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推进“五大工程”,提优师资队伍

发布时间:2022-09-22 18:06: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推进“五大工程”,提优师资队伍,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推进“五大工程”,提优师资队伍

推进“五大工程”,提优师资队伍4篇

【篇一】推进“五大工程”,提优师资队伍

  下面是分享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供大家参考!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篇一

  我校以“博爱泽人,博爱慧人,博乐怡人”的“三博”精神严谨治校,逐步形成了博爱、笃学的校风;奉献、精业的教风,乐学、善思的学风,以创新、奋进的开拓精神,在教育科研、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何确保我校教师队伍持续稳定地发展,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快速提高,名优教师更多地涌现,顺利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问题。

  为此,我们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提出如下规划。

  一. 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要继续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师德为先原则。师德是教师职业特点的集中体现,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作为教师的先决条件。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师德为先的原则,尽快树立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激发教师强烈的职业追求是队伍建设的核心。

   制度创新原则。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保证才能取得实效。制度创新即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营造教师渴求发展的环境与氛围,提供教师自主发展、施展才华的条件与空间,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队伍优化机制。

   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着眼于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和教师个体诸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只有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是指教师队伍建设要打开层次,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重点落实“新教师培养计划”,对中青年骨干教师要重点落实“名师工程”。此外,还要提倡教师个性的张扬,鼓励教师发展自己的业务专长,尽快形成独立的教学风格。

  自主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是要把发展的主动权交给教师本人。学校要逐步完善不同教师岗位的任职标准和工作要求,教师为达到任职标准,满足工作要求,实现职务晋升,就要把握机会,自觉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以及其它学习、进修活动。学校大力提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学习、进修活动。

  二. 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

  掀起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刻苦学习新知识、努力争做优秀教师的高潮,为积极提高全校教师的文化素质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以教师发展为本,培养和造就研究型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以创新为动力,优化和谐发展的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创新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有较好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高一层次学历的比例:小学教师达到本科学历程度的比例,争取达到95%;中学教师达到研究生水平(包括研究生课程班)的比例,至2012年达到5%;

  骨干教师数量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争取达到30%;

  中学高级教师人数达到18人。

  三.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落实以下具体措施:

  加强师德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1)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实事工程来抓,组织教工学习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制定本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2)把师德建设同师资队伍的培养、考核、晋升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

  (3)校内树立本校教师的先进典型,弘扬身边的先进事迹,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人格力量。

  深入开展校本培训,构筑教师专业成长绿色通道

  完善学校各类教师的培养制度,大力培养各学科实施“享受教育”的学科带头人。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分层要求、目标推进。围绕培养目标,建构教师三级校本培训框架:每名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负责帮带一名或几名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引导和鼓励基本成熟型的教师把个人工作目标和学校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每学期在一定范围内作1次专题报告,承担1门课程的教学辅导,带领1个教研组的教学研究。

【篇二】推进“五大工程”,提优师资队伍

卓越的师资队伍:学院教师队伍学历、职称、能力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346人,其中省级教学团队3个;
“双师型”教师258人;
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98人;
3人被评为省部级教学名师;
拥有稳固的外籍教师聘用渠道,常年聘请来自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外籍教师10多名。近年来,学院教师科研立项进一步加强应用和开发研究,侧重产业和行业急需的管理和决策难点重点领域,关注专业特色方向服务产业和区域,共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潍坊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科研成果奖226项;
承担山东省重大财经应用研究课题、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黄河三角洲地区引进急需人才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264项;
为行业企业开展管理咨询服务145次;
公开发表论文2400余篇;
编著教材120余部。

    完善的基础设施:学院设施完善,教学、生活条件优越,可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学院7个教学机构拥有独立教学区,教室全部为多媒体教室,学院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塑胶田径场、人工草皮足球场、标准篮球场、排球场及乒乓球、跆拳道、健美操、瑜伽、形体、舞蹈等室内训练场馆,功能齐全的文体活动场馆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学院建有大型超市、洗浴中心,拥有银行自动柜员机,高标准建设数字化千兆校园网;
学生公寓内安装自动淋浴系统和直饮水设备,方便的生活设施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保障。

    一流的实训条件:学院建有会计技能实训室、商业银行柜台业务实训室、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大厅、建筑模型实训室、财务管理综合实训室、报关报检模拟大厅、模拟导游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108个,拥有校外实训基地 270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其中,现代物流实训基地成为省内一流的冷链物流教学与科研基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验实训基地—潍坊丰华连锁超市有限公司经贸学院店已成为潍坊市社区样板店。学院牵头组建山东农村现代经营服务职业教育联盟,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了一批“校中企”,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为教师赴企业顶岗锻炼和学生实训实习提供了保障。完善的实训设施,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兼职教师,助力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省市及行业协会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

    深入的境外合作:学院具有聘请外国专家资格和接受外国学生(留学生)的资格。目前,学院已与英国理启蒙伦敦美国国际大学、爱尔兰莱特肯尼理工学院、韩国嘉泉大学、新罗大学、加图立关东大学、日本神户电子专门学校,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圣约翰科技大学等19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校际间交流频繁。学生出国留学、赴台湾研习已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学院与韩国加图立关东大学签署了“3+1”合作办学项目协议,该项目涉及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金融管理以及证券与期货4个专业,上述专业的学生在学院顺利毕业且韩国语语言成绩达到既定要求前提下,可申请进入加图立关东大学学习,参加该项目的学生达到该校毕业所需的学分及语言成绩要求,最短可在四年内取得本科学位。从2014年起与爱尔兰莱特肯尼理工学院合作开展会计专业“2+2”联合培养,双方学分互认,互派教师,共同制定课程考核标准,共享教学资源。

【篇三】推进“五大工程”,提优师资队伍

五、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采取了如下建设思路与措施:

建设思路:以人为本,把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和工科化学基地建设的核心。通过稳定充实、正面引导、以老带新、优化提高,建立一支年龄、知识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建设措施:

(1)强调师资培养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以学科点为依托,通过参与学科建设,优化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了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2)强调教学与科研紧密相结合。以工科化学基地建设为动力,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
注重发挥名教授在教学中的带头作用。

(3)引进竞争机制和监督机制。以政策激励人,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定岗聘任制度及严格的考核制度,并按相应岗位级别指标进行年终考核和三年总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岗位津贴挂钩。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和学生监督制度,综合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逐步实行挂牌教学,促使教师在教学上下功夫,对于课堂教学优秀的教师进行大力表彰,并给予奖励。

(4)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新时期下的课堂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在教改上取得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为在教改中获得上级部门奖励的教师颁发配套奖金。

(5)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充实教师队伍。以事业留人,采取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加盟工科化学基地。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出国进修或攻读学位。要求教师一专多能,实施教师授课三 . 三制,即要求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能上三门课,而每门课均有三名教师承担其教学任务。

(6)在岗位考核指标中规定教师最低本科生教学工作量,促成正高职教师耕耘于教学第一线。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还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

(1)建立导师制。对每位新来的青年教师由系或研究室指定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为其指导教师,并根据要求制订培养计划,进行1-2年的具体教学指导。学院根据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给予一定的学时补贴,对取得优秀教学成果的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2)教学督导制。学院根据具体情况,每年组织院教学督导团或系、研究室的相关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听课,进行系统培养指导。院长有针对性地听取青年教师的授课,直接了解和掌握青年教师的授课情况。

(3)公开课制。每位新来的青年教师第一年应根据教学计划内容,在相应系或研究室范围内举行1-2次公开课教学活动。由校、院督导团提名,让教学效果好的青年教师面向教师上公开课,以活跃教学气氛,以便提高全院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4)听课制。每位青年教师进院后,根据培养计划,在全院范围内选取1-2门理论教学课程进行系统听课。

(5)教学效果一票否决制。引进的人才和青年教师在破格晋升职称时,院组织相关人员对其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一票否决。对取得优秀教学成果的青年教师在职称晋升、出国深造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通过近5年对上述措施的实施,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得到提高,成效显着。尤为突出的有无机化学青年教师何凤姣、尹霞、刘红玲;
有机化学青年教师江国防、张晓兵、张伟强;
分析化学青年教师王玉枝;
物理化学青年教师李扬、刘跃龙。他们的课堂教学不仅得到了校、院督导团的较高评价,而且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评教给分大都在85分以上。几年来,在学校组织的全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何凤姣、江国防获得一等奖,尹霞、王玉枝获得二等奖,刘红玲、张晓兵获三等奖。江国防、张晓兵两博士不仅科研能力强,而且教学效果优秀,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刘红玲、江国防、张晓兵、张伟强、蒋健辉被优先选派出国深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硕士毕业不久的结构化学老师李扬,去年主讲3个班的结构化学和物理化学,课堂上采取启发式和师生互动式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参加评教的学生和校、院督导团的老师均给出了优秀的结论。2003年11月,在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我院基地有李扬老师和尹霞老师均获一等奖(全校共3个一等奖)。

教师队伍状况

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通过实施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措施,6年中,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出国进修、教学研究或攻读学位共11人。引进博士、教授共13人。目前基地已建立了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直接参与基地建设的教师共计44人(不含实验系列人员),其结构见表4:

表4 工科化学基地教师的职称、学历与年龄结构

职称结构

教 授

副教授

讲 师

21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11人)

15人

8人

学历结构

博士26人

硕士10人

本科8人

百分比%(26/44)

百分比%(10/44)

百分比%(8/44)

年龄结构

60岁以上3人

45-59岁15人

30-44岁18人

29岁以下8人

百分比%(3/44)

百分比%(15/44)

百分比%(18/44)

百分比%(8/44)

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局面

教学为科研打基础,科研促进教学,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在本科生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课堂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工科化学基地教师承担了一批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省级科研课题及教改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并能将科研项目的成果融于本科生的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分析化学学科在化学传感器、生命科学中的新分析方法、功能化生物纳米颗粒、化学计量学的研究方面有显着的优势,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有关专着(如《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等)介绍给学生作课外读物,并组织学生讨论。有机化学学科在金属卟啉的合成、卟啉仿生性能与金属原子电子结构的关系研究中取得了一批成果。在新体系教材编写时,将上述成果作为教学内容引入教材之中。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学科在多相催化、固体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已编入《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教材之中。

(2)邀请专家给本科生开设讲座

邀请校内外专家给本科生开设专题讲座是本基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另一做法。如邀请俞汝勤、姚守拙、陈庆云三位中科院院士讲授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研究前沿和研究方法,王柯敏教授主讲多参数光化学传感器技术等;
不定期的邀请挪威Bergin大学的Kvalhein教授和美国、加拿大、香港等6位国外专家教授来基地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介绍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这样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动态,对以后的主攻方向起着指导作用,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3)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为发挥科研在实践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将基地教师的5项研究成果转化成本科生的综合实验内容,并编入新体系的教材之中。如“有机电化学合成、修饰电极制备与电化学特性测定及应用”、“催化剂对甲烷和甲苯催化氧化的偶联反应”等,从而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教师引导学生提前受到学研结合的训练

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吸收三年级本科生参加基地立项的创新实验研究,如“以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为目标,进行绿色生产工艺模型的研究”等;
基地一改过去第四学年二学期才开始毕业论文工作的做法,规定学生提前于第四学年一学期进入实验室,以便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展开选题、查阅文献、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等工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通过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学生开展一系列研究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及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部分学生在三年级时就能选定今后的研究方向,并主动联系导师进入研究室工作。某些本科生毕业论文已在国外期刊上正式发表。2002年省学位委员会抽查的3篇研究生(本科阶段在本院)毕业论文中有2篇获得优秀、1篇获良好。同时,科学研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学水平与效果评价

在采取一系列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措施后,工科化学基地教师的总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产生了显着的效果:

(1)一批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耕耘于本科教学讲台

多年来,中科院院士俞汝勤教授和姚守拙教授分别给本科生开设“分析化学前沿”、“生命科学的新分析方法”,原校长王柯敏教授给本科生开设“化学传感技术”,均深受学生的欢迎;
21名教授中有20名给本科生讲授基础课。这些为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基本保障,院士和一些名教授的学术成就影响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考研率成倍增加,考取名校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多。

(2)通过工科化学基地建设,青年教师已成为基地教学的主力军

由于坚持执行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校、院督导团老师和学生普遍反映担任基础课教学的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近3年来有显着地提高,近6年内,工科化学基地青年教师中有8名教师在校级讲课比赛中获奖,3名教师获一等奖,34人次获校教学质量与教书育人奖,有的教师连续6年获8次校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奖。

(3)一批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承担教改课题

原校长、博士生导师王柯敏教授承担中国化学会立项的教改课题1项;
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郭灿城教授承担由世行贷款的教育部教改子课题1项、省重点教改课题1项。副教授汪秋安博士承担教育部重点教改子课题1项;
张季爽教授承担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改子课题1项;
蔡炳新教授承担由世行贷款的教育部教改子课题2项、省教改课题1项;
王玉枝副教授承担学校重大教改课题1项。这些项目负责人能带领一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基地教师的整体教研水平,也大大地促进了基地教改与教研工作的开展。

(4)教师的自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

实验中心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后,使教师对实践教学活动越来越重视,将知识在实践教学研究中固化,为校内外研制和改造一批本科生实验教学仪器与设备,培养了教师的自实践能力;
教师熟练掌握了一批现代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适应了实验“三级教育”新体系的教学,开发了多个新实验,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据教师反映,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阶段的实验技能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提高。

有了一支结构合理、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必然具有强的竞争优势。连续6年化学化工学院教师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均遥遥领先于全校24个院系。从2001年开始,湖南大学采取合同形式对24个院系实行目标管理,年终通过各项指标考核,化学化工学院于当年成为全校2个优秀单位之一,2002年成为全校唯一的一个优秀单位。在这些成绩的取得中,工科化学基地的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四】推进“五大工程”,提优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课程梯队目前共有成员19人,其中主讲教师14人,他们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刻苦认真、努力进取,在教学中逐步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各位主讲教师不仅能够胜任教学任务,教学工作量饱满,还在教学研究和科研方面积极进取,近3年来共发表论文20余篇,反映出教学梯队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
电工电子课程教学队伍由19名教师组成,其中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4人、讲师10人、工程师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教学队伍中45岁以上教师4人、35~45岁教师5人、35岁以下教师10人。主讲教师全部符合资格要求。
教师队伍结构表
名 称 人人比例 名 称 比例 数 数 3 4 7 16% 21% 37%
硕士 35~45岁 中级
11 57% 5 12 26% 63%
名 称 学士
学位 35岁以下 初级
人比例 数 4 21%
知识结构 博士 年龄结构 职称结构
45岁以上 高级
10 53%
0 0%
师资一览表
序号 1 2

姓名 魏红 张畅
出生年月 1966.6 1956.8 1946.8 1955.5 1973.12 1973.12 1970.3 1976.7 1978.10 学位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理论与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教学
硕士 副教授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
高级工程师
电子仪器与测量
无线电技术 自动控制 信息与信号处理 信息与信号处理
声学 电路与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
3 陈道红 4

何群
本科 副教授 本科 副教授 博士 博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5 袁建华 6 仲伟波 7

牟峰
8 胡方强 9 武晓光

10 朱晓梅 11

崔瀛
1978.11 1976.3 1976.10 1973.10 1978.4 1977.8 1962.11 1964.2 1964.12 1955.8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博士 硕士 本科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
计算机应用 信号与信息处理 检测与自动化技术 电路与系统 物理电子 电路与系统 系统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无线电 电子技术
理论与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
12 李义丰 13 詹振球 14 毛钱萍 15 陈智萍 16 帅仁俊 17 王建明 18 孟瑞华 19 黄凤岐

教学队伍建设
由于学校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课程组近几年新增了了一批青年教师,因此课程组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锻炼,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研究能力、师德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具体措施包括:
(1)随堂听课,由老教师辅导备课、组织教案内容、教学方法,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2)青年教师参加理论教学各环节工作,同时承担实验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3)教学方法及内容研讨,定期进行切磋和研究教学方法,相互促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激励青年教师参加院校的授课竞赛,全部青年教均参加过授课竞赛并取得了良好成绩。
(5)鼓励在职进修和攻读学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课程组有一位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已获硕士学位。另有一位教师出国进修。通过多年努力,课程组的青年教师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青
年教师已担任课程的主讲教师。同时梯队中教师的学历层次也明显提高,正逐步形成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也逐年有所提高。





推荐访问:师资队伍 五大 推进 推进 实施名师工程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