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28 08:24:02 来源:网友投稿

张栋

摘 要:智能化技术支撑实现图书馆智能化建设与高效管理,推动服务模式革新。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平台,应抓住技术革新机遇,着力推进自身的智能化改造,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效能,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个性化、便捷化、智能化阅读需求。文章阐述了当前技术条件下智能图书馆与智能化系统的组成与特征,分析了智能化形态对阅读服务的影响,指明了公共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两个维度,并提出了具体建设对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阅读服务;
智能服务平台;
人机交互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5-0052-03

公共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以整体性、开放性为基本特征,提倡传统文献与数字文献并存,通过技术革新打造资源数字化、管理自动化、系统网络化的数据信息平台[1]。近年来,图书馆智慧服务广受热议,智慧服务的核心在于智能技术的支撑,其原理是通过设备的深度学习实现图书馆的智能化形态。公共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将读者需求放在核心地位,通过搭建创新循环实现数据与用户体验之间的交互循环。因此,公共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应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科学规划,引入新型管理模式,使资源、技术、设备达到最优配置,形成立体化的服务网络,实现智能化技术与阅读服务的有机结合,同时深化人机交互技术,使阅读服务变被动为主动[2]。公共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与管理不仅能大幅拓展空间功能与业务范围,还能为读者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拉近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1 智能图书馆概述

1.1 智能图书馆

智能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新兴技术结合的产物,其以互联网与智能化技术为基础,为读者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个性化、便捷化、智能化的阅读服务[3]。智能化图书馆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智能化图书采访、智能化图书推荐、信息检索智能化处理系统、信息咨询智能化服务、智能化情报分析平台、馆内智能化定位系统及智能化楼宇管理[4]。在当前图书馆智能服务中,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频率最高,图书馆在借阅服务中应用RFID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图书盘点效率,加快排架速度,节约大量人力劳动,降低错误率;
在检索服务中应用RFID技术能快速精准地定位文献位置,大幅节约检索时间。

1.2 智能化系统

智能化系统是支撑实现图书馆各项功能的核心,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综合门户平台,根据用户角色设定建立统一认证的门户管理平台,主要提供在线资源服务、MALS服务与资源检索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综合门户平台还能提供远程访问、资源推送、预约选座等智能化服务[5]。第二部分为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包含认证集成接口与认证管理,主要负责根据借阅历史数据对用户进行精确分类,并使用口令对用户进行身份管理。第三部分为自助服务平台,主要通过应用RFID技术将数据信息、智能设备等建设成为一个智能反馈系统,借助数据采集及图像展示等完成系统与读者之间的智能互动,满足读者的即时需求,同时收集读者的阅读偏好等数据,为后续图书馆服务调整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第四部分为智能管理平台,该平台依托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手段对带有智能体系特征的组成部分进行去异化处理,使馆员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数据资源信息特征及馆藏资源利用情况,提升图书馆对阅读服务的动态控制与监督能力[6]。

2 智能化形态对阅读服务的影响

2.1 提升基础工作效率

智能化技术能够极大地提升图书馆基础工作效率。以采编工作为例,采编主要有纸质文献采购与数字资源采购两种形式,馆员都能结合文献对应的数字条码,通过数据库调取文献信息,同时能够掌握其出版、运输(传输)、存储等相关数据,保障资源信息的完整性与系统性[7]。由于数字条码与文献具有唯一性,因此,改条码能够实现从出版商或数据库等源头调取数据,为馆员提供信息参考,有效提升资源采编工作质量。在后续的图书分类与编目工作中,智能化技术同样能够在系统数据与材料之间进行匹配,真正实现采编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与高效化管理。

2.2 重塑用户阅读习惯

智能化技术能够渐变式改变用户的借阅与检索习惯。首先,用户到馆阅读不再需要经过繁琐的程序办理实体借阅证,而是通过互联网自助申请、领取电子借阅证,用户的个人信息、资料、借阅动态等都被纳入图书馆数据管理平台,不同类型用户的信息能够实现精准分类管理与利用,为后续服务调整提供数据参考;
其次,在图书借阅方面,RFID技术能够实现无接触读取与处理数据,用户可通过面部识别进馆借阅、灵活还书,改变以往用户排队借还的僵化模式;
再次,智能化技術打破了用户检索获取资源的被动服务方式,转而通过分析用户身份、阅读概况、阅读偏好等为每位用户量身定做阅读计划,并提供对应的个人虚拟空间,为用户提供舒适的文献检索环境。

2.3 提升阅读管理水平

智能化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深入广泛应用推动了管理模式的深化创新[8]。一方面,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图书馆与资源供应方的联系,实现了二者之间的即时反馈与沟通,图书馆可根据用户需求将所需资源的类型、内容等告知供应方,供应方也可将资源概况与出版进度反馈至图书馆,供需双方信息交互效率提升明显。另一方面,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简化了信息沟通渠道与设备管理程序,供需双方通过内置社交软件即可实现即时沟通,且可进行信息溯源;
馆员能够通过后台数据管理将智能化系统调整为实时动态运行,实现对光照、温度、湿度的精准控制与调节,有效减少了馆员的基础工作量,充分体现了现代阅读管理智能化、信息化的特征。此外,智能化技术还能支撑实现高水平资源共享,促进馆际的资源共享、服务交流,各馆平台间仅需通过电子身份代码即可实现资源同步。

3 公共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维度

3.1 空间功能智能化

建筑设施是实现智能化建设的基础,因此,公共图书馆应注重在建筑系统、基础设备、管网及电力设备方面应用智能设备设施或预留智能改造空间,建设全域监控系统,确保供电、消防、供风、冷暖、光照等实现智能调控,从而为提供绿色舒适的阅读空间打下基础[9]。图书馆空间智能化的建设或重塑需要重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影响阅读服务的若干要素进行智慧连接,实现信息智慧控制与传输,此外RFID设备、激光扫描系统、红外感应器等均可应用在空间功能智能化建设中。

3.2 读者服务智能化

阅读服务智能化是公共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阅读服务分为到馆服务与移动阅读服务,到馆服务涉及用户到馆门禁、导航、阅读、归架等一系列服务,因此图书馆可通过引入智能门禁管理系统、Libsys图书管理系统、多功能自助平台系统、极域电子教室系统等,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阅读服务;
针对移动阅读服务,图书馆应通过提供电子书架、数字检索、智能传输、个人空间、交流平台等个性化服务优化用户体验。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提升服务效率,提升服务品质[10]。

4 公共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策略

4.1 加强政策研读,争取资金支持

现阶段,国家正下大力气支持公共文化部门通过技术革新提升服务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通过实施数字化战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结合该《纲要》深入研读地方政府关于公共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支持政策,争取政府与社会力量参与自身的智能化建设。公共图书馆智能化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程,所涉部门众多,所需资金巨大,因此,公共图书馆除了研读政策、整合社会力量,还应争取财政资金的拨付以及社会资金的投入,通过发展PPP模式实现政府、图书馆与社会主体共建共赢,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快速发展。

4.2 合理规划设计,建设智能平台

智能化服务平台是公共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智能服务平台建设应参考现代公共服务理论,秉持自有开放、科学规范、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做到布局合理、功能清晰、设计精准。智能服务平台建设应着力实现服务与需求相匹配这一重要目标,实现服务信息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即时交互,并满足相应服务需求。智能服务平台建设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具备数据收集、分析与整合能力,即能够对图书馆所涉及的海量数据进行筛选,根据检索、阅读偏好、阅读类型等指标对用户进行精准分类,并据此对现有数字资源进行结构化调整,实现用户精准定位与管理,提升平台服务能力。二是强化数据价值的挖掘与利用,即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精准定位用户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为其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资源+技术”是支撑智能服务平台的核心要素,因此,平台在提供读者服务时应注重用户需求的精准识别、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阅读服务的智能水平、用户数据的定位管理。

4.3 深化人机交互,满足多元需求

人机交互技术发展时间较长,但限于理念更新、设备引入、技术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公共图书馆人机交互范式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其应用始终以概念形式存在。近年来,人机交互理念、技术更新迅速,应用成效显著,优质高效的人机交互模型开始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人机交互是公共图书馆智能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打通用户服务的“最后一米”,如:江西省图书馆的智能机器人“图图”和“旺宝”能够顺畅地与用户进行信息交流,协助馆员完成问卷调查、导航服务、信息检索等相关工作。人机交互还能转变图书馆阅读服务的被动局面,根据用户特征主动推送或询问阅读需求,快速提供目标资源,优化用户阅读体验。当下,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参与研发等方式使智能设备与用户之间进行更加自然、灵活、智能的交流,通过获取用户的语言、行为、动作等提供用户能够轻松理解且可操作性强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实现智能即时反馈,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元化信息需求。此外,人机交互除了关注用户的阅读需求,还应强化用户对环境反馈的感知,营造更加舒适优质的阅读氛围。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能够解决当前阅读服务中用户需求分析不到位、资源整合能力差等问题,且能大幅提升基础工作效率,重塑用户阅读习惯,实现空间功能优化与业务拓展,对图书馆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应从空间功能与读者服务两个层面入手,空间功能层面应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合理规划布局,构建智能服务平台;
读者服务层面主要是利用智能设备收集与分析用户信息,并据此进行资源整合与服务优化,同时通过深化人机交互技术应用满足用户的即时化、个性化服务需求,优化用户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 谢飞.智能环境下省级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2(7):45-48.

[2] 李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2(19):20-22.

[3] 柯平,胡娟,邱永妍,等.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目标与路径[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2(3):2-10.

[4] 李菲菲.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逻辑和方法研究[J].情报科学,2021(12):87-92.

[5] 王方园.智能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辨析:兼论图书馆未来发展路径[J].图书馆学刊,2021(7):1-5.

[6] 刘富军,赵梦凡.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服务[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54-160.

[7] 张兴旺,王璐.数字孪生技术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以雄安新区图书馆建设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20(17):64-73.

[8] 陈君有.“人工智能+导读咨询”的虚拟智能服务机器人系统构建:以四川省图书馆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0(4):58-62.

[9] 王世伟.深化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更新的若干问题:再论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更新[J].圖书与情报,2020(3):93-103.

[10] 殷剑冰.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65-67.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阅读服务人机交互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时代图书馆阅读服务考试周刊(2017年2期)2017-01-19某型柴油机虚拟维修系统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23期)2016-12-23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新世纪图书馆(2016年9期)2016-11-15人机交互课程创新实验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网络竞争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模式分析求知导刊(2016年25期)2016-10-17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商(2016年27期)2016-10-17

推荐访问:智能化 策略 公共图书馆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