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感想【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09: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感想【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感想【优秀范文】

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感想4篇

【篇1】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感想

  百年坤坊释义:

  坤:坤为地、为母、为女性的代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这里取其德厚。

  坊:京城及州县之郭内为坊,郊外为村;坊,又为工作的地方。

  百年:皮肤治疗历史历经300余年。

  百年坤坊品牌释义:百年老店优雅、厚德、品位女性生活工作的地方。

百年坤坊的历史:

古大理国(937~1253)是以白族贵族段氏为主建立的地方封建政权,约与我国历史上的宋王朝相始终,存在了316年。

唐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趁大义宁政权危难之机,联络滇东“三十七部”武装力量,首先攻破下关,接着攻占大理,他当政后,宫廷文化和医疗更是发展鼎盛,宫廷名医尹姚春以及段氏一族就因为医术精湛又能皮肤美容深得宫妃尊重,段氏及尹姚一族历经唐、宋、明、至清康熙王朝做为宫廷太医盛名不衰,康熙大帝的外科御医段世臣后来成为东宫密医,纠其原因,是因他掌握了中医外科一整套皮肤美容技术,抗衰老使松垮的皮肤紧致光滑的秘方“坤玉膏”。

1706年即康熙45年,距今已310多年,康熙帝患“搭背疮”,痛苦难忍,随使外科大夫段世臣、叶天士诊治,段世臣是康熙的太医院外科御医,叶天士其父是叶阳生,先后师从周扬俊、段世臣、王子接等17位名医。康熙帝使用了段世臣的“坤玉膏”,并内服叶天士“解毒汤”,短短13日便彻底痊愈,康熙皇帝感激叶天士治好了他的搭背疮,并不留疤痕,御笔题匾“天下第一”送给段世臣的徒弟叶天士,从此叶家和段家结下了深厚的师承关系。

310年来历经师承叶龙 章、华岫云、段光良、王孟英、段明乾、解放后段廷玉老先生(商丘县志记载)承前启后,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在中医妇科、皮肤科上取得了惊人的业绩,为当今医学界CARS(创伤修复)难题的根本性解决,奠定了良好基础。

  百年坤坊项目:

  百年坤坊的九大项目,就是在有300多年的皮肤秘方“坤玉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历经中医学院、北京宝芝堂医学研究院不断完善临床验证,结合美国艾力达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祛疤技术,又历经30多年,针对多种皮肤问题,调研分析了30多个中外品牌,进行了上千次的技术升级,进行了数不清的双盲试验,精益求精,严谨研发,最终推出“中药生物” 百年坤坊功效修复系列产品,构成疤痕修复、妊娠纹修复、祛痘平坑、祛斑美白、激素脸修复、健胸、生殖美疗、生发养发、抗皱祛疣等九大项目,把中医中药生物功效修复护肤的医用价值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它的中医修复理论、护肤生物活性技术、药液浓缩技术以及靶向透皮促收技术等,远远超过一般的产品特性,对因诸多原因造成的皮肤问题逐一设定解决办法,从而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皮肤,无论您属于哪种皮肤问题,百年坤坊9大功效修复系列产品都将给您最体贴的呵护!

  附:康熙朝御医名录

  太医院院史:刘胜芳(太医院右院判)、李颖滋、孙之鼎

  外科大夫:段世臣、于世美、梁之惠

  其他的御医还包括:李德聪、刘炳斗、李之贤等。

【篇2】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感想

湖南宁乡一中回眸百年发展历程

宁乡一中沿革及校址变迁表

1912年5月创办

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长沙古稻田

1915年与省立第二、三女师合

省立女子师范学校

长沙古稻田

1916年与省立第二、三女师分

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长沙古稻田

1927年长沙所有初中并入

省立第一初级中学

长沙古稻田

1928年2月复课

省立第二中学

长沙古稻田

1934年11月改名

省立长沙女子中学

长沙古稻田

1938年8月日寇逼迁

省立长沙女子中学

湘潭县石潭乡肖家塘

1939年12月七所公立学校合并

省立第一临时中学初中部

涟源桥头河归盘园

1941年2月临时中学解放

1942年五个女生班留下

省立五中分校

省立五中

涟源桥头河归盘园

涟源桥头河归盘园

1942年8月六个男生班搬迁

1943年8月并入

省立一中

省立五中

安化雅雀坪

长沙市清水塘

1951年7月搬迁

省立五中

安化梅城

1951年7月搬迁

省立五中

宁乡县城节孝祠(现紫金广场侧)

1952年11月改名

宁乡一中

宁乡县城节孝祠

2001年7月易地扩建

宁乡一中

宁乡县城一校三址

湖南宁乡一中回眸百年发展历程

回眸百年发展历程

一、省立第一女师至省立五中时期(1912---1952)

1912.5-1938.7省立第一女师、省立第一初中、省立二中、省立长沙女中所用校舍(长沙市古稻田8号)

1942.8-1950.3省立五中当年校门及后坪,枇杷树为当年原物。(安化县鸦雀坪)

(一)毁家兴学

1912年,伟大的民主战士、革命家、教育家朱剑凡先生毁家兴学,在长沙市古稻田创办了湖南省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并亲任校长。确定以诚、信、勤、朴为校训。他积极主张教育救国,培育济世之才。

(二)辗流离

1938年长沙大火后,长沙危殆,学校搬迁至湘潭,后辗涟源、安化等地,1941年更名为省立五中。1951年搬迁至宁乡。其间几迁校址,几易其名,历尽艰辛。

(三)名流荟萃

在省立第一女师至省立五中时期,朱剑凡、徐特立等十二位校长由于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先后有李淑一、杨昌济、周世钊、杨树达、汪澹华、郭琨、方克诚、郭德垂、曹非、夏开权、钟秋月等学识渊博,学有专长的教育名流执教于此,开创了敬业乐的优良教风。

(四)英才辈出

一代名流的人格魅力、民主开放的学校氛围孕育了一代代英才。向警予、帅孟奇、姜国仁、姜国芬、缪伯英、赵绿吟、韩淑仪、杨锡纯、刘干昂、杨德、曾宪植、何逸民、吴应先、许闻道、张觉非等革命先辈相继学成于斯。

(五)保家卫国

1950年美国发动了侵朝战争,为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全校165名学生全部报名参军参战。最后18名学生批准入伍,他们为保家卫国贡献了青春乃至生命。

二、宁乡一中旧址时期(1952----2002)

1951年7月省立五中迁来宁乡县城所建第一栋教学楼(宁乡县城北门节孝祠)

(六)古木逢春

1952年11月10日,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规定,省立五中改名为宁乡一中。从而使这所几经离乱,几易校址,恰似一株古树在风雨中飘摇的学校获得新生,在艳阳高照下,走上稳步发展的康庄大道。从1953年到1957年,学校严格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数、质并进。特别是1957年,高八、九班91名毕业生,有85人升入大学。1960年的县运会,宁乡一中荣获13项冠军。前后几年,学校为高校输送体育特长生47人。外语教学突出,破三关,搞四抓的优秀经验,在益阳地区推广。宁乡一中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1960年6月,由校长李淮带领学校6明学生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文教英会,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被定为全省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

(七)浊水横流

正当学校稳步发展的时候,受到了左倾思想特别是四人帮的严重政治冲击。十年动乱时期,学校工作陷入瘫痪状态。学校领导靠边站,不少教师受打击迫害。学校财产惨遭毁坏,文物图书破坏殆尽。学校门口挂起五七大学的招牌,学制缩短,师资力量削弱,学生成绩一落千丈。但在所谓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时期和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期,学校迅速回到了狠抓教学质量的轨道上,相对来说,仍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八)老树新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深化改革,宁乡一中这棵百年老树,焕发了生机,开出了朵朵灿烂之花,成为宁乡一中发展史上又一个鼎盛时期。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得到提高,1981年至2001年有郭冠球、谢植才等6位教师被选为县政协副主席、或省、市、县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领导班子朝气蓬勃,战斗力强。特别是杨章珊、范秋明先后担任校长以后,指导思想明确,办学理念先进,做大做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扩建后的校园面积占地156亩。剑凡园假山亭榭,花丛掩映;
体育馆设计新颖,气势雄伟;
教学楼、科学馆、图书馆、膳食堂迤逦排列,各尽其态。环境安静幽雅,绿化覆盖率35%以上。学校被评为长沙市花园式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学校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挂牌的湖南省省级重点中学。

(九)教泽流长

教泽流长,硕果累累。宁乡一中教师发愤图强,开拓创新,教学相长,互相学习,共同研讨,努力攀登,不断进取。学校致力于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形成说、授、评、总一条龙的教研特色。定期举办文、理科论文报告会。自办《教研通讯》,提供教研园地。坚持课题实验。有多项实验获得省市奖励,并在省市推广。很多教师在教学之余撰写教学论文、编写教学专著。仅1997---2002年就有17篇论文获国家级奖,18篇论文获省一等奖。有两篇论文在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上交流。1项教师发明获国家级二等奖。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32篇。在接受省督导评估验收时,优课率达46.8%,位居前列。此外,连续多年,学校聘请了多位文化名人、大学教授、外籍教师来校授课。

(十)桃李争妍

进入素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学校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的办学指导思想,育人为本,培养真人、能人、超前人的办学理念,造就了学校全面+特长的办学特色。学校高举素质教育大旗,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德育工作体系,致力于健全学生人格;
重视学生个性特长,致力于学生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双自意识,致力于学生终身发展。1996年—2002年,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均为100%,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稳居湖南省最前列,被誉为湖南省三所考不倒的学校之一。1978年—2002年,学校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学生2万多人。体育在省市运动会上,多次夺冠。多年来,体育达标率超标,学生体检合格率为100%,并培养国家一级运动员4名。学校德育、艺术、创新教育特色鲜明。

湖南省重点中学——宁乡一中挂牌仪式

三、宁乡一中新址时期(2002—2012)

2012年异地扩建占地400亩,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绿化率58.3%。

(十一)异地新建

教育成为了宁乡的一项强势品牌,宁乡一中无疑是宁乡教育的窗口。为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2001年,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宁乡一中提质增容、异地新建的决策。2002年7月,一所占地400亩,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规划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的现代化高级中学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学校有高中教学班81个,在校学生5000多人,专任教师300多名。校长欧阳才、书记刘朗晴,带领全校教师,以全新的姿态,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进行了一场革命。2004年7月被授予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十二)打造名师

教师职称高,学历层次高,是宁乡一中教师队伍的特色。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师1名,省级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市县学科带头人9名,省骨干教师12名,市骨干教师35名。为了更好的打造名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采取了聘任外籍教师、招聘研究型名师、加强培训、健全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同时狠抓师德建设,教师安居乐教。不少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十三)明德笃行

动好德育一粒子,活跃学校整盘棋,宁乡一中注重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传统校训规范师生行为,思想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女生教育是我校的品牌。为了完善女生教育,针对女生,学校设立了心理信箱,建立了心理热线。多年来定期举办女生专题教育讲座,举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每年进行校园巾帼十佳评选表彰活动。明显收到了女生教育优先,带动男生进步的效果。先后有《中国妇女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对此作了报道。2008年学校成功申报了《高中女生教育研究》的国家级德育课题。2001年我校荣获湖南省优秀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和国家教育部基础司授予的和谐校园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十四)蝶变高考

搬入新址后,宁乡一中更加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教育科研促质量的办学原则。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教学原则。注重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开辟第二课堂,增强课堂艺术,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质量更上层楼。特别是今年,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1017人,600分以上上线人数108人,创历史最高水平。

(十五)体坛新苗

注重普及,培养尖子是我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2002年,学校承办了湖南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2004年承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女子篮球赛,2006年承办了全国定向运动锦标赛。2011年承办了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大赛组委会授予了宁乡一中最佳组织奖的荣誉称号。在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中我校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11年,在秘鲁举办的世界青少年举重比赛中,获一金两银,在波兰举行的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获一银两铜。2008年,谭蕾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夺得一金六银并破一项全国纪录的辉煌成绩。学校多次荣获全国百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号。

(十六)艺苑奇葩

宁乡素有舞蹈之乡的美称。在艺术这块园地,一中人努力耕耘,开出了一朵朵璀璨的奇葩。在湖南省三独比赛中,多人多次获得一等奖。2004年舞蹈《火中凤凰》获得市一等奖,2007年大型舞蹈《永不消逝的电波》在深圳参加全国中学生文艺展演,获全国二等奖,2008年,大型舞蹈《春蚕》作为农村中学唯一节目应邀参加长沙市首届魅力教师颁奖晚会,2011年舞蹈《别了,网瘾》参加全国中学生春节文展演获得最佳奖。

(十七)科技创新

宁乡一中能敏感地把握时代脉搏,提出了创新精神+人文特色的教育模式,把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在教育管理、教育科研、课外活动、社区教育等教学活动中都表现出鲜明的创新特色。学校被评为湖南省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基地,获得科技创新示范性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实验基地的称号。不少教师、学生的创新作品获得国家、省市的奖励。如:2007年黎国之老师的自制教具趣味式函数图象万能变换演示器获全国一等奖,2009年,学生张石磊磊获得参加国际科技大赛的资格,于2010年参加世界可持续性发展奥林匹克竞赛,获荣誉奖,被清华录取。从2006年开始,学校注重对学生的奥赛培训,从2006年到2011年有10人获国家一等奖,30多人获省一等奖。首届中华鲁迅作文大赛,有2人获金奖。

(十八)友好交流

宁乡一中丰硕的办学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自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接待了河北、天津、山东、广东等10多个省市200多个教育考察团,2003年接待了11国驻华使节的访问和考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学校每年派领导、教师到全国各地的先进学校进行参观考察。2007年,校长欧阳才到美国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考察访问。先后有3名英语教师去英国交流学习,得以深造。

(十九)挺进百强

近年来宁乡一中更是声名远播,骄人的办学成果,得到了世人的认同。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科学实验基地、全国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007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十佳示范学校、全国劳技创新大赛优秀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国家教育部基础司授予的和谐校园先进单位

1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连续四度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

(二十)春潮澎湃

沩水情意深,香山钟韵长。2003年,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协原主席周光召先生亲手将凝聚了自己毕生心血的两弹一星金质勋章捐赠给宁乡一中,由宁乡一中永久保存,以此激励广大一中学子奋发学习,勇攀科学高峰。今天的宁乡一中,人气如虹,决不会辜负革命前辈的殷切期望。百年一中的文化积淀,一个世纪的追梦,正推动着新一中这艘名闻遐迩、誉满三湘的教育航母,朝着三湘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伟大目标,奔向春潮澎湃的海洋!

【篇3】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感想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百年禁毒历程
作者:张亚东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6年第07期

        【摘要】毒品是指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近代以来,中国烟毒泛滥,整个民族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深受影响。中国历届政府都均不同程度的推行禁烟禁毒运动,但却未能彻底禁绝毒品。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禁烟禁毒运动,清除了危害民族达百余年的烟毒之患,使中国获得了“无毒国”的美誉。

        【关键词】毒品;
禁烟禁毒运动;
中国共产党

        毒品问题是近代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由于烟毒泛滥和吸食成风,整个民族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深受影响,“东亚病夫”成了中国人形象的代名词。割除烟毒积弊,挽救社会颓风,便成了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中国历届政府也采取了许多禁烟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最终未能彻底禁绝毒品。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禁烟禁毒运动,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和较为彻底地清除了为害多年的鸦片烟毒,创造了近30年“无毒国”的奇迹。

        一、毒品的种类及其社会危害

        一般来说,凡是能使人吸食成瘾、不能自拔的物质都可称之为毒品。从学理上来讲,毒品是指“由国际公约和国家法律规定管制的,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和精神依耐性,能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1由于各国法律规定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对毒品范围的确定有所不同。在我国,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2

        所谓麻醉药品,是指具有麻醉的作用,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和精神依耐性,能形成瘾癖的药品。麻醉药品包括天然或合成的阿片类、可卡因和大麻类三种。所谓精神药品,是指能够作用于中枢神经细胞,并能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的药品。精神药品主要包括兴奋剂、镇静剂和致幻剂这三类。在我国,有121种麻醉药品和149种精神药品列入了《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13年版)》3,以加强国家管理,减少麻醉药物和精神药物的滥用。

【篇4】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感想

浅谈《大公报》的百年发展历程
作者:闫航
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1期

        [摘要]一九零二年以来的百多年,《大公报》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强大的历史;
一九四八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大公报》也见证了港人奋发进取、艰苦创业的历程。可以说,一百年的《大公报》史,是国家的一本百年“日记”,也是香港一本半个世纪的“日记”。虽然经历了百年的沧桑与洗礼,但是《大公报》作为我国新闻史上最具影响力、最负盛名,同时也是寿命最长的一家报纸,从一九零二年创刊至今,其地位仍旧是举足轻重的。它顺应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将中国人民在求解放、谋发展这条曲折的道路上所经历的种种艰辛与坎坷、取得的辉煌与成就、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等等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大公报》可谓是一本最鲜活的中国现代史教科书。

        [关键词]大公报 历史 发展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093-02

        一、《大公报》的发展历程

        中国报史研究最负盛名的专家方汉奇曾这样评价:“中国新闻界含金量最高的世界级品牌报纸——《大公报》”。中国有两千多家报纸,但出版百年,在新闻史上有过重大影响,在全球华文传媒界有着崇高声誉的,只有《大公报》一家。

        从最早的英敛之时期到王郅隆时期,再到之后的新记公司时期以及从1948年之后在香港办报的这五十多年,《大公报》所经历的这四个时期可以说是其一百多年以来发展的一个缩影。“由满族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一份支持改革的报纸开始,经过受皖系政客把持的一个短暂时期,和资产阶级‘文人论政’的一段时期,到之后在香港作为爱国爱港报纸的时期,可以说整个报纸的历史是一以贯之的”[1]。《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1949年以前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大公报》以“忘我之为大”的“大”字,和“无私之为公”的“公”字作为报名,这是一个响当当的报名,“忘已之为大,无私之谓公”,也就是说忘已无私是大公。“扩大公无我之怀,移风易俗,富国强民”,这就是《大公报》办报宗旨,也是这一百年为此奋斗的目标。丁关根说:“《大公报》百年沧桑,辗转七地,经历了清、民国、新中国,应当说是记录了中华民国的兴衰,见证国际风云变幻。尽管《大公报》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她坚持进步,坚持正义,报效祖国”。

推荐访问:共产党 发展历程 感想 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感想 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感想 党的百年历史心得体会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