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抗日战争感想简短(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2-09-28 13:0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抗日战争感想简短(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抗日战争感想简短(完整文档)

抗日战争感想简短3篇

【篇1】抗日战争感想简短

第十六课《抗日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
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象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
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二、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生对抗日战争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但是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教学要在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加强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和历史地位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理性思考。

三、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回顾—讨论—探究—反思”的互动教学模式,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使每个学习者都经历一个主动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四、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每周升国旗仪式必唱的国歌,源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指什么时候呢?(日本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抗日救亡) 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不堪回首的岁月,走进伟大的抗日战争。

本节课我们通过回顾历史、探究历史和感悟历史三个主题来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回顾历史——血腥野蛮地侵略

1、侵华事变:

【思考】:“小”日本为何侵略“大”中国?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

(2)经济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
摆脱经济危机。

(3)外部原因:国际社会的绥靖之风和国共内战。

[知识窗口]1936年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提出了实行大陆政策的北进和向太平洋扩张的南进同时并举的《国策基准》计划。大陆政策的基本方针在于“谋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巩固日满国防,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并防范英美,实现日、满、华三国的紧密合作”。海洋政策的基本方针在于“向南洋,特别是向外南洋方面,谋求我国民族的经济利益……”

那么

2、标志: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反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过渡)同学们,你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抗日战争史,请你们回顾:日本帝国主义在1937年以后在中华大地上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的一些内容。

3、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杀人比赛(向井和野田在进南京城前谁先杀100人,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突出遇难者300000人。

潘家峪惨案

七三一细菌部队:看书中相关图片。

  27万——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致死中国民众27万多人(日本学者认为,这是相当保守的数字,他们认为,死于侵华日军细菌战的中国人多于日军于1937年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人数;
中国学者估计在30万以上);

  3000公斤——侵华日军“731部队”每年可以生产出3000公斤的纯细菌(每135克的纯细菌就可以使400平方公里之内的所有水源遭到污染,每年的生产量足以污染全中国的水源);

  3000人——侵华日军“731”部队用活人作试验人数(仅日方承认的);

【讨论】同学们在看了这些图片之后一定深有感触,请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学生回答)。

那么我们想一想为什么日本侵略者这么残忍,大家翻到76页上面的【学思之窗】,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

(武士道精神、灭亡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抗战意识)。

我们经常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我要说在中国近代史上,中日两国是一衣带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战败投降,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以最 野蛮、最残暴、最惨绝人寰、最没有人性的手段进行着大破坏、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神州在流血,中华在哭泣。偌大的中国乌云密布,哀鸿遍野。泱泱中华,面临亡种灭国的危机。

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那个时代有血性的中国人,你该怎么做(学生回答)?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那么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国共两党是如何做的:

我这里有一段材料,同学们可以从中得出一些信息:

材料一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大家从中得知国共两党当时的决策是?书上有,我们一起来看书74页下面最后一段: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此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探究历史——不屈不挠地抗争

1、探究一:我们说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和敌后进行抗战,那么如何看待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材料一:正面战场:从1937年7月开始,国民党军队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先后有70余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
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 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等32名中将;
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等32名少将。

材料二: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同时,敌后抗日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部队伤亡60余万人,解放区人民群众伤亡600余万人。

材料三: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国民党正面战场:(1)抗战: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播放有关影象资料);
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2)评价:积极抗日,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计划;
节节败退(片面抗战路线)。(先在课件上打出证明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抗战的有关数据,让学生总结概括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最后打出胡锦涛主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国民党抗战的评价加深学生印象。)

共产党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根据地;
重大战役:平型关战役(抗战初期第一次胜利)、百团大战(主动出击的大规模战役)、回民支队的抗战。(课件展示有关中国共产党军队抗日的有关数据,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两大战场之间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2、探究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2)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3)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苏联的援助、美国的原子弹);

(5)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3、探究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材料一: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

材料二: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美国死亡40.5万人;
英国死亡37.5万人。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1)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2)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心,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感悟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

60多年过去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到底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中日两国的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又如何?

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不愿正视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之一。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日本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

中国:2001年赵薇日本军旗装图片(我不懂这段历史)

【课堂感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得到哪些感悟? 我们应该怎么做?

(历史不能忘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九、板书设计

第16课 抗日战争

一、回顾历史

日本侵华:(1)原因:
( 2)标志 (3)罪行

二、探索历史

1、全民族的抗战:(1)两个战场 (2)抗战胜利原因 (3)抗战胜利的意义(地位)

三、感悟历史

10、练习巩固:

1、某校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百团大战的资料,他们应该去哪进行调查   

  A.华南     B.华中    C.华东     D.华北 

2、中国人民能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A.实行全民族抗战        B.战争的正义性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      D.战略战术的正确 

3、下面对全面抗战路线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A.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全面抗战       B.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同抗战 

C.在国民党领导下的全国抗战         D.在国际力量支持下的抗战 

4、以下战役属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的是 

A.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     B.中国远征军的远征缅甸 

C.八路军开展的百团大战       D.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 

5、“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以往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B.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C.以往的反侵略斗争没有取得一点成就   D.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

【篇2】抗日战争感想简短

第一部分 开场介绍 抗日战争过程

前段(第一到三段)简要介绍

后段(第四段)开始引向主题,过渡,以国际为主

中间引语,进入主题

第二部分 中美关系介绍

第三部分 中苏关系介绍

第四部分 总体回顾中美苏关系

第五部分 总结

抗日战争事件前端

1.十九世纪末-1931.9.18

19世纪末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入侵胶州湾德国租界,进而占据山东。接着跟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了中国东北,此后又陆续在华北和上海等地挑起军事冲突,国民政府当时采取妥协的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2.1937.7-1941.12

1937.7-1938.10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

期间发生了淞沪会战及南京大屠杀等事件。

3.1941.12-1943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后,日本的战略重心从中国转变为美国。翌日,美国对日本宣战。12月9日,中国正式向日本宣战。不久之后,除了先前与日本签立互不侵犯条约的苏联以外,英国等同盟国也对日本宣战。从此中国不再独立对日作战,抗日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4.1944-1945

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签订《雅尔塔协定》,规定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苏联应对日宣战。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结束。


中苏关系

从1937年7月的卢沟桥事变到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订立同盟前夕,为第一个阶段。

中日战争爆发后,苏联决定一方面实行联华制日的政策,大力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以达到拖住日本,使之无法腾出手来进攻苏联的目的;
另一方面,继续在远东地区加强战备,对日本的军事挑衅采取强硬态度,同时在对日外交上持克制态度,以寻求必要的妥协,避免苏日关系过早地破裂,尽可能地维持苏日间的和平。

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政府为争取苏联援助中国抗日,决定改善中苏关系。中国的倡议迅即得到了决心联华制日的苏联的响应。1937年8月21日,两国首先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规定“两缔约国重行郑重声明,两方斥责以战争解决国际纠纷之方法”,“两方约定不得单独或联合其他一国或多数国对于彼此为任何侵略等等”。这一条约为抗战期间,特别是抗战前期的中苏友好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和苏联的援助,无疑对中国人民坚持抗战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意义重大。

中苏关系的改善,对日本来说则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不可避免地对苏日关系造成冲击。苏日关系则渐趋恶化,但双方均比较克制,避免决裂,以维持两国间的和平。

从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订立同盟到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为第二个阶段。

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前夕,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这并不可靠,苏联不能不提高警惕,准备不测事件的发生。一旦德国攻苏,苏联势必以全力对付德国,而在东线,则必须稳住日本,以解后顾之忧,避免陷入腹背受敌、两线作战的困境。

1941年4月13日,日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日苏中立条约》。该条约规定,要致力于维护两国间的和平与友好关系,互不侵犯领土,缔约国一方遭受到第三国军事攻击时,他方保持中立等。

苏日关系的改善,特别是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严重地冲击了中苏关系,给中国造成了较大的损伤。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苏关系暂时稳定下来,中苏关系却发生了变化。1942年1月,中、苏、美、英与26国共同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中、苏两国实际上成为反法西斯的盟国。照理,中苏关系应变得更友好,不料,从1942年开始,中苏关系却日趋恶化。中苏关系的恶化应主要归咎于蒋介石政府的反共反苏立场和对苏联的不信任。除此以外,苏联在中苏关系上实行的民族利己主义也有一定的责任。总之,到1944年上半年,中苏关系已恶化到了抗日战争爆发以来的最低点。

从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第三个阶段。

在苏德战争前期,苏联因集中力量对付德国的进攻,无暇东顾,不得不在远东对日本采取守势,但随着1943年以后对德战争的胜利,苏联开始更多地关注远东问题。苏联和日本虽有中立条约,但这并不能调和两国间由来已久的矛盾,也解决不了两国的宿怨,因此,苏联不可能长期对日本采取容忍态度,苏日之间的和平只能是暂时的。

雅尔塔协定订立后,苏联一方面秘密进行参加对日作战的准备,一方面等待时机成熟后与中国举行会谈,以迫使中国正式接受雅尔塔协定中苏联所提的要求。

中苏谈判的进行及中苏条约的签订使抗战后期的中苏关系得到了改善,尤其是苏联决定参加对日作战,这对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中国也因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因为中苏条约及其附件,也同雅尔塔协定一样,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但是毋庸置疑,苏联的对日宣战和出兵中国东北,同中国军民的大反攻和美、英等国的反攻一样,对加速日本的败亡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中美关系

第一阶段 :从19 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美国在中国采取了“不承认主义”和“不干涉”政策。

“不承认主义”重申了美国自1899年以来在中国推行的“门户开放”原则,随着日本侵略步伐的加快,“不承认主义”也暗示着美国对日本武力侵占中国领土不予承认;而美国之所以采取“不干涉”政策是因为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受到的冲击最大,经济实力不强,相应的便是在政治上无法强硬。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太大,美国人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不愿卷入战争,这也就在客观上纵容了侵略。而且在日本侵略中国对美国造成的损失并未超过美国与日本经济交往中所得的利益的情况下,没有发生直接冲突时,美国当然不愿放弃日本这个远东最大的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直到193 3年,美国新任总统罗斯福上台,他对日本的侵略野心有着充分的估计,深知日美军事冲突将不可避免,便首先致力于恢复美国经济,并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恢复开始对各反法西斯国家给予物资援助,同时逐渐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

第二阶段: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到1944年10月

(一)“联蒋抗日”—美国对华政策的起点

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袭美国的空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了。至此美国援华进入了一个中美全面合作抗日的阶段。一方面加强了物质上的援助,另一方面开始了军事上的全面合作,这就是美国“联蒋抗日”政策的开始。

应该说,美国此时的对华政策是顺应战争形势发展需要的,也是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的。对于美国来说,它不仅希望在战时使中国成为一个可靠的同盟国,共同抗击日寇,取得战争最后胜利,同时美国还有一个意义更为深远的战略目标就是,它希望在战后通过中国来控制亚洲,遏制苏联,保持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均衡。这体现着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亚洲战略,即:使中国成为强大的国家,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但到了1943年后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大溃败严重干扰了盟军的部署,成为美国军政领导人的一块心病。特别令他们不能容忍的不仅是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无能,还有蒋介石在大难临头之际,仍然顽固地保存实力,为反共内战养精蓄锐的种种做法。在这样的危机形势下,美国政府开始重新考虑对华政策问题。

(二)“压蒋联共”政策—美国对华政策的明智转变

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之后,罗斯福总统便从全力支持蒋介石的立场上后退了,美国的对华政策从迁就蒋介石转而采用了史迪威将军在1942年就提出的压力政策或等价交换政策。

另一方面美国开始积极调处国共矛盾,寻求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这就是美国在这一时期的“压蒋联共”政策。

第三阶段:1944年10月“史迪威事件”到抗战结束

(三)“史迪威事件”—美国对华政策的倒退

华莱士访华后,随着中国军事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史迪威便一再建议罗斯福命令蒋介石给予他充分的指挥权。史迪威希望在指挥中日战争方面有完全的自主权,甚至有权使用共产党的部队。于是,罗斯福便电告蒋介石,他将授予史迪威这样的权力,而这对于蒋介石来说意味着他的权力将被架空,于是蒋介石一面拖延,一面要求总统派一位使者来华调解他与史迪威的关系。

由于蒋介石威胁若不召回史迪威,他将不继续履行他的承诺。于是在权衡利害之后,1944年11月罗斯福将这位一直对蒋政府不满意的史迪威将军召回了国。这便是“史迪威事件”。

史迪威事件对于中美关系发展的影响很大,它是罗斯福总统对蒋介石采取压力政策的失败尝试反映了美国在“压蒋联共”政策上的倒退;它是一个转折点,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由此逐步确定了扶蒋反共的方向。

(四)“扶蒋反共”—美国对华政策的彻底失败

中国内战虽是美国人不愿意看到的,但面对着与苏联有着共同意识形态的中国共产党,美国最高领导层便将中国共产党人视为与美国全而敌对的苏联的代理人,而一直以来依赖美国援助的蒋介石国民政府便成为美国在中国推行“反共”政策,维护其在华利益的代理人。四年内战的结束,随着共产党的上台,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的彻底失败。

总结

第一,抗战时期的中美、中苏关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侵略与反侵略的关系。这段历史与战后特别是当前的中美、中俄关系有本质的区别,但也有一定的历史联系。第二,当时中国处于贫穷、落后、软弱、分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必然会沦为日本侵略扩张政策的牺牲品,甚至成为美、苏民族利己主义或大国沙文主义的受害者。中华民族只有实现伟大复兴才能确保国家安全与国际尊严。第三,以美苏为例,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阵营,在国际交往中,为了谋求自身利益,必要时会与中国结成联盟,同时也会不惜牺牲中国的民族利益在私下做交易。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中苏关系对现在有借鉴意义。

【篇3】抗日战争感想简短

抗日战争感悟

姓名:徐梦园 班级:思政二班 学号:2013040097

我们都还记得那一天,1931年9月18日,卢沟桥响起的一声炮响,日本开始了侵华战争。短短四个月,便肆意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一件件让我们悲愤伤心的事件,其中最深刻的莫过于是日本侵略军残忍的杀害我们同胞的“南京大屠杀”。

虽然在日本的教科书上他们已经在否认这一事实,但是我相信只要做过,就不可能被销毁,我们永远会记得日本侵略军是如何残害我们中国同胞的。记得曾在报刊上看到这样一段话“1938年1月6日抵达南京的美国副领事詹姆斯·爱斯比报告道:‘数以千计的日本兵蜂拥进城,犯下难以言说的掳掠与暴戾的罪行。根据外籍目击者对我们叙述,放纵的日本兵犹如一群野蛮之徒蹂躏着全国。全国各处数不清的男子、妇女和儿童造屠戮。还听说有些老百姓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缘由便遭枪杀或被刺刀捅死。’”也曾看到过这么震惊的数字:“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1948年的判决,在日军侵占南京之后最初的6周时间内,南京及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超过200000人,根据埋尸团体和其他慈善机构的总共埋尸超过155000具记录可知上述人数并不夸张,而这个数字尚不包括被日军毁尸灭迹以及通过其他方式处理的尸体。进行肆意屠杀之际,日本军人还犯下其他诸如强奸妇女、大量掳掠、四处焚烧等罪行。据统计日军占领南京之后的第一个月内大约发生了20000多起强奸案。”看到这里,我在眼眶湿润,内心激动的同时,也在想这些问题,“日本士兵这么屠杀我们中国人,难道是我们真的软弱吗?”,“难道是我们真的那么容易屈服吗?”“难道我们还要继续“挨打”吗?”

我想无论是之前受过迫害的同胞们,或是现代的任何一个中国人的答案都会是:“不,我们不是,我们也不要”,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有那样一个政党立刻号召人民武装反抗,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开始了与日本侵略军艰苦卓绝的抗战,它就是中国共产党。随后全国工人、学生和各界民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运动的高潮,经历了西安事变,国共开始联合,全国开始一致对日。在党史课上学习过这一系列的反侵略的抗争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是爱国主义和什么是团结!

在经历了八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胜利了,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民族爱国热情令我们歌颂和赞扬。这不禁让我想到现如今的中国,现在我们的国家在慢慢走向富强,但是在这个道路上也有许多的磨难,例如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美国的排华政策……这时候就是要我们学习和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怀,不是要盲目的爱国,而是理性的爱国,俗话说:少年强国强,少年富国富。我们这代人应该发奋学习,用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成果来报答我们的国家,让所有曾认为中国是“东亚病夫”的人看一看,我们是一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富强大国!

在抗日战争中,我同时也学到了团结的力量。俗话说:团结才能生力量,合作才能出智慧。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将维护团结合作作为关乎民族利益的最重要的工作,与国民党和全国各界人民进行合作一起开展抗日战争。虽然在其中有许多的艰难,例如:国共摩擦不断,亲日派和汉奸的引诱教唆……但是事实证明了只要团结一致,所有的挑战都不是困难!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有可能因为利己、自私等思想渐渐忘了什么是团结,我想对经过抗日战争的学习,我们也慢慢找回了团结这个强大的力量!

回眸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那八年抗日战争的岁月,不仅给我们留下许多的伤痛和泪水,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和教训。我相信这不仅仅是一段中国民族史的伤痕,更是激励和促进我们民族不断发展、不断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会是将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不竭动力!

推荐访问:抗日战争 简短 感想 抗日战争感想简短 抗日战争感想简短 抗日战争感想简短10字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