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案模板7篇

发布时间:2022-12-13 18:24:02 来源:网友投稿

思政课教案模板7篇思政课教案模板  思政课教案(完整版)篇1  2021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课程思政的开展明确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政课教案模板7篇,供大家参考。

思政课教案模板7篇

篇一:思政课教案模板

  思政课教案(完整版)篇1

  2021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课程思政的开展明确了路线图。贯彻落实《纲要》精神,要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2]“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3]课程思政教学旨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以《纲要》为依据和遵循,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以激发学生课程思政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与提升学习效果为指向,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管理、科学进行教学评价,进而推动课程思政“卓越教学”、塑造课程思政“高效课堂”。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设计

  《纲要》要求:“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教学上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贯彻这一要求,需要研制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细化为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

  1.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能有效克服专业课程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各自为战”和重复(内耗)的问题。而研制体系化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学校课程思政领导小组专家、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于课程思政首席教师负责制,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合作:第一,立足专业课程的课程布局和课程特征,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既有思想政治

  1/16

  教育元素的富矿(尤其是部分基础课程),也有尚待发掘的富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璞玉”,因而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协作下,由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依据《纲要》关于课程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建议,深入梳理和挖掘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科学研讨,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第二,解决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与思政课程目标的有机协同问题,对专业课程群的具体目标进行细化,形成专业课程群的目标体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必须体现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各司其职并形成“合力”。因而,双方的课程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应将专业课程具体的教学安排(进度)与思政课程的具体安排进行协调统筹,落实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第三,构建具有逻辑性的、体系化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必须基于集体协作,解决好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专业课程群分布(结合课程安排的顺序)中的内在逻辑问题,知识点分布及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目标问题,不同课程之间都涉及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学目标该怎么设定的问题,对于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等等。

  2.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纲要》要求:“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毋庸置疑,体系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已经形成,需要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开展合作,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具体而言,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第一,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具体开发,立足与思政课程协同的理念,设定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学推进上并不是“亦步亦

  2/16

  趋”,但在整体节律上要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因而,在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开发上,除了考虑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外,更主要的是要立足本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开发、课型等,设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及其侧重点。第二,各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内在逻辑梳理。在各章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梳理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即顺序性;在涉及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教学上,要注意层次性和视角的选取,以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第三,将具体的教学目标写入教学大纲,确定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体系。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化之后,需要与专业课程的目标体系结合,写入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而形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因此,依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研制形成具体章节的教案,确定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以及与其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来自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具体分解,而这种分解是基于对每节课专业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情况而定的。第一,是否可以“有机融入”?必须注意,课程思政教学应依托课程,因此应注意在目标设定上关注课程知识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负载空间和张力。在此前提下,要注意对“有机融入”的关注——这种“融入”并不是迷糊的,而是一种可描述、可控、可调、可评价的“融入”。也就是说,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基于“学情”,具体呈现在教案中,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对学生发展也就是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第二,是否可实现?鉴于对不同章节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深度的不同、课程自身所需采取的课型以及教学方法的差异,单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应该僵化。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立足可实现的

  3/16

  维度、程度等方面,以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第三,是否可评价?要以“评价”为导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进行描述,要对目标达成的层次进行分级和描述。

  二、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开发

  与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是,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建设,需遵循“上行—下行”的复合路线。“上行”路线为:结合《纲要》通过深入挖掘形成较为粗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堆积—通过深入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下行”路线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谱系—具体化为专业课程群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布局—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安排—通过有机融入设定具体章节的课程思政教案。

  1.由深入挖掘而上行至深入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

  自下而上的总结提炼,遵循了归纳的逻辑,而这种科学的归纳,也为后续更为顺畅的演绎奠定了基础,能够有效克服在专业课程中生硬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第一,深入挖掘,充分呈现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毛坯”。显然,专业课教师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帮助下,结合《纲要》,通过合作深入分析和发现各知识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矿藏”,实现模块化初步梳理。第二,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合作,结合《纲要》精神和要求,依据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逻辑,通过初步梳理,形成较为粗放的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梳理过程中,不应作“取舍”——后续对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梳理时,需要对课程群进行系统协调。第三,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深入梳理包含两层意思:对

  4/16

  各门课程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行分析,形成课程思政知识的框架;对各门具体课程进行分析,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重点。而梳理形成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需要解决以下问题:确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框架、基于统筹协调确立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学科专业特有的结构化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梳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对各门课程所呈现的带有生硬嵌入色彩的或牵强附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应该删除;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的主题,应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层次、维度、侧重点,以促进课程之间的协调、协同。

  2.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二次开发形成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与图谱

  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至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思政研制小组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经深入挖掘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毛坯”,进行二次开发。结合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做好两项工作:深化和细致化。就深化而言,要确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具体位置,所对应的教学目标,进行再次挖掘。就细致化而言,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结合教学目标确定进行具体的教学层次、维度、侧重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育人主线。第二,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体系。通过二次开发、二次梳理,“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4]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第三,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布局。依据学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根据课程进度、教学计划,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形成课程特色的知识图谱,为后续设计教案提供支持。

  5/16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发与呈现:有机融入与二次开发

  具体到单次课的教学,必须解决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发问题。按照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形成逻辑,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开发应基于二次深入挖掘、深入梳理和有机融入三法则进行。第一,依据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既有“毛坯”进行二次挖掘和梳理。二次挖掘需要结合对学情、教学背景的综合把握,基于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初次挖掘的“毛坯”进行精雕细琢,既有取舍又有延伸。取舍是为了“聚焦”,而延伸主要从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进行立体开发。第二,基于思想政治教育逻辑的“回填”,实现有机融入。值得注意的是,“毛坯”的挖掘是基于专业课程知识点的,也就是说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长在课程知识点上的,一旦全面剥离出来,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原样“回填”,又可能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而,这种“回填”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前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精雕细琢”的科学融入,通过对最佳“触点”、“融点”、“切入点”的设计,让专业知识自己说话,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如专业知识点背后的“故事”、“人物”、“现象”、“问题”等。由此,才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基于科学的梳理、布局,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呈现于教案中,为后续教学、评价等提供支持。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选择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习体验,最大程度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和价值引领作用。通过教学方法创新,让课堂更有亲和力、气氛更活跃,进而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道理越理越清、价值越阐发越澄明、思想进入越来越深刻,提升思

  6/16

  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精神世界的效能。根据《纲要》,结合前述研究,可将课程思政的主题分为四类,以下分别就不同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进行探讨。

  1.问题澄清与道理阐明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

  课程思政教学中,必然涉及一些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讲解,这些知识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也有涉及,但脱离具体情境无法讲清楚。而这类主题均为专业课程的重要或基本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学生应掌握其知识并能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理解和运用。在这种主题的教学中,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即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观引导;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学理性分析帮助学生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内涵,同时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类主题(知识)的选取,旨在弥补思政课程在相关主题上的“地气”不足,教师应该厘清这类主题与学生既有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行为规约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以一种“规约”形式呈现,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自我约束:立足专业的“真”问题,明确为何、如何自我约束。以《纲要》中提出的“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为例,选取“科学伦理”主题,首先要找到适当的“植入点”,可以具体到“科研诚信”的主题,在概论或研究规范部分切入,以解决以下问题:学生应如何结合专业学习与研究掌握科研要求与规范?如何遵守科研规范?前一问题,可采取讲授法、案例研讨法。其中,案例应经典、多样,呈现不同类型的违背科研伦理的案例。后一问题,则需将科研规范要求穿插在研究各环节、主题讲授中。同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遵守科研规范与诚信。

  7/16

  3.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类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

  “情怀”、“精神”类主题,在《纲要》中多次出现。这类主题适用于各类专业课程,因而必须紧密结合专业教学,以免“泛化”和同质化。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类主题教学要解决三个问题:科学认知与思想层面触动、上升到精神层面、化为行动。以“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为例,学生多“耳熟”而未“能详”。教学中则应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让学生“能详”并在情感上产生触动;可借助多媒体等,采取情境教学法,将学生代入情境,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共振”。就第二、三方面而言,可以结合专业中的具体问题,“延伸”到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如理学、工学、农学等,必然会涉及大量与中国科学家有关联的成果,这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可采取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或者小组讨论等方法,解析经典案例背后的情感密码、精神密码,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深刻领会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处探寻,明确立足专业领域“我应该如何”,以避免出现“听着感动、想着激动、落到实践不能动”的问题;也可立足专业维度,设立大学生暑期实践主题,从探寻历史、深入伟人的精神家园等角度,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发现”接受精神洗礼,进而实现向行动的转换。

  4.问题应对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

  如何认识、分析专业领域的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并形成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处理方法,是课程思政教学需要为大学生解决的。这类主题渗透在《纲要》所强调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中,对应的教学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立场与态度、应对策略、行动,实质上就是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比如,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应对美国等对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8/16

  实践的污蔑、诋毁,面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来解决上述三个方面问题(以医学、生物专业为例)?解决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必须立足专业,结合对各种信息的掌握,采取专题讲座或某一节课的形式,对新冠病毒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明确新冠病毒的来源尚未确定,美国等的污蔑是毫无根据和别有用心的。解决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展示、课堂辩论、探究学习等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发挥信息技术特长,收集各种材料,站位科学角度和事实角度,有理有据地回应各种关于新冠病毒的谣言和美国等国家的污蔑。解决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研讨式教学,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和相关研究进展,反观自己的专业理想与学习,树立破解专业难题、奉献社会的人生理想。

  四、课程思政的教学管理

  《纲要》指出,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水平”,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管理”。因此,必须立足课程思政“高效课堂”建设,塑造“有温度”、“有思考张力”、“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让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流畅,发挥最佳育人效果。

  1.形成科学的融入通道:课程思政教学安排

  要实现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处理好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体量安排、切入时机与方式选择、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关系,以使得融入高效、学习效果明显。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应采取“显”、“隐”结合的形式。必须注意的是,“显”不是强制嵌入,而是在合适的知识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富矿”)、合适的时机“进入”(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并保持合适的体量。就体量而言,应该立足“精”(唯有“精”,才可能“深”、“透”)。部分高校5分钟?[5]的做法,就是一

  9/16

  个较好的尝试。当然,具体多少合适,需要教师结合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切入点与时机的综合考量,进行探索与尝试。

  2.构建科学的融入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切入

  思想政治教育进入课程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自然生成”,即由某个课程知识点自然切入,做到水到渠成。切入方式巧妙自然,其中“巧妙”是指平滑过渡,不至于过于直白而变成说教,设计“精巧”,不至于开口大而易放难收。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方法:问题创设,即由某节课涉及专业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促成小组讨论;事件或案例导入,即与本节课专业知识点相关的事件,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维度切入,阐述其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促进讨论;故事导入,结合有故事的专业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情境导入,即基于情境预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逐步推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比较导入,如专业知识层面的中外对比,进而导入“责任感和使命感”或“民族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切入时机选择上,应凸显有预设的“生成”色彩,即有预设但不机械。时机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状态、专业课程运行情况(以不影响专业知识内在逻辑表达为前提)。

  3.提升融入效果: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组织

  除了正常讲授与互动外,课堂教学中需要灵活采用多种形式,以提升融入程度与学习效果。必须注意的是,在每节课前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中,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问题,为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形式而言,第一种是常态化的课堂讨论,具有随机发言和对话性质,即话题由专业课教师发起,并初步形成基本讨论路线,学生基于课前准备随机发言、发问,教师作出回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讨。第二种是“微专题研讨”,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前准备进行讨论,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第三种是对话,

  10/16

  即聚焦领域内某一事件或专题,从事件本身说起,逐渐进入事件背后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侧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第四种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适合小班的主题式课程思政教学。教师提出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要求学生基于前期准备,采取合作方式,从不同维度分析、阐述、补充并得出完整结论,这种组织形式,往往需要较多时间,应穿插在专业课程的序列研讨中,更适用于复习教学等。

  4.提升融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程思政的教学调控

  《纲要》指出,要“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因此,基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提升学习效果的目标,科学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第一,课前沟通:基于互动的预设。专业课教师在课前应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预设。教师在课前发放给学生的预习材料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话题预先呈现给学生,并收集相关反馈,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以确保预设符合学生需求,进而科学、有效施教。第二,基于学生学习体验立场,及时优化教学。专业课程学习本来就有较大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压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加入,必然在体量上“增压”。教师应采取方法,让体量“增压”基于“结构变化”引发“质变”达到“减压”的效果。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流程,降低学习的复杂程度和进入难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由增加的“体量”要素变成课程知识自身调节要素,使学习过程更为紧凑和流畅。同时,教师应基于对学生学习状态及情绪的把握,实时介入,提升学习效能。此外,教师要善用语言,使学习过程变得愉悦、轻松。生动、幽默、有趣的语言,无疑能够化解课程自身的枯燥,也能够将专业课程中负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变得生动、有趣,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自然而有效。实时对学生发展给予有效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是课堂调控的重要元素。第三,基于学生发展立场,关注、倾听、调控。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情绪变化,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

  11/16

  通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积极“倾听”,并与学生就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对话,及时有效地把学生引向正确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事件”的处理,也需要教师有所准备,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观点时,教师应及时介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五、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

  《纲要》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科学的评价应该立足于课程或专业,凸显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考察,并将考察结果运用到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方面。

  1.基于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的层级设计评价

  课程思政评价,应立足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凸显评价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第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发展评价。课程思政知识考查,应关注两个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自身、基于专业立场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解,前者关注的是明理程度、后者关注的是结合程度。第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能力发展。课程思政教学所形成的知识运用能力,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方法相结合,系统地认识、分析问题和形成具体应对(态度、行为、言论)的能力,这种能力更为独特(专业特色),也更具有长久性和连续发展性。因而,评价应聚焦学生基于专业立场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专业行为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纲要》指出,课程思政“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是课程思政的根本追诉,因而评价也应该以此为核心。

  2.基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的过程性实施评价12/16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应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动态评价,反映课程思政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思想启迪、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第一,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应包括专业课教师、同班同学、辅导员,其中专业课教师应立足过程性材料(含学生表现)、结果性材料进行综合评价,适当显示内在区分度(更注重描述性评价),评价必须指明“短板”。而其他主体的评价则主要来自学生的表现,要有具体描述。第二,评价方法:过程为主、结果为辅。课程思政评价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方法,即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与思政课程“抢功”的问题。教师应基于学生学习中的表现,侧重采取描述性评价,从不同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描述,以准确反映学生变化。此外,小组讨论记录、小作业、发言记录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此外,适度采用终结性评价,以反映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成果。结合课程所撰写的论文、调查或研究报告,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这种评价可以与学生自己的预期、教师课程设计的预期相结合,不仅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为后续课程思政提供支持),同时也能作为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

  3.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运用:基于评价—反思—改进的路径

  基于学生发展情况,对教学进行反思、改进,是专业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基于评价对教学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是否深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程知识的结合是否有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内涵式地融入了专业课程教学,教学的切入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语言是否合适,教学调控和评价是否合适,等等。可采取个体反思、同一专业课程教师的集体反思、备课组集体反思、邀请专家参与评价与反思等方法。在反思的时机选择上,应采取过程评价反思与终结性评价反思两种模式。其次,要结合反思进行教学改进。基于两种课程思政

  13/16

  教学评价,应该采取两种“反思—改进”模式。一种是“四边”模式,即“边教学—边评价—边反思—边改进”。鉴于过程性评价使用,教师应该采取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方法。其好处在于,教师能结合课程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等。“四边”模式中,专业课教师可引入“教学观察”来帮助改进:邀请专家参加教学观察前讨论并提出困惑—专家进入教学观察并形成评价报告—教学观察后基于会议的集体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而结果性评价反思,更侧重于集体反思:横向比较—提出问题—反思不足—提出改进策略。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提升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把控、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思政课教案(完整版)篇2

  第一框同学·朋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4/16

  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三、课前准备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不同看法、倾向性的意见。四、板书设计1、我的人际圈(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2、与友同行(1)什么是友谊。(2)友谊的作用。(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五、教学设计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

  15/16

  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诚的友情。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情齐唱歌曲《朋友》。结束上课。

  16/16

  

  

篇二:思政课教案模板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模板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课程名称:教学案例名称:授课教师:计划学时: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案例名称结合章节教材分析学习平台

  授课对象

  一、教学基本情况授课专业

  学分课时

  二、学情分析

  1

  知识背景学习特点认知结构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思政案例名称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模板

  三、教学目标和内容所属章节思政目标

  案例描述

  考核方式

  本次课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

  教学重点与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与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方法

  四、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

  五、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课程思政育人信息化资源、手段和作用

  2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模板

  六、教学考核与评价七、教学反思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注意事项等,结合教学实际反思概述。

  3

  

  

篇三:思政课教案模板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第一框同学·朋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狐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崇他人,宽饶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开朗的性格。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远友谊。

  三、课前准备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例外看法、倾向性的意见。四、板书设计1、我的人际圈(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2、与友同行(1)什么是友谊。(2)友谊的作用。(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挚的友谊。五、教学设计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2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

  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挚、友情、良善、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永远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

  3

  (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

  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情齐唱歌曲《朋友》。结束上课。教学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教学课型、上课班级、时间、节次、课室、教师。一、教材内容分析(含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二、学习者特征分析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五、课前准备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准备。六、课时安排:(如2课时)七、教学过程1.复习思考与组织教学2.引入新课3.讲授新课4.巩固深化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等。)

  5

  八、板书板画设计九、教学反思

  6

  

  

篇四:思政课教案模板

  (完整版)思政课教案

  1、我的人际圈(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2、与友同行(1)什么是友谊。(2)友谊的作用。(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

  第一框同学·朋友

  的友谊。

  一、教学目标

  五、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

  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

  人际关系吗。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

  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

  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

  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

  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

  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组内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

  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

  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

  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

  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你是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

  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

  (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

  欢迎的品质。

  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三、课前准备

  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

  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不同看法、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

  倾向性的意见。

  (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

  四、板书设计

  友间真诚的友情。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

  3.讲授新课

  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

  4.巩固深化

  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情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齐唱歌曲《朋友》。结束上课。教学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

  教学课型、上课班级、时间、节次、课室、教师。

  运用等。)

  一、教材内容分析(含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八、板书板画设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九、教学反思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五、课前准备

  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准备。

  六、课时安排:(如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思考与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篇五:思政课教案模板

  思政目标3思政目标4了解城市开发的原理土地财政在城市开发中的作用与机制掌握我国当代城市更新的基本类规划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规划师职业伦理工匠精神使命担坚定规划师服务人民的职业信念增强城市土地开发的法治意识的道德修养基于村庄集体土地开发的农村城市化模式研究佛山市南海区为例15专题讨论思政目标1思政目标2思政目标3思政目标4思政目标51掌握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城市问题的基本方法2锻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文献查找汇总分析的能力规划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规划师依法依规从业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规划师的社会责任专业伦理强化城市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政治认同注

  《城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英文课名:UrbanEconomics

  课程代码:1AU32206

  课程性质:专业教育限选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专业:城乡规划

  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目标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目标2.建立规划法治观念遵循行业规范课程思政目标3.塑造规划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课程思政目标4.遵守规划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课程思政目标5.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

  毕业要求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思政目标

  毕业要求1基础知识

  了解经济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与途径,掌握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经济原因及规律,熟悉城市产业经济的运行机制。

  思政目标1思政目标2思政目标3

  毕业要求2分析问题

  掌握城市经济学领域常用的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及模式,了解城市土地、住房、交通、基础设施等部门经济问题,具备运用城市经济学相关知识和理论分析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思政目标2思政目标4思政目标5

  毕业要求4系统研究

  能够根据课程要求,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资料,并能够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与评价城乡规划与发展的相关问题,形成研究报告,训练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

  思政目标2思政目标3思政目标4

  说明:①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填入。

  ②思政目标参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

  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具体化。(主要是纲要中“三、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目标的关系

  序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对课程思政目标的支撑关系

  学时对应的课程

  思政融入点

  思政元素

  思政内容

  思政案例

  号

  思政目标

  (1)再论我国

  大城市化的现实

  意义、发展目标

  导论

  (1)了解城市经济学(1)规划师职业理

  和应对策略

  重点:城市经济学的诞生与发

  研究的历史、基

  想、职业道德

  (2)精明增长

  思政目标1

  展历史,城市经济学的概念与

  本范畴与发展趋(2)规划师依法依规强化城市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核与城市经济发

  1

  2

  思政目标3

  内涵,经济学的流派与分支

  势

  从业;

  心价值观

  展:以高科技公

  思政目标5

  难点:理解城市经济学的研究

  (2)掌握城市经济学(3)科学规划思想价

  司为例研究经济

  范畴。

  概念与内涵。

  值、精神内涵;

  发展与土地利用

  规划的关系

  (3)经济转型时期

  的规划供给

  (1)城市经济发展

  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关键空间研究综

  (1)规划师职业伦理、

  重点:经济学中的生产者、消

  (1)熟悉经济学分析

  述

  工匠精神、使命担当

  费者理论、经济学理论知识、

  问题的基本原理

  (2)世界经济格局

  思政目标2

  (2)坚定规划师服务人在理论中增强城市研究的文化素

  2政府与市场

  2

  和方法

  和世界城市体系

  思政目标3

  民的职业信念

  养

  难点: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和

  (2)掌握经济学的有

  的关联分析

  (3)强化学生规划道德

  概念,如供给与需求,政府与

  关基本概念。

  (3)经济新常态下

  法制观念

  市场等。

  的中国城镇化发

  展模式转型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经济学解释

  (1)了解现代城市理(1)规划师职业理想、

  网络时代的城市

  思政目标2

  重点:专业化分工成因说、集

  论研究的内容和发展职业道德

  理解城市形成发展的经济学原经济学发展研究

  3

  2

  思政目标3

  聚经济成因说、城市创新源泉

  趋势

  (2)规划师依法依规从理,增强经济学文化素养

  田园城市学说之

  思政目标4

  说等城市经济学基本理论。

  (2)熟悉现代城市分业;

  形成及其思想来

  难点:基于经济学理论解释城

  类的方法

  (3)科学规划思想价

  源研究

  市的意义及形成成因。

  (3)掌握现代城市的值、精神内涵

  20世纪上半叶田

  涵义、基本特征,以(4)规划师职业伦理、

  园城市运动在“非

  及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工匠精神、使命担当

  西方”世界之展开

  展的地位和作用

  (1)跨越我国城乡

  发展的刘易斯拐

  (1)熟悉城市经济及

  城市经济及产业

  产业有关的概念

  重点:城市产业及部门分类,

  及理论知识

  (1)坚定规划师服务

  思政目标2;

  城市产业结构划分,经济发展

  (2)掌握城市经济产

  人民的职业信念

  4

  2

  思政目标3;

  增强城市研究的文化素养

  理论

  业结构及部门划(2)强化学生的规划

  思政目标4

  难点:城市经济及产业有关的

  分

  道德法制观念

  概念及理论知识。

  (3)了解国家经济发

  展战略。

  点——“机器换人”现象引发的理论研究及政策思考(2)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研究(3)基于资金流的西部城市产业时

  空特征研究——

  以遵义市为例

  (1)了解城市化的发

  中国的城市化之路

  城市化

  展趋势,熟悉城

  怎么走

  (1)规划师职业伦

  重点:城市化的经济学解释、

  市化研究的若干

  当代美国城市化

  思政目标2;

  理、工匠精神、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世界和中

  理论和发展阶

  增强城市规划与城市化研究的文的动力及经验教

  5

  2

  思政目标3;

  使命担当

  国的城市化进程。

  段、发展趋势

  化素养

  训

  思政目标4

  (2)坚定规划师服务

  难点:运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我

  (2)掌握城市化的涵

  (3)中国特色城市

  人民的职业信念

  国城市化规律与特征。

  义、特征和主要

  化道路的探索与

  评价方法。

  建议

  (1)探究最优城市

  规模的“斯芬克司

  之谜”——论城市

  规模的经济学解

  (1)规划师职业理想、

  释

  城市规模与发展周期

  (1)了解规模报酬的职业道德;

  (2)禀赋特征、生

  重点:城市规模的经济学解释

  基本原理

  (2)规划师依法依规从

  活满意度与流动

  思政目标2;

  理论,城市规模预测的原理方

  (2)掌握城市人口规业;

  增强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运人口社会融合—

  6

  2

  思政目标3

  法,城市的生长周期学说

  模和用地规模的(3)科学规划思想价用科学发展观解释城市发展规律—基于不同地

  思政目标4

  难点:从城市经济学角度探析

  内涵与主要预测值、精神内涵

  区、城市规模的

  城市规模的内涵。

  方法。

  (4)规划师职业伦理、

  比较分析

  工匠精神、使命担当

  (3)城市人口规模

  的战略视角分析

  ——以武汉人口

  规模专题编制为

  例

  文化创意产业空

  间集聚特征与园

  (1)了解地租和区位

  区布局规划导引

  区位与选址

  (1)规划师依法

  的相关概念及理

  策略——基于上

  重点:有关地租和区位等相关

  思政目标2

  依

  论

  海中心城区的企

  7的基础性概念和理论。

  2

  思政目标3

  规从业;

  增强城市土地开发的法治意识

  (2)掌握企业及家庭

  业选址解析

  难点:企业和家庭选址的影响

  思政目标4

  (2)科学规划思想价

  区位选址的影响

  开发商的住宅开

  因素。

  值、精神内涵

  因素及特征。

  发区位选择偏好

  保障性住房适建

  性评价及其空间

  区位选择——以杭州为例

  (1)广州市空间结构

  与绩效研究:职住空

  (1)了解城市经济学

  间的视角

  领域的常用空间

  竞租与城市空间结构组织

  (2)基于跨城功能

  结构表达方式(1)规划师职业伦

  重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进

  联系的上海都市

  展,竞租理论,城市空间结构

  思政目标2

  (2)掌握竞租理论的

  理、工匠精神、增强城市规划理论学习的规律性

  圈空间结构研究

  8

  2

  思政目标3

  有关概念及理论

  使命担当

  认识

  的演化。

  (3)大城市“空间结

  思政目标4

  主张

  (2)坚定规划师服务

  难点:城市经济学领域常用的

  构-交通模式”的

  (3)熟悉城市空间结

  人民的职业信念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及模型。

  耦合关系研究—

  构模型的形成机

  —对厦门市的多

  制。

  情景模拟分析和

  讨论

  (1)长三角:从区域

  城市体系与区域结构

  合作到一体化发

  (1)了解经济学视角

  重点:城市差异与体系化,城

  (1)强化学生的规划

  展

  思政目标2;

  下的城市体系与

  增强城市规划理论学习的规律性

  市体系分析的模型,城市区域

  道德法制观念

  (2)长江三角洲区

  9

  2

  思政目标3;

  城市区域结构

  认识,重点学习长三角一体化发

  的空间结构

  (2)科学规划思想价

  域一体化空间分

  思政目标4

  (2)掌握城市体系的

  展战略

  难点:理解城市作为体系的经

  值、精神内涵

  工

  分析方法

  济社会特征

  (3)国外区域一体

  化对产业影响研

  究综述

  (1)了解我国城市土

  发展规划:重视土

  地经济改革的历

  地利用的利益关

  程

  系

  城市土地经济

  (1)规划师依法依规

  (2)熟悉城市土地市

  制度转型中土地

  重点:城市土地的涵义与经济

  从业;

  思政目标1

  场构成

  租金在建构城市

  特征,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制度

  (2)科学规划思想价

  10

  2

  思政目标3

  (3)掌握城市土地供

  增强城市土地开发的法治意识空间中的作用:对

  难点:城市土地的供需关系与

  值、精神内涵;

  思政目标4

  给与需求理论、

  城市更新的影响

  特征,我国城市土地经济改革

  (3)规划师的社会责

  价格制定机制以

  城乡统筹发展规

  制度变迁。

  任、专业伦理

  及政府调控原

  划中的土地经济

  则、目标和手

  租金、“乡乡差

  段。

  别”与社会公平

  (1)土地改革、住

  房保障与城乡转

  型发展——集体

  (1)了解我国城市土

  土地建设租赁住

  地经济改革的历

  城市住宅经济

  (1)规划师依法依规

  房改革的机遇与

  程

  重点:城市住宅经济及相关概

  从业

  挑战

  (2)掌握城市住宅经

  念。

  思政目标2;

  (2)科学规划思想价增强城市住房发展与社会民生的(2)改善老年人的

  11

  2

  济的相关概念及

  难点:城市住宅经济理论,我

  思政目标3

  值、精神内涵

  规律认识

  住房与社区环境:

  理论

  国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制度变

  (3)规划师的社会责

  规划设计如何应

  (3)熟悉我国城市住

  迁。

  任、专业伦理

  对衰弱与独居的

  房制度演变及政

  挑战?

  策走向。

  (3)中国大城市非

  正规住房与社区

  营造:类型、机制

  与应对

  (1)新国土空间规

  (1)掌握城市交通的

  划体系下交通规

  城市交通

  概念与特性

  划的适应性变革

  (1)强化学生的规划

  重点:城市交通概念及其特

  (2)基于城市经济学

  ——以厦门为例

  道德法制观念

  点,城市交通供给与需求,城

  思政目标2

  角度掌握城市交

  (2)权力、社会与

  (2)规划师依法依规理解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的耦合

  12市公共交通政策

  2

  思政目标3

  通的供需模式

  生活空间——中

  从业;

  关系

  难点: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

  思政目标5

  (3)熟悉城市交通政

  国城市街道的演

  (3)科学规划思想价

  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空间结构

  策,了解城市交

  变和形成机制

  值、精神内涵

  的关系。

  通与城市发展关

  (3)城市交通与土

  系。

  地利用一体化发

  展评价

  (1)规划师依法依规

  新一轮大城市总体

  城市基础设施

  (1)了解城市基础设

  从业

  规划的市政基础设

  重点: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与

  施的概念与特性(2)科学规划思想价

  施规划编制转型策

  特性,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与

  思政目标1

  (2)基于城市经济学

  值、精神内涵

  略

  13需求。

  2

  思政目标3

  角度掌握城市基(3)规划师的社会责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观浅议新基建背景下

  难点:城市基础设施的产业

  思政目标4

  础设施的内涵、

  任、专业伦理

  城市公共卫生基

  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

  特征与供需模(4)坚定规划师服务

  础设施建设趋势

  规划

  式。

  人民的职业信念

  智慧社会基础设

  (5)强化学生的规划

  施新类型拓展与

  道德法制观念

  数据基础设施规划编制探索

  土地开发权的权

  利性质探究——

  基于英美的制度

  设计背景与我国

  (1)了解城市开发的(1)规划师职业理

  城市土地开发

  的研究争议

  原理,土地财政

  想、职业道德

  重点:城市开发的概念与类

  基于产权重构的

  思政目标2;

  在城市开发中的(2)规划师职业伦

  型,城市开发的经济特征、城

  增强城市土地开发的法治意识的土地再开发——

  14

  2

  思政目标3

  作用与机制

  理、工匠精神、

  市更新与土地再开发

  道德修养

  新型城镇化背景

  思政目标4

  (2)掌握我国当代城

  使命担当

  难点:城市土地开发的模式、

  下的地方实践与

  市更新的基本类(3)坚定规划师服务

  城市开发中的政府干预

  启示

  型

  人民的职业信念

  基于村庄集体土地

  开发的农村城市

  化模式研究——佛

  山市南海区为例

  15专题讨论

  (1)掌握从经济学(1)规划师职业理

  (1)城市存量工业

  思政目标1

  视角分析城市问题的

  想、职业道德

  用地转型的理论

  思政目标2

  基本方法

  (2)规划师依法依规强化城市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分析与制度变革

  4

  思政目标3

  (2)锻炼学生发现

  从业

  心价值观和政治认同

  研究——以上海

  思政目标4

  问题、主动思考的能(3)科学规划思想价

  为例

  思政目标5

  力,以及文献查找、

  值、精神内涵

  (2)增量规划、存

  汇总分析的能力

  (4)规划师的社会责任、专业伦理

  量规划与政策规划(3)面向存量的城市规划体系改良:深圳的经验

  注:①思政融入点:指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涵的教学内容、环节。②思政元素:指专业知识中具有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专业伦理、道德法治、科学精神、思维方式、人文精神等内涵

  的育人要素。③思政内容参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进行具体化。(主要是纲要中“三、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

  ④思政案例:指融入课程思政内涵的教学内容、环节中,具有典型的富有育人意义的事件。

  四、典型章(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第四章城市经济及产业思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4城市经济及产业重点:城市产业及部门分类,城市产业结构划分,经济发展理论难点:城市经济及产业有关的概念及理论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城市经济及产业有关的概念及理论知识(2)掌握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及部门划分(3)了解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学时

  2

  学时

  思政教学的重点与

  难点

  能力目标

  思政目标思政教学重点思政教学难点

  (1)掌握城市经济学相关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从经济学视角树立正确的城乡规划价值观。(2)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经济学解释及城市发展的规律;促进学生从城市发展规律出发分析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城市社会经济问题。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建立规划法治观念遵循行业规范(3)塑造规划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城市经济的相关概念,我国产业经济的基本情况等专业内容与育人元素的有效结合。

  思政案例的编制,学生的思政交流活动组织。

  思政教学的方法和

  实施

  (1)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查阅资料与调研思辨(围绕教学目标与思政元素);(2)实施过程:课前布置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并开展课堂交流(围绕教学目标与思政元素)

  教学组织

  基本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

  教师活动

  课程思政教学

  思政融入点

  思政元素

  思政内容

  思政案例

  学生活动

  思政设计目的

  思政目标

  知识回顾

  (1)现代城市理论研究的内容和发展趋势(2)现代城市分类的方法(3)现代城市的涵义、基本特征(4)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教学内容导入

  (1)熟悉城市经济及产业有关的概念及理论知识(2)掌握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及部门划分

  城市经济及产业相关理论知识

  (1)城市经济与产业的概念产业经济的核心

  教学内容

  与范畴

  概念

  规划师的职业理想与社会责任

  科学规划的精神内涵

  城市经济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经济治理水平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

  用城市产业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我国城市产业发展与城市化水平互动的关系

  相关概念,理解城市经济与产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怎么走

  当代美国城市化的动力及经验教训

  提问与互动;现代城市的经济学涵义是怎样的

  提问与互动;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变理论

  课前学生查阅:城市产业经济的基本范畴

  引导学生将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

  思政目标1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2思政目标4

  思政目标3思政目标4

  (2)城市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3)城市产业及部门分类,城市产业分类

  (4)城市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分类

  本课,讲了三个知识点:

  教学小结

  (1)熟悉城市经济及产业

  城市研究者的科学规划思想

  城市研究者的科学规划思想

  规划师在产业规划中依法依规从业与使命担当

  城市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城市产业及部门分类

  产业结构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基础

  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与建议

  课前学生查阅: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课前学生查阅:城市产业分类的方法

  课前学生查阅:苏州市城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设计规范的内涵、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思政目标2思政目标3思政目标5

  思政目标2思政目标4

  思政目标2思政目标4

  有关的概念及理论知识(2)掌握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及部门划分(3)了解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本课需要同学们:(1)了解国家经济发展战略。(2)掌握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及部门划分(3)熟知城市经济及产业有关的概念及理论知识

  课后思考题

  苏州市的产业结构转型经历了有哪几个阶段,有何特征?

  科学规划的思想价值、生活更美好的使命担当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苏州城市经济和产业结构底蕴,思考苏州城市化发展中的产业经济问题。

  文献查阅、讨论交流

  强化文化自信,增强规划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思政目标3思政目标4

  下次课讲课主要内

  容

  城市化

  中国城市化进程

  科学规划的精神内涵

  理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规律,中央对城市规划工作的高度重视

  论文分析: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怎么走

  了解分析苏州2000年以后城市化发展的特征

  

  

篇六:思政课教案模板

  思政课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思政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思政课教案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本期我担任八年级四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通过开学几天对学生的了解与熟悉,发现本届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思维比较活跃,上课课堂教学秩序良好。但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对一些基本的政治常识认识还比较肤浅,学习方法还需要用心钻研。三、教材分析本册书包含五个单元十五课的内容,涉及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三个板块,其中第一单元让青春充满活力属于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的原因,克服闭锁心理以及怎样与异性交往;第二单元感悟生命珍爱生命属于道德教育范畴,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为什么要珍爱生命,怎样努力创造生命的价值;第三单元关注经济生活属于法律常识方面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感受经济生活,如何维护自己的基本经济权利,做一个合理的消费者;第四单元做负责任的公民属于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责任,为什么要学会承担责任以及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五单元生活在法律的保护中属于法律常识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懂得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怎样去获取法律保护以及加强自我保护的意义与方法。

  四、教学措施做好教学常规工作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及时检测。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要不少于10节,多听与思品科相关教师的课。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1、积极参加科组、县的教研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本期思品的一节公开课,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思品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

  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

  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3、双边活动,严抓课堂纪律。了解学生学习及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

  4、加强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教本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工作,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对待,爱护学生。工作要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思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五、教学进度本学期有效的教学时间约20周共40课时,课堂教学时间需16周32课时,机余8课时,用于期中考试和期末复习考试。第一学月:学习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二节;第二学月:学习第二单元第三节和第三单元,组织期中考试;第三学月:学习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第一节;

  第四学月:学习第五单元第二、三节,进行综合复习;第五学月:期末复习迎考。思政课教案认知目标知道心理品质、健康人格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培养,初步掌握锻炼良好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的几种途径和方法。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锻炼方法,找出自己在道德品格或心理品质方面的强项和弱项,并提出转化弱项的措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自己在道德品格和心理品质方面进行锻炼的必要性以及锻炼的重点所在。教学建议一、教学重点分析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品质锻炼的教育,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知道该如何去践行,因此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掌握锻炼的方法作为导行的两个方面,一起构成本框的教学重点。因这两个要点下面又各有若干分要点,内容比较多,因此要求教师根据各自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一要点下各选择1~2个分要点,把它们作为重点中的重点,从教学的形式、方法、手段和时间上都予以充分考虑,以提高导行的实效。二、教学难点分析:教学形式的选择

  本框的教学内容虽多但不深,内容本身基本上无难点,但要真正使学生通过本框教学掌握心理品质锻炼的一些很具体的方法,并能有初步体验,教师的导行活动的质量至为关键,因此,难点在教学形式和方法的选择、设计上。

  三、教法建议:1、将相近内容合并处理本框内容比较丰富,教学中要注意整体把握,既有教学活动重点,又顾及到各教学要点的到位。为了解决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教师可将有的内容重新处理一下,使相近内容合并,以节省时间。比如,掌握锻炼的方法下面第一点和第二点就可合并为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第三点和第四点可合并在让美育陶冶心理品质里,因为大自然的美本身也是进行美育的一个内容。2、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把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和课堂外的活动指导结合起来,以延伸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育作用。比如,可以举办一期主题墙报:书籍是我们的朋友--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可以搞一次美育活动小汇展,展览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小工艺品、船模、航模等作品,还可以组织一次秋天,让我们去远足的秋游活动,等等,每种活动都有意识地突出心理品质锻炼的主旨。这些活动应由政治教师统盘计划,具体实施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作用,并争取班主任老师的配合。3、充分利用小栏目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栏目所提供的活动建议,还可

  

篇七:思政课教案模板

  教师教案

  (XXXX-XXXX学年第X学期)

  课程名称授课班级教研室主讲教师职称

  思政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班级

  (扉页)

  ××专业××班

  课程类型必修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选修课限选课();任选课()

  授课方式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时分配

  讲授(√);实践课(√);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其它()

  48

  学分数

  3

  理论课40学时;实践课8学时;

  教材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者本书编写组出版社及高等教育出出版时间版社2008.8

  指定参考书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作者

  础》课教学案例解析

  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

  ③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目标训练手册

  戴艳军杨慧民

  刘书林

  刘玉娟王向明李锡铭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9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

  教研室审核意见

  教务处检查意见

  负责人:年月

  日

  负责人(或经办人):

  系(部)审查意见负责人:

  年月日年月日

  注:表中()选项请打“√”

  第1周,第

  授课章节

  次课

  入学适应教育(一)

  授课方式讲授(√)实践(√)其他:授课日期年月日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

  教学组织

  知识目标①大学生活的特点

  ②大学学习的特点、方法

  ③人际交往的特点

  ④人际交往的原则和艺术理

  技能目标

  ①能正确分析大学学习的特点,并能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大学学习

  ②能灵活运用人际交往原则,正确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创造和

  谐的人际环境

  素质目标

  ①适应中学到大学的转变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①大学生活的特点②树立新的学习理念③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活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处理

  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提要

  作业布置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戴艳军、杨慧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书林主编④《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目标训练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玉娟等主编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①告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②引入任务项目③操练初步或基本能力④深化对基本能力的体会⑤归纳本次课的知识点和能力⑥训练本次课所要求的能力⑦总结结合自己的专业,制订一份大学学习计划书

  课后辅导

  课后记

  (内页)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及旁注

  新生寄语:

  首先,祝贺大家步入大学生活。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紧张严肃的。在大学我们要面临努力

  成才与学会做人的双重任务,需要面对和处理学习、生活、人际交往、

  爱情、友谊等各种现实课题。要正确地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收获丰硕的果实,这需要我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培

  5分钟

  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介绍课程整体情况

  怎样实现上述目的呢?这就是我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

  门课开设目的。这个学期呢,就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在这里,我们将倾听并为你解答大学生活路上

  的种种困惑,帮助你顺利地走过大学三年。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

  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各大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大学生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二)学分学时

  学分:3学时:51(三)主要的教学方式

  分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宿舍为单位记性分组)(四)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和社会实践)占40%,期末考核占60%。

  二、认识大学

  提问:你在高中时认为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军训几周的实

  际体验大学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5分钟,个体发言,师生总结)

  30分钟

  从学生的讨论结果中,概括出大学生活的特点:①大学是知识的海理论讲述“大学生

  洋;②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③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氛围;活的特点”

  ④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1.学习要求的变化(1)学习内容更为广泛

  首先要完成顺利毕业要求的课程。大学主要实行的是学分制,我们学校也是。除了公共课(体育、英语、思修等)、专业课属于必修课外,

  同学们还需要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选修课,修满必要的学分后才

  能正常毕业。(140个学分)另外,还要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

  其次要学做人;第三是学处事。

  (2)学习的途径更多:

  书本、老师、同学、互联网

  (3)评价标准多元化:

  高中——成绩大学——综合能力

  奖学金评比,要求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专业成绩、思想道德评价、社会服务评价、各级各类活动奖项等等都被

  纳入了评分体系中。

  2、生活环境的变化(由以家庭为依托,变为独立参与学校集体生

  活)

  首先,衣、食、住、行、学等日常问题都要自己安排。特别是要

  学会计划用钱,开始一两个月用不完,后来越来越不够用。

  其次,人际关系是多方位的。在座的各位来自省内的不同地方,

  甚至还有省外的,在兴趣爱好、饮食、语言、作息、卫生等生活习惯

  方面存在差异。但现在大家一起生活,生活习惯难免会有些不同,步

  调有不一致的时候,同学们要学会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主动加强

  沟通和交流。

  第三,竞争是多元化的。进入大学后与别人比较的方面越来越广

  泛,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比如还有体育、文艺修养等,当选班干部,

  入党,找工作等,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变得非常重要。

  3、社会活动的变化(由熟人社会的交往转变为生人社会的交往)

  首先,校园内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中学时期课余时间很少,校

  园生活单一。进入大学后,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各种

  社团组织活动增多,各种课余活动也丰富多彩。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

  的特点、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社

  团,先看看它的性质、以前组织的活动,再找师哥师姐聊聊,看该社

  团的口碑如何,最后要看它的会费是否合理。如果上述方面你都能满

  意,那就去报名吧!精力有限,建议同学们参加一到两个社团,不要贪

  多,正确处理好各种学生组织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其次,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参加社会活动,可以学习团队精

  神和沟通能力,培养领导和组织能力,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色、担任

  领导职务的人比较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时选择的余地大。但同样

  要处理好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科学安排时间。

  三、大学生活常见的不适应现象

  过渡: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知道了大学生活的特点及与中学生活

  的不同,面对学习要求、生活环境和社会活动方面的变化,我们是否

  要进行适应呢?能否很好的适应呢?适应不好的话,会产生哪些问题听案例后分组讨

  呢?:

  论

  案例1:新陋室铭

  5分钟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

  唯吾闲情。短信发得快,瞌睡打得勤;琢磨打游戏,寻思找美

  眉。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娱乐场,堪比休闲厅。

  心里云:混张文凭!

  案例2:当我刚刚步入大学的时候,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

  我各方面都不适应,甚至有些恐惧。面对食堂不可口的饭菜,

  吃饭成了一种无奈;面对“教无定法的教学方式我不知道应该

  怎样主动觅取”;面对性格各异的舍友,我感到陌生而又孤独。

  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连好几天失眠我非常想念父母,如果

  他们在我身边,我可以向他们求助,可现在——我该怎么办?

  我改变不了学校的一切,我只能改变自己。饭菜不合口味,

  我尽量合理调配;学习不适应,多向师哥师姐请教;同学不熟

  悉,鼓起勇气主动打招呼……很快,我靠自己的努力适应了大

  学生活,我战胜了自己,我长大了,也成功了。

  分析:案例1是典型的针对学习要求的变化,不能适时调整自己

  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而消极应对的“混”日子行为。案例2中反

  映出了大学新生刚入学后,对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的变化

  一时措手不及,而出现的不适应现象。但案例2中的同学给我们做了10分钟

  一个很好的表率,就是他对这些不良适应情况进行了积极调整,以至归纳分析大学生

  于很快的适应了大学生活。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活常见的问题

  在入学后

  1、失望感:未进大学前把大学理想化

  2、自卑感:进入大学后,人才荟萃,高手林立,没有特长….

  3、孤独感:思念家乡以及重新确立新的人际关系

  4、空虚感:高中时的紧张氛围和大学相比

  5、被动感:过去凡事都有班主任安排好,现在什么都要靠自己,

  感到很不习惯。

  总结:大学生活常见的不适应现象主要有:学习方法、人际交往、

  恋爱、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属于大学新生的普遍现象。

  我们大可不必以为只有自己是这样子的,所以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

  勇敢地面对这些问题,主动而努力地去调整和适应大学的生活。

  四、积极调整和适应大学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发展阶段:兴奋期、困惑期、调整期、稳定期。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在半年至1年。

  (一)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1、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摆脱依赖、等待与犹豫,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

  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30分钟

  2、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理论讲述学习方

  在思想交流与碰撞,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其中有政治上的大是法和人际交往两

  大非问题,也有工作、生活中做人的是非问题。这要求我们努力提高个方面的问题

  明辨是非的能力,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理智的选择,加强自我约束与管

  理。

  3、虚心求教,细心观察

  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同学们随时都可能遇到过去所没有遇到的问

  题、矛盾和困惑。同学们必须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向周

  围的老师、同学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

  4、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在生活中遇到:

  陌生的人——厚着脸皮交往陌生的事——硬着头皮去做(学会理财、学会洗衣)陌生的问题——绞尽脑汁解决(钱包被偷了,怎么办?出去逛街,认不得回校的路了,怎么办?)(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多见者博,多闻者智”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学者当自树其帜”学者如果只是追随别人,就只能重复前人,不会有自己的成就。应努力在前人基础上有新的见解,自创新说。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三)培养优良学风养成优良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四)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崭新形象: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五)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1)人际交往原则①平等原则。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我们在交往中互相尊重,彼此尊重人格,爱好,风俗和习惯。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就要正确评价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盛气凌人,也不要只见自身的弱点,盲目自卑,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情感,不能“看人下菜碟”。②真诚原则。真诚是做人之本,是美好品德的体现。真诚待人是人际交往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原则。人之相识,贵在坦诚。大学生无论与什么人交往,都要摈弃虚伪,在交往中表里如一。真诚想待,言行一致,信守格言,这样才能因赢得别人的拥戴,才能延续和他人交往,使人际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③宽容原则。宽容是一个人乐观自信,意志坚定,胸怀宽广的表现。宽容是人际交往中关键性的东西。但宽容并不是丧失自我,而是在坚持原则和自爱的基础上,以博大的胸怀交纳别人,让他人和自己幸福快乐每一天。④求同原则。它是成功交往的保障。但求同不是毫无原则的迎合,而是求同彼此需求的东西,朝着矛盾的解决或关系的密切之一方向求同。

  ⑤信用原则。信用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也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信用原则要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答应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难,也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到。如果经再三努力而没有实现,则应当诚恳说明原因,不能有“凑合”、“对付”的思想。守信用者能叫真正的朋友;不守信者只能交一时的朋友或终将被抛弃。

  ⑥互助互利原则。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的给对方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脑力的,也可以是体力的。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破除极端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寻求他人帮助。

  2)人际交往的艺术①把握好人际交往中的角色定位②掌握交往语言使用的技巧。(尊重的语气、清晰的表达、谦逊的声调、耐心的眼神、机智的幽默)③明确人际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端庄的仪表、得体的服饰、积极的态度、和善的表情)④注意把握好交往的尺度A.交往的广度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时间、能力和兴趣爱好开展交往活动,但要量力而行,并非多多益善);B.交往的深度要因人而异(不搞等距离交往,无需一视同仁,可以分出层次);C.交往向度要鲜明(异性之间的交往在思想感性和行为方式上都要与同性之间的交往存在一定差别);D.交往的分寸要适度(自尊而不自大,热情而不轻浮,聪明而不油滑,豪爽而不粗俗,谦让而不虚伪)⑤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矛盾(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主角与配角,成功与失败)

  五、板书设计

  一、认识大学二、大学生活常见的不适应现象三、积极调整和适应大学(一)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三)培养优良学风(四)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五)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作业

  1、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大学学习的特点,制订一份大学学习计划书2、思考大学生恋爱和心理健康问题。收集大学生恋爱利与弊的资料,下周举行小型辩论。

  讲解要求3分钟

  

  

推荐访问:思政课教案模板 模板 课教案 思政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