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17篇

发布时间:2022-12-12 10:18:02 来源:网友投稿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17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17篇,供大家参考。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17篇

篇一: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培训中,我在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培训中,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

  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

  1

  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

  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9月我有幸参加了经开区教研室组织的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使原来懵懵懂懂的我收获颇多,专家和老师们的讲解,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通过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一年级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抓细抓实,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学习,爱上学习。

  2

  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今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解读教材,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一切要从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七月七日参加了由教委组织的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时间两天,上午听了一年级和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示范课各一节,并观看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的讲话视频,下午听了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反思和县小学教研室钟晓菊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详细解读。这一天的培训,总体感觉是严谨且高效,受益匪浅。

  伍才英老师上的一年级《校园里的号令》一课,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感受校园里的各种铃声,通过听一听、辨一辨、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校各种铃声的含义,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乐生活”的“法治”教育。这节课在两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组织教学,针对刚入学的孩子,采用对口令、小组竞赛、表扬激励等方式,行之有效,课堂井然有序,彰显了教师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是引入“校园童谣”,学生对“铃声下的规范”学得快,记得牢。培训是短暂的,付诸实践是我们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经常复习培训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充实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的教育理论作指导,以课例、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肩负着学校的深切厚望,我于10月8日有幸赴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20xx年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身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精神,自20xx年秋季一年级开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培训教师的培训讲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他们的身上,透出一种智慧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领悟。如今,培训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行了一半,以下是这几天我对这几次讲座的浅薄的见解与体会:听的第一场讲座是成尚荣老师的《道德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虽然不是专业的道德教师,但被成尚荣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深深吸引。因此,对这堂课非常有兴趣,津津有味地认真聆听成老师的独到见解。首先,成老师论述了道德和法治的关系,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而这门课程,是一门道德与法律的相结合的课程。“法治是对道德的支撑,道德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在人们心中,离不开道德的滋养。”我对成老师这句话有着深刻的感触,这句话我的见解是:法治是道德的保障,如果没有法治,道德会被随意破坏与践踏,法治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朝着道德的方向发展,而法治本身就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最高的体现,法治应该是为道德服务的,如果法治背离的道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由于某种情况下,法治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道德还是对法治的一种补充。两者是相互依存、支撑与补充的。接着,成老师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论述了道德教师该如何进行专业成长,我从中收获良多,不仅清楚了国内道德教育的方向,而且了解到国外道德教育的成果。总而言之,通过这次讲座,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曙光和希望,今后一定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道德课,虽然的一个老师的力量

  3

  有限,但是千千万万的老师也是由一个教师组成,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好,我国的国民素质、道德水平才会慢慢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才会越来越好。

  第二场是孙彩平老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低段教材整体解读》,孙老师这堂课让我们非常直观的认识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非常有指导意义。

  专家讲到新旧教材的不同,并进行了对比,新教材将德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落实《课标》要求和大纲精神,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传承的过程,还讲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工作要求。专家还列出了小学一二年级法制教育图谱,并列举了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单元课例,教材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

  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启发,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另外,汪老师的《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讲座也让我记忆犹新,对今后我教学有着很重要指导性意义。首先,汪老师提出,“为什么要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的这样一个命题,他是从“德多才少”、“才多德少”这两点来加以解释。而我听后的见解是,德和才一样重要,有才无德比有德无才更危险,就像我曾经和学生开过一句玩笑话说的那样——“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才无德的人有头脑、有技术、有能力,他们如果做坏事,造成的社会危害会更大。所以,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模仿的对象。如果做不到德才兼备,也就枉为人师了。然后,炎老师从理论基础、具体措施这两方面提出,我们该如何去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教师,他的智慧与理论让我十分折服,今后一定要把其具体运用到我的教学生活当中去。还有很多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就不一一道来。他们的智慧、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光亮,照引着我的教育职业生涯。此次培训进行到这里,我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019年8月21日,有幸到二小参加了全县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培训,培训时间虽短,却让我感受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重要

  4

  性,在谭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通过培训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

  教材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谭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5

  

  

篇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20__年8月21日,有幸到二小参加了全县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培训,培训时间虽短,却让我感受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在谭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通过培训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

  教材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

  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谭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

  七月七日参加了由涪陵区教委组织的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时间两天,上午听了一年级和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示范课各一节,并观看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的讲话视频,下午听了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反思和县小学教研室钟晓菊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详细解读。这一天的培训,总体感觉是严谨且高效,受益匪浅。

  伍才英老师上的一年级《校园里的号令》一课,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感受校园里的各种铃声,通过听一听、辨一辨、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校各种铃声的含义,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乐生活”的“法治”教育。这节课在两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组织教学,针对刚入学的孩子,采用对口令、小组竞赛、表扬激励等方式,行之有效,课堂井然有序,彰显了教师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二是引入“校园童谣”,学生对“铃声下的规范”学得快,记得牢。

  罗英老师上的二年级《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巧妙地把对中秋的学习,用找中秋、知中秋、过中秋、品中秋、迎中秋等系列活动贯穿其中,并紧密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既了解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又得到了“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的情感体验。

  听了朱之文副部长的讲话,我们懂得了,这次中央统编三科教材一方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解决教材存在问题和不足的需要,我们要从落实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育质量等高度充分认识新编教材的意义。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三科统编教材的思想和内容,从理念层面,一是要突出德育为魂,二是要突出能力为重,三是要突出基础为先,四是要突出创新为上。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内容。对统编教材的使用一要

  高度重视,二要强化培训,三要加强教研,四要落实保障措施,五要加强舆论引导。我们对新教材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钟晓菊老师的培训,从统编教材的新变化、教材的编写思路有及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明确了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儿童日常的生活当中。知道了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接受以权利义务、公平正义、责任担当为主的法治教育,长大后便更有希望成为一名具备规则意识、程序观念等法治意识的公民。钟老师的培训通过课件全面展示,生动而且具体,使人印象深刻,对我们今后的日常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培训是短暂的,付诸实践是我们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经常复习培训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充实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的教育理论作指导,以课例、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

  __x年8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四川成都的一位教学经验丰富且参与了新教材编写的廖洪森教授给我们讲解,

  讲解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块:修订新教材的目的和新旧教材之间存在哪些区别。在将近两天的培训中,我在洪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洪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区域维度、理论维度、个体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洪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洪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洪廖森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

  __年3月9日,市北区张均、孙婷工作室全体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教研员徐璐老师的组织下,在青岛上海路小学多媒体教室,参加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三下)统编教材络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统编三科教材培训工作方案要求,为使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把握统编教材在全国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编写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实现统编教材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结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本次培训采用集中观看及分散观看的方式进行培训。过程中,专家们毫无保留地为大家传经送宝,唐燕和何颖老师全面深刻地对每个单元剖析、解读,使任教老师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及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并对每一课的课时安排,重点难点,对应采用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很详细的讲解和说明,从课程理念与教材编写理念、编写者视角进行本源性解读,为任教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明确了教学任务。老师们听得聚精会神,认真记录,积极思考,并与专家互动交流,听会教师个个受益匪浅。

  此次培训活动,使我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尽快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提供了有效的着力点。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大研究的力度,使该学科教学绽放异彩。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

  9月11日,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是也阻挡不了工作室成员参加培训学习的脚步。来自中原区教研室的教研员王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让儿童生活更美好,让儿童成长更精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时间,但是受益匪浅。

  王老师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教材的解读与分析。王老师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课堂教学也就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孩子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道德学习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无实效的学习。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为我们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有小学思想品

  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那设置这门课究竟是为了什么?它承担什么样的教育任务?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听了王老师的报告,感觉责任重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强调:“回归儿童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提出来的。传统德育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求,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有让品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我们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呈现的话题、范例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构思能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地体现出来。这样,教材才能用活用好。

  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做了明确的定位:“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把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的核心素养贯彻德育的全过程,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动摇。在本课

  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节课上好。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6

  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霍静老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主题是做有情怀的引路人,我在霍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明确了课程性质,紧扣课程目标

  培训中,霍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区域维度、理论维度、个体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

  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洪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霍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

  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霍静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7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称,从20__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这一决定是为了响应和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中小学法治教育。相信教材更名之后,教育部还将推出更多的计划来推动中小学法治课程的建设和落实。

  未成年人犯罪、校园伤害案件频发,早已引发公众对中小学法治教育的质疑和批评,加强法治教育的呼声日益高亢。但是,中小学校依然痛感无法施展拳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思想认识和课程意识上不够重视。二是缺乏法治教育专业教材,学校

  在校本课程建设上只愿意将精力花在考试科目上。即使学校有心开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中小学法治教育教材更名,为中小学法制教育开了一个好头。让我们走进学校,听听他们的声音。

  现状:

  法制教育不被重视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那么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如何呢?让我们跟随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学的刘来国老师来做一下具体深入的了解:

  首先,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课。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

  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课堂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第三,标准不一,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化。

  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习课,有的挤占政治课一点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即使安排上法制课,在时间安排上也往往视情而定。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

  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第四,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

  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

  对策:

  教育部门、学校、老师齐用力

  谈到法制教育的对策,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学的刘来国老师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他的观点。

  首先便是各级教育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及其青少年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一个具体的意见,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要设立法制教育专门机构,做到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组织力量,根据未成年人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认知和接受能力,编写一套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法律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统化、持续化。

  其次是质量要提高。要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他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强,理论功底深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法律,并且也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给学生多一些案例教学和形象教学,以案说法、以例释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能很好地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赋教于乐。逐步壮大法制教师队伍,同时,在教学上要与主科同等对待,并列入考试范畴。

  第三,教学要规范。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精神和中央两部“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

  教育教学内容,要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加入法律知识的内容。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

  最后,学校的法制教育不应局限于校内,内容更要丰富,不应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上,应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不让法制课仅仅局限在小小的课堂上,要适当地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比如组织法制专题讲座、请司法部门的同志以案讲法,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等活动,让他们不仅仅用头脑记忆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在各种活动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并内化为守法、护法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良好习惯,更好地预防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

  根本:

  完善课程、依实评价

  法制教材更名,说明国家已意识到了建设法治型社会首要之举是从教育入手,从青少年入手,教材名称的更改类同于广告的渗透性效应,可以增强法制的威慑力和影响力,相信这一举措定会对当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有所改善。

  德州市陵城区陵城镇明德小学的魏平老师谈到,对于承担法治教育最重要的思品课程来说,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课程的全面整合,教材名称更改,那课程标准、内容都要有所改动,课程标准应对法治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地提出。而且,为使法制常识更体系化,可以尝试相关内容再集中一些,对在思想品德教材中散落的法制常识进一步归类,以更醒目更完整的样貌呈现。

  课程不只包括教材,社会实践,课外学习资源的拓展都是重要的补充,为防止形式化、碎片化,学校还应研究制定自己的课程纲要,即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及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措施(如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等)等给出全面的系统的安排和设计,使法治教育更系统更有效。

  提到有效,那何为有效?是高分吗?非也,成绩好的学生未必不知法犯法,未必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帮助他人,最根本的是有没有更良好的行为习惯、身心是否健康以及能力如何,而现在衡量学生这些多维标准的方法只有一个,即书面测试,最终归结为小考中考,而且又以此来考评教师。但我们知道,校园暴力等青少年犯罪问题以及其他法治要求于公民的所有标准最终是落实到行为上的,所以,呼吁相关部门更合理地改进道德法治教育的评价体系,比如行为习惯等级评价,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处罚标准、档案记录甚至犯罪行为一票否决等,使评价更具有监管性和引领性,使法治教育真正能抓住根本,立足于根本又见效于根本。

  昌邑外国语学校的杜春玲与孙超两位老师则提出,此次教材内容和名称的改革,必定会加大法制教育的内容,建议在教材的编排上,每一种道德教育之后紧接着进行与之相关的法制教育,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例如“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道德教育之后,是一个真实的案例,银行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进入络黑名单,乘坐动车,飞机等都被法律禁止;超市售卖假苹果手机被处以十倍罚款;山东“乐天在线”络信贷诈骗人被拘捕……法律是最低的道德,不遵守道德,势必受到法律的惩处。

  深化:

  教师需要自我提高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昌邑市围子小学的田亚卿与满晓红两位老师认为,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

  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8

  今天在德源学校参加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培训,一天培训颇有收获。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

  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开个辩论会,问题越辩越明。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愈挫愈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

  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生经历,具体可感。是学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

  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品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9

  道德与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社会生活中人们因处理复杂的相互关系而产生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才有了法治,人们在参与社会生活中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走出学校和教室这一框框,应把儿童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之中,密切联系他们的现实生活,不但把他们看成学校里的一个小学生,还要把他们看成社会上的一个小公民,让我们的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连接起来,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去观察社会,感受社会,研究社会,体会社会生活的规则,播下法治的种子,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一)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1.社会化的教学内容。教材篇幅是有限的,教材的内容也是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因此,教师必须学会灵活运用教材,通过

  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曾兴俊老师教学的《不同肤色的居民》课前引导学生上查找资料,了解世界上的主要人种,和不同人种特点;蓝晓霞老师上的《我是一张纸》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纸制品,了解它们的作用,邱羿昕老师上《小水滴的诉说》,收集了自来水的制作工序、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等视频,这些都是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丰富了课程资源,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理导行,三节课中,教师都有涉及相关社会规则、法律规范的渗透,如“种族歧视问题”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节约用纸,保护森林”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现了课堂的“法治”味,学生的学习时空都得到了拓展,不再是课堂的40分钟和教室的几十平方米,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局限与课本,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生活。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老师在参与学生课堂讨论中加以点拨,并维持秩序,指引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课堂气氛自由、开放。

  2.多样性的教学形式。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是枯燥的说教,三位老师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有像音乐课一般的放声歌唱,有像美术课一样的剪纸、贴画,还有像语文课一样的美读诗文,又有像数学课一样的计算明理……在多种活动体验中感悟内化道德要求,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突出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与社会性。

  3.大面积的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自觉实践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作为综合性课程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更应突出这一理念。三位老师的教学都很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设计了同桌、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讨论,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教育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表达、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友好和谐相处,这就是校园小课堂的“社会化”。

  (二)学科测试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本次培训活动,教研室钟晓菊老师给我们做了《立足儿童生活,科学设计纸笔测试》的专题讲座,从当前学科测试的命题角度,给我们做了一个引领,提出当前纸笔测试命题,应当立足儿童生活,拓展命题空间;关注社会热点,学习社会参与;创设问题情境,融入儿童生活等理念,可以说,当前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命题,和课堂教学一样应从儿童实际生活出发,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不是理论性的、死记硬背的一些道理条文。

  教师的教影响着学生的学,测试的指挥棒影响着教师的教,不管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还是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我们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教学都必须做到“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学生明理导行,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人”。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0

  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

  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3篇: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法制教育不仅要向青少年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

  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1

  今天在永城市__小学参加了一天的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络培训。

  这是人教版主编一流专家讲的,高屋建瓴,令人耳目一新。

  通过培训,我知道要灵活地使用教材,不是讲教材,可以有创意地利用教材,做到本班设计。假如有一个练习,让学生比较两片树叶的不同。有的地方当时还没有长出树叶,可以换成别的题,可以拿两个不同的核桃进行比较,观察核桃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体验农民插秧的辛苦,农村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教法就不能相同。农村孩子有插秧的经历,通过回忆,能清楚地记得曾经帮妈妈插秧的情形,城市孩子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老师就应该让学生带花盆,装上沙子,学插秧,来体验生活,让学生说感受,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我曾经就让儿子在太阳下剥玉米,他热得满头大汗,他说全身都不舒服,他说当农民真不容易。如果不让他亲自体验,他就不能感同身受,就不能体谅农民的辛苦。

  让学生把书包挎在胸前,当五分钟的怀孕妈妈。让学生体验活动的不方便,身体很笨重,学生感到很难受,体谅妈妈曾经怀着自己的不易,就知道感恩妈妈了。孩子的心灵得以净化。

  孩子爱父母,知道感恩是一方面,能真诚地帮父母改正缺点,也是爱父母的表现。爸爸吸烟,让学生想办法帮爸爸戒掉,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

  让学生知道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要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困难就像弹簧,你弱它强,你强它弱。鼓励学生勇敢战胜困难,学生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有成就感,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会增强自信心。

  三年级的学生,是中年级,是过渡阶段,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意义,从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让学生明白人人都可以学好,不要自卑。要多元化评价学生,让学生眼里放光,让学生内心愉悦,让学生常常面带微笑,让教室成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动起来,实践活动搞起来。不是靠老师单纯地说教,要以学生的学为主线,设计活动要为这条主线服务,突出重点,思路清晰,方法有效。

  教材也不一定是权威,教材就好像一个儿童,儿童看教材,就当是给朋友对话了。给朋友互动,说自己亲身经历的具体的事情。把静态的教材转化为动态的内容,让学生说,畅所欲言,学会聆听,记住要点,写下感受,再演一演,在做中学。

  在活动中渗透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养成遵守法规的好习惯。例如你身边有女孩,家长不让她上学,她家长就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法律保护了女孩上学的权益。

  要采用生活建构教学模式,不是单纯传递知识,而是引入到生活中,学生的亲身经历中,从智育到德育的转化。要体现价值导向,确定教学目标以价值导向为目的。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对接。不脱离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这就是引导生活建构道德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反思生活,超越生活。价值灌输转为价值探究,活动与学校的整体日常德育融合,从情感角度,拉近学生与学校,老师,父母的距离。不要机械整合,要灵活整合,深层融合,体现综合性,提升实效。

  我们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学会诊断,看学生需求,看教材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走进学生的真实生活,塑造学生的灵魂,对学生进行灵魂教育,让学生得以提升。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2

  新学期开始,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版本的一时更新让我有些始料未及。因为我们上学期还是粤教版本,新学期一开始一下子就变成了人教版本,正当我饥渴无助之际,今天的新教材络培训如同一场可贵的春雨及时地滋润了我干渴的心田。

  络培训让我站在"高处"把握了教材的主题、理念与框架:宪法精神是贯穿全册的红线,统帅全篇的灵魂。本册书我应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不断去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教材采取总——分框架结构,犹如一篇__,思路特别清晰,这一切似乎使我顿生驾驭教材,运筹帷幄之感。

  我最赞赏的还是本书很贴近青少年实际,遵循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建构"基于生活——反思生活——回归生活"的路径。这将会使学生们增加很大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的过程中也不会觉得抽象、枯燥。

  同时,本次培训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教材研读方面,我要肯下苦功。字斟句酌,逐层分析,多思考,勤动脑,既不能想当然的望文生义,也不能迷信权威或墨守成规。

  新学期,新教材,新挑战,我虽不能轻车熟路,但不能不说,这次络培训,真的很给力。当然,探索学习之路没有止境——我会努力不懈,只求更好!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3

  20__年9月22日,茂名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在茂名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举办了初中教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为期一天的活动由市教研室中学政治教研员崔永奇老师主持,茂名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的彭志洪校长发表了致欢迎词。

  一、培训概况

  由人教社委派的培训专家冯军教授,作了《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的讲座。冯教授从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新教材的编写原则,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学的一些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活动最后安排与会教师与专家就教材的相关问题进行互动研讨。

  20__年秋季起,初中的教材有了新的变化,在教材框架设计、教材栏目设计、教材素材选择、教材容量和难度、教材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在内容设计上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逻辑暗线遵循初中生的道德成长规律,善于捕捉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正视矛盾,揭示矛盾,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与会600多名教师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要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准确把握人教版政治教材修订的精神实

  质与主要变化,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使教学更具有人文关怀,更能满足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需求;尽己所能,为更快地推进《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建设留下自己的足印,贡献一份力量。

  二、培训感悟

  1.提高个人教学素养,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法

  第一、要积极钻研新教材、新教参,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政治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全面准确理解,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在“理”字上下功夫,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增强知识的可信度;在“新”字上想办法,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在“乐”字上动脑筋,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用”字上做__,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政治教学效果。

  第二、要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为中学生接受信息提供了广泛的渠道。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各种各

  样的信息,有些是和我们政治课的教育是一致的,这就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课的实效性,但也会有不少信息与政治课的教育是相抵触的,处理不好就会削弱了政治课的实效性。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深入社会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在教学中把握“六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相一致?是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的政策相一致?是否与当今世界的大环境、大趋势相一致?是否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一致?只有保持六个“一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及时纠正学生的负面认识,也才能游刃有余地给学生正确、恰当地释疑解惑。

  2.实行课中课---上微课,师生共同成长

  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不只是名称的变化,整个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内容上:逻辑性更强、可教性更强、可读性更强;形式上:版面更活、颜色更爽、比例更好。”教材中有很多活动设计,例如: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探究与分享和拓展空间等。这些活动设计可以通过实行微课形式呈现出来,以求能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

  3.勇于担当,努力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很多艰辛的路要走,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更新,我们的任务——依法治国的教育也任重而道远。我作为工作室的学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制作《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课件,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特殊经验和本领。制作课件时关注细节、深度思考、精益求精,在课件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互助互学、互惠互利,力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第二、在QQ群中,勇于提出和解决疑难问题。把自己平时遇到的困惑或疑难问题以及经验心得发布在群里,在对这些教学困惑进行的交流与碰撞中,我们互相启迪彼此的思维与想法,让我们都能在研究与交流中得到提升和发展。这样汇聚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平时靠一个人或几个人不能完成的事,集所有人的智慧和能力为一体,让我们之间发生聚变效应,发挥1+1>2的良好效果。

  第三、积极反思,撰写论文。不断总结自己和他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推己及人地及时将这些感悟提炼成教学论文,力争我们学校政治科组每学年都有教学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同时也积极呼吁我们全市的政治老师踊跃向相关教育报刊投稿。同时向工作室建议选择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专题,引领全

  体成员、学员共同研究、探讨、实践、总结。为工作室将来的研究成果结集成册,著书立说做出贡献。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4

  8月24——25日,我参加了在婺源风景酒店举行的上饶市教育局20__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骨干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有两个内容:一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副院长、《中小学德育》杂志社副社长、《道德与法治》教材副主编王清平教授对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进行解读;二是由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刘秋燕老师带来的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的制作与使用,其实是对微课概念及其使用制作的较系统的讲授。

  我们先来看第一块内容。王教授作为刚刚由教育部审定并推广使用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的副主编,对此套教材编写依据、课程性质、教材特点及课堂教学当然了然于胸,因此她的讲座也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的。

  一、教材编写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当前使用的冀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起了很大重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增加新的内涵。尤其是依法治国理念稳步实施,更需要我们将法治教育的内容引入到小学品德课中来。

  此次推广使用的粤教版《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为: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__版)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3.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是什么?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我们任教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会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

  三、德育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

  提升道德认知(道德觉识、价值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决定、道德反省等)

  增强关系理解(人生认知、关系觉察、价值体悟、道德敏感、道德对话等)

  培养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学习、交往、处事、休闲娱乐等)提高公民意识(国家意识、责权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独立人格意识、对话协作意识等)激发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热情(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丰富媒介素养(媒介识别、媒介选用、媒介批判、媒介责任、媒介法规等)四: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侧重点是什么?a、道德教育(一)人与自我卫生之道——卫生、整洁、运动、规律作息等。修学之道——立志、勤奋、好学、专心、讲理、问难、毅力、进取、惜时等。谋生之道——进取、自立自营、勤劳、节俭、技能、创造等。

  修德之道——正直、诚实、谦虚、自信、豁达、勇敢、坚毅、理智、求真、爱美、自尊、自省、自制、廉洁、不贪心等。

  (二)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孝敬、男女平等、和睦等。个人与社会——(1)与熟人(同学、朋友、邻居等):真诚、友爱、理解、信任、体谅、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睦邻、合作、守信等;(2)人与陌生人:礼让、友善、同情心、关爱、守信、善群、公正、宽恕、尊重、帮助他人等;(3)人与社群:讲卫生、守纪律、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美化公共环境、珍视社会进步、乐于社会参与等;(4)对职业或工作:责任、敬业、创新、信用、公平等。个人与国家——爱国、守法、平等、民主、国民的权利和义务等。个人与国际——正义、和平、国际交往与合作等。(三)人与自然贵生、博爱、和谐、探究心等。b、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五、《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什么?1、加强法治教育就是加强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2、规则教育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重点。3、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体。4.遵循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是什么?1.编写思路:明暗结合、纵横衔接明线:儿童的生活时空顺序,体现生活逻辑;暗线:小学低年级儿童品德发展的关系、内容范畴,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儿童的日常起居、人际交往、知识学习,体现品德发展的逻辑……2.编排结构:三位一体本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充分体现法治意识、法治知识与法治行为的三位一体。3.取材:时代气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4.呈现方式:体现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想象力

  5.独有特色:正确对待儿童成长中的问题,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儿童成长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七、《道德与法治》教材体例说明教材主体:单元+主题+“放大镜”(我发现、我知道、我会做)栏目设计:小词条:法规小词条、传统文化小词条、谚语小词条小脚印:自我评价和行为指引知识卡:掌握相关知识点小游戏:培养活动能力和创新思维小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八、《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是什么?1.积极体验,发展学生的道德感知力(私人逻辑)2.尊重儿童的权利,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3、聚焦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技能4、关注社会生活,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5

  新版教材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传话游戏”,第一个人轻轻说句话,传到最后一排,看看哪组传得又快又准。

  游戏虽然简单,但游戏过程中锻炼几个能力:一是倾听能力,要专注;二是语言能力,把话说清楚。通过传话游戏,让孩子们学会等待,锻炼专注力。现在都是快阅读,孩子们很难静下心来做一件事,传话游戏能让孩子们学会静下心来做事。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改名《道德与法治》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元红介绍,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材全部换成了《道德与法治》教材。

  在新教材版本的采用上,陶元红说,根据教育部“过去采用什么版本现在仍采用什么版本”的原则与要求,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三种。

  过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成了“部编本”,所以,今年我市将有20余个区县采用“部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材,10余个区县采用河北人民出版社《道德与法治》教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进一步强调“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大内容。

  陶元红称,今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仅局限于小学一年级,从明年起,小学所有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都将换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

  

  

篇三: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为您准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供您参阅。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一)9月28日,“基于核心素

  养提升的朋辈促学”暨“一上《道德与法治》浙教版新教材使用”专题研训活动在城南小学召开,县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郭炎梅老师、县大组成员及骨干教师近30余人参与了本次研训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有来自富春江小学的金晓芬老师开设主题为《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研讨课。观看城西小学任军毅校长执教的精品录像课《美丽的校园》。据悉,该录像课曾荣获20xx年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目前已送省参评。在教研员郭老师的精心组织下,举行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师师朋辈互助工程”的师徒结对仪式。窄溪小学陈佳佳老师作《引发思考有效活动》的主题讲座;旧县中心学校的滕雷锋老师则以《课程,空地也能生长》为题作了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介绍。

  最后,教研员郭老师以《新教材新理念新思维》为主题,解读了新学期一上《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使用策略,并布置了本学期的重点工作,她希望与会教师能充分发挥各自在学科教研工作中的引领与指导作用,让学科之花常开不败。

  此次研训活动在一次次地掌声雷动中圆满落幕了,但它像春光,照亮了执教老师前进的道路;像春风,吹醒了听课孩子珍爱的嫩芽;像春雨,润泽了与会老师情感的心田。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二)20xx年秋季开学,我省中小学校在起始年级开始使用小学语文(1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1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7年级)新编教材。为确保新编教材在我省顺利使用,省教研室先后在湖州、金华举行了小学语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专题培训,全省300多位语文、品德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培训中,由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柳琏老师、杭州市青蓝小学娄屹兰校长等多人组成的小学语文专家团队从教材解读、入学教育、识字写字、汉语拼音、口语交际、阅读教学、字词句运用、课外阅读指导等各个层面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浙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执行主编王健敏教授对新教材的修订背景和教材设计进行了介绍,执行副主编林莉副教授对一年级教材的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解读。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陈雅琴老师对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及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解读;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侯定伟老师就粤教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训工作思路与大家做了总结交流。

  与会代表还围绕新教材的培训与使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研讨。本次培训活动及时而有效,既有教材编者、出版社人员对教材的整体介绍,又有专家团队对教材的系列解读与教学建议,为新编教材在我省的全面顺利推开使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下阶段我省学科教研活动的有效跟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明确了方向。

  

  

篇四: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就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如何落实,现谈一下自己对核心素养的几点认识和理解:一、明确核心素养的含义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什么是素养?所谓的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包括道德品质、外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方面。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一位哲人说过:当你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核心素养指在一定时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学生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科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二、了解知识与素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更加清晰明确了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它们之间根本就不是此消彼长、相互制约的关系,而是“水涨船高”、“共同进退”。只有知识掌握得越丰富,才有可能获得越高的素养。如果我们将知识和素养对立起来,认为知识教学会占据素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甚至主张以“素养”的知识“宣战”,那么“素养”就不可避免地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生长的土壤。只有不断加强知识教学,使之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才能成为“素养”的发展提供足够广阔的平台。三、课中核心素养如何落实1.把握好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认真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能力,首先就要打造有效课堂,把握好每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那么应该怎样确定《道德与法治》每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呢?首先要依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确定一课的教学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行为和习惯、过程和方法等;再依据核心素养要求,确定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即核心目标(核心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指导好课中的体验活动学会做人,就能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就能拥有参与社会所需要的部分技能。教育家顾明远认为,让学生真正梳理做人的品德,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怎么做人。鼓励学生多交往,让他们在遇到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人际关系和体验如何做人。因此课中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感悟,践行道德践行法律,提高能力,体验“做人”。教学即人学,通过研读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书育人的核心,重在育人。健全的人格,心灵的陶冶,更是核心素养的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篇五: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

  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1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

  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9月我有幸参加了经开区教研室组织的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使原来懵懵懂懂的我收获颇多,专家和老师们的讲解,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通过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一年级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抓细抓实,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学习,爱上学习。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今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解读教材,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一切要从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七月七日参加了由教委组织的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时间两天,上午听了一年级和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示范课各一节,并观看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的讲话视频,下午听了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反思和县小学教研室钟晓菊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详细解读。这一天的培训,总体感觉是严谨且高效,受益匪浅。伍才英老师上的一年级《校园里的号令》一课,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感受校园里的各种铃声,通过听一听、辨一辨、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校各种铃声的含义,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乐生活”的“法治”教育。这节课在两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组织教学,针对刚入学的孩子,采用对口令、小组竞赛、表扬激励等方式,行之有效,课堂井然有序,彰显了教师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二是引入“校园童谣”,学生对“铃声下的规范”学得快,记得牢。培训是短暂的,付诸实践是我们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经常复习培训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充实教

  2

  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的教育理论作指导,以课例、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肩负着学校的深切厚望,我于10月8日有幸赴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20xx年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身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精神,自20xx年秋季一年级开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培训教师的培训讲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他们的身上,透出一种智慧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领悟。

  如今,培训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行了一半,以下是这几天我对这几次讲座的浅薄的见解与体会:

  听的第一场讲座是成尚荣老师的《道德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虽然不是专业的道德教师,但被成尚荣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深深吸引。因此,对这堂课非常有兴趣,津津有味地认真聆听成老师的独到见解。

  首先,成老师论述了道德和法治的关系,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而这门课程,是一门道德与法律的相结合的课程。“法治是对道德的支撑,道德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在人们心中,离不开道德的滋养。”我对成老师这句话有着深刻的感触,这句话我的见解是:法治是道德的保障,如果没有法治,道德会被随意破坏与践踏,法治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朝着道德的方向发展,而法治本身就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最高的体现,法治应该是为道德服务的,如果法治背离的道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由于某种情况下,法治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道德还是对法治的一种补充。两者是相互依存、支撑与补充的。接着,成老师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论述了道德教师该如何进行专业成长,我从中收获良多,不仅清楚了国内道德教育的方向,而且了解到国外道德教育的成果。总而言之,通过这次讲座,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曙光和希望,今后一定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道德课,虽然的一个老师的力量有限,但是千千万万的老师也是由一个教师组成,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好,我国的国民素质、道德水平才会慢慢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才会越来越好。

  第二场是孙彩平老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低段教材整体解读》,孙老师这堂课让我们非常直观的认识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非常有指导意义。

  专家讲到新旧教材的不同,并进行了对比,新教材将德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落实《课标》要求和大纲精神,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传承的过程,还讲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工作要求。专家还列出了小学一二年级法制教育图谱,并列举了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单元课例,教材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

  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

  3

  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

  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启发,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另外,汪老师的《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讲座也让我记忆犹新,对今后我教学有着很重要指导性意义。

  首先,汪老师提出,“为什么要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的这样一个命题,他是从“德多才少”、“才多德少”这两点来加以解释。而我听后的见解是,德和才一样重要,有才无德比有德无才更危险,就像我曾经和学生开过一句玩笑话说的那样——“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才无德的人有头脑、有技术、有能力,他们如果做坏事,造成的社会危害会更大。所以,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模仿的对象。如果做不到德才兼备,也就枉为人师了。然后,炎老师从理论基础、具体措施这两方面提出,我们该如何去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教师,他的智慧与理论让我十分折服,今后一定要把其具体运用到我的教学生活当中去。

  还有很多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就不一一道来。他们的智慧、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光亮,照引着我的教育职业生涯。此次培训进行到这里,我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019年8月21日,有幸到二小参加了全县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培训,培训时间虽短,却让我感受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在谭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通过培训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

  教材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4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谭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5

  

  

篇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

  —有关“核心素养”理念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学习有关“核心素养”理念心得体会通化县二密镇中心小学于述丽

  通过研读《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中的核心素养的重要地位及其如何落实。现谈一下自己对核心素养的几点认识和理解:

  一、明确核心素养的含义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什么是素养?所谓的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包括道德品质、外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方面。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

  二、了解知识与素养的关系

  通过学习,我更加清晰明确了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只有知识掌握得越丰富,才有可能获得越高的素养。只有不断加强知识教学,使之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才能成为“素养”的发展提供足够广阔的平台。

  三、课中核心素养如何落实

  1.把握好课的核心素养目标

  认真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能力,首先就要打造有效课堂,把握好每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那么应该怎样确定《道德与法治》每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呢?首先要依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确定一课的教学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行为和习惯、过程和方法等;再依据核心素养要求,确定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即核心目标,如二年级下册《和诚实交朋友》,依据相关内容,教学目标可以定为:做诚实孩子,不说谎话不骗人,学会用诚实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核心目标即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用诚实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核心素养即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

  2.指导好课中的体验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规定:“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可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是“做人”。学会做人,就能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就能拥有参与社会所需要的部分技能。教育家顾明远认为,让学生真正梳理做人的品德,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怎么做人。鼓励学生多交往,让他们在遇到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人际关系和体验如何做人。因此课中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感悟,践行道德践行法律,提高能力,体验“做人”。

  教学即人学,通过研读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书育人的核心,重在育人。健全的人格,心灵的陶冶,更是核心素养的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

  习。

  

  

篇七: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

  1

  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霍静老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主题是做有情怀的引路人,我在霍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明确了课程性质,紧扣课程目标培训中,霍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区域维度、理论维度、个体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洪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霍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

  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霍静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9月11日,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是也阻挡不了工作室成员参加培训学习的脚步。来自中原区教研室的教研员王娴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让儿童生活更美好,让儿童成长更精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时间,但是受益匪浅。王娴老师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教材的解读与分析。王老师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课堂教学也就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孩子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道德学习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无实效的学习。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为我们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那设置这门课究竟是为了什么?它承担什么样的教育任务?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听了王老师的报告,感觉责任重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强调:“回归儿童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提出来的。传统德育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求,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有

  3

  让品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我们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呈现的话题、范例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构思能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地体现出来。这样,教材才能用活用好。

  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做了明确的定位:“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把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的核心素养贯彻德育的全过程,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动摇。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节课上好。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年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

  4

  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

  5

  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6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道德与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让教师的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行动上去影响学生。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3月19日我参加了夹河镇中心小学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师主讲。唐燕老师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及教材内容、教材体现的新思想、教材各课简析、教材使用答疑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结合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

  7

  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鉴于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则即可。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

  8

  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基础,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

  9

  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

  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化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源”。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思考、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同时,纸也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越过悠悠岁月,从发明第一张纸的祖先手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悠久的历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总而言之,我们这门《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孩子的德育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做出贡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让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中也尽量以纯粹的道德进行考虑,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错误的思想指引孩子。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今天在德源学校参加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培训,一天培训颇有收获。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

  10

  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开个辩论会,问题越辩越明。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愈挫愈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

  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生经历,具体可感。是学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品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

  11

  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

  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法制教育不仅要向青少年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12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肩负着学校的深切厚望,我于10月8日有幸赴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身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精神,自秋季一年级开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培训教师的培训讲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他们的身上,透出一种智慧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领悟。如今,培训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行了一半,以下是这几天我对这几次讲座的浅薄的见解与体会:听的第一场讲座是成尚荣老师的《道德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虽然不是专业的道德教师,但被成尚荣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深深吸引。因此,对这堂

  13

  课非常有兴趣,津津有味地认真聆听成老师的独到见解。首先,成老师论述了道德和法治的关系,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

  的。而这门课程,是一门道德与法律的相结合的课程。“法治是对道德的支撑,道德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在人们心中,离不开道德的滋养。”我对成老师这句话有着深刻的感触,这句话我的见解是:法治是道德的保障,如果没有法治,道德会被随意破坏与践踏,法治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朝着道德的方向发展,而法治本身就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最高的体现,法治应该是为道德服务的,如果法治背离的道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由于某种情况下,法治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道德还是对法治的一种补充。两者是相互依存、支撑与补充的。接着,成老师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论述了道德教师该如何进行专业成长,我从中收获良多,不仅清楚了国内道德教育的方向,而且了解到国外道德教育的成果。总而言之,通过这次讲座,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曙光和希望,今后一定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道德课,虽然的一个老师的力量有限,但是千千万万的老师也是由一个教师组成,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好,我国的国民素质、道德水平才会慢慢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才会越来越好。

  第二场是孙彩平老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低段教材整体解读》,孙老师这堂课让我们非常直观的认识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非常有指导意义。

  专家讲到新旧教材的不同,并进行了对比,新教材将德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落实《课标》要求和大纲精神,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传承的过程,还讲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工作要求。专家还列出了小学一二年级法制教育图谱,并列举了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单元课例,教材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

  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14

  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启发,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另外,汪凤炎老师的《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讲座也让我记忆犹新,对今后我教学有着很重要指导性意义。

  首先,汪老师提出,“为什么要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的这样一个命题,他是从“德多才少”、“才多德少”这两点来加以解释。而我听后的见解是,德和才一样重要,有才无德比有德无才更危险,就像我曾经和学生开过一句玩笑话说的那样——“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才无德的人有头脑、有技术、有能力,他们如果做坏事,造成的社会危害会更大。所以,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模仿的对象。如果做不到德才兼备,也就枉为人师了。然后,炎老师从理论基础、具体措施这两方面提出,我们该如何去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教师,他的智慧与理论让我十分折服,今后一定要把其具体运用到我的教学生活当中去。

  还有很多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就不一一道来。他们的智慧、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光亮,照引着我的教育职业生涯。此次培训进行到这里,我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

  15

  下三点: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

  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

  16

  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

  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学习培训《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共7篇)学习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共7篇)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培训心得体会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体会

  17

  

  

篇八: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教师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一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

  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二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

  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

  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

  《道德与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行动上去影响学生。

  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

  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

  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

  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让孩子心理距离

  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则即可。

  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

  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

  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

  《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

  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基础,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

  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

  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

  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

  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

  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

  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

  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

  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

  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

  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化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

  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源”。

  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思考、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

  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

  同时,纸也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越过悠悠岁月,从发明第一张纸的祖先手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悠久的历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总而言之,我们这门《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孩子的德育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做出贡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让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中也尽量以纯粹的道德进行考虑,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错误的思想指引孩子。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三9月我有幸参加了经开区教研室组织的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

  材教师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使原来懵懵懂懂的我收获颇多,专家和老师们的讲解,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通过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一年级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抓细抓实,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学习,爱上学习。

  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今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解读教材,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一切要从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四七月七日参加了由涪陵区教委组织的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

  时间两天,上午听了一年级和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示范课各一节,并观看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的讲话视频,下午听了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反思和县小学教研室钟晓菊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详细解读。这一天的培训,总体感觉是严谨且高效,受益匪浅。

  伍才英老师上的一年级《校园里的号令》一课,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感受校园里的各种铃声,通过听一听、辨一辨、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校各种铃声的含义,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

  乐生活”的“法治”教育。这节课在两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组织教学,针对刚入学的孩子,采用对口令、小组竞赛、表扬激励等方式,行之有效,课堂井然有序,彰显了教师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二是引入“校园童谣”,学生对“铃声下的规范”学得快,记得牢。

  罗英老师上的二年级《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巧妙地把对中秋的学习,用找中秋、知中秋、过中秋、品中秋、迎中秋等系列活动贯穿其中,并紧密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既了解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又得到了“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的情感体验。

  听了朱之文副部长的讲话,我们懂得了,这次中央统编三科教材一方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解决教材存在问题和不足的需要,我们要从落实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育质量等高度充分认识新编教材的意义。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三科统编教材的思想和内容,从理念层面,一是要突出德育为魂,二是要突出能力为重,三是要突出基础为先,四是要突出创新为上。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内容。对统编教材的使用一要高度重视,二要强化培训,三要加强教研,四要落实保障措施,五要加强舆论引导。我们对新教材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钟晓菊老师的培训,从统编教材的新变化、教材的编写思路有及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明确了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儿童日常的生活当中。知道了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接受以权利义务、公平正义、责任担当为主的法治教育,长大后便更有希望成为一名具备规则意识、程序观念等法治意

  识的公民。钟老师的培训通过课件全面展示,生动而且具体,使人印象深刻,对我们今后的日常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培训是短暂的,付诸实践是我们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经常复习培训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充实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的教育理论作指导,以课例、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

  对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此次培训受益匪浅,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也会不断地努力学习,做好自己的工作。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20某某年10月17日,我有幸在加来中心学校参加部编教材网络培训会。通过学习,本人受益非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师法》等重要理论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感想: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在学法过程中,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特别作为一个班主任更应该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和学生们主动沟通,谈谈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或疑惑不解的问题。对学生能够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知道是非对错。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过程,能比较好的完成学生德育工作的教育。

  对于教师本身,一要注重自己的师德学习,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法》中,这两点是教师的为师之本。平日里要主动多参加培训和业务学习,多向优秀教师和老教师请教他们的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多听一下优秀教师的课,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让我们与法同行,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

  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下面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快来围观吧。

  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

  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

  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

  《道德与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行动上去影响学生。

  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

  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

  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

  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则即可。

  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

  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

  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

  《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

  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基础,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

  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

  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

  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

  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

  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

  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

  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

  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

  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化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

  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源”。

  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思考、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

  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

  同时,纸也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越过悠悠岁月,从发明第一张纸的祖先手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悠久的历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总而言之,我们这门《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孩子的德育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做出贡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让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中也尽量以纯粹的道德进行考虑,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错误的思想指引孩子。

  

  

篇九: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篇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

  

  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霍静老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主题是做有情怀的引路人,我在霍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明确了课程性质,紧扣课程目标培训中,霍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区域维度、理论维度、

  

  个体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洪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

  

  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霍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霍静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9月11日,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是也阻挡不了工作室成员参加培训学习的脚步。来自中原区教研室的教研员王娴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让儿童生活更美好,让儿童成长更精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时间,但是受益匪浅。王娴老师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

  

  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教材的解读与分析。王老师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课堂教学也就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孩子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道德学习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无实效的学习。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为我们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那设置这门课究竟是为了什么?它承担什么样的教育任务?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听了王老师的报告,感觉责任重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强调:“回归儿童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提出来的。传统德育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

  

  展的内在需求,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有让品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我们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呈现的话题、范例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构思能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地体现出来。这样,教材才能用活用好。

  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做了明确的定位:“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把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的核心素养贯彻德育的全过程,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动摇。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节课上好。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

  

  年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

  

  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

  

  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

  

  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

  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十: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教师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与实践分析与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理论、时事资料的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一、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和方法道德与法治思想是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的认识,分析其关系、作用、实践应用等.是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行为、事情的方法和策略.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实践运用、感悟它的实际价值,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并指导自己的生活,指引自己为人处世,这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本质要求.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

  1

  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道德与法治的眼光看待事物身边的事例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道德与法治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例与人的道德与法治水平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道德、法治思想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其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处理事情的理论分析能力,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2

  

  

篇十一: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系列讲座培训心得xxx年x月x日、y日两天,我有幸参加vvv市教研室jhk名师工作室筹划、组织的“核心素养”系列讲座。讲座为我们生动解读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价值取向和打造深度教学等几个问题。尤其为一线教师普遍存在如何开展怎样开展活动型课程和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我边听边做笔记,颇有收益。

  思想品德的四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听了精彩讲座,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人民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转变教学理念,让课堂“活”起来。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唤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采用活动型教学,主体探究式,在课堂中做到少讲,课堂设计问题不是课前设计好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生成,老师随时解答。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形式多样的活

  动,把教学重点难点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活动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读、问、写的机会,引导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二、引领未来发展,让学生的胸怀“大”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心大事小,心小事大。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充分利用课后活动实践课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规划师。

  三、培育德才兼备,让学生的素质“雅”起来。受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不少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学生的本性发展和个性成长。通过学习和培训,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正确的。我的教育准则是:教育学生,要从学生身上看到自己,把学生当做自己的镜子。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平时,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培养能力、必备品格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

  有学生在德、智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核心素养最关键要体现这样八个字:关键能力,必备品格。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每一轮新学期开学,我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去记忆学生的姓名,了解学生的课后情况。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四、树立终身学习,让老师的水平“高”起来。新教材新课改新教法新理念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思想品德课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方法、新形式、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在听完顾润生和张华两位专家的讲座后,经过几天的深度思考,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积极加以改进。

  以上所述,仅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坚信自己以后会学习教学再学习再教学,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进步和发展。

  

  

篇十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1、生活性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2、活动性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3、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网对于小学生来说,行为合乎规范,要比记住许多该方面的知识、名词、条例法规更为重要,这门课程不是要让学生说出来,而是要他们通过自身体验、探索、讨论和总结后做出来。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从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全的人格体系和较高的公民道德素养,为他们以后在法治社会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

  

  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在这次培训中,陶老师和章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9月11日,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是也阻挡不了工作室成员参加培训学习的脚步。来自中原区教研室的教研员王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让儿童生活更美好,让儿童成长更精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时间,但是受益匪浅。王老师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教材的解读与分析。王老师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范文网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

  

  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课堂教学也就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孩子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道德学习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无实效的学习。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为我们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那设置这门课究竟是为了什么?它承担什么样的教育任务?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范文写作,听了王老师的报告,感觉责任重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强调:“回归儿童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提出来的。传统德育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求,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有让品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我们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呈现的话题、范例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和优

  

  化教学内容,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构思能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地体现出来。这样,教材才能用活用好。

  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做了明确的定位:“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把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的核心素养贯彻德育的全过程,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动摇。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网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篇十三: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课学科素养之我见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适应自身终身发层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要深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地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

  总体来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个方面,六大素养,但是其核心素养的核心部分就是立德树人,也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最基础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品德启蒙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整体上讲,就是围绕着“人”进行的,“人”始终都站立在课堂教学的中心。所以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提升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进而保证学生能够身健康的成长,就是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篇十四: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

  心素养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终身发展社会发展立德树人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全面把握核心素养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去落实。

  核心素养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集中表现为: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知识观,具有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倡导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乐意探索、勤于动手、主动体验、敢于创新、自我发展。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见解:

  第一、了解学生的生活基本情况。

  在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之前,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学习特点、行为习惯和品德发展的规律,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家庭情况。这是确保教育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也是制订与设计活动方案的重要依据。这些情况的应对和处理,要靠教师平时认真观察、勤于积累。活动要根据情况合理安排,确保都能积极投入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

  第二、领会课标精神,制订活动计划,设计活动方案。

  为了更好实施课标,教师要深入学习课标精神,结合社区、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活动计划的制订除了要考虑到本课程的特点外,还需要考虑与学校整体活动的沟通、统一,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与交融,以免造成活动的重复安排。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依据教材、走出教材、超越教材、灵活处理、恰当组织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好周围教育资源,为儿童创设安全、适宜、开放、多样且富有变化性、发展性的活动环境。激发儿童兴趣,设计符合儿童实际、适合班级需要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能够深入有效开展。

  第三、充分利用我们的教材资源、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这个学科有很多内容本身就体现了核心素养的要求,所以我们只要充分利用我们的教学内容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们如何健康生活,如何学会学习,如何承担责任。我们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典型案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及教学目标的完美结合。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一课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家里做的家务事,讨论为什么小学生在家里要分担家务活?从而明白,在家里尝试着做家务,不仅能够减轻大人的负担,而且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一些生活技能,还能为以后独立生存打下一定的基础,自己收获颇多。

  第四、活动设计要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

  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也就是说,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传统的道德教育以道德知识及其学科为载体,通过教学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并牢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能独立思考,不容置疑,靠说服、规劝、奖惩,将道德灌输给学生,令他们无条件接受这些内容。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特别注重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走进儿童世界、走进儿童心灵、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独特的心理感悟和体验,成为孩子的朋友,引导他们更好地成长。教师从生活中选择素材,要精心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体验、主动感悟,在活动中,让学生自然接受情感的熏陶和道德的教化,内化为学生的个人需要。眼下正值秋收时节,学生利用节假日陪同大人一起到地里去秋收,通过刨土豆、掰玉米、捡

  谷穗等不同的田间劳动,体验到收获的快乐和生活的不易,明白“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第五、提倡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的主要组织形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定位,合理把握自己的角色特点,当好“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要建立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变废为宝有妙招》时,先从教材提供的废物再利用方法入手,再到身边的生活中去寻找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创意。培养学生改造再利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支持者、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参与者,应当做好组织筹划工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具有开发的选择余地的学习资源,创设造学生情况合理安排,确保都能积极投入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规则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完成《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理念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李玉杰.辽宁教育.2020(05)

  [2]谈谈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课.梁素红.好日子.2020

  [2]借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李兴旺.环球慈善.2020

  

  

篇十五: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

  道法新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感悟总结最近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同时观看了相关专业教授的视频解读,感悟挺多,收益不少。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新”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的优化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两个关键概念的提出。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将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认为新课程标准呈现了下列亮点值得关注:一、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精心引导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二、一体化设计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三、有机融合多种因素,构建全新德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合为“道德与法治”,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四、增强了操作性指导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道德与法治是门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有宽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课程,我们要把握好这门课程的灵魂和实质,真正让这门课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线老师,我觉得要落实新课标,需做到以下三点:一、注重课程素养培养义务教育新修订课程标准突出课程核心素养,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远。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这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就深刻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课程育人的系

  统性、体系化、整体化得以充分彰显。为此,我们老师要充分关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了课程在同一

  核心素养指归下不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并通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加以实践性呈现,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闭环链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培养。

  二、注重课程融合实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课程融合是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一大特点。因此,“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原则,《标准》要求“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教师“教的方式”的变革上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有效举措,《标准》倡导“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在学生“学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突出实践,学生积极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为此,我们老师要充分利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加强横向学科间相互关联、有效配合,突破学科边界,探索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课内外学习有机融合,带动课程的综合化实施。三、注重学段有机衔接课程实施不能用割裂的方式,要“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强化教材学段衔接”。新修订《标准》特别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注

  重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依据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进行课程一体化设计。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循序渐进地奠定基础、做好准备。

  四、过程性评价比行为评价更重要作为一线教师,成绩有时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与考试成绩相比,过程性评价比行为评价更为重要。我常常跟学生说这样一句话;“学习成绩不能代表所有,但是至少代表这一阶段大家的学习态度。”是的,态度很重要。老师不是要求人人考满分,而是希望学生都能积极向上。这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就是一种过程评价。我们更希望在学生身上看到一股正能量——乐于助人、坦诚相待、无私奉献。这种关于正能量的评价就是一种行为评价。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关注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补充说明、实践,创新活动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十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提升道德认知道德觉识价值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决定道德反省等增强关系理解人生认知关系觉察价值体悟道德敏感道德对话等培养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学习交往处事休闲娱乐等提高公民意识国家意识责权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独立人格意识对话协作意识等激发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热情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丰富媒介素养媒介识别媒介选用媒介批判媒介责任媒介法规等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编号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一、教材编写的依据是什么?我们当前使用的冀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起了很大重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增加新的内涵。尤其是依法治国理念稳步实施,更需要我们将法治教育的内容引入到小学品德课中来。此次推广使用的粤教版《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为: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3.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二、《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是什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

  1

  合课程。这就要求我们任教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会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

  三、德育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提升道德认知(道德觉识、价值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决定、道德反省等)增强关系理解(人生认知、关系觉察、价值体悟、道德敏感、道德对话等)培养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学习、交往、处事、休闲娱乐等)提高公民意识(国家意识、责权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独立人格意识、对话协作意识等)激发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热情(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丰富媒介素养(媒介识别、媒介选用、媒介批判、媒介责任、媒介法规等)四: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侧重点是什么?a、道德教育(一)人与自我卫生之道——卫生、整洁、运动、规律作息等。修学之道——立志、勤奋、好学、专心、讲理、问难、毅力、进取、惜时等。谋生之道——进取、自立自营、勤劳、节俭、技能、创造等。修德之道——正直、诚实、谦虚、自信、豁达、勇敢、坚毅、理智、求真、爱美、自尊、自省、自制、廉洁、不贪心等。

  2

  (二)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孝敬、男女平等、和睦等。个人与社会——(1)与熟人(同学、朋友、邻居等):真诚、友爱、理解、信任、体谅、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睦邻、合作、守信等;(2)人与陌生人:礼让、友善、同情心、关爱、守信、善群、公正、宽恕、尊重、帮助他人等;(3)人与社群:讲卫生、守纪律、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美化公共环境、珍视社会进步、乐于社会参与等;(4)对职业或工作:责任、敬业、创新、信用、公平等。个人与国家——爱国、守法、平等、民主、国民的权利和义务等。个人与国际——正义、和平、国际交往与合作等。(三)人与自然贵生、博爱、和谐、探究心等。b、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五、《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什么?1、加强法治教育就是加强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2、规则教育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重点。3、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体。4.遵循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是什么?1.编写思路:明暗结合、纵横衔接

  3

  明线:儿童的生活时空顺序,体现生活逻辑;暗线:小学低年级儿童品德发展的关系、内容范畴,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儿童的日常起居、人际交往、知识学习,体现品德发展的逻辑……2.编排结构:三位一体本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充分体现法治意识、法治知识与法治行为的三位一体。3.取材:时代气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4.呈现方式:体现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想象力5.独有特色:正确对待儿童成长中的问题,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儿童成长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七、《道德与法治》教材体例说明教材主体:单元+主题+“放大镜”(我发现、我知道、我会做)栏目设计:小词条:法规小词条、传统文化小词条、谚语小词条小脚印:自我评价和行为指引知识卡:掌握相关知识点小游戏:培养活动能力和创新思维小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八、《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是什么?1.积极体验,发展学生的道德感知力(私人逻辑)2.尊重儿童的权利,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

  4

  3、聚焦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技能4、关注社会生活,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三)今年9月22日—23日,我有幸参加人教社出版的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骨干教师新教材培训会,共培训6课时。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这次培训内容主要是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夏波老师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调整和变化进行解读。夏波老师的讲座以鲜活的例子、丰富的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震撼了我,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受益匪浅。这次课程的修改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从2017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同意更改为“道德与法治”。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汇报:本次培训共两个内容:《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培训》。夏波老师在9月22日下午做了《新课标的解读和新教材的介绍》。一、新课标的特点1.强化了中国特色。渗透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

  5

  2.突出了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体现了国际视野。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有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二、课程性质的变化1.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2.明确“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三、了解了课标的一些重要修改1.彰显生命教育主题2.突出法治教育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4.加强媒体素养教育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使我对课标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到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标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

  6

  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应关注如何利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9月23早上夏波老师解读介绍了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教材》。由于我校使用的是陕教版的教材,和人教版在编排方面有很大区别。其中有些内容还是值得学习借鉴的。一、新教材编写依据1.2011版课程标准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3.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4.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7

  二、总体设计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三、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必须改变成人单方面的说教,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为使教材不再成为学生用来记诵、应对考试的工具,为了进一步改变简单、表浅、枯燥的德育课程方式,探索教材的呈现形式,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探索道德价值观学习、法治意识形成、品德和人格形成的规律与机制。四、编写原则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2.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3.力图实现课程功能4.遵循育人规律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五、对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

  8

  1.认真研读、挖掘教材,梳理教材的脉络框架。从总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结构,熟悉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充分利用教材栏目,关注学习过程。3.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开发教学资源4.重视研究评价方式的改革。新教材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在这次培训中,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我与他们的差距还是有点太大,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以上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肤浅认识,总是心中有很多话,确实无文彩表达。这次培训应该说是非常及时的,相信此次的学习,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

  9

  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10

  

  

篇十七: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体会

  作者:单连军来源:《求知导刊》2021年第29期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被提到更高的高度。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形势下小学学校教育中必须落实的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将课本上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要吃透教材,更新教学理念,运用生活化元素,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先阐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内容,然后就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9-0028-02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培养小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小学德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吃透教材的同时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与学习能力,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开展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核心素养

  (一)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主要包括两点:健康人格与珍爱生命。

  所谓健康人格,就是各类优秀人格集中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人格特征,某种程度上显示的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一是对情绪进行自我管理,可以及时发现自身思想情绪的异常并有意识地加以调控,从而达到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效果;二是秉持健康开朗的生活态度,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三是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可以正确评价自己,具有健康积极的主体意识,自立自强、自律自爱、自信自尊;四是对社会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尤其是

  对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具有较强的适应与应变能力,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与独立性较强;五是能够构建良好的社交网络,具有较强的换位思考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顾名思义,珍爱生命就是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命意识,知道尊重并保护生命,具体如下:一是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置自身或他人于险地,始终将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二是知道生命很珍贵,对生命及人生的意义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不虚度光阴,愿意在有限的生命里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并且能够正确地理解奉献与创造的意义;三是具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

  (二)道德品质

  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其优良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人在为人处世中体现出来的道德倾向与行为特点,是各种社会规范、原则等在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上的综合、稳定体现。一般来说,道德品质由道德习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及道德认识组成,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内容。

  (三)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是指学生对法律的地位、作用与性质等有正确的认识与看法,法治观念的核心内涵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用法、守法、尊法,这也是对小学生开展法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所谓用法,是指学生在遇到需要使用法律手段解决的问题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犯;守法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恪守法律规定,坚决不做法律法规禁止的事情,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尊法是指学生对法律有敬畏之心,从内心深处认同法律规定,崇尚、信仰并捍卫法律,自觉按法律规定办事。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体会

  (一)以生活化元素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特点是融入了大量的生活化情境,与实际生活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这为教师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开展教学提供了可能,并且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知也不全面,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够把课本上晦涩难懂的道理与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述给学生,使其在思维层面建立起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并在教师的语言指导与言传身教下,逐步形成核心素养。教师运用生活化元素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还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例如,在一年级“我不拖拉”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情境,安排学生模仿其在家庭生活中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如一边写作业一边看动画片、不按时刷牙和洗脸

  等,进而提问学生:“这样的行为对吗?正确的行为应该怎样做?”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认识到拖拉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并逐步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二)以多元化教学方法深化情感体验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很少,往往是教师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台下默默地听。长此以往,会导致很多学生觉得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相当枯燥和乏味,并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对此,教师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引进多元化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要经常思考怎样完善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學效果,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达到这些目的,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并适当补充资料,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为生活技能与人生经验。例如,在学习“爱护地球”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提前收集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在课堂上先给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秀丽风光,然后为学生展示被污染的河流、海洋中漂浮的塑料垃圾,被乱砍滥伐后的一个个树桩与鸣叫徘徊的小鸟等,通过正反对比的视觉冲击,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第二,积极创设情境,把课本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比如,采取调查访问、情景模拟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这样更契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例如,在“欢欢喜喜上学去”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结合体育运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和同学交流。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在新环境中更快地认识新同学,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使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的同时,体会同学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以生为本打造宽松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也是学生人生路上的榜样,但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就会使教师的榜样作用大打折扣,并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对此,一方面,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更新教学观念,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教师要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由知识本位向以生为本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采取更加灵活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方式授课。例如,在“家中的安全与健康”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翻转教学的方式,将师生身份进行互换,教师“变身”为小学生,模仿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一些错误行为,例如,在马路上玩耍、吃饭挑食、乱拿乱动家用电器、无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等,然后让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以及应该如何改正。在教师模仿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师的模仿表演,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良行为,从而改正不良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强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上所学法律知识办一份以法律为主题的手抄报,使学生在查阅资料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

  (四)积极组织实践教学活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实践活动的支撑,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把核心素养渗透到自身思想体系内,全面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范围可以不局限于校园环境,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参与实践活动。例如,在“安全护我成长”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与交警部门联系,安排学生参与交通指挥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交通规则,并体会奉献的快乐,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参与实践的感受写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把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结合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法治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牛运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J].天津教育,2020(20):34-35.

  [2]生斯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中华少年,2020(2):63,65.

  [3]殷德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天津教育,2021(6):34-35.

  [4]何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贏未来,2017(24):227.

  [5]陈道林.立足核心素养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文学少年,2020(20):235.

  [6]戎丹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学园,2020(13):27-28.

  

  

推荐访问: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素养 法治 道德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