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2-08-24 14:42: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优秀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范文推荐)

优秀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6篇

【篇一】优秀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冯时江,生于1972年02月,现年44岁,初中学历,200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开始任后坪组长楠木村村委会主任。该同志担任村干部以来,努力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党委、政府的决定,勤政为民,恪尽职守,认真履行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团结和带领村委一班人,勤奋努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村风民风有了较大改观。
       一、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楠木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楠木村地处后坪乡西面,距乡政府4公里,东面和北面与下坝村相连,东面又与茶元村相连,南连观音村,西接于遵义市务川县茅天镇红心村。东西最宽约2公里,南北最长约5公里,最高海拔1350米,最低海拔850米。国土面积约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00余亩,其中25度以上坡地约2000亩,田600亩(本村较缺耕地,有200亩田在下坝村境内),森林覆盖率45%。辖黄泥水、方家寨、汪家、中坝、长屋干、长干子、石公子、高岩头、泥家湾9个村民组,共253户1253人。村委会设在1.5公里外的联合联建党支部,与下坝村委会合署办公,全村有党员18名。自80年代以来就一直种植烤烟,但烤烟种植面积及产量一直不大;
随着近几年外出务工劳力增多,烤烟产业的发展更是陷入瓶颈,村民收入受到限制。为突破瓶颈,做大做强烤烟产业,冯时江同志带领村委班子及全体党员同志千方百计找突破口。随着精准扶贫项目工作开展以后,冯时江终于看到了希望,他认为现在的各项扶贫资金是对全村扶贫户的最大支持,他深深地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与广大贫困户商量,自己拿出办烟得的15万地元和贫困户办起了沿河县联合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充分运用资源优势,采取“村委+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方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载体,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巧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成为全县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典型。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村容村貌
    为把楠木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冯时江同志带领村委干部,通过多方筹措,利用有限的资金,竭力改变村容村貌。一是通过向上级部门单位争取“小康寨”项目和发动本村外出打工人员集资资,于2013年顺利实现村内进村道路及环村道路硬化,改变了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现状。二是带领村委加强对村内环境的整治,改变了以前脏乱差的面貌,使群众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三是于2008年建成新的村级活动场所,村级活动场所建筑总面积2000余平米,设有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夯实了楠木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排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楠木村是二类贫困村,各种思想得不到解放,鸡毛蒜皮小事较多。自任村干部以来,冯时江同志真诚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面对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不回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观点和意见,有理有序地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做到小矛盾不出村。在与外村的矛盾纠纷中,冯时江同志能坚持以法律法规、政策为原则,在矛盾中找出双方的平衡点,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如今年7月份楠木村冯应军与冯应祥“争地基”纠纷中,冯时江同志在事发的第一时间找到现场,摆明事实,疏通思想,果断判决,在冯时江同志努力下,达成了双方互利互不影响的双赢方案,圆满解决了“争地基”纠纷。
自担任村干部以来,他认为:团结出干部、团结能办事,十分注重村委班子干部之间的团结,在他的带领下,村委班子凝聚一心,事为群众所想、利为群众所谋。群众看到班子团结有战斗力,干什么事情都有信心,全村都有了凝聚力,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倒,再难的事情也有人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冯时江同志的一系列实事,得到了后坪乡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称颂。

【篇二】优秀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男,汉族,现龄57岁,中共党员,现任***。同志担任村主要领导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凭着一股对事业的执著、一腔对乡土的热爱、一种坚韧不拨的精神,将村发展成了今天各项工作都位列全镇前列的村,受到镇党委、政府多次表彰。

村是镇镇政府驻地,村内主要产业为宣纸书画纸产业。区位优势较为优越,位于青弋江东岸,距县城11公里,辖22个村民组,农业人口2118人,耕地2850亩,村内有大小纸厂18余家,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从事纸业生产销售和单季水稻种植。在丁侉子同志带领下,丁桥村两委齐心合力致力于本村的管理与发展,经过多年的奋斗,促使村内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

     本村现共有党员50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5人,其中女党员5名,党小组3个,村民代表44人。作为村党支部的“领头雁”,丁侉子书记拎在手上、抓住不放。2010年丁桥村全年召开支委会12次,支部大会4次,民主生活会2次,集体党课2次,发展预备党员2名考察对象5名。巩固小学教成果,确立了党员联系户,成立了党员议事会,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负责活动 ,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全村党员没有违纪违规现象。

二、搞好民主制度监督,推进民主制度建设

完善村务工作制度,搞好建章立制工作是加强村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村两委会缺少会议纪录,许多会议决定得不到落实的情况,他首先理顺会议制度,明确专人做好会议记录并要求重要的村务工作必须经村两委会讨论,实行民主决策。接着,根据上级下发的村务工作规则,他又结合该村实际,帮助细化、完善村务工作规章制度。

自担任村书记以来,他认为:取得成绩的关键是搞好班子团结,班子团结得好就好像内燃机有了内在的动力,群众看到班子团结有战斗力,干什么事情都有信心,用群众的话讲“就有了奔头”,全村有了凝聚力,再大的困难也不怕,再难的事情也能做。相反的话那就成了一盘散砂,什么问题都会冒出来,要发展社会事业奔小康就成了一句空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丁侉子同志的一系列实事,得到了镇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称颂。

三、加快经济发展,关注民生工程

     宣纸书画纸产业是丁桥村的主导产业,也是该村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2010年,丁侉子同志积极引导农民做好宣纸书画纸加工,提高宣纸书画纸品质;
在镇农综站等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组织百余人参加了农业技术培训班;
为积极做好有力组的地质灾害点移民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认真做好了全村地质灾害移民建房,地基、用水、用电通讯等协调工作;
顺利完成了本村的安全饮用水项目;
组织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复村民组村庄水泥道路,保持村庄清洁;
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做好涉弄资金发放接对工作完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农民保险工作,做好五保户资金发放,生活保障,农村低保户生活保障,评定工作;
做好村级公路养护、除草工作等。

四、深化维稳机制,促进平安建设

为做好维稳综治工作,在镇政府和派出所的指导下,丁侉子同志领头成立了丁桥村治安巡逻队,建立多个瞭望哨岗位,积极开展维稳工作。他本人2010全年共参与调处民间纠纷15起,全部调处成功,没有上访和集体上访事件。他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常性研究工作,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将综合治理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使得全村综治工作在2010年取得喜人成绩。2010年度丁桥村未发生杀人、抢劫、强奸、纵火、爆炸等重大刑事案件;
无称霸地方的恶势力;
未发生大型农机器具和大型畜生等被盗案件;
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
无邪教组织活动;
无群体性械斗、闹丧和集体食物中毒等大事件;
无拐卖人口、卖淫嫖娼、制毒贩毒及吸食毒品等社会丑恶现象。针对全村在外务工人员多数的情况,为及时掌握他们在外工作生活情况,他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信息,积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

五、实行强抓强管,紧拎计划生育

他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坚持以村为主机制,每月都主持召开村计生例会,了解计划生育方面的情况,了解外出务工育龄妇夫信息,做好青年思想工作,积极配合镇计生办开展“三查一治”活动,他还经常去育龄夫妇家慰问,2010年度全年没有出现计划外生育现象。

六、规范村务公开,坚持民主管理

他严格实行“村有镇管”制度,合理使用村有资金,重大资金,都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向支部大会通报备案,定期进行党务村务公开,正确用好转移支付资金。他多渠道积极争取资金为公益事业增加投入,近几来,每年都能为本村群众办一件或两件实事,改善了农村面貌。

七、落实惠农政策,为民全程代理

他积极开展全程代理服务,为农民宅基地的审批、木材砍伐证的审批、居民身份证的领取、残疾人证件办理、特困人群大病就医的申报等之类的工作,他都尽最大能力为群众服务,做群众的贴心人。

八、致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把丁桥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丁书记十分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有计划地对村民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爱国家、爱集体”的教育,让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特别是结合农村创先争优活动,把“四爱”教育继续引向深入,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政治思想素质,涌现出大批好人好事。在思想教育中,他还注意发挥党员的骨干、桥梁作用,开展党员联系户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村党支部除抓紧普及教育外,还重视成人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在多方努力下,于2007年建成新的村级活动场所。新建村部坐落于丁桥街道,建筑总面积201.15m2,村部基础设施较为齐全,设有人大代表活动室、党员活动室、计生办公室、B超室、妇检室、农家书屋等。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夯实了丁桥村民众的物质文化基础。

在村任职二十多年来,丁侉子同志对工作始终风风火火,对事业始终兢兢业业,对群众始终情深意长,对自己始终严格要求。梅花香自苦寒来,丁侉子同志,正是凭着踏实的足印、执著的精神、奉献的情怀,为该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树立了新时期村干部的良好形象!

【篇三】优秀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

xx,生于xxxx年x月,现年xx岁,高中学历,xxxx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xxxx年任xx村村主任,xxxx年任支部支委,xxxx年开始任村支部书记。xx同志担任村干部以来,始终努力xx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党委、政府的决定,勤政为民,恪尽职守,认真履行村党支部书记职责,团结和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勤奋努力、扎实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一、大力发展农业,增加村民收入

村干部四处奔走,帮他争取市、县民政部门的补助,并组织村民到他家帮耕帮种。村支书xx发挥自己的兽医专长,义务为养殖户作技术指导,并帮助挂钩户邱柏元贷款1万元发展养猪业,单此一项他家今年就增收6000多元。发展才是硬道理。村党支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村里完善山林管护体制,对全村7000多亩集体林地进行科学规划,分别把4000多亩山林和3000多亩竹山公开招投标,落实责任制,预计三年后,可增加林农收入6—9万元,村财增收2万元以上。村党支部还大力引导群众发展家庭养猪业,重点帮助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户,帮助他们筹措资金,开展技术服务,春节前全村有望出栏生猪1200头,产值50多万元。此外还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今年该村人均收入近3000元。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村容村貌
    为把xx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xx同志带领村两委干部,通过多方筹措,利用有限的资金,竭力改变村容村貌。一是通过向上级部门单位争取“村村通”项目和发动本村外出打工老板捐资,于2003年顺利实现村内进村道路及环村道路硬化,改变了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现状。二是利用村集体有限资金办实事,在环村道路安装路灯,实现村内道路亮化,方便群众夜晚出行。三是于2008年建成新的村级活动场所,村级活动场所建筑总面积1000余平米,设有党员活动室、国策室、村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夯实了xx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排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xx村,自任村干部以来,xx同志真诚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面对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不回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观点和意见,有理有序地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做到小矛盾不出村。在与外村的矛盾纠纷中,xx同志能坚持以法律法规、政策为原则,在矛盾中找出双方的平衡点,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如今年9月份xx村与邻村“争水”纠纷中,xx同志在事发的第一时间找到对方村两委干部,摆明因水坝过低本村部分水田干旱事实,同时谅解水坝抬高会影响对方村饮水井事实,在xx同志努力下,达成了部分抬高水坝,利用活阀门控制水位,双方互利互不影响的双赢方案,圆满解决了“争水”纠纷。


自担任村书记以来,他认为:团结出干部、团结能办事,十分注重村两委班子干部之间的团结,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凝聚一心,事为群众所想、利为群众所谋。群众看到班子团结有战斗力,干什么事情都有信心,全村都有了凝聚力,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倒,再难的事情也有人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xx同志的一系列实事,得到了镇党委政府认可和广大群众的称颂。

【篇四】优秀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三一文库(>

【篇五】优秀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5篇

【篇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的老黄牛”是这位普普通通党员的座右铭,也是他做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信念和追求。他18岁在部队服役,自1983年开始32年来他先后担任过村团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等职务,他深深地感觉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在一个党组织,而党组织的作用来源于一个好的领导人。黄牛铺镇北星村党支部书记xx时常对自己说:“当好一名村党支部书记,首先要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抓班子,带队伍,凝聚发展强合力

xx同志在工作中,抓住了一切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为开展农村实际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每做一件事,都考虑到是否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落实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带领村两委班子谋发展,理思路,总是先考虑到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宗旨,自觉维护共产党员的伟大形象。在工作中克服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自觉维护组织整体利益,从大局出发,讲求工作实效,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总是以制度上、纪律上强化约束和管理,从潜力和能力上注重培养和发挥,抓党员队伍建设,每年注意吸收新党员,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努力带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队伍。

抓稳定,促和谐,立足发展得民心

在任村干部期间,xx不断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查工作,继续发挥基层防线的作用,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调处,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内部,解决在基层。2012年,一组村民张德俊由于种植的核桃树挡住了另一农户张春娥家的采光,使得张春娥家房子光线昏暗,影响到了正常生活,于是,张春娥自行将张德俊刚栽种不久的核桃树苗全部拔掉。王书记得知具体情况后,把二人叫到村委会,给两人做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经协调,张春娥同意赔偿张德俊青苗费损失,同时张德俊也承诺以后在院落只种蔬菜,对此处理结果,二人都很满意。没过多久,一组村民李文仓得知政府出台种植油葵每亩可以补贴200元的政策后,立即承包了10亩村自留地,另外同村村民罗朝平也承包了70余亩,俩人同时种植油葵。但是,在当年年底,因种植油葵的补助金未及时下发,李文仓就屡次来村委会讨要,王书记耐心告知资金现在还未对付到位,下发后会第一时间通知兑现。但李文仓由于自身困难,态度坚决,于是王书记与镇领导及时协商沟通,由镇上派人复核种植油葵的面积,村委会暂时垫付一万六千余元补助资金,使得问题得以圆满解决。还有各种家庭矛盾,王书记均妥善处理,矛盾化解在了萌芽状态,为北星村的和谐稳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抓产业,促增收,经济发展上高速

xx曾说到:“我当村党支部书记并不想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想为全村群众做一些实事”。北星村面积小,人口少,村民终日以土地为生,人均耕地面积不到2亩。面对这种现象,xx积极学习相关政策,不坐以待毙,他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围绕“三个百万”工程,坚持推行“举措到户”增收计划。积极引导村民入资扶贫互助资金5.1万元,争取项目资金10万元,为本村村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对xx的信任和支持也提高了,而xx却把这些信任与支持转化到了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全力搞好绿化美化,改善人居环境。两年来,筹资50余万元,绿化212省道2.5公里,硬化村委会大院810余个平方,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改造和装修,修建村民健身广场,并及时安装了健身器材,硬化村组道路4条1.4公里,修建便民桥两座,为一组修建三十立方蓄水池一座,人畜饮水管道900米。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使得北星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极大程度的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在工作中,他是大家伙的主心骨。在生活中,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多年来,xx一心扑在工作上,只讲奉献不索求,把自己的一切无私的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农村党建工作,但他也深知家人对他的重要性。每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面对患病多年的妻子时,他又立即打起精神,忙前忙后,为家准人备可口的饭菜。在他的眼中,患病的妻子不是累赘,而是患难与共的生活伴侣。尽管他竭尽全力,但仍对家人充满了无尽的愧疚。也正是由于亲人的理解、支持和鼓励,才能使他“放弃”小家为北星这个大家奉献的更多。

北星村能在短短五年里发展的如此迅速,离不开xx这位领头雁。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在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晶莹的汗水和闪光的足迹,正是他这种情系百姓,甘当卒士,踏踏实实,潜心为民的精神,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取得了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

xx自从担任村干部以来,用一颗火热的心,艰苦奋斗,默默奉献,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诺言。

【篇二】

xx,汉族,现年53岁,中共党员,现任留凤关镇连云寺村党总支部书记。2011年,面对连云寺村地域面积大,村情复杂多变,村级党组织开展工作困难的形势,全体党员选举她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其后5年,她凭着一股对事业的执著、一腔对乡土的热爱、一种坚韧不拨的精神,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与信赖,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先后被上级部门多次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干部”等荣誉称号,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一致肯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位村级父母官,xx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上任以来,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主动从群众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情做起,以民为本,无私奉献,恪尽职守,自我加压,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党员先进性,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实现了村级经济和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老百姓提起xx,都说她是带领大家建设新农村的的主心骨,是群众的贴心人。

“打铁先要自身硬”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
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要更好的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就必须要当好村支书,当好“班长”。用xx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铁先要自身硬,党员干部自身不强,怎么带领群众奔小康?”。自从xx同志担任连云寺村党总支部书记以来,就率先带头带领大家学习理论政策、学习实用科技、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从班子建设入手,进行支部两委的工作、作风、思想整顿。要求两委成员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支部一班人多次召开会议,分析了原来支部班子存在的问题,就人心涣散,班子软弱,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查找原因,对症下药,通过交心谈心,解决了思想疙瘩,统一了认识,明确了责任,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起来积极性也高了,巩固了班子在村级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她始终把村级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坚持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学习,交流思想,积极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既然乡亲们、党员们信任咱,领导上级支持咱,咱就决不能辜负领导和乡亲们的期望,一定要当一天家,就要干好一天,为全村造富。”这是xx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靠镇党委做依托,党员群众做后盾,她从廉洁自律做起,处处事事严格要求,尽最大的努力让乡亲们放心和信任。在工作上,她始终坚持民主公开,广泛听取大伙的意见,支委会、党员会、群众会从来没有间断过,对村财务始终坚持按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在她的带领下,连云寺村改变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各项工作开展起来群众积极拥护,各项指标名列全镇前茅。

“共产党员要时刻想着群众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xx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让群众感到党的温暖。注重民生,大力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她工作的一个核心理念,几年中,她对村级基础设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建改工程。整修道路、修建桥梁、改善村级公共场所等,关系到了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2013年,她争取资金40多万率先修建了留凤关第一个儿童幸福家园与老年活动中心,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改变村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面貌,是群众盼望已久的事,修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成为村两委的共识,2014年,xx同志克服各种困难,到县里争取项目工程,投资13万元,硬化了村内道路1.2公里,改写了祖祖辈辈走泥巴路的历史,彻底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2015年,她多方筹措资金10万元,修建河堤120米,清理河道2000多米,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自担任书记以来,在群众眼里她从不摆架子,群众有困难,她总是想在前面。村里大事小事,她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贫困群众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排在首位。这与“发展是第一要务”一脉相承。她作为村级组织的“当家人”,紧密结合政策、深入分析村情、广积群众智慧,紧扣发展主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本村实际的强村富民之路,通过发展经济和发展产业加快迈向富裕的步伐,使本村人民群众感觉到,跟着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干部干,不仅有奔头,而且有甜头。

连云寺地域面积大,村情复杂多变,各类矛盾突出,她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迎难而上,积极解决,经常深入农户,了解情况,坚持发挥好每月矛盾纠纷排查例会的作用,对于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做到了心中有数。在日常生活中,她不但积极学习常用法规的主要政策内容外,而且敢于直面矛盾,到现场查实情,研究措施,化解矛盾。对于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她从不上推下卸,把矛盾上交,积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协调解决民间纠纷。今年6月,国家生态效益补偿金开始发放,连云寺村由于是合并村,各类矛盾极为突出,工作开展极其困难,干群关系极其紧张,面对这复杂多变的形势,她领导村党支部妥善解决了各类矛盾,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作为一名村干部,长期以来xx都恪守着“奉献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人生格言,为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懈奋斗。如今,连云寺村在xx的带领下,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全面提高,各项工作也赢得了上级的一致好评。我们相信再用不了几年,连云寺村将会成为一个更加文明、繁荣、富裕的新农村。

【篇三】

在平木镇,大家都知道xx村有个好文书。

“丢自己的脸是小事,丢公家的脸是大事儿,干公家的事儿就要把它干好。”

xx,男,汉族,1958年12月生,高中学历。2009年4月任xx村文书一职至今。

自任职以来,全村1000多村民无论是谁、无论何时来找他办事,他从无二话,在田间就放下农活,在吃饭就放下碗筷,在休息就立马起身,即使是妻子患病,需要照料,也先办好乡亲的事儿再说……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私事,耽搁群众的事情片刻。

赵维新是xx村上的一户村民,老两口70多岁,均身患重度高血压,xx主动为他们到镇上领取证件;
宋建成与宋勇,因地界问题而发生纠纷,言语冲突激烈,甚至发生斗殴,xx主动参与矛盾化解,最终使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吴登香、庞志兰年事已高,行动不便,xx主动为他们到镇上刷身份证……只要群众有事儿,他就主动力所能及地去帮。

政策宣传、资料发放、小额人身保险收取、蔬菜面积登记、低保户调查等任务,往往都要挨家挨户地上门工作,量大,时间紧,但他从不叫苦叫累,加班加点,没漏下过一位。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兑现,往往需要他及时上报4个村民小组、285户居民的各项相关摸底和数据统计,有时要的急,他宁肯耽误、推迟自己的农事劳作,也不推迟上报时间。他知道,这些工作不仅关系到每家每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百姓群众对村干部、村两委会的认识看法。有人问他:“这么认真干嘛,报酬又不多,马马虎虎就行了。”他回答:“丢自己的脸是小事,丢公家的脸是大事儿,干公家的事儿就要把它干好。”

“xx村的会计,爱学习,办事公道,很攒劲。”

村文书,职位不高,职责却不小,不仅要负责农业、林业、牧业、扶贫、民政、社保、合疗、劳务等各类报表统计,帮助村民开据各种证明,做好资料整理建档,还要辅助村委会主任管理村财务收支账目,管理村委会公章,工作繁杂,对业务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胜任工作,xx主动加强学习,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没落下过一次;
虚心向镇上的业务干部请教,不懂就问,经常为了问题,打四五遍电话,甚至不顾路途遥远,亲自到镇上来问,一直到弄清楚才作罢。

农村是个亲情社会,很多来办事的群众都难免沾亲带故,但xx从来都坚持原则,按制度办事。尤其是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兑现,合疗保险的收缴,低保评审,土坯房改造摸底等牵扯到群众个人利益的工作,他都实事求是,制度怎么要求就怎么办,从未因邻里亲情而厚此薄彼。因此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xx村的会计,爱学习,办事公道,很攒劲。”

“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村会议记录,一点也不比政府机关差。”

作为村文书,需要对村两委会的各项会议进行准确记录。xx所做的村级会议记录,形式规范,字迹工整,详略得当,堪称典范。从时间、地点、出席人到主持人、缺席人、议题、议程,笔笔在录;
从正式发言到随意插话,所有与会者的意见都能有据可查。重要言论和决定,更是有言必录,一字不漏。上级部门领导在查看xx村会议记录时,感叹道:“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村会议记录,一点也不比政府机关差。”

“我装过这么多乡镇,xx村的远教设施是维护的最整洁的。”

作为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播放管理员,xx承担着村远教设施的日常运行及维护工作。他坚持定期打扫播放室,保养设备,分类摆放,保证环境整洁。同时还定期检查站点设备运行情况,及时排查、上报设备故障,确保站点随时正常运行,严格履行好远教管理员的职责。尤其是在遇到特殊天气时,他不辞辛苦,亲自到村委会检查门窗、线路,防止远教设备遭雨水、雷击损坏。在他的精心维护下,xx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干净整洁,所有设备运转正常。在远教资源整合工作开展时,一位作业师傅夸道:“我装过这么多乡镇,xx村的远教设施是维护的最整洁的。”

如果我们走进xx村村委会办公室,就会发现最醒目的是那一排档案柜,里面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各类档案。凡是村里曾有过的重大活动,都有文字记载,报表、账册、凭证等一应俱全。而这一切,都倾注了xx的无数心血和汗水。

为了搞好村级档案管理工作,他利用农闲时间,学习档案整理方法、加班整理档案。逐渐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随时随地收集、积累文件材料,及时立卷归档。在他努力下,xx村档案不仅内容丰富、完整齐全,而且分类清楚、组卷合理、案卷规范,按年度、问题、保管期限立卷,井井有条,被省档案局评为“A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

2003年被县统计局授予“农调信息员一等奖”;
2014年度年终考核,被镇党委、政府考核为“优秀等次”……作为村干部来说,文书往往并没有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那样引人注目,相对比较平凡。但是,xx用无私奉献的真情为民办实事,用点点滴滴的成绩诠释着:平凡的岗位也能出彩!

【篇四】

三十年前的梁山沟,是xx唐藏镇较为偏远的村子,自然条件差,200多口人沿河居住在两边半山腰,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时年31岁的村医xx在群众的一致推举下,担任村主任,当时他就暗自下决心,要带领梁山沟父老乡亲摘穷帽、拔穷根,早日过上好光景。

要干就干出个样子

梁山沟村位于大山深处,地处偏远,每逢下雨道路崎岖泥泞,再加上没有动力电,群众磨面都要走20多里的山路,基本生活条件都如此困难,更别说生产发展了。

“梁山沟村位于大山沟里,距离双唐红公路有7公里多的路程,道路崎岖,泥路和水路相伴而行,遇到汛期涨大水,道路就冲断了,群众出行十分不便。”村民辛小明说。

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三番五次向县级相关部门反映困难,争取项目支持,上任当年就修通了7.5公里的砂石路。

“沟里没有动力线,我们磨面难肠很,有力气的往返三十里去潘家湾磨面,没力气地就用石磨磨面。”舒银光说。为了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也为了兑现自己对群众的承诺,xx主动找县电力局诉说群众的难处,建起了5KW的小型水电站,架设了7.5公里的高压电,结束了梁山沟外出磨面的历史。修路和架设动力线两件实事办成后,xx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

当干部就不怕吃亏

1993年他当上了梁山沟村支部书记,看到村上党员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他积极发展简俊平等新党员,为支部增添新鲜血液。

看到村上的生产条件虽然改善了,但是群众收入上不去,他晚上睡不好觉,心里火烧火燎的。他多方奔走,多方呼吁,积极争取到了扶贫开发重点村的项目和国家退耕还林项目。

由于地处偏远,群众思想比较落后,接受新鲜事物比较慢。xx多次召开群众会议、党员会议,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他说,“别看咱这山大沟深,其实漫山遍野都是宝,只要脑子活,肯下力气,就一定能富起来”。在他的细心开导下,村上有外出务工开饭馆的,有搞长途运输的,有种药材的,有搞特种动物养殖的,有了产业的支撑,群众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了。

依托项目支持,梁山沟村荒山造林400亩,生态林建设300亩,为群众栽植了核桃、花椒等经济树木,为群众栽下了“摇钱树”。他充分利用沟里草场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群众发展养羊产业。在他支持和帮助下,涌现出李志军、舒银光等百只以上养殖大户,全村种植黄芪、柴胡等药材200亩,养牛大户1户,群众收入逐年增加。

“郭支书为了大家的致富,荒了自己的庄稼,耽误了农活,一年要损失不少钱哩!”村民李志军说。面对妻子和孩子们的埋怨,他说,“怕吃亏就不当干部”。

是党员就要为民服务

2008年随着撤村并组工作推进,梁山沟和潘家湾村合并后,xx同志担任潘家湾村文书。“你从支书当成文书了,还那么认真干事,划不来”。面对群众的戏谑,他坚定地说”只要我还是党员,不论职位高低都要为乡亲们办事!”

他全力支持书记的工作,严格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心当好村两委参谋和助手。近年来,在他和村一班人的努力下,新建村级活动阵地12间360平方米,硬化活动广场1000多平方米,安装了亮化及健身器材,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硬化道路2公里,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修复三组自来水管道2000多米,解决了群众的用水困难,邀请省果友协会来村上举办果树培训班,组织农户发展苹果500多亩、花椒3万余株,核桃300余亩、药材200余亩,潘家湾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80%的农户建起了新房。

“老郭在生活中是我的好兄长,工作上是我的前辈和得力助手,和老郭共同干事,我轻省的很。”潘家湾村支部书记陈青林发自内心地说道。

做为村文书,他十分敬业,群众开证明、盖章办事,他随叫随到,有时在果园正套袋,有时在县城正为村上办事,只要群众一个电话,他总是第一时间为群众办好办妥当。

“老郭人好的很,能耐下麻烦,不论谁找他办事,他定会把你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村民王明建这样说道。

他还是一名村医,钻研医术、精通业务,在中西医结合方面有很深造诣,行医四十多年来,经他救治的群众不计其数。他医德高尚,服务群众,热情周到,态度和蔼,深受群众好评。

“没有老郭,我的身体早就瞎了,是他把我保养的这么硬朗,我就信他看病的手艺,花钱不多,灵的很”。退伍老军人蹇兴财一语道出心里话。

他出色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上级的肯定和群众认可,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面对荣誉,他很平静,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也是大山的子孙,不为乡亲们办事,我吃饭都不香,睡觉也不安稳”。

看到潘家湾村山上成片的凤椒林,看到一串串香味浓郁、火红火红的大红袍花椒,我们不由得想到,xx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为民服务的热血、热心和热情不正如凤椒一样火红赤诚吗?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14年年底村两委换届中,由于年龄因素,他离开了工作三十年的岗位。但他依然关注村上的发展,看到村子一天天变美了,群众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村风民风一天天好转了,他心里无比欣慰。

因为他深信:潘家湾村的明天会更好!

【篇五】

xx——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自2008年1月担任xx村妇代会主任以来,她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思想上始终与党组织保持一致。在实际工作中,不辞辛苦、兢兢业业,村上的各项工作她都抢着干,特别是在妇联工作中,她情系妇女,尽心尽力为全村妇女服务,架起了基层妇联联系妇女的桥梁,团结和引导广大妇女凝聚力量,为推动全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半边天”作用。

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照顾家里的老人儿童,操持一家日常生产生活的重任落在了家庭妇女的肩上。如何引导妇女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贡献力量,更好的发挥“半边天”作用,成为了xx这个女干部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她认真做好妇联、宣传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积极组织全村妇女开展“勤俭家庭”、“绿色环保家庭”、“平安家庭”、“低碳家庭”等系列特色家庭创建活动;
组织好夫妻、好婆媳、好儿女等评选表彰活动;
开展家庭才艺展示、家庭运动会,唱响了家庭文明和谐的主旋律;
配合镇党委组织全村妇女进行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全村妇女科技文化水平等。通过她的努力工作,在全村评选出县级“平安家庭示范”户15户、“绿色文明示范”户20户,带领留守妇女创办农家乐4户,不仅有力地带动了全村妇女创业致富的积极性,而且还弘扬了她们的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引导全村妇女增强自信、自立、自强精神。

2014年,在她的积极参与和争取下,红花铺镇在xx村建立了第一家高标准“留守儿童幸福家园”,从而为留守儿童打造了更加健康的成长空间,为其搭建快乐的成长阶梯。作为爱心妈妈的她,经常进家入户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的文艺及亲情视频对话活动。让每一位留守儿童充分的体会了家庭的温馨和社会的关爱。在“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架设一条空中爱心桥梁。让“留守儿童”在真挚而浓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爱岗敬业,服务妇女

除了作为村里的妇女主任,xx还是xx村的计生专干,不管刮风下雨,总能看到她的身影穿梭于村里的各条小路,见到村民总是热心的打招呼。努力的熟悉育龄妇女的基本情况、逐户的进行走访,想尽办法解决群众的困难。针对有些育龄的妇女对“三查”工作的不理解,xx对她们耐心的讲解“三查”的方式和“三查”的重要性,以及对她们的身体所带来的好处,努力争取育龄妇女的理解,引导她们积极的参加“三查”,在每年的冬夏农闲季节,积极协助镇计生站人员,深入各家各户,为广大育龄妇女们查环、查孕、查病,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及生殖健康知识,宣传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政策。当得知本村妇女陈迎春患卵巢癌后,她坚持每天到陈迎春家亲自照顾生活,并从心理上疏导安慰;
今年,xx村有一户独生子女家庭孩子罹患白血病后,自己经常到其家进行相应的帮助、安慰,和镇上的干部为其发放慰问品。经过一年多的救治不幸死亡,得知此消息后,xx就上门讲解失独家庭补助方面的相应政策,并且帮与办理特扶补助金,为失独家庭带去安慰。

围绕中心,主动作为

多年来的不懈努力,xx得到了群众普遍认可,先后又被推选为村“两委会”委员、县镇两级党代表。随着职务的增加,她深感责任重大,为了不辜负群众的重托,她积极参与村上基础设施建设,奔走于牵涉到利益关系的农户家中宣传政策,耐心做工作,带头出工出劳。她认真倾听妇女儿童的呼声,及时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广大妇女积极参政议政。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助村上的“空巢老人”代办、代取养老保险,主动为民排忧解难,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群众线路。

2014年1月,xx担任村社保员以后,肩负的责任更加的艰巨了,在收缴费工作中认真的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做到积极主动地随叫随到,并下组逐户的清理,做到组不漏户、户不漏人。除部分在单位参加其他养老保险的村民外,其余492人都参加了养老保险,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养老保险收缴任务,也赢得了广大村民的高度信任。

xx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耕耘着,用真诚、热心和勤劳赢得信赖与尊重,在巾帼建功活动中展现了亮丽的风采,谱写着自己灿烂的人生。

【篇六】优秀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村干部沈浩先进事迹材料

2009年11月6日凌晨,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悄然离世。

得知这位名叫沈浩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批示中,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沈浩的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为什么得到总书记如此的关注?

在沈浩去世20多天后,记者走进小岗村。倾听了一名共产党员、村干部殚精竭虑为人民的感人故事,体悟到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忠实践行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感受到三份“请愿书”上那几百个红手印的真诚与滚烫……

2009年隆冬。江淮大地朔风凛冽。

一场隆重的葬礼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举行。几天前,一封在一夜之间落满67位小岗村农民红手印的“请愿书”递到上级组织和家属手中——请回沈浩同志骨灰。此刻,上百户人家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聚集在这片旷野上。

一块高大的黑色墓碑被一双双粗黑的手立了起来,上书:“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之墓”。

方方正正的墓室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党旗。

红手印,中国农民意志最真实、最朴素、最坚决的表达。

1978年初冬,小岗村十八条好汉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按下的红手印,掀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如今,那张“生死契约”已经平静地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整整31年后,朴实的小岗村人为请回一位普通村干部的忠魂,再次庄重地按下红手印。

一步一个脚印,沈浩带领小岗人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2006年秋天,98个红手印把沈浩留在了村里

2004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从省城合肥到小岗农村,从省直机关到基层一线,沈浩的内心不能说没有反差。来了就要有贡献,这是沈浩的朴素想法。

小岗村妇女主任韩巧兰对初来乍到的沈浩记忆犹新。2004年,猴年春节刚过,她起了个大早开始忙活。听说从省财政厅下来个干部,要住在村里,她去给他准备好铺盖。中午,韩巧兰在街上看见个身穿深棕色棉夹克,中等个头,白净脸的中年男人正往村民家里走。一打听,他就是新来的书记——沈浩。

“他恐怕在小岗呆不了两月。之前下来的干部,有的来这‘镀镀金’,回去就提拔。”韩巧兰和村里人的想法一样,但她心里纳闷,“这书记一来就下农户家,看来和以往的干部不太一样。”

“我要一家一户吃顿饭。你陪我去关友林家。”沈浩说。一听说要去关友林家,韩巧兰犯了难:“沈书记,他家老婆孩子精神都有问题,吃的像猪食,卫生条件可差。苍蝇哄哄叫,床上、锅台上都是,多得像头毛。我就不去了。”韩巧兰心直口快。“村上人不去他家,我更要去看看到底有多难。”关友林家这顿饭,沈浩吃了。不久,工匠粉刷了关家的三间平房,地面打了水泥。全家办了低保和特困户手续。

一个多月,沈浩把全村108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小岗的家底……

“一朝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进富裕门”,有人用这句话形容小岗村。还有人用“偏、穷、乱、散”四个字描述小岗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体欠债几万元;村里到处是柴垛、垃圾,环境差;缺乏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领导核心。

有人甚至对外派干部来小岗村有抵触情绪,提出“岗人治岗”。

“是啊!小岗肯定难搞,既然来了,还怕吗?要退缩吗?绝不!”沈浩在日记中写道,“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融入小岗,了解民意,踏踏实实干几件事,让村民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修路——沈浩干了来小岗的第一件大事。

村里友谊大道东边2里多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大伙都巴望着改成水泥路。沈浩跑上跑下争取支持,终于得到帮扶资金50万。

“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建议,自己的路能否自己修?这与沈浩的想法不谋而合。

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浆。一天傍晚,沈浩和村干部来到工地。看到刚刚运来的水泥浆卸在地上,找不到铁锹,沈浩就用双手把水泥浆捧到路基里,全身都是泥,手还被灼伤。村里人叹服:这个沈书记人实在,不是来图虚名的。

行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沈浩常说,“跟老百姓面对面,不如和大家肩并肩。”3个多月后,路修好了。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还加修了两条水泥岔道。全村劳动力每人挣了1000多元工钱。

路修好了,大伙的气也顺了许多。

不久,沈浩又干了一件大事——保护村集体财产。

属于村集体的20多间房屋被几户人家强占,多年无人敢过问。不收回,邪气滋长,正气难树。敢不敢收?村里几百双眼睛瞅着新来的书记。以前有开警车来小岗村挂职的干部,也没敢咋样。沈浩不怕难,敢碰硬,苦口婆心劝说不通,就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钉子户终于被拔掉了,村民们对沈浩刮目相看。

熟悉沈浩的人说,他从“城里人”到“村里人”的角色转变很快:冬天,穿上村里5块钱买的老棉鞋;谁家的剩茶端起来就喝,谁家的剩饭端起来就吃;抽2块钱一包的香烟;遇见财政厅的老同事说话,也从“我们财政厅”变成了“我们小岗村”;手上长了老茧,整个人黑了,瘦了……

沈浩成了全天候“村官”。他习惯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和村民平起平坐商量事儿,从不坐老板椅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坐沙发,和大家交流‘零距离’,这样老百姓才会亲近你。”

他住的那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床头贴着村民联系电话。大门从不上锁,谁都能推门而入。“村里的大事小情、百姓疾苦他都知道。”房东说。

“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的遗孀、86岁的邱世兰老人,至今还拄着沈浩送的拐杖。“沈浩看原来那根拐棍要断了,怕我摔着,说要给买根新的。我以为他随便一说,没想到他专门买了新的给我送过来。这拐杖拄着踏实。”

五保户韩庆江那天突然发病,沈浩掏出身上所有的钱,送他去抢救。后来又安排他去当门卫,如今一月能挣500多元;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刚出世,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沈浩掏出1000元钱送去;关友林全家6口人,4人有残疾,沈浩逢年过节都要送去慰问金和年货。

“这样的干部我们觉得可靠,很难找!”“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道出了小岗人的心声。

穿行凤阳乡间,如同穿行在乡土中国的千年沧桑。

600多年前,朱元璋在饥饿中崛起,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民的呐喊与抗争,但后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凤阳花鼓声,伴随着乞讨、流浪,成为凤阳人共同的辛酸记忆。

革命起于贫穷。向穷困抗争,与命运搏战,这是中国农民求索千年的主题,更是横亘在当今小岗人面前绕不过去的坎儿。20多年来,小岗人不是不曾努力,不是没有探索,但几经沉浮最终没成气候。比起其他名村,小岗村的步子明显慢了。

2005年秋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沉浸在秋收喜悦中的小岗人再次兴奋起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用平实的20个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沈浩在日记中记录了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心得:“作为一名选派干部又身在名村小岗,更应该满怀信心,充满热情,努力工作,切实为老百姓办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小岗贡献自己的力量。”离中央的要求,离农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差距,这令沈浩常常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静夜孤星、青灯黄卷,沈浩苦苦求索,村西头那间小屋中,“三农”问题的书堆满了书架、案头;他还带着“大包干”带头人、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赴华西村、耿庄、大寨、西沟村、南街村等名村取经。

从书本中找思路,从实践中学范例。沈浩的心中渐渐明朗: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业,招商引资发展村级工业。

要迈开步子,先要解放脑子。然而,这又谈何容易!

遇到重大决策,沈浩都要和“大包干”带头人们一起“拉拉呱”。过去“两委”班子不全、人心不齐,矛盾多、积怨多、问题多掣肘小岗发展,如今冰封开始融化了,人心开始聚拢。

优质养殖示范区办起来了,种植双孢菇的创业大学生引进来了,小岗钢构厂等企业也开始生产了,大包干纪念馆建起来了……

离小岗村不远处,有著名的滁州琅琊山醉翁亭,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的思想时常在警醒沈浩。他明白,要想让小岗村人同乐,先得让大伙同富。

村民们的农家乐旅游服务启动了。小岗村当年的茅草屋、“大包干”纪念馆、文化广场等成了一个个旅游景点,“小岗人家”、“大包干餐馆”、“金昌食府”等餐馆红火起来。沈浩还争取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开辟了直通合肥的长途汽车线路,创安徽全省由一个村发往省城班车的先例。2006年春节前,26户住房比较困难的农民都住进了16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

小岗要发展,村党组织建设是关键。沈浩从抓班子、抓党员、抓阵地入手,在上级党组织支持和帮助下,充实和调整了村党组织,把年富力强、作风过硬的骨干,把有点子、出力气的致富带头人,把自愿到村立志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吸纳进班子,建起了小岗村的第一个党员活动室,第一个大学生民兵连……

村里的路平了、灯亮了;小岗人心中的灯,也亮了。

然而,三年任期一瞬即至。2006年秋天,小岗人的心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起来。

“当年我们杀头、坐牢都不怕,可沈浩要走,我们真怕了。”“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

“小岗村人最讲事实,好干部就是好干部,不好也不会有人说好……小岗村人舍不得他,小岗村需要他,离不开他……”严宏昌等几个人一合计,带着一封按下了98个红手印的信找到省委组织部和财政厅。

走,还是留,沈浩焦灼不安,选择两难;挽留,还是欢送,小岗人的选择也不轻松。

当年率先按手印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这次却没按下手印,“离开妻子、老母、女儿,在小岗踏踏实实干了3年,都想让他留下,可又不忍心啊!”

挽留是爱戴,不挽留是疼爱。

然而,沈浩选择了留下。

2008年金秋,胡锦涛总书记在小岗村考察时讲的一席话,让沈浩感到肩膀上沉甸甸的。2009年秋天,又一纸按有186个红手印的信递到省委组织部

2008年9月30日,又是一个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在“大包干”带头人、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家的小院里,总书记亲切地同乡亲们拉起家常,了解大家的所愿所盼,解答大家最关心的事情,气氛热烈活跃。总书记对乡亲们说:“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把文化生活搞丰富,把村庄环境搞整洁,使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

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让乡亲们倍感温暖和鼓舞,也让在场的小岗村领头人沈浩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当得知沈浩是省委组织部和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任职,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的村干部时,总书记热情地鼓励沈浩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总书记与最基层干部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一刻让沈浩满眼噙泪,责任油生,“当我握着总书记手的时候,一切艰辛、酸楚、委屈都没有了。”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总书记到小岗来,对我们是荣誉,更是动力,农村有困难更有机遇,小岗村是农村改革发源地,要不断创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发展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小岗村也不例外,只有发展才是致富的唯一途径,只有发展才是解决矛盾的有效办法,只有发展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小岗村。”

怎么让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新起点上,沈浩和小岗人在思考,该发展什么、突破什么?这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共同思考。

沈浩带领村“两委”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拟订了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这个规划,小岗村将形成“一环两轴一点九区”的规划结构,对现有村庄进行整治,包括建筑外立面、村容村貌整治,进而小岗将建设成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铭记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深化改革。沈浩要重新激发出小岗村改革创新的活力。

早在2006年,沈浩就提出流转村民一部分土地进行整理,田成块、路成网、水灌通,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可没想到这个想法让他陷入空前的困境。发展是硬道理,但“摸着石头过河”也艰难。

最难的,是土地问题。

凤阳鼓楼,苍然屹立。“万世根本”——600年的风霜雨雪,让鼓楼上朱元璋亲书的四个大字愈发遒劲而厚重。人民乃国家之根本,土地乃农民之根本。这万世根本,以无可阻挡的力量穿越时空,凝视沧桑。沈浩与它,有过不止一次的对视,每一次,都觉得字字千钧。

村党委副书记张秀华说,当时有人把这种土地流转方式误解为要收回土地,集体经营,许多群众一时想不通,不支持;还有人当天同意签流转协议,第二天就变卦了。

沈浩说:“过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搞土地流转也是改革。”

一年除夕,张秀华接到沈浩的电话:“我在村里宿舍,过来陪陪我吧。”一进门,只见沈浩眼里含着泪水,委屈地说:“在村里搞土地流转太难了,村民们不同意。”

对土地的挚爱,如同血液流淌在小岗人的血脉里。作为农民的儿子,沈浩深深地理解这一点,每一步改革他都愈加谨慎,在发展和保护农民权益方面寻找结合点,沈浩冥思苦想。

那年除夕,沈浩没回家,而是挨家拜年,挨户说服。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正是这个时候,总书记在小岗村的一席话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也让沈浩心里敞亮多了。

成立村民土地流转理事会,规范流转程序,发挥村民自身作用……改革,要平衡多元的利益诉求;改革,免不了有意见碰撞。为了土地,大家每次开会免不了争几句,有时意见分歧很大,但思路在争论中逐渐明朗,共识在交流中逐渐形成。

小岗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

2009年1月8日,小岗村与“美国GLG集团”、“从玉菜业”、“瑶海”、“天下一碗”签下四份投资大单。招商引资,对小岗的发展是关键一环。

GLG集团要在小岗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项目马上要开始建设,地面必须平整。时间只有5天,最大的难题是迁坟。

迁祖坟,在农村是天大的事。2009年4月12日,村“两委”开会,挨家挨户动员。4月14日,村干部带头锯树、迁坟,第二天,村民们全动起来了,最多的一家迁了12座祖坟。

响彻荒野的爆竹声中,村民韩庆江家爷仨哭着给祖先磕头:“咱小岗村要发展,今天给你们搬家了。”

此情此景,沈浩泪水夺眶而出,抱拳三作揖,高声道:“先人们,沈浩向你们道谢了!父老乡亲,谢谢你们支持小岗村工作!谢谢你们支持咱们子孙后代!”

204座祖坟,在预定时间全部迁完。

“大包干”带头人、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说:“沈浩在小岗的6年,是村里发展最快的6年,是大家受益最大的6年,也是小岗村树立新形象的6年。” 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00多元。

小岗村可以大有作为,沈浩还有更远的宏图大愿:完成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下属农工商、物业管理、文化传媒等几大分支的小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始运作;小岗村要用3年时间争取上市……

春去秋来又三年。2009年秋天,小岗人又着急了——“沈书记!走,还是留?”

红手印,还是红手印!186位小岗人要留住他们致富的领路人。

怀揣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小岗村的发展蓝图,沈浩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2009年冬天,小岗人用深情的红手印把他们的第一书记永远留下……

2009年9月起,总书记考察小岗村一周年之际,小岗村参加了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沈浩和村党委把党员们从繁忙的工地上、田地里请到一起,对照总书记的嘱托,对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谋划小岗村科学发展之路。“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沈浩读着铿锵的话语,总书记的嘱托如醒钟在耳。

然而,第二个三年任期又要到了。是走,还是留?无尽的牵挂,一样的深情,再一次让沈浩难以抉择。

想走。离家6年,太长了……

沈浩是出了名的孝子。90岁的老娘,他特别牵挂。

“娘,儿子要到凤阳小岗工作了,不能照顾您老人家了,请您到我哥那里过一段时间,等我任职期满再去接您。”到小岗上任后的第一个“五一”节,沈浩把老母亲送到四哥家。

老娘深明大义:“乖乖,在人家那儿把人家搞好,把老百姓搞好。我的乖乖要听党的话。”沈浩听了,鼻子直发酸。临上车,他“扑通”一下跪倒,给老娘磕了一个响头。爬起来,已是泪流满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想起老娘,焉能不潸然泪下!  

女儿沈王一属狗,沈浩亲昵地叫她“汪汪”。2004年,10岁的“汪汪”舍不得爸爸走,送了他一个嵌着自己照片的相框,在背面留了一串歪歪扭扭的字:“我爱你爸爸。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别做贪官!”第一次决定留任后,因为自己不在孩子身边,妻子工作又忙,沈浩就把女儿送到了老家萧县读寄宿中学,却也开始了绵长的思念和无尽的愧疚。

每年3月7日,沈浩总会抽空到萧县的学校为女儿过生日。2009年的那天,沈浩忙完工作后急忙赶往萧县,紧赶慢赶还是到晚了。远远地看见女儿在宿舍的阳台上张望。在操场上,沈浩想逗女儿开心,连翻几个跟斗,就不停地喘。女儿看着爸爸卖力地逗她,眼圈一下红了,扑到沈浩怀里嚎啕大哭,“爸,我想你啊,就是想你。”沈浩抱着女儿,泪水和着汗水一起淌。

妻子王晓勤在银行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买粮食、搬东西很吃力,沈浩只好说:“花点钱,请别人帮忙吧。”王晓勤盼望着夫妻早日团聚,不同意沈浩留任。沈浩耐心劝慰:“让我再干3年吧,第一个三年是搞基础建设,第二个三年才能把村里经济建设搞上去,让大家富起来。”

想留。小岗村的父老乡亲又让他牵肠挂肚……

2007年除夕一早,沈浩一开门,80多岁的邱世兰坐在他屋前。大娘哆哆嗦嗦地说:“沈书记,去我家吃年饭吧。二十多年了,我是头一回请村干部吃饭,不去吃可不行。”面对大娘浑浊老眼里流露的一片真情,沈浩去了。6年过了5个春节,他有3次在小岗吃的年饭。

村里正在修建的敬老院快竣工了,沈浩把它建成了每个房间都有卫生间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村里的老人安享晚年,是沈浩的梦想。

为了留下他,小岗村人两次“红手印”个个千斤重。

两厢牵挂,一样深情。

对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来说,没陪沈浩到县城体检,恐怕是今生最大的憾事。

沈浩在去世前的10多天问金乔:“你爱人在县城医院哪个科室工作?”“我说是做B超的,他摸摸胸口说最近这儿总有点不舒服,哪天请弟妹帮着检查检查。”金乔回忆着。

“心力疲倦、口干舌燥、浑身无力、特别累……”这些词在沈浩的日记里频繁出现。字里行间,透露着他的体力早已严重透支……

2009年11月5日上午,沈浩陪同来小岗考察的三批客人。中午,略饮薄酒。下午三点多,累了几天的沈浩对金乔说:“我回去睡会儿。”然而,这一睡,他就再也没有醒来。

一座上足了发条、从不歇息的钟,停摆了。

沈浩真的走了,永远地走了,小岗人的心也被牵走了。

“让沈书记留下吧!”肝肠寸断的小岗人这次下了决心。

凤阳县城鲜花如海,挽幛如云,数以千计的群众送别沈浩最后一程。一副长长的挽联浓缩了沈浩人生最后的,也是最光辉的时光: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

在这一头,小岗村的男女老少们在迎候他们的沈浩书记。寒风冻泪,枯草过霜,小岗村在呜咽。

72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坤拖着病躯,让家人搀扶着,要看沈浩最后一眼:“沈书记他人好、干得也好,我要来送送他”“孩子啊,我们接你回家……”

“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记得曾在一次会上问:“沈浩,你给我们说个实话,到年底,你还愿意留下来吗?”“只要大家欢迎我,我愿意一辈子留在小岗!”一语成谶,却在顷刻间应验。

2009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初一,这是小岗祭奠先人的日子。一场罕见的大雪不期而至,飘飘洒洒,漫天飞舞。

清晨6点多,58岁的殷广勇拖着一个5岁、一个7岁的孩子,借了20元钱买了纸和鞭炮。在雪地上,爷仨几步一个踉跄,扑到墓地,身上还穿着沈浩脱给他的衣服。

……

小岗村的群众,至今还不适应沈浩书记“休假”的日子——

关学莉在村文化广场上打着打着腰鼓就停下来,哭了,村腰鼓队的穿戴和“咚咚”敲响的鼓,都是你给置办的;戴世英把你的照片放在锅台上,边做饭,边掉泪,后悔不该为了宅基地天天找你闹;工匠马实还想在深夜收工的归途上,看到你住处闪亮的灯光;大学生“村官”汪静静依然每天帮你擦桌子,等待着你风风火火的身影……

沈浩,你还有好多事情没做,怎么就舍得走了,走得如此匆忙——

妻子还等着你回家喝一口煲好的热汤,女儿还等着你和她一起打开世界名著的书箱,老娘还在等着你轻拢她的风霜白发……

沈浩,你还有好多事情没做,怎么就离开了,离别得这么无声——

修环村路、引进项目、盖敬老院……你布置的年底前要完成的11项重点工作,还等着你带领大家一起完成去验收呢。你想写的那本书《我在小岗工作的日子》,村干部们还盼着自己的名字能印在书上呢。韩巧兰还记得你说过,她家门前的小岔道,一定能在年底前铺上光光的水泥,放炮过年,她盼着你把路铺到家门口呢……

沈浩,你不该走。你做过的一切,小岗村人民记在心底。小岗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见证着,见证着一位农民之子、小岗之子的深情。

在入党志愿书上,你写道: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

沈浩,你做到了。

你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信念如山,真情不改,“红手印”印证了你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本文来自学习网(>

推荐访问:村干部 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 优秀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5篇相关范文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