制出台了《固镇

  县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湿地空间保护,组织编制了。

  4.推进国土综合整治。一是积极筛选3000亩新增耕地项目,正在进行选址踏勘,

  并组织招标文件,拟对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公开招标。二是稳步推进

  201X-2020年3个

  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分别是:仲兴乡耿武村等5个村高标项目、面积3.39万亩;王庄镇北

  村等5个村高标项目、面积1.84万亩;刘集镇董庙等8个村高标项目,面积5万亩。三个项目已全

  面进入施工阶段。三是科学编制十三五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并经评审通过,已批准实施。

  二、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

  5.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水平推进市级生物制造产业基地建设。

  2020年,

  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固镇县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投资32.5亿元,增长55.5%;完成产值

  110亿元,增长34.1%;实现税收4.05亿元,增长29.4%。

  6.加快传统产业提升改造。编制固镇县2020年度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积极引导传统

  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1个,完成投资11525万元,落实制造强省政策,推荐申报制

  造强省13个项目,拟争取专项资金750万元。引导XX大北农

  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数字化车间,制定2020年度工业科技领域年度培育企业计划,申报市级认

  定专精特新企业6户、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户,安徽工业精品2户。积极开展聚焦实体经济行走企

  业活动,共走访重点工业企业64家,协调解决问题45个;认真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

  发XX市千干扶千企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蚌政办〔2020〕3号)和市政府会议精神,制定了《中共固镇县委办公室固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的通知》

  (固办〔2020〕28号),采取县级领导干部、牵头单位、挂点帮扶干部三位一体帮扶方式,变企业找服务为政府送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用好续贷过桥资金,共帮助11家企业续贷过桥,新增贷款13笔7035万元。

  7.深入推进创新发展。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市级以上技术中心23户,新增完成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认定5户。协助相关部门组织138户规模以上工业申报研发投入4.33亿元,超目标任务2.53亿元。

  8.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已启动全县2020年落后产能淘汰企业摸排工作,开展地条钢摸排清理工作。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工业节能减排改造。推介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实施节能环保重点项目、鼓励企业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加大节能降耗五个一百工程以及绿色制造体系集成项目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推进华强玻璃、红花食品、翔宇玻璃省五个一百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参与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向重点耗能企业推荐节能服务公司。目前,国能固镇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与国网节能服务公司签订能源管理合同,采用节能效益分享模式。

  9.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全县在建9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完成并网8个,分别为爱康一期20M农光互补项目、爱康二期20MW农光互补项目、上海电气一期20MW6光互补项目、中来光伏新马桥3.9MW农光互补项目,中来光伏连城镇3MW农光互补项目,中来光伏仲兴乡3.8MW农光互补项目,中来光伏杨庙乡5.6MW农光互补项目,中来光伏刘集镇5.6MW农光互补项目。并网规模达82.9MW

  10.促进生态文明科技进步。县科技局共组织9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和7家企业申报高企。县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增加值完成50亿元。

  三、节约循环高效利用资源11.推进节能减排。明确节能减排工作目标,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控制在2.75%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做好年度工业节能指标预测,强化监督检查。年度我县能源双控指标预计为双绿灯。12.推进建筑节能。认真贯彻执行《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建设有序开展。一是制定了《固镇县十三五建筑节能发展规划》、《固镇县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建设实施方案》等。二是安排一定的

  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并已将该项工作纳入了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三是召开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工作会议,在节能宣传周期间,印发宣传画报、悬挂横幅、摆放展板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五是在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六是开展装配式建筑试点。印发了《固镇县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实施方案》。

  13.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一是开展了固镇县十三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十三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中标单位XX市水利勘察设计院正在编制中。二是启动了县经济开发区规划水资源论工作。开展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中水回用的初步设计。三是严控用水总量。结合实际,制定并下发了固镇县年度用水分配方案和十三五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并按照农业用水原则上不增加、严格控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地下水限采区不再审批新的取水项目和新增工业用水指标增量逐年审批的原则,将用水总量从严控制在XX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之内。四是实行严格的计划用水管理。全面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落实区域用水计划,对全县用水总量进行统一分配,并指导各取用水单位根据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取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同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各取用水单位取水许可和三年来实际取用水情况,制定并按行业下达年度取水计划,并按时严格审批后将取用水计划及时下达到各取用水户。五是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开展了取用水户调查摸底和重点用水户监管工作,建立档案,分类管理。强化取水许可督管,做到取水许可管理规范。按照要求按时完成网上水资源用水统计填报工作。2020年4月县城市自来水厂取水工程顺利通过省水利厅、XX市水利局的验收,并颁发了取水许可证。对全县23家取水许可证到期的企业开展了延续许可工作。对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4万m3/d的取水工程项目开展了水资源论证,并将节水三同时措施方案一并纳入审查。六是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按照《固镇县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方案》,在地下水超采区,禁止农业、工业建设项目和服务业新增取用中深层地下水,并对现有用水户接入县经济开发区自来水厂用水,逐年削减开采量,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目前,已经有9家取用地下水的企业接入开发区自来水厂供水。同时对新入驻企业全部接入经济开发区自来水厂用水。七是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坚持先节水,后调度,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重点加强蓄水建设,对全县河流、大中沟水位、水量调控标准进行统一安排,结合实际,制定年度供水、保护方案和应急预案;针对汛期降水集中的特点,修订完善并组织实施《固镇县防汛预案》和《固镇闸坝具体调度运用方案》,确保抗旱应急水量调度和使用。八是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等工作,建立了档

  案。2020年5月省水利厅对我县入河排污口的开展了监督检查,我县无违规设置的入河排污口。九是认真开展了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安徽水法宣传月宣传活动,采取县电视台游走字幕、节水短信定期宣传等方式广泛宣传,并组织开展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知识有奖知识竞赛。共发放水法规宣传材料12000余份,制作宣传展板36块,宣传条幅56条,出动流动宣传车18辆次。通过宣传,提升了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思想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良好氛围。

  14.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一是严控用地规模,保障重点项目用地。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优先保障经济开发区和南城区项目用地,严禁计划指标用于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等项目建设。二是严格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工作方案》,对于土地使用者未按期开工,造成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土地闲置满两年,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上半年以来全县共清理1宗闲置土地;三是对亩均土地投资强度、投产后税收进一步明确了指标。一般情况下对开发区和铜陵产业园新引进的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不得低于150万元/亩,亩均税收不低于10万元/亩,容积率不低于1.0,建筑密度不低于40%。

  15.加快矿山整治修复。我县共组织了四个批次共2434.5亩复垦项目先行试点推进,其中201X年第一批次、201X年第一批次共1132亩已经省厅批准立项,201X年第二批次、201X年第二批次共1302.5亩已上报省厅批准立项。该四个批次复垦项目实施完成经市级验收确认后,可为我县周转建设用地指标2434.34亩。目前,经省厅批准立项的201X年第一批次、201X年第一批次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土地复垦已全面完成,申请验收材料已上报市局。

  16.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推进县老城区生活垃圾转运系统项目建设。截至,城关镇生活垃圾转运中心主体已经建设完成。

  四、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保护力度17.继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18.推进水环境治理。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有效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辖区水环境安全。强化胡洼闸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供水工程和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指导村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和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改造。开展城区三八河等部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开展全县水环境治理工作,重点推进水系连通规划编制工作,规划招标工作已完成,五固河水系连通一期工程设计招标近期开标,进行先行试点工作。19.维修、新增硬化并许慎文化公园、城西公园、北城区景观河、皇店大塘等地,确保苗木合理利用。亮化方面:一是对谷阳路路灯进行改造。

  二是对许慎文化公园景观灯进行安装。三是完成城市夜间沿街亮化安装工程。四是做好小街背

  巷亮化工作。对孟庄居委会一期小街背巷安装路灯,从根本上解决了市民夜间出行的安全问题。

  20.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强化胡洼闸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供水工程和饮用水

  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开展了水源地保护区围网建设。

  21.完善环境管理体系。

  22.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已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委托安徽省城建研究设

  计院编制,现已完规划编制相关资料的搜集工作,正在编制规划文本初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

  已编制完成项目设计任务书,并确定设计单位,进行现场调研,搜集规划编制相关资料,目前,规

  划编制方案初稿。

  23.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是制定了《固镇县防汛预案》、《固镇县地质灾害防治预案》

  及《固镇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加大汛期地灾隐患点排查力度,切实把地灾隐患消灭在萌芽

  状态。二是加大对湖沟镇、任桥镇采煤塌陷区重点区域监控,并积极协调煤矿企业和当地政府做好

  群众拆迁补偿和安置工作,编制了《湖沟镇采煤塌陷区防汛预案》。

  五、推进建立生态文化体系

  24.将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培育与创建工作深度融合,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通过大力倡

  导、广泛宣传、深化教育、行为约束等手段,使生态文明成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自觉行为。制定一

  系列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村规民约,通过各种群众性、公益性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生

  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积极主动维护生态文明。

  25.充分发挥文联各文艺团体作用,组织开展各类生态文明主题创作活动,普及生态文明法律

  法规、科学知识;通过组织征文演讲、相关主题文艺创作、生态文明宣传六进活动、将生态文明教

  育融入文化大讲堂,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成为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将生态文化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

  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农

  民文化乐园、农家书屋等开展讲座、展览,宣传生态文化,打造生态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在公共场所

  实现生态标识全覆盖。通过举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演讲比赛等大型文艺活动、制作大美固镇系列音乐

  相册、邀请外地书画家作家来固镇采风、举办大美固镇征诗征联征文演讲比赛等途径,加大我县垓下

  遗址、谷阳城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浍河景观带等自然资源和好人之城、中国书法之乡等艺术人文资

  源的宣传与推介,大力培育书法琴乐之乡楚风汉韵之城品牌,扎实推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生态

  文明融入我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发展之中。

  26.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训作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通

  过中心组学习、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等,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突出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增强干部群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干部年度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已列入年度主体班教学计划。在上半年开班的《固镇县2020年青年干部培训班》上,邀请了市委党校陈小洁老师专题授课《走向生态文明时代》,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党员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助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培训于今年年初正式开始,全县公务员及参公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为网上培训,以个人自学为主。主要学习内容一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力争通过培训,使广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预计培训将于10月底结束。

  27.推行生活方式绿色化。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全面推进绿色出行,加快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向城郊线路覆盖进度,目前县交通局正在积极推进全年新增环保公交车辆10辆的工作任务。

  28.促进文化与生态融合发展。县文广局2020年送戏进万村工作已全面完成,5个演艺团体共完成演出任务192场次。并先后组织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XX文艺走基层固镇巡演、固镇县首届少儿舞蹈大赛、大美固镇?温馨家园广场纳凉晚会等活动。组织非遗项目独杆轿、董庙花车参加XX市非遗日展演活动,先后指导乡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多场。组织开展全民阅读?图书漂流活动。

  六、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29.推进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目前县国土局对落实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正在调研阶段。以土地为基础,遵循坚持资源公有、物权法定、统一确权登记的原则,确定土地及其承载的各类自然资源所有权及其边界,调查反映各类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现不动产登记簿与自然资源登记簿关联,自然资源登记簿同时记载保护界线、所有权代表行使主体和权利内容的信息。在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划清国有和集体所有土地及承载的自然资源边界范围,对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启动自然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的登记造册工作,进一步明确国有自然资源保护范围,明确自然资源登记范围、程序和法律责任等,进一步明确国有自然资源所有权主体、所有权代表行使主体等。30.推进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配合市环保、水务部门做好淮河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贯彻落实工作。31.推进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市场化机制。探索市场化的合同业务管理模式,排污者向第三方购

  买服务模式和政府主导的PPP方式。稳步实施固镇县三里垃圾填埋场、固镇县天原化工关闭场所土壤修复与治理。

  32.加快建立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立足现有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大力推进秸秆五化利用,深入开展秸秆使用调研。稳步扩大秸秆利用数量,提高秸秆产业化利用效率。

  33.推进建立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该项目已规划编制完成项目设计任务书并完成招标,设计单位相关规划编制资料已完成搜集,初稿已完成。

  34.严格落实资源、环境和生态红线管理制度。启动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配合上级部门开展林地红线、森林红线、湿地红线划定工作。

  35.健全政绩考核、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和《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推进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统计体系,强化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完善生态文明问责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二、2020年工作计划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1.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成城市紫线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编制招标工作,启动规划编制。2.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继续稳步推进丰原集团退市进园项目,全力做好丰原退市进园项目服务工作。3.构建生态空间格局。贯彻落实《固镇县实地保护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相关精神。印发4.推进国土综合整治。贯彻落实县《十三五土地整治专项规划》。二、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5.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水平推进市级生物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完成年初既定目标。6.加快传统产业提升改造。指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推进两化融合发展。加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户以上推进企业绿色发展,培育数字化车间和绿色工厂。持续推进领导干部帮扶企业制度7.深入推进创新发展。继续推进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市级以上技术中心工作。

  8.加快落后产能淘汰。严把技术改造项目备案,不定期开展落后产能摸排工作,严禁新增落后产能。

  9.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旭日新能源二期项目建成并网,并加快推进上海电气二期、旭日新能源二期及中来光伏农光互补项目开工建设。

  10.促进生态文明科技进步。组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和申报高企申报工作,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节约循环高效利用资源11.推进节能减排。做好能源双控监测和预警工作。12.推进建筑节能。继续严格按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行动。13.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持续推进水资源保护工作,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确保水资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要求落到实处。14.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继续做好严控用地规模,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和闲置土地清理工作。15.加快矿山整治修复。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坚持每月至少一次对非煤矿山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健全地灾防治工作机制,在汛期前及时与乡镇沟通,落实齐抓共管责任机制。16.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推进县老城区生活垃圾转运系统项目建设。四、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保护力度17.继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持续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8.推进水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和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改造。加快城区三八河等部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19.推进园林绿化提升行动。继续提升城区绿化亮化水平。20.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启动水源地保护区围网建设招标工作。21.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推进生态文明执法监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22.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编制工作。23.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持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工作。五、推进建立生态文化体系24.培育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持续以思想引导、行为规范、大力倡导、广泛宣传、深化教育、行为约束等手段,使生态文明成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自觉行为。25.推动当地优秀文化与生态文明结合。谋划酝酿一批城市文化与生态文明结合的活动,并启动实施。

  26.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开展年度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训工作。27.推行生活方式绿色化。持续推进全面推进绿色出行,完成全年新增环保公交车辆任务。六、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28.推进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稳步推进不动产登记,健全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29.推进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配合市环保、水务部门做好淮河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制定和贯彻落实工作30.推进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市场化机制。探索市场化的合同业务管理模式,谋划一批政府主导的ppp相关项目。31.加快建立秸秆综合利用XX模式。做好秋季秸秆禁烧期秸秆综合利用工作。32.推进建立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力争完成县多规合一编制工作。33.严格落实资源、环境和生态红线管理制度。启动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配合上级部门开展林地红线、森林红线、湿地红线划定工作。34.健全政绩考核、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和《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

篇五: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情况汇报街头镇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情况街头镇辖77个行政村,1.8万户,5.6万人,总面积238平方公里。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县强民富、山清水秀”新五莲的总体目标,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高度重视创建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科学合理规划为基础,以净化、绿化、美化村镇建设、综合整治村容村貌为突破口,先后组织开展了“以镇带村、镇村共建”、“迎水运、净家园、树新风、塑形象”等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村容村貌镇容镇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农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讲科学、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一、坚持科学规划,构建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新格局我们立足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突出城镇规划与农村规划统筹考虑、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统筹考虑、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努力构建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新格局。一是高标准规划。为了确保文明生态村镇规划的科学性,聘请省市规划专家,本着高点定位、适度超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对小城镇进行了新一轮规划设计,确立了“依路就势、东拓南展”的发展思路,对前街头村、后街头村等5个村纳入城镇同步规划,其它村街在创建中逐步制定并完善规划。二是精心布局,分步实施。在创建工作中,按照生态文明村创建标准,对全镇村街实行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集中人力物力,重点扶持坡子

  1/16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村、迟家庄村、代吉子村等村作为样板村,形成特色,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扩大覆盖面,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各村选准切入点,全面

  启动,15个村重点突破,做到一起实施、一起展开、一起提升创建水平。三是坚持因村制宜,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创建。通过层层召开会议,组织村干部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利用村宣传栏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创建氛围,今年以来,共印发放《生态文明村镇建设简报》、《街头镇开展环境卫生“三清”通知》等宣传单张1.5万份,出墙报6期。通过宣传发动,把广大群众充分发动起来,做到全民参与,使创建工作得民心,顺民意。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文明生态村镇创建水平在创建生态文明村镇活动中,我们始终注重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此提升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水平。一是提高广大农民素质。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建立健全了《村民公约》和各种村民自治组织;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安排,利用科普学校、远程教育等阵地,采取广播电视讲座、专题培训等形式,举办文化、科技、法律学习班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目前,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5000多农民参加了培训。二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娱、体育和科普等活动。采取多种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辟和建设文体活动中心、青少年服务中心、文明学校等活动场所,把镇党校、图书馆室、体育场地等文体场所,以及居民经常聚集的相对固定的其他场所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建起了镇老年学校和高标准的灯光门球场,为老干部购买运动服,添置电视、VCD、麻将、扑克等娱乐设施,使老人们老有所乐。几年来,共投入150多万元,用于文化、体育建设。其中投资20万

  2/16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万元,兴建门球场4个。东洪河村投入60多万元兴建了农民文化宫,内设有图书室、乒乓球室、阅览室、象棋室等。挑沟村投入32万元兴建一幢400多平方米的康乐楼。三是开展各类争先创优活动。在全镇广泛开展“文明进农家”、“五

  星级文明村”、“五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创建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文明意识大大增强。全镇77个行政村按照村民认星、村民小组评星、村“两委”班子定星的原则,评选出五星级文明户1.5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80%以上。

  四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推行了村级干部“勤廉双述”制度,由村干部向党员和群众述勤述廉,当面接受质询和评议,把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让给群众,提高了村级工作的透明度,干群关系明显好转。成立了农村财务专业化管理办公室,对村级财务统一管理,村级取消村会计、出纳员、保管员等职位,只设1名报帐员,负责村级财务报帐工作。从体制上解决了镇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村民说事室”,制定了《村干部值班制度》和《办理结果反馈制度》,把每月的5号、15号、25号作为村民“说事日”,让有困难、有想法、有矛盾的村民到村委会“说事”,和村干部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反映情况、倾诉心声、交流感情,全镇上下呈现出干群关系融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三、坚持发展经济,奠定生态文明村镇创建的物质基础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立足机械制造和石材加工两大基础产业优势,以招商引资为主线,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促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带动了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2*年全

  3/16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680万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469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10.5%。

  一是大力培植产业集群,建设机械制造业强镇。把培植产业集群作为快速膨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的主攻方向,坚持不懈地抓大产业、大企业,着力膨胀“两个规模”。一方面,做大做强龙头,膨胀壮大骨干规模。筛选出顺达、旭日等13处规模以上企业,实行政策扶持,促其加快成长、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培植发展关联、

  配套企业,膨胀企业群体规模。截止目前,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机械制造业发展到20家。

  二是整合资源优势,建设石材加工业重镇。大力培植加工龙头,运用市场、行政、经济等手段,整合资源,着力组建一批加工集团公司,扶持发展石材加工大户,培植形成了永发、山前、金龙、美华等石材加工龙头,带动全镇石材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环保化发展,实现了石材产业由铺天盖地向顶天立地的转变。加快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推广步伐。引进普及新型锯解技术,资源利用率由原先的30%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加强环境整治,成立了固体废弃物清运中心,对固体废弃物集中清运、处理。目前,全镇年产值过千万元的石材大户达到20家,石材精深加工业户达到360多家。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培育增强发展后劲。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围绕机械制造和石材加工两大产业,大力拓宽招商渠道,突出引进大项目、工业项目、外资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更加注重提高项目质量,争引了一批为顺达配套的企业和利用矿山废料、锯泥废渣加工增值的环保项目。202*年共招引项目31个,到位资金6.7亿元,其中利用外资252万美元,为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

  4/16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四、坚持美化环境,塑造生态文明村镇崭新面貌把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按照“硬化、净化、绿化、亮化、文化化、有序化”的“六化”标准,开展以清理“三大堆”和根治石材治污染为重点的集中整治活动,建立起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一是提升小城镇建设档次。城镇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投资2600多万元,新增商品房面积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512盏,定点设置垃圾箱18个,栽植绿化苗木55万株,绿地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三纵十五横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向阳路成为镇驻地“样板路”;镇外投入城镇建设的资金达8000多万元。日照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温馨家园”住宅楼,目前,已开发三栋。镇驻地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投入300万元,建设了镇敬老院、幼儿园、文化广场、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城镇文化品位明显提升。去年以来,街头镇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扩展城镇发展空间。紧紧抓住扩内需项目实施、镇驻地规划完善的有利时机,加快小城镇“东扩、南展”步伐,拉长城镇东西发展空间。新增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商品房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个体工商户180户。加快镇驻地升级改造。投资202*多万元,温馨家园第三栋住宅楼主体工程完工,医院病房楼、学校公寓楼等扩内需项目顺利推进,对山海路、振兴街等道路进行了整修,小城镇发展框架基本完善。提升城镇管理水平。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镇区各单位、业户,严格落实清洁责任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实行月调整、季检查。加强日常管理,先后清理广告牌80多个,横幅70余条,清理流动摊点130余次,杜绝了固定摊点店外经营。

  5/16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二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积极实施“五清五改五通”工程,优先解决农村行路、饮水、用电、燃料和通信等方面的困难。全镇4个新百村、7个示范村对村内主次干道进行了硬化,修建了排水沟,对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庭院内外、街道广场,全部绿化。有条件的村建起了绿地广场,安装了路灯,对房屋墙壁统一粉刷。代吉子村在其它硬件设施完善的基础上,投入200多万元,建成了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迎曦园”,集会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村综合服务大厅和水上公园。目前,全镇完成自来水村村通64个村,受益人口5.6万人;植树造林3500亩,道路绿化41公里,镇村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全镇77个村全部完成科普和有线电视村村通,成为全市第一个有线电视万户镇。

  三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根据环保要求,按照先重点、后全面,先示范、后推开的原则,投资8000万元对全镇石材业环境进行了

  综合整治,石材加工实现污水零排放,根治了水污染,河水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其中,镇、村、户联合投资1000多万元,集中力量对镇南石材工业区进行了重点整治,镇南工业区成为路面平整洁净、院墙整齐统一、边沟浆砌标准、治污设施齐全、废水循环利用的清洁生产样板区。

  扩展阅读:×××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汇报立足×××建设生态镇白旄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20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镇以“保护青山绿水、构建生态白旄”统揽工作全局,按照“服务农民、富裕农民、面向城市、经营农村”的工作思路,把开展文明生态村创

  6/16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建活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生动实践,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革除农民生活陋习的有力抓手,精心规划,加大投入,强力启动,全镇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我镇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白旄镇位于县境西北部,东接青云镇,西依沭河,与临沂市区隔河相望,南临郑山街道办事处,总面积66平方公里,4.3万人口。东望苍翠,西枕沭流,林木葱茏,风景秀丽。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白柳之乡”、“板栗之乡”的美称,是全国最大的白柳条集散成交地。白柳、板栗面积分别达到3.5万亩、2万亩。二、目标执行情况(一)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近年来,我镇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保护水体为前提,以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管理、节约为核心,抓好×××水源环境的保护。通过实施“一基四化”的建设,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生产生活面貌有了大的改观,为×××水环境的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我镇落实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有:道路“村村通”工程,全镇20个村均硬化道路连接公路干道;生态能源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四改一气”,清洁能源占能源使用户的45%;居有所安工程,农户居住危房改造率达92%;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我镇加强滥砍滥伐和预防森林火灾的监管力度,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努力,我镇村镇宜林荒山绿化率达94%以上。另外,对农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管理,引导农户抓好房前

  7/16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屋后的绿化美化工作;整脏治乱改差工程,我镇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向乡镇延伸的试点单位,认真抓好方案制作,落实好“精细化管理人本化服务”理念。主要以“整脏治乱改差”为突破口,以“三清八治三创建”为载体,着力抓好镇村两级的环境卫生建设,制定保洁制度,落实清洁队伍,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检查评比活动,确保无“五乱”(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房屋乱建)现象发生,分别在××、××、××、××等村修建垃圾池,在实施“四改一汽”的农户修建卫生厕所;人畜饮水工程,严格《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加强水源管理,实施定期消毒处理,确保饮用水安全,修建污水简易无害化处理池,杜绝污水溢流。

  (二)生态经济建设情况我镇处于××、××、××的城市经济辐射中心,镇党委、镇政府以“保湖富民”为己任,强力推进“农业富镇”战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主抓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和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首先,我们狠抓基地建设,立足“两湖”保护,在×××环湖村建设蔬菜、葡萄、牧草、茶叶和苗木“五个万亩”生态产业基地,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蔬菜产业方面,主要以××、××为中心种植有机叶菜;以××为中心种植大葱;以××为中心种植晚番茄;以××为中心种植野山椒。今年来,发展蔬菜种植7500亩,其中,辣椒3100亩,西红柿2200亩,叶菜类1000亩,春豌豆500亩,萝卜400亩,大葱300亩,逐步形成了万亩绿色生态蔬菜种植示范带。葡萄产业方面,主要以××村、××村为核心示范区,种植优质葡萄1万亩,形成万亩环湖葡萄园,其中今年投入资金80万元,扶持农户种植葡萄2500亩,

  8/16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投入资金10万元帮助202*年葡萄种植户预制水泥桩1万余根。种草养畜方面,主要以××、××为中心,轮作种植牧草1万亩,巩固和发展奶牛、肉牛养殖,使×××镇成为市民重要的奶源基地。目前,全镇已建成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场1个,建设养殖小区12个,其中,奶牛养殖小区1个,辐射带动养殖户176户,奶牛存栏976头,日产鲜奶8吨;肉鸡养殖小区10个,养殖户235

  户,存栏80万羽,年出栏180余万羽;蛋鸡养殖小区1个,养殖户10户,日产鲜蛋6万只。生态茶叶产业方面,主要在××现有优质绿茶基地的基础上,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种植大户+基地+农户”的模式,争取上级资金15万元在××村新增种植生态茶叶1000亩,成为生态茶叶示范区。苗圃产业方面,主要引进苗木企业落户我镇建设苗圃基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浙江苗圃、赤天化生态园为核心的香樟、樱花、桂花等苗木示范基地近万亩。

  其次,以龙头企业带动,培育农民增收支柱产业,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目前已引进××裕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代食品厂、××青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蔬菜种植,打造蔬菜加工品牌,引进的广东温氏、正大集团、广西大发带动发展畜牧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并积极探索“公司带动大户、大户带动农户”的发展新模式,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鼓励农村能人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主抓生态特色产业,逐步实现经济强镇,202*年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32元,其中大冲生态示范村人均纯收入达4571元。

  (三)生态文化建设情况

  9/16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镇建的精髓。我镇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经济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生态文明镇的健康有序开展。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村自工作,提高村民自治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按照《宪法》和《村民委会员组织法》的程序要求,各村分别制定符合村情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将公民基本道德、计划生育、林木管护、禁毒工作等纳入村自管理,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四自”管理目标。目前,全镇无乱砍滥伐林木、乱挖采沙石、捕食国家野生保护动物的行为,认真做好古树名木、古建筑、民族文化等人文景观保护。二是配齐配全文化设施。全镇22个村建农村综合楼13栋,制度村民组计生宣传栏122块,村宣传栏22块,建篮球运动场8个。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抓好春节及“四月八”等传统民族节日活动,在民联等

  村组织农民篮球赛。全面实施村通广播电视设备安装工程,完成辖区内自然村通电视,电视网络覆盖率达95%,电视机入户率达94%,实现全镇村镇通电话。三是普及科技文化知识。全镇建图书室23个,各图书室存储图书达五十册以上,实行户借阅登记管理制度;加强绿色证书和职业技术培训力度,今年分别组织培训3次,绿色证书50人,职业技术证书254人,确保每户农户至少有一人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加大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力度,破除封建迷信,杜绝包办婚姻和政策生育等现象发生;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和“控辍保学”工作,实现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99%、95%以上,辍学率分别控制在2%、3%以内;认真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成立了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站所为成员的青少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个学

  10/16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期分别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健康教育和科普教育等;严打“两抢一盗”,抓好禁毒工作,杜绝刑事案件发生。

  三、主要做法(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有序进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共处共融。为了让生态文明成为全镇的共识,让全镇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都树立“切实保护好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善待自然生态、珍惜自然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观念,我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专门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站办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生态文明城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工作,确保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二)组织健全,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生态文明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今年,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我镇党委认真组织学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确定了争创党建工作模范镇的奋斗目标,通过实施党的“五有”工程,开展“三创三强”活动,深化“三级联创”等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生态文明镇建设的战斗堡垒,增强政策的执行力。为建设生态和谐新红枫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强化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措施,完善制度,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制,将党建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

  11/16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明确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按时参加基层支部工作会议,帮助分析和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通过村级组织的落实来体现。为了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我镇扎实抓好“三项基础工作”(即:抓好组织领导,骨干培训,调查摸底)、把握“三个关键环节”(即:严把宣传引导,依法办事,民主权利)、突出“三项工作重点”(即:突出公平、公正、公开,突出选拔农村能人党员,突出搞好选举督查),圆满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任务。通过换届,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女性委员职数均有了较大的改善,政治坚定、工作务实、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年青党员进入了村支两委领导班子,提高了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抓好生态文明村寨打下坚实的组织保障。

  (三)加强教育,提高素质,为推进生态文明镇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生态道德意识是发展生态文明的依托和精神动力来源,为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强化全民生态文明观念,我镇以提高村民生态道德修养为目标,扎实抓好村民素质教育,努力营造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1、抓好学校基础教育。一是认真落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抓“控辍”,不断巩固发展“两基”成果。二是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建设;三是坚持把政治思想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培育优良校风作为德育教育的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抓好村民生态文明道德宣传教育。一是充分利用春节、“三八”妇女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月、宣传日”和“爱国卫生宣传月”等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宣传、公益活动,开展以“爱国守法、明礼诚

  12/16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二是利用村居民文明学校、村级文化活动室开办知识讲座,进行宣传教育;三是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群众会,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四是制作公益广告、墙体广告、路牌广告进行宣传;五是制作宣传图片、画册等进行宣传。六是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把青少年的思想作为重点,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道德教育网络,着力提高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道德素养。通过形势多样的宣传教育,让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使广大村民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

  3、抓好村民文化技术教育。依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及辖区种、养殖基地,对广大村民开展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使广大村民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加大投入,优化环境,为推进生态文明镇建设提供保障。围绕“水、电、路、气、林、房、电视、电话”十字方针,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抢抓农时,及时抓好受损水利设施的恢复重建。投入169.8万元,用于修复(新建)人饮工程21(修复17处、新建4处)、修复提灌站20处、整修山塘水库1处,新建排洪沟630米、排水沟2.6公里、机耕道4.3公里,修复小水池60口、高位水池5个;二是投入资金4万余元完成芦猫塘、骆家桥两个养殖小区的供电恢复。三是完成村通公路四条22.972公里,正在实施三条21.4公里。四是修复凝冻受损沼气池405口。五是对受灾经果林进行整枝、补苗和培土,完成退耕还林地的苗木培土扶正1000余亩;对塘边村杨梅基地,羊昌、右七葡萄基地,

  13/16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协调救灾复合肥190吨进行了根外施肥。六是开展农村危房调查工作,全镇普查上报945户农村危房户,对极危房户强制搬出并妥善安置7户,陆续安排建房18户。七是完成450户“户户通”电视的收费工作。八是新增移动基站两处,通信网络进一步优化。九是积极争取各方面的资金、项目支持,加大污染整治力度。

  (五)加快发展,促农增收,为加强生态文明镇建设奠定物资基础。我镇立足农民增收,以做大做强“蔬菜、奶牛、茶叶、葡萄和苗木”产业为重点,着力建设“五个万亩基地”,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按照“建基地、扶龙头、抓服务、促发展”的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标准+技术+管理+保险”的组织形式,着力发展特色农业,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培育农民增收支柱产业。以“五个万亩”基地为载体,推进农业“三化”进程。在×××环湖村发展有机蔬菜、葡萄、牧草、茶叶和苗木“五个一万亩”有机产业基地,构筑湖区绿色屏障。同时,按照“两个跟进”的要求,协调市信用联社为农户贷款1934万元,其中种植业479万元,养殖业1455万元。(六)创新形式,强化载体,促进生态文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我镇以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满意在贵州”主题活动为载体,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提高村居民生态文明素质教育覆盖率为根本,扎实开展和谐文化建设、“整脏治乱改差”专项行动、农村文化建设,努力在全镇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好各种活动,以活动促建设。开展了“告别陋习,走向文明”、深化“卫生与秩序”和“文

  14/16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明大道”主题创建,“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评比和文明村寨等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延伸和拓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提高农村整体文明程度,彻底改变农村村容村貌;二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促进生态文明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组织生态文明志愿者开展“义务植树”、“共植同心树”

  “认养领养”、“向白色污染开战”等活动,拓展文明志愿者服务内涵,引导广大村居民爱护家园、建设家园、管理家园,促进和谐环境建设;三是开展以“两湖”保护为核心开展“关爱环境、关注未来”的主题活动,着力实施“蓝天”、“绿地”、“碧水”工程。深化“整脏治乱改差”活动,推进城镇精细化管理试点村寨工作,着力解决三条主干线沿线村寨存在“五脏五乱”等突出问题,巩固提高创建成果。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1、村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参与意识不强,影响了生态文明城镇建设的有序推进。2、目前我镇的工作主要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遵循适度发展的原则,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针对以上情况,我镇在下步的工作中,一是进一步加强村民生态文明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以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来推进生态文明城镇建设。二是以保护“两湖”为核心,积极实施以“三线四带、一沟三池”为重点建设内容的“碧水”工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环湖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逐步完善以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设施、人工湿地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保护中得到发展,发展中构建和谐。

  15/16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中共白旄镇委员会白旄镇人民政府202*年10月20日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情况汇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16/16

篇六: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安排部署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筑牢*生态安全第一道屏障,全力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建立健全空间规划管控体系。全力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编制完成*市“三线一单”环境功能分区管控、县域生态环境风险调查评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及各工业园区规划。

  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比例为*%。“多规合一”试点为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为解决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提供了示范,积累了经验。

  二、林草资源保护修复成效明显。强化天然林、湿地资源及草原保护修复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全市共聘请护林员*多人,负责*万亩天然林项目的保护和管理;拟建设国家储备林*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比*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建立*个保护地,使全市*%的典型生态系统和*%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全市*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到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全市可利用草原*万亩已全部落实草原家庭承包政策,发放草原所有权证*本,使用权证*本。积极推进全市一般湿地认定工作,已建(在建)湿地保护小区*个,面

  积达*公顷,湿地保护率由*年的*%提高到*年的*%,自然湿地保护率由*年的*%提高到*年的*%。

  三、城市生态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力推进“城市双修”试点工作,投资近*亿完成中心城市“三个*”生态*工程、*河湿地公园、龙陵县龙山湖等一批生态恢复治理项目。根据《*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名录》显示,青华海鸟类种数增加到*种,比*年前的*种增长了近八成,成为全省鸟类最多的国家湿地公园;

  中心城市地下*项目,*条*公里*及*座监控中心主体工程全面完工,累计入廊管线*千米,有效解决有效遏制了各类管线“马路拉链”“空中蛛网”等问题,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被列为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和中国农业公园创建单位。

  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运用地理信息、视频监控、红外相机、无人机等新科技新手段,构建涵盖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林草资源、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流失的全市生态环境状况监测网络和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

  二是全面部署实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8个标志性战役,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年,累计创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个,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废旧农膜综合利用率达到*%。完善污染物排放

  许可制,*年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完成生态环境系统机构改革、垂管改革、综合执法改革。

  三是投资*万元建成集合生态环境数据中心、一张图、展示平台及环境监测监管等*个应用功能的“智慧环保”监控中心,初步实现了纵向接通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数据,横向对接市直相关部门矢量数据及监测数据互联互通。投资*万元建成以水资源监控、河长制管理平台、水源保护区管理为重点,环保、水利、气象信息化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应用为核心的“智慧水务”平台,实现水资源取、用、排的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

  五、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市县乡村四级河湖库渠管理保护机制。市委、市政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总河长、市长任副总河长的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全市*条河流、*座水库和*个湖泊共确定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名,全市河湖库渠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实现了“见河长、见行动、见成效”的目标。在*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国家中期验收评估考核中,我市获得全省第二名。

  *市于*年被水利部列入全国河长制湖长制拟激励市县公示名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助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六、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市、*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市被命名为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

  践创新基地,*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获“中国生态文明先进集体奖”,“*桥”水质自动监测站被评为全国最美水站。*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经济学。

  七、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印发《*市建立健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建立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全市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和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引导五县(市、区)抓好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等工作。

篇七: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在昌江河沿岸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花园果园茶园复原再造一批人文景观完善中心城区以及鲇鱼山游轮停靠码头设施规划建设餐饮娱乐服务中心开发水上游乐项目精心打造稻香花厨枫林村张五常收藏艺术陈列馆月亮湖骑行公路三点一线集农业休闲徽派古韵健身运动艺术鉴赏为一体的农村精品线路满足游客亲近山水休闲度假的需求

  关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情况汇报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坚持用全域理念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稳中求进,创新突破,全面展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形成“旅游一业突破,引领多业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和新格局。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成立以区主要领导牵头的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推进各项工作,出台《昌江区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将全域旅游工作任务层层分解,由县级领导挂点具体部门负责,举全区之力全面发展昌江全域旅游。与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洽谈编制全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事宜,下一步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报告提交常委会讨论。(二)产业深度融合特色凸显一是“旅游+农业”。依托我区特有的农业资源和自然禀赋,不断促进农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实现观光采摘和乡村旅游收入,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月亮湖周边环境进行了提升改造,打造了“稻香花厨”休闲农业品牌,建设了张五常收藏艺术陈列馆,扶持了优秀乡村旅游点--百荷园,创造就业机会吸收当地村民上岗就业,乡村旅游已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二是“旅游+城区景区化”。坚持以双修提升双创、以双创促进双修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推进为抓手,秉承服务中心、赢得民心的“两心”理念。对城市进行景区化打造,做好森林公园、昌南湖·西河湾、陶瓷文创区山体修复;**山庄支路、兴华路等十几条背街小巷和区医疗服务中心、沿江西路城区街道提升改造正在实施中。三是“旅游+生态”。以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契机,积极策应昌江百里风光带,修复旸府滩古码头、荷塘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提升,放大区内生态资源优势,形成了一批集休闲、赏景、度假、娱乐为一体山水生态游和休闲户外游目的地。四是“旅游+工业”。以陶瓷文化创意园、航空小镇建设为平台,打造并推广陶瓷创意研修体验游、现代陶瓷工业游以及航空工业游。宁封窑主体工程将完成,陶瓷文化创意园区正开工建设,“航空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正在进行管网铺设。通过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全域旅游产品和业态不断创新升级,逐步呈现游客和资本双重追逐的良好趋势。(三)配套服务不断提升拓宽了月亮湖环湖公路;全面提升荷塘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区域内公共服务水平。自XX年国家旅游局发动“旅游厕所革命”以来,昌江区就充分利用中央、省市资金,我区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配套资金,按照“数量充足、卫生文明、实用免费、有效管理”的要求,截至目前已新建旅游厕所8座,改建10座。(四)重点项目稳步推进辖区内古窑景区已是景德镇景区标杆,XX年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景区,“世博江西馆”已开工建设;宁封窑主体工程将完

  成,陶瓷文化创意园区正开工建设,“航空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积极推动荷塘生态景区创建A级景区,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营造优美宜居的旅游环境。(五)旅游营销扎实开展充分利用各种招商平台主动出击,开展各种招商活动,积极参加区政府、市旅发委开展的招商活动、旅游推介会等。中国国旅在美设立办事处、古窑景区随省旅发委赴境外进行旅游推介等。除了走出去更要引进来,紧盯省旅游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知名企业,积极洽谈开发荷塘小镇与月亮小镇事宜,保持与投资企业的密切联系,力促项目落地。(六)旅游市场秩序持续向好联合市旅发委开展常态、联合执法行动,重点做好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和敏感时段旅游市场监管;认真做好旅游投诉案件的受(处)理和旅游纠纷的调解工作,开通旅游投诉受理电话,结案率、满意率均为100%;狠抓旅游安全,强化安全意识,完善应急救援体系,联合区安监、消防支队等部门在敏感时期多次下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涉旅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排查、安全知识宣传,截止目前未发生一起重大涉旅安全事故。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一)乡村旅游规模小,缺乏龙头项目。旅游对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全区尚未形成叫得响的龙头旅游项目和旅游品牌,旅游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例如,冷水尖等景区建设长时间停留在表面修缮阶段,没有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旅游与文化结合得还不紧。丽阳古窑址周边环境虽已整

  治,但其“双品牌”(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放宣传。制作昌江区旅游画册,结合陶瓷元素和生态元素,以形象生动的漫画和实景图展现昌江旖旎风光。抓住景德镇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机遇,把握省运会今年在景德镇举办的契机,利用瓷博会国际交流平台,承办好“景德镇与‘一带一路’文化节点城市建设”高峰论坛,主办好海昏人物系列陶瓷文化创意、荷花节等活动,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三)要提升景点质量。以古窑等5A级景区为标杆,着力提升全区景区和景点的建设服务水平。大力挖掘冷水尖佛教文化和郭璞峰道教文化资源,保护古道、古树、古字、古寺、古墓等历史古迹,发挥郭璞、樊梨花等历史名人效应,讲好丽阳古窑遗址、旸府滩唐樟宋樟、三闾庙清街及古码头的岁月故事。在昌江河沿岸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花园、果园、茶园,复原再造一批人文景观,完善中心城区以及鲇鱼山游轮停靠码头设施,规划建设餐饮娱乐服务中心,开发水上游乐项目,精心打造稻香花厨、枫林村、张五常收藏艺术陈列馆、月亮湖骑行公路“三点一线”,集农业休闲、徽派古韵、健身运动、艺术鉴赏为一体的农村精品线路,满足游客亲近山水、休闲度假的需求。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荷塘精神为主题,以革命烈士纪念塔、古碉堡、红色记忆馆、廉政桥等为核心,丰富百荷园、森林穿越、杨湾漂流等旅游项目,发展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相得益彰的荷塘旅游。让中外游客在景德镇博大精深的陶瓷历史文化和昌江区的山水自然风光中流连忘返。(四)要优化旅游环境。结合“双创双修”,加大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环境整治的力度,实施省、县、乡道美化亮化工程,同步建设休憩场所、游步道、观景平台,完善道路

  标识,开展“厕所革命”。建立全域旅游服务信息数据库,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电子地图在线查询,做到3A级以上景区免费WIFI全覆盖,让游客玩得顺心、吃得开心、住得舒心。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推行景区“三权分置”,对经营不善造成资源长期闲置的景区经营权及时予以收回。强化旅游、公安、消防、交通、城管、卫生、安监、市监、物价等涉旅单位联合执法检查,教育引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从业人员热情服务,加大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为游客营造优美、文明、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总之,我们要以加快推进全域旅游为抓手,以打响“魅力昌江”旅游品牌为目标,推动昌江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营造“时时有服务、处处有景色、人人都参与、条条景观路”的全域旅游环境,将昌江打造成文化创意突出、山水特色鲜明、生态文化独特、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模板仅供参考

  祝您工作顺利!

篇八: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一x20xx年主要工作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习总书记对x工作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六字方针始终坚持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的执政理念积极构建六大体系重点实施十大工程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顺利实现了一年开好局目标

  www.365gongwen.com

  专业的公文在线写作平台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我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及下一步打算做一简要汇报。一、2017年主要工作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习总书记对x工作“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六字方针,始终坚持“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的执政理念,积极构建“六大体系”,重点实施“十大工程”,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顺利实现了“一年开好局”目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主要河流监测断面Ⅲ类以上水质达标率达100%,均处于全市前列;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万元GDP能耗降同比下降5%左右,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140%左右,我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建机制强保障,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合力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底线,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系统性、长期性,加强整体设计,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凝聚合力。一是成立由我挂帅,30多个党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二是出台《xx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确定建设“六大体系”和“十大工程”,并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明确了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www.365gongwen.com

  专业的公文在线写作平台

  (二)狠抓生态建设工程,巩固生态环境基础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实施一大批生态建设工程。一是召开两次专题会议部署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基本完成生态空间识别与管控、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水资源红线“三条红线”划定工作,为下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深入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全面停止垃圾焚烧,新建垃圾转运站,将垃圾统一转运至xx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力推进城市引供水工程,项目已于2017年元月开工建设,确保2017年春节前竣工,让城市居民用上“安全水、放心水”;同时实施了3.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植树造林力度,2017年全县共完成营造林32111亩,达到计划数的110.7%。xx湿地公园成功获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三是积极开展生态乡镇、村的创建活动,全县已有5个乡镇、17个行政村获评“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称号,分别占全县乡镇和行政村总数的45.5%、27%。(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坚持源头管控,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着力构建幸福新x的生态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绿色“GDP”水平。一是在推动低碳工业方面下狠招。深入推进经开区拓园工作,启动了1平方公里拓园项目,用46天的时间全面完成了临近经开区企业的83户97栋房屋征收拆除工作。全年共清理闲置土地300亩、清理闲置厂房4万平方、清退非法企业14家,新安排入驻企业7家。二是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出实招。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启动“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即培育一个以葛为主的“1+N”农业特色产业,建设5万亩农业生态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建设十个

  www.365gongwen.com

  专业的公文在线写作平台

  新农村中心村;整村推进100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村;培育1000家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启动并实施2.4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积极规划建设“一核一线四区”,全力打造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乐的高效农业样板。新建葡萄、蔬菜、茶叶、马家柚、三红柚、猕猴桃等六个千亩示范基地;推动2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莲荷乡“七巧板”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和实施工作。三是在促进现代服务业方面上新招。将红色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推进“xx区”实施工作。以xx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4A景区为契机,积极探索开展了假日游、短途游和参与体验游活动。聘请了铁路规划设计四院编制《规划》,我县现代物流园区成功获评“x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同时,盘活了闲置近十年的xx原有办公楼以及粮库资源,仅用61天就建成了xx园;启动电商“千人培训”计划,和阿里巴巴合作,成为首批“千县万村”村淘项目县,成功入选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500强。二、2017年工作打算2017年我们将围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x工作提出的一个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和本次大会精神,更好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xx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下一步,我县将重点实施“五大工程”。一是生态项目建设工程。推进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用制度创新破解生态建设难题,即保护绿水青山,又提高农民收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围绕循环经济、企业技改、污水垃圾处理、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等方面,加快梳理一批重大生态项目、生态工程,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资金支持,

  www.365gongwen.com

  专业的公文在线写作平台

  实施一批事关xx生态文明长远发展的项目。二是生态品牌创建工程。全力打造以“一山两河一库”为主体的生态工程,即xx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两河流域综合整治,xx水库饮用水源地建设与保护,推进“一核一线四区”建设,推动xx基地建设工作。三是生态人居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改善生态环境,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积极开展美丽家园、生态乡村、生态社区、最美村庄、最美农村庭院和最美保洁员系列评选活动,实现生态与人居的和谐发展。四是环境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深入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开展土壤、地下水监测,完善和推进“河长制”;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建设;排查、登记区域内重大危险源,识别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及环境风险等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方案,全面提升全县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及风险防范能力。五是生态理念普及工程。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契机,通过举办环保议事论坛、生态文明进校园、环保公益活动、建设微博或微信网络平台等举措,全面普及群众的生态意识。总之,我县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加快建设xx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九: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按照将全州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编制上报生态保护红线调整意见并于x年x月x日按照环保部要求增加雪线以上区域调整后的最新红线矢量图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为xx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xx切实维护了全县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一、推进情况。(一)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一是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用地管理,在X年X月完成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调整完善工作。强化土地资产管理,开展交通、能源、城镇建设等项目的规划用地审查。加强建设用地审批制度管理,从严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为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依法出让国有建设用地。强化土地资产管理,经营性用地X%以招拍挂出让,商品住宅用地X%以拍卖方式出让。既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用地保障,又充分保障了老百姓的合法利益。二是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格控制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占用,耕地得到有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稳定;基本完成县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完善工作;加快推进县土地整治工作,土地整治项目完成入库;耕地面积达到约X.X万亩;完成全县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中,实现了全县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的目标。三是有序推进矿产开发。均按照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严格矿产资源开采环境保护准入条件,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保护区内,

  一律不再新设采矿权和商业性探矿权。清理出位于各类自然保护区内探矿权X宗,已完成退出工作。

  四是加快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按照将全州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编制上报《生态保护红线调整意见》,并于X年X月X日按照环保部要求(增加雪线以上区域)调整后的最新红线矢量图,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为X.X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X.X%,切实维护了全县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大力推动绿色示范创建工作。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把全域旅游作为发展最优的路径,始终坚持“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产业发展思路,着力走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并兴的融合发展之路。

  一是优先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以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树立了“旅游产业全域覆盖、旅游景区全域联动、旅游产品全域优化、旅游线路全域统筹、旅游品牌全域整合、旅游市场全域营销”的理念。成功举办了县首届珠牡迎秋节;完成了《县“一轴一线”沿线乡村旅游设计方案》、《村旅游扶贫规划》,全面改善国道X段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形象。旅游业稳步发展,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前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游客量明显增加,上半年接待游客X.X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X.X亿元。

  二是有序发展清洁能源和优势矿产业。将光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探索适合发展的光伏模式。火古龙村X兆瓦光伏电站于X年X月建成并网发电,下雄X兆瓦光伏电站一期工程于X年X月底建成并网发电,努力实现“开发一方资源、发展一方经济、保护一方生态、富裕一方百姓”。

  三是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按照“一圈一带一走廊”布局,着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底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完成森林抚育X万亩,产业基地建设(俄色茶)X.X万亩,道路绿化X.X公里。对卡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植被恢复X亩。

  四是加快发展中藏医药业产业化发展。推动药材种植基地化、药品生产标准化、中藏医服务特色化等工作。新建俄色茶基地X.X万亩,人参果种植X亩,新增中药材基地X亩,X年以来累计实现中藏药业产值X.X亿元。

  五是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按照建设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大力培育康北格萨尔文化产业区要求,结合扶贫工作开展了格萨尔文化精准扶贫暨“百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目前,三十员大将寨子建设X栋房屋已完成主体验收,进入外装饰阶段,累计完成投资X.X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X%;县格萨尔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公路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X.X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X%;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水系、景观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开展前

  期工作。(三)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通过实施绿色建筑工程、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和推广能源

  节约技术、倡导绿色消费等措施,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从而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一是加强退化生态整治,恢复区域生态功能。X年投资X万元,在卡攻、生康、仁果等乡镇开展虫害X万亩;X年投资X万元在达通玛X个乡镇开展鼠害防治X万亩;X年投资X万元,在大德、茶扎等乡镇开展鼠害X万亩;X年投资X万元在卡攻、来马乡、仁果乡、昔色等乡镇开展虫害防治X万亩。二是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严格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各项减排指标圆满完成州下达节能降碳目标。

  (四)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建设江河上游生态屏障。一是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加大。全力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和“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实施森林生态系统修复人工造林X.X万亩;封山育林X.X万亩;森林抚育X万亩;义务植树X.X万人次,植树X.X万株,折合面积X.X万亩;道路绿化X.X公里,城市绿化X.X万亩。二是环境治理效果逐步显现。强化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出台实施细则,签订责任书。坚决停止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的小水电

  开发。通过挂牌督办、领导督办,完成问题整改。全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强化土壤污染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面清理整顿环保违法违规项目。三是全面落实河长制。从严落实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完善县乡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对县境内X条河流设置河长X名,其中县级河长X名,乡级河长X名,村级河长X名,实现河长全覆盖、巡河常态化。

  (五)强化环境污染防治,改善人居环境条件。全力实施“蓝天”行动,督促开展重点城镇、景区扬尘、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污染综合治理。印发了《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方案》,建立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X年度实施计划》、《水污染行动计划工作方案X年度实施方案》、《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等,各项工作详细方案得以落地,污染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对专项整治餐饮油烟、重点项目扬尘、县砖厂等,确保了“天更蓝”;对沿河排污情况进行了摸排,针对河道沿线采砂场、碎石场及拌合站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对违法排污单位进行了立案查处,确保了“水更清”;通过汽修市场综合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及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监管等工作,推动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确保了一方“净土”。(六)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培育生态文化体系。

  充分发扬尊重生命、热爱自然、顺应自然的文化理念,引导绿色生活方式,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扎实开展每年“X.X”生态日、“X.X”世界环境日、“X.X”全国低碳日、“X·X”法制宣传日等系列宣传活动,全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更加自觉。

  (七)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统筹协调生态文明建设。以提高人居生活环境质量为切入点,强力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开工建设县格萨尔机场建设等项目。扎实推进藏区安居工程建设,X以来全县已建成X户,累计完成投资X万元。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完成县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县拖坝四村“美丽村寨”等项目建设。实施“电网改造”工程,县X个中心村、X个集镇的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建设,下雄变电站工程、至东谷X千伏线路改造工程、来马X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加强教育卫生等基础建设,完成县包虫病诊疗中心、县新华书店建设项目等一批重点教育、卫生、文化项目建设。二、建设亮点工作在实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中,着力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发展生态绿色产业、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推动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创建生态文化体系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七个方面工作。加强重大项目实施,

  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储备库建设,形成重点建设项目竣工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机制。加强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资金管理,完善项目建设监督考察,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一)生态建设项目推进有力。在缺少项目及建设资金的情况下,通过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对口援建资金及银行、社会融资等方式,推进了全县生态项目建设工作,整体项目推进实施情况较好。

  (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扶贫工作有效结合。通过格萨尔文化精准扶贫暨“百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作为X个贫困村X人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主要产业支撑,有效解决贫困村产业发展困局,助推脱贫攻坚,确保同步全面小康。

  (三)宣传与实际相结合,推进草原鼠害防治工作。通过大力宣传和聘请专业队实地开展灭鼠害工作,让农牧民看见了实效,从之前反对杀生的思想认识改变为积极支持和参与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管理力度。从当前情况看,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涉及面广、相关联部门多,统筹协调的压力大、任务重。要确保相关各方的目标、步调一致,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和各类其他规划目标的衔接,必须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

  从更高层面对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行部署和协调,以最大程度聚集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并形成长效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与管理保障。

  (二)不断创新举措,建立和完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和保障机制。一是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办法,加大考核权重,以促使不同主体功能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二是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区际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环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形成基于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跨区域生态补偿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改变发展观念,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并进。树立起生态文明观念与环保理念互相尊重,环保事业优先考虑的新发展思路,把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纳入到决策、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来,加快重点生态环境功能区建设,同时规划工作要提到战略高度,实现产业布局和城乡发展的和谐共存。坚持综合整治和专项治理并重、常态治理和集中整治结合、辖区治污和区域共治联动,形成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之势。

  (四)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制订相应的宣传教育方案,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乡镇广播站等宣传渠道,通过出版物、展览会、现场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

  加强对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培训和社会各界的宣传教育。向社会公众宣传正确全面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引导社会公众自觉抵制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使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群策群力的自觉行为,形成全民参与循环经济的良好局面,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和扎实的群众基础。

篇十: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简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总结精选五篇简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总结精选五篇【一】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体会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当然,也不能片面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从而推

  动经济的发展。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安泽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坚持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了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简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总结精选五篇【二】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

  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

  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x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x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_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x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

  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x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x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x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

  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x有史以来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x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x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x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x、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x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简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总结精选五篇【三】

  县编办作为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作用,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根据省工作部署安排,推进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的组织实施。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整合试点示范。我办于前期开展调研活动,准备集中开展体制改革。

  二、创新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推

  进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垂管改革,制定出台我县环保垂改有关机构编制方案。

  我办已编制印发了《县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县环保局环境保护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三定方案,对县生态文明办、县环保局的职责职能进行了规范明确,并在接下来的生态工作中持续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三、建立生态综合执法体制,推动组建县级生态综合执法机构。

  为全面加强生态综合执法体制建设,经市编办批准同意后,成立县环境监察大队,为环保局下属副科级事业单位,负责全县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组织实施联合执法,全面保障生态综合执法体制健全。

  四、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健全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机制。

  我办已于20××年报市编委批复成立县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并配齐编制人员,编制印发了《县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主要职

  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的编制规定》,健全和完善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并将持续对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简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总结精选五篇【四】

  村西村位于湟里镇区东郊,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下辖13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54人,全村经济蒸蒸日上,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内环境优美,村民们和谐相处、共同致富,村内治安稳定,实现了农村和谐、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目标。

  近年来,村西村以村庄规划建设整治为重点,在全村开展了各项创建工作,先后被评为x省生态村、x省卫生村、武进区生态村、武进区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三清达标村、武进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武进区红旗党组织等荣誉。

  一、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完善的创建网络

  成立了以李良平为组长,丁海青为副组长,周国平、鞠峰、申金秀、金钢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要求和时序进度,把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通过组织村干部、队长、党员和村民代表参观学习;发放宣传单、在村主干道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创建标语,营造创建氛围;通过召开村委会、支委会、队长会议和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宣传创建的意义。让全体村民都支持并投入到这次创建活动中来。

  三、严格对照创建标准、整体推进各项建设

  我村经济繁荣发展,XX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3亿元,其中完成工业产值6.5亿元,服务业经营收入2.5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达80.2万元。农民持续增收,充分发挥本村花木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加快产业调整。成立x市壹柒叁农业服务、x市绿野禽畜、x市村西农业服务三个专业合作社,增加股份分红收益。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800元。

  我村坚持优化生态环境。完善村庄绿化,见缝插绿,将家前屋后,道路两边,河岸两边栽满绿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64%。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坚持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村庄环境全天候保持洁净齐整。

  我村的社会事业也超前发展,文体设施实现“村村有”,小型健身广场达7个,建成占地面积4800多平方米的村级文体活动场所。被征地农民和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100%。基层组织建设坚固,积极创建并成功评为武进区级红旗党组织。

  我村重点项目工程有:对富柱村(东环路至一一农庄)的主干道路,补缺路面,亮化工程在原有基础上延伸3000多米;沿线两侧的绿化补缺新增面积12亩,定期人工清除杂草;全面整治沿线广告牌、乱搭建、乱堆放等,并在村主入口处悬挂主要宣传标语,沿线两侧每50米或100米悬挂标语(固定式)7个。对3个自然村进行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加大家前屋后的绿化力度,调整土地8亩,新增绿化6亩;定期清理家前屋后乱堆放,坚决拆除违章建筑;修复或拆除残墙断壁2间计56平方米。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方面将村庄生活污水全部进行管网到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极大程度地解决全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村级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对老年活动室、阅览室、兵乓室等文体活动场所进行整合优化,增加富柱村篮球场、活动室、乒乓室,大场村健身活动场所;健全各类规章制度,聘请村内有积极性、威望较高的老年人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日常开支的同时,使更多的村民参与文

  体活动,不断丰富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XX年建造一个占地面积300亩的生态观光园,总投资2.94亿元,一期工程投入7000多万元。该公园集健身、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主要设施有灯光篮球场2面,人工草坪门球场4面,健身广场3000平方米和健身路径等,它将成为武进地区镇级对外展示和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中国整理。

  我村无规模化养殖场,无养殖污水直排现象,家畜家禽全部实行圈养,粪便发酵还田,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我村认真贯彻实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村域内工业企业主要为冶金制造、炭件、印刷,对工业污染源村每月都会定期检查一次,并要求严格按国家污染源排放标准执行,查出问题及时整改,全村工业污染治理率达到100%;我村进行广泛宣传,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全村现有672户村民使用太阳能,使用率达到83%。

  XX年10月xx在党的xx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什么?这个答案也是我村创建武进区生态文明示范村的目标——不断提高农村总体素质,更新农民思想观念,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改变村容村貌,营造文明、整洁、优美的现代新农村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人来改造环境、环境再来改变人”这是我们村西人始终坚守的理念,我们始终没有忘记每一个村西人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他们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者,也是生态环境的享受者。也正是从“人来改造环境、环境再来改变人”的转变,使村西人创造了自己的生态文明,合力形成了我村独特的生态文化。

  一方面我村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宣传橱窗等形式向村民宣传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的重要性和意义,以此来提高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定期对各村小组组长进行生态文明培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加强生态环保教育,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中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乱砍乱伐林木,不污染环境,摒弃旧有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我村有外来流动人口300多人,我们始终把他们作为村西大家庭中的一员,村委在我村创建武进区生态文明示范村过程中,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投身环境创建的行列,让他们参加村委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使他们不断融入我村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的良好氛围。

  完成区级生态文明示范村的创建仅仅是我村工作的一部分,我村将一如既往大胆开拓、创新,带领全体村民全力以赴,让我

  们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委一班人坚持同心同德、求真务实、奋力拼搏,为加快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奋斗。

  简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总结精选五篇【五】

  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______总书记多次在谈

  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提高公民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意识是生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公益广告或者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科学生态知识,另一方面要营造科普氛围。鼓励公民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提高个人修养。

  正确处理经济与环保关系,推进绿色发展。经济产业良好发展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在当前背景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节能减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循环经济是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又实现了循环利用,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会贯通。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生态监督力度。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众多领域,需要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形成综合执法合力,才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遵守法律、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要增加处罚力度。同时还应鼓励公众及社会媒体对环保工作进行监督。要借助新闻网络平台,创新监管形式,实行“在线实时监督环保”的新举措,为环保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首先应该从我做起。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

  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全社会应该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伟大工程,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共同参与。

  美丽中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希望。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有力的臂膀。然而,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将生态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

  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

推荐访问: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示范区 工作汇报 生态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