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探究(4篇)【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3-04-24 10:24: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探究(4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探究(4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探究篇一

一、该阶段研究的内容

我们此次研究主要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明确任务、注重实效、克服困难、善始善终、认真聆听、尊重他人意见、敢于出不同见解、积极实践、动手操作、乐于合作与交流、以集体利益为重”;
使我们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氛围中、自主地参与到科学的探究之中,把传统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这样弱化教师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改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在这两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课题小组坚持定时、定点的集体活动,(1)组织参加实验的教师学习国内外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使实验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起点,防止实验流于形式和经验。

(2)实验教师担任实验班级教学,在充分了解实验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之后,通过研究对学生进行分组。具体分组方法:第一,为每个小组制订小组概况表。第二,给学生排名次。要求把实验班上的全体学生按其以往的学业成绩从最高排至最低。这种排列要做到完全客观。第三,确定小组数目。第四,按照组内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到各小组。且注意到以下几点:a.每组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b.全班各组人平均成绩大致相同。c.不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的现象。d.注意到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e.每小组设语文、数学小组长各1名,并隔一周轮换一次。f.填写小组概况表。(3)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定期交流理论思想、收集相关信息、交流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研究实践的具体行为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有具体教学任

务的课堂上全面而有步骤的展开一系列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我们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遇到问题和困惑我们利用课外活动来进一步的探讨和解决,辅助和完善小组学习的成效。

我们的课题小组成员在这两年的研究中遍及多个年级,这给我们全面铺开有效的合作学习的研究带来了方便,也促进了收集和解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组间的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便于修正我们的研究思路,促使课题研究能够循序渐进的实施,从而完成了合作学习研究方案,使我们的研究更有效、更方便、更明确。

在2014年7月份我们课题组进行了中期研究汇报工作,集中反馈了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对自己前一阶段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把研究工作中所带来的收获和喜悦共同分享,使我们后期的研究有了加倍的信心。在总结所出现的问题中我们更清晰的看清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下一阶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并相应的调整了研究的具体方案。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自身的成人思维方式所导致了研究基础的不扎实,其具体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分组的问题上。因我们是小学研究项目,研究对象是8到13岁的小学生,其生理年龄的限制所导致的学生组织和协调能力的局限,就要求我们在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更仔细而细致,为以后研究方案的实施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我们积极地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围绕中心任务自主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性的进行合作学习。并注意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的自信心。迄今为止,我们课题组综合活动过二十次,进行公开课教学多次,其中承担县区级观摩教学课十节次、校级公开教学课二十节次等教学研究活动,从中锻炼了一批教师、也带动了一批教师加入到合作学习的研究中去,使广大教师收益匪浅。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与收获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与收获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自身在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分派学习小组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让学生凭自己的兴趣任意选择。这是一种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法,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学习的效果也较好。另一种是由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各方面不同的特点,把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学生的不同特点包括年龄、性别、种族、个性、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和语言能力等等。把特点不同的学生编在一组,可以促使不同学生的共同发展。

2、合理有效的合作方法是合作学习必不可少的载体合作学习是一种教育观、教育思想,但是如果没有具体的学习方式来作为实施的载体,那它也只能永远停留在理论认识上。要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必须通过有效的合作方式来进行。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关键在于要于将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师评、自评、互评和小组评相结合。(1)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此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速完成任务的时间,讨论的参与度都会有所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及时通过自己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式,给予学生鼓励,也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教师也可以制作一些星型标记作为礼物奖给学生。这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和肯定,对学生的激励性极强。(2)加强师评、自评、互评和小组评相结合,在检查小组活动的结果时,每个学习小组要分别汇报或展示小组活动的结果。这个过程是学生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一方面他们会再次接受教学内容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会对自己小组活动结果的对、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按照老师提供的答案到各小组检查,并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这不失为让学生参与评价的一种好办法。这种评价方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可以最大极限的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另外,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合作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合作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成功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这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小组合作形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培养计划,对小组成员的合作技巧进行培养与指导,更需要所有小组成员在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基础上,通过每个小组成员长期、主动的努力而形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获得的不仅是

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意志、情感均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和发展。3)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还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
第二、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第三、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第四、小组成员定期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有益经验,明确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使小组成员学会怎样更好地合作;从而使合作更有效。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成果与收获

1、课堂教学时间构成情况的变化。实验者为了研究传统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时间的构成情况,分别对开展小组合作实验前后的课进行了观察研究,在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前后,教师在课堂活动的时间均占课堂时间的主体,但在互动时间的构成上存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实验前,教师几乎不与学生小组交往,而注重与学生个体及全班学生交往,并将后者置于更优先地位;
而在小组合作教学实验展开后,教师的课堂交往对象不仅是学生个体和全班学生,而且,学生小组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功能单位成为教师的重要交往对象。这种时间构成表明,在传统的班级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课堂主要是以教师权威为中心,学生与学生小组在课堂中几乎是没有作用的,学生处于被动和孤立的地位。而在开展小组合作实验后,改变了师生之间的“师——生”的单维交往状况,学生小组作为有实质的功能和意义的单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与学生间交往与合作比例有显著上扬。这表明课堂上的信息、情感交流改变了传统的直线式而成为网状立体的交流,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2、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同学们在合作中懂得了“一花独放不是春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实验班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老师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起初我并不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明白了,只有大家同心协力,精诚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使实验班学生在各项活动和比赛中表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取得了许多成绩,班级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

四、课题实践的反思

在我们丰富了理论知识,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就此课题小组的成员在反思之后总结了以下几点:

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实际的语言交流能力、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如下问题:

(一)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没有真正领会“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利用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师们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但这种合作学习不等于简单的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目前我们看到的所谓“小组合作学习”,仍停留在传统的“小组议论”的层面上。大多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教师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一下学习结果就算完成任务。这说明:教师没有真正领会“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实质,没有意识到仅让学生在距离上靠近,不一定能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从而获得有效的合作学习。

2、教师缺乏指导“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总设计师,又是主要组织者。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有独立见解,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还必须给予及时、适度的组织和调控,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然而,现实中有相当部分教师在实践操作中显得很茫然,缺乏小组合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参与,只要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就让学生合作讨论;
还有的教师只追求形式,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就要求结束等等。上述这些现象,表面上轰轰烈烈,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实际上只是东拉西扯,甚至嬉闹说笑,缺乏实效。

3、教师的评价没有走出选拔优秀的误区。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制的主要制定者。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是为了不断调整小组成员的各种行为和活动,引导小组成员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在实践中常常看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用的是“团体目标评价”,这种“团体目标评价”把优秀的成绩给予某个合作学习小组,也就是极少数学生,从而使得评价“穿新鞋、走老路”,又成了选拔优秀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都成为失败者。

(二)学生方面的因素:

1、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体现不出有效性。在听课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不均衡的。个别学生频频发言,大部分学生默默无闻、一声不响,这种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未参与的“小组合作学习”,根本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造成的原因主要是:①部分学生有较强的胆怯心理而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
②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私心理严重,普遍缺乏合作意识;
③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
④有些学生不愿意当众暴露自己的思想。

2、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还发现由于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因此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它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例如不知道怎样建立信任、如何正确清晰地与其它成员交流、如何解决冲突等等。这时学生相互之间就显得结果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

3、学生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有的学生自制力不强,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爱跑题,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或过于喧闹,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4、学生的合作不主动,教师在开展小组活动时,有时会出现“冷清”的场面,许多学生只顾自己,没有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使合作流于形式。出现上述情况,从教师的角度分析主要是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不恰当,或合作的问题缺乏合作性、趣味性、或小组的编排不够合理等。因此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到合作小组成员的合理编排,又要注意到自己教学内容的设计、问题的趣味性以及可合作性,如何把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的调动起来。

5、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度,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堂组织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要注意合作学习的度,合作学习不能走过场、凑热闹。小组合作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活动的时间,让他们尝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甜头。而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该是学生合作的参与者,学生有问题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

总之,经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顷听表达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只要我们有心去探索总结,就能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探究篇二

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探究

新化县上渡办事处中心学校 肖本寿

一、问题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人们常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尽管有其片面性,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中学生确实缺乏合作能力,集体观念淡薄。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信息瞬变,各行各业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人们具有合作精神,但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这与未来的人才观是相矛盾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产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评价建议”中,也强调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其中包括“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更新知识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中,教师把学生当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可是未来的人才需要合作精神和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基于这些,改革传统的学习方法,开创以培养合作型、创造型人才为宗旨的新的学习方法,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的提出,旨在发挥小组合作

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实验的理论假设

本实验在实验班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实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搭配成合作学习小组,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作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从而达到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
学生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强于对照班;
数学学习能力强于对照班。

(三)实验的理论依据

1、该课题符合“学生主体论,教师主导论”的现代教育思想。

2、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愿望,那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研究、去探索,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3、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符合布鲁纳的认知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的主动参与者。

4、《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实验的具体内容

本实验主要分三个阶段研究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探讨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形式:是按组内异质分(即各小组中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比例都相同)较好,还是按组内同质分(即同一个学习小组的人员是同一个层次的学生)较好:小组合作学习较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比较有无优势。

(二)探讨合作学习小组中,几个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效果最好。

(三)探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什么情况下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效果好,什么情况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好。

现第一阶段已完成,以下汇报的是第一阶段的有关情况。

三、研究方法与检测

(一)研究方法

我们这项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具体是等组实验法,坚持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问卷调查与多项观察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对象主要选择本校八年级(1)班、(2)班、(3)班,其中(1)、(2)班为实验班,且两个实验班的分组方式又不同:(1)班按组内同质分组,(2)班按组内异质分组;
(3)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实验班与对照班并非在学生构成上有明显的质的差别,仅从入学试卷分析,其教学成绩的不合格率曾高达43%,其中最低分只有24分,可知其认知水平并不属于天才学生。且三个班的人数、学生的成绩、学习热情、学习能力、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均无显著差异。

(1)班按组内同质分组:即同一个学习小组人员为同一个层次的

学生,不同的学习小组的学生层次有差异,以小组的提高成绩为评价标准,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2)班按组内异质分组:即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按1:2:1的比例搭配成4人的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优等生担任各组组长,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对两个实验班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当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后,就着手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学习能力。其中合作能力包括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互帮互助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

经过一年的实验,我们按照原来的实验设想实施实验计划,进行过几次成绩检测,开始时。两个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并不显著(t=1.30,p>0.05),而到期末成绩距离逐渐拉大,实验班中,(2)班成绩明显优于(1)班,且两个实验班的成绩都优于对照班。不仅如此,实验班从素质的各方面都表现出优势:在参加新化县数学“化罗庚”奖杯竞赛中,实验班学生有14人获奖,并代表学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这是学校历年来该项目最好的团体成绩,这是对照班无法比拟的。但获奖14人中,(2)班只有4人,(1)班有10人,从这一点可以说明,对于尖子生的培养,按组内同质分组学习优于按组内异质分组学习。

(二)讨论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实验是一项有意义而复杂、艰巨的工作。计划这项实验分三个阶段用二年的时间完成,如今经过一年的实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因此,分析总结这次实验特点和存在 的问题,对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这项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我们认为这项实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实验实施的严密性和连续性以用效果的显著性和可推广性。

我们这套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建立在对教学人员、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条件调查的基础上,以“学生主体论,教师主导论”这一理论为依据,符合布鲁纳的认知论。且课堂教学结构中的每项活动都经过周密的设计,每个环节的落实相当细致。正因为如此,整个实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项实验研究的经验是典型的,可推广的。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的成功不仅促进了合作交流能力、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为素质而教学不仅直接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使学生技能得以提高、兴趣得以培养,而且也促进了成绩的上升,这也是其较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优胜的地方。

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地得到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把创造还给教师,使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每个教师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
把世界引进教室,使课堂成为现实社会的一个真实知识的组成部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以其独特的魅力,牵动了我校的教学改革,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也将以更务实求真的态度,带领学生乘着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列车,奔向素质教育的彼岸。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探究篇三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靖宇小学 邵长洁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我在课堂上也组织了无数次,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建立合理的教师指导小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如: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到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
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
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
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熟练掌握合作技能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正确把握合作契机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是长方形,为什么10厘米=1分米等等,就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

另外,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答案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

四、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再耐心地向学生说明;
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时,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
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远常新的问题,只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也就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探究篇四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探究》研究方案

发布时间:2012-04-12 14:54:06 信息来源:
巫山县庙宇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教学是广大一线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时空场所和主要阵地。《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不仅如此,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将依赖于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必将依赖于我们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改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通过不断地调整和修正航向,不断地持续和健康发展,朝着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的方向,产生质的变化。

2、解决的主要问题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参与面不广,在预设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表现出不会合作等问题。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点突破:(1)、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将合作学习的理论实践落到实处,开发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2)、深入学习合作学习的理论,比较出各个年级段学生合作学习的特点及指导策略。(3)、关注弱势群体在合作学习中的成长,形成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弱势群体的指导建议。(4)、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或某一问题而展开,在地点、时间上都有所约束,将课堂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进行课外合作学习。

二、课题研究假设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课改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核心所在。

1、研究目标

(1)、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

(2)、探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技能。

(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发挥小组群体的主体功能、互动功能,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以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从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探究》研究方案

发布时间:2012-04-12 14:54:06 信息来源:
巫山县庙宇小学

2、研究步骤

(1)、前期调研,界定和选择课题。

①、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②、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组织落实,论证课题。

(2)、合理规划,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①、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②、制定实施方案,申报课题立项并完成开题工作。

(3)、实施课题研究,搜集相关资料。对“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①、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②、每学月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③、课题组织积累资料。

(4)、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5)、解释结果,总结经验,理论升华。

①、对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整理,完成研究报告

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③、收集资料,健全资料。

3、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责编 文华)2 下一页> 尾页>>

推荐访问:探究 小学数学 课堂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探究(4篇)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探究(4篇)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的课题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