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2023-09-13 12:12:03 来源:网友投稿

邵宇

摘  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会议,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意义重大。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思政课体系中的关键课程,将两者相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分析了两者融合的重要意义、原则和路径选择。提出思政课教师应该通过提高讲课水平,坚持问题导向为学生答疑解惑,创新教学方法来不断探索两者的融合。

关键词:历史意义;
概论课;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2-0185-0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以下简称“历史意义”),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1],历史意义的总结在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需要思政课教师把它融入思政课教学当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政课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大学生五门思政理论课中学分最高、学时最长的课程。把历史意义融入概论课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论课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一、将历史意义融入概论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意义和概论课教学具有真理同构性

真理的本质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是需要实践来检验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2],而历史意义和概论课内容体现出了实践基础上的真理性。

1. 两者都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前途和命运的影响,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改变。是中国共产党让苦难的中国人民站了起来,翻身做了主人,并逐步让中国人民告别贫困生活,开始富裕起来,过上了更美好的生活;
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中国共产党用一系列事实证明了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历史功绩。概论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为主线,阐述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变化,以及这一系列理论是如何指导人们在革命、建设、改革及新时代发展中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2.二者都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年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是一个对本民族文化充满自信的民族。“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引领伟大实践。”[1]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人民应该感谢马克思主义,它把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任人欺侮的旧中国变成了今天强大自信、充满活力的新中国,中国人民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活的灵魂,“避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避免一知半解误读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也应该感谢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仍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路径,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走得通、走得好。

3. 两者都雄辩地证明了中国过去能够成功和将来能够继续成功的原因,是有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概论课详细阐述了党百年奋斗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各个阶段的变化发展。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中国人民摆脱被奴役的苦难生活,站了起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主革命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形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内容。二者共同构成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实现伟大转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入新时代,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迎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诞辰。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为历史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二)两者具有价值契合性

“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这一点必须牢牢抓住。”[3]价值观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实践认同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正是由无数次成功实践组成,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认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从历史意义和概论课教学内容上看,两者具有价值契合性。

1. 两者具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契合。历史意义中提到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今天强大的中国,才有今天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概论课侧重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科学指引作用,而促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两者价值观上的契合使大学生能够对中国共产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亲近感和崇拜感;
使大学生能够牢固樹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使大学生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思想多元化的互联网中站稳立场,始终保持对党的尊崇与热爱。

2. 两者具有热爱中国人民的价值契合。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中最根本的一点,是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为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所做的所有奋斗和牺牲都是为了中国人民。概论课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奋斗成果,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民。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人民,初心和落脚点也是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是历史意义中的重要内容,也贯穿了整个概论课的教学内容。

3. 两者具有热爱社会主义的价值契合。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论课中提到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也是概论课中的一条主线。两者都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达到了价值观的契合。

二、历史意义与概论课教学相融合的原则

(一)以历史意义为切入点讲好概论课

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历史功绩的凝练表述,以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将概论课理论的魅力讲深讲透。如将历史意义中的马克思主义生命力融入概论课中的社会主义理论改造部分,讲解在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的探索过程,这也是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面临的重大问题。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认为,应由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种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4],但十月革命的成功给先进的中国人带来了启示,落后国家也可以先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涉及应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认为不应该将马克思主义文本化、教条化,应该掌握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注意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不仅不能削弱马克思主义,反而会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展示出来,将概论课的理论魅力展示出来。

(二)结合概论课的主线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要通过概论课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主线,将历史意义的内容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更是在无数鲜活事例中归纳出的无可辩驳的真理。教师授课时要将党史素材、中国近现代史素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等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中,以此为基础讲好历史意义。以党的建设为例,从毛泽东时代党的“三大建设”到新时代党的“六大建设”,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在中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而每一个时代,中国共产党都是走在时代前列。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腐败分子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这些鲜活的例子雄辩地证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仍然走在时代前列。

三、历史意义与概论课教学相融合的路径

(一)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将历史意义融入概论课,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求教师的课讲得好,不能因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就淡化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忽视教师传统面授基本功的提高。优秀的教师在讲课时,需要做到政治强、理论实、内容活和情怀深。

1. 政治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教师要将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既要堂堂正正、正大光明地正面讲,也要細水长流、润物无声地讲。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去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握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1]。

2. 理论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调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并不是要把思政课讲成简单的政治宣传,而要以彻底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3]在学理上说服他们,就要求思政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渊博的学识,不但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相关理论,还要了解国内国际形势、国内外热点问题,要通晓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了解西方哲学、文化,还能对中西方哲学、文化进行比较,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纵横捭阖、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将各种理论讲深讲透,相互印证,去说服学生。

3. 内容活。思政课的政治性强,并不代表教师授课要照本宣科,读政策、读文件,而是要将大量鲜活的事例,尤其是要将近代史、中共党史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表现出来,融入历史意义和概论课教学中。如讲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时,可以用生动的史实例子讲述在关键的历史关头,面对风云变幻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如何主动求变,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4. 情怀深。思政教师上完一堂课,很多情况下应该大汗淋漓,甚至是无语凝噎,不能自已,要将个人情怀融入课程中,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

(二)坚持问题导向为学生答疑解惑

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活跃,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有的学生因为在互联网上接触到一些不正确的信息,使得他们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有的学生逆反心理强,喜欢一些猎奇性强、“惊世骇俗”、同主流观点相悖的观点,还美其名曰“学术创新”。将党史、中国现代史歪曲化、娱乐化。因此,在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过程中,要注意纠正思想上的偏差。

如概论课讲到东欧剧变和前苏联解体时,有的学生会产生疑惑,例如“都说社会主义好,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国家选择社会主义后来又放弃了呢?”诸如此类的敏感问题,学生搞不清楚,就可能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产生怀疑。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应对,切勿回避。教师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同概论课中社会主义本质结合起来,向学生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文本都是对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具体的时间空间上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5]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国情结合起来,而是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本本化,因此,苏联和东欧的失败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更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是错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历经国内的政治风波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国际形势而屹立不倒,是因为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创新教学方法

现在的思政课堂上有很多教学方法,如“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当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教学模式应用广泛,思政教师应创新思维,努力学习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但要掌握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度,不能过于依赖,为了创新而创新。有的教师在上课时自己该讲的不讲,只让学生讲,美其名曰翻转课堂;
还有的教师把PPT及视听内容做得光彩炫目,喧宾夺主,教学过程走马观花一般,令学生无所适从。其实教师要搞清楚教学方法的关键是为教学目的服务,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是手段,不能本末倒置。教学方法应该是沟通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桥梁,把教师的“有”转变成学生的“有”。一是狠抓关键学生,让他们成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二是利用好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桥梁;
三是师生、生生之间互为桥梁;
四是创新实践教学,架通理论桥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OL]. (2021-11-16). http://www.news.cn/2021-11/16/c_112 8069706. htm.

[2]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A]//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

[3]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2020(17):4-16.

[4]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A]//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5] 习近平.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新华网[N/OL]. (2018-05-04).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zbmks200/index.htm.

(荐稿人:冯文艳,大连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概论课历史意义教学方法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小学教学研究(2019年25期)2019-09-08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延安整风”的背景及历史意义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论高职概论课教学中的历史共通感培养求知导刊(2016年31期)2016-12-16红色娘子军的成立、名称由来以及历史意义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18期)2016-09-07试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历史特点和意义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5期)2015-09-25高校“概论课”教学“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研究高教探索(2015年5期)2015-06-01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我的教学方法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06年5期)2006-05-25

推荐访问:探究 概论 历史意义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