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公安要求,打造新型社区警务治安管理模式5篇

发布时间:2022-12-17 10:36:02 来源:网友投稿

浅谈新时代公安要求,打造新型社区警务治安管理模式5篇浅谈新时代公安要求,打造新型社区警务治安管理模式  社区民警一定要改变过去管理者自居的观念彻底除却冷硬横推的服务态度在社区各项事务的管理中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对待社区群众要象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新时代公安要求,打造新型社区警务治安管理模式5篇,供大家参考。

浅谈新时代公安要求,打造新型社区警务治安管理模式5篇

篇一:浅谈新时代公安要求,打造新型社区警务治安管理模式

  社区民警一定要改变过去管理者自居的观念彻底除却冷硬横推的服务态度在社区各项事务的管理中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对待社区群众要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民办实事为民做好事充分取得群众的信任做群众的贴心人

  新形势下基层社区警务工作如何创新

  新形势下基层社区警务工作如何创新

  基层社区警务工作的创新,是社区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在社区警务的机制和模式层面作新的深化,推动社区警务精细化运作,提升社区警务效能,进一步促进基层基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也是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观念,亲情服务促和谐。社区工作最根本的就是为民服务。实践证明,在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坚持亲情服务群众,倾情工作、真情帮困、热情为民、温情管理,对提高社区管理和防范效能、改善警民关系、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有非常良好的效果。社区警务工作做得好,就在于把社区群众当亲人。社区民警一定要改变过去管理者自居的观念,彻底除却“冷硬横推”的服务态度,在社区各项事务的管理中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对待社区群众要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民办实事为民做好事,充分取得群众的信任,做群众的贴心人。尤其是对待暂住人口和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民警更要懂得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和信任,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充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要改变“突击式”、“运动式”执法管理的模式,牢固树立法治和德治的观念,潜移默化地引导社区实现有效管治。依法治理社区,主要是解决社区事务中涉及是非曲直的大问题、大事情;而以道德规范治理社区,进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解决社区居民的小问题、小事情,从而形成刚柔相济的社区管治力量,最大限度地提高管治效率,促进社区的和谐。

  二、抓住关键,实有人口管理出新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做好社区警务管理关键就是要抓好实有人口的管理,尤其是要在暂住人口和重点人口的管理上拿出新的办法、新的招数。去年中央综治委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的措施,

  抓紧抓实暂住人口管理,我们警务室分别与物业、与房管及户政部门紧密联系,信息互通,并采取灵活方法管理。如对重点人口管理采取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管理措施,一方面对一些主观恶性较强,屡教不改的重点人员采取由社区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盯死看牢,灵通信息,发现有违法犯罪线索的和不稳定的迹象及时进行查证,随时汇报,及早处置。同时坚持治病救人的方针,对一些愿意改过自新、不再危害社会的人员,我们要对其伸出援助之手,实施人性化帮扶,协调各方力量,有效解决其在就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防止因生活所迫重新犯罪和发生过激行为。

  三、把握病根,多方联动协调化矛盾。近年来,人们观念更新很快,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贫富悬殊等因素导致群体性心态失衡加剧;生活中,因相邻关系、水电煤气、通风采光、物品买卖、家长里短等原因都会引发矛盾纠纷,给社区警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新的形势下,必须坚持调解小矛盾化解大纠纷的工作思路,抓住矛盾的本质和根源,有针对性的邀请村组等相关单位人员共同参加,在完全了解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多方联动协调,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调处。

  四、突出重点,抓实治安防控保民安。做好社区“小治安”,积累社会“大治安”。目前我们中心城区已建立了专业的巡逻防控队伍24小时在城区主要街道、道路上进行巡逻防控,但相对城区广袤的面积、众多的社区和复杂的治安形势来说,还是远远不够。抓好社区治安防控,根本上还是要抓实群防自治。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组织村组社区、单位成立稳定的巡防保安工作队伍,并出台相关的管理和保障工作机制,确保巡防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同时,在单位内部和住宅小区内可组织离退休人员、老党员开展门栋关照、对门观望等。也可以在社区开展“户户联防”等活动,实行轮流值班。

  五、创新载体,拓展社区警务求效能。社区是社会组织的细胞,没有社区的安宁,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在当前民众主权觉醒和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社区警务模式已难于满足社区管理的需要。去年以来,根据社区群众对治安关注度越来越高,对社区警务工作和社区民警的“知情”要求越来越迫切的现实,我们创新开展了社区民

  警述职述廉活动,社区民警每季度向辖区居民、代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通报治安状况,报告本人工作,现场评价社区民警,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2011年以来,我们以公安部部署的“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为契机,应对社区居民网上交流的需要,分局开通了网上警务室,接受群众的网上投诉举报,方便群众网上办事、办证,反映社区警务工作的特点的成效;各社区民警都建立了自己的QQ群、网上微博,强化与社区群众的网上互动和沟通。进一步畅通了社区群众的民意表达渠道,社区警务工作的效能大大提升。

  

  

篇二:浅谈新时代公安要求,打造新型社区警务治安管理模式

  当前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王建中李向国

  2006年01月25日14:59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公安部党委在总结中外警务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于2002年3月在全国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全国大中城市和县城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逐步建立起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2002年6月14日,公安部作出《关于改革和加强公安派出所工作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公安派出所工作,“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改革警务机制,积极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社区警务作为一种警务模式和理念被正式提出后,各级公安机关按照部署,积极推行社区警务。但从目前社区警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公安部的改革思路和要求没有得到全面、有力的贯彻落实,社区警务的组织建设、管理体制、警力配置、工作措施等仍然不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要深入推进社区警务,实现社会治安工作的良性循环,必须加快公安机构改革,完善警务机制,改善社区警务的主客观环境。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当前社区警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深化社区警务改革谈点浅薄的看法。

  一、当前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社区警务开展以来,已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群众的认可,公安机关在稳步推进社区警务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在推进社区警务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1.理论研究滞后,影响了社区警务的深入开展。“社区警务”是西方发达国家最先提出来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警察机关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犯罪形势,采取增加警力、提高警察装备现代化水平等方法,增强警察的战斗力,但在遏制犯罪方面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总结这次警务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警察机关发现,无视民众及犯罪预防工作是警务工作缺乏民众支持和犯罪“打不胜打”的根本原因。为改变这种被动状况,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警察机关提出了社区警务理念。经过多年实践,社区警务在维护社会治安和预防打击犯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

  持。与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社区警务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相比,我国的社区警务理论和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特别与社区警务的现实迫切需要相比,社区警务方面的理论研究滞后状况十分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社区警务的正确认识和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

  (1)对社区警务客观要求的认识不够清晰。社区警务要求公安机关在派出所和刑侦工作改革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从“以打为主”调整为“打防结合,以防为主”。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单位对社区警务的客观要求认识不清,简单地把社区警务理解为“社区+警务”,或把传统警务移植到社区内;在推进社区警务中,只注重社区警务形式方面的要求,热衷于建社区警务室、制作社区警务标识和台账,而在运行机制、工作方式、管理模式等实质性内容方面未进行配套改革,结果是社区警务与原先的责任区警务“换汤不换药”。

  (2)对社区警务发展方向不明确。有相当部分基层公安机关对推进社区警务的战略背景了解不深,对社区警务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在实施社区警务过程中没有结合公安改革和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安管理体制及其工作运行机制的要求进行,“坐而论道”,工作不推不动,上面怎么部署下面怎么做;或者“原地起跳”,工作不讲求创新,实践中既反映不出问题,又总结不出经验,工作平平淡淡,推进缓慢,效果不明显。

  2.社会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警务的实施。

  (1)单位人向社会人的管理模式变化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市场经济体制下,原来依托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落实管理的社会管理模式被打破,而以地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组织体系和管理模式尚在健全完善中。与单位人的管理模式相比,社会人的管理尚存在管理网络不完善、有效管理方法不多等问题。这种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在社区警务工作中的反应便是民警可依靠的力量大大削弱,工作难度增大,警务工作效能降低。

  (2)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变化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参与治安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降低,意识淡化,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弱化。具体表现为“一高一低”,即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对警务工作的期望值增高而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的“互动性”降低。在工作中,群众要求社区民警帮助解决矛盾纠纷多、解决困难多,而对社区治安工作理解少、支持少、

  参与少。这种现象的存在,使社区警务民警很难有效组织社区群众开展治安工作,严重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3)社会治安形势复杂严峻,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和刑事案件多发期,社会治安形势复杂严峻,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压力巨大。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基层公安机关只得将工作重心放在打击犯罪方面。持续不断的严打,使基层单位和基层民警根本无暇抓基层基础工作。本对社区警务工作充满期望的基层组织和群众由于长期见不到社区民警到社区、到警务室工作的身影,转而对派出所和社区民警充满怨气,这种状况客观上增大了基层警务工作的难度,影响了社区警务工作整体推进效果。

  3.公安机关内部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影响了社区警务的开展。

  (1)上级干预过多。发达国家在社区警务管理方式是上级对社区民警工作一般不进行干预,社区民警在职责范围内有权决策。上级更像一个研究所,通过数字分析、实地调查、听取反映等方式,监测社区民警的工作,对忽略的地方作出建议,对超常的做法要求作出解释,对不恰当的做法帮助改正,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管理方式。而我国的基层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上很少有主动权,工作往往听命于上级,而上级机关下达的指令过多过频,且大多不符合当地实际,因此,不仅缺少针对性,而且十分不利于应当具有很强主动性特点的社区警务的开展。再加上大量的公安职责范围外的联合执法等非警务活动,基层派出所民警常年忙于应付,进社区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更难做到与社区组织和群众一道主动研究治安问题并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

  (2)民警素质较差。从当前情况看,有相当数量的基层民警法律与业务素质较差,不善于抓基础工作,不善于与居民群众沟通,不善于听取意见,不善于收集、捕捉信息,不善于综合分析治安状况,不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原则解决社区警务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善于调动和激发群众开展治安防范的积极性,而这一切恰恰是社区警务对基层民警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

  (3)警力配置不合理。“大机关,小基层”的“倒金字塔”警力配置结构,造成了一线警力的严重不足,影响了社区警务的开展。按照我国160万公安民警,13.5亿人口计算,每个

  民警要大约管理845人,这与西方发达国家500:1的警民比例相比虽然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如果加上公安机关的各类辅助力量,这个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是与西方国家60%以上的警力在基层一线相比,我们的“倒金字塔”警力配置结构,使得一线的警力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下显得十分紧张。民警常年超负荷工作,推进社区警务的各项具体措施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4)警务运转不协调。当前,公安机关内部依然沿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安管理和运行体制,警务运转不协调的问题在新的治安形势下显得越来越突出。主要表达在:内部机构设置过多、业务交叉、分工过细;机关庞大,层级过多,工作效率不高;目标设置欠科学,检查考核过多过滥,报表台账种类繁多;工作重形式、轻内容,重初始、轻过程和结果,等等。这些弊端不仅形成了严重的内耗,影响公安工作效率,而且极大地挫伤了民警的积极性,影响了民警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制约了公安改革进程,阻碍了社区警务的深入开展。

  二、深化社区警务改革的几点思考

  1.深化理论研究,确保社区警务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只有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实践才能成功。因此,对实施社区警务,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要以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为突破口,深化公安理论,明确发展方向,以指导、推动社区警务改革的深入开展。社区警务改革是现代化后的欧美西方发达国家在总结前三次警务革命(即警察职业化、警察专业化、警察现代化)成败得失的基础上提出的,并经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正确的警务革命。它是当今世界警务改革的方向。公安部作出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部署,是坚持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发展、表达时代性的举措;是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变化,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把握警务工作发展规律的要求。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把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促进警务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作为新时期完善基层公安工作、改革和健全公安管理体制、推进公安工作大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实现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深化社区警务建设,必须建立和完善社区警务理论,以理论作指导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实践的开展。这就需要我们既要客观总结传统公安工作理论,使之在社区警务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又要在推进社区警务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通过理

  性的认识和研究,促进理论创新和各项工作的创新。同时还要学习、吸取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警务理论和警务实践精华,使社区警务理论在完善、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以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公安实践。

  2.建立完善机制,用制度来标准和推进社区警务。社区警务绝不是简单的警力前移、在社区设立几个警务室、为每个民警划定一个责任区的问题,它是专群结合的公安工作方针在新时期的发展,代表着一种战略性、系统性的警务思想。社区警务不仅要求民警沉入社区、贴近群众、密切警民关系、组织群众开展治安防控工作,而且要求一切基层公安工作都要围绕社区、立足社区、在社区中显示生命力。它的目的是有效预防减少违法犯罪和事故,本质在于真心实意为社区民众服务,保障民众安居乐业,同时使其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促进社区经济、文化、社会全面进步。因此,要完善和强化社区警务,必须将现代社区警务理论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认真总结、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建立健全社区警务工作标准、情报信息工作标准、治安防管控工作标准和警务报批(包括许可与否决)、检查监督、绩效考核与评估、责任倒查、竞争上岗、奖惩及保障服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制度来标准和推进社区警务。

  (1)制定社区警务工作标准。要明确社区民警的身份,应当变社会治安单一的维护者为社区防控体系的组织领导者;明确和标准社区民警工作职责(主要是组织巡逻防控、联系与服务社区、搜集处理情报信息、人口与阵地管理、处警办案等)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明确社区民警应当把与社区共同承担改善社区生活环境的任务、为群众生产经营、脱贫致富提供信息服务和接受居民求助作为自己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主要范围和内容(禁止参与影响警民关系的非公安行政行为);并明确地向社区民警提出熟悉公安基础业务、熟悉相关法律知识、熟悉民情社情(对社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每一处环境、每一个企事业单位了如指掌)、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搜集处理信息、善于调处纠纷和依法标准自己的行政、刑事执法行为等基本素质要求。

  (2)制定情报信息工作标准。要按照信息与数据所应当具有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共享性、效能性的要求,明确标准情报信息的范围、采集方法、核查方法、分析方法及处理程序。要逐步实现公安信息网进社区、上警车、通警员,努力建设一个输入界面统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综合处理机能强大、运行安全可靠的公安综合信息系统。

  (3)制定治安防管控工作标准。要按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天候、立体型的社区防控体系和队伍专业化、工作社会化、组织网络化、形式多样化、管理市场化的要求,明确标准对社区实有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口、要害部位、重点行业的管理,明确如何将管理融入服务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何从发案中查找漏洞和开展防范,如何排查和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如何帮助挽救有劣迹的人员,特别是失足的青少年。在防范方式上要明确“三个结合”,即公开防范与秘密收集信息结合、动态巡逻与静态邻里(单位)守望结合、日常人口管理与对违法犯罪高危人群的教育控制结合。

  (4)制定绩效考核评估制度。要结合社区警务特点,把握整体工作导向,科学确定考评分值,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3.强化保障机制,推进公安管理体制改革。社区警务绝不仅仅是派出所和社区民警的事,也不仅仅涉及治安、刑侦几个部门,它涵盖了公安机关各职能部门和各个警种,一切公安工作最终都落脚在社区。因此,要完善和强化社区警务,必须围绕社区警务对公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

  (1)在管理体制上,要按照社区警务的要求,精简机关内设机构,撤并一些警种、部门,增设一些必要的机构,调整警力布局,充实基层社区,彻底改变机构头重脚轻,警种太多太细的状况,形成“小机关,大基层”的格局。要理顺各部门、各警种之间,以及它们与社区警务的关系,明确它们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中承担的职责。在领导体制上,要将职责、任务相近的部门纳入一个指挥官统一领导,防止工作上的不协调与磨擦,减少内耗。要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大力推行电子警务,减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形成行为标准、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

  (2)警务管理上,要围绕社区警务,大力推行法制化、标准化、人本化、社会化的管理模式。要赋予基层派出所领导的工作主动权,改变现行的接受上级指示、命令式的警务导向,使他们能够结合实际,开展针对性强的警务活动,由此促使他们逐步养成定期分析治安形势的良好习惯,使之逐步成为善于捕捉敏感信息、善于预测未来(而不是容忍和应付未来)、善于发动和组织群众、善于指挥各种警务活动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指挥员。

  (3)在警务运作上,要围绕推动警务工作社会化来进行。要在坚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

  罪的基础上,贯彻“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指导思想。要注意情报信息的采集、研析和共享,注意分析犯罪的成因、特点、规律,对特定类型的犯罪预先建立干预机制,减少有犯罪动机的人员与犯罪目标接触的时机。要增加对要害部位、犯罪热点地区的巡逻,对暴力型犯罪和故意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和经济建设的犯罪以及重复犯罪的,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积极侦破和打击。要认真研究探索在公安经费不足的状况下如何克服利益驱动的问题,提高执法的合法性,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治警。要根据社区警务工作需要实行弹性工作制和错时工作制。

  (4)在素质保障上,要大力推进科教强警,建立新录用民警下基层机制,完善对基层民警的教育培训体制,要使每一位基层民警一至两年参加一次短期轮训。要注重基本工作技能的训练,使他们学会与人沟通、与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学会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学会采集、研析情报信息,熟练掌握执法程序,增强证据意识。在教育培训上,还可以采取学教结合的方法,让业务熟悉、工作出色的基层社区民警到警校授课,让警校教师下基层社区锻炼,以激发基层民警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改变民警素质上高低低的状况。

  (5)在后勤保障上,要力争通过立法,将公安保障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切实改变经费上宽下紧的状况,确保物力、财力向基层、向一线倾斜,为公安基础建设、公安装备、科技投入打下坚实基础,解决基层办公、办案经费之忧。积极解决社区警务室建设、警务工作硬件配置等费用,减轻派出所筹集经费的压力,为深化社区警务改革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篇三:浅谈新时代公安要求,打造新型社区警务治安管理模式

  打造数字警务实现社区警务工作高度信息化完善技防网络机制在合理配置社区警力整合社区治安防范资源的基础上依托现代化的警务科技装备和网上公安信息系统搭建社区警务工作平台由广大社区民警完整准确地进行信息采集录入和维护重点抓好以人口信息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使社区即时警务信息的汇集关联甄别日常维护等实现数字化高速化流程化共享化并通过网上实吋治安预测预警和综合研判指挥引导社区民警高效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及吋掌握流动状态下管控对象的活动轨迹冇效预防发现控制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摘要社区警务建设是我国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区警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对社区警务的认识上,以及硬件装备、软件水平、部门联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从思想认识层面、硬件配备、软件建设和加强部门联动等方面入手,探讨相关解决对策,并且站在继承与发展的高度认识社区警务建设,服务于我国公安工作,积极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洪流,推动和谐社会向前发展。

  关键词:社区警务;问题;对策;继承与发展

  社区警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社区警务”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区警务”这一西方警学理念开始传入我国,促使我国警务战略和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对我国的公安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区警务,是社区居民在社区警察的带领下、支持、指导下采取各种合法的手段、方式,充分研究社区问题,开采社区资源,改造社区环境,强化自卫互助,全面系统、长效维持社区公共安全的思想、活动和方式方法体系的统称。其实质就是要求警察立足于社区,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动员和组织社区群众,警民团结合作,不断增强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各项治安管理、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社区警务理念传入我国后,迅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融合,对深化公安工作改革,推动公安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仍旧摆在我们面前,即我国的社区警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失误之处。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现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进一步理解社区警务的内涵与实质、深化公安工作改革、推动公安工作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一、社区警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一)、认识存在误区

  对社区警务理念的认识误区,可以简要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把社区警务等同于一般的基层公安派出所工作,二是认为社区警务仅限于公安部门来推行。

  1.社区警务等同于一般的基层公安派出所工作。社区警务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流行的一种主流警务思潮和新一轮警务改革的探索模式;公安派出所是市县级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是集防范、管理、打击、服务多种只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社区警务工作包含了公安派出所工作,社区警务工作是以公安派出所为主要载体展开的。实施社区警务决不能等同于开展一般的基层公安派出所工作。把社区警务等同于一般的基层公安派出所工作,这一认识误区把社区警务简单化了,不仅制约了社区警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1

  也是对基层公安派出所工作性质与任务理解不深不透的表现,是社区警务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问题所在。

  2.社区警务仅限于公安部门来推行。社区警务,顾名思义,扎根于社区,必须依赖社区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来推行。在我国,公安机关隶属于政府行政部门,当然在推行社区警务中占有重要的、主导性的地位。但是,仅仅把推行社区警务看作是公安机关一家的责任,一家的任务,则未免失之轻率。我们不能将社区警务简单的理解为“社区”+“警务”,或者简单地说成是“在社区开展的警务”。我们要把“社区警务”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这个整体的理解,约翰·安德逊有一个经典的比喻:“树干是警察机关,树枝、树叶、果实是警察机关的各个部门与警种。树下的土壤是社区。警察这棵大树的根扎在教堂、学校、工厂、企业之中。社区警务树所体现的基本关系是警务成效依赖社区;社区是抑制犯罪的主体,也是警察建设的源泉;所有的警察工作,包括巡逻、刑事侦查、交通管理等,一切都离不开社区”。因此,可以将其理解为“社区民众与警察'共同联合起来,团结一致,开展治安活动,维持治安秩序'”社区警务仅限于公安部门来推行的错误认识,人为的限制了社区警务实施的范围与条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认识误区。(二)硬件设施有待完善

  物质决定意识,开展任何工作,认识任何事物,没有一定的硬件设施水平是不可想象的,社区警务的实施同样如此。目前,社区警务实施中硬件设施亟待完善,主要表现有社区警务室基础配置不全和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装备、资金不到位。

  1.社区警务室基础配置不全。社区警务室是实施社区警务的基础和平台,更是衡量社区警务开展情况的一面镜子。社区警务室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外观庄重醒目,内部基础办公用品及设施配置齐全。既方便警民联系沟通,又能满足维护社区治安秩序、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的需求。当前,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以及思想认识上的忽视,许多地方的社区警务室存在着流于形式,甚至“空壳运行”的问题。表现在外观缺乏醒目庄重感,仅仅挂一块牌子了事;内部设施或残缺不全,或繁杂奢华;警务室文化氛围营造欠缺,群众进了社区警务室没有贴心感。这些问题将直接制约着社区警务的

  2

  发展。2.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装备、资金不到位。

  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装备不求样样俱全,但基本的装备应当完备,例如接处警通讯工具、必要的警务交通工具、服务救助群众的必需用品、警务办公用品等等。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资金不到位问题则主要表现为针对社区警务建设的财政拨款和资金补贴存在缺口,开展日常工作所必须的花销开支以及社区民警的培训、学习费用不足等等。装备资金不到位问题应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三)软件条件尚显薄弱

  所谓软件条件是相对于硬件设施而言的,包括人的因素、机制因素和信息科技因素等。当前社区警务实施过程中软件条件薄弱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社区民警技能培训、心理疏导、人际交往等问题普遍存在,社区警务的考评、奖惩机制不健全,社区警务的信息化、科技化程度不够。

  1.社区民警技能培训、心理疏导、人际交往等方面普遍存在问题。从当前情况看,有相当数量的基层民警法律与业务素质较差,不善于抓基础工作,不善于综合分析治安状况,不善于调动和激发群众开展治安防范的积极性,而这一切恰恰是社区警务对基层民警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警察的心理素质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部分民警由于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往往言行举止失当,少数人甚至心理失控、违法违纪、造成悲剧性后果。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复杂,警察心理素质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加强警察心理教育已经成为公安队伍建设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部分民警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不善于与群众沟通,工作中阻力重重。

  2.社区警务的考评、奖惩机制不健全。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少不了考评、奖惩机制相伴,社区警务的实施同样如此。这是保证民警竞争向上、确保社区警务健康有序运行的必然之举。“大机关,小基层”的“倒金字塔”警力配置结构,造成了一线警力的严重不足,影响了社区警务的开展。民警考评流于形式,流动升降渠道不畅,干好干坏一个样,“有功不赏有过不惩”,不仅造成了机构臃肿,也严重影响了社区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3.社区警务的信息化、科技化程度不够。

  3

  社区警务的信息化、科技化体现了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人员流动化和犯罪智能化是社区警务工作面临的新挑战。由于技术设备、科技素养、财政资金等环节尚存在不足之处,当前我国推行的社区警务信息化、科技化程度明显不够,导致社区警务工作不能及时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工作效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四)社区部门联动缺乏积极性

  社区警务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社区各部门联动配合是维护社区和谐、搞好社区治安、推动社区警务发展的可行之策。社区部门联动缺乏积极性主要表现为公安机关与社区群众自治组织沟通、协调、联系渠道不畅通,以及部门保护主义时有发生。

  1.公安机关与社区群众自治组织沟通、协调、联系渠道不畅通。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在社区警务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公安机关缺乏与其沟通联系的有效渠道,相互间难以形成工作上的协调关系,警民关系虽有改善,但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紧张乃至激化的态势。由于民警和群众之间缺乏广泛的良性的交流渠道和互动空间,群众不能真正地了解公安工作和民警所付出的大量劳动。民警与群众关系相互脱节,从而渐渐失去公安工作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

  2.部门保护主义时有发生。部门保护主义是一种狭隘的自私自利的事物,指一个或一些部门完全针对本部门利益制定相关保护性的措施,而不顾或忽视与其他部门的利益整合。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治安服务由政府主要是公安部门独家提供的观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参与警务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重。“关起门来各自为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部门保护主义时有发生,是社区警务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以上简要分析了社区警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是制约我国社区警务建设的关键与根本所在。问题的产生既有社区警务战略传入我国时间较短、认识并不充分理解并不透彻的缘故,也与当前社会转型、社会主义建设迅猛发展导致“社会失调”有关。找准问题所在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事物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动力。接下来浅谈一下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对策。

  4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一)澄清认识误区,理性思考社区警务的内涵

  “社区警务”是西方发达国家最先提出来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警察机关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犯罪形势,采取增加警力、提高警察装备现代化水平等办法,增强警察的战斗力,但在遏制犯罪方面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总结这次警务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警察机关发现,忽视民众及犯罪预防工作是警务工作缺乏民众支持和犯罪“打不胜打”的根本原因。为改变这种被动状况,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警察机关提出了社区警务理念。经过多年实践,社区警务在维护社会治安和预防打击犯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确保社区警务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只有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实践才能成功。因此,对实施社区警务,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要以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为突破口,深化公安理论,明确发展方向,以指导、推动社区警务改革的深入开展。

  社区警务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在最高层面上,社区警务是一种全新的警务理念。社区警务涉及对警察的本质、功能和目标,以及警察与社会、警察与公众相互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重新定位的根本观点和基础理论。在中间层面来看,社区警务是一种新兴的警务战略。要求把警务工作重心从传统的单纯强调以打击犯罪为主转移到打击犯罪与预防犯罪相结合,以预防为主上来。在最低层面上,社区警务是一种新型的可操作的警务工作方式。要求警方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式、机关化的传统警务管理运行机制、领导指挥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等,强化警察与社会民众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社区治安工作。(二)着力完善硬件设施

  前已述及,硬件设施是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基础和根本。着力完善硬件设施,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关注社区警务室建设,确保基础配置齐全;二是资金、装备向基层社区警务工作倾斜。

  1.关注社区警务室建设,确保基础配置齐全。加强硬件等装备配置:(1)社区警务室配备有电脑;(2)全面开通四级公安专网,搭建警务工作平台,建立“市—县—派出所—社区民警”四级社区警务网;(3)社区民警有关装备配备齐全,例如基本的办公用品、警务通讯工具、警用交通工

  5

  具等等。(4)社区警务室外观设计注重庄重大方,悬挂统一标志牌,内部设备可以简略一些,但应保证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完善的服务和帮助。

  2.资金、装备向基层社区警务工作倾斜。按照社区警务的要求,精简机关内设机构,调整警力布局,充实基层社区,彻底改变机构头重脚轻,警种太多太细的状况,形成“小机关,大基层”的格局,资金、装备首先要满足基层工作需要。要理顺各部门、各警种之间,以及它们与社区警务的关系。在领导体制上,要将职责、任务相近的部门纳入一个指挥官统一领导,避免工作上的不协调与磨擦,减少内耗。要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大力推行电子警务,减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力争通过立法,将公安保障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切实改变经费上宽下紧的状况,确保物力、财力向基层、向一线倾斜,为公安基础建设、公安装备、科技投入打下坚实基础,解决基层办公、办案经费之忧。积极解决社区警务室建设、警务工作硬件配置等费用,减轻派出所筹集经费的压力,为深化社区警务改革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三)大力提升软件水平

  在着力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大力提升软件水平也必须摆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两手齐抓共管,互相促进。提升软件水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社区民警技能培训,定期进行民警心理调适合人际交流学习活动。大力推进科教强警,建立新录用民警下基层机制,完善对基层民警的教育培训体制,要使每一位基层民警一至两年参加一次短期轮训。要注重基本工作技能的训练,使他们学会与人沟通、与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学会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学会采集、研析情报信息,熟练掌握执法程序,增强证据意识。在教育培训上,还可以采取学教结合的办法,让业务熟悉、工作出色的基层社区民警到警校授课,让警校教师下基层社区锻炼,以激发基层民警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改变民警素质上高下低的状况。在教育训练工作中专门开设心理学课程,成立警察心理服务咨询热线,帮助民警解决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缓解民警的心理压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鼓励民警积极主动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丰富工作思路和工作手段。

  2.建立完善的考评、奖惩机制,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制定绩效考核评估制度,要结合社区警务特点,把握整体工作导向,科学确定

  6

  考评分值,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要明确社区民警工作职责,使其工作内容具体化、操作程序化、考核指标数字化,进一步完善警务工作规范。要明确如何将管理融入服务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何从发案中查找漏洞和开展人防、物防、技防,如何排查和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如何帮助挽救有前科的人员和失足的青少年,如何灵活把握公开与秘密结合、动态巡逻与静态守值结合、日常管理与重点教育控制的工作方式,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工作规范。要结合社区警务工作的特点,认真研究探讨,进一步建立完善目标责任明确、考评科学简便、奖惩制度兑现、注重实际绩效、不搞形式主义的绩效考核机制。要建立健全定期或不定期下社区巡查制度和听取社区群众意见制度,检查社区民警工作是否到位,督促社区民警积极开展工作,及时发现、整改问题,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3.推进社区警务工作的信息化、科技化。按照信息与数据所应当具有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共享性、效能性的要求,明确规范情报信息的范围、采集方法、核查方法、分析方法及处理程序。要逐步实现公安信息网进社区、上警车、通警员,努力建设一个输入界面统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综合处理机能强大、运行安全可靠的公安综合信息系统。打造数字警务,实现社区警务工作高度信息化,完善技防网络机制,在合理配置社区警力、整合社区治安防范资源的基础上,依托现代化的警务科技装备和网上公安信息系统,搭建社区警务工作平台,由广大社区民警完整、准确地进行信息采集、录入和维护,重点抓好以人口信息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使社区即时警务信息的汇集、关联、甄别、日常维护等实现数字化、高速化、流程化、共享化,并通过网上实时治安预测预警和综合研判,指挥引导社区民警高效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及时掌握流动状态下管控对象的活动轨迹,有效预防、发现、控制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四)加强部门联动,积极融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格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战略工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格局是和谐社会视野下公安工作的总体战略方针,社区警务的实施同样需要放眼全局,积极融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格局。

  警察要转变传统的打击犯罪为主的观念,不仅要扮演好“打击犯罪的战士”

  7

  的角色,而且更要扮演好“社会服务员”、“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树立“立足社区,面向社会”、“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观念。社区居民、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也要转变以往那种打击防范犯罪是公安机关单独的事情的观念,要主动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在社区内开展的工作。

  建立以警方和社区群众自治组织为主的多元参与机制。一要强化宣传教育,培养社区意识。二要坚持社区公共安全需求本位原则,注重用共同需求、共同利益来调动居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三要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力求使每个参与者找到自己的位置。打破部门保护主义枷锁,真正实现各部门利益整合,共同致力于社区警务建设。

  调动社区各部门参与社会治安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可以有:一是把依靠群众维护治安纳入法制轨道。要针对新时期违法犯罪的规律特点,组织社区力量参与发现、控制以及防范等打防控机制的建立健全运转。二是强化基层组织和基层基础建设。要改变过去单靠行政命令的被动式运行方式,结合上要向主动型发展,坚持“义务与自愿相结合,思想发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基层治保干部、群防群治人员的合理报酬,保证社区这支队伍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三是要找准依靠社区各部门的结合点。在运作手段的结合点上,重点是保障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畅通,让群众有事及时得到反映;其次选聘好治安信息员,建好群防群治的网络体系,提高群众和社区治安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通过这些连结点,使更多的群众对公安工作多一份理解支持,夯实部门联动工作基础。

  以上浅谈了社区警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这是全面认识我国社区警务建设的基础。推动社区警务发展,还需要理性地站在继承与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加深对社区警务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公安工作,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

  在社会管理创新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新形势下,社区警务建设需要承继公安工作优良传统,专群结合、亲民为民,切实履行好社区民警的职责,还需要发展变革,不断创新社区警务的内涵、工作方法、形象和服务等。只有这样,才能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个平台,巩固政权的第一层基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社区警务的继承与发展

  8

  (一)社区警务的继承1.坚持走群众路线,巩固和谐警民关系。

  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公安工作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和根本路线。进一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社区警务的生命所在,也是社区警务建设永恒的主题。社区民警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都事关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关党和政府尤其是公安机关的形象。因此,要坚持从老百姓关心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真正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小事做细、做实、做好。群众呼声是公安工作的第一信号,群众满意是社区警务建设的根本目标。要深入开展警民恳谈、问计于民等活动,融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要通过警营开放日、相约警务室等活动加强警民互动,拉近彼此的距离,赢得信任,塑造社区民警公正文明、亲民爱民的形象。

  2.提高社区民警责任感,全心全意服务社区。社区民警的责任是社区警务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社区民警的职责一旦明确,就必须积极认真地履行。在新形势下,社区民警必须履行好五大职责,扮演好“六员”角色。五大职责包括人口管理、情报信息收集、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和服务群众等。社区民警必须以做实做强社区警务工作为指导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当好社区的组织员、信息员、宣传员、管理员、服务员、战斗员等“六员”。一是当好组织员,立足实际,在辖区内建立派出所主防、社区联防、单位自防、居民协防四位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一体化的治安防控网络。二是当好信息员,社区民警深入街巷、居民区、商业场所、企事业单位,广泛发动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及时调整工作措施,为各类案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当好宣传员,社区民警采取召开专题座谈、法律咨询、安全教育、防范技能培训等形式,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四是当好管理员,将实有人口实行信息化管理,相关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并保持随时录入,随时更新,确保各类数据信息的准确、鲜活。五是当好战斗员,强化社区防控,实行弹性工作制和错时工作制,有效预防各类案件的发生。六是当好服务员,社区民警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便民利民活动,热心服务群众。(二)社区警务的发展变革

  9

  1.加深理解认识,推进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建设。社区警务作为一种警务战略,核心是改变传统的警察与社区隔离的警务方式,使警务工作重点向社区延伸,实质是倡导一种以社区、服务、治本为导向的警务状态,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根本目标。社区警务建设强调民警和群众的互动,社区警务的主体除了社区民警,还包括社区基层党政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等。社区民警的职责包括搜集掌握信息、加强人口管理、组织群防群治、严密治安管理、热情为民服务等,核心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把有限的警力和无限的民力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社区防控网络,为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平安保障。因而,社区警务机制必须转变。社区警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紧紧依靠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并且要依托一定的组织形式才能顺利实现其目的。在全面强化社区功能中推行社区警务,使之成为新形势下社区功能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的有效载体。同时,要大力转变警务运行机制。在公安机关内部,应确立主动为基层服务的运行机制,创建上下互动因地制宜的权力运行模式。在社区,应首先考虑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创新社区警务运作机制,热情为社区群众服务。

  2.关注社区民警素质的提升,着力提高社区民警工作能力和水平。新形势下部分社区民警仍暴露出诸多与做群众工作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思想观念不适应。部分民警对待社区工作敷衍了事;部分民警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与群众交谈起来无法深入;部分民警做群众工作的点子、思路和办法欠缺,习惯靠空洞说教和行政命令来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个别民警缺乏做群众的工作能力,对群众工作缺乏耐心、恒心,深入群众也走马观花。群众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安工作的效能和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只有不断提高社区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公安工作注入不竭动力。因而,社区民警必须在增强做群众工作能力上下功夫。要按照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的三懂四会的要求,学会与群众交流感情,学会与群众打交道,学会调查研究,学会运用说服教育、耐心疏导等工作方法,练好群众工作基本功,掌握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有效办法,提高组织协调群众的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社区民警必须学会用群众的语言与老百姓交流,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必须在创新

  10

  做群众工作方法上下功夫,工作方法要务实,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总结、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一是第一印象法,让群众相信自己。社区民警第一次接触走访的对象,首先要了解被走访对象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和被走访的对象多交谈,取得信任;二是用真情关爱法,赢得社区民心;三是用上门服务法,提高满意程度;四是用交流沟通法,掌握社情民意;五是用宣传通报法,做好社区防范工作。

  社区警务是当今世界警务改革的主流思潮,也是我国公安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改革目标。社区警务的实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重视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合理有效对策,相信我国的社区警务建设必定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阔步前行。

  参考文献

  11

  [1]臧建国.论社区警务工作与公安派出所的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部,2008.[2]江智明.论我国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江干区人民检察院,2007.[3]王建中李向国.当前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公安学刊,2005.[4]彭俊平.论社区警务建设的承继与创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9.[5]张丽亚郭立冬.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莘县公安局,2008.[6]张林东.浅析群众路线与社区警务.焦作日报,2009.[7]刘衡.实施社区警务的几点探索.铁道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8]陈祥松.也论社区警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9]刘田甜.社区矫正制度与犯罪的预防.理论前沿,2008,31.[10]张振声.警察心理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9.

  12

  13

  

  

篇四:浅谈新时代公安要求,打造新型社区警务治安管理模式

  论社区警务机制的有效构建

  论社区警务机制的有效构建论社区警务机制的有效构建赵居伦桂媛媛武启山陈家赕摘要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警务与我国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给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应以全方位的警务服务为先导,着力提高社区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转变社区民警执法理念,改善与密切警民关系,实现警民携手,并肩合作,共同治理社区秩序问题.关键词社区警务信息应用规范执法警民和谐社区警务是西方第四次警务革命的产物,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以来,风靡全球警界,对各国警务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警务与我国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给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公安事业长远发展做出了贡献.一

  ,社区警务的内涵(一)社区的含义与要素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或亲密的伙伴关系.最早将社区一词用于社会学研究的是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从中国社会学界使用社区这一概念的情况看,社区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以共同文化为背景而组成的具有实体意义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根据这一概念,社区应具备五个要素,即有一定数量的,以一定社会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参加共同社会生活的人群;有一定界限的,人群赖以从事社会活动的地域;有一套相对完备的,可以满足社区成员基本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社会生活服务设施;有一套相应的管理机构与适合社区生活的制度;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以及与之相连的社区居民对所属社区在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二)社区警务的内涵警务泛指警察行为,具体指警察工作.社区警务是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兴起的世界第四次警务革命的成果.警察机关依托社区,即依赖社区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实现警察与社区组

  织,社区公众的有机结合,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的治安问题.社区警务不仅是一种警务方式,而且是一种警务理念与思想.其基本内涵有以下几方面:1.警察立足于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以提供全方位警务服务为先导,改善与密切警民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公安局?3l?公安研究2010年第5期(总第187期)关系,实现警民携手,并肩合作,治理社会治安问题.2.强调预防为主原则,即社区警察的着力点在预防犯罪上.警察注重社区预防,控制犯罪机制的建设,经常与公众共同寻找,分析和解决滋生犯罪的各种隐患或环境问题,还社区以安宁,实现由被动反应型到主动先发型警务方式的转变.3.改善与密切警民关系.警察以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提高在社区的可见度,建立警民关系的”绿色通道”等途径,不断改善密切警民关系.二,社区警务工作的主要内容(一)社区治安防范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采取多种手段,由社区民警依托社区管委会及其他社区组织,加强法制教

  育,尤其是重点人口的法制教育.定期或及时向社区公众传递警务信息,传授或交流治安防范基本知识,强化110报警宣传,指导他们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报警,传授识别,发现可疑情况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治安防范与及时,正确报警的能力.向公众不断灌输安全投入观念,从而加快防范设施与措施的落实.通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好人好事和见义勇为英雄,优秀人民警察与功臣警察的先进事迹,以激发公民以正压邪的勇气与热情.(二)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充分运用社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大力开展邻里守望(看家护院),护厂护校,网络巡逻与堵卡的群防群治工作.切实加强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有效减少入室盗窃,偷盗机动车等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创建与巩固安全文明社区.(三)社区帮教与监督管理工作对社区内轻微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要贯彻教育,挽救,感化的方针,成立由社区组织,家庭,学校,单位及社区居民组成的帮教小组,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帮助教育工作.(四)社区户口管理工作社区警察通过户口登记,人口调查,查验居民身份证等工作,了解熟悉

  社区实有人口.重点管理暂住人口,重点人口,掌握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的动向,预防犯罪.(五)社区阵地控制工作社区警察同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合作,对辖区内公共复杂场所与地段以及特种行业,企事业单位和要害部位,实行属地治安管理,采取严密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日常安全检查,采取专项整治打击等多种措施,堵塞与减少违法犯罪可资利用的漏洞与条件,重点控制与避免严重威胁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治安灾害事故.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对单位内部及社会面上的不安定事端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确保社会稳定.(六)社区服务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日趋复杂与外化,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民事转刑事案件时有发生.依托110报警服务台与派出所报警服务电话或其他报警资源,对社区公众的报警求助,快速反应,积极处置,及时提供援助.同时,当好社区基层组织的帮手,积极与公众一起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密切警民关系.(七)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

  努力提高民警综合素质,是开展社区警务的基础与前提.建立科学,严格的社区民警责任制度,建立以考核社区民警工作实效为主的考核制度及奖惩制度,加强社区民警的培训,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32?论社区警务机制的有效构建社区警务机制的有效构建构建中国特色社区警务,应以全方位警务服务为先导,着力提高社区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转变社区民警执法理念,密切警民关系,实现警民携手,并肩合作,共同治理社区秩序问题,注重社区预防控制违法犯罪机制建设,注重与公众共同解决消除滋生违法犯罪的各种隐患.(一)着力提高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水平1.拓宽信息源头,支撑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公安机关要强化基础信息采集录入这一源头性工作,将信息采集固化为基层民警的重要职责和日常工作.群众是信息化建设的源头活水,社区民警把在走访中积累的档案资料,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

  及时录入,形成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良性循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治安管得了,控得住,建成简便,快捷,实用的警务综合信息应用平台,实现自动统计,自动预警和各类信息关联查询,实现信息共享应用,为预防打击犯罪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充分依托信息网络,有效推动实战应用.社区民警通过户口登记,人口调查,查验居民身份证等工作,了解熟悉社区实有人口.重点管理暂住人口,重点人口,掌握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的动向,预防犯罪.充分依托信息网络,促进网上异地同步调查取证,侦查破案和网上追逃等打击犯罪新机制建设,降低打击成本,增强打击效益,提升打击水平.3.加强”六张网”建设,实现动态覆盖.从基层社区警务信息化端点人手,有效利用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和虚拟社会防控网等“六张网”,积极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努力实现对动态社会治安的全方位,全天候,无缝隙,立体化覆盖.4.创新警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公安机关要把群众需要放在第一位,从

  小事抓起,从细节人手,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提供群众所需;对紧急事项,特事特办,随时需要随时办理,建立“绿色通道”;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众,送服务上门,不断推进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大力推行网上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提升管理服务的整体效能.依托互联网和公安网,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警情信息并可举报违法犯罪线索,同时还可对公安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建立网上社区警务工作室,居民有需求,可以首先在网上向社区民警提出,社区民警解决不了,可以通过网络提交至派出所,公安分局,市公安局网站,最终给社区居民一个满意的回答.(二)进一步加强社区警务执法规范化建设1.转变执法理念,增强法治意识.公安机关要树立理性,公正,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把这一理念根植于每一名社区民警头脑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贯穿到每一项执法活动和每一个执法环节中.深入开展法治理念教育,使广大社区民警牢固树立正确执法理念,从源头上解决执法不规范问题.自觉增强法治意识,大局意识,人权意识,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廉洁意识,切

  实明确执法工作”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真正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扞卫者.2.完善执法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各级公安机关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能力.从社区民警日常执法活动最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人手,健全执法制度,细化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确保在各项执法活动中,各个执法环节上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合作,灵活,高效的勤务机制,明确社区警务组,案件处理组职责,理顺关系,落实责任,实行捆绑式考核,真正建立起基础互联,责任互绑,打防互动,优势互补的警务运作模式.3.拓宽监督渠道,有效实施监督.要强化执法监督,大力推进网上执法流程管理,逐步形?33?公安研究2010年第5期(总第187期)成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

  量网上考核的执法办案新模式,实现对执法办案活动的全程化,实时化,动态化监督.建立民警,单位负责人,法制室三级审核制,对执法行为进行严格把关,提高执法质量.完善执法质量考核,实现周自查,月抽查,季互查,把好质量关.严格执法质量奖惩,对优秀执法单位和民警予以重奖,对执法质量靠后的单位和民警问责,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同时,畅通举报渠道,加大对民警不规范执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消除滥收滥罚,以罚代法,办人情案等不规范执法行为存在的土壤.4.增强执法能力,提高民警素质.要不断提高社区民警法律素质和业务素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对社区民警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并充分借助公安网络,引导社区民警进行网上学习,深化社区民警对法律条文的认识,提高灵活运用能力.推进阳光警务,全面公开执法行为,提升社区警务工作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在执法办案中,要将执法结果,依据,权利等内容及时告知当事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对当事人提出的疑问耐心解释,说明原因.5.优化执法环境,建立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使社区警务工作走上可持续发

  展的良性运行轨道.每名社区民警都要做到警容严整,语言文明,举止得体,对群众说话和气,微笑服务,做到来有问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以礼貌的态度让群众感到民警的可敬,可亲.6.抓好思想灌输,树立典型示范.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及时选树一批长期扎根基层,深受群众拥戴的爱民实践模范,努力培育更多优秀社区民警,形成执法示范典型的培养和创建工作制度,长期坚持.对执法示范单位创造的新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发挥辐射,激励效应.同时,对执法不公,不严,不廉的典型执法过错案件,作为反面教材,深刻剖析,客观点评,真正让社区民警切身感受到执法不规范的危害,引以为戒,自觉端正执法思想.(三)构建和谐社区警务公共关系1.强化宗旨意识,增进群众感情.要加强社区民警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广大社区民警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时刻牢记宗旨,执法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做到人民利益至上.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听取群众呼声,满足群众需求,努力以真心换真诚,以真心换真情,以真心换民心,永远做人民群众

  的贴心人.2.立足自身职责,维护群众利益.要立足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坚持从人民群众最期盼,最紧迫,最急需的事情做起,多做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小事,实事,好事,多推出符合实际的便民利民措施,在一点一滴中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承诺,最大程度地取信于民.3.顺应时代要求,改进工作方法.要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人群众,听民声,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着力回应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满足群众的新要求.4.建立以社区帮教,调解组织为主体的防范体系.立足于教育,感化,挽救,对帮教对象要大力加强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者要以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通过宣传,教育,使其能够悔过自新,同时还要尽力堵死社区内违法犯罪渠道,为帮教对象创造重新作人的条件和环境.(四)探索创新新形势下的社区警务工作注重人际交流的社区警务活动,积极探索创新新形势下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是密切警民关系,发挥基层公安机关及社区内基层保卫组织和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

  安最佳效能的根本途径.1.构建新时期派出所警务模式,打破以往警务分散于各个户口段的传统做法,使警务组成合力,形成拳头.社区民警对本警区治安工作分块负责,分块治理,实行大包干,做到一警多能,一警多用,一警多责,使社区民警肩上有责任,脚下有地盘,全方位负责警区治安.2.动员和组织社区内群众开展安全防范工作,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社会面,居民面和内部单位结合的社区整体防控系统,营造自发互助的社区氛围,增强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救助,自我防护为特征的治安自治,提高社区整体防范能力,在社区治安防范,预防犯罪中充分体现全民皆警的社区警务宗旨..34?论社区警务机制的有效构建3.进一步加强社区内人口资料档案管理,实现社区与社区之间,社区与公安机关之间,公安机关与公安机关之间户口管理全国计算机一体化.(五)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工作

  按照及时,主动,准确,统筹的原则,着力提高与新闻媒体,人民群众联系沟通的能力,在公安机关与新闻媒体,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营造一种警民互动,有利于公安工作,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舆论环境.1.组织民警深人群众,促膝谈心,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同时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开门纳谏,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找准工作着力点.要将群众所想,所见作为工作的重点,采取得力措施,迅速解决到位,并及时反馈群众,提升群众满意度.2.采取民警向群众述职,邀请群众评议等方式,把公安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明确工作差距,找准主攻目标,不断提升公安工作质量.3.加强警营开放,邀请社会各界群众到公安机关参观,使广大群众与公安机关近距离接触,在互动中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进工作.4.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针对部分群众法制意识不强,伤害类案件多发的情况,组织民警深入群众,送法上门,以选取身边案例计算违法成本,现身说法等方法提高群众学法守法意识,运用法律武器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参考文献:

  王大伟,付有志.世界警察理论研究综述.群众出版社.1998陆进兵,傅烈.对推进社区警务战略的几点思考.公安理论与实践.1997.2熊一新.中外社区警务比较.公安大学学报.1999.1周国雄,陈立斌.新时期推行社区警务战略的思考.公安研究.1997.4郑江涛等.新时期公安群众工作指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张兆瑞.中国公安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倪海英.社区警务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廖斌等.社区建设与犯罪预防.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岳光辉主编.社区警务实用教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吴一青(上接第1O页)(六)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和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黑恶势力滋生,发展的土壤和条件各级党委,政府要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重点,深入持久地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普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整体法律素质.特别要充分发挥司法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和优势,积极开展法制进社区,进村寨,进校园活动,切实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要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加大法制

  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拓宽情报线索搜集渠道,提高广大群众自觉参与防范,打击黑恶犯罪的意识,真正形成”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格局.要构建以家庭,学校,社区为基础的监护和教育,预防体系,提倡和引导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落实家长监护责任,加强学校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校园秩序.要积极搭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信息平台,加强青少年维权工作,定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消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消除黑恶势力滋生,发展的土壤和条件.责任编辑张华?35?

  

  

篇五:浅谈新时代公安要求,打造新型社区警务治安管理模式

  浅析智慧警务视角下社区警务建设新路径

  朱颂泽【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借鉴“互联网+”、新“智慧+”的发展模式和服务方式,智慧警务已成为推动各项公安工作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和时代潮流.社区警务作为推进我国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其传统的业务模式和工作方法已显活力不足.新形势下将智慧警务发展理念注入社区警务建设中,必将为社区警务的防控与维稳作用注入新的动能,为社区警务建设的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构想.【期刊名称】《湖北警官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1)003【总页数】7页(P21-27)【关键词】智慧警务;社区警务;信息化;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作者】朱颂泽【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现阶段的公安工作已基本实现由传统警务向信息警务转变。借鉴“互联网+”、“智慧+”的发展模式,新形态的智慧警务模式应运而生。作为西方近代史上第四次警务改革核心的社区警务

  是我国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把智慧警务发展理念注入到社区警务建设中,对有效驾驭社会治安局势和维护国家整体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一、智慧警务的内涵要义法家先贤荀子云:“名定而实辨”。明确智慧警务的内涵要义是将其发展理念注入社区警务建设的首要前提,但目前学术界关于“智慧警务”这一概念还没有统一界定。学者张兆端提出智慧警务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引擎、视频技术、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为支撑,以公安信息化为核心,通过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促进公安系统各个功能模块高度集成、协调运作,实现警务信息“强度整合、高度共享、深度应用”之目标的警务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1]一部分学者把“智慧警务”作为一种业务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警务工作如何开展。学者乔智指出智慧警务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集合信息数据流,实现警务工作智能指挥、智能办公、智能监管的新型警务运作模式。[2]学者谭家烜认为智慧警务是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在物联网时代下的发展结果,它依然属于情报主动型警务模式的范畴,但是其内涵价值被赋予了更多的“物联”因素。[3]还有一部分学者把智慧警务作为一种提高警务效能的技术方法来进行探讨,研究通过建立系统架构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警务工作效率。学者李强指出智慧警务是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引擎、视频技术、数据挖掘等技术,搭建智慧型警务信息应用系统,促进公安工作向集约化、协同式、高效能方向运行的新型警务形态。[4]学者于丽认为智慧警务是以公安信息化为核心,以互联网、数据挖掘、知识管理为技术支撑,通过科技化、互联化、智能化等方式实现公安业务目标的警务工作新理念和新模式。[5]笔者在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理解认为智慧警务是以公安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在充分集合人的智慧和现代网络、数据、信息和技术的基础上,以提升警务工作效能为目标,实现警务工作智能化分析和处理,促进警务工作

  在理念、内容、机制和方法上转变的新型警务形态。笔者还意识到“智慧警务”不仅是一种发展背景和技术方法,更是一种与整体公安工作制度和警务运行模式密切相关的警务形态,其实质是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手段,促进警务工作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由单一治标向综合治本、由事后被动反应向事前主动处置转变的警务运作模式。(一)智慧警务是公安信息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警务形态智慧警务以信息化和大数据为基础,强调在信息数据广泛采集、研判分析、整合应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数据的第二次飞跃。它能有效解决公安信息化的发展瓶颈,例如“信息孤岛”、信息数据采集不规范、系统数据关联不密切等问题。它能令信息关联更强、数据聚合更高、系统运行更加智能、分析研判更加精准,进而实现警务工作的智慧化运行、预测和决策。(二)智慧警务的核心是将人的智慧有效应用于警务建设与发展“人”的智慧在警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智慧警务认为信息化、科技化和现代化的警务工作模式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而仅是帮助警方进行管理与决策的有力措施和便捷工具。比如警方通过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数据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但仅解决的是“是什么”而非“为什么”的问题。若要解读现象背后的原因,则需要进一步发挥人的判断和解析,更何况大数据下的运算并不一定都是准确无误的,还可能导致出现“犯罪黑数”和“数据怪圈”。[6]①“根据大数据预测某一地区是犯罪热点,警方加强对该地区的警备投入,使该地区逮捕率和破案率迅速上升。但该地区逮捕率、破案率的上升有可能只是警力资源加大投入的结果;反过来,较高的破案率和逮捕率又会使得该地区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再次被确定为‘热点地区’。大数据侦查算法容易陷入一种怪圈。”参见王燃:《大数据侦查》,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68页。只有“人”才是智慧警务运行及发展的核心,将人的智慧不断地灌输到警务建设中,才能有效推动公安工作的转

  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三)智慧警务是涉及从宏观到微观公安工作领域的系统工程从宏观上理解智慧警务是一种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需要从公安工作的全局进行谋划。以“智慧”引领警务的改革与发展,把智慧化的工作理念贯彻到各项公安工作中来,从而有效促进警务体制、机制和模式的改革。从微观上理解智慧警务是公安信息化建设要达到的具体成效,它是促进公安工作更加精细、高效、便捷的各项创新措施和改革方法,涉及到每一位公安民警和每一项警务工作。(四)智慧警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有效提升警务活动效能智慧警务的建设必须要以提升警务实战能力为重点、以增强队伍战斗力为核心。明确智慧化的本质是服务于警务活动,智慧化的价值追求是进一步提高警务活动效能。通过创新技术手段和革新工作方法塑造实用型、实战型、实效型公安队伍,切实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智慧警务视角下社区警务的发展转变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警务实践探索的指引下,结合“破窗理论”、问题导向警务和新公共管理等理论,作为西方近代史上第四次警务改革核心的社区警务以“源头治理、警民共建、群防群治”为导向,在英、美等国家掀起了新的警务改革浪潮。我国于2002年把社区警务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部署。在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社区警务与公安信息化建设、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协同推进。当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领智慧警务模式产生、应用与发展,社区警务工作必将体现出新的发展理念和建设思路。(一)工作导向向预防与预测转变大数据之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7]智慧警务将引领社区警务工作新导向,即向大数据时代的预防与预测警务转变。通过智慧警务对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的海量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智能化筛选提取,对有警务工

  作价值数据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研判,将信息情报和社区内的人口信息数据、商业数据、基础设施等环境数据进行碰撞核对,预测探究辖区内风险地域、风险时段、风险人员等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研判分析本地区以及各时段内社会治安情况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并依据相关分析的结果提供具有前瞻性的预警提示和警力配置信息,进而可实现由依靠“小数据”的战术性情报分析向依靠“大数据”的战略性情报分析的转变,社区警务工作将会变得更加主动与超前。美国IBM公司拍摄了一个犯罪预测分析的商业广告,展示了一起警察通过数据分析,先于抢劫犯到达其意图抢劫的便利店,成功制止了该抢劫行为发生的办案过程,视频最后的结语为“终结犯罪在犯罪发生之前”,给予了大数据时代的犯罪情报分析以无限的想象空间。[8]美国圣克鲁兹警方利用预测型大数据侦查方法,统计分析该地区过去5年的犯罪数据,将犯罪活动的预测精确至500英尺内,在城市中划分出15个这样的高危地区,在预测及预防犯罪活动上取得了显著成效。[9]社区警务在智慧警务的驱动下可以像每日的“天气预报”一样向警方和社区公众提供有效的犯罪预测信息和相关预防措施。(二)工作主体向多元一体化转变社区警务战略促进了社会治安“多元共治”模式的出现,在信息化和智慧化的警务发展背景下,以良性互动、协作共治、高效民主为核心的多元一体化治理模式将在社区警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信息时代公众的呼声和个性化需求将充分彰显,参与到社区警务中的主体越来越多、利益诉求越来越广。多警种、多主体的社区警务资源保障体系将成为智慧警务下社区警务运行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社区警务工作的外延将更加广泛,如情感婚姻、职业咨询、劳动争议、家庭教育、医疗救助等各层面的事务都可通过智能警务平台纳入到社区警务的视野范围内。如何处理好复杂琐碎的社区事务,必须要实现社区警务活动的“接力”与“借力”,把政府、银行、学校、医院等各方面社会资源调动起来,参与配合到社区警务活动中来。例如浙江公

  安系统创新了市场化承包机制,通过服务外包、社会单位认领项目等方式,建立公安机关、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公共安全服务供给模式,典型的如114移车社会化服务。在移动互联时代,社区警务工作的地域范围早已超出其辖区范围,社区警务的工作对象也不再局限于本辖区之内,在智慧警务作用下要发挥好社区警务管理治安、预防犯罪、服务公众的工作成效就不可或缺地需要其他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到社区警务工作中来,形成以社区民警为主导、协调各方力量参与的“多元一体”的社区治理模式。(三)工作对象向具体精确化转变传统抽象化的社区警务工作在不区分受众特征和需求的情况下开展管理和防控工作,往往导致警务活动繁杂与低效,且容易引起公众的反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造成工作绩效和业务目标南辕北辙。智慧警务下实现社区警务的精确化管理可借鉴已经在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比较成熟的精准推送业务,实现从抽象化工作向精准化、具体化的工作方向转变。例如在互联网商业运营中,利用客户消费信息与行为轨迹产生的数据,通过系统模型分析和云计算解读个人消费习惯和消费倾向,制定出针对消费者个人的营销策略,从而达到推销商品和获取利润目的。智慧警务下的社区警务工作也要充分借鉴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通过集成社区居民在政务、商业、医疗、教育等各系统的数据信息,为每一位居民都打上“特性标签”,掌控好社区居民的职业、家庭成员、居住位置、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对其在工作与生活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应对和化解,同时对社区居民的社会关系、价值追求、生活状态、兴趣爱好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分析和研判,为智能化预测何人、何时、何地需要开展事前预防、宣传和教育提供预案,把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这就为节约警力资源、提升警务效能,实现社区警务的精确化管理与精细化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四)工作方法向智能化转变

  在科技强警战略、信息情报主导警务战略的指引下,公安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现阶段社区警务工作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的运作方式。例如通过警务综合服务平台存取业务工作信息、查看社区治安状况、接收工作任务安排、开展网上办公咨询、业务审批与管理等服务,已逐步实现可以“不用再翻看笔记,不用再翻找档案,不用面对面办理”的工作方式。以大数据等相关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数据自动化分离、系统化聚合和智能化开发是今后警务工作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的重要特征,主要概念体现为:1.信息数据自动化分离是指民警将信息情报提供到警务综合服务平台后,系统自动对信息数据进行梳理划分、整体归类,筛选提供到社区警务工作系统中,改变了相关信息数据的海量堆砌和杂乱无序的状态。2.信息数据系统化聚合是指根据民警工作指令和需求,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商务企业等各系统中提取有关警务工作的电子文本、音频、视频、图像等各种数据信息,汇聚到智能警务平台后,通过运用定量分析、趋势预测、建构模型等统计预测方法,形成数据分析图表,全面系统地为社区警务决策和管理提供指导与参考。3.信息数据智能化开发是指利用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实现对数据信息的二次开发。通过自动聚类、主题检测和专题聚焦等方式感知将要出现影响社会治安的问题,在分析问题性质的基础上,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研判结果,并提出有效的预警方案和解决办法,从而形成辅助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智慧警务下的社区警务工作将实现从信息化向智能化的飞跃,超越了简单的人工网上信息化办公,具备了在对信息数据分析与研判基础上的自动感知、智能分析和主动处理能力。三、智慧警务视角下社区警务建设的新路径(一)健全运行机制,凝聚创新活力社区警务作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战略基础性工程,目前仍在不断向纵深推进,建立系统完备的运行机制对有效促进智慧警务下社区警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创新升级具有关键与决定性作用。

  1.建立数据共享和开放机制。从纵向上需要建立公安机关内部的数据共享机制,打破不同级别之间的数据限制,促进不同部门、地域、警种之间的数据共享;从横向上要建立公安机关外部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政务、金融、交通、医疗、教育等各行业领域的数据开放、互通共享。这是保障智慧化社区警务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建立公民信息权利保护机制。智慧化社区警务运行必然要建立在个人数据的深度挖掘之上,由于现阶段的数据来源非常广泛包括民政、商务、医疗、教育等社会各行业领域,涵盖了公民的人口信息、车辆信息、房产信息、婚姻信息等各类信息,公民在大数据的统计和监控下成为“透明人”。如果不建立公民信息权利保护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公民的“数据恐慌”。个人信息权利的保护与其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大数据时代亟需解决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相关法律制度和保护机制,找到数据开发、利用与个人权利保护的平衡点,在有效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开发出各类信息数据的价值。3.建立科学考核管理机制。社区民警作为推动智慧化社区警务发展的主导力量,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奖惩管理制度,才能有效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智慧警务下社区民警的考核评价系统将会向多维度评价体系、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转变,通过完备的指标信息采集和警务系统关联,从各业务系统平台自动抽取数据信息对社区民警工作进行数据化分析,突破考核周期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既可获得来自公安系统内部的工作考核,又能受到来自外部第三方评价主体的测评,从而实现多角度、全方位考核,让社区民警履职尽责、规范执法、服务群众的工作过程得到充分、及时、科学的考评。4.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是现代警务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智慧警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智慧化社区警务建设要把握时代脉搏,挖掘基层社区民警的智慧源泉,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建立鼓励创新的保障政策和激励机制,促进社区民警的业务优势和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经验进一步结合,迸发出更多创新活力。

  把创新作为引领智慧化社区警务发展的新引擎,把社区警务工作中形成的各项创新点与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公安体制改革进行深度融合。(二)规范信息数据,搭建智能平台关于智慧化运行平台的设计,已有学者从应用层面进行了探索,特别是关于智慧城市平台、智慧社区平台以及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设研究已体现出众多科研成果。基于对新兴ICT技术的分析,可从五个层面、两个体系的角度对智慧警务的顶层架构进行设计与构想。[10]①“结合智慧警务系统的行业特点,一般将其顶层架构设计为5个层面和2个保障体系,分别为业务展现层、业务应用层、平台服务层、网络传输层和信息感知层,2个体系是一体化运维保障体系和元数据及标准规范体系。”参见王铁凡、齐幸辉:《智慧警务系统架构细化设计》,载《计算机与网络》2016年第11期第68页。结合有关智慧警务系统架构的研究,从平台系统的宏观层面进行探索,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广泛性是实现智慧警务的基础,搭建综合统一的系统平台是实现大数据智能化分析的关键。[11]1.规范信息数据。社区警务要实现向智能化飞跃,必须建立在海量、真实、规范的数据信息上。对信息数据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是质量上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数量上必须体现数据的广泛与海量。社区警务中有关人、事、物的信息数据是实现智能化警务的源泉,因此要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数据来源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二是要求信息数据必须规范统一,要按照数据的统一架构对信息资源统一编码、整理归类和存储备用,打破数据提取难、传输难和共享难的局面。这就要求社区民警对社情民意有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以及对社区人口、车辆、房屋等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须做到常态化检查核对与及时更新。只有扎实落实好各项基础数据工作,才能为智慧警务下社区警务智能化系统平台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2.搭建智能平台。智慧警务下搭建社区警务智能平台首先是要实现警务系统平台与互联网、大数据的紧密结合,把来自于社会各行业领域的海量信息数据汇聚到警务

  系统云平台中,为进一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警种的信息联动、资源共享打好基础。其次是对社区的辖区概况、人口管理、治安动态、业务服务、情报线索等信息数据模块进行梳理,对社区民警的业务工作进行精细化项目管理,实现一个平台多种功能的综合运用,打破程序繁琐、操作琐碎、录入重复、页面复杂的局面。例如广东佛山陈村派出所建立的社区警务工作平台整合了出租屋、流动人口等14个业务系统,社区民警只需要打开一个平台就可以进行所有的工作,只需一次录入就能自动关联到其它系统。同时,业务平台还实现了信息提醒、智能预警,并对社区民警的任务执行、完成情况进行实时记录、监督与考核。最后是从平台防护和数据安全角度进行考量,以应对大数据环境下带来的威胁和挑战。目前须要构建全方位的网络安全体系、数据安全体系、权利保护体系和安全维护体系,要从战略制定、法律法规建设、基础设施防护等方面对业务平台的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部署,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平台的安全运行。(三)革新工作方法,驱动双线护航智慧警务下社区警务工作要不断革新方法,实现双线护航社区平安。革新警务工作方法就是要不断地完善线上和线下两种社区警务工作模式,从现实生活到虚拟空间全方位、多层次地维护和保障社区安全。1.线上社区警务工作的核心就是重视加强网上社区警务工作室建设。网上社区警务工作室是智慧警务下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战略阵地,是对传统社区警务工作信息化的再现和延伸。[12]②“网上社区警务室的功能从本质上说还是提供警务服务、有效开展警民沟通,是传统服务形式的补充,是传统社区警务室功能在虚拟世界的体现和延伸。”参见王世卿:《网上社区警务室略论》,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110-114页。要充分利用信息化警务平台系统,切实发挥好网上社区警务室在提高警务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以及增强社区战斗力方面的作用,不断推进社区警务工作向主动型、预防型、服务型转变。

  把社区警务的走访调查、实地检查、巡逻守护、警情通报、宣传教育等业务工作建成线上运行模式。把掌握社情民意、管理社区人口、维护治安秩序、组织安全防范等具体工作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管理和服务。网上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转变了传统“面对面”的管理工作方式,改变了社区民警“白加黑”“连轴转”的工作现状,有效缓解了警力不足、提升了警务工作效率,使多功能、全方位、虚拟型社区民警成为社区居民全天候“守护神”。2.不可忽视传统社区警务工作方法的重要性。智慧警务下社区警务工作的发展,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警务工作模式和方法,而是对传统社区警务工作方式进行的继承和创新。在发挥线上警务工作效能的同时也要注重线下社区警务工作所发挥的重要战斗力。社区警务防控点多面广,服务群众事务庞杂繁多,从信息采集、情况核实到管理执法、服务保障、宣传教育等各方面都需要社区民警耐心与细致地工作才能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社区警务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只有把线上和线下社区警务室打造成集信息线索、业务管理、安全防范、矛盾化解、服务群众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层社会安全管理服务站,才能实现线上线下双向驱动与协调发展。(四)增强参与合作,完善协同治理“多方参与、协同治理”是社区警务潜在的价值追求,在“智慧+政务、警务、医疗、教育、……”大背景下,社区警务工作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合作共享、参与交流将变得更加密切。智慧警务下建立多元主体协作共管机制是进一步密切警政、警企、警民关系的必然要求。1.建立与政府机关的联合治理机制。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强调要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促进社会事业数据融合和资源整合。通过资源数据开放共享,实现智慧政务和智慧警务双向驱动发展,从而有效提升智慧警务整体战斗力。社区警务必须紧密依靠党委、政府,统筹公安机关与其它政府部门的交换共享平台,通过建立数据中心之间以及各级政务数据库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把政

  府各业务部门的人、财、物等资源数据信息与社区警务运行需求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智能化协调响应模式,从而为有效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手段和方法。2.建立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治理机制。社区警务要进一步密切与金融、交通、电信、医疗、教育等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的沟通与联系,特别是警企之间的协调配合对有效提升现代警务效能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例如建设“智慧警务”实战应用平台和共同打击电信网络犯罪活动,就须要通过警企合作的方式,把公安机关的需求与企业的技术和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双方的合作共赢。2016年2月,南京市公安局与腾讯公司开展合作,为秦淮灯会提供安全保障,准确预测了灯会期间的人流分布特征,为勤务指挥、现场调度等工作提供了有效参考依据。3.建立与社区民众的共享治理机制。智慧警务下社区警务的发展依赖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要利用好、发挥好人民群众在互联网上的力量,让社区民众主动反映治安问题、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形成高效响应、主动参与、积极配合的社区警务工作模式,坚持社区是挖掘警力资源的重要渠道的理念,[13]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使广大社区居民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中来。4.完善多警种资源的联勤互动机制。让各部门警种资源联合进入社区,社区民警工作不再单打独斗。由社区民警牵头组织协调巡警、交警、刑警、消防、禁毒、出入境等各业务部门警种,群众如有困难,各业务部门警力将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解决和处理。把分散在各部门、各领域的警务人力资源和警务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到社区警务运行中来,进一步实现社区警务的多警种联合治理。(五)提高能力素质,加强教育训练智慧警务下社区警务建设要实现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运行,必然要塑造一批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综合型警务工作人才,而加强民警的教育训练则是实现智慧化社区警务建设的素质保障和要求。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政法队

  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全面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建设数据化、智慧型政法机关,提高科技应用能力,要培养精业务、熟法律、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智慧警务下的社区民警要从机制、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加强和优化教育训练工作。1.从机制上:要以社区警务工作需求为原则,建立社区民警教育训练专职机构。区分社区民警的教育训练内容和层次,运用平台系统考核与工作数据分析,在考量社区民警工作优势和短板的基础上,建立体现社区警务工作特点的人本化教育训练体系。2.从内容上:智慧警务要着力塑造具有信息化执法业务能力的公安民警,社区民警依托信息技术治理还存在短板,[14]要着重加强社区民警信息资源的采集、研判、运用能力以及业务技术的掌握、应用、推广能力,特别是重点掌握网上业务办理的流程和方法,进一步增强和提高业务分析研判能力和意识。只有不断加强社区民警业务基本功的锻炼和核心岗位能力的建设,才能不断增强社区民警的执行力和战斗力。3.从方法上:智慧警务下社区民警教育训练要不断创新“互联网+教育训练”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建立健全“在线教学、在线练兵、网上考核、网上管理”的一体化教育训练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教育训练信息化程度,充分发挥在线教育训练平台覆盖面广、共享性好、灵活性强的优势特点,努力构建功能强大、运行顺畅、开放兼容的教育训练平台,促进教育训练方法和途径迈向智能化。结语随着大数据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及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智慧警务作为未来警务的发展形态和时代价值会逐步显现。我们必须把握时代发展需求,围绕全面深化公安体制改革和科技强警战略的指导,及时把智慧警务的时代价值导向注入到社区警务改革和发展中来,不断革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力争在信息时代取得智慧化社区警务工作的新进展和新突破。

  【参考文献】[1]张兆端.“智慧警务”:大数据时代的警务模式[J].公安研究,2014(6):19-26.[2]乔智.信息时代的“智慧警务”[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1):4-6.[3]谭家烜.智慧警务:物联网时代下自组织化情报导向警务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15-18.[4]李强,韦战.“智慧警务”形态与警察组织变革[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5(1):76-80.[5]于丽.如何利用大数据思维构建“智慧警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30):219-220.[6]王燃.大数据侦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68.[7]姚林.大数据时代下的警务战略[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4(4):58-64.[8]吕雪梅.美国预测警务中基于大数据的犯罪情报分析[J].情报杂志,2015(12):1620.[9]Ferguson,AndreGuthrie.PredictivePolicingandReasonableSuspicion[J].EmoryLawJournal,2013(1):259-326.[10]王铁凡,齐幸辉.智慧警务系统架构细化设计[J].计算机与网络,2016(11):68.[11]郑泽晖.论信息化条件下的社区警务工作创新[J].广东公安科技,2014(1):8-12.[12]王世卿.网上社区警务室略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10-114.[13]刘知音.构筑社区警务平台之策略[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3(3):60-63.[14]孟晓梵,林华瑜.论社会治理视角下社区警务的发展路径[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7(1):30-36.

  

  

推荐访问:浅谈新时代公安要求 打造新型社区警务治安管理模式 警务 浅谈 新时代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