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案例分析论文,菁选3篇(2023年)

发布时间:2023-03-16 16:00:10 来源:网友投稿

国际结算案例分析论文1  【摘要】国际结算是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工作需掌握的一门重要的实务课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经济立法的完善,国际结算的经济和法律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开展国际结算双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结算案例分析论文,菁选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国际结算案例分析论文,菁选3篇(2023年)

国际结算案例分析论文1

  【摘 要】国际结算是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工作需掌握的一门重要的实务课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经济立法的完善,国际结算的经济和法律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开展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结算 双语教学 教学目标 建议 问题

  一、《国际结算》双语课程教学目标

  (一)结合课程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高等院校对英语水*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通过国际结算双语教学过程强化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特别重要。国际结算课程是贸易专业、金融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多数贸易规则、贸易术语都是直接从英文翻译而来,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国际结算业务的各环节,如报盘、还盘等多用英文表述;确认书、合同、提单等文件也多以英文书写,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因此,掌握国际结算专业英语知识,是学生以后顺利进行实际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准备,这正是本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改革的初衷。

  (二)提高专业知识水*

  对于《国际结算》课程而言,国外相对于国内的研究来讲已遥遥领先,相关教育开展也比较成熟。其完整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都是我们要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引入国外优秀教材可以更为直接地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为追踪相关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采用双语教学将

  有利于学生对最新知识的学习,对培养适应我国金融业完全开放所需要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开展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双语课程实践环节构建,鼓励学生使用英语交流

  实践教学环节能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理解专业知识,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我国高校对双语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普遍缺与之配套的双语实践体系,因此,应加强对实践环节的管理,切实挖掘相关双语课程实践内容,增强课程中双语实践课时数量及加强对实践环节效果的课后检查。

  增加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力度进行对外交流以增加国外专家讲座。同时,有条件的学校部分章节还可直接邀请国外教师讲课。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鼓励学生直接阅读相关英语网站如国外专业论坛及相关研究网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使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机会。

  (二)引导双语教学与考证结合

  随着近年来考证热的升温,国外证书也进入了学生的视线。这些证书对于学生的就业,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水*是不无裨益的。通过双语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处理好考证与双语学习的关系就能营造良好的双语课程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外主要有注册金融分析师、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国内有金融英语证书。

  (三)理清关系,找准位置,洋为中用

  1.循序渐进与一步到位的关系

  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师资和学生英语水*实际状况开设双语课程,应量力而行,可采取分级教育的办法,即对于学生基础好、师资强的学校可以采用100%的全英文上课、全英文作业、教案等;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取预备级、提高级的步骤,逐步提高英语使用的比例和要求。

  2.处理好学校定位与双语教学的关系

  对于定位不同的学校应该采用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比如对于研究型财经院校,应该适当加大双语教学的比例,加强对相关理论研究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国外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的借鉴。而对于教学型高校,则应着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国际结算业务中,应当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如报价、做单等基本操作,而不是对理论的掌握。

  三、采用《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双语教师综合素质

  针对专业双语师资力量较弱,职称、学历较低,并受外语知识、专业知识结构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授课效果,应积极实施师资建设和培训计划,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措施,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多层次双语教学交流活动,开展校内、校外观摩教学,推动双语教学理论、理念、模式、方法、手段以及双语学习心理特征研究。

  (二)循序渐进地开展双语教学

  由于学生的英语能力缺乏,一方面学生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随着教师课堂用英语的比例的提高而降低;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反映双语课程太费时间。而且双语教学中多使用原版教材,即使英语水*比较好的学生在初期阶段面对大量的生词和专业术语也难以应付,所以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逐渐积累中去掌握使用英文学习专业知识,提前在低年级学生中宣传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双语教学课程计划,激励学生认真学好前导课程,做好语言能力的准备,在开始双语教学学习的学生中,积极进行心理引导,克服心理障碍。同时积极争取外籍语言教学的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为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创造条件。

  (三)改变教学观念,树立双语意识,培养双语思维

  双语教学不是简单地提高学生外语的日常表达能力,而是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培养学生运用外语思维、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书面,忽略听说;重视知识,忽略能力;重视教材、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忽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双语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语言的应用能力为目标,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应用英语而不仅仅是掌握英语。注重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文和英文的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和习惯。

  (四)处理好专业学习与英语学习之间、“双语”之间的关系

  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创建英语学习环境,又要使学生理解和接受专业课程知识,二者不可偏废。不能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而忽略了专业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双语教学要处理好汉语和英语的关系。因为汉语是母语,所以国内讨论双语教学的时候都比较注重英语(或第二语言)的学习。用英文提高竞争力的同时,绝对不能忽略使用中文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因此,要正确处理“语言教学”和 “教学语言”关系,教学语言和专业课程内容传授、学习的关系,积极探索双语教学的规律。

  参考文献:

  [1]费钟琳.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教学研究,2008,(1).

  [2]高志杰.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2).

国际结算案例分析论文2

  摘 要:在国际贸易中,通过开立信用证把进口商的直接付款责任,转为由银行来承担,既保证出口商安全收到货款,又使进口方及时收到货运单据,因而使信用证成为一种广泛采用的结算方式。但是,根据信用证的独立抽象性原则,银行只关注单据相符而不考虑实发货物,导致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结算方式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本文主要就风险的来源和防范措施做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信用证;UCP600;软条款;风险来源;风险防范

  一、信用证概述

  信用证(LetterofCredit,L/C),是一种由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具体地说,就是银行(开证行)应进口商的请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立的、一定金额的、在一定条件下保证付款的凭证。

  信用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开证行承担首要付款责任。就是说,开证行在开出信用证后,只要卖方提交了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开证行就必须付款,并且未经受益人同意,银行不得撤销或者更改信用证。

  (二)信用证的独立性。信用证是基于买卖合同开立的,同时又独立于买卖合同,它实际上是开证行与受益人之间的一个合同。

  (三)信用证是一种单据业务。《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第6条规定:银行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单据可能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履约行为。

  二、信用证的风险

  (一)信用证的外部风险

  1、国家风险。主要指政治风险。信用证项下,当出口商提交了符合信用证规定要求的单据,开证行也承诺在到期日前付款,如果在到期日前,进口国的政治制度发生改变,开证行也不能履行付款义务。

  2、汇率风险。在信用证项下,自信用证开出之日起到发货,直至单据到达开证行之间及银行审单这段时间,间隔较长,一旦所需支付的货币汇率升值,进口商将支付多于预期的本币金额。

  (二)信用证当事人之间的风险

  1、出口商面临的风险

  (1)进口商不开证或延迟开证。

  (2)进口商伪造信用证。一是进口商故意伪造或冒用银行名义开立信用证,二是进口商伙同资信不良的银行开立信用证。

  (3)“软条款”信用证。常见的软条款有:

  a、货物备妥待运时,须经开证人或其委派的检验人员检验,且信用证要求提交开证人出具的货物检验书。

  b、以本国法律干预信用证业务。如信用证规定审证标准,除了《UCP600》外,还有进口国法律。

  c、陷阱条款。如进口商修改信用证意思不够明确,造成出口方误解。

  d、“提货在前,议付在后”的交货方式,如凭空运单、车运的货物收据议付,或者信用证规定“将一份正本海运提单直寄开证申请人”。

  e、“非单据条款”。根据《UCP600》第14条H款的规定:如果信用证含有一项条件,但未规定用以表明该条件得到满足的单据,银行将视为未作规定而不予理会,这就是“非单据条款”。

  (4)开证行外汇资金不足

  (5)转让信用证下的风险

  2、进口商面临的风险

  (1)进口货物与合同规定条款不符。

  (2)单据迟于货物到达进口商手中。

  (3)来自开证行的权益限制。

  3、开证行面临的风险

  (1)审单风险。

  (2)进口商的拒付风险。

  (3)出口商伪造信用证要求的单据骗款。

  三、风险防范措施

  (一)出口商采取的措施

  1、出口商在订立合同前,应委托专业机构、银行做好对进口商的资信调查。

  2、在开证前,出口商应与进口商协商,尽可能开立单据要求简洁明了的信用证,减少“不符点”产生的可能性。

  3、收到信用证后,出口商应当严格审证,谨防“软条款”的出现。当出口商对信用证中的有关条款难以满足时,应尽量与进口商接洽,促使开证行进行修改,并且要确保在收到改证后才发货。

  4、当出口商对进口商的资信状况没有足够把握时,出口商可以要求对信用证加以保兑,或者开立备用信用证。

  5、做好对开证行的资信评估,通过“福费廷”业务转嫁风险。

  6、在进口商为中间商的状况下,避免接收转让信用证,尽量使用背对背信用证,减少出口商作为第二受益人的收汇风险。

  7、为防范国家风险,出口商可以寻求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确保开证行正常付款。

  (二)进口商采取的措施

  1、订立合同前,应充分了解出口商的生产经营状况及诚信度。

  2、进口商收到信用证时,应仔细辨别真伪,确认真实后才安排发货事宜。

  3、在近洋运输情况下,为避免货到而单未到的状况,进口商可要求出口商直接寄一份正本提单,同时为避免出口商担心其先提货而不赎单,进口商可以同时开立备用证,确保进、出口商双方的利益不受损。

  4、尽量选择FOB贸易术语,争取对船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控制权。

  5、向开证行赎单前应仔细审单。

  6、为避免提单欺诈,进口商应及时跟踪装船情况,确认提单真实状况。

  (三)开证行采取的措施

  1、应严格审单,同时加强对单据的控制。

  2、加强对进口商的资信调查。

  3、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素质,避免因单据把关不严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傅龙海.信用证与UCP600[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2]舒红,聂开锦,沈克华.国际结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M].北京:*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

国际结算案例分析论文3

  摘要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结算》课程的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学手段落后、理论脱离实践等问题,急需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过程的经验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双语教学法的实际运用,希望借此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国际贸易结算;案例教学;实验教学法;双语教学法

  《国际贸易结算》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重要课程之一,也是伴随着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其现存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已显得尤为必要。《国际贸易结算》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了解和掌握国际结算基本原理,熟悉各种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掌握操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并能够与现实紧密地联系,有效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当前《国际贸易结算》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教学的手段滞后

  对于《国际贸易结算》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都是教师满堂灌,此法虽然在讲解中更加的系统、更加的完整,但会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表现就是课堂上学生只知道不停地记笔记,而不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谈不上进行创新了。此种教学方法教师讲得很努力,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对课程内容缺乏学习的兴趣。此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走上工作岗位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在工作中极容易受挫。

  2理论脱离实践

  在当前高校中承担《国际贸易结算》的老师很少有外贸企业的工作经验,基本都是从学校再回到学校,理论知识相对都很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中这些授课教师仅仅是凭借课本再借助互联网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因为这些知识学生也很容易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他们缺乏的是对一些实际操作的了解。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将学到的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缺乏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往往是“纸上谈兵”。

  3教材不能随时更新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与国际结算相关的国际惯例、进出口单据形式等也相应作出调整。但由于教材出版滞后,教材内容与实际的操作会出现脱节,比如《UCP600》,《*DG758》等最新版惯例已生效,但很多高校使用的教材还没有及时更换。而且比较好的双语教材也比较缺乏,更不利于高校推行《国际贸易结算》双语教学的进程。

  2《国际贸易结算》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启发式、讨论式和互动式。案例教学可以将看似复杂枯燥的理论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把实际发生的国际结算事件引入课堂,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的去分析、去解决,枯燥单调的理论借此也会变得生动。由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比较刻板,教学内容脱离实践,很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及灵活用,不符合国际贸易结算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法具体的使用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选择恰当的案例

  选择案例时以下几点应该注意:

  (1)典型性。在课堂上讲授的案例要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特点,国际结算业务的基本要点能在案例中体现出来。

  (2)新颖性。要求提供的案例不能太陈旧,最好能选择外贸企业的一手资料。

  (3)实践性。所选案例应该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如在讲解汇票、本票、支票时,可让学生根据所选择的案例动手开立各种票据,通过亲自开立票据掌握各种票据记载内容和形式。

  (4)引导性。讲解中的案例要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提出问题。案例提出的问题要能引导学生思维,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促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的学习

  案例的分析和学习一定要在基本知识的学习之后进行。譬如在讲解汇款中票汇的结算方式时,先让学生详细学习票汇的基本含义和业务流程,其中在介绍业务流程时就要让学生思考,票汇这种汇款方式是否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接下来的案例教学做好准备。然后就是案例的导入,导入案例之后先组织学生阅读和分析,在阅读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案例材料给予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比如教师讲到托收时,必然会涉及承兑交单与付款交单的区别,如果纯粹的课堂讲解,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刻。借助案例可让学生讨论为何出口商收不到货款?在现实中如何才能规避这种风险?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根据案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把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进行讨论。案例教学的核心就是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好坏决定着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分组讨论的进行中,为了提高效率,每组可选取一位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提出不同的意见,本组代表要对质疑进行辩驳,老师在同学们讨论的过程也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通过向学生颁发奖励,比如小礼品或者给学生*时成绩加分等,形成活跃的课堂讨论气氛。

  案例的总结

  讨论完案例之后老师要给出正确答案,学生的分析一般不会太全面。作为老师,首先要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答案进行点评,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正确答案,对于表现积极的同学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同学们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分析中的不足之处,也应分析出原因。最后,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总结,通过总结,学生能对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认识更加深刻。

  实验教学法

  《国际贸易结算》这门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实验教学取得的效果是课堂理论教学不能达到的,此法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操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实验教学可在实验室上机操作完成,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国际结算的.实际操作流程。商品国际结算过程会涉及进出口方银行、进出口企业等多个部门。实验教学通过操作各类软件,模拟国际结算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对各种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有一种真实的感受,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学软件完成,少数校内外实践环节也包含在内。实验环节可分为以下部分。

  单证的制作

  在课堂上讲授完票据、各种单据和信用证之后,可借助实验室的教学软件*台中的单证部分,让学生通过软件流程独自操作国际结算所涉及的各种单据和信用证的制作,并且审核单证是否相符。信用证结算方式是国际贸易结算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而此种结算方式对单据的要求全面且极其严格。在信用证的内容讲解完之后,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教学背景资料在软件*台上练习信用证的实际操作流程,涉及填写开证申请书、审核信用证、制作商业发票、海运提单、保险提单等一整套单据、审核单据业务等等。学生实际操作之后,就如同在实际中完成一批结算业务,印象非常深刻,加深了对信用证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还可以在软件中的同步练习中找到相关的信用证练习题,可在*台上完成后直接向系统提交,系统会自动进行批改,教师根据批改情况进行点评,使同学们及时纠正错误,加深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加强培养学生的单证练习和单据填写的能力,在软件*台上训练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操作软件*台上的在线考试模块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仿真角色模拟

  在国际贸易结算实际业务流程中,涉及的部门较多,因此涉及的当事人也较多。要使学生对每一个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了解透彻,可以在软件*台上进行各种角色的模拟。比如讲到信用证结算方式时,学生可分别承担出口商、开证行、进口商、通知行、议付行、付款行、保兑行等不同的角色,涉及不同的业务。在讲到托收结算方式中,学生又可以充当委托人、托收行、代收行、付款人、提示行、需要时的代理人等角色,学生们通过自己扮演的各个角色来深切体会各个当事人的职责。在汇款业务中,可担任汇款人、汇出行、汇入行、收款人等不同的角色,深刻了解汇款的实际操作流程。这种角色模拟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了书本的理论知识,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施校企合作

  学校应该和本地一些银行和外贸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双方各自利用自己的资源,实现校企合作。比如可以聘请银行和外贸企业具有实战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老师,也可以邀请他们来校进行专题讲座,这些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专家能够向学生提供最新的外贸操作知识及技巧。在学生放假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到这些外贸企业或银行进行实战学习,学习实际的操作流程,真正感受到所学国际结算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

  3双语教学法

  “双语”教学是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在专业课教学中互相促进,它是以英语讲授为主、汉语解释为辅的专业课教学方式。国际贸易结算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其应该实施双语教学。在国际贸易结算的操作流程中,涉及的票据和单据都是用英文表达的,如汇票、商业发票、海运提单、保险单,还有信用证都是全英文表达,因此对相关业务人员的外语水*要求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国际贸易结算业务中涉及很多国际惯例和法律,它们也构成了课程的一部分,如UCP600、*C522、*DG758、ISP98等国际惯例都需要英文基础,教师可通过英语教学让学生了解惯例内容,具备根据惯例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对国际结算基本知识的讲解时,应同步加大对相关英文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结算的相关工作。为了适应当前全球化的背景,国际贸易结算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法上,基本理论知识还要采用中文讲授,同时应当增加对相关英文的使用,适应国际结算的实际操作需要。但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英文水*和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展开教学,同时要注意双语教材的选取。

  3结论

  《国际贸易结算》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避免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业务的脱节。因此,教师在国际贸易结算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国际结算业务实际操作中去。本课程侧重于理论知识在实践业务中的应用,因此应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有效结合起来,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国际结算实际工作的需求。为了实现国际贸易结算的教学目标,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国际贸易结算人才,作为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总之,《国际贸易结算》课程的教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任课老师不断去探索和实践。但在改革过程中应始终把握其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双语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封文丽.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探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4).

  [2]牛海霞.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力法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2014,(3).

推荐访问:案例分析 结算 论文 国际结算案例分析论文 菁选3篇 国际结算案例分析论文1 国际结算案例分析论文10篇 国际结算案例与分析 国际结算案例评析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