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音乐调节情绪效果的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3-08-20 17:24: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在社会竞争日渐激烈的生活环境下,人们拥有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不断承受着来自多方压力的影响,从而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而消极情绪若不及时调节则会造成心理失衡,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笔者结合自身专业,希望能为大众寻找日常调节情绪的方式。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音乐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试图探索日常生活中音乐可能影响调节大众消极情绪的因素;
日常生活中音乐运用到调节焦虑情绪中,它能带给大众什么;
以及日常生活中音乐艺术在改善和调节大众情绪中的运用形式。希望在大众寻找调节消极情绪办法时,能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音乐;
消极情绪;
调节

一、音乐调节情绪的社会背景

在社会竞争日渐激烈的生活环境下,人们拥有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不断承受着来自多方压力的影响,从而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緒,而消极情绪若不及时调节则会造成心理失衡,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情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身体验的,每时每刻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是不稳定且时常变化的复杂过程。情绪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引发心理波动。情绪对人们的生理、心理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从心理健康方面可将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它既可以带给人们快乐,同时也会让人类遭遇不可避免的烦恼。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通过看电影、读书、听音乐、逛街等来调节情绪,释放压力。据笔者观察,许多休闲娱乐场所都会播放背景音乐;
在学校课间休息时,校园内也会环绕着各类主题音乐;
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在睡前、学习、工作时聆听舒缓的音乐。

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寄托,是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语言。作曲家为每首音乐作品赋予了生命和灵魂,因此音乐能够直接带给聆听者、演唱者、演奏者相应的情绪,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交流方式。近年来,对音乐与情绪联系的研究越来越多。

二、音乐调节情绪的意义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既为人,情绪体验就会一直伴随人们的生活。情绪是内在的,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很难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若长期受情绪困扰,最终将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因此,个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至关重要。调节个体情绪的方式有很多,但最终目的都是想达到缓解甚至消除消极情绪。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所适合的调节方式不同,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坦然接受除个体以外有第三方人力介入的调节方式,因此选择自我消化的人亦不在少数,此时,选择听音乐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情绪调节方式。

三、音乐调节情绪的影响因素

Juslin认为,音乐中共同来影响听众的情绪体验的因素有:第一,音乐本体特点,包括了调式调性、音高、旋律和节奏等;
第二,欣赏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有无接受过音乐训练、文化程度等;
第三,所处环境因素,例如时间、地点等。其中音乐本体和欣赏者个体差异可直接影响情绪体验。

(一)个体差异

音乐艺术与大众情绪调节需求,不仅与音乐本身的声学属性关联,还会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个体的年龄、性别和社会认知等。由此可见,审美主客体必须具有遇合性,即同时进入某种投缘的境遇。这一特点可以联系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教育原则,即根据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因此,大众在调节情绪时所选择的音乐也需根据主观精神的差异性,进行选择提炼,提高二者匹配度,同时也能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

1. 年龄差异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个体对情绪的感知也在不断发展,情绪表达在成长中需要不断适应和变化。例如,在音乐作品中,3~4岁幼儿能够更容易识别愉悦、悲伤情绪,但不易识别愤怒、恐惧情绪。然而,5~7岁的幼儿能识别快乐、悲伤、恐惧和中性的上述所有情绪类型。综上,幼儿对于节奏感强的音乐较敏感,对于节奏平稳的音乐较难产生共情。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青少年感知音乐情绪的能力会增强。但之后,对于感知消极音乐情绪的能力会呈下坡路线,对感知积极音乐情绪的能力并无明显变化。但这些结论都是在西方音乐中存在的,无法验证在其他文化中是否同样存在。由此可见,对音乐情绪的感知跟年龄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样也跟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有着某种程度的关联。

2. 性别差异

国外学者Kamenetsky等人发现,女性在音乐欣赏中更容易产生情绪唤醒。国内学者铁瑞、甘元元和朱晨缘在比较男性和女性对不同速度音乐的情绪体验时发现,男性在较慢和较快的节奏中都比女性体验到更高的积极情绪,而女性在很慢的歌曲中体会到的消极情绪则高于男性。

3. 是否受过专业训练

从听众角度讲,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人能够更好地随着音乐产生与之对应的情绪,因为这类人群有着理性分析的介入,更容易体验到音乐中的风格特征。

音乐的听觉分为外在听觉和内在听觉,前者停留在声音的表面,是人与生俱来的;
后者是想象音乐中的场景,需要接受一定的训练才能具备。因此,受过一定音乐熏陶的听众对于音乐情绪的识别及体验能力更强。

4. 性格差异

著名心理学家Jason Rentfrow和Sam Gosling曾做相关研究证实了音乐的喜好与人的性格有着一定的联系,不同性格的人群偏爱的音乐类型也不同,而情绪反应程度又离不开个体对音乐作品及类型的熟悉性。

(二)音乐中的元素

音乐对情绪调节的程度主要依赖于音乐本身的元素(节奏、速度、旋律、和声、音高、音色等)。音乐本身元素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在面对不同情绪问题时,应采用不同风格的音乐安抚心灵。

1. 速度

音乐的速度基本分为慢速、中速、快速三类。根据(Brodsky2002)对音乐速度的划分,即慢速(≤70bpm),中速(85~110bpm),快速(>120bpm)。很多人认为慢歌比较抒情,很容易让听众感受悲伤的情绪,只有快乐的音乐才能使人兴奋,但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在情绪低落时,很希望有个朋友能理解自己的经历、愿意陪自己悲伤、对症下药地开导自己,而并非一位在此时传达欢乐的好友。而悲伤的慢歌就像这位知心朋友一样了解你、理解你、陪伴你,与你产生共情从而重新振作起来。

2. 旋律

《旋律》一书中表明旋律本身包括音高关系、时间关系、强弱、音色和表演方法,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包含被旋律所暗示的和声关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音乐艺术具有空间性,需要听众富有想象力,想象其中的旋律、和声、创作手法等结合所描述的意境,在音响的直接刺激下体验音乐情绪。不同旋律构成了不同的音乐类型,给予听众不同的情绪体验。

3. 歌词

我们普遍聆听的音乐多以歌曲形式为大众接受。歌词在某种程度上都更加直接或间接体现出音乐所抒发的情感,旋律紧扣歌词本身呈现最终的整体效果,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音乐情绪从而产生共鸣,使得音乐和大众情绪调节需求的匹配度提高。

四、音乐中的情绪感知

(一)聆听音乐的情绪反应

识别和体验出的音乐情绪不一定是一致的,在听悲伤的音乐时,能识别到悲伤情绪。但不同个体在识别音乐情绪和体验情绪时存在差异,有时在听悲伤的音乐时却能体验到快乐情绪,相反在听快乐的音乐时又能体验到悲伤的情绪。情绪反应跟主体的文化背景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有关,并不是所有音乐听众的情绪反应都是相同的。

(二)悲伤音乐的情绪感知

当人们情绪低落时,通常会转移注意力,在其他事物中寻求陪伴和调节,此时音乐就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在近期流行的网络语言中,有两个词语引发了笔者的兴趣:“emo”“网抑云”。

“emo”在网络用语中,是指各类负面情绪。“网抑云”是指在听到歌曲中抑郁情绪的旋律和歌词、看到音乐评论中的抑郁情绪发言,产生共鸣并与其共同陷入抑郁。对于情绪低落的听众有可能被悲伤的音乐所吸引,这时,选择悲伤的音乐更具有可能性。由此可见,音乐已与生活相结合,它已成为净化人心的一味良药,直击心灵。

五、如何运用音乐调节情绪

(一)音乐的介入

不论学生还是已步入社会的人,每个人面临的处境不同,都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心理健康对于我们非常重要,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内心的状态。因此,利用音乐来调节情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为学生负面情绪多来源于学业压力,音乐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灵活性强,我们应当重视音乐课程。作为老师应当“以学生为本”,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有参与感和积极性。采取多元化教学,适度穿插学生们喜爱的音乐。课余可以通过学校广播播放积极活泼的音乐,使学生能从音乐中体验到快乐,从而缓解来自心理上的学业压力,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完成学业。

而已经步入社会的人负面情绪主要来源于工作、人际交往、生活等方面。面对种种压力,他们要及时找到宣泄方法,避免负面情绪堆积导致心理亚健康。他们既可以选择休闲时间聆听能让自己舒缓的音乐,也可以选择“唱”的方式将情绪宣泄出来。音乐虽不能改变事情的发生,但却可以作为一种良性调味品,让负面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

(二)运用音乐活动的场合

音乐调节是利用音乐活动中的各種形式(听、唱、演奏、律动等),从而达到减轻压力、缓解精神紧张使人放松的目的。其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振动可以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音乐同样是由声带、乐器的振动所产生的音波,因此音乐节奏、速度的不同,会导致声波振动的频率不同,大脑所接收的频率就会不同,对心理的刺激程度和作用就有着不一样的效果。如音乐声波的振动和人体的共振是同步的话,就会使人产生舒适感,反之则会产生不悦。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心理状态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不同的场景需选用应景的音乐类型,例如咖啡厅、书城、校广播、商场等播放的音乐多为速度缓慢的抒情音乐,人们接收到的频率慢,这对情绪狂躁身心疲惫的人具有缓解和消除疲劳,净化心灵的作用。而在酒吧、KTV、快销店等播放的音乐多为节奏欢快活泼的流行音乐、摇滚乐,人们接收的频率快,这使人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

(三)音乐的运用方式

运用音乐调节法时,应该结合上述所有因素,最终选择适宜的音乐。适宜的音乐常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音乐体验的方式是多样的。其中聆听式音乐体验最为普遍,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音响聆听,使得个体心理、生理的紧张状态得以放松;
体验式音乐体验可以利用音乐律动与肢体结合来做一些游戏,例如“杯子歌”,通过杯子与音乐适当的组合和设计,就可以得到非常有趣的音乐作品;
歌唱式音乐体验,可以随着音乐唱出自己的心声,打开自己的心扉。在紧张学习或工作一天之后,高歌一曲往往会消除疲劳。

结语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音乐传播的途径广阔、速度迅速,在生活中常常触手可及。歌曲中的歌词对大众的思想有不同程度的引导作用,带有积极引导词的冥想音乐能够对听众情绪进行正确的引导,大众也应选择正向情绪的音乐去聆听和传播。但同时,笔者认为,影响音乐艺术与大众情绪调节匹配度的因素颇多,每个人情绪调节的方式方法应该是多元的、灵活的,需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不应该是统一的、机械的。同样,个体的情绪状态也不应用绝对的标准去衡量。

参考文献

①孙亚楠、刘源、南云:《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及其脑机制的相关研究》,《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第19期。

②何若兰:《音乐旋律期待影响情绪体验的实证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③ 刘颖:《音乐节奏影响情绪加工的神经机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④ 李正根、林文飞:《音乐与情绪心理机制探析》,《艺术品鉴》,2020年。

⑤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4年。

⑥〔加〕丹尼尔·列维廷著,林凯雄译:《为什么伤心的时候听慢歌》,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20年。

⑦ 李正根、林文飞:《音乐与情绪心理机制探析》,《艺术品鉴》,2020年,第36期。

作者简介

李一炘,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责任编辑 任丽姝

猜你喜欢消极情绪调节音乐方便调节的课桌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22年11期)2023-01-07静心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22年1期)2022-03-23测试中学时代(2021年5期)2021-11-11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汽车维修与保养(2021年8期)2021-02-16帮孩子化解消极情绪的绘本启蒙(3-7岁)(2016年7期)2016-11-07音乐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6期)2016-09-05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Clear Your Mental Space教学考试(高考英语)(2016年4期)2016-04-08汽油机质调节汽车与新动力(2013年1期)2013-03-11音乐数位时尚·环球生活(2009年8期)2009-11-19

推荐访问:调节 情绪 因素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