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发布时间:2023-08-22 12:00:07 来源:网友投稿

冯娜娜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一)本科生科研评价的内涵

评价,又称为评估,是评价主体基于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客体的价值实现程度进行的预测和判断,是一个衡量、判断、估计和预测的过程[1]。评估多被用于经济、财政、金融等领域,而在学术研究和系统分析领域则大多采用评价。科研属于学术范畴,宜用科研评价。高校科研是在高等院校进行的,旨在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领域探究真理的普遍理智创造性活动[2]。本科生科研评价由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员对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和考察,从而对本科生在科研活动中的能力提升以及科研成果应用与转化等方面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本科生科研评价的特点

第一,双向性。评价是信息双向流动的过程,既是收集反馈信息的过程,也是识别项目实施中的优秀者的过程。本科生科研评价既要凸显出评价的反馈、指导、反思、识别等功能,又要凸显师生双向评价的理念。学校将评价作为反思和监督的途径,能够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督促教师认真负责地对待指导工作。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第二,全程性。诊断性评价能对申报项目提案的可行性、价值性、推广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本科生科研前两个阶段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指导教师。总结性评价是将实际成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照的过程,是本科生通过海报、研讨会等方式进行科研成果展示交流的过程。第三,专业化。本科生科研是专业知识具体化的实践活动。本科生科研评价需要专业人员定期组织评价人员开展研讨,从而提高评价人员的水平。第四,全要素。兼顾质量评价与效能评价,质量评价关注项目本身,而效能评价关注项目发挥的实际功效。高校在兼顾本科生科研质量评价的同时,也要注重项目对学生能力、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效能评价。

(一)过程评价有效机制匮乏

布鲁姆认为:评价具有反馈矫正的功能,评价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环节和过程[3]。本科生科研的过程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其既是对前一阶段的阶段性总结和反思,又能为后续开展评价提供支持与指导。我国本科生科研评价趋于功利化的目标和理念导致本科生科研评价注重结果,忽视对过程的关注。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项目侧重于结果导向的考核标准,导致本科生科研活动的过程缺乏管理[4]。结果导向的评价理念主要表现为评估标准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转化和社会效益,而忽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评价标准片面模糊

评价标准是评价主体在本科生科研评价过程中的依据和导向,能从侧面反映出评价理念。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评价理念存在偏颇,导致评价标准片面模糊。我国高校的科研评价对科研成果转化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大部分评价还是注重论文和专利的发表数量,缺少对科研成果产生的社会效益的考察[3]。一方面,对于科研创新成果价值的衡量,技术研究本身的价值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更为重要的是科研技术成果转化的效益及其对整个国家发展的贡献[5];
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常将发表论文数量、著作数量作为科研评价的指标,致使在科研评价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容易出现急功近利、重形式轻实质等问题。

(三)评价队伍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本科生进行科研是专业知识具体化的过程,故其评价需依托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美国高等学校针对本科生科研设置的专门机构兼具项目申请、展示平台、学习资源、技能指导及资金支持等多方面职能[6]。我国高等学校本科生科研训练管理机构的指导职能有待完善、评价主体有待明晰、评价主体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本科生科研项目立项阶段的评估一般由高校教务处等机构对本科生科研项目进行提案筛选,而教务处老师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7]。

(四)评价指标分类标准有待明确

正如刘易斯·科赛所言,“现今的大学教师从事并提供多科目的教学与研究,从非功利学科、纯学术学科到接近于职业教育的学科,致使高校成为一个由学者、专业取向的教师与着眼于实用技术的人组成的松散联合体”。高校科研类别亦由此变得多元化。概而言之,高校科研类别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三类。我国现行的以数量来衡量教师科研水平的单一化评价标准未能全面反映出不同类别的高校教师科研活动发展规律的多样性、成果贡献以及社会服务的复杂性、差异性[8]。随着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本科生科研涉及领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还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本科生科研评价需要教师突破传统的单一化评价标准。

(一)加强过程评价,完善过程评价监督机制

高校要强化本科生科研过程评价观,健全本科生科研过程评价体系,加强对本科生科研项目指导教师的监督考核,建设高效的本科生科研过程评价体系。高校可以通过细化本科生科研项目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规范准则以及完善指导教师的激励制度等措施,加强指导教师对本科生科研的过程评价。首先,本科生科研项目申请计划要对学生每周参加研讨会、每月与项目主持人会面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教师要根据本科生的贡献、具体科研活动、成就发明、发表的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等对其进行评价。其次,项目的期末评价要求学生提交项目反馈表,项目反馈表要说明项目进展、成就、学习成果及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疑问。教师对于学生提案反馈的内容包括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详细的指导进程安排、对学生的期望、与学生见面的频率、项目的时间表等方面。此外,本科生科研评价要凸显退出机制的引入。教师与学生共同制订计划表,学校通过定期给导师发送邮件的形式监督学生计划表的完成情况。对于未提交计划表或者未按照计划表进程开展研究的学生,学校要取消研究资格并收回申请资金。

(二)规范评价标准,建设评价标准质量文化

一个优秀的评价体系需要把科研评价的导向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将科研的实际研究过程融入评价指标和体系中。本科生科研评价标准要兼顾质量和效能两部分,既要对本科生科研成果的实际转化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本科生科研素质的提升与转变进行考察。本科生科研素质包括学生的沟通能力、创造力、主动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多方面。具体来看,学校可以通过综合考查学生提交的申请项目短视频、简历、成绩单、社区学院教员的推荐信等材料,对项目创新性、可行性、推广度、价值性等方面做出评价。因此,学生在项目提案中要对研究地点、预期目标、研究指导教师、阶段性成果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学校要将申请项目的高质量与前沿性、社会价值、资源条件限制等方面纳入提案审查的考评要素中,综合考察项目的知识价值及推广度。知识价值主要指项目本身对本领域或跨领域知识更新的优势,推广度主要是指项目的社会价值。与此同时,项目提案者要明晰项目本身的价值与潜力,包括项目的创新点、组织体系的架构及可用资源等方面。效能评价通常是针对科研项目实际成果的技术转化、社会推广及对本科生科研素质的提升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包含基础研究、决策咨询、科学普及在内的科研活动,学校要考虑其多样性的特点,以成果质量为核心,以成果的创新性和产出价值为导向,推行“代表性成果”的评价机制,将行业标准、咨询报告、出版刊物、艺术设计、产品研发等指标都纳入科研评价的指标体系中。质量是科研活动的本质追求。地方高校在本科生科研评价的实施过程中,要致力于建设本科生科研评价标准质量文化,推动本科生科研评价标准的规范化发展。

(三)明晰评价主体,推动评价主体专业发展

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兼具指导者、评估者、监督者等多重身份。基于学生自主申报的流程,指导教师对项目申报结果具有决定意义,并贯穿项目评价全程。本科生科研项目随着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发展,逐渐呈现出跨学科的发展趋势。本科生跨学科科研项目的评价需要专业化的跨学科团队。高校要制订跨学科评价标准,简化跨学科的评价单元,鼓励学科间的协同创新[9]。本科生对科研成果的自我评价包括对科研进度、困难与问题等方面的反馈,是本科生科研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对科研成果的自我评价既是学生对自身的科研过程进行阶段性反思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指导教师有效交流的前提。高校应加强对本科生科研自主评价的培训和指导,提升本科生自主评价的有效性。此外,高校要开展“促进有效研究研讨会”,研究人员要围绕本科生科研项目规划、管理预期目标、有效交流和指导等方面展开研讨。高校可以通过开发本科生研究导师发展计划项目,为项目指导教师的发展提供支持,也可以通过使用案例研究来演示导师与学员关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旨在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

(四)形成评估报告,加强评价的指导作用

由于学科之间存在差异,学校应考虑分类评价。对于基础研究,学校应注重其长期科研活动产生的原创性成果;
对于应用研究,学校则要重点关注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移的效果;
对于软科学研究,学校需重点考察科研活动满足决策支撑需求的情况;
对于人文艺术应用研究,学校则要重点考察其培养人才、社会服务的贡献[10]。本科生在进行科研评价后形成的评价材料和报告能为本科生科研的后续开展提供指导。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在每次评估之后都会形成相应的报告,并将评估材料向公众开放,共享的材料包括:三种评估参数的评估报告的总评、评估会议记录、提交的科研影响力和科研环境材料等,被评估机构也有权隐去某些不愿公开的信息。本科生在进行科研后形成的评价报告和评价材料能提高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确保同行评议者努力做到公平、公正,也能让科研评价成为产生知识的源泉[11]。学校要转变本科生科研评价的理念,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推动本科生科研评价长效机制的建立,将本科生科研评价与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升联系起来,为本科生进行科研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科研活动科研项目本科生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江科学术研究(2022年3期)2022-09-26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22年5期)2022-05-30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航天工业管理(2020年1期)2020-04-20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11期)2017-03-20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12期)2016-02-17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1期)2016-01-22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西藏科技(2015年12期)2015-09-26">本科生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以经管类本科生为例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年6期)2015-03-18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2期)2015-03-01

推荐访问:本科生 科研 提升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