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7篇)

发布时间:2022-12-28 16:42:02 来源:网友投稿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7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1-2单元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注意打“★”为中考说明要求掌握的重点。第1课鸦片战争一、知识结构: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7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7篇)

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1-2单元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注意打“★”为中考说明要求掌握的重点。第1课鸦片战争一、知识结构:1、时间:1840.6—1842.82、侵略者:英国3、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4、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5、结果:签订《南京条约》6、影响:见“重点内容提要2”二、重点内容提要:1、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⑴时间:1842年⑵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⑶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2、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

  一、知识结构:1、时间:1856.10—1860.102、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3、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4、主要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5、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二、重点内容提要:★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详见第8页表格。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⑴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⑵左宗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2、经过:⑴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⑵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争战”策略。⑶先收复乌鲁木齐附近地区,然后进攻吐鲁番,挺进南疆。3、结果:

  2

  ⑴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⑵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⑶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4、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知识结构:1、时间:1894年—1895年2、侵略者:日本3、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4、重大战役:黄海大战爱国将领:邓世昌5、结果:签订《马关条约》6、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二、重点内容提要:《马关条约》签订:⑴时间:1895年。⑵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⑶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③增辟通商口岸等。★⑷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②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三、结合《马关条约》内容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B、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3

  总结:《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知识结构:1、时间:1900年—1901年2、侵略者:八国联军3、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4、结果:签订:《辛丑条约》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重点内容提要:《辛丑条约》1、时间:1901年2、双方:清政府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3、主要内容:①赔款白银4.5两。②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派兵驻扎要地。④划定使馆界。★4、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4、代表人物:中央——奕?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⑴前期“自强”为口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主要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⑵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主要企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⑶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⑷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学校。)7、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8、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因此,洋务运

  5

  动没能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第7课戊戌变法1、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3、时间:1898年6月到9月★4、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A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D军事:训练新式军队等等。第8课辛亥革命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⑴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⑵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2、中国同盟会⑴成立时间:1905年⑵成立地点:日本东京⑶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⑷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⑸成立意义: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

篇二: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历史知识点】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学习历史要注意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3、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6、鸦片战争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一、革命准备1、组织准备

  ⑴兴中会:①性质: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②时间:1894年;③地点:檀香山;④建立者:孙中山

  ⑵中国同盟会:①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②时间:1905年8月;③地点:日本东京;④总理:孙中山;⑤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⑥机关刊物:《民报》;⑦意义: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2、思想准备:“三民主义”

  ①内容:“民族主义”(推翻清朝统治----前提);“民权主义”(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核心)“民生主义”(改革土地制度----补充兴中会在檀香山的秘密宣誓地点

  与发展);②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③是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阐发。

  二、高潮

  1、武昌起义:①时间:1911年10月10日;②地点:湖北武昌;③过程:10日起义、11日占领武昌城、10日攻占汉口和汉阳;④结果:武昌起义取得胜利;⑤意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

  2、中华民国成立:①时间:1912年1月1日(元旦);②地点:南京;

  ③临时大总统:孙中山;④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结束。

  三、结果: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四、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五、评价

  1、积极:①政治: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②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③社会风俗:移风易俗(装束、礼节、称呼)。

  2、消极:①结果: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②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彻底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归纳总结: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①1894年,建立兴中会;②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③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思想;④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⑤创办了黄埔军校。

  六、教训: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1、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3、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

  4、经过:①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主力是学生,中心在北京;②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以后,主力由学生转向无产阶级,中心由北京到上海。(斗争形式由罢课转变成罢工、罢市)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原因: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8、“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黄埔军校

  1、背景:国共第一次合作

  2、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黄埔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3、领导:创办者: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4、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战争

  1、开始时间:1926年7月

  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一全国;

  3、概况:①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②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③主战场:湖南、湖北;④先锋:叶挺独立团,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⑤重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役胜利。

  4、结果:①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但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5、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①作战方针正确;②国共两党齐心合力;③广大官兵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④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援。

  6、国民革命失败:

  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1924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失败的标志: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⑵失败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共领导人的妥协退让,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⑶教训:革命要成功必须有自己的军队,掌握革命领导权。

  三、南京国民政府

  1、时间:1927年4月

  2、事件: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3、政权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十九世纪,火车、轮船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近代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1876年英国人修建的吴淞铁路;清政府最早修筑的铁路是1881年修筑的唐胥铁路)

  作用:①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②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危害: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2、十九世纪70年代,有线电报(最初用于军事)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近代以来,人们的传统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电影、照相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近代中国的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是《渔光曲》)

  2、十九世纪中期以后,新闻广播事业产生并得到发展。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创办的《申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①装束:易服饰、剪发辫、废缠足;②礼节: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③称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成为社会潮流,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文明平等的愿望。但总的来说,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传统的习惯势力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三: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两次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

  1、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史称“虎门硝烟”。2、历史背景:⑴、康乾“盛世”后,历史进入19世纪,清王朝逐渐显示出衰败的景象;

  ⑵、因工业革命而迅速发展的英国在中国东南沿海大肆走私鸦片,掠走巨额白银,中英茅盾激化,最终成为爆发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造成兵弱、银荒、国穷、民贫。4、林则徐主张禁烟,主张的理由:湖广总督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指出:若听任

  鸦片走私泛滥,数十年后,中国将“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粮”。5、虎门销烟的经过、意义:虎门销烟的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6、林则徐采取的禁烟措施:⑴、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发动军民严辑鸦片走私贩运;

  ⑵、责令英、美不法商人交出鸦片,并保证今后“永不夹带”;⑶、虎门销烟的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南京条约》

  1、目的(原因):打开了中国市场。(维护可耻鸦片贸易)(炮轰中国大门)2、经过:⑴、1840年6月,英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⑵、1841年1月,率先进犯珠江。⑶、1841年5月,英军攻占广州后,一路北上。

  ⑷、1842年8月,英军兵临南京城下,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开始结束。

  3、《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鸦片战争开始结束。4、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中英协定关税等。5、《南京条约》的附约:继而通过《南京条约》的附约,英国又取得了在通商口岸租地

  建屋、永久居住以及“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6、影响:⑴、《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等主权,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列强掠夺和奴役中国的“合法化”的先例;⑵、中国一步步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⑶、由此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茅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茅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茅盾;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⑷、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火烧圆明园1、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八年级上册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2、结果:⑴清政府被迫签定《北京条约》。⑵(火烧圆明圆)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恣意烧杀抢掠,纵火焚烧了皇家园林圆明园。⑶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洪秀全发动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1860年,组织“洋枪队”,武装对抗太平军。太平军在宁波、慈溪击毙划尔,取得多次胜利。

  第2课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

  1、原因(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19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争夺殖民地的浪潮。外国列强在把中国周边邻国逐各攫夺为殖民地或“保护国”之后,又纷纷将魔爪伸向中国边地。

  2、边疆危机的表现:美、日入犯台湾,英、法进窥云南、广西,俄、英亲临新疆、西藏。一时间,边疆警报频传,狼烟四起。

  3、左宗棠收复新疆⑴、原因:1865年,在英、俄支持下,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伪

  政权,随后新疆地区出现复杂混乱的局面。1871年沙俄别有用心的以“代管”为名,出兵占领了北疆的伊犁。⑵、目的:为了恢复新疆秩序。⑶、过程:①1875年清政府命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②1880年,清政府特命曾纪泽为出使俄国钦差大臣,与俄国举行谈判。③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4、意义:粉碎了俄、英分裂并进而吞并中国西北的阴谋,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祖国统一。

  甲午海战

  八年级上册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1、背景(原因):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加入了侵略中国的列强行为。

  2、甲午战争的名词解释: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这一年为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3、⑴、时间:1894年⑵、爆发:①:1894年日本借朝鲜内乱,准备发动中日战争。②:1894年7月25日,日本舰队在朝鲜半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

  4、经过:⑴:平壤战役(继交战于牙山、平壤之后)⑵:黄海海战(黄海海面展开激烈海战)⑶:领大战役(1894年10月,日本陆军分两路入侵辽东)⑷: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海、陆两路攻陷威海卫海军基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

  1、时间:1895年4月17日2、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兵费白银2亿两,

  增开沙市、重庆(最远)、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等。3、《马关条约》的危害性:《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

  平等条约。它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也由此开始。不久,中国便爆发了维新变法运动和中国辛亥革命。5、三国干涉还辽:日本独占辽东半岛,侵及其它列强利益,引起德、法特别是沙俄的不满。在三国强力干涉下,日本被迫“还辽”,中国则付出了3000万两白银的“赎款”。

  瓜分狂潮

  第3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1、帝国主义是如何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急于偿付对日巨额赔款,俄、法、英、德等国借机争相

  提供富有政治性条件的贷款,进而通过投资设厂、开矿、筑路、争设银行,加紧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篇四: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6.鸦片战争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

  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3.《马关条约》的签订①时间:1895年②地点:日本马关③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④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⑤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列强通过发动战争,_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④兴办新式学堂(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

  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

  路在中国行不通。【★

  【★

  (6)结果:取得初步的胜利,北洋军阀政府_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_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8)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起了巨大的作用。)

  2.中共一大的召开(1)时间:1921年7月(2)地点:上海(3)标志:中国_诞生(4)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_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成立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5)中共一大(中共诞生)的意义:中共的诞生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_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目的:_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5)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6)胜利进军: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在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_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7)国民革命失败原因: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_人和国民党左派。标志着

  _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秋收起义失败后,_领起义队伍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炮轰沈阳。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2.九一八后,中国的反应: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3.西安事变(1936月12月12日)(1)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全民族的利益(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的陪都。【★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2)指挥者:刘伯承、陈毅、_粟裕、谭震林等(3)参战军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4)中心:徐州(5)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规模、战果最丰)4.平津战役(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2)参战军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3)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为民族的功臣)(4)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6.渡江战役(1)时间:1949年4月(2)南京解放: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绐中国22年(1927-1949)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退往台湾,形成台湾与祖国大陆至今分离的局面)【★

  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五个阶段:A.从洋务运动开始,出现了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B.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C.

  (1)轮船、火车的传入: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相继传入中国,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也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淞沪铁路是中国

  力。3.京师大学堂创办于维新变法运动中,是中国近代

  勒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整体历史面貌及特征。八年级历史的学习技巧上课前要提前预习好历史知识,上课时要仔细听历史老师讲课。

  历史课结束后要仔细复习学习历史是一件有趣味的事,不要仅仅为了高考而埋头苦读,

  要善于放宽历史的视界,在历史的长廊中为自己寻找一个心灵的栖居地,从而做到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

篇五: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1.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秦

  朝,定都咸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起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①自称“始皇帝”,独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确立皇帝至高

  无上的权威。②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对皇帝直接负责。③在地方上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2)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3)文

  化上:统一了文字(小篆)。(4)经济上: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5)思想

  上:焚书坑儒。(6)军事(边疆治理或民族关系)上:①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

  洮,东到辽东)。②南征越族,开凿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水系)。2.秦朝的疆域广阔,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至南海,北达长城一带。3.

  秦朝灭亡的原因:秦的暴政(1)表现繁重的徭役兵役和武税(2)刑法残酷。(3)秦二世(前230一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

  7.“文景之治”的出现: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由于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并且注意法纪,所以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到文景时期出现了一个比较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文景之治”。8.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继续削弱诸侯势力;建立刺史制度,设立司隶校尉,加强对监督。

  (2)经济上:控制货币铸造与盐铁产销(统一铸造五铢钱)(3)思想文化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官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开疆拓土。(5)民族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派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二9.东汉的建立:(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10.列举西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1)西汉初汉武帝前退让和亲政策。(因汉初国力较弱)(2)汉武帝时期,武力反击匈奴。(因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汉武帝时国力强盛)11.张骞通西域:①在汉代,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中亚以及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②西汉汉武帝为了联络那里的一些小国共同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③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开始对西域各国有所了解。多年后,张骞奉命再次出使西域,西域的使臣也跟随他来到长安,汉朝和西域各国从此建立起友好关系。④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西

  域事务。从此,这一地区正式归入西汉的版图。12.丝绸之路:①丝绸之路是指张骞通西域以后,开通的一条从长安向西,通往中亚、西

  亚,直达欧洲的交通大道,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可以运到古罗马。②敦煌是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

  镇。它控制着东来西往的商旅,成为汉族和西域各族进行贸易的中心。③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漆

  器等商品经此运送到西方。而西方商人则利用此路把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运到中国。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古罗马的魔术表演、波斯的马球游戏经此传人中国。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3.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繁荣的原因:

  秦汉时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使得这一时期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成为可能,这是秦汉人民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遗产,也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14.秦汉时期的重要文化成就:

  (1)造纸术:①西汉前期,发明造纸术。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③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作用)(2)算术成就:《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秦汉时期的数学名著。(3)医学成就:①西汉时编定的《黄帝内经》,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是中医学习的经典。②华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药剂;“五禽戏”。③医圣张仲景(东汉)著有《伤寒杂病论》,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4)史学:《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史学巨著。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是我国

  《离骚》”。(5)宗教:△佛教的传人:①起源于古印度。②西汉末年传人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

  (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重建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2)淝水之战:383年,前秦军队与东晋军队在沸水对峙,前秦大败,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特点:以少胜多。6.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大量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力;南方社会环境比较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2)表现:农业(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粪肥)、手工业(灌钢法、青瓷)得到显著发展。(3)影响: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7.北魏的建立与统一北方(1)建立:十六国后期,鲜卑族中的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2)发展: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8.北魏孝文帝改革(1)迁都: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2)改革内容:①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②和家属必须穿汉服;③改鲜卑姓为汉姓;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⑤采用汉族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笑治国。(3)意义: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9.科技艺术成就(1)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精确推算到小数点后

  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3.“贞观之治”(1)原因:政治:唐太宗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吸取隋亡教训;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完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经济:重视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劳役;民族:各民族一视同仁。(2)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渐增强,史称“贞观之治”。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四1.隋朝的兴亡(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2)隋朝大运河:隋炀帝征集民工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隋朝大运河评价: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3.“贞观之治”(1)原因:政治:唐太宗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吸取隋亡教训;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完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经济:重视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劳役;民族:各民族一视同仁。(2)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渐增强,史称“贞观之治”。4.开元盛世(1)总体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任用贤能,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具体表现:

  ①农业表现:曲辕犁,筒车的使用。②手工业表现:丝织技巧高超;陶瓷制造技术进步。③商业和城市:唐代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合成都等。5.唐朝灭亡经过“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907年,节度使朱全忠夺取政权,建立后梁,唐朝灭亡。6.唐朝的民族关系唐太宗采取开明、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称唐太宗为“天可汗”。(1)唐朝与吐蕃的关系:①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初,西藏地区的吐蕃兴起,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的松赞干布。作用: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重要作用。②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蕃关系日益密切。“合同为一家”。(2)唐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前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八百多个府、州、县。在新疆设立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7.唐朝的对外交往(1)概况:唐朝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世界各国交往。(2)玄奘西游:①唐太宗时期,高僧玄奘历经艰难到达印度半岛,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那烂陀寺游学。②成就: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佛教,还将盛唐医药、建筑等知识介绍到日本。8.唐朝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1)约7世纪时,中国人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对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2)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3)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代表人物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4)唐代社会经济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体现出中西互通和多民族交融的特

  点。科举制度最早实行的朝代是什么?哪个朝代得到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在实

  施初期有什么历史作用?在读书人看来,科举制有什么作用?在统治者看来,科举制有什么作用?答:①隋朝②唐朝③实施初期的进步作用:科举制改变了过去依赖于推举

  和家庭出身的选官方式,它通过考试来选拔,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

  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扩大和稳固了国家的统治基础。④在读书人看来,科举考试为他们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他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施展自已的才华,参与国家管理,改变自已的社会地位。⑤在统治者看来,科举制可以网罗人才,为他们的统治服务。

  唐朝诗人杜甫《忆昔》一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什么关系密切?(即开元盛世的局面出现

  的原因):答:⑴这首诗反映了开元盛世的社会风貌,当时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⑵原因:①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贞观遗风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②唐玄宗善于用人,制定了正确的政策,使得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③当时的农耕技术以及农耕工具等都较有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这三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出现。列举中国古代几次统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太平治世):答:①西汉:文景之治;②东汉:光武中兴;③隋文帝:开皇之治;④唐太宗:贞观之治;⑤武则天:贞观遗风;⑥唐玄宗:开元盛世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什么?不同的贡献是什么?①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都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不同的贡献是:玄奘是到印度求取佛经,将印度的佛教文化带回中国,并进行了大规模的译经活动,写的《大唐西

  域记》介绍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鉴真是将中国的佛教.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传到日本。

  隋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原因).概况.评价(当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答:(1)开凿的目的(原因):①隋炀帝为了加强对北方和东南地区的控制,加紧对东南财富的攫取,以及满足自己巡

  游江南的愿望。②在古代,南北的物资运输主要依靠陆路交通,存在很大缺点:速度慢.运量少,运费高,运输大宗货物十分困难。为了方便南北之间的货物往来。

  (2)概况:①一个中心:洛阳(隋朝的东都.重要粮仓.交通要道)②两个起讫点:东北到涿郡(今北京).东南到余杭(今杭州)③三百万民工和士兵④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由北往南)⑤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⑥六年:605---610年⑦七个省级行政区: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3)评价隋朝大运河(一分为二):○当时的积极作用(历史意义):①使运河沿线的城镇迅速繁华起来;②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③贯通了南北水路,解决了南北的交通(南粮北运和盐运的主要通道);④使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向南转移,南粮北运成为关系到王朝安危,政局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⑤加强了政治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消极影响: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征发了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同时征收了大量赋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但隋朝的灭亡不能说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而是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残暴统治。(4)京杭大运河在今天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现实意义):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

  然发挥着水路运输(航运)的作用;大运河是现在“北煤南运”干线和防洪灌溉干流;当前“南水北调”的东线工

  程就是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总之,大运河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篇六: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的同学们肯定学习过上册的历史知识,那么八年级的同学们有对历史知识点归纳吗?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一辛亥革命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6.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

  1

  国是行不通的。新文化运动

  1.开始时间:1915年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4.主要阵地:《新青年》。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6.对象:封建专制的尊孔复古思想。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二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也是导火线)。(2)斗争中心:北京(前期)上海(后期)(3)主力:学生工人(6月初)

  2

  (4)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5)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6)结果:取得初步的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7)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8)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起了巨大的作用。)2.中共一大的召开(1)时间:1921年7月(2)地点:上海(3)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成立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

  (5)中共一大(中共诞生)的意义:中共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北伐战争1.黄埔军校的建立:

  3

  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胜利进军(1)时间:1926年(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5)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6)胜利进军: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在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7)国民革命失败原因: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南昌起义(1)时间:1927年8月1日(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3)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4

  2.秋收起义(1)时间:1927年9月(2)地点:湘赣边界(3)领导人:毛泽东(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起义队伍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红军不怕远征难1.红军长征的原因:(1)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根本原因:党内的左倾错误2.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

  3.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1935年1月)(1)主要内容: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

  5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意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长征路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渡湘江→强渡乌江

  →解放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5.长征结束: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6.长征的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四难忘九一八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炮轰沈阳。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2.九一八后,中国的反应: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3.西安事变(1936月12月12日)

  6

  (1)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全民族的利益(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制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2.南京大屠杀八一三事变后,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国民政府被迫迁往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血肉筑长城1.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3.百团大战:(1)时间:1940年8月(2)地点: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

  7

  (3)总指挥:彭德怀(4)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5)地位: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4.中共七大召开(1945年4月延安)(1)主要内容: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2)历史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5.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战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百年民族屈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8

篇七: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学习八年级历史知识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这是店铺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1-7课

  第一课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鸦片战争的导火索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关天培死守虎门炮台)鸦片战争1、1840年6月—1842年8月2、《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3、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1、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瑷珲条约》割占领土面积最大)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6、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第三课左宗棠收复x疆1、陕甘总督左宗棠“塞防”与“海防”并重,力主收复x疆;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x疆军务,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3、1878年,除伊犁外,x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4、1884年在x疆设立行省。第四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时间:1894年—1895年。2、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3、结果:①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标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产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侵略程度更深一层,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4、“台湾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经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是说颐和园里还在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清王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英、美、日、法、德、意、

  奥)1、义和团运动性质:反帝爱国运动2、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并占领北

  京。3、《辛丑条约》(1901年)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

  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落后就要挨打。第六课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2、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3、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4、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曾国藩)、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②、创办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③、筹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兴办新式学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5、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第七课公车上书: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揭开了维新

  变法运动的序幕。戊戌变法:1、时间:1898年6月——9月(共103

  天,又称“百日维新”)2、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谭嗣同、

  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思想、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

  4、失败原因: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和破坏。5、谭嗣同的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回答:①“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②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③我们应该向谭嗣同学习些什么?学习为他进步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决心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甘愿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精神。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8-14课第八课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创办于美国檀香山。中国同盟会:(1905年)1地点:日本东京;2、领导人:孙中山3、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6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爆发,史称这次革

  命为辛亥革命。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

  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

  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6、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又有失败的一面(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7、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①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③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2、“新世纪曙光”: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建立了《每周评论》3、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局限性)。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终结果怎样?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启示: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④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第十课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3、结果:初步胜利,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职务,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历史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②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5、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成立时间:1921年7月2、成立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3、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大会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新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4、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第十一课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即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北伐战争(1926年)1、北伐的目标: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2、北伐的主要对象:张作霖;吴佩俘;孙传芳。北伐主战场:湖南、湖北

  3、北伐的先遣队:叶挺独立团。(先后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的胜利)

  4、北伐的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第十二课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奠定基础。起义队伍后来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革命胜利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者:毛泽东大革命的失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第十三课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原因)、“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泛滥(根本原因)。2、开始: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3、经过:中央根据地(江西瑞金)----向贵州进军----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最能体现毛泽东正确战略思想的战役)----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三军大会师(陕北吴起镇)4、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5、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遵义会议:(1935年1月,遵义召开)1、内容: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2、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第十四课“九一八”事变:1、背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侵略中国。2、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北郊南满铁路一段铁轨,接着进攻沈阳。东北军奉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撤入关内。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3、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进行抗日活动;中国共产党派遣杨靖宇组织抗日先遣队,进行游击战争。4、影响: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1936年12月12日(农历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九),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15-22课第十五课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五月二十九,小暑),日军炮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最终平津陷落。影响: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略矛头指向华北,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七月初八),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南京大屠杀(最能反映日本军国主义野蛮暴行的事件):1937年12月,南京被占,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陪都),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对南京大屠杀及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认识:战争是残酷的。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抹杀侵略事实,可见,日本对军国主义罪行没有真正反省,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要牢记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第十六课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百团大战: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中共七大:1、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2、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3、会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

  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4、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抗日战争的胜利:1、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出

  兵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A.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实行全

  民族的抗战。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正义的战

  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D.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积极抗战,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E.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世

  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广大爱国华侨与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战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

  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第十七课重庆谈判:“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1、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蒋目的:①进一步为内战赢得准备时间②欺骗人民2、时间:1945年8月-10月3、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4、结果:签定了《双十协定》(1945.10.10)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第十八课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进行主力决战,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歼敌最多)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投诚),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4、三大战役的意义: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农历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六),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5、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在正确作战方针指引下英勇奋战。B.人民群众积极支援。C.全面内战是一次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人民的内战,失道寡助;解放战争是一次正义的进步的战争,得道多助。D.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不断高涨,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战争。第十九课状元实业家——张謇,清末状元。《马关条约》后,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发展历程时期发展状况主要原因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一些民族工业萌芽,但是,难以生存和

  发展。这些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辛亥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海外华

  侨投资国内近代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内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外因、主要原因)

  一战以后民族工业再度受挫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2)发展特点:①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原因: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②发展不平衡: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且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第二十课1、19世纪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有轮船、火车;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商人可以用它来传达生意信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2、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渔光曲》。3、鸦片战争以后,在上海等城市出现了中文报纸,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5、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废除跪拜礼,人与人之间行文明简单

  的鞠躬、握手礼;称呼对方“先生”“君”。第二十一、二十二课1、1909年,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

  路全线通车,它的设计、督建者是詹天佑。他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确保行车安全

  2、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制出纯碱,并撰写《制碱》一书,公布制碱奥秘。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红三角”牌纯碱)。

  3、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期间,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4、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书中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5、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6、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7、五四运动后: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等;徐悲鸿善于画马,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推荐访问: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知识点 上册 归纳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