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时间垂直空间化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

发布时间:2023-09-13 10:24:03 来源:网友投稿

姚婷

内容摘要:在语言研究中,时轴研究和时域研究一直属于研究学界的热点,但是垂直时轴研究却不够充分。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根据隐喻-转喻理论和详尽语料分析,采用定性、定量以及比较的研究方法,以方位词为例,考察汉语时间垂直空间化的对称性与不对称性。汉语垂直空间化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个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时域指称;
2)时域取向;
3)组合模式。本文旨在通过汉语时间垂直空间化的研究,丰富时间词的已有研究,完善时间空间化的研究,有助于推动语言的应用研究,如词典编撰,对外汉语教学、翻译实践等。

关键词:时轴 时域 对称 时间词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语言是文化的表现方式,语言反映文化,反过来,文化影响语言的发展。即使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习俗、历史传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的不同,语言也存在差异性。

针对一些抽象的,难以直接感知的概念,人们倾向于使用那些较为具体的,易于理解的概念来促进理解。时间和空间属于两个基本概念域,空间先于时间存在,人们常用空间概念来识解时间概念。相比于时间,空间更为具体。具体的空间看得见,摸得着,抽象的空间也会有较为具体的界限划分。时间空间问题一直受到诸如哲学家、思想家甚至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早在战国时期,尸佼提出“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这里的“宇”表示的就是空间,而“宙”表示的是时间,“宇宙”便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借助空间概念,感知、理解与构建时间概念的特性被称为时间的空间性(罗思明,2021)。本文研究对象是汉英方位时间词。方位时间词①,指的是既是时间词,表征时间概念,同时又包含“上下、高低、深浅、厚薄”空间方位语素。以上/下为例,如:

(1)a.上周股市,震荡激烈。(当代报刊,1994年报刊精选)

b.尼泊尔是李瑞环主席访问南亚三国的第一站,老挝总理下月初访华。(1993年人民日报)

c.而眼下另一个要命的事情是,联想到底该往何处去。(当代史传,吴晓波)

例(1)中,汉语“上周”指称过去。(1b)中,汉语“下月”指称未来。例(1c)中,汉语“眼下”指称现在。

综上,汉语不同方位时间词具有不同时域指称,同时汉英方位时间词存在内部指称语内、语际差异。

一.研究综述

时轴研究和时域表征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水平时轴、垂直时轴方面的时空隐喻现象是学界的研究热点。时轴研究的核心是时轴类型(罗思明,2021),以往研究硕果累累,但也存在一定研究空间。时轴研究中,以“水平时轴”研究最为普遍,其次是“垂直时轴”研究。“水平时轴”中以“前后时轴”为主要研究对象(张建理,2003;
蔡淑美,2012;
王灿龙,2016),垂直时轴以上下时轴为主要研究对象(韩玉强,2007;
王文斌,2013;
魏义祯,2019)。在汉英垂直空间化方面,除上下时轴外,其他时轴的研究有限,如深浅时轴、厚薄时轴、高低时轴。也有学者就单一方位词、时间词进行了研究,如对“深”的隐喻义的研究(何洁玲,2012);
英汉语“深”的空间隐喻(李梓,2012)。鲜有学者综合上下、深浅、厚薄、高低时轴,就汉语时间垂直空间化的对称性与不对称性进行研究,本文作者意在此方面进行尝试。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1)汉英时间词有哪些具体时轴,存在什么样的对称性与不对称性?在表达时间概念问题上有哪些共性与个性?(2)产生这种对称性与不对称的动因有哪些?

2.研究方法

本文所研究方位词,语料主要来源于:《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北京大学语料库(CCL)。具体分以下步骤:(1)获取词典语料,检索词典词条,进行人工筛选,获取上周、下月等合格语料;
(2)检索语料库语料,利用关键词检索发法,核查扩充词典语料,经人工筛选,确定语料。

三.汉语时间水平空间化的不对称性

1.上下时轴

1.1上、下方位时间词研究

汉语中,方位语素上、下常被用来表达时间概念,如上次,上年,下次,下年等。经检索得上下时轴时间词共50,其中,包含上方位语素的时间词有26个,包含“下”方位语素的时间词有24个。

“上”在现代汉语词典》(2016)中,释义为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在“上”时间词中,10个时间词指向过去,如上周、上月、上礼拜,16个无时域指向,如上半天,上旬,上半年。“上”具有明显的时域取向,即,过去时域取向。

在指向过去的时间词中,构成“上”时间词的组合模式为:

(1)上+时间单位:上周、上年、上星期、上月、上礼拜

(2)上+时间名词:上代、上辈子、上世

(3)上+量词:上次,上回

在无明显时域指向的“上”时间词中,组合模式为:

(1)上+量词+时间单位:上半夜、上半年、上半天

(2)上+量词+时间名词:上半晌、上半场,上半时

(3)上+时间名词:上古

(4)上+时间单位:上旬

(5)时间形容词+上:早上、晚上

(6)名词+上:会上

(7)名词+头+上:火头上、气头上、兴头上

(8)其他:上元节

“下”在现代汉语词典》(2016)中,释义为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在“下”时间词中,6个时间词指向现在,如眼下,目下。8个指向未来,如下周,下月。“下”具有明显的时域取向,即,未来时域取向。

在指向现在的时间词中,构成“下”时间词的组合模式为:

(1)身体部位+(方位)+下:目下,眼下,眼底下

(2)名词+下:时下、现下

(3)介词+下:当(dang第一声)下

指向未来的“下”时间词中,组合模式为:

(1)下+时间单位:下礼拜,下星期,下月,下周,下年

(2)下+量词:下次、下回

无时域指向的时间词的组合模式:

(1)下+量词+时间单位:下半夜、下半年、下半天

(2)下+量词+时间名词:下半晌、下半场,下半时

(3)下+时间名词:下午

(4)上+时间单位:下旬

(5)时间单位+下:年下

(6)其他:下元节

汉语上下时轴中还存在其他未收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或虽然不符合时间词的标准,但是隐含时间信息的词、词组或结构,如:

(1)上/下+时间名词,如:上/下世纪

(2)上/下+量词+时间名词,如:上/下个季度

(3)上/下+量词+量词+时间单位,如上/下半个月

(4)上/下+数词+时间单位,如:上/下一年,上/下一秒

(3)上/下+数词+量词+时间名词,如:上/下一个世纪,上/下一个世纪

在以上组合模式中,基本上可以和“上”组合的都能和“下”组合,如时间单位,时间名词。可以看出,“上”/“下”组合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对称性。如上月,下月,上周,下周等。此外,上和下都可以重复,用作叠词,组成“上上”“下下”。“上上”表示比前一时期再往前的(一个时期),如上上月,“下下”,指比后一个时期更往后的(一个时期),如下下星期。上下时间词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时域取向不同,上指向过去,下指向未来;
时域指向不同,下可指向现在,而上不可未见此方面用法。

1.2上下时轴概念隐喻研究

对于上下时轴隐喻,“太阳图式”是主要的认知图式。根据认知主体的不同,“太阳图式”可分为“时间在动”模式和“自我在动”模式(Lakoff,1980)。自我可以看作是观察者。在“时间在动”模型中,自我静止,时间随太阳运动而移动。太阳以每日日出东方,正午上升到正南,之后日落西山为运动轨迹。以日出的方向为上,日落的方向为下。映射到时间概念,可以得到,上代表过去,下代表未来。在“时间在动”模式中,太阳在正午与观察者的位置重合。当观察者的位置与太阳重合时,自我的位置得以凸显,因而有眼下,目下,眼底下等表达。综上,汉语采用的是上表过去,下表未来的隐喻原则。

2.高低时轴

2.1高、低方位时间词研究

“高”在现代汉语词典》(2016)中,释义为从下向上距离大;
离地面远。虽然未检索到相关时间词,但是在汉语中,高在某些情况可以表达时间概念。如,高大可以指年岁大,多见于早期白话。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七八十岁以上)。或者作属性词,指年龄较大的(就一般标准而言)。高寿,指长寿;
或作敬辞,用来询问老人的年纪。此外,高还可单独形容年纪大,如年事已高,年高。“低”释义为从下向上距离小,离地面近。同样,并未检索到相关时间词,但是低龄,指年纪较小的(就一般标准而言),涉及时间概念。高、低在高年级、低年级中,也蕴含时间概念,一般高年级相对于低年级来说,个头更高,年龄更年长。

汉语“高低时轴”内部存在共性与个性,首先,共性体现在:汉语“高”,“低”均可表达时间概念,如高龄,低龄。个性体现在:高可用来指年纪,表达年长的概念,用来指称寿命,指长寿,此外,“高”常表敬辞意义,常用作书面语。“低”无此用法。

2.2高低时轴概念隐喻研究

汉语高低时轴中,“高”本义为从下向上距离大;
离地面远。而用“高”被用来指年纪、辈分,是从实体物质的空间距离的变成指表示人的年紀的时间距离的大,将时间量化,将高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孙宜琦,2014)。

3.深浅时轴

3.1深、浅方位时间词研究

深在词典中,意为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经检索发现,“深”有3个时间词,均无时域指称。“深”常与季节搭配,但是深秋,深冬较之深春,深夏更为常见,使用频率也更高。运用容器隐喻来解释,把时间看作一个有开端和底部的容器,开口处为一段时间的开始,底部为一段时间的后部分,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可以看作是开口处,冬天是最后一个季节,可以看作底部。深的时间义也为距离开始的时间久,秋冬符合“深”的意象图式,故此,我们习惯上更倾向于将深与秋冬而不是春夏进行搭配。同样,一日之际在于晨,早晨位于一天的开始,可以看作容器的开端,夜晚作为一天的后部分,可以看作容器的底部,白天光线充足,夜晚光线昏暗,容器开端到底部,越往底部收到的影响越大,光线变弱,视觉效果随之降低。因此,夜晚更符合深的意象图式,因此我们常用深与夜进行搭配,如深夜,深更半夜。深还可用来形容时间晚,如,夜深了。而“浅”意为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距离小;
(时间)短。春作为四季开始,作为容器开端,符合“浅”的意象图式,故而有浅春的用法。“浅”还可用来形容时间短,如年代浅。

“深、浅方位时间词”存在共性与个性,首先,共性体现在:深、浅均可表达时间概念,或蕴含时间信息,且均可与季节进行搭配。

个性体现在:(1)“深”倾向于与秋冬搭配,如深秋,深冬,而“浅”倾向于和春夏搭配,如浅春;
(2)深可表示时间久,如年深日久,浅可表示时间短,如年代浅。

3.2深浅时轴概念隐喻研究

汉语深浅时轴符合容器隐喻的图式。王芳(2017)将时间看作一个容器,容器开端视为时间开端,容器底部视为时间末端。浅即是开端,深即是末端。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可以看作是容器的开端,故而汉语有浅春的表达。“深”意为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秋冬符合“深”的意象图式,故而有深秋、深冬的表达。此外,容器开端光线的阻力最小,随着深度增加,光线受到影响,逐渐变弱。白天日光强,正午日头最强,到傍晚开始,光线变弱,温度降低,因而夜晚符合“深”的意象图式,故而有深夜的表达。汉语也有夜深了,年深日久,深更半夜的表达,其中,“深”表达距离开始的时间久,是空间概念到时间概念的映射。汉语有初春,仲春,暮春的说法。将春天看作一个容器,初春为容器开端,仲春为中间部分,而暮春即为末端部分,暮春也符合容器隐喻的图式。

4.厚薄时轴

4.1厚、薄方位时间词研究

“厚”意为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虽然没有相关时间词,但是厚可以用来形容时间,如我们常用厚重来形容历史久,如历史厚重感,厚重的历史,历史的厚重等表达。

(2)a.历史的厚重使美丽的徽州愈加魅力四射。(当代《人民日报》)

b.古老的人文景观,堆叠成厚重的历史。(当代《人民日报》)

“薄”意为迫近,靠近,如日薄西山。薄暮意为傍晚。虽然“厚、薄”属于可以指称时间的空间维度形容词,但是一般情况下,“厚、薄”不单独用来形容时间,需要与其他语素进行组合。虽然厚、薄在具体语境中均可表示时间,但是厚薄在现代汉语中较少用来指称时间。

4.2厚薄时轴概念隐喻研究

厚的本义为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当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厚可以用来指时间跨度大。且“厚”视觉上给人以厚重,沉重之感,故“厚”在表时间概念时,常蕴含厚重感,指历史的底蕴深厚。把时间看作日程表,时间固定,单位时间内频率越快,完成的项目数量越多,转换成实体就会越厚。

针对一些抽象的,难以直接感知的概念,人们倾向于使用那些较为具体的,易于理解的概念来促进理解。时间和空间属于两个基本概念域,空间先于时间存在,人们常用空间概念来识解时间概念。相比于时间,空间更为具体。具体的空间看得见,摸得着,抽象的空间也会有较为具体的界限划分。汉语垂直空间化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个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时域指称;
2)时域取向;
3)组合模式。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语时间垂直空间化的研究,丰富时间词的已有研究,完善时间空间化的研究,有助于推动语言的应用研究,如词典编撰,对外汉语教学、翻译实践等。

参考文献

[1]Lakoff 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0.

[2]张建理.汉语时间系统中的“前”“后”认知和表达[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85-92.

[3]魏义祯.也谈汉语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系统——“来/往”“前/后”“上/下”的协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9(4):104-112.

[4]蔡淑美.现代汉语“前、后”时间指向的认知视角、认知机制及句法语义限制[J].当代语言学,2012,14(2):129-144.

[5]罗思明,王佳敏.汉英时间词轴线类型特质及其语言蕴含共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4):13-22.

[6]余东涛.论现代汉语时间词与方位词的组合及其功能——兼谈语言时空关系[J].求索,2015(10):189-192.

[7]王燦龙.“前、后”的时间指向问题新探[J].当代语言学,2016(2):176-193.

[8]李向农.时点时段的内涵及构成与汉语社会的时间观念[J].世界汉语教学,1995(2):1-9.

[9]王芳.空间形容词“深”与“浅”的认知语义研究[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2017

[10]王文斌,王佳敏.汉英日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系统——以方位时间词为例[J].中国外语,2021,18(05):45-54.DOI:10.13564/j.cnki.issn.1672-9382.2021.05. 006.

[11]孙宜琦,徐今.空间形容词“高”的语义拓展[J].现代交际,2014(04):65.

[12]何洁玲,罗思明.空间维度形容词“深”的基本义、转喻义和隐喻义的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06):68-70.

[13]李梓.英汉语“深”的空间隐喻[J].科技视界,2012(11):125-129.

注 释

①此处时间词的概念采用余东涛(2015)对时间词的定义,1)表示时间概念,可以用“这个时候,那个时候”指称,可以用“什么时候”提问;
2)能与“在、同、跟、到、比、从”等介词结合组成介词短语,或者能与方位词“前、后、以前、以后”等组合方位短语;
3)能独立作状语,同时能充当主语、宾语的词。此外,本文涉及的汉语时间词是指时间词的单纯形式,而非时间结构(李向农在他的《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1995)中就时间词和时间结构进行了区分,他指出,时间词跟组合形式——时间结构相对而言,时间词是表达时点时段的单纯形式。时间词大多是固有的时间名称,一般都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词化程度较高,而时间结构往往是临时组合的,灵活性比较大,词化程度较低)。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对称时域基于收缩块的高速列车多目标滚动时域速度规划高技术通讯(2021年6期)2021-07-28基于时域信号的三电平逆变器复合故障诊断测控技术(2018年11期)2018-12-07基于极大似然准则与滚动时域估计的自适应UKF算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6年7期)2016-08-21平面第二类曲线积分的对称性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3期)2016-04-19谈大提琴演奏中的不对称弓法戏剧之家(2016年2期)2016-03-03基于时域逆滤波的宽带脉冲声生成技术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4期)2016-01-19基于时域波形特征的输电线雷击识别电测与仪表(2015年2期)2015-04-09基于多级小波域变换的时域扩散荧光层析成像方法生命科学仪器(2014年3期)2014-03-11

推荐访问:汉语 对称性 垂直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