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教学设计汇编13篇(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3-09-07 20:3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第1篇课程说明: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学生要阅读5本以上名著,字数达到150万以上。“名著导读”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板块,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教学设计汇编13篇,供大家参考。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汇编13篇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第1篇

课程说明: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学生要阅读5本以上名著,字数达到150万以上。“名著导读”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板块,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想:

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教材中的导读内容为依托,较全面地介绍名著;
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

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

3)复习《赤壁怀古》《蜀相》;

4)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3)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2)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3)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

2、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3、联系复习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脱口而出: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导读名著

1、名著的形成

1)《三国演义》的编撰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2)《三国演义》的形成,课件展示: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明初罗本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

2、名著的影响

1)老师讲意思和运用,学生抢答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熟语课件显示:唱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说曹操曹操就到,乐不思蜀,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在曹营心在汉,扶不起的阿斗。

2)课件显示歇后语前半句,学生抢答后半句。

3)名著其他影响如:京剧“失”“空”“斩”是传统剧目;
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易中天《品三国》让经典走向普通民众;
教材选编《出师表》《赤壁之战》《孔明挥泪斩马谡》。

3、名著的价值

1)课件出示《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
教师介绍《三国演义》的情节时间跨度、线索、作品倾向。

2)提问,要求从教材“导读”中找答案:

《三国演义》给予我们人生最宝贵的启示是什么?

《三国演义》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观、历史观?

课件展示。

4、名著的欣赏

1)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三国演义》故事回目。

2)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

提问:毛氏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所谓“三绝”是?

课件展示:奸绝——曹操

义绝——关羽

智绝——诸葛亮

课件展示“曹操小档案”,建议阅读长篇小说时,由于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可以通过制作人物档案的方式理顺内容。

谈谈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是群众智慧的化身,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课件出示武侯祠楹联;
复习背诵杜甫律诗《蜀相》

3)欣赏《三国演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与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斩马谡的记载。

a)分角色朗读《孔明挥泪斩马谡》中孔明“三哭”片段

分5个角色:孔明、马谡、蒋琬、先主刘备及叙述者。

b)讨论“三哭”各含怎样的感情?

一哭:挥泪哀伤之哭

二哭:流涕惋惜之哭声

三哭大哭不已惭愧之哭

c)阅读《诸葛亮传》中记载,理解“戮谡以谢众”,意即:杀了马谡来向众人谢罪。

d)文学作品语言的形象性与正统史书叙事的客观性。

四、小结:

名著欣赏的方法: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抓住小说三要素;

4积累语文知识。

五、作业:

1)课后准备“三国”故事会;

2)阅读《同步作业》中两篇文章《孔明挥泪斩马谡》和《群英会蒋干中计》

六、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声中结束。

附板书提要:

名著《三国演义》导读

怎样阅读名著?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

4、积累语文知识。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第2篇

阅读指导目标:

1、掌握阅读欣赏小说的一般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等阅读《三国演义》中三处战斗场面描写的文字,结合听读评书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

3、激发阅读名著兴趣,培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4、学会欣赏作者的表现手法,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高审美能力。

评价任务:

1. 比较人物及人物故事。

2. 在对比中分析人物性格,了解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阅读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了解,指导阅读小说的方法

1、讨论:你喜欢读名著吗?说说理由。阅读长篇小说,你有什么好方法?

2、你读《三国演义》原著还是青少年版?有什么阅读困难?怎么解决的?小结阅读小说的方法(点面结合法):

(1)面:理清故事情节

(2)点:抓住人物特征

环节二

比较法阅读《三国演义》三处片段活动一 引入片段

你喜欢哪个三国英雄?

出示:关羽、张飞、赵子龙图片,阅读这三个人物经典的战斗场面描写文字

比肖像:有何不同,突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比语言:重点分析张飞的三声“喝”,体会人物性格。

比手法:恰如其分的动作词,不同内容的侧面描写,“张飞大闹长板桥”的夸张手法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比赞词活动二 阅读片段

(1)阅读片段《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赵子龙单骑救主》《张翼德大闹长坂桥》,指导原著阅读,读通读懂。

(2)阅读、讨论比较:三段文字的相同点?

(3)阅读、讨论比较:三段文字的不同点?

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用同一记号标出相同类项。

比阅读感受:练读谈理解

活动三听读评书片断

听评书“赵子龙单骑救主”

对比:听评书与阅读原著有何不同?

环节三总结提升1、比较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表现手法、主题思想时,都可采用比较法,可以将不同篇中的同类作品、同一篇中的不同类拿来比较。如在人物形象上,可将诸葛亮、司马懿、周瑜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同样是极具智慧的人物,诸葛亮智慧忠义、司马懿智慧多疑、周瑜智慧忌妒,通过比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在内容上也可比较,也可进行表现手法上的比较,如《三国演义》和《项链》在揭示人物心理时表现手法的不同,从而了解我国传统小说的写法与西方惯用的心理分析的写法的区别。

2、参读法:如读完《三国演义》后,可参看他人对《三国演义》的评论,如对曹操的评价。阅读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及文本的主题思想,要有自己的思考,切不可人云亦云。

1.注意倾听,能抓住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急切,快乐的心情。

2.能理解标点符号在表现人物用情感时的作用。

环节四总结升华

阅读拓展

1、交流《三国演义》读书成果和自己的阅读方法。

2、阅读作业:运用对比法读《三国演义》中《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体会诸葛亮因人而异的智慧。

3、书写作业:完成 我喜欢的三国人物 手抄报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第3篇

阅读指导目标:

1、掌握阅读欣赏小说的一般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等阅读《三国演义》中三处战斗场面描写的文字,结合听读评书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

3、激发阅读名著兴趣,培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4、学会欣赏作者的表现手法,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高审美能力。

评价任务:

1.比较人物及人物故事。

2.在对比中分析人物性格,了解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阅读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了解,指导阅读小说的方法

1、讨论:你喜欢读名著吗?说说理由。阅读长篇小说,你有什么好方法?

2、你读《三国演义》原著还是青少年版?有什么阅读困难?怎么解决的?小结阅读小说的方法(点面结合法):

(1)面:理清故事情节

(2)点:抓住人物特征

环节二

比较法阅读《三国演义》三处片段活动一引入片段

你喜欢哪个三国英雄?

出示:关羽、张飞、赵子龙图片,阅读这三个人物经典的战斗场面描写文字

比肖像:有何不同,突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比语言:重点分析张飞的三声“喝”,体会人物性格。

比手法:恰如其分的动作词,不同内容的侧面描写,“张飞大闹长板桥”的夸张手法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比赞词活动二阅读片段

(1)阅读片段《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赵子龙单骑救主》《张翼德大闹长坂桥》,指导原著阅读,读通读懂。

(2)阅读、讨论比较:三段文字的相同点?

(3)阅读、讨论比较:三段文字的不同点?

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用同一记号标出相同类项。

比阅读感受:练读谈理解

活动三听读评书片断

听评书“赵子龙单骑救主”

对比:听评书与阅读原著有何不同?

环节三总结提升1、比较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表现手法、主题思想时,都可采用比较法,可以将不同篇中的同类作品、同一篇中的不同类拿来比较。如在人物形象上,可将诸葛亮、司马懿、周瑜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同样是极具智慧的人物,诸葛亮智慧忠义、司马懿智慧多疑、周瑜智慧忌妒,通过比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在内容上也可比较,也可进行表现手法上的比较,如《三国演义》和《项链》在揭示人物心理时表现手法的不同,从而了解我国传统小说的写法与西方惯用的心理分析的写法的区别。

2、参读法:如读完《三国演义》后,可参看他人对《三国演义》的评论,如对曹操的评价。阅读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及文本的主题思想,要有自己的思考,切不可人云亦云。

1.注意倾听,能抓住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急切,快乐的心情。

2.能理解标点符号在表现人物用情感时的作用。

环节四总结升华

阅读拓展

1、交流《三国演义》读书成果和自己的阅读方法。

2、阅读作业:运用对比法读《三国演义》中《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体会诸葛亮因人而异的智慧。

3、书写作业:完成我喜欢的三国人物手抄报

推荐课外阅读。

附:板书设计

品读“三国”人物

方法:比较法参读法

点面结合以听促读读书做笔记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第4篇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会带着意识阅读《三国演义》;

2、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三国演义》的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人物刻画技巧,了解作者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

2、领会《三国演义》的进步思想。

三、教学设想:

1、借《三国演义》著名片断《失街亭》管中窥豹,感受《三国演义》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设置重点问题让学生自学,力求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意识地掌握一些阅读名著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次听到《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曲,我总有一种血脉贲张的感觉,仿佛自己又回到那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今天,让我们一起出征街亭,会晤英雄。

(二)问题探究:

探究一、复述故事情节思考:《失街亭》的战争描写亮点纷呈。你关注到了吗?结合导读中相关战争描写的阐述找出本文的一些片断来讨论交流一下。

《三国演义》著名的战争描写有没有类似的特点呢: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伏击战:乌林、葫芦口、华容道,三笑,三惊)

彝陵之战……

结论:铺垫伏笔,构思严谨,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有张有弛,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明确:读《三国演义》,一要读扣人心弦的战争场面。

(我们读《三国演义》,精彩纷呈的战斗场面令人应接不暇,带给人以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是我们读三国最不能错过的精彩)

探究二:小小街亭,为何如此重要?如此重要的街亭为什么会失守?

课文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街亭的重要战略位置,请大家寻找一下。“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

结论:马谡麻痹轻敌,孔明用人不当客观原因,司马懿老谋深算,实力不俗

作者是怎样刻画马谡和孔明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结论:三笑三哭。

主要通过语言和神态的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突出人物的典型性格,使得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三国演义》人物的典型形象表现在毛宗岗说的“三绝”: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

大家能举一两个相关人物奸(阴险、虚伪、狡诈)、智、义(正当、合理)的事例吗?

明确:读《三国演义》,二要读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我们今天去读《三国演义》中个性鲜明的人物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借此去探究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虽然时代不同了,场景不一样了,衣服也换掉了,但人性却是可以穿越时空的。)

探究三:马谡该不该斩?这一情节中的孔明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不斩的理由

1两人情同手足2杀人才叫亲者痛,仇者快

3处理败将有各种办法4疑人不用,孔明要为此买单,不能马谡一个人承担责任

必斩的理由:

1马谡立了军令状,执法必严。2后果情节十分严重,必须死刑。

3一意孤行,不听建议,咎由自取。

4、不斩全家已属网开一面,再不斩马谡军心涣散,众怒难平,难以服众

结论:我们不是当事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但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应该能体会到孔明内心情感与理智激烈的矛盾冲突。

从个人情感上讲,不忍心;
从大局上从理性上讲,必须斩。所以孔明万般无奈,只得挥泪执法。什么是仁?仁者爱人,是不忍心;
什么是义?公正、合理,应当做的就是义。仁和义在这里发生了矛盾,而挥泪执法,将仁义统一在了一起。

挥泪这一细节集中展示了他仁义的一面。

讨论:

有一个问题老师特别好奇:如果可能,你愿意做曹操还是刘备?为什么?

结论:想做曹操,多是功利心作怪。我们做事情不能什么都利字当头啊!

功利心太重,容忘记做人做事的底线。

如果要交朋友,你愿意交曹操这样的朋友还是刘备这样的朋友?为什么?

结论:想交刘备这样的。不会吃亏,还可能占便宜。还是或多或少有功利的因素

《三国演义》,都觉得曹操好厉害,刘备太窝囊。两人都有野心。关键是在实现野心的方式上,曹操是无底线,无节操,无所不用其极;
而刘备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条件多么恶劣,他都守底线、知敬畏,这就是仁德爱民,绝不滥杀无辜。

刘备要恢复重振的,不仅是汉室,更是世道人心。

我们读《三国演义》要知道,良禽择木而栖。孔明选择刘备,绝不仅仅是报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更在于刘备的人品契合了孔明的理想。

所以,我们读孔明,要读他的宅心仁厚,读他的有仁有义。

导读中特别谈到了《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拥刘反曹。实质是拥护德政,反对暴政

而德政的基础便是为政者有一颗仁爱之心。

我由此有一个感悟:一个人有没有价值,一个家庭能不能兴旺,一个国家是不是强盛,关键只在一个“德”字。品德高尚,这个人就有价值。一家人品德良好,这一家庭必然兴旺。国民重视品德修养,这个国家自然强盛。《三国演义》的重大启示,即在有仁有义远比权贵名利更值得尊敬。我们读《三国演义》,如果不能提高自己的品德,促进家人的品德修养,就等于白读。

我知道大家读了《失街亭》后,也写了很多的人生感悟,下面的时间我留给大家作展示

(学生展示)

明确:读《三国演义》,要读高尚人品和人生智慧。

(四)、结语:

必须要指出,《三国演义》还是一部宣扬权谋的书,民间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一个“三国气”重的人,往往心理阴暗,中国人要阳光,要坦荡,不能承袭这种阴晦的“三国气”。我们要有拿来主义的眼光。一堂课讲三国,难免挂一漏万,让我们借今天学习《失街亭》的东风,把握《导读》的精髓,一起走进这部经典,去发现更多的精彩!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第5篇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会带着意识阅读《三国演义》;

2、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三国演义》的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人物刻画技巧,了解作者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

2、领会《三国演义》的进步思想。

三、教学设想:

1、借《三国演义》著名片断《失街亭》管中窥豹,感受《三国演义》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设置重点问题让学生自学,力求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意识地掌握一些阅读名著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次听到《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曲,我总有一种血脉贲张的感觉,仿佛自己又回到那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今天,让我们一起出征街亭,会晤英雄。

(二)问题探究:

探究一、复述故事情节思考:《失街亭》的战争描写亮点纷呈。你关注到了吗?结合导读中相关战争描写的阐述找出本文的一些片断来讨论交流一下。

《三国演义》著名的战争描写有没有类似的特点呢: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伏击战:乌林、葫芦口、华容道,三笑,三惊)

彝陵之战……

结论:铺垫伏笔,构思严谨,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有张有弛,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明确:读《三国演义》,一要读扣人心弦的战争场面。

(我们读《三国演义》,精彩纷呈的战斗场面令人应接不暇,带给人以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是我们读三国最不能错过的精彩)

探究二:小小街亭,为何如此重要?如此重要的街亭为什么会失守?

课文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街亭的重要战略位置,请大家寻找一下。“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

结论:马谡麻痹轻敌,孔明用人不当客观原因,司马懿老谋深算,实力不俗

作者是怎样刻画马谡和孔明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结论:三笑三哭。

主要通过语言和神态的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突出人物的典型性格,使得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三国演义》人物的典型形象表现在毛宗岗说的“三绝”: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

大家能举一两个相关人物奸(阴险、虚伪、狡诈)、智、义(正当、合理)的事例吗?

明确:读《三国演义》,二要读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我们今天去读《三国演义》中个性鲜明的人物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借此去探究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虽然时代不同了,场景不一样了,衣服也换掉了,但人性却是可以穿越时空的。)

探究三:马谡该不该斩?这一情节中的孔明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不斩的理由

1两人情同手足2杀人才叫亲者痛,仇者快

3处理败将有各种办法4疑人不用,孔明要为此买单,不能马谡一个人承担责任

必斩的理由:

1马谡立了军令状,执法必严。2后果情节十分严重,必须死刑。

3一意孤行,不听建议,咎由自取。

4、不斩全家已属网开一面,再不斩马谡军心涣散,众怒难平,难以服众

结论:我们不是当事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但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应该能体会到孔明内心情感与理智激烈的矛盾冲突。

从个人情感上讲,不忍心;
从大局上从理性上讲,必须斩。所以孔明万般无奈,只得挥泪执法。什么是仁?仁者爱人,是不忍心;
什么是义?公正、合理,应当做的就是义。仁和义在这里发生了矛盾,而挥泪执法,将仁义统一在了一起。

挥泪这一细节集中展示了他仁义的一面。

讨论:

有一个问题老师特别好奇:如果可能,你愿意做曹操还是刘备?为什么?

结论:想做曹操,多是功利心作怪。我们做事情不能什么都利字当头啊!

功利心太重,容忘记做人做事的底线。

如果要交朋友,你愿意交曹操这样的朋友还是刘备这样的朋友?为什么?

结论:想交刘备这样的。不会吃亏,还可能占便宜。还是或多或少有功利的因素

《三国演义》,都觉得曹操好厉害,刘备太窝囊。两人都有野心。关键是在实现野心的方式上,曹操是无底线,无节操,无所不用其极;
而刘备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条件多么恶劣,他都守底线、知敬畏,这就是仁德爱民,绝不滥杀无辜。

刘备要恢复重振的,不仅是汉室,更是世道人心。

我们读《三国演义》要知道,良禽择木而栖。孔明选择刘备,绝不仅仅是报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更在于刘备的人品契合了孔明的理想。

所以,我们读孔明,要读他的宅心仁厚,读他的有仁有义。

导读中特别谈到了《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拥刘反曹。实质是拥护德政,反对暴政

而德政的基础便是为政者有一颗仁爱之心。

我由此有一个感悟:一个人有没有价值,一个家庭能不能兴旺,一个国家是不是强盛,关键只在一个“德”字。品德高尚,这个人就有价值。一家人品德良好,这一家庭必然兴旺。国民重视品德修养,这个国家自然强盛。《三国演义》的重大启示,即在有仁有义远比权贵名利更值得尊敬。我们读《三国演义》,如果不能提高自己的品德,促进家人的品德修养,就等于白读。

我知道大家读了《失街亭》后,也写了很多的人生感悟,下面的时间我留给大家作展示

(学生展示)

明确:读《三国演义》,要读高尚人品和人生智慧。

(四)、结语:

必须要指出,《三国演义》还是一部宣扬权谋的书,民间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一个“三国气”重的人,往往心理阴暗,中国人要阳光,要坦荡,不能承袭这种阴晦的“三国气”。我们要有拿来主义的眼光。一堂课讲三国,难免挂一漏万,让我们借今天学习《失街亭》的东风,把握《导读》的精髓,一起走进这部经典,去发现更多的精彩!

(五)板书设计:

从《失街亭》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导读

读战争艺术性

读人物(交相辉映)

读人品和智慧思想性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第6篇

课程说明: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学生要阅读5本以上名著,字数达到150万以上。“名著导读”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板块,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想:

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教材中的导读内容为依托,较全面地介绍名著;
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

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

3)复习《赤壁怀古》《蜀相》;

4)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3)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2)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3)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

2、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3、联系复习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脱口而出: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导读名著

1、名著的形成

1)《三国演义》的编撰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2)《三国演义》的形成,课件展示: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明初罗本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

2、名著的影响

1)老师讲意思和运用,学生抢答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熟语

课件显示:唱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说曹操曹操就到,乐不思蜀,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在曹营心在汉,扶不起的阿斗。

2)课件显示歇后语前半句,学生抢答后半句。

3)名著其他影响如:京剧“失”“空”“斩”是传统剧目;
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易中天《品三国》让经典走向普通民众;
教材选编《出师表》《赤壁之战》《孔明挥泪斩马谡》。

3、名著的价值

1)课件出示《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
教师介绍《三国演义》的情节时间跨度、线索、作品倾向。

2)提问,要求从教材“导读”中找答案:

《三国演义》给予我们人生最宝贵的启示是什么?

《三国演义》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观、历史观?

课件展示。

4、名著的欣赏

1)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三国演义》故事回目。

2)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

提问:毛氏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所谓“三绝”是?

课件展示:奸绝——曹操

义绝——关羽

智绝——诸葛亮

课件展示“曹操小档案”,建议阅读长篇小说时,由于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可以通过制作人物档案的方式理顺内容。

谈谈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是群众智慧的化身,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课件出示武侯祠楹联;
复习背诵杜甫律诗《蜀相》

3)欣赏《三国演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与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斩马谡的记载。

a)分角色朗读《孔明挥泪斩马谡》中孔明“三哭”片段

分5个角色:孔明、马谡、蒋琬、先主刘备及叙述者。

b)讨论“三哭”各含怎样的感情?

一哭:挥泪哀伤之哭

二哭:流涕惋惜之哭声

三哭大哭不已惭愧之哭

c)阅读《诸葛亮传》中记载,理解“戮谡以谢众”,意即:杀了马谡来向众人谢罪。

d)文学作品语言的形象性与正统史书叙事的客观性。

四、小结:

名著欣赏的方法: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抓住小说三要素;

4积累语文知识。

五、作业:

1)课后准备“三国”故事会;

2)阅读《同步作业》中两篇文章《孔明挥泪斩马谡》和《群英会蒋干中计》

六、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声中结束。

附板书提要:

名著《三国演义》导读

怎样阅读名著?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

4、积累语文知识。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第7篇

阅读指导目标:

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通过了解成语背后的三国故事深入理解成于含义,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事物。

3、通过分小组汇报阅读成果,训练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每人准备一个有关三国的成语故事,要求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摘抄其中优美的语言或收集关于“三国”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谈谈自己的感悟。

评价任务:

1.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2.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深意,会运用部分成语。

阅读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激趣导入

1.师:让我们首先来观看一个片段,欣赏一首曲子(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及开剧片段)。知道这出自哪一部电视剧吗?

2.生:(齐答)《三国演义》。

3.师:悲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把我们带到了群雄争霸的三国时期,《三国演义》让我们认识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孔明,骁勇善战、忠义为先的关云长,雄霸江东的孙仲谋,一代奸雄曹阿瞒,旷世奇才周公瑾等生动传神的人物。也让我们目睹了桃园结义、官渡之战、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场面。让我们再次漫游“三国”,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三国中的成语

(板书课题)

活动一成语知多少

1.师:我们先畅游知识园,考考大家对“三国”中的成语到底了解了多少。(多媒体出示“畅游知识园”及相关题目。)

(1)魏国的霸主是谁?(曹操)蜀国的霸主是谁?(刘备)吴国的霸主是谁?(孙权)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是哪朝人?(明朝)

(3)这部著作写的是哪段时间到哪段时间的历史故事?(汉末年到晋代初)

(4)“七擒七纵”跟谁有关?(诸葛亮、孟获)

(5)“羽扇纶巾”描写的是三国中的哪位人物?(诸葛亮)

(6)请列举“过五关斩六将”中的“五关”或“二将”。(五关: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滑州渡口、六将:孔秀、孟坦与韩福、卞喜、王植、秦琪)

(7)请说出跟关羽有关的两个成语。

(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桃园结义、大意失荆州)1.情境导入,渲染气氛,使学生入情入境,了解课堂学习重点。

2.小结语为学生回顾故事、学习接下来内容作铺垫。

环节二

引导学习活动二引导学习

1.师:老师收集了一些三国成语,我们先来看一看。

(多媒体出示:三顾茅庐、七步之才、一身是胆、望梅止渴、锦囊妙计、乐不思蜀、如鱼得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生齐读课件中的成语

(2)同桌交流已经掌握的成语及含义,相互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成语背后的故事面向全体学生,课内外结合。课前组织多次故事会,逐层选拔,推选故事大王,既让每个学生都有讲述的机会,又让有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展示。在熟知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中感受到名著语言的精妙和名著对语言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活动三我是故事大王

1.师: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三国知识,真了不起!你们知道吗?每一个成语的背后还有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故事王国,请四大组各推出的“故事王”给我们讲一讲。

2.故事内容:可以讲述自己印象最深的成语,可以讲述自己最感兴趣的成语故事,也可以讲述最让自己感动的成语故事(赵云飞骑救公孙;
典韦飞戟退追兵;
周泰宣城救孙权;
许褚护曹夺船避箭;
曹洪护曹步随渡水;
周泰救权惨战重围;
曹洪挡超竭力死战;
曹昂让父奉马身死;
长坂赵云决荡救幼主;
宛城典韦生死当塞门等)。还可以讲述其它(桃园结义;
煮酒论英雄;
过关斩将;
跃马檀溪;
三顾茅庐;
携民渡江;
大闹长坂桥;
舌战群儒;
初出茅庐;
七步成诗;
巧借东风;
曹操献刀;
义放曹操;
单骑救主;
大意失荆州;
夜走麦城等)

3.评选故事大王

环节三总结升华

阅读拓展

师:今天,我们一起回味了《三国演义》中的几个精彩片故事,认识了堪称英雄的几位三国人物,感悟了一些精妙的词句,初步领略了经典名著的魅力。(宣布得分最高的一个小组为本次读书活动“三国通”。)《三国演义》中还有更多的故事、人物、语言等待着我们去品味。一本好书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因为每读一遍,我们都会有新的发现。希望同学们再去仔细品读,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更深的感受!在我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许多像《三国演义》一样优秀的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都值得大家阅读。让我们(齐声):与好书为伴,与经典同行!

推荐课外阅读。

透过范例总结读书方法,提出读书的要求,引入其它经典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环节四

作业布置

1、交流《三国演义》读书成果和自己的阅读方法。

2、阅读作业:运用对比法读《三国演义》中《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体会诸葛亮因人而异的智慧。

3、完成手抄报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第8篇

阅读指导目标:

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通过了解成语背后的三国故事深入理解成于含义,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事物。

3、通过分小组汇报阅读成果,训练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每人准备一个有关三国的成语故事,要求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摘抄其中优美的语言或收集关于“三国”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谈谈自己的感悟。

评价任务:

1.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2.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深意,会运用部分成语。

阅读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激趣导入

1.师:让我们首先来观看一个片段,欣赏一首曲子(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及开剧片段)。知道这出自哪一部电视剧吗?

2.生:(齐答)《三国演义》。

3.师:悲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把我们带到了群雄争霸的三国时期,《三国演义》让我们认识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孔明,骁勇善战、忠义为先的关云长,雄霸江东的孙仲谋,一代奸雄曹阿瞒,旷世奇才周公瑾等生动传神的人物。也让我们目睹了桃园结义、官渡之战、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场面。让我们再次漫游“三国”,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三国中的成语

(板书课题)

活动一成语知多少

1.师:我们先畅游知识园,考考大家对“三国”中的成语到底了解了多少。(多媒体出示“畅游知识园”及相关题目。)

(1)魏国的霸主是谁?(曹操)蜀国的霸主是谁?(刘备)吴国的霸主是谁?(孙权)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是哪朝人?(明朝)

(3)这部著作写的是哪段时间到哪段时间的历史故事?(汉末年到晋代初)

(4)“七擒七纵”跟谁有关?(诸葛亮、孟获)

(5)“羽扇纶巾”描写的是三国中的哪位人物?(诸葛亮)

(6)请列举“过五关斩六将”中的“五关”或“二将”。(五关: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滑州渡口、六将:孔秀、孟坦与韩福、卞喜、王植、秦琪)

(7)请说出跟关羽有关的两个成语。

(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桃园结义、大意失荆州)1.情境导入,渲染气氛,使学生入情入境,了解课堂学习重点。

2.小结语为学生回顾故事、学习接下来内容作铺垫。

环节二

引导学习活动二引导学习

1.师:老师收集了一些三国成语,我们先来看一看。

(多媒体出示:三顾茅庐、七步之才、一身是胆、望梅止渴、锦囊妙计、乐不思蜀、如鱼得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生齐读课件中的成语

(2)同桌交流已经掌握的成语及含义,相互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成语背后的故事面向全体学生,课内外结合。课前组织多次故事会,逐层选拔,推选故事大王,既让每个学生都有讲述的机会,又让有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展示。在熟知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中感受到名著语言的精妙和名著对语言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活动三我是故事大王

1.师: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三国知识,真了不起!你们知道吗?每一个成语的背后还有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故事王国,请四大组各推出的“故事王”给我们讲一讲。

2.故事内容:可以讲述自己印象最深的成语,可以讲述自己最感兴趣的成语故事,也可以讲述最让自己感动的成语故事(赵云飞骑救公孙;
典韦飞戟退追兵;
周泰宣城救孙权;
许褚护曹夺船避箭;
曹洪护曹步随渡水;
周泰救权惨战重围;
曹洪挡超竭力死战;
曹昂让父奉马身死;
长坂赵云决荡救幼主;
宛城典韦生死当塞门等)。还可以讲述其它(桃园结义;
煮酒论英雄;
过关斩将;
跃马檀溪;
三顾茅庐;
携民渡江;
大闹长坂桥;
舌战群儒;
初出茅庐;
七步成诗;
巧借东风;
曹操献刀;
义放曹操;
单骑救主;
大意失荆州;
夜走麦城等)

3.评选故事大王

环节三总结升华

阅读拓展

师:今天,我们一起回味了《三国演义》中的几个精彩片故事,认识了堪称英雄的几位三国人物,感悟了一些精妙的词句,初步领略了经典名著的魅力。(宣布得分最高的一个小组为本次读书活动“三国通”。)《三国演义》中还有更多的故事、人物、语言等待着我们去品味。一本好书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因为每读一遍,我们都会有新的发现。希望同学们再去仔细品读,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更深的感受!在我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许多像《三国演义》一样优秀的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都值得大家阅读。让我们(齐声):与好书为伴,与经典同行!

推荐课外阅读。

透过范例总结读书方法,提出读书的要求,引入其它经典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环节四

作业布置

1、交流《三国演义》读书成果和自己的阅读方法。

2、阅读作业:运用对比法读《三国演义》中《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体会诸葛亮因人而异的智慧。

3、完成手抄报

巩固练习附:板书设计

《三国演义》之“三国成语”

桃园结义

羽扇纶巾——诸葛亮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第9篇

阅读指导目标:

1、掌握阅读欣赏小说的一般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等阅读《三国演义》中三处战斗场面,了解战役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激发阅读名著兴趣,培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4、学会欣赏作者的表现手法,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高审美能力。评价任务:

1、了解战役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在对比中分析描写战役场面的语句,了解作者写作方法。

阅读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谈话了解,指导阅读小说的方法

1、讨论:你喜欢读名著吗?说说理由。阅读长篇小说,你有什么好方法?

2、你读《三国演义》原著还是青少年版?有什么阅读困难?怎么解决的?小结阅读小说的方法(点面结合法):

(1)面:理清故事情节

(2)点:抓住人物特征

环节二

阅读《三国演义》三处片段活动一引入片段

1、你喜欢哪场三国战役?

2、生思考,并回答。

1、学生自信交流自己知道的战役名称。

2、学生能够相互补充,概括出小说主要内容。

3、感受语句的描写方法。活动二阅读片段

(1)阅读片段《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气周瑜》,指导原著阅读,读通读懂。

(2)阅读、讨论三场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

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用同一记号标出相同类项。

(3)学习片段中描写战役的语句,体会描写场面语句的方法。

环节三

展示提升

1、同学上台展示,可以配课件给大家讲解,台下同学可以就他们的讲解进行提问。

2、小组合作表演精彩战役片段,演出人物不同的特点,以及本场战役的特色。

3、展示同学故事讲的生动形象。台下同学注意倾听,台上台下积极互动。

4、学生配合演出,表演的生动形象。

环节四总结升华

阅读拓展

1、交流《三国演义》读书成果和自己的阅读方法。

2、我们不仅要了解三国名句,还要了解三国故事,三国人物性格,三国的著名战役,三国的歇后语。课下我们继续阅读。

推荐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继续阅读三国,激发阅读兴趣。

附:板书设计

品读“三国”战役

《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气周瑜》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第10篇

课程说明: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学生要阅读5本以上名著,字数达到150万以上。“名著导读”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板块,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想:

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教材中的导读内容为依托,较全面地介绍名著;
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

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

3)复习《赤壁怀古》《蜀相》;

4)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3)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2)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3)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

2、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3、联系复习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脱口而出: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导读名著

1、名著的形成

1)《三国演义》的编撰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2)《三国演义》的形成,课件展示: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 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明初罗本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 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

2、名著的影响

1)老师讲意思和运用,学生抢答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熟语

课件显示:唱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说曹操曹操就到,乐不思蜀,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在曹营心在汉,扶不起的阿斗。

2)课件显示歇后语前半句,学生抢答后半句。

3)名著其他影响如:京剧“失”“空”“斩”是传统剧目;
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易中天《品三国》让经典走向普通民众;
教材选编《出师表》《赤壁之战》《孔明挥泪斩马谡》。

3、名著的价值

1)课件出示《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
教师介绍《三国演义》的情节时间跨度、线索、作品倾向。

2)提问,要求从教材“导读”中找答案:

《三国演义》给予我们人生最宝贵的启示是什么?

《三国演义》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观、历史观?

课件展示。

4、名著的欣赏

1)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三国演义》故事回目。

2)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

提问:毛氏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所谓“三绝”是?

课件展示:奸绝——曹操

义绝——关羽

智绝——诸葛亮

课件展示“曹操小档案”,建议阅读长篇小说时,由于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可以通过制作人物档案的方式理顺内容。

谈谈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是群众智慧的化身,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课件出示武侯祠楹联;
复习背诵杜甫律诗《蜀相》

3)欣赏《三国演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与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斩马谡的记载。

a)分角色朗读《孔明挥泪斩马谡》中孔明“三哭”片段

分5个角色:孔明、马谡、蒋琬、先主刘备及叙述者。

b)讨论“三哭”各含怎样的感情?

一哭:
挥泪 哀伤之哭

二哭:
流涕 惋惜之哭声

三哭 大哭不已 惭愧之哭

c)阅读《诸葛亮传》中记载,理解“戮谡以谢众”,意即:杀了马谡来向众人谢罪。

d)文学作品语言的形象性与正统史书叙事的客观性。

四、小结:

名著欣赏的方法: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抓住小说三要素;

4积累语文知识。

五、作业:

1)课后准备“三国”故事会;

2)阅读《同步作业》中两篇文章《孔明挥泪斩马谡》和《群英会蒋干中计》

六、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声中结束。

附板书提要:

名著《三国演义》导读

怎样阅读名著?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

4、积累语文知识。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第11篇

阅读指导目标:

1、掌握阅读欣赏小说的一般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等阅读《三国演义》中三处战斗场面,了解战役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激发阅读名著兴趣,培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4、学会欣赏作者的表现手法,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高审美能力。

评价任务:

1.了解战役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在对比中分析描写战役场面的语句,了解作者写作方法。

阅读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谈话了解,指导阅读小说的方法1.讨论:你喜欢读名著吗?说说理由。阅读长篇小说,你有什么好方法?

2、你读《三国演义》原著还是青少年版?有什么阅读困难?怎么解决的?小结阅读小说的方法(点面结合法):

(1)面:理清故事情节

(2)点:抓住人物特征

环节二

阅读《三国演义》三处片段活动一引入片段

1.你喜欢哪场三国战役?

2.生思考,并回答。

1.学生自信交流自己知道的战役名称。

2.学生能够相互补充,概括出小说主要内容。

3.感受语句的描写方法。活动二阅读片段

(1)阅读片段《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气周瑜》,指导原著阅读,读通读懂。

(2)阅读、讨论三场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

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用同一记号标出相同类项。

(3)学习片段中描写战役的语句,体会描写场面语句的方法。

环节三

展示提升1.同学上台展示,可以配课件给大家讲解,台下同学可以就他们的讲解进行提问。

2、小组合作表演精彩战役片段,演出人物不同的特点,以及本场战役的特色。1.展示同学故事讲的生动形象。台下同学注意倾听,台上台下积极互动。

2.学生配合演出,表演的生动形象。

环节四总结升华

阅读拓展

1、交流《三国演义》读书成果和自己的阅读方法。

2、我们不仅要了解三国名句,还要了解三国故事,三国人物性格,三国的著名战役,三国的歇后语。课下我们继续阅读。

推荐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继续阅读三国,激发阅读兴趣。

附:板书设计

品读“三国”战役

《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气周瑜》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第12篇

课程说明: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学生要阅读5本以上名著,字数达到150万以上。“名著导读”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板块,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想:

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教材中的导读内容为依托,较全面地介绍名著;
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

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

3)复习《赤壁怀古》《蜀相》;

4)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3)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2)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3)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

2、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3、联系复习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脱口而出: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导读名著

1、名著的形成

1)《三国演义》的编撰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2)《三国演义》的形成,课件展示: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明初罗本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

2、名著的影响

1)老师讲意思和运用,学生抢答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熟语

课件显示:唱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说曹操曹操就到,乐不思蜀,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在曹营心在汉,扶不起的阿斗。

2)课件显示歇后语前半句,学生抢答后半句。

3)名著其他影响如:京剧“失”“空”“斩”是传统剧目;
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易中天《品三国》让经典走向普通民众;
教材选编《出师表》《赤壁之战》《孔明挥泪斩马谡》。

3、名著的价值

1)课件出示《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
教师介绍《三国演义》的情节时间跨度、线索、作品倾向。

2)提问,要求从教材“导读”中找答案:

《三国演义》给予我们人生最宝贵的启示是什么?

《三国演义》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观、历史观?

课件展示。

4、名著的欣赏

1)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三国演义》故事回目。

2)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

提问:毛氏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所谓“三绝”是?

课件展示:奸绝——曹操

义绝——关羽

智绝——诸葛亮

课件展示“曹操小档案”,建议阅读长篇小说时,由于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可以通过制作人物档案的方式理顺内容。

谈谈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是群众智慧的化身,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课件出示武侯祠楹联;
复习背诵杜甫律诗《蜀相》

3)欣赏《三国演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与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斩马谡的记载。

a)分角色朗读《孔明挥泪斩马谡》中孔明“三哭”片段

分5个角色:孔明、马谡、蒋琬、先主刘备及叙述者。

b)讨论“三哭”各含怎样的感情?

一哭:挥泪哀伤之哭

二哭:流涕惋惜之哭声

三哭大哭不已惭愧之哭

c)阅读《诸葛亮传》中记载,理解“戮谡以谢众”,意即:杀了马谡来向众人谢罪。

d)文学作品语言的形象性与正统史书叙事的客观性。

四、小结:

名著欣赏的方法: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抓住小说三要素;

4积累语文知识。

五、作业:

1)课后准备“三国”故事会;

2)阅读《同步作业》中两篇文章《孔明挥泪斩马谡》和《群英会蒋干中计》

六、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声中结束。

附板书提要:

名著《三国演义》导读

怎样阅读名著?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

4、积累语文知识。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第13篇

课程说明: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学生要阅读5本以上名著,字数达到150万以上。“名著导读”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板块,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想:

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教材中的导读内容为依托,较全面地介绍名著;
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

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

3)复习《赤壁怀古》《蜀相》;

4)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3)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2)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3)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

2、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3、联系复习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脱口而出: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导读名著

1、名著的形成

1)《三国演义》的编撰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2)《三国演义》的形成,课件展示: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 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明初罗本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 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

2、名著的影响

1)老师讲意思和运用,学生抢答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熟语

课件显示:唱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说曹操曹操就到,乐不思蜀,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在曹营心在汉,扶不起的阿斗。

2)课件显示歇后语前半句,学生抢答后半句。

3)名著其他影响如:京剧“失”“空”“斩”是传统剧目;
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易中天《品三国》让经典走向普通民众;
教材选编《出师表》《赤壁之战》《孔明挥泪斩马谡》。

3、名著的价值

1)课件出示《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
教师介绍《三国演义》的情节时间跨度、线索、作品倾向。

2)提问,要求从教材“导读”中找答案:

《三国演义》给予我们人生最宝贵的启示是什么?

《三国演义》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观、历史观?

课件展示。

4、名著的欣赏

1)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三国演义》故事回目。

2)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

提问:毛氏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所谓“三绝”是?

课件展示:奸绝——曹操

义绝——关羽

智绝——诸葛亮

课件展示“曹操小档案”,建议阅读长篇小说时,由于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可以通过制作人物档案的方式理顺内容。

谈谈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是群众智慧的化身,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课件出示武侯祠楹联;
复习背诵杜甫律诗《蜀相》

3)欣赏《三国演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与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斩马谡的记载。

a)分角色朗读《孔明挥泪斩马谡》中孔明“三哭”片段

分5个角色:孔明、马谡、蒋琬、先主刘备及叙述者。

b)讨论“三哭”各含怎样的感情?

一哭:
挥泪 哀伤之哭

二哭:
流涕 惋惜之哭声

三哭 大哭不已 惭愧之哭

c)阅读《诸葛亮传》中记载,理解“戮谡以谢众”,意即:杀了马谡来向众人谢罪。

d)文学作品语言的形象性与正统史书叙事的客观性。

四、小结:

名著欣赏的方法: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抓住小说三要素;

4积累语文知识。

五、作业:

1)课后准备“三国”故事会;

2)阅读《同步作业》中两篇文章《孔明挥泪斩马谡》和《群英会蒋干中计》

六、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声中结束。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演义 汇编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汇编13篇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汇编13篇)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