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塞罕坝精神作文(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2-06-22 20:18: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塞罕坝精神作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弘扬塞罕坝精神作文(范文推荐)

弘扬塞罕坝精神的作文4篇

弘扬塞罕坝精神的作文篇1

贾治邦:弘扬塞罕坝精神 不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6月上旬的塞罕坝春意正浓,绿草如茵,松桦吐绿。6月4日~6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与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一道考察了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在全面了解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发展历程和显著成效后,贾治邦指出,48年来,塞罕坝林场职工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巨大困难,矢志不渝地同土地沙化进行了顽强抗争,取得了“人逼沙退、绿荫蓝天”的重大成就。贾治邦强调,塞罕坝林场是全国林业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全国林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不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努力开创我国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百万亩林海、七星湖湿地公园、防沙治沙警示区和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展览馆展示了塞罕坝生态建设的艰苦历程和骄人业绩。贾治邦深有感触地说,塞罕坝机械林场1962年组建以来,广大干部职工战风沙、斗严寒,克服技术缺乏、干旱少雨、无霜期短等困难,累计营造112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达到79.4%,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在塞北高原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塞罕坝机械林场营造的百万亩森林,不仅明显改善了当地生态状况,使无霜期由42天增加至72天,年均降水量由417毫米增加到530毫米,6级以上大风天数由76天减少至47天,而且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为京津地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

    贾治邦指出,塞罕坝机械林场广大干部职工之所以能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一代接着一代干,做出这么多的牺牲,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主要是因为他们一直传承和发扬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这种精神是塞罕坝人生命接力和事业传承的不竭动力,是他们献身林业、绿化祖国的强大支撑,也是全国林业行业的一笔宝贵财富。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他们才能克服高寒大风、干旱少雨、土地沙化等极端气候条件和偏远闭塞、缺食少菜、缺房少屋等艰苦生活条件,按照“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要求,与风沙进行了48年的顽强抗争,终于把塞北荒原变成了塞北江南和百万亩林海,创造了全国林业建设史上的奇迹,为全国林业战线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

    贾治邦强调,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良好的奋斗目标,尤其是要确保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到2020年全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切实搞好森林经营和保护工作。当前,我国不少地方特别是北方地区造林绿化的潜力很大,任务十分艰巨,条件也十分困难,很多地方自然条件与塞罕坝机械林场十分相近。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必须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把这种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他深情地说:“老一代塞罕坝人为塞罕坝机械林场立下了不朽功劳,我们一定要把塞罕坝这面旗帜举得一代更比一代高,让它更鲜艳、更明亮,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贾治邦对塞罕坝林场今后的改革发展充满期望和关爱。他要求,塞罕坝机械林场在第二次创业过程中,要按照“扩大面积、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持续发展”的要求,继续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生态与产业、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追求兴林与富民的协调发展和互利共赢。尤其是在发展壮大森林旅游业的同时,要加强生态保护,搞好规划,确保旅游得发展、生态受保护。

    贾治邦强调,全国国有林场要积极学习借鉴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成功经验,根据2003年6月颁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按照分类经营、政策扶持、创新机制、促进发展的要求,逐步将国有林场分别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生态公益型林场要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按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所需资金,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同级政府承担。商品经营型林场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凡是划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的地方,要把学校、医院、交通等社会职能剥离出去,交由当地政府承担。林场的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都要享受国家政策,全部纳入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行业建设规划。同时,国有林场的加工业、旅游业等二、三产业要进入市场,由市场配置资源。只有全面创新国有林场的体制机制,国有林场最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贾治邦、房峰辉还专程到与塞罕坝交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境内的北京军区红山军马场考察了生态建设情况。房峰辉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发出了建设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的号召,塞罕坝机械林场为建设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树立了榜样。贾治邦与房峰辉商定,今后几年要在红山军马场建设4万亩人工林,让红山军马场的人工林与塞罕坝的人工林连成一片,然后以此为基础不断扩大人工林海的面积,为建设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作出更大的贡献。

弘扬塞罕坝精神的作文篇2

 弘扬塞罕坝精神感悟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

在炎炎夏日里一个清凉的名词传唱神州大地——塞罕坝精神。细品塞罕坝精神犹如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令人崇敬、感叹、震撼。

  有一种崇敬叫:牢记使命,艰苦奋斗。

  “尘沙飞舞烂石滚,无林无草无牛羊”这是1961年时任林业部国营林场管理总局副局长的刘琨视野里的塞罕坝。次年带着“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重要使命的塞罕坝人来了。

  那时的塞罕坝没有房屋居住,就搭马架子,盖窝棚,挖地窨解决住宿问题。蒙古高原的冬天是无情的,寒风吹破窝棚和积雪压塌马架子是常有的事,而地窨阴冷潮湿。塞罕坝上没有浪漫,只有地窨时而传出几声长长的叹息。当初的塞罕坝食物更是严重短缺。清水煮土豆白菜配莜面窝头,清水煮土豆白菜配莜面卷儿,清水煮土豆白菜配莜面片儿,就是塞罕坝人的食谱。

  55年来,塞罕坝人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持“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生活”,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直面困难、勇往直前,终于将昔日的荒原变成了今天的百万亩林海,实现了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

  有一种感叹叫:甘于寂寞,乐于奉献。

  在塞罕坝当年的马架子宿舍门前,还有这样一副对联: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无所谓”“不在乎”,这些饱含着眼泪和痛苦的词句,表现了塞罕坝人乐观的精神。

  过去的塞罕坝交通条件极其不便。只有一条蜿蜒的土路,一头连着围场县城,一头连着遥远的内蒙古高原。去一趟围场县城,有时要走两三天的时间。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更没有娱乐设施,业余生活单调枯燥。塞罕坝人白天种树,夜晚就守着煤油灯微弱的光亮中听着大伙儿讲段子。在塞罕坝地区有个叫棋盘山的古镇。来到塞罕坝的小伙子们很多都成了棋盘山的女婿,在塞罕坝扎下了根成为了坝上人。如今的塞罕坝人多数是林二代、林三代,他们说林场的命运已经和他们连在一起了,林场在他们在,林场好他们好;所以不能让林子受一点损失,多苦多累多难,都心甘情愿。

  塞罕坝的森林在一寸一寸扩展着,塞罕坝人的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塞罕坝的变化,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的生动体现。

  有一种震撼叫: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十年树木”在塞罕坝贫瘠的土地上,要改成“五十年树木”。在塞罕坝的一些地区,十年的树只能长到半人高。身处南方的我很难想象在塞罕坝种树的艰难,所以才给我极大的震撼。

  头两年因为外来的苗木抗性太弱,塞罕坝人从东北地区调来的绿化苗木种下的树,都死了。塞罕坝人开始进行技术攻关。他们首先攻克了在高寒地区育苗这一关,在塞罕坝地区育苗获得成功。然后又改造了种树机,机械种树获得了成功。1964年,马蹄坑,塞罕坝营造百万余亩人工林的大幕正式拉开。塞罕坝人种下了属于自己亲手培育并植造的第一片林子。七月,塞罕坝的野花盛开了,一棵棵幼苗也绽放出了笑颜。塞罕坝人是像钉钉子一样在荒原上“钉”出了100多万亩林海。

  塞罕坝精神成为塞罕坝人的家风,成为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坚守的信念。林二代护林员陆爱国说:“这些树是我父亲那辈人种下的,可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毁了。”如今以“80后”“90后”为主的“林三代”来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塞罕坝工作,早已不是服从毕业分配,而是完全个人选择的自主择业。

  塞罕坝人一锤一锤驰而不息,把“绿色钉子”钉得牢牢的;塞罕坝人一代一代久久为功,让生态文明建设得以实现。塞罕坝的林海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就像一座绿色的丰碑镌刻着塞罕坝人的功绩。

弘扬塞罕坝精神的作文篇3

弘扬塞罕坝精神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作者:本刊评论员
来源:《共产党员·下半月》 2017年第10期

据央视3 月29 日新闻联播报道,“十三五”期间,我国每年要让2 000 万农民转移进城,并落户城市,五年就是一亿人。笔者认为,要让这每年2 000 万农民进城,落户还是其次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这些农民,让农民工真正掌握一技之长,从而能够在城市有稳定的工作、稳定收入,最终能够融入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地方的成千上万的农民失地后,转移到城镇,大多数逐步解决了城镇户口。但是,因为他们缺少技术技能,在转移之前和转移过程中,又没有对他们进行技术、技能的培训,他们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来源,生活甚至不如当初在农村,他们也就无法在城镇安居乐业,最终成为社会的负担,甚至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所以,解决他们的户口并不是首要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恰恰是让他们掌握技能,从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最终融入城市。近日,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出台“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决定5年内资助150 万名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其实,这不仅是农民工个人的提升,更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5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共4.04亿人,其中农民工占到2.77亿人。然而,这个挑起现代产业大梁的群体,综合素质、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水平存在明显弱势。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 年,我国高中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占23.8%,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仅占7.3%,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4.8%。“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出台,将给更多农民工凭借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农民工参加培训,能帮助他们在城市稳定就业,大大提高幸福指数和获得感。

“计划”将建立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农民工继续教育新模式,提升农民工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帮助农民工实现体面劳动和幸福生活,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计划提出5 项重点任务:(1)提升农民工学历,包括本科、专科两个层次,并提高专业技能;
(2)提升农民工岗位胜任能力,并对节能减排、产能落后、产能过剩的企业,积极开展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或技能储备培训;
(3)对具备较高职业技能和发展潜力,具有较强职业发展需求和自主创新、创业意愿的农民工,开展创新创业培训;
(4)提升农民工综合文化素质,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权益保护、心理健康、安全生产、城市生活常识、疾病防治等;
(5)搭建面向农民工开放优质网络学习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助推农民工随时学习、终身学习。

农民工培训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好事更要办好。好事要办好就是要求培训内容真正管用,不搞花架子,真正切合农民工实际——他们白天辛苦工作,只有晚上和周末才有时间;
他们经济收入有限,承受不起太高的培训费用;
他们的学历层次不一样,职业技能高低不一样,发展潜力不一样,所以,培训要合理安排,量身定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9 亿多劳动力、1 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随着“计划”的实施,我们相信,农民工通过边工作边学习会更好地掌握一技之长,从而融入城市,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用高素质、高技能来武装农民工,让9 亿多劳动力都成为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人才,我们中国的创造力可想而知。


弘扬塞罕坝精神的作文篇4

《弘扬塞罕坝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塞罕坝(蒙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坝上地区,意为“美丽的高岭”,本来是清代的皇家狩猎场,是现在的森林公园,旅游胜地!京津冀水源涵养地!现在我们去坝上旅游,看到滚滚松海,依然很感觉震摄,惊憾于这么大规模的林海竟然是人工林!
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被荒漠、流沙占据,早已经没有了皇家猎苑的风范,到处是荒山秃岭,为响应国家号召,阻挡大风沙,建设北方屏障,第一代务林人,在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没有医院的恶劣环境下,五十多年如一日种树不止,在平均海拔1500米、最低气温超过零下43摄氏度的高寒地区,创造了林业史上一个又一个累累硕果。他们踏难克险、百折不挠,向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精诚所至,终将塞罕坝的旧模样变成历史的记忆,一座浩瀚的人工大森林在荒原上拔地而起。成功造林112万亩,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每年为京津地区输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4.5万吨,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青山不语,绿色为证,塞罕坝人为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是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使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承德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成功缩影,也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鲜红旗帜。形成了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科学务实、争创一流,坚韧不拔、善做善成,使命至上、甘于奉献的“塞罕坝精神”。
今天我们开展学习塞罕坝精神的活动是非常必要而且及时的,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一切以效益为重,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快速发展模式,使社会道德水平整体下降。但是没有精神支柱,没有信仰的发展是危险的,不只是国家领导人,就是我们普通人也看到了这样发展的弊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国家号召学习国学,提倡奉献精神,我们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力开展学习塞罕坝精神。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及时,通过多渠道多方面,学习塞罕坝精神,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实质,努力探求深层次的理念,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把无形的概念有形化。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学习,扬长补短,工作中要起带头作用。

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塞罕坝精神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广袤的林海,更为广大党员干部深深地上了一课;
塞罕坝精神绝不只局限于育林治沙上,它也是新时期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必备素质,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助力!
在平时,我们不止一次的抱怨:工作太辛苦、课多、待遇又差,干着没动力”。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塞罕坝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意志品质。当下,全校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把塞罕坝精神蕴于我们的工作中,提升党员干部的敬业思想和服务意识,使广大教职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以人为本,增加责任心。
艰苦创业,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不怕苦累,勇挑重担。即使时代如何发展,艰苦创业作为朴素的时代精神,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社会在进步,但并非无苦可吃、无业可创,我们学校现在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我深深知道,我们还有很多应该上的课不能开,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教师,这其实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做教师的,授课理应是一件十分荣幸和光荣的工作。
科学求实,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塞罕坝将沙地变林海就是几代人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播种而成,没有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信很难有今天的成就。我们的父辈,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他们忘我的工作精神,舍小家为大家,舍个人为集体的态度真是让人肃然起敬!毫不夸张得说:那个时代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们带着一身的伤病,兢兢业业,眼睛里,心里,只有工作,也许我们现在有人认为他们太傻,但是他们做人很踏实,永远让人尊敬!他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诚然,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带给人浮躁之气,但时代更需要保持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不浮夸、不焦躁,以科学的务实的态度面对工作。
无私奉献,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甘于奉献。从老书记王尚海到“六女上坝”,无数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听着潸然泪下,他们确实是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本人作为学校的一名老教师,工作了将近三十年了,一直都是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工作在最基础的教学第一线,曾无数次获得过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等等,各种奖励证书一尺多高,最近两年由于身体原因,怠惰了很多,去年一直状态不太好,体检是低血压,50:80,现在也是常常头晕,仍然是血压低,但是对口升学班的教学压力还是很大的,从开始上课到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不管是什么天气,什么身体状况,不管是下大雨
还是下大雪,不管是腿疼还是头晕,从来不敢请假!自认为已经很敬业了,和前辈比起来还是差得远,还是需要继续努力,继续学习
开拓创新,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创新有为。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从坝上植树到病虫害防治,塞罕坝的每一小步成功,都体现了创新精髓。要把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与工作相结合,把创新作为做好教学工作的“好帮手”,不断开创教育教学新模式。学生随时变化的,时代也在飞速发展,没有创新,没有新的教学手段和新的教学思维,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爱岗敬业,要求我们“干一行,爱一行”。塞罕坝人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中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说“干一行,爱一行”,我们要有担当育人使命的责任感,没有责任感的教师,绝不是一个好教师!敷衍塞责,不可能做好工作。当教师的干得是一个良心活,只有从心里爱护学生,爱岗敬业,才能真正教给学生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电大的振兴,中国梦的实现,都需要我们付出实际行动,需要我们在学校有需要时义无反顾,勇于吃苦,敢于付出。我相信,塞罕坝精神会成为实现我们学校的电大人的共同精神,帮助我们实现承德电大的振兴!



推荐访问:作文 精神 弘扬 弘扬塞罕坝精神作文 弘扬塞罕坝精神的作文 发扬塞罕坝精神作文800字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