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映照新时代第五期观后感400字(全文)

发布时间:2022-06-17 11:42: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心映照新时代第五期观后感400字(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初心映照新时代第五期观后感400字(全文)

初心映照新时代第五期观后感400字6篇

第一篇: 初心映照新时代第五期观后感400字

朗读者观后感第五期

导语:第一次意味着什么,你知道吗?你记得你很多的第一次,你是喜悦还是流泪。央视《朗读者》第五期的主题正是“第一次”,第一次有什么感人的故事呢?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朗读者》第五期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1】 下面是董卿的教科书级的开场白,流畅的文字直击人的灵魂深处,又给人以尽善尽美的享受。

“人,这一辈子,

要遇到很多很多个第一次,

刘震云第一次给《安微文学》投稿,

拿到了七十多块钱的稿费,

立马就请女朋友去吃饭;

许镜清老人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

拥有了属于他自己的一场音乐会,

但是他为这一天等了三十年;

王学圻二十年前就第一次当导演了,

可是这部电影拍到最后就剩下三个人

让他欲哭无泪。

这都是非常宝贵而难忘的第一次,

因为他们意味着我们的成长。

就像作家汪曾祺所说的,

人的第一次,

往往需要勇气,

但是第一次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因为它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

所以说,如果你的人生,

能够拥有越多的第一次

也意味着我们的人生越丰富,越多彩!”

01

第一位朗读者:王学圻,1946年3月19日出生,中国著名演员、导演。

王学圻说,1998年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杨丽萍请他这个从没有导演经验的演员,去做她的自传体电影《太阳鸟》的导演。

隔行如隔山,没有导演经验的王学圻克服了重重困难,让电影《太阳鸟》从前期筹备到最终成片,一下子花了5年的时间。坚持到最后的时候,剧组仅剩三人。最终,来源于杨丽萍真实的生活阅历的影片《太阳鸟》终于在第十五次的剪接后审核通过。这部电影获得了第二十二届蒙特利尔电影展评委会大奖、第五届大学生电影节艺术创新奖。

时隔近20年,王学圻在舞台上与大家分享他第一次当导演的故事时,他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神情凝重,时而滔滔不绝,时而陷入沉思。

“这是自己第一次做导演,在这5年里,我几乎放下了其它所有工作,期间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对于我来说是一段痛并快乐的经历,记得每次送审甚至连出租车都不敢打。”王学圻坦言道。

杨丽萍之所以选择王学圻,正是看中了他的坚持。而王学圻把第一次导演给了杨丽萍,也是看中了杨丽萍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王学圻给大家朗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选段,并把它献给《太阳鸟》的所有的摄制人员。

“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为梦想奋斗,为人生每个第一次努力!

02

朗读者 柯洁

第二位朗读者:柯洁,中国围棋职业九段棋手,浙江丽水人。

柯洁六岁开始学棋,1997年出生的他,未满20岁就拿下4个世界冠军。被誉为天才棋手,同时也是在世界第一位之上停留时间最长的中国棋手。在他的世界里没有第二名这种说法,如果不是第一,就是失败。

今年1月,谷歌宣布推出真正2.0版本的阿尔法围棋。对人工智能来说,围棋一直是一个禁区。

柯洁说:人工智能是没有经历过棋手所经历的苦,它不知道从排名倒数第一到世界冠军的感觉,没有积淀,没有感情,也就没有传承的意义。专业棋手背负的是一种责任,传承这种传统文化的责任,这也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棋手的原因。

柯洁并不畏惧与阿尔法围棋的对弈,他说:“就算阿法狗打败李世石,但它打败不了我。”

2017年4月,柯洁将于浙江乌镇挑战AlphaGo,进行人机大战。

最后,柯洁给大家朗读的是《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篇的其中一段,用来献给未来更加强大的自己。

03

朗读者 许镜清

第三位朗读者:许镜清,86版的《西游记》总作曲人。

那首百听不厌的《敢问路在何方》就是出自许老之手。这是他第一次为大型电视连续剧作曲,除了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西游记里上百段配乐也全部是他创作的。

一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难忘的第一次。对于许镜清先生来说,人生最深刻的第一次莫过于举办音乐会,2016年12月,这首伴随着无数人成长的曲子在人民大会堂里两度响起,拉开了作曲家许镜清“2016《西游记》主题音乐会”的大幕。这场音乐会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是在网友的众筹下与大家见面的。

为了这场音乐会,许镜清先生三次落泪,第一次是心脏病发住院时,那是伤心的眼泪;第二次是音乐会当天在台上,那是感动的泪水;第三次是音乐会举办完,回到家嚎啕大哭,那是欣喜的泪水。

虽然他人生的第一场音乐会来的晚一点,是在70岁那年。

但他说:这是我辗转了30年的心愿。只要我活着就不晚。

许镜清先生朗读的是巴金先生的散文《灯》,谨以此篇文章献给所有热爱《西游记》人们。

04

朗读者 刘震云

第四位朗读者:刘震云,著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2016年,刘震云的两部作品《我不是潘金莲》和《一句顶一万句》电影版上映,掀起热潮。

《我不是潘金莲》是刘震云第一次创作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电影《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与女儿刘雨霖的第一次合作。刘震云的两个第一次都为他带来了成功。

台上,刘震云讲了:第一次作品发表在《安徽文学》,70多元的稿费,用在了请女朋友吃饭上。那个女朋友就是现在的太太,两人浓浓的情意,使得现在的家庭十分和睦。刘震云开玩笑说,现在家庭和谐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啰嗦。

他还讲了和女儿相处的故事,称女儿为雨霖导演,女儿叫他刘老师,就是在家也是这样。

他说:他和女儿基本上不嘘寒问暖,很喜欢和2分钟内能搞定事的人打交道。

从节目舞台上我们还看到了这位中国优秀作家、编剧鲜为人知的睿智又风趣幽默的另一面。

最后,他为大家朗读了自己的作品《一句顶一万句》选段,送给喜欢这本书的读者,和这部电影的观众。

05

朗读者 王珮愈

朗读者:王珮瑜,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位京剧老生,是京剧余派的第四代传人。

王珮瑜被人们誉为小孟小冬。

她16岁就得到了京剧前辈的赞赏和提携,23岁拿到了全国戏剧梅花奖,25岁出任上海京剧院一团的副团长。在如此完美的履历当中,在众多的第一次当中,她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完善自己。

如今,王珮瑜更多时候是以京剧文化推广者自居。不仅在各地开办公开课、清音会,还走进大学、中学甚至小学校园里推广和普及京剧。前不久,因为在某档网络综艺上的惊艳表现,王佩瑜还曾引发过网友的热烈讨论,被称为“京剧推广第一人”。

王珮瑜朗读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致献京剧前辈孟小冬。

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王珮瑜的念白更是朗读出这恢弘气魄、豪气意韵。当传统诗词遇见国粹京剧,竟是这样一般绝妙风情。

06

朗读者 杨利伟

朗读者:杨利伟,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2003年的10月,38岁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使得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舞台上,杨利伟分享了他难忘的“第一次”飞行。他说:“其实这个第一次绝不仅仅属于我,它属于我们共同奋斗的航天人,属于在座的以及电视机前的每一位炎黄子孙,它属于我们深爱的国家和民族,甚至属于全人类。”

当董卿问到当时是否会担忧风险问题时,杨利伟坦言道:“我们身为军人,本身就准备风险和牺牲,存在风险是载人航天的正常现象,这不会动摇我。”

同时,杨利伟表示特别想借《朗读者》的舞台,表达对战友、同事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背后的每一个人的敬意。最后,他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学生朗读了自己的作品《天地九重》。

是啊!我们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的第一次,难忘而又宝贵,他意味着我们的成长。

其实细想来,每一个人都在第一次过自己的人生,不是吗?这条不能回头的人生道路上,正是许多不能忽视的第一次让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2】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用诗一般的语言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中央电视台开年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节目以“一个人,一段文”,通过讲述中国故事,朗读经典美文,如春风拂面,细雨润物般,温暖着人们的心田,赢得受众与舆论的好评,成功塑造了文化节目的精神品格,树立了文化节目新的标杆。

如果要破解《朗读者》的创新密码,一个“情”字足矣。

用“热情”给“朗读者”最高的礼遇

朗读,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习惯,也是提升一个民族文化品格的重要途径。《朗读者》紧紧抓住“朗读”这种文化行为,在城市中,在人群中,寻找“更多想要倾诉的心灵”。

主持人董卿不仅仅走进北京人艺、走进国家图书馆,也会通过竖立在街头的“朗读亭”,倾听许许多多普通“朗读者”的声音。来自“朗读亭”里的声音有对亲情的表达,也有对友情、对爱情、对成长、对事业的表达。每一种表达,都是一种真挚的情感。

正如《朗读者》节目内五段故事,从价值观角度分析,有文艺家的感恩情怀,有无国界医生的奉献精神,有成功人士的家庭教育,有浪漫幸福的爱情承诺,有最美女神的亲情呵护,也有事业老人的毕生追求。这些“朗读者”的价值表达,都不是“喊叫”似的,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似的,观众用“眼泪”“掌声”,甚至“起立”来表达对“朗读者”的敬畏。

让“朗读者”得到最高的礼遇,给“朗读者”最体面的尊严。节目给“朗读者”最华丽、最宽广的“朗诵舞台”。节目给“朗读者”最顶级的音乐搭配,比如让钢琴王子李云迪现场演奏节目主旋律,邀请台湾民谣之父现场弹唱充满意境美的经典民谣,用吴彤的《笙歌》为濮存昕朗读的《宗月大师》配乐,形成“有故事的朗读者+经典美文+经典音乐”的跨界艺术融合。

用“真情”讲述“朗读者”最动人的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用真心,动真情。《朗读者》,朗读仅仅是一种节目形态,人是节目的核心,人物故事是节目内容的主体,情感是节目要表达的主旨所在。故事让《朗读者》更立体更饱满,情感让节目有血有肉,价值观表达和精神追求,让节目富有灵魂。

《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中通过主题词“遇见”,展示了五种不同的人生。也许人物嘉宾身上的标签是明星化的,权威化的,但他们的故事却是生活化的。

濮存昕讲述“改变命运的人和事”,不管是“濮瘸子”,还是“荣大夫”,还是老舍先生与宗月大师,濮存昕的成长经历、从艺经历、人生经历,就像一本书,值得人们去阅读。从阿富汗战火中走来的无国界医生,讲述战地接生经历,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和平的珍贵和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感。柳传志讲述管理员工和管理亲人的区别,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鲜花山谷的一对恋人故事,让人感受到爱情承诺的力量。世界小姐的育女观给人天伦之乐般的柔软感。翻译大师许渊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事业观,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这些“朗读者”的故事,或温暖,或伤感,或幽默,或快乐,总是从不同层面,展示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这是最具时代气质的中国好故事。

“情”到“真”处,方动人心。濮存昕提到应该感恩的荣国威大夫时,眼里噙着泪花,那抿着欣慰的嘴角和煽动着红润的眼睛,怎能不让观众动容呢!许渊冲老先生在介绍他所翻译的第一首诗《别丢掉》时,动情地讲述林徽因创作体验,“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情到真处,九十多岁高龄的老翻译家,双唇颤巍,哽语凝噎,催人泪下。

用“纯美”的文化形态营造最精致的文化氛围

成风化人,讲究“成”什么之“风”,“化”什么之“人”。《朗读者》通过“最正之人,最美之文”,成就现代电视栏目最精致的文化氛围。

节目主持人的选择,是知性的代表。董卿作为主持人在节目中不仅成为节目进程的引导者,也是节目信息的访谈者,更是节目价值的挖掘者、呈现者和强化者。比如在濮存昕谈话之后,董卿概括道:“记住那些帮助过你的人,不要以为一切都理所应当;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不要以为事不关己。”当人们沉浸在“鲜花山谷”的恋爱童话之中时,董卿一语点破,“诗文写得再好,也比不上两个人真真切切的日子”。在点评九十多岁高龄的大翻译家时,董卿说,“人,不在于你度过多少日子,而在于有多少日子值得记起”。这些看似很朴素的话语,实则是节目所倡导的生活观。

节目朗读者的选择,是正能量的代表。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百姓,《朗读者》所选择的“朗读”嘉宾,具有良好的社会美誉,具有成功的社会贡献,具有乐观健康的心态。朗读者无国界医生蒋励的背后,是一个无国界医生的群体,也是中国医生的国际形象代表,他们的价值观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国家气质。翻译家许渊冲的朗读是由其亲友、学生来完成,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体现出中国翻译事业由一个人的坚守,拓展到众多人的追求。柳传志对自家子女的嘱托,也体现出万家子女的嘱咐。这就体现出一档《朗读者》节目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节目诗文选择,是经典文化的代表。正如《朗读者》片头画面中所呈现的《红楼梦》《简爱》《鲁迅全集》《平凡的世界》一样,《朗读者》节目中既有古典文字,也有外国诗作,还有近代名篇。《诗经》中的名篇、老舍的名作、朱书豪的名句、鲍勃·迪伦的名歌……朗读者的文字是美的,是经典的,是值得回味的,这是《朗读者》最具文化力的体现。人和事是《朗读者》最健康的躯体,经典美文朗诵是节目最精致的外衣。健康的人和事,精美的文,是《朗读者》最完美的整体。

最纯美的文艺形态,营造最纯净的文化氛围。朗读是最简约的文艺形态。《朗读者》摒弃当前中国电视节目纷繁芜杂的形态元素,采用最简单的访谈、最简单的朗诵形态、最简单的文艺辅助。庞大的舞台,只为朗读者一人而设;另辟蹊径的访谈区,只为保持访谈交流的私密感;悠扬的《笙歌》、唯美的《罗密欧》与《牡丹亭》穿越、动情的民谣、流水般的钢琴,一切都为朗读服务。

用性情的敏感去捕捉最现实的生活需要

《朗读者》之所以能快速抓住受众的心,重在它能体感到当下社会最迫切的心理需要。

从传播心理角度,现代人似乎厌倦了不疼不痒或者隔靴挠痒的综艺娱乐,文化节目回归是当前社会心理的需要。前不久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刚刚掀起一股文化的热潮,黑龙江卫视又横空出世《见字如面》,联想前几年,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既是文化责任,也是电视传播的初心所在。文化节目,总能让一部分人,甚至一大部分人找到灵魂的乐土和精神的家园。只不过,文化节目需要文学母体的支撑。文化节目呼唤整个文学体系的心能够静下来、沉下来,能够融入生活,融入时代,融入人心。

从审美角度,人们需要正能量、暖能量和美的能量。真善美的世界,总是有一种力量的唤醒。濮存昕那醇厚的磁音总让人感到温暖,柳传志那铿锵的叮嘱总有一种亲情的力量,鲜花山谷总是回荡爱的呼唤。《朗读者》节目中处处都给人美的享受。

新闻性让节目距离时代更近。新闻性不仅仅存在于新闻节目当中,文艺节目、文化节目、情感节目都离不开新闻性的敏感力。蒋励的经历,是我们最熟悉的新闻画面,翻译家的人生是新闻的访谈,鲜花山谷是新闻的发现。新闻,让《朗读者》贴上时代的标签;新闻的敏感,让《朗读者》呈现出多维的信息触角,而每个触角都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紧密相连。

《朗读者》带着中华文化的基因,讲述中国的故事,运用中国人的话语,抒发中国人的情怀,怎不让中国人沉醉呢!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朗读者》第五期视频观后感

2.cctv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

3.央视《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

4.2017年央视节目《朗读者》观后感

5.《朗读者》礼物观后感

6.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600字

7.央视《朗读者》第一次观后感

8.2017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9.央视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

10.2017年朗读者观后感大全

第二篇: 初心映照新时代第五期观后感400字

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


  《朗读者》是央视播出的一档节目。以下是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1
  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各方好评不断。在2月18日第一期节目播出后,该节目在豆瓣上的评分就已经高达9.0分,在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上连续两小时排名第一,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的名字纷纷登上微博热搜,许渊冲先生多部作品也登上当当图书板块热搜榜……《朗读者》收获了观众“零差评”的好口碑,被追捧为“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
  将值得尊重的生命与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
  《朗读者》采用“明星结合素人”的嘉宾阵容,既有著名作家麦家、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等人们熟悉的名人,也有来自四川金堂县的周小林、殷洁夫妻俩这样的普通百姓。节目将他们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相结合,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cctv《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cctv《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这是节目制片人、主持人董卿在《朗读者》中的开场白。
  “做《朗读者》,一方面是因为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职责和使命;另一方面是我个人的兴趣,我对文学很感兴趣,同时对人也很感兴趣。”董卿认为,“从《朗读者》中像是寻找到了其高吻合度,因为这档节目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结合在一起,让时代背景和个人兴趣同步共鸣。”
  总导演之一田梅认为,真诚是《朗读者》最大的特点。事实证明,“非市场化手段”一样能够赢得收视率与口碑双丰收。当下,艺人参加真人秀综艺的片酬水涨船高是公认的事实,但田梅认为,《朗读者》在邀请嘉宾时更多是靠真诚与情怀而非其他,“很多人是花钱请不来的,比如马云先生,他很愿意参加我们的节目”。
  “节目为观众打开了斑斓的情感世界,情感是人类共通的,它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对于这样一个清新脱俗又平易近人的节目的走红,另一位总导演刘欣并不感到意外,他认为随着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升级,文化类综艺确实迎来了“突围”的时机,“直击观众内心最深处的那份感动,才能引发最大程度的共鸣,做到这点很难,但是却很重要。”
  从文学出发,走向情感和生命体验
  饱含书卷气,是这档综艺的另一显著特征。朱自清在《文学的美》一文中写到:“文字的艺术,材料便是‘人生’。”当一对来自四川的普通夫妇念起《朱生豪情书》中的语句,“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也一定很可爱”,我们很难不被感动;翻译家许渊冲已96岁高龄,却仍坚持每天工作至凌晨三四点,说到动情处,他感慨“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我们心中也很难不起敬意。
  “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需字字读得响亮。朗读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更多时候,朗读也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风化人,也正是我们做这个节目的初心。”董卿表示cctv《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中小学辅导
  文汇报首席记者王彦谈道:“汉语之雅驯,文化之宽广,情感之丰厚,全都在节目不疾不徐的节奏中渐次打开。”
  为了让《朗读者》能拥有期望中的独特气质,董卿邀请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导演陈维亚、作家刘震云、导演陆川等人,一起加入策划,还邀请了著名作家铁凝、王蒙、余秋雨、冯骥才担任文学顾问。在朗读者的选择上,不管公众人物或普通人,唯一的标准是必须具有阅历和感染力,这样才能很好地勾勒出文字所描绘的情感。而至于读什么,节目策划之一的刘震云认为:每个人都有朗读的原动力,他们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读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会与我们产生怎样的共情。说到底,《朗读者》想做的是从文学出发,走向情感和生命体验,将每个人连接到一起。
  文化类节目未必“冷”
  “我参加《朗读者》,是因为看了第一期以后,闻到了它的气息,这是一个在泛娱乐时代下的反时尚节目。如今我们正缺少这样的节目。”节目嘉宾麦家说,“《朗读者》让你可以感觉到它在向经典致敬,那种庄重性正是时下所需要的东西。”
  目前,每个省会城市的电视台都有一两档自称为“金牌节目”的综艺节目,各地方台也或多或少“跟风入市”,砸钱做综艺、搞真人秀,但真正值得一看的节目却寥寥无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发文点评:“如今越来越多没营养的综艺节目占据了市场的主体,而《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这才是真正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朗读者》证明文化类节目未必‘冷’。”
  “其实文化类节目该怎么突围,我觉得首先还是我们期待着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有所改善。”董卿说。《朗读者》节目组除了把这份对精神文化的尊重移植到节目中来,还在节目之外扛起了更多责任。节目组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设置的流动朗读亭引起很大反响。  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2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用诗一般的语言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也强调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cctv《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cctv《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中央电视台开年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节目以“一个人,一段文”,通过讲述中国故事,朗读经典美文,如春风拂面,细雨润物般,温暖着人们的心田,赢得受众与舆论的好评,成功塑造了文化节目的精神品格,树立了文化节目新的标杆。
  如果要破解《朗读者》的创新密码,一个“情”字足矣。
  用“热情”给“朗读者”最高的礼遇
  朗读,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习惯,也是提升一个民族文化品格的重要途径。《朗读者》紧紧抓住“朗读”这种文化行为,在城市中,在人群中,寻找“更多想要倾诉的心灵”。
  主持人董卿不仅仅走进北京人艺、走进国家图书馆,也会通过竖立在街头的“朗读亭”,倾听许许多多普通“朗读者”的声音。来自“朗读亭”里的声音有对亲情的表达,也有对友情、对爱情、对成长、对事业的表达。每一种表达,都是一种真挚的情感。
  正如《朗读者》节目内五段故事,从价值观角度分析,有文艺家的感恩情怀,有无国界医生的奉献精神,有成功人士的家庭教育,有浪漫幸福的爱情承诺,有最美女神的亲情呵护,也有事业老人的毕生追求。这些“朗读者”的价值表达,都不是“喊叫”似的,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似的,观众用“眼泪”“掌声”,甚至“起立”来表达对“朗读者”的敬畏。
  让“朗读者”得到最高的礼遇,给“朗读者”最体面的尊严。节目给“朗读者”最华丽、最宽广的“朗诵舞台”。节目给“朗读者”最顶级的音乐搭配,比如让钢琴王子李云迪现场演奏节目主旋律,邀请台湾民谣之父现场弹唱充满意境美的经典民谣,用吴彤的《笙歌》为濮存昕朗读的《宗月大师》配乐,形成“有故事的朗读者+经典美文+经典音乐”的跨界艺术融合。
  用“真情”讲述“朗读者”最动人的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用真心,动真情。《朗读者》,朗读仅仅是一种节目形态,人是节目的核心,人物故事是节目内容的主体,情感是节目要表达的主旨所在。故事让《朗读者》更立体更饱满,情感让节目有血有肉,价值观表达和精神追求,让节目富有灵魂。
  《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中通过主题词“遇见”,展示了五种不同的人生。也许人物嘉宾身上的标签是明星化的,权威化的,但他们的故事却是生活化的。
  濮存昕讲述“改变命运的人和事”,不管是“濮瘸子”,还是“荣大夫”,还是老舍先生与宗月大师,濮存昕的成长经历、从艺经历、人生经历,就像一本书,值得人们去阅读cctv《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中小学辅导
  从阿富汗战火中走来的无国界医生,讲述战地接生经历,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和平的珍贵和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感。柳传志讲述管理员工和管理亲人的区别,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鲜花山谷的一对恋人故事,让人感受到爱情承诺的力量。世界小姐的育女观给人天伦之乐般的柔软感。翻译大师许渊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事业观,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第三篇: 初心映照新时代第五期观后感400字

央视《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

导语:《朗读者》在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享受人文艺术之美的同时,更满足了不少观众的审美需求。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央视《朗读者》第五期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央视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1】 在这个星期,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中央一套播出的《朗读者》节目。刚听老师说完,我很好奇,难道这个节目是一群人在朗读吗?那该多无聊呀!为什么老师会让我们看这种节目?

等看了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嘉宾都是一些知名的人士,而他们的朗读,也不是平白无趣,而是发自内心,充满真情实意。当节目刚开始时,主持人董卿阿姨就简洁明了地告诉了我们第一期节目的主题:遇见。在我心中,遇见这个词是相当平常的,不就是一个人碰见另一个人吗?当我看到一个人时,我才发现遇见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他就是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他曾经想当宇航员,可是没能当选。这时他”遇见”了他的父亲,是他的父亲鼓励他,使他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他选择了新的行业,并且经过多番波折,当上了总裁。看完之后,我感慨万千:人生是多变的,但有许多人都因失败而沮丧。可他们都未曾想过,或许他们走另一条路,便可登上人生巅峰,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放弃,在一条路上跌倒不起。哪怕当不上白领,董事长什么的,只要勇于挑战,不畏失败,总有一条路适合自己。

通过这个节目,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做人道理。

  央视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2】 在最新一期《朗读者》中,李亚鹏不仅分享了自己陪伴女儿成长的故事,还朗诵了朱自清的《背影》,听之让人动容;而昔日“央视一姐”倪萍则讲述了她多年为子求医的心路历程,并朗读了自己写的《姥姥语录》,她饱含深情的声音直抵人心。“让我们一起去朗读吧!”主持人董卿的这句话,把人们带入一个久违的场景,也让亿万观众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朗读的“引力”。继《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朗读者》,该节目在央视一套黄金档一经开播,迅速爆红,受到观众热情追捧,在新春伊始就让文化类节目迎来了一个小高潮。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当下,文化生态越来越多样化,观众不仅需要爆笑来解压,更需要悠久的文化来滋养。正如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在与董卿的访谈中讲的一句话:“人生就是要创造美,享受美。”相信许老这句话,将成为更多人的共识。明晚,《朗读者》第五期将在央视一套八点档播出。

事实上,文化类节目并不是初次进入观众视野,从2013年至今,《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三个“大会类”节目的大受欢迎,为《朗读者》的面世做了足够铺垫。

首当制片人就推出了一个爆款,在董卿看来,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一方面,大的时代背景在呼唤着更有文化品质的节目,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们这个节目筹备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怎样把文化类节目做得高而不冷上花了一番功夫。”据节目组介绍,每次的台本都有将近100页,都是董卿跟导演们凌晨4点左右收工,上午9点开始开工磨出来的。

不少人形容《朗读者》是电视综艺的“一股清流”。有些专家认为,说它“清”,是因为《朗读者》做到了形式清爽、内容清新、让人内心清净,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学的力量,引发共鸣,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和情感之美,而这也正是节目火爆的文化密码。

形式上,《朗读者》每期设置一个主题,首先会分享一段人生故事,然后再朗读一篇文字。这些文字是嘉宾一段人生经历的投射,而不会显得是两张皮:故事是故事,朗读是朗读。两者之间选择一个很巧妙的切入点,这也是《朗读者》的核心策划所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点评:“《朗读者》别具一格, 慢下来 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内容上,朗读者既有濮存昕、柳传志这样的名人,也有蒋励、成都鲜花谷夫妇这样的普通人,至于读什么,策划之一的刘震云认为,每个人都有朗读的原动力,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读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会与我们产生怎样的共鸣。执行总导演夏欢欢回忆说:“我们确定要请成都鲜花谷的夫妇,但让他们读什么呢?董卿听了他们的故事后,一下子就想到了朱生豪写给妻子的《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期节目播出后,他们的人生故事与朗读被网友誉为最美丽的“遇见”之一,网友评价:“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不懂什么朗读技巧,但是他们那蕴含着感情的声音却不停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荧屏上,《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异军突起,激起了不少观众对诗词、书信、朗读等传统文化方式的热爱。这也呼应了董卿做《朗读者》的初衷:“尽我们所能去做情感类的一种共鸣,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一种认知和最温柔的记忆。”

《朗读者》在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享受人文艺术之美的同时,更满足了不少观众的审美需求。当下,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时代主流,大众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精神食粮。从朗读的层面看,不是每一位朗读者都能展现出专业高水准,但真正打动人的,是朗读者结合个人独特经历所传达的真情实感,与观众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濮存昕那句“记住帮助你的人,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别人”,回应了人们内心对善的需求;而《愿你慢慢长大》中,初为人母的张梓琳寄语孩子的“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所传达的,则是人们内心对安静平和的向往。“汉语之雅驯,文化之宽广,情感之丰厚,全都在节目不疾不徐的节奏中渐次打开。”

不过董卿也说,这一小高潮的到来,并不能乐观地视为文化类节目就迎来了春天。业内专家也表示,相较于娱乐类节目,文化类节目确实有一定的准入门槛,需要更精心的设计,也需要观众多一些耐心,多一点思考。但这起码是个风向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们永远都有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深入人心,这种精神文化需求还会有更强劲的表现。如果我们表现出高度的文化智慧,还会出现更多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央视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3】 没有炫目的舞台,没有热辣的开场……18日晚,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缓缓揭开了神秘面纱。6组嘉宾、6段故事、6种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在节目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的解读中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节目首播后,网上好评不断,豆瓣评分高达9.5,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纷纷登上微博热搜,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当晚,随着李云迪的钢琴伴奏,《朗读者》亮相了。围绕首期主题”遇见”,6组嘉宾依次登台朗读,他们来自社会各界,有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有表演艺术家濮存昕,有企业家柳传志,有世界小姐张梓琳,还有来自“鲜花山谷”的素人夫妇。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分享情书……通过荧屏,那些令人感动的文字悄然流向千家万户。

从节目形式来看,《朗读者》扩展了读本的范围,首期节目中,6组嘉宾为观众展示了散文、诗歌、歌词、小说、致辞等不同的文学形态,朗读嘉宾的真情流露令这些掷地有声的文字大放异彩。此外,节目舞台也省略了华丽的包装,让朗读者始终以绝对主角的身份呈现在舞台上,这样的舞台设计也极大地凸显了文字本身的魅力。

而节目的嘉宾采取了名人+素人的“星素”组合,首期节目中,除了观众熟悉的许渊冲、濮存昕、张梓琳、柳传志等名人外,素人嘉宾也带来了自己的故事——其中有为了实现妻子梦想、花费十年时间建造1500亩花园的“鲜花山谷”夫妇,也有曾在阿富汗一天接生40多个新生儿的无国界医生蒋励。因为拥有特别的人生经历,他们的朗读更加扣人心弦。与其说观众是被嘉宾朗读的文字打动,不如说是为朗读者背后的故事而感动。《朗读者》不喧哗,自有声,于无声处传递情感,传承文化。

节目播出后,网上好评如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发文点评:“满荧屏都是明星玩游戏,《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节目,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与此同时,网友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后感:

“在这个泛娱乐时代,《朗读者》的出现增加了社会对国人阅读环境缺失的关注,以文学的方式进行情感表达,让观众体会到文学之美,明白读书之于人生的重要性。”

“当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在董卿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到舞台上时,当许渊冲谈到翻译神采奕奕时,瞬间泪目……”

“以‘遇见’为主题,柳传志畅谈家庭教育、‘鲜花山谷’向我们传达人世间最美的爱情……通过嘉宾饱含深情的朗读,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到文学的力量,确实是一档值得推荐的好节目。”

“这节目浓度太高,几乎每一组嘉宾都能单剪一期节目,这是一种奢侈。”

“看完节目,突然想放下手机 ,捧起一本书来读一读。嗯,这大概就是《朗读者》最真实的意义体现。它体现了电视节目的社会引领作用,用温度和情感,唤醒国民阅读的生命力,重燃对经典作品的情感共鸣和敬畏之心。”

“节目中的每段文字都让我深深地感动。文字的魅力在于它对生活的提炼升华,没有故事的支撑,所有文字的影响力也都会相形见绌。所以,当柳传志讲起自己的儿子女儿,并朗读着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那一刻,在观众的眼中,他已不再是商界大佬,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古稀老人。”

第四篇: 初心映照新时代第五期观后感400字

《朗读者》第五期视频观后感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介绍,《朗读者》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为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阅读!

在我们人生旅程里,有太多的“第一次”,最初的感觉往往新鲜而富有诗意,在父母的记忆里,孩子的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感觉都是那样甜蜜而美好。

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但是第一次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它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如果人生拥有越多的第一次,也意味着人生越丰富、越多彩!

王学圻

20几年前,成为了《太阳鸟》的导演,这是他第一次执导电影。《太阳鸟》剧情来源于杨丽萍的自身阅历,拍摄期间曾出现资金断裂情况,消失的杨丽萍在第三天带回两麻袋钱,里面甚至有毛票和分票,自此王学圻笃定要坚持完成这部电影,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都坚持了下来。第一次做导演王学圻知道了导演的艰辛,也明白了导演的责任就是将优秀的作品呈现到观众面前。

棋士柯洁

并不畏惧与阿尔法围棋的对弈,他说,人工智能是没有经历过棋手所经历的苦,它不知道从排名倒数第一到世界冠军的感觉,没有积淀,没有感情,也就没有传承的意义。专业棋手背负的是一种责任,传承这种传统文化的责任,这也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棋手的原因。

央视西游记作曲许镜清

于去年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第一次《西游记》音乐会,音乐会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在网友的众筹下与大家见面。为了这场音乐会,许镜清先生三次落泪,第一次是心脏病发住院时,那是伤心的眼泪;第二次是音乐会当天在台上,那是感动的泪水;第三次是音乐会举办完,回到家嚎啕大哭,那是欣喜的泪水。

刘震云

与女儿刘雨霖的第一次合作。女儿的一句话“好的电影里看不到导演,看不到摄像机,看到的只是人物和故事。”打动了刘震云。刘震云爆料自己与女儿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王瑜

第一次看京剧,那时还不到三岁,演员在台上扮花脸,花脸一叫唤小瑜就哭了,结果那场戏只看了一半。

第一次看京剧,就被场景吓呆,但是从此京剧在她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王瑜第一次以专业京剧演员站在舞台上时,她就决心不仅要传承京剧,更要去传播京剧。

《朗读者》从第一期到第四期的主题词分别是:第一期“遇见”,第二期“陪伴”,第三期“选择”,第四期“礼物”,那么第五期会是什么呢?让我们敬请期待哦!

节目的明星嘉宾覆盖不同领域,之后亮相的,还有航天英雄杨利伟,作家刘震云、配音演员乔榛,及演员斯琴高娃、蒋雯丽。

此前有消息称节目组会邀请胡歌,其实不少网友表示老胡曾经在很多场合展现过自己的朗读功力。

让名人去掉光环,以平凡状态示人,而节目也给非娱乐明星讲故事的空间。这样的嘉宾,在第一期亮相的有两组,

分别是花费10年时间建造1500亩花园的鲜花山谷夫妇,和曾在阿富汗一天接生40多个新生儿的无国界医生蒋励。

《朗读者》向我们展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大千世界。一个人,一段文,每季就有近70段文字的深情朗读通过电视广为传播。一年有四季,如果精心策划、组织、传播,那将是怎样一种真、善、美的增殖和递送啊

朗读者不是不可读一段自己书写的文字,但一定要是有较高水准的文字,而更多的应该选择能够震撼到自己的文字——经典和准经典的。如果不仅重视朗读之人,也重视朗读之文,那么《朗读者》就可能从一档真人秀的情感类综艺节目,向人文类提升

消费主义和娱乐至上,使一些从业人员千方百计自以为是地迎合(实质是在误导)观众,并从娱乐至上走向娱乐至死。《朗读者》的出现,可以看成是改变电视文化萎缩的尝试性努力,用朗读的方式来重新唤起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直击人心引人思考的审美力量

偶然打开电视机,恰好看到央视刚刚开播的《朗读者》,颇觉耳目一新,印象甚好。这是董卿主持的又一个文化类节目,而且这次由她兼任制片人,这就意味着她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朗读者》与她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相比,确有许多不同。《中国诗词大会》声势浩大,有百人团、挑战者和擂主等众多变动不居的角色,不仅“诗霸”“词霸”们的表现出色,而且主持人本人诗词歌赋的修养也颇令人惊艳,从而赢得“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赞美。不过,因为它是竞赛类节目,未脱选秀窠臼,考试的气氛又太浓,不知有多少颗小心脏为此而蹦蹦乱跳。《朗读者》显然更有独创性,除了栏目名字使人想起一部德国同名小说和英国改编的同名电影外,并无什么因袭。

《朗读者》必有朗读,语气却又重重地落到“者”上。“者”在此处指发出“朗读”的人,可见《朗读者》十分重视朗读之人。

在这档节目里,“人”虽有名人和非名人、专业和非专业之分,或曰有素人和非素人之分,却一样地受到尊重。“素人”是个外来词,指平民、朴素的人和未经修饰的人。在第一季前两期的朗读者中,企业家柳传志、国际名模张梓琳、获国际最高翻译奖的翻译家许渊冲、儿童作家郑渊洁等都是名人,但在朗读方面他们却是“素人”;演员濮存昕、蒋雯丽、乔榛等既是名人,又是朗读者中的专业人士;其他名不见经传者应该都属素人之列。这些显然经过一番挑选的人,按照节目的设定不是先来一段朗读,而是先接受主持人采访,讲一段自己的人生故事。为了话题集中起见,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有点儿出人意料的是,名人们没有讲他们的“成功学”,如遇见第一个扮演的角色、获取第一桶金之类,而是讲他们在最初的平凡生涯中遇到的偶然如何改变他们的一生。如柳传志遇到了挫折——因舅舅是“右派”,他未被录取为飞行员,而是进了大学,这才走上了后来的人生道路。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濮存昕的经历更是鲜为人知,谁也想不到他从小患过小儿麻痹症还被同学起过“濮瘸子”的外号。要不是后来遇到了荣大夫治好了他的病,根本不可能走上舞台成为一名演员。这样,荣医生就成了濮存昕遇到的改变他命运的第一位贵人。可以说,在第一季第一期的朗读者中,濮存昕的人生故事是最为幸运的“遇见”之一,在讲述之后的朗读也最为出彩。这除了因为他有优秀演员的修养外,还因为他选择了老舍的散文 《宗月大师》。老舍对宗月大师助他上学的感激之情,正如濮存昕对荣大夫的感恩一样,因此朗读这篇散文真是最贴切不过的了。我相信,这是作为北京人艺演员的濮存昕自己的选择,因为老舍就是北京人艺传统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作品一定为濮存昕所熟知。

至于在“素人”中,主动从北京大医院辞职的“无国界大夫”蒋励的“遇见”最感人。她与助产士在阿富汗的战火中接生了三千多个新生儿,平均每天四十多个,又无一例孕妇死亡,真正体现了一位白衣天使崇高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以及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她紧接着朗读的,恰好是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被永远禁止”,“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才能被容许自由”,“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才能听见人们的悲/要牺牲多少条生命/才能知道太多的人已经死去/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答案它在风中飘扬”。这首民谣充满了对这个动荡不安世界的关切和悲愤,也代入了朗读者在阿富汗经历的切身体验。听到朗读这首民谣,我们的心完全被震撼到了,为一种巨大的悲哀和无助深深哭泣,从而想要改变什么。这就是文学的力量,也说明为自己和给他人朗读的必要。

《朗读者》每季有十二期,这意味着一季就有近70位各界人士为观众讲他们人生中的一个故事,加起来就是近70个非虚构的人生片段,向我们展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大千世界。一个人,一段文,那就有近70段文字的深情朗读通过电视广为传播。一年有四季,如果精心策划、组织、传播,那将是怎样一种真、善、美的增值和递送啊!我相信凭现在的团队,能够把这档被定义为“情感类”的综艺节目办得更好。但既然命名为“朗读者”,重人还得重文。谁是朗读人,哪是朗读文,都需要精心挑选。朗读者不是不可读一段自己书写的文字,但一定要是有较高水准的文字,而更多的应该选择能够震撼到自己的文字——经典和准经典的。如果不仅重视朗读之人,也重视朗读之文,那么《朗读者》 就可能从一档真人秀的情感类综艺节目,向人文类提升。

目前我们天天在播放的电视节目有文化吗?答曰,在纪实类、人文类、戏曲类、地理类、动物类的节目里多些,在虚构类的节目中少些,以纯娱乐为宗旨的综艺节目中则极其稀薄以至于无或负。例如照搬韩国模式的一个节目,男演员满世界地跑来跑去却不知在干吗,说探险却无险可探,多的是出乖露丑地恶搞,也没啥好笑。有的歌唱节目,歌手并不好好唱,摆出一副“老司机”的腔调欲盖弥彰地讲污段子。有的节目没什么内容,只见几个主持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出洋相嘎讪胡自娱自乐。

现在中国的电视台和电视频道数量巨大投入不少,但真正值得一看的节目根本不成比例,这可能也是电视依然在流失大量观众的原因之一。消费主义和娱乐至上,使一些从业人员千方百计自以为是地迎合(实质是在误导)观众,并从娱乐至上走向娱乐至死。《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兹曼指出,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一种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印刷术时代走向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朗读者》的出现,可以看成是改变这种文化萎缩的尝试性努力,就是用印刷文化来救赎读图时代的图像文化,用精英文化来救赎已经普遍娱乐化的电视大众文化; 用朗读的方式来重新唤起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直击人心引人思考的审美力量。

“最是书香能致远”,让我们朗读吧!

推荐:

1.朗读者第五期视频观后感

2.朗读者第五期视频【全程回放】

3.央视朗读者第五期视频

4.朗读者第五期主题词

5.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视频观后感

6.观看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五篇: 初心映照新时代第五期观后感400字

第五期答案

佚名

【期刊名称】《女性天地》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横向:1.武穆遗书;
2.行行重行行;
3.法郎;
4.华英雄;
5.前出师表;
6.英壮;
7.李元霸;
8,观世音;
9行运一条龙;
10.群英会;
11.会见:12.登堂入室。

【总页数】1页(P.64-64)

【关键词】出师表;观世音;一条龙;群英会

【作者】佚名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中国锅炉压力容器Ⅰ级无损检测人员第五期考试基础试题标准答案(一九八七年) [J],

2.中国锅炉压力容器Ⅰ级无损检测人员第五期考试超声专业试题标准答案(一九八七年) [J],

3.2007年第五期继续教育选择题答案 [J],

4.2006年第五期继续教育选择题答案及抽奖结果 [J],

5.第五期火狐狸智乐园答案 [J],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六篇: 初心映照新时代第五期观后感400字

工 作 简 报

第5 期

威海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 2012 年 3 月31日

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要求,主动转变观念,围绕中心大局,奋力开拓创新,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现将各科室本月工作情况和下月工作安排予以刊发,希望全体人员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解决工作难题,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

3月份工作开展情况

办公室(信息调研科)

1、制定印发了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2、制定印发了2012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3、组织开展了“科长讲业务”活动。

4、组织实施服务大厅值班主任制度。

5、根据省人才工作责任制考核要求,起草了市人社局2011年人才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6、发表新闻稿件30余篇,其中省级以上17篇。

7、编印工作简报3期。

就业指导科

1、与相关科室共同开展打造“半小时就业服务圈”调研。

2、根据省人社厅要求,上报了《开展微笑服务,打造“360”品牌》典型材料。

3、对“春风行动”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指导各市区扩大“春风行动”社会影响力和工作成效。

4、推进各市区“就业资金管理系统”应用,安排了三季度就业统计上报工作。

交流科

1、根据省人社厅部署,申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发展项目20 个。

2、根据省人社厅部署,对8个已实施的人才发展项目加强跟踪服务,并按时上报项目进展情况。

3、制定印发文件,组织开展引进高层次人才资格认定和创新创业项目评审申报。

4、组织155家企业赴高校招聘毕业生,接待求职人员1.8万人次,达成引进意向8158人。

5、办理人事调动手续557人。

市场科

1、组织举办了“春季网络招聘大会”,78家企业上网发布招聘岗位1708个,4310名求职者上网应聘。

2、举办日常招聘活动8场,入场单位350家,提供招聘岗位1.3万个,进场求职4000人,达成意向1092人。

3、研究完善“劳动99”三版就业失业登记模块和人事代理模块服务功能。

4、上报了市人力资源市场月度和季度供求分析报告。

5、办理就业登记和灵活就业540人;
审核劳动用工备案258份。

6、上传网络信息139条,回复网上咨询20条。

代理科(档案管理科)

1、新增代理单位5家,新增托管人事档案574份。

2、办理调配手续561人,办理社会保险相关手续80人,代办退休和失业手续108人。

3、接收和转入人事档案1720份,调转出库和机要发送人事档案201份;
整理人事档案464份,归档材料1621份,提供人事档案查阅和政审等185人次。

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技术培训教研室)

1、组织开展了母婴护理岗位专项能力考核,开展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鉴定。

2、组织开展了高等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毕业生职业技能鉴定报名工作,对职业院校鉴定考核报名进行审查。

3、协助市局相关科室对20余家民办培训机构进行检查。

4、参与职业学校专业技能大赛评判工作。

创业指导科

1、会同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威海中心支行,就扩大创业贷款合作银行范围开展调研和实地考察,提出实施方案。

2、加强与市妇联的协调沟通,就加强妇女创业贷款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3、制定印发文件,明确各市区创业贷款年度任务指标。

4、参加了由人社部组织举办的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评估要求说明会和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流程研讨会,以进一步提高我市创业工作水平。

培训科

1、对抱海大酒店等企业112名职工开展在职培训。

2、上报了各市区一季度职业培训开展情况。

3、向市财政部门上报了一季度失业职工培训与技能提升培训情况,申报技能提升培训补贴65.5万元。

基层就业服务平台科

1、参加全市基层平台建设推进会,就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向各市区提出要求。

2、组织开展了劳动保障协理员资格考试审查工作。

留学人员管理科

1、组织申报人社部2012年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

2、邀请北美洲交流中心尤伟顺博士一行来我市考察交流,并就我市参加首届“创智杯”全球华人创新创业项目大奖赛、举办高层次人才引进推介洽谈会以及在海外设立引进高层次人才联络处等问题达成合作意向。

失业人员管理科

1、开展了2011年度失业人员价格临时补贴发放工作。

2、开展失业保险经办业务自查,顺利通过省检查。

3、根据省人社厅要求,开展了失业保险统计和失业动态重点监测、失业保险监测数据上报工作。

4、为2500多名失业人员核发失业保险金152.04万元、核定医疗保险费45.80万元,为277名失业人员核批职业培训补贴22.16万元,为18名军转干部核发第一季度生活补助费1.08万元。

5、接收失业人员档案552份,为105人办理再就业、灵活就业档案转移手续,为591人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

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

4月份主要工作安排

办公室(信息调研科)

1、制定印发2012年人力资源公共服务重点工作目标。

2、根据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总体部署,对全面实施“满意化”服务情况进行总结上报。

3、根据创建“文明城市”总体部署,组织相关科室抓好责任落实。

4、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5、开展文件整理立卷工作。

就业指导科

1、根据《阳光就业路——山东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十周年纪念》书刊编印要求,做好我市经验总结和资料收集工作。

2、与市财政部门沟通协调,探索实行补贴资金按季申报、审核和拨付模式。

3、组织实施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申领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的审核、检查工作。

4、组织召开全市就业统计和系统管理人员工作会议,安排年度就业统计、就业指标电脑录入等工作。

5、巩固“春风行动”成效,指导各市区加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交流科

1、做好引进高层次人才资格认定和创新创业项目评审申报工作。

2、组织企业赴山东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参加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3、加强劳动力供求监测,研究确定重点监测企业名单。

4、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需求情况调查。

5、开展企业用工环境宣传活动。

市场科

1、升级“劳动99”三版系统,完善网上办事大厅、网上职介等模块功能。

2、拟举办“威海市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会”。

3、完善招聘信息登记发布制度,招聘信息专人负责、限时登记、及时上网。

代理科(档案管理科)

1、做好2007年代理人员退休养老金核算工作。

2、走访代理单位,全面了解人事专员委派制需求情况。

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技术培训教研室)

1、组织技工院校开展毕业生信息采集工作。

2、开展通用工种技能鉴定和母婴护理专项能力鉴定。

3、开展2011年评审高级技师和考核技师证书信息采集及验印工作。

4、上报国家(省)新职业统考考生技能鉴定信息、高职院校及技工院校高级工技能鉴定统考信息。

5、上报技工院校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开展情况。

创业指导科

1、以市人社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威海中心支行文件,下达2012年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目标。

2、加强与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威海中心支行沟通协调,抓紧落实与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创业贷款合作有关事项。

3、落实全国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评估要求说明会精神。

4、调整培训教室创业典型和创业项目展示牌。

培训科

组织抱海大酒店、金海湾大酒店、海马地毯开展职工培训。

基层就业服务平台科

1、贯彻落实全市基层平台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加快推进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2、指导各市区开展劳动保障协理员业务培训。

3、开展行政村相关情况摸底调查。

留学人员管理科

1、与北美洲交流中心就设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络处、举办高层次人才引进推介洽谈会等合作事宜进行深入洽谈。

2、开展高层次人才需求情况调查,并通过“中华海外人才网”对外发布。

3、加强与“创智杯”大会主办方联系,收集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信息,推动与我市人才项目需求进行对接。

失业人员管理科

1、组织开展2005—2011年度失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

2、按照市人社局要求,开展失业保险自查

3、协调市社保中心,推动欠发失业保险金发放到位。

4、上报失业保险统计和失业动态、失业保险监测数据。

                          

主编:郭景璐 工作简报[5]

推荐访问:初心 观后感 映照 初心映照新时代第五期观后感400字 初心映照新时代第五期观后感400字 我们的新时代观后感400字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