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13 08:00:07 来源:网友投稿

阮锦星

变式教学可以丰富高中数学教学,在增强学生数学认知,使其深刻掌握解题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思维能力,是深化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学教学愈发重视学生思维,教师应积极挖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将其灵活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本文基于思维能力培养视角,研究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策略,结合高中数学变式教学基本形式,联系函数、数列、等内容,提出了一些观点,旨在为一线教师精心筹划变式教学、周到指导学生提供参考资料。

一、高中数学变式教学基本形式

(一)类比变式

类比变式,主要在解题思路与方法层面类比,即针对某个典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变式,使母题与变式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一致。为落实此类变式,教师可以总结高中数学典型题目解题思路与方法,归类不同题型。

(二)逆向变式

逆向变式,是基于逆向思维变式,以便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某个数学命题成立的必要性和其他逻辑形式,克服在概念、定理等方面的思维定式。比如,方程与不等式恒成立的逆向变式、几何结论逻辑推导的逆向变式。

(三)命题变式

命题变式,即改变母题题目条件或设问方式,保持知识点不变,变式生成新的题目。高中数学变式教学多以命题变式为主,特别是在初级阶段,命题变式经常为教师首选。教师可以先依据知识特点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一般解决模式,使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知识点,再变条件、变设问手段,让学生重新在多个角度上思考和论证。

(四)情境化变式

情境化变式,重点应用在概念、公式、定理的变式中。教师利用特定情境展示数学公式、定理教学,指导学生从中提炼关键信息,将情境转译为数学形式的推理过程或数学运算语言,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公式、定理的吸收。

二、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策略

(一)精心筹划变式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能否完全起到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取决于变式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及变式与学生阶段性学情的适应性,不是随意提出一个变式就能实现预期目标。因此,教师要立足实际,对变式进行精心筹划。

1.概念引起变式。

首先,可以将逆向变式融合在概念教学中,用概念引起变式。以新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为例,教材概念性数学语言多数只是在介绍概念“是什么”“有什么用”,缺少“概念为什么是这样”“怎样应用概念”的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应补充概念“证据”,引导学生逆向推导概念,使学生在推理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

例如,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A版)《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教学,教材这样描述函数概念:“一般地,设A、B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抽象性高度突出,且与初中阶段的函数概念有极大区别。即便有之前的“问题分析”和“信息归纳”,学生也会对概念感到模糊不清,甚至产生“为什么要重新定义函数”的疑问,导致出现思维断层。为避免此情况,教师可以先设计“题目1”,再抛出“题目2”“题目3”。

题目1:请列举几个函数,说出你认为它们属于函数的原因。

题目2:在此之前,你们已经学习了集合。如果用集合及其语言描述你理解的函数概念,你怎样想?

题目3:对照教材“函数”概念,说说你的想法和教材哪里不同。

一方面,“题目1”指向初中函数,“题目2”是初中函数到高中函数的过渡,在二者之间搭建了一个“集合”支架,“题目3”直接以高中函数为导向,具有进阶性。另一方面,“题目2”是“题目1”的变式,“题目3”精准对接教材,是“题目2”的变式。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入题目,先思考“函数x与y的对应关系”,再用集合语言描述函数,然后引进抽象符号f(x),理解其在高中函数概念中的具体意义。学生反复归纳高中函数特点,亲身感受概念推理过程,在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夯实知识基础。

2.定理、公式拓展变式。

其次,可以将情境化变式融合在定理和公式教学中,以定理、公式为载体拓展变式。虽然教材上的很多定理和公式都言简意赅、易于理解,但若分析不到位,学生还是无法真正吸收,思维只能达到“记忆定理、公式”的层面,不能将其化为己用。对此,教师可以在情境化变式中提出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展开逻辑分析,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A版)《5.2 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教材在呈现“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时,直接在“探究”板块后写明定理:“同一个角的正弦、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商等于角的正切”和公式:“sin2α+cos2α=1”“sinα/cosα=tanα”,一目了然。按照教材逻辑教学,虽然凭借探究经验,多数学生可以快速理解定理和公式的意义,但是仍然有些学生不能清楚讨论定理、公式的意义。而学生要想举一反三地运用定理和公式解决问题,不仅要理解定理、公式,还要能明白“为什么讨论这些定理和公式”,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教学结构,以定理、公式为切入点,拓展变式教学。展开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情境。

已知sinα=3/5,且α在第一象限,求cosα、tanα的值。

情境紧扣“同角三角函数”知识点,在某种意义上是sin2α+cos2α=?与sinα/cosα=?的变式,不但可以不使用相关公式解决,还有多种解题思路。

而分析不同思路,可见其各有特点,再探其解决问题的原理,可知:只要已知三角函数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的一个,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函数值。教师可以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存在一个定理(公式),能够表示这三个函数值的关系”。这个定理(公式),就是本课要重点学习的定理和公式。学生顺理成章地根据问题情境中的发现推导教材定理和公式,锻炼思维能力。此外,讨论问题情境、得出三种解题思路、总结思路异同,学生分别运用了多向思维、归纳思维,有助于培养其思维能力。

3.习题深化变式。

最后,可以将类比变式、命题变式融合在习题教学中,以习题训练为载体,深化變式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习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探究习题,克服重重阻碍,总结解决典型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样可以举一反三,发展归纳等思维的同时强化解题实践能力。教师要规避题海战术,始终围绕典型主题设计变式教学。

例如,新人教版高二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A版)《4.3 等比数列》教学,典型习题包括公比q的运用、求数列an通项公式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进度,选择典型题。比如在“求数列an通项公式”习题教学中,设计“习题1”。

习题1:已知a1=1,an=2an-1+1(n≥2),求an。

师生共同剖析其解题过程,不难发现其解题方法为“构造法求an”。当数列形如an=Aan-1+B时,可依据已知条件构造新的数列an+λ,求得待定系数,从而化繁为简,顺利求解。之后,为使学生熟练掌握“构造法”,理解其解题思路,明确运用“构造法求an”的题目特点,教师可以提出“变式1”。

变式1:已知a1=1,an=3an-1+2n(n≥2),求an。

虽然“习题1”一样为an=Aan-1+B结构,但“变式1”中,B并非常数,而是一个含有n的式子,能否用相同方法求解还未知。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尝试。虽然一开始还不能构造等比数列,也不能就此放弃。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既然两边加上相同的λ是行不通的,那么,两边加上不同的λ呢?”学生充分思考,不难想到对于原始右边的an-1,使λ为1/2,对应将左边an的系数λ修改为2。

第二次尝试构造数列,2可能与2n相关,是2!。师生共同反思解题过程,可以得出一个经验:首次构造数列若失败,可以挖掘题干要素,修改λ,就会找到新的思路。学生经过此练习,完善自己对典型问题的猜想:“针对形如an=Aan-1+B·qn的数列,求解其通项公式,都可运用相似方法,构造新的数列”,归纳、举一反三思维达到新的水平,同时达成对“构造法求an”的深刻掌握。

(二)周到落实指导

周到指导是指教师不仅要在学生探究变式题目的过程中介入指导,点拨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还要在“探究方式”“拓展训练”两方面落实指导。前者是给学生创造通力合作的空间,使其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创新切入点,提高思维能力。而后者,是根据学生变式教学反馈,针对性地补充训练和指导,深层讲解部分题目,让变式教学更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学生思维能力发展需要,起到让学生思维持续发展的作用。

在主张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合作探究已然成为高中数学常用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还要意识到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为学生搭建合作探究平台,使其在合作解决问题、研究论证数学结论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而从学生角度来看,合作探究促成优势互补、思维碰撞,对其总结变式规律有极高价值。教师应开发“合作探究”高中数学变式教学模式,积极落实学生合作探究指导。

例如,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A版)《4.4 对数函数》教学,教师可以在复习课上设置下列题目。

题目1:求函数定义域:y等于根号下log以二分之一为底(x-1)的对数。

题目2:求函数单调递减区间:y=log以二分之一为底(x2-3x+2)的对数。

初看,“题目1”与“题目2”没有多大联系,除“都是对数函数”一个共同点外,函数关系式、问题都截然不同。但细细分析可以发现,“题目2”是“题目1”的拓展变式,要想顺利求出“题目2”函数的单调区间,必须先经历和“题目1”相同的过程:求解函数定义域,再应用复合函数“同增异减”原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合作探究两个题目的相关性,得出“变式”结论,再逐题作答,按要求计算函数定义域和单调区间,形成不同思路。

学生合作讨论,避免执着地将题目视为两个毫无关系的问题,快速建立“变式”认知,不仅可以使教学效率大幅提高,还能使学生取长补短地训练自身变式分析和解题能力,延展思维。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在合作探究结束后,选出代表汇报上述解题思路。

三、结语

作为学生,要避免僵化的思维,学会发散思考、总结归纳、活学活用;
作为教师,要克服守旧习惯,学会创新,持续优化教学,帮助学生走出思维定式。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数学变式教学,意义便在于此。教师要巧妙地设计变式,全面指导学生,借助变式教学提升学生思维水平,使其最大限度地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强化数学分析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变式定理公式J. Liouville定理中等数学(2022年6期)2022-08-29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新高考·高二数学(2022年3期)2022-04-29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新高考·高二数学(2022年3期)2022-04-29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0年12期)2021-01-18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二数学)(2020年11期)2020-12-14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0年10期)2020-10-27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校园英语·上旬(2019年6期)2019-10-09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18年6期)2018-07-09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7年3期)2018-01-20“三共定理”及其应用(上)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7年6期)2017-11-09

推荐访问: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 培养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