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党史故事创清廉武汉4篇

发布时间:2022-12-26 17:54:03 来源:网友投稿

讲党史故事创清廉武汉4篇讲党史故事创清廉武汉  湖北党史故事演讲稿2-3分钟  在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的故居,珍藏着一封陈潭秋写给家人的珍贵的家书。这是一封充满家国情怀的家书,记录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讲党史故事创清廉武汉4篇,供大家参考。

讲党史故事创清廉武汉4篇

篇一:讲党史故事创清廉武汉

  湖北党史故事演讲稿2-3分钟

  在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的故居,珍藏着一封陈潭秋写给家人的珍贵的家书。这是一封充满家国情怀的家书,记录着这位中共一大代表的革命初心。这也是一封壮志未酬的家书,见证着革命先驱一片报国丹心。

  这是1933年陈潭秋写给家人的。当时党中央决定调陈潭秋夫妇去中央苏区工作,可妻子徐全直产期临近、行动不便。他俩反复商定,陈潭秋先行,妻子生完孩子再走。为了不让孩子拖累革命工作,他们准备将出生后的孩子交给三哥、六哥家抚养,而此前已经有两个孩子交给了外婆。

  陈潭秋故居纪念馆讲解员汪满:“他说我始终是萍踪浪迹,行止不定的人,几年来,为了生活南北奔驰。他写这封家书的时候,当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秘书长,随时有任务,他随时可能要奔赴前线的。”

  信中说:这样的生活,小孩子终成大累,直妹(徐全直)本不舍离开他们,但又没有办法。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陈潭秋英勇奋斗,但即使生死关头,他也惦念亲人,牵挂儿女,愧疚和思念藏于字里行间。

  陈潭秋故居纪念馆讲解员汪满:“这个家书是2月份写的,我们湖北这边2月份非常寒冷。他请求哥哥,给孩子做身单夹的衣服,但是当时他们完全可以跟哥哥说,给孩子做身棉袄吧。没有说出口。说明当时他对家里的亲人的愧疚。”

  家书写完后仅仅几个月,陈潭秋的妻子徐全直被捕入狱。1934

  年初,在南京雨花台被国民党杀害,年仅31岁。1943年9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的陈潭秋,在新疆被国民党当局杀害,牺牲于天山脚下。

  陈潭秋故居纪念馆讲解员汪满:“他真的是心系劳苦大众,希望全人类和底层的老百姓过上好的生活。他想改变这个社会大环境可以说他为了共产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所有他的贡献。

篇二:讲党史故事创清廉武汉

  党史小故事大全3到5分钟范文(通用3篇)

  Word文档可编辑

  党史小故事大全3到5分钟范文(通用3篇)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探究史、奋斗史、创业史。它是全体中国人民才智的结晶。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史小故事大全3到5分钟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

  党史小故事大全3到5分钟毛泽东的拐杖情缘毛泽东一生酷爱山水,工作之余,登山是他的一大爱好。拐杖,

  成为他晚年登山必不行少的用品。他对拐杖没有什么讲究,不管木制的还是竹制的,只要合用就行。在众多拐杖中,他特殊喜爱一根竹拐杖,这根拐杖来自杭州丁家山。

  毛泽东喜爱杭州,称杭州为其次家乡,生前先后40多次来杭州。20世纪60年头初,有一次毛泽东登丁家山,上山前,随行人员没有带拐杖,就到旁边农家砍了一根竹子,简洁处理了一下,当作拐杖,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散发着清爽竹香的拐杖上山。途中,他仿佛想起了什么,突然停住了,慎重地问工作人员:这根竹子有没有付钱?工作人员回答说:老乡原来不收钱,但我们还是付了。毛泽东很兴奋,赞扬

  工作人员做得对。毛泽东对这根拐杖宠爱有加,上山后叮嘱工作人员不要丢掉,要带回北京去。

  后来,无论是在中南海漫步,还是外出视察,毛泽东始终运用这根未经雕琢的拐杖。作为国家领导人,也曾有人给毛泽东送精致的拐杖,但是他却从不留用。对于从野外带回来的这根竹拐杖,他却敝帚自珍,视为珍宝。

  有一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考察,随身带着的就是在杭州丁家山上用过的竹拐杖。其间,越南主席胡志明来中国访问,到长沙拜见毛泽东。毛泽东与胡志明交情很深,两人相见甚欢。有一天漫步时,胡志明突然向毛泽东提出交换拐杖,以资纪念。毛泽东看了看胡志明手中精致的拐杖,扬起自己手中的竹拐杖,风趣地说:就这根打狗棍跟你换?换不得,你的太美丽了。胡志明拗不过毛泽东,只好带着缺憾回去了。

  生活作风绝不仅仅是一己的好恶问题,还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精神品行的详细反映。生活俭朴是毛泽东的一贯本色,他不太注意物质享受,一向严格要求自己,拒奢侈崇俭朴。他的拐杖就是最好的说明。

  毛泽东喜爱拐杖,宁可拄杖徒步,也不愿坐担架,更不愿坐轿子。1947年3月,胡宗南重兵进逼延安,毛泽东率中心机关部分人员离开延安转战陕北。其时,他肺炎初愈,身体虚弱。卫士们考虑到他行军困难,为他打算了一副担架,可他坚决不坐,非与大家一起徒步行军。毛泽东不坐担架,这让大家很伤脑筋。警卫员孙振国找了根柳木棍,送给毛泽东说:您就用这根柳木棍做拐杖吧,这样走起路来或

  许会省力一些。毛泽东拄着木棍,试走了几步,很是满足。此后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木棍转战陕北。

  晚年,毛泽东的登山爱好没有变更,但他有一个原则即上山不坐轿。有一次,毛泽东邀张治中同乘专列外出考察。火车到了安徽,张治中建议毛泽东上黄山看一看,毛泽东心有所动,但是,当他得知不能开车上山,只能坐轿登山时,就毅然放弃了,那我就不去了,我不坐轿。

  许多人对毛泽东不坐担架、不坐轿子感到不解,对此,他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明说:坐轿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我毛泽东不能坐!

  作为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他比谁都更有权力和条件要求好的物质享受,可他从来不搞特别化。宁愿拄杖徒步,也不坐轿子,正是他公仆本色的体现。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勤务员,当主席也不能比别人特别,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毛主席之所以被人民爱戴和怀念,缘由也在于此。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今日,如何使广阔党员谨守朴实的生活作风,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牢记人民公仆的本色,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到党的建设的重大命题。对此,或许可以从毛泽东的拐杖中得到一些启示吧!党史小故事大全3到5分钟

  彭德怀开解下属夏纳是抗大总校的学生,毕业后被安排到八路军总部作战科当参谋,但他对安排给他的工作有点看法,心里不大痛快。彭德怀知道这

  一状况后,确定亲自找他谈一谈。一天,彭德怀来到夏纳的住处,一见面就开宗明义地说:你就是

  夏纳同志吗?我叫彭德怀。一听是彭德怀,夏纳忽然惊慌起来。彭德怀看到他这个样子,温柔地笑笑,尽量把神态放得随意一些,说:听说你是从抗大总校来的,我们很欢迎。咱们这里真正有文化的人不多,很须要像你这样的学问分子前来工作。可是,据说让你到作战科你不很满足,是吗?夏纳局促地说:我学的专业是工程技术,没有特地学过军事学问,我怕到作战科完成不好任务。

  是呀,彭德怀深有感受地说,根据你所学的学问,本该让你去搞工程才对。但是,现在的形势不允许我们这样支配,我们正在打仗。依据地里又没有什么工程可搞,要搞也只能等到抗战成功才行。眼下,摆在我们面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跟日本帝国主义打仗。特殊是作战科,很须要一些有文化的同志去加强工作。为了应付日本鬼子,短暂只好让学问听从抗战,你说是不是?

  听了彭德怀这番话,夏纳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彭德怀趁热打铁,接着开导他说:其实,什么学问也是从实际工作中学来的。别以为军事这门学问高不行攀,事实上也没有什么了不得。只要肯学习多动脑子,很多科学学问也都是可以学习到的。到那时,你就会觉得学习军事,指挥打仗,还真有意思多了。

  一天,彭德怀在作战科看到夏纳写的一篇题为《论敌人的铁壁合围战术》的文章,便坐下来仔细地阅读起来。原来,这年夏天,日本侵略军为了一口吃掉抗日力气,对华北依据地施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

  后来,在八路军前方总部的指挥下,经过广阔军民的同心同德,奋勇抗敌,最终粉碎了敌人的铁壁合围。夏纳亲自参与了两次反扫荡的激烈战斗,便琢磨探讨一番,写出了这篇论文。

  彭德怀看完文章后,说:小夏,你这样做是很对的。实践出真知。一个青年应当好好探讨点实际问题,尤其是敌人运用的那些战术,特别值得我们仔细探讨。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不过,你写的这篇文章还存在某些片面性。你只从表面上说了一下敌人战术上的一些形式,没有从本质上明确指出敌人‘铁壁合围’战术的特点和弱点。假如能够就如何打破‘铁壁合围’战术做进一步的探讨,这篇文章就会生动有力,有理有据,说得让人心服口服,产生肯定的教化意义。

篇三:讲党史故事创清廉武汉

  11、王建安视察拒陪同

  1977年初夏,王建安到厦门某军视察,军、师领导准备开车陪同前往却被拦下。王建安一脸不悦地问:“你们来干什么?”领导们说:“给首长带带路。”王建安反问道:“怕我丢了不成?你们去,我就不去了。”说罢,领导们只好退下。

  12、公务用车岂能接娃娃放学

  1956年,杨明松刚刚接任贺炳炎的警卫员。前任警卫员交接时告知,司令员有四个子女在成都军区八一小学寄读,每个星期六下午要接司令员子女回家度假。

  杨松明想,八一小学距军区大院有7里多路,难不成接几个娃娃还要去挤公共汽车?杨明松于是自作主张,向司机“发号施令”派车,“周师傅,出个车,把司令员的娃娃接回来!”

  当天傍晚,一辆苏制吉姆牌高级轿车从八一小学开回贺炳炎居住的院子。在学校憋了一个星期的孩子们欢叫着冲出车门,嬉闹声惊动了正在客厅休息的贺炳炎。

  贺炳炎走出门外,顿时两道浓眉拧得紧紧的。他把警卫员杨明松叫进客厅,严厉地说,“以后,我的娃娃不能用我的车去接。你坐公共汽车也行,喊个三轮车去接也行,这个专车是我工作用的,娃娃不能用!”

  杨明松低下了头,红着脸默默地听着。从此,他再也不敢用司令员的专车去接娃娃了。

  13、吴永光下雨不准用车

  1970年,吴永光调任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配了一部专车。但他除了外出办事,一般很少用车,上下班20多分钟的路程从来走去走回。

  一次,他最喜欢的小女儿吴笑娜请老师到家里教小提琴,离开时突然下起了雨。小女儿想用车送送老师,吴永光坚决不同意,说:“你送老师是私事,不能用公家的车。”最后,女儿只好打着雨伞,一步一脚泥水,送老师去坐公共汽车。

  后来,吴永光病重,长期在军区总医院住院,而他的汽车停在大楼门口。二女儿吴笑春在隔壁楼上班,一天又是下大雨,她赶着要去火车站买出差的火车票。吴永光的司机看不过去了,说:“我开车送你吧!”吴笑春婉言谢绝了:“爸爸都不随便用车,我办自己的事就更不能用了。我还是坐公共汽车去吧。”说完,就撑伞走向了瓢泼大雨之中。

  14、吴德峰走后门没门

  解放后,吴德峰长期担任政法战线的领导工作。有一次,他继母的一个侄儿因为当过国民党特务而被人民政府逮捕,亲戚前来求情,他严肃地说:“我们是共产党,不是国民党,求情无济于事”。亲戚无功而返。

  镇压反革命时,吴德峰的胞弟吴世悉被群众举报,当地政府认定他有罪,便派人到武汉将其抓回保康县。亲属们到武汉求时任武汉市长的吴德峰帮忙,让他给当地政府打招呼关照。吴德峰不但没做打招呼的工作,反而一直说服亲属,要严格按照当地政府的政策办。

  吴德峰任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期间,原来的部下曾有人求他解决一些个人问题,每次都遭到他的拒绝。他对来人说,“正因为你原来是我的部下,我才更要严格要求你、爱护你。我们都是党培养多年的干部,可不能拿党的原则当儿戏!”

  由于吴德峰总是把前来疏通关系的亲朋好友拒之门外,他的勤务员常常感慨,“要走吴老的后门算是没门,他叫你连窗户都爬不进去!”

  15、嫌夫人帽子买贵董必武作自我批评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住进了北京。董老的夫人何莲芝怕他年岁大了,受不得风寒,就将自己在延安大生产中劳动所得而积攒下的钱给他买了一顶帽子。董必武问花了多少钱。何莲芝怕他嫌贵,就骗他说只花了二三十元钱。过了些时日,董老又向何莲芝问起这顶帽子的价格。

  何莲芝依然没有改口说:“你怎么不相信人?就是二三十元嘛!”

  董老摇了摇头说:"你呀,骗我还说我不相信你,你自己看看。"说完,取下帽子,指了指帽子里沿的标价。

  何莲芝顿时就闹了个大红脸,原来,何莲芝买帽子时,没有注意到帽子里还有标价。

  之后,董必武在开党员生活会的时候,还专门拿这个事作例子作了自我批评,并写了一个横幅挂在自己的书房里:“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性习于俭,俭以养廉。”

  16、彭德怀的“特权”

  1940年4月,朱老总根据中央决定返回延安,八路军前线总部只留下彭总和左权副参谋长,彭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夏季的一天,彭总翻山越岭到黄山洞水腰兵工厂视察,总务科的同志知道彭总胃不好,不让他吃小米,就做了些面条,还炒了鸡蛋、豆腐、土豆、白菜,凑成四个菜。彭总问:“工人吃的和我们一样吗?”程明升厂长回答:“差不多。”彭总二话没说,背起手就出门了。他来到工人吃饭的地方一看,是小米饭炒白菜,彭总回来问程厂长:“这是谁让做的?”程厂长说:“您有胃病,为您做面条是经伙食委员会研究决定的。”彭总的

  表情更加严肃起来:“我有胃病你们知道,难道工人中就没有得胃病的吗?你们知道吗?给我打小米饭来,不吃面条。”程厂长知道犟不过彭总,只好把面条给了伤病员。

  17、贺炳炎探亲“三辞刘专员”

  贺炳炎上将,祖籍湖北宜都。1951年11月,时任解放军青海军区司令员兼第一军军长的贺炳炎携妻、子回乡探亲,途经宜昌。前来码头迎接的宜昌专署专员刘真,是他的老部下。

  专署招待所是栋百年老屋,陈旧简陋,食宿条件差。老首长远道而来,刘专员当然想把生活安排得好点。他精心挑选,找到桃花岭专署机关接管国民党的一幢洋楼,请贺炳炎一家去住。

  谁知贺炳炎一口谢绝,“招待所条件再差,总比打游击时滚泥巴睡地铺好些嘛!”

  军区首长回乡探亲,宜昌的父母官自然想尽下地主之谊,想请贺炳炎和其亲属吃顿便饭,略表欢迎之意。

  可是,刘专员几次在贺炳炎面前提起此事,都被谢绝了。虽然如此,老部下总觉得不尽地主之谊未免失礼,还是备了一席薄酒。

  不料却惹得贺炳炎满脸不高兴。他绷着脸说:“现在不少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我们能节省的要尽量节省。早就讲了,不要请客,怎么还要这样办!”刘专员只好作罢。

  贺炳炎临行前,刘专员又提出陪送老首长回乡。贺炳炎抿嘴一笑,诙谐地说:“我回家探亲,你去干什么?你去,我还要雇一顶八抬大轿抬你这个父母官!”说完,两人都哈哈大

  笑起来。

  18、梁斌三次辞官的故事

  梁斌从1948年底到1952年初,在襄阳工作了五个年头,领受了四个第一。即第一任宣传部长,第一任襄阳日报社长,第一任党校校长,第一任团青委书记。在这里留下了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改运动,亲手创办襄阳建国后第一张报纸《襄阳日报》等足迹,同时也为孕育《红旗谱》、《翻身记事》等宏篇巨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最终,梁老以其常人无法想象的执着,为人们留下了以《红旗谱》为代表的数百万字的宝贵文化财富。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巨匠,一位功勋卓著的革命者,一位完全有资格高官有位、享受特殊的人,却三辞官。

  梁斌第一次辞官是1952年。那是湖北省委书记李先念亲自点将,调他担任新武汉日报社社长。上任不到一年,他就辞官,为写他的长篇巨著《红旗谱》。随后,他调任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只做一个机关党支部书记。

  第二次辞官,是梁斌辞去中央文学研究所机关党支部书记,以便专心创作他的《红旗谱》。

  第三次辞官,是梁斌找到中组部的领导要求辞去职务,那位领导准备安排他到天津去当副市长,又被他辞掉了。

  后来梁老终于如愿,在河北省文联挂了个名,从此专心地创作《红旗谱》。别人是官越做越大,他却主动要求越做越小。

  19、王树声“收购”家乡送的茶

  王树声喜欢喝家乡的绿茶。上世纪六十年代,一次家乡去人给在京的麻城籍首长每家送来几盒茶叶。他先是欢喜,后是发愁,最后还是坚决不收。来人说:"这是一点家乡的土特产哦?"他却一本正经地说:"你们把公家的东西送给我,我是坚决不能收的!"但因为他确实太爱喝家乡的茶了,他还是舍不得让来人拿回去,于是就硬给了八十元现金将几盒茶叶买了下来。当时他每个月的工资才三百四十元。

  20、董必武为六角钱写检讨

  1941年,由于受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的影响,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生活条件极其艰难。办事处的财务工作重担由中共南方中央局常委、统战工作委员会书记董必武掌管。为了维持办事处机关的正常运转,董必武殚精竭虑地拨打着这把“小算盘”,亲自制定机关伙食标准,实行包干调剂。为了改善办事处的生活状况,董必武在处理千头万绪的工作的同时,对办事处机关的伙食开支严格管理和监督,他要求办伙食的同志既要想尽办法改善领导和同志们的伙食,又决不能乱花一分钱。有一个月,在月底伙食费结算时,账面上有六角钱的开支平不了。为此,董必武十分自责,坚持要做检讨,许多身边同志都安慰董老“六角钱不是大数目,没必要小题大做,也不用做检讨”。董老对身边的同志们说:“我们党的经费来得不容易,每分每厘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浪费铺张的权力。”之后,董必武执意在机关大会上作了检查,并亲自向党中央写了检讨信。

篇四:讲党史故事创清廉武汉

  2022党史故事5分钟演讲稿优秀范文【通用三篇】

  党史故事5分钟演讲稿1大家好!今日给大家说说手举马灯照万人的故事,长征路上,夜行军中,红军战士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穿着一般战士的灰色军装,提着一盏光明的马灯,站在险隘的路口,盯嘱着同志们"当心,当心!'他,就是中央苏区财政部长林伯渠同志。一九三四年十月十一日,为了保存革命实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撤离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头了举世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了阻挡红军突围,集中了大量兵力和飞机实行围追堵截。这样,红军就只能白天隐

  藏,夜晚行军。林伯渠同志当时是红军总供应部长和总没收委主任,可以想象,他肩上的担子有多么的繁重!为了保证部队供应,他还要常常亲自带领战士去打土豪。为了保证他的工作,也适当地照看这位已经年近半百的老战士夜间行军,组织上从缴获的几盏马灯中给他配发了一盏。然而,林伯渠同志从没有将这盏小马灯个人占用,肯定要把光亮照给大家。

  一天夜晚,部队正在翻越四川天全境内的一座名叫老虎岭的大山,突然前面传来"哎哟'一声,林伯渠赶忙问询,是前面有一条溪沟,一位小战士过沟时不慎掉了下去。林伯渠三步并作两步赶了上去,举着马灯一照,只见山沟足有一丈宽,沟上面仅搭着一根树,朝下看,黑咕隆咚不见底,隐隐传来流水声。这时,只听见从下面传来了小战士的声音:"我还活着,我观察小马灯了!我观察小马灯了!'听到那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喊声,林伯渠一边

  支配搭人梯,一边找来绳子吊马灯。只见马灯顺着人梯走,人梯随着马灯行,最终把小战士拉了上来,挽回了一条生命。

  这时,只见林部长手持木棍举马灯,照着独木桥大声坚决地下命令:"快,快速过桥!'这可急坏了警卫员小邓,搓着双手心急如焚。"林部长,您这要举多长时啊?'"不管时间多长,都要保证战士们过桥无险情。来,我们两人轮番举,20分钟为一轮'。只见马灯光下战士匆忙过桥,足足过了4个钟头整,等到部队全过完,已是午夜时分。林部长这才带着警卫员最终一个踏上征程。其次每天刚蒙蒙亮,队伍全部到达两河镇。迎面走来朱德总司令,拉住林部长笑盈盈地说:"辛苦您了,有一名女战士要为您唱首歌,她就是小战士的老乡李坚真。'

  这时只听掌声起,一曲山歌响入云:"年过半百老英雄,又当部长又当兵。山高水深何所惧,手举马灯照万

  人。'感谢大家!党史故事5分钟演讲稿2大家好!今日给大家说说周总理的两把椅子,很少有人知道周

  总理从病重到去世使用过一把特制的椅子。1975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卫生部主要负责人找到我

  说:"总理叫我来找你,他有事要见你,什么事我也不知道。'我们当即驱车来到北京305医院。总理把我叫进他的病房。走进总理的病房,只见他坐在一张布面的沙发椅上,椅子右边地上有个瓶子与他身上的管子相连,里面有多半瓶的血水总理消瘦了许多,胡子很久没有刮,长得很长,脸显得很憔悴,只有剑眉下那双睿智的双眼仍和过去一样。

  见到我,总理说,"倪志福同志,我一天到晚只能坐在

  这把椅子上,很难过。我想请你帮我设计一把椅子,像飞机座椅那样,靠背可以放下来,让我能够躺一下。'我说:"总理,我给您设计一个全自动的吧,您按一下电钮就行。'"不用,你设计一个用手摇的就行了。'总理说着指着面前的一张藤椅说:"这是毛主席特地从湖南给我捎来的,但是靠背稍矮了点,你做的椅子比这个稍高点。'

  那天我哭了,我没有想到总理病得这么重。回到家里,我连夜为总理设计了一把椅子。设计图纸一出来,我就立即赶往当时的北郊木材厂,和一位姓毛的工程师用最快的速度赶制出一张左边一摇可以躺下来、右边一摇脚部可以抬高的椅子。送到总理那里,总理试了试,很满足地说:"很好、很好,假如能再宽一点,我都不想下来,就在上面睡觉。'于是,我们连夜又为总理做了一把更宽一点的椅子。总理说:"感谢你们帮我做了两把椅子,不过花费的钱应由我自己出。'

  听说总理直到去世,坐的都是这把椅子。感谢大家!党史故事5分钟演讲稿3大家好!我于近日重温了党史,它让我有了新的体会,让我更加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由于它是最宏大的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员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是对中国共产党光荣传统的历史继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风貌的时代创新。100年光辉历程,xx载执政实践,贯穿着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革命战斗的严峻考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究,改革开放的宏大创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宏大成功,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理

  论和实践品质,在于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走在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广阔人民的前列,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党的历史进展的不同时期,党的先进性始终是贯穿党的建设的一条红线。在战斗年月,我们党用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详细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推动党的建设,开拓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当时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勇敢奋斗,直至革命斗争的最终成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殊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共产党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共产党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期间党员

  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坚固树立和仔细落实科学进展观,以昂扬的斗志,为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领先示范,乐观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进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

  党的xx大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是党在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宏大实践,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先进性的生动体现。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转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中国共产党从争取执政地位,到建设和进展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和科学进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历史,已成为全党珍贵的精神财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xx届四中

  全会上,中央要求把党史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三个重点学习内容之一。深化讨论党的历史,仔细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扬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肯定会连续深化学习党史,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

  感谢大家!

推荐访问:讲党史故事创清廉武汉 清廉 党史 武汉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