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报在编校中降低差错率的方法探析*

发布时间:2023-08-24 15:48:04 来源:网友投稿

陈润梅 郭晓勇 朱梦琳 蔚红霞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内蒙古 包头014035)

学报是反映高等学校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积聚前沿、尖端科技信息与文献资源的主要平台。学报在反映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成果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就目前高职院校学报的质量而言,问题主要表现在存在较高的差错率。提升高职学报编校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如何降低学报差错率。笔者作为高职学报的一名编辑,结合个人工作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关于降低高职学报差错率的见解。

目前高职学报的差错类型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字性差错

文字性差错主要表现为:一是存在错字、别字、衍字、漏字、互倒、字形、字义易混淆字以及标点符号错误;
二是同音词语、音近词语的混淆,词语和成语的误用、词语的感情色彩褒贬不分等;
三是出现成分残缺和多余、搭配不当、不合事理、语序不当等语法错误;
四是各级小标题结构欠妥、层次上既不并列,也不递进,逻辑极不严谨,而且标题级别滥用编号排序,即社科类文章与科技类文章标题级别编号滥用;
五是文献标注与正文不对应。

(二)规范性差错

规范性差错主要表现为:一是参考文献与注释的著录格式错误,作者信息以及基金项目著录不规范;
二是论文题目与页眉内容不一致,标题级别运用字体、字号错误,上下文不一致,例如,人名、地名、数据、时间等信息前后文不一致;
三是论文中表格采用非三线表,图注不规范现象;
四是论文中数字用法(如年月日)、物理量和非物理量、代码、代号中的数字等全刊体例不能保持统一。

(三)科学性差错

科学性差错主要表现为:一是量、符号使用不规范;
量名称不规范;
单位名称书写错误(包括汉字和英文的书写),使用已经废止的单位名称;
数学符号和公式的书写不规范等。二是文章中残留一些技术性错误,如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包括概念、定义、判断、分析和结论的准确性以及严密性差错,论据不能完全支持结论或者结论不能准确反映论据。三是对事物没有进行充分调查,没有足够而可靠的数据,提出的论点经不起推敲等。

(四)排版及印刷差错

排版及印刷差错主要表现为:一是期刊开本不规范,每期切割开本大小不一;
二是封面图案墨色浅淡,版心不正;
三是正文的规格和体例不统一;
四是文字和图表、图片不对应;
五是印刷出现破页、缺页、错页,装订错误及纸张色差等。

笔者对所在学报编辑部每期已刊发的学报进行编校质量自查时发现,我刊以文字性差错和规范性差错出现的概率最高。

(一)编校工作制度与流程执行不到位

为了保证期刊的出版质量,学术期刊应严格执行“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但部分刊物编辑由于缺乏编校工作经验,加上部门编校人员较少,编校人员工作繁重,迫于出版任务重、时间紧的双重压力,编校人员并未严格执行“三审”制度、编辑加工、三次校对以及通读流程,有的甚至省略了编辑加工环节,而直接进行编校合一,有的则在校对过程中快速浏览。因此,文字性差错以及规范性差错的主要原因是编校工作制度与流程执行不到位。

(二)编辑人员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缺失

高职学报稿件质量还不高,部分稿件缺乏缜密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需要编辑人员耐心、认真地反复打磨,从逻辑表达到标点的修改,从标题到章法的修改,这一系列工作需要经过反复锤炼。这些重复繁杂的工作需要编辑必须具备匠人般的职业精神,才能使文章有精炼的文字、通顺的文理以及鲜明的主题。但是部分编辑人员缺乏打磨精神,加上编辑人员较少,编辑还需承担稿件编校外的其他工作,再加上期刊出版任务重、工作周期性强,很多编辑以增速为目的放弃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导致差错率的增高。

(三)编辑人员知识结构局限

在出版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编辑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需要不断地超越自己。首先编辑人员需要加强学习现代编辑理论、选题策划知识以及市场经济规律,同时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加强自身专业以及其他领域文化知识的更新,以学者的眼光敏锐地鉴别论文质量。编辑工作又是一种文化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编辑工作常常面对不同学科的文章,需要编辑拓宽知识领域,加强学习,做到既博又专、以专促博。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期刊界兼具“博”与“专”的学者型编辑非常少,因此由于编辑人员知识的局限性导致在稿件编校中存在盲点和错误。可见,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缺陷是科学性差错发生的根本原因。

(四)稿件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的来稿从总体上讲,稿源质量还不高,学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例如,有部分稿件同质化明显,缺乏创新性。有些稿件缺乏缜密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加之高职院校整体的学术水平不高,研究氛围不浓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报刊发稿件的学术质量。

(一)严格执行编校工作制度与流程

在进行刊物的编校工作时,严格落实编校的各个环节流程。首先部门要严格执行“三审”制度。“三审”制度改正稿件存在的失误、纰漏,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立体编审模式。一审是由具备中级职称以上资质的责任编辑负责,其需要对书稿进行通篇编辑加工,完成后写出审读意见,并将书稿交给二审;
二审是在一审的基础上进行的,由具备高级职称或编辑部负责人承担,二审结束也要提交审读报告,之后将书稿交给三审;
三审一般由期刊正副主编或编辑部主任负责,由其结合一二审意见对书稿进行检查和宏观把握,并写出三审意见。初审是三审中的工作重点和突破口,认真把关,严格审理。对初审中的特殊稿件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讨论,然后才能确定是否进行二审;
对已完成二审准备刊发的稿件,编辑部在全面整理核对的前提下,交三审予以审定。三审结束后才能进入校对程序。三审的目的是提供符合“齐、清、定”要求的书稿,准备发排。初样一般是由不同校对人员承担一校、二校,这样确保编校工作的效果。稿件在两校过程中,编校人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确保编校的正确率与效率性。最后进行第三次校对并通读稿件。这样严格执行审稿以及校对流程,落实主体责任,降低高职学报的差错率,提高编校质量。

(二)编校人员务必严格把守五道关

1.编辑加工,严格防守

编辑加工是指编辑对审稿后决定采用的稿件或对作者修改后宜于采用的稿件,按照出版的要求进行检查、修改、润饰、标注、整理提高的过程总称。掌握编辑加工重点对降低差错率以及提高稿件编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编辑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在论文标题、作者信息、中英文摘要、图表、量和单位以及参考文献等方面总结编辑加工技巧以达到消灭差错、符合出版规范的要求。编辑通过通读原稿,在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结构的基础上,修改错别字和病句,更重要的是排查稿件中是否出现国家明令禁止的内容;
文章结构是否科学严谨;
文中的标题以及各级标题是否简洁准确概括文意要点;
作者信息是否真实;
中英文摘要内容是否按照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这四大要素来阐述;
图表是否表达清楚要说明的问题;
量和单位的运用是否执行国家标准;
参考文献是否齐全以及著录格式有无错误等方面均需逐一排查,可将错误或可疑之处一一标出后反馈给作者,与作者进行交流。

2.稿件一校,字字斟酌

一校是整个校对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一校侧重对照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一致。因为文章在排版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不兼容现象,继而会导致数学公式、化学式、符号、上下标、正斜体等一系列新错误的产生。另外在排版过程中对论文中的部分图片、表格需要进行重新绘制、调整,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图片不清晰,表格数据丢失等纰漏。因此在一校过程中要先看原稿,后对校样。发现错误立即用颜色笔做批注。特别要注意按照原稿逐字、逐句、逐表、逐图、逐个标点地扫雷排查式校对。只有一校时的字字斟酌、句句辨析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消灭差错,提升编校质量。

3.交叉校对,切勿减省

交叉校对指由不同校对人员分别承担不同校次的校对,交叉校对可以避免一人包校的知识局限和“熟能生错”的弊端,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消灭差错。在校对过程中由于责任编辑通过前期的初审、编辑加工以及校对对论文内容已了如指掌,受惯性阅读和思维定式的影响,责任编辑易产生怠倦心理,从而导致对个别错误熟视无睹。通过不同编辑的交叉校对,另一个校对人员会以不同的角度重新核查论文,这样通过交叉校对相互检查、相互监督更易发现漏洞和差错,从而降低高职学报的差错率。

4.终校自查,总揽全局

责编终校是付印之前的最后一次纠错机会,终校自查是最后一次经过通读纵观全局的宏观检查,目的在于进一步全面、高效地修正遗漏问题,降低差错率,执行编辑务必总揽全局、详细核查。核查内容包括封面、目次、版权页、中英文标题、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页眉、脚注、表格、插图、公式和参考文献等,并且按照期刊刊登要求和规范进行校对核对刊名、卷期是否无误,面封、底封刊登信息是否无误,封二、封三刊登内容是否无误,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是否完整规范,文中不同类目字体、字号是否无误,文中是否有“背题”现象,是否出现“单字成行,单行成面”等错误,全刊页码是否正确,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是否齐全规范,期刊条码是否更换,中英文目次中的文章标题、作者信息是否与内文一一对应,页眉信息是否与目次页文章标题、作者一一对应,文中图表要素是否齐全等均需一一检查到位。

(三)秉承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降低高职学报差错率

编辑工作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繁杂琐碎的一份工作,但既然选择了做编辑,就必须认真地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编辑要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编校的过程中,首先对稿件的内容质量包括政治观、知识关、文字关,要做到字斟句酌、如琢如磨;
其次对形式、标点、体例等竭尽做到精雕细刻。编辑工作人员是文化知识传递的桥梁,要发扬工匠精神,干良心活儿,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为社会推出真正有价值的刊物,进而得到读者和社会的长期认同。作为一名优秀编辑,必须时刻秉承精益求精的理念,心甘情愿地执着坚守于繁杂烦琐的编辑工作;
还应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来顺应出版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趋势,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向社会传递最有价值的成果。最终努力成长为一名既“博”又“专”的学者型编辑。一方面拓宽自身的知识储备,成为“杂家”;
另一方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成为“专家”。所以,作为编辑,不仅要有不辞辛劳,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还必须要有崇高的价值追求和强烈的文化使命感,从而使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坚守下来。

精益求精是提升编校质量的法宝,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是对工作的高度忠实,以专注、认真、精细,心系技艺载道。而编辑工作中精益求精的核心是认真做好每一本出版物,让每一本出版物都具有高品质。随着时间的累积,这种精神就成了编辑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作为编辑要努力来培养并且坚守这种品德。

(四)拓宽稿源渠道,提高稿件质量

部分编辑部除紧密联系并鼓励本院教师积极投稿外,还要主动联络校外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人员、院校教师,巩固现有发稿单位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拓宽稿源渠道,保证高质量稿件。

总之,学报既是反映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成果的学术性刊物,又是组织、推动科学研究的工具。因此,编校工作人员要使用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方法以降低高职学报的差错率。同时编校人员应适应当前或未来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努力成为“全能型”编辑。严把编校质量关,当好编校守门人,努力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此外,还需要拓宽稿源渠道,提升稿件的质量来推动高职学报的发展。

猜你喜欢三审差错率编校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传媒评论(2018年10期)2019-01-17三审物业条例:让群众住得舒心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6期)2018-01-22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观察现代养生·下半月(2017年6期)2017-12-27抓“三审”、重“一书”,提高物资采购标准财税月刊(2016年9期)2017-03-03没考100分就是有知识没掌握?为了孩子(3~7岁)(2016年9期)2016-05-14广告法修改进入三审 代言虚假广告将有三年“禁期”声屏世界(2015年5期)2015-02-28编校手册现代出版(2014年6期)2014-03-20我刊在2013年度编校质量检查中被评定为“优秀”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2期)2014-02-10编校工作宜更仔细军事历史(1989年4期)1989-01-18

推荐访问:差错率 编校 探析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