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先进事迹材料10篇

发布时间:2022-12-27 09:06:03 来源:网友投稿

农民先进事迹材料10篇农民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篇一:农村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三农”工作的带头人——联圩镇东岸村党支部书记熊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民先进事迹材料10篇,供大家参考。

农民先进事迹材料10篇

篇一:农民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篇一:农村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三农”工作的带头人——联圩镇东岸村党支部书记熊小宁“双带”致富事迹材料熊小宁,男,汉族,1969年7月出生,初中文化,现任东岸村党支部书记。近几年来,东岸村在熊小宁的带领下,不仅自己跃上了种粮大户之列,而且带动全村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涌现出了年播种2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86户。粮食生产在该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抓规模种粮的新格局。他带领群众摆脱贫穷落后,走向文明富裕,率先奔上小康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乡第一,达到人均7369元;实现了100%的组通公路,100%的农户通自来水,用卫生厕,100%的农户拥有高等家用电器和农用机械;在外包田居全县之首,达到一万亩;群众在县城购买商品房30套,在村庄户户建有楼房。其主要先进事迹表现如下:一、诚心、热心、积极发展粮食生产03年刚进入村委会工作,本地粮食市场疲软,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外出打工农民骤增。有的土地荒芜,有的庄稼种后无劳动力管理,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粮食生产。熊小宁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与土地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盘算着:这么好的地荒芜了多可惜啊!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粮食市场的疲软应该是暂时的。古人曾说“逢俏莫赶,逢疲莫懒”,我何不把外出打工人员的土地承包过来,既使他们能安心地在外工作,又能增加我的收入。当年就承包耕地100余亩。由于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较低,当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尝到甜头以后,熊小宁坚定了种粮的信心和决心,至2021年种植面积突破2021亩,粮食产量达180万公斤,他的示范带头作

  用,立即为当地群众吃下“定心丸”。他们纷纷找到书记,要求熊小宁牵头走出东岸,来到了与其相隔一岸的成新、朱港农场,找到他们的领导,逐年把两个劳改农场的田全部承包过来,转给本村群众承包,实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种植面积突破*****亩。他的事迹,很快引起了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并以他为榜样,在全镇广泛宣传和推广。目前我镇已涌现出规模种粮户722户,种植面积突破13万亩规模种植已构成我镇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熊小宁重视粮食生产,更注重对土地的珍惜,不让土地闲置,想尽办法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每年科技下乡、农机推广,他都热情欢迎。陪同农技干部挨家挨户作宣传发动,推广先进适用栽培技术,因为他心里想到的不仅是自己要科学种田,更希望周围的农民朋友也能搞好科学种田。每年村民开展技术培训,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坐在第一排的位置,聚精会神地聆听。村民中有思想不通、不乐意接受新技术的,他帮忙做动员工作;有没领会技术要点的,他用认真听讲、勤奋实践得来的知识无私地帮助别人弄懂。在生产过程中,他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土、肥、水管理,不偷懒,不懈殆。坚持良种良

  法,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由于他的勤劳加智慧,获得粮食产量达1000公斤的好收成。

  二、无私、诚信,带动周边农户科学种田熊小宁书记虽然文化不高,但他却比任何人都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年农技部门安排在他那里的试验田,他都欣然接受,在试验中,有的品种因为适应性差,或者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栽培条件而导致减产,农业部门按惯例要对他进行补偿的时候,他都说:“我不要你们补钱,那样就见外了。我把你们当作亲人,让我和你们一起做点事,筛选出哪些品种适合我们这个地方,哪些品种好,我们老百姓照着买,买到放心的品种,我只有高兴的份,哪儿会要你们的钱。”一席话,说得农业干部们心里热乎乎的。熊小宁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私、诚信的人,他良好的公德意识确实也感染了一些村民,大家纷

  纷消除成见,乐意跟农技干部聊天了,乐意跟干部们接近,学技术了。东岸村的粮食生产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产量突飞猛进,成为当地粮食生产优质高产示范村。

  为了解决劳动力严重匮乏和机械紧张的矛盾,他率先购进了排灌机械和收割机械等机具6台套,进行田间机械化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在他的带动下,通过自筹资金,县农机部门补助,先进购进了小型收割机、化肥深施器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机具共238台(套)。探索出了适合该村农业生产田间机械化作业的新路子,机械化田间作业的推广运用,增强了该村农

  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年机耕作业面积可达985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5%,把农户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经营水平,对助农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村党支部连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他个人连年被评为县、镇优秀共产党员、南昌市劳动模范。篇二:农民劳模个人事迹材料

  农民劳模个人事迹材料高焕球,男,1973年9月出生,汉族,东风桥镇新东坡村一组村民,这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有成员5人,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谱写了种粮新篇章。近几年来,在农业生产上他坚持农业生产标准化,拥有农机设备大型联合收割机二台、大型高速插秧机二台、旋耕机一台、小四轮拖拉机一台、机动喷雾机三台。承包了农田1000余亩,年总产约400吨,全年实现粮食总收入近百万元。高中毕业的他面临着生计问题,作为一名年轻人,他敢闯敢干,在家种田,在外打工,做过泥水匠,当过搬运工,1996年在镇上开了石门桥第一家网吧,2021年利用开网吧赚的钱买了一台收割机在农忙时帮别人收割稻谷。这段时期,他看到现在农村年轻劳动力不足,稻田抛荒严重,部分农户在水稻种植上一直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土地利用率低、科技含量低,水稻种植

  存在品种混杂、经营管理粗放、劳动力投入大、水稻加工销售困难等诸多问题。为此,他经过多方考察、论证,看到了科学种粮的曙光,必须实行集中种植,形成规模才能节约成本。他毅然放弃了网吧经营,投身入老本行----农业生产中去,当起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曾说自己是一名农民,国家也需要农民,要不然大家的粮食要谁来种,人民吃的粮食谁来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几年国家政策好,农业生产前景很广阔,要把这块农业蛋糕做大做强。2021年他开始承包水田,初时只承包了30多亩,

篇二:农民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农民事迹材料

  篇一:农民个人先进事迹农民个人先进事迹XXX,男,1953年生人。他是XX镇XX村的一名农民技术员,村水稻协会理事。他十几年如一日,为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为了农民增产增收,不辞辛苦地奔波着,操劳着……XXX常说是科学种田,使我尝到了增产增收的甜头。XX村是一个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村。家家户户都种植水稻。早几年粮食市场疲软,农户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开始出现土地抛荒现象,但XXX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出台。他敏锐地感觉到农业生产的春天即将到来,粮食市场疲软只是暂时的。他没有向村内其他人一样,放弃种田外出务工,而是选择了坚持。正在这时,镇农技部门伸出了援助之手,向他推荐了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他细心琢磨,每年农技推广中心的干部下乡指导生产,XXX都热情地将他们迎到家里,问这问那。并帮1助农技干部挨家挨户作宣传发动,推广先进适用栽培技术。因为他心里想到的是不仅要自己科学种田,更希望周围的农民朋友也能搞好科学种田。县农技干部召集村民开水稻技术培训会,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坐在第一排位置,聚精会神地聆听,并与农技干部。在生产过程中,他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土、肥、水管理,不偷懒、不懈怠,坚持良种良法,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由于他的勤劳和智慧,他的粮食单产一直高于全镇的平均水平。2011年他种植的高档优质稻平均亩产超过1000斤。在水稻种植方面,XXX抓住了以下几个要点:?品种选择力求优良化、优质化;?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用生物

  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病虫防治;?重点抓好水稻田间管理。今年,XXX干劲更足了。他说,种地是农民的老本行,我要把它种好,不仅能给我带来财富,更重要的是它使我感到有一种骄傲。正是在像XXX这样的种粮大户的示范带动下,XX村的水稻生产正朝着现代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篇二: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赵安荣赵安荣,女,1966年4月出生,共产党员,柞水县丰北河镇丰河村农民。务农之余,1984年高中毕业后曾任该村小2学民办教师等,2006年9月,担任丰河村文书。曾获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县“三八”红旗手、全县“五好家庭”等荣誉。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通过她不懈的努力,她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白皮松苗圃种植,并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她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一、白皮松苗圃种植,示范带头大家乐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赵安荣带头在自家承包地的地上进行了白皮松苗圃种植,为了很好的掌握这一新型种植技术,她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白皮松苗圃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的白皮松苗圃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亩产增值达20%以上。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乡亲们有点眼热了。在她的鼓励和带动下,几户村民也以同样的方法种植了白皮

  松。虽然方法相同,但是其她村民由于种植的经验不足,栽植之后在管理上任然存在不足。赵安荣一方面不断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阅、购买白皮松种植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并对其他几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这几年时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的白皮松苗圃种植得到了成效。通过几年的管理

  3实践,他掌握了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成为了一名白皮松苗圃种植能手。与她同时栽植的几户群众收入也一直相当可观,曾强了他们的信心。由此便调动了周围群众进行白皮松苗圃种植积极性,全社进行了50亩的种植示范点,全村白皮松苗圃种植面积一下子达到100亩以上。二、创新思路,买车搞运输白皮松苗圃种植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砸人认识到,光靠种地是很难真正发家致富的,要做好致富的“领头雁”,就必须另谋出路。经过详细的调查,她发现,当地的运输业,都是由外地的商人在搞,一条商机在她的脑海中闪现,于是她决定在当地搞运输。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被他的这种大胆的想法吓了一大跳,村里这么多人,都是老老实实种地,不也过的好好的,拿全家人辛辛苦苦从地里刨出来的几万元钱去跑没有一点把握的运输,万一赔了怎么办,实无必要抓注一掷再冒风险。无奈何赵安荣吃了秤砣铁了心,开弓难有回头箭,始终没有“商量”的余地。好在这次抉择没有辜负她的一番苦心,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不仅获得了高额利润,更为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三、共同富裕,不忘帮富“穷亲戚”在搞好白皮松苗圃种植,发展好运输业的同时,她没有忘记村上的贫困户,时时关心这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赵4

  安荣不知为别人花了多少钱:有的贫困乡亲盖房子缺钱,她“赞助”2000元;村里哪个有病无钱医治,她就主动送去医药费……,赵安荣夫妇义务赡养的6名孤寡老人,都得以颐养天年。她资助的4名贫困学生,其中2人已大学毕业;村里的贫困人,也渐渐脱离了生活的窘境。咱是党员,就该切实为乡亲们做点事。

  赵安荣搞运输赢得了丰厚的利润,虽然让村里人看的眼热,但谁也没有勇气去试一试。为此,古道热肠的李**亲自登门劝说,向他们传授经验,并把自己的货运信息提供给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劝说下,丰河村村民石学军、祁小林和他一起搞起来运输。每当提起赵安荣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她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聪明的人从不等待机会,而是主动地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只有踩在机会的肩膀上,才会取得更高的成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抢抓机遇,不放弃、不气馁,勤奋刻苦,踏实知足,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人生价值。篇三:农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农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农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女,出生于1976年12月,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5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现在更是将自己的事业和农村结缘,全心全意为农村的致富贡献光与热。勤劳致富创业食用菌的发展:1999年**嫁到婆家,最初,**和公公婆婆一起打理他们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但仅仅单一地种植蘑菇,土地利用率低,济效益低也不大好,**看在

  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下决心改变现状。**利用闲暇时间,走访农贸菜场、大型超市,深切感受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普通的蔬菜,食用菌消费越来越受到青睐,诸如金针菇、草菇、姬菇这些饭桌上偶然出现的菜肴,美味却散发着一种稀缺之感。她明白应该开发新品种,于是南下北上深入各地学习,先后从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江南食用菌科研所、****菌种研究所引进金针菇、草菇、猴头菇、绣针菇、姬菇等母种,潜心钻研,加上有丰富的食用菌技术出身的公公加以指点,**进步很快,对栽培技术了熟于心,果断地应用到食用菌的生产上,品种从少到多,规模从小到大,市场从点到面,很快成为**地区一家较大规模的食用菌生产大户,也是朝阳集团的一大菌类供应商。为了使产品能够进驻商超,这位娇柔的女子转战江浙沪,面对形形色色的经销商,散发出一种勇敢、不怕输、不服输的气场,丈夫更是盛赞妻子“打下了半壁江山”。凭借着良好的品质和不断的推广,鸿山飞凤的菌类还销往常熟、苏州、太仓、上海等地,广受好

  6评。作为食用菌的基本原料的棉籽壳,由于农业比较效益种植后,棉花种植面积骤减,棉籽壳量少价高,**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得出了菌料利用科学化的二项技术革新:一是采用玉米芯取代一定量的棉籽壳,既节约了原料成本50%,又缓解了棉籽壳原料紧缺的矛盾;二是菌料再利用,按照生产不同菌菇所需营养成分不同的要求,用生产过草菇后的下脚料经过消毒,继续配制生产平菇菌料,生产过平菇后的下脚料再利用作生产姬菇菌料,这样形成一料多用,综合利用的科学方法,大大地降低了生产原料成本,创出了一条降本增效的新路子。灵芝生产基地:依托菌类栽培的成熟技术,2009年**新增了灵芝生产基地,位于海拔1500-1800米的安徽原生态山林地区,得天独厚的空气、温湿条件创造了适合灵芝生长的原木短椴木培养基质,所产的灵芝孢子籽粒大而饱满,表面光滑,内含物多,药用价值高,加上引进国外先进的破壁技术,使得灵芝孢子粉的吸收率大

  大提高。2010年5月,**成功培育了北冬虫夏草这一珍稀的中草药,并以质优价廉、营养活性成分高而著称。事业需要创新,产品需要发展。多年的农村经验让**深深知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靠技术和人才。2010年,她与老公商量后一次性投资550多万元,新建生物农产品基地120亩、深加工厂房面积2100平方米,投资了现代生物农产品的生产、生化、

  7监测和加工设备。除了北冬虫夏草、灵芝破壁孢子粉,更为惊讶的是**一手打造的灵芝艺术盆景。灵芝,原是自然之神草而摄有日月之精华,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发现它能在家庭、酒店、办公室里大放光华。一帆风顺、五福临门、竹报平安、时来运转??这些原本抽象又寓意美好的词语,在**的手中完全形象化了,犹如巧夺天工,让人惊叹不已。这些姿态万千的灵芝艺术造型,都出自于的**之手,好似一个艺术家就那么随性一画,寓意吉祥的万千世界就呈现在眼前了。带领农户致富邻里乡亲们看到**一家的生意欣欣向荣,都过来“取经”。**很实在,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悉数奉上,一有人遇上栽培技术难题,她就去“灭火”。“大家都不容易,多点收入生活也宽心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说。她的基地不仅生产各类鲜菇,而且每年生产制作平菇、金针菇等菌种袋筒20万袋左右,其中一部分发往全镇及周边镇,也有发往更远的地方如浙江、苏北等。就鸿山街道而言,到她的基地购买袋筒的农户多达50户以上,袋筒发出后,**还实行跟踪服务,上门为他们解决栽培技术的难关,帮助农户多出菇、出优菇,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户的家庭收入,另一方面又解决了部分的出路。因此该基地将制作栽培更多更好的菌种供应社会,供应农户,争取带出更多的农户走共8

  同致富之路。真心回馈社会在丈夫眼里,过去的15年里中妻子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事无巨细,但从未有过怨言,当别人的妻子打扮得花枝招展去逛街去购物去旅游去度假的时候,自己的妻子或者穿梭在种植基地里,呵护着娇嫩的北冬虫夏草和灵芝;或者挨家挨户地宣传推广自己的产品,或者忙乎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总之,风里来雨里去,其中的万般辛苦让人倍感心疼。**的一个朋友则说:“认识她十来年了,一直是那么善良、真诚,乐于助人,有这样的朋友是一种幸福!”在朋友眼中,她很勤奋,对事业孜孜以求,有着大禹治水般的韧劲与魄力;她很淳朴,实实在在,从没有大唐霓裳羽衣般的华丽论调;她很本真,一言一行都源于内心,不掩饰不做作。2011年,**被评为省级“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女能手;2012年、2013年公司分别被评为**市、**省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一路走来,如果说是不懈追求、顽强进取的勇气成就了**的人生价值,实现了农村工作者的梦想,那么作为女性,用真心帮助别人、回报社会公益实践的点点滴滴也在深化着**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作为鸿山首家农业产业示范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捐资助学。每年为150名妇女提供菌类植物的信息、技术、销售服务,带动周边农产75户。910

篇三:农民先进事迹材料

  下班后凭借着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自己在矿图书室又借阅了相关资料并对器械自己进行了拆装并向老救护队员询问以前矿上发生的几起较大事故我们救护队员都是怎么做的从中寻找自己如果中自己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救护队员

  最美农民工事迹材料---记砚峡乡煤矿救护队队长郭建军郭建军,男,汉族,生于1974年5月,初中文化,中共党员,现为砚峡乡煤矿救护队队

  长。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在一线,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本着一个工人应有的精神,谱写了属于自己的时代风采。

  一、勤奋好学,技术精湛。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就早早来到了煤矿挣钱,20岁那年,自己成为了一名救护队员。初次接触医疗器械、救护仪器和瓦检器自己就莫名的喜欢,在师傅的带领下,自己学习了如何施救、如何给伤员包扎、人工呼吸等知识。在上班的过程中,又逐渐学会了救护器的操作和效验,认识了瓦检器,明白了他们在井下的重要性。下班后,凭借着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自己在矿图书室又借阅了相关资料,并对器械自己进行了拆装,并向老救护队员询问以前矿上发生的几起较大事故,我们救护队员都是怎么做的,从中寻找自己如果遇到突发事件,该如何处臵。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在入队考试中,自己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救护队员。在随后市、县煤炭系统举办的救护大比武活动中,每次都能获得前三名的好成绩,在矿救护队树立了一面大家学习的旗臶。

  二、大胆心细,敢作敢为。1998年11月,邻村殿沟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请求我矿给予救援,指令下达后,他第一个要求参加。在整个救援的过程中,他都冲在前,施救、包扎伤员,技术熟练,动作迅速,争取了大量的时间,顺利完成了救援工作。事故结束后,殿沟矿的救护队长说:“井下危险,抢救争分夺秒,你们救护队的这名职工,胆大心细,不顾个人安危,一直冲在前面救人,我们很感动,这次多亏了你们”。然而,他总是笑笑说:“这是我的工作职责,都是我该做的”。由于他工作认真,敢作敢为、对同事热心帮助,于2003年被推选为救护队副队长。2004年邻村东沟煤矿井下着火,他又身先士卒,带领我矿几名救护队员给予救援。在灭火的过程中,他几次冒着被烧伤的危险,撤出了设备,并冒着生命危险把被熏晕的职工陈贵富抢球出来背到了通风口,自己却晕倒在地,在同事的帮助下,他和陈贵富都获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从不敢马虎,经常对队员说:“我们的一个马虎,就可能导致一个生命结束,所以,我们要掌握的知识、救护技能,大家必须熟,而不是会;我们的监测数据关乎全矿的安全及生产,是先决条件,所以必须准,不能大概,我们对自己工作负责,就是对矿上、对职工的生命负责”。凭借着自己对工作的热爱、熟练的技能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2010年,被提拔为救护队队长至今。

  三、以身作则,始终如一。要求队员做到的,他首先自己必须做到,无论自己当班或带队处理事故,只要自己在现场,冲上去的肯定是他。经过他认真负责,救护队救援仪器达到了全、亮、准、尖、利、稳的规定要求,救护队队员个个技术过硬,并能及时掌握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矿山救援经验、抢险技能等专业知识,始终为矿上的安全工作保驾护航。在工作中他认真履行职责,恪尽职守、靠前指挥、求真务实、以身作责、扎实勤奋、团结队友、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他不但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外,还具有良好的主人翁精神,在我矿及周边煤矿职工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篇二: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最美家庭事迹材料互敬互爱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家庭美丽幸福的源泉。婚后几十年来,夫妻俩在生产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孝敬老人,照顾女儿;如今,夫妻俩都六十多岁了,不但要照顾年近九十的婆婆,还把一百多岁娘家老妈妈接到自家照顾。端饭递水,洗脸抹汗,嘘寒问暖,尽责尽孝,无微不至。每当看到两位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脸,夫妻俩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的甜。每逢农忙时,挖地种菜,为花椒修枝剪叶、施肥浇水,夫妻俩往往从凌晨三四点就要出门,除了回家照顾老人,一忙就忙到中午,虽然劳累但因为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让他们倍感欣慰。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乐,夫妻俩付出什么都在所不

  惜,心甘情愿。说起女儿张利,是吴安芳和丈夫最大的骄傲。女儿从小就非常听话懂事,平时在家,扫

  地、做饭等家务都帮忙分担,若是碰上农忙的时候,更是会主动地去帮忙。吴安芳经常说:“自己再苦再累不算什么,只要孩子们有出息,自己就心满意足了”。虽然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在这对农村夫妇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为了供孩子读书,夫妻倆一门心思扎进庄稼地,为的就是庄稼收成能好点,多赚点儿钱,供孩子们读书。同时夫妻俩也很注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他们以身作则,孝敬老人,邻里和睦,为的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使她能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在他们心中,孩子才是他们的希望,自己苦点累点都没关系,只要孩子有出息,他们这心里才踏实,日子才更有盼头儿。女儿也在他们的关爱和呵护下茁壮成长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夫妇俩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女儿张利几年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现留学美国。虽然女儿在家的时间少了,但是在外的她总是常打电话回来关心两位婆婆的健康,提醒自己的父母注意身体,每当节假日回家时总带些好吃好用的礼物回来孝敬他们。看到孩子如此孝顺,夫妻俩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乡邻们有时会问起他们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吴安芳觉得言传身教,做好行动表率非常重要,与其说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认认真真做一件。他们任劳任怨、勤俭持家、肯于吃苦以及尊老爱幼,给孩子做了个好榜样。

  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乡邻们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关系上,他们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他们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主动去帮助大家,为大家排忧解难,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张泽云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识是一种缘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夫妻俩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他们的努力也让他们收获了幸福和温暖。夫妻俩用孝心,爱心、真心演绎了小家庭最温馨的幸福,诠释了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幸福的最真实内涵。篇三:最美农民工事迹材料

  心系桑梓带领致富——记塘湖镇阁璧村油茶种植大户金定武金定武,男,现年38岁,中共预备党员,塘湖镇阁璧村1组人。5年前,他还是一个的普通农民工,如今,他是塘湖镇响当当的油茶种植大户。他用自己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和科学的油茶管育技术,把家乡的一座座荒山变成“金山”,正积极带领着父老乡亲创业致富奔小康。土生土长的农村娃金定武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没有值得骄傲的家庭背景。他初中毕业就务了农,小时候一直过着穷日子。但他却敢想、敢试,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凭着一股不甘受穷、不甘服输的劲头,凭着吃苦耐劳和聪明才智,闯出了一条致富之路,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1992年,从塘湖镇中学毕业后就务了农,一家几口人,只靠种几亩薄拉地,勉强维持温饱生活。他记得,那时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几顿细粮,才能吃着肉,才能买身粗布衣裳。跟父亲种那几亩地,金定武总觉得有劲使不上,总感到没啥奔头,因此,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不能光守着家里的几亩薄拉地,过穷不穷富不富的日子,一定要干点啥,挣点大钱。”因此,那时他就天天琢磨来钱道。改变现状下海打工金定武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他走上外出打工这条路,纯粹是穷逼出来的。1993年

  初,金定武做出了有生以来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决定——南下广州,投身打工潮。他来到一家宝石加工厂,开始了十多年的打工生涯。第一份工作就能拿到2000多元的月薪,对于初到大城市的金定武来说,是一份小小的满足。

  在宝石加工厂的四年让金定武赚到了第一桶金,1998年,“不安分”的他决定北上温州,和老婆办起了一家皮鞋厂。经过近近十年的苦心经营,皮鞋厂的效益还算很乐观。可是,世事难料,2008年世界金融风暴袭来,沿海的私营企业不同程度遭受冲击,自己厂子效益直线下降,金定武决定急流勇退,带妻子回到家乡另谋出路。

  响应政策返乡创业“想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与其一年到头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当老板。”在外打拼多年的金定武,一心想着自谋致富门路。2008年,回到家乡通城的金定武决定租赁五里镇原奶牛场,用于养殖生猪和鸭子,同时,他还包下了30余亩地种植高产优质西瓜。经过2年的潜心经营,这个种养园给他带来了10余万元的收入,为后来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因经营主收回经营权,金定武不得不放弃这个种羊厂的经营。2010年,金定武得知通城县要打造全国油茶大县,毫不犹豫地拿出十多年的积蓄,返回塘湖镇,积极争取低丘岗改造项目,租赁荒山400多亩开始种植油茶。不仅如此,他还承担了咸宁合基集团的800亩油茶基地的管理工作,他利用这部分工作的收入作为自己油茶基地的经营支出,基本上能实现收支平衡。预计过四五年,金定武的油茶基地能给他带来年均二三十万元的收入。心系桑梓带领致富“千山万水都是情,家乡人富了才是富。”展望金定武的创业致富梦时,他总是这么说。他除了通过租赁荒山为乡亲们增收之外,还聘请困难户有偿参与油茶管护,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对于热爱油茶种植的朋友,他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他的油茶种植经验,并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带领下着父老乡亲致富奔小康。在他的带动下,阁璧村村民刘成文、金绪光借低岗改造的东风,主动流转承包荒山400余亩,用于种植油茶。同时,村里众多中老年劳动力在他的带领下,每天忙碌在油茶基地建设的一线。这些村民中大多数是五十岁左右,外出打工已经没有很大的竞争力,他们现在在金定武的油茶建设队里工作,每天能拿到100多元的劳动报酬,还管饭,村民们都非常满意,也非常感激金定武。不断学习加入组织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他始终坚持订阅《湖北日报》、《经济日报》、《咸宁日报》等报刊杂志,购买了《农村政策法规》、《市场营销学》等书籍,一有时间,他总是努力学习,这些年来,已经养成了读书看报的好习惯。通过学习,他的视野开阔了,观念更新了,思想得到了净化,胸怀也更加宽广了。前不久笔者采访金定武时曾问他“当初你是怎么想到要加入党组织的呢?”金定武回答说:“说句实话,人这一辈子应该有点追求,穷的时候,我追求富裕的生活,这个目标我达到了。富裕后,家里不愁吃不愁穿了,但我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内心时常有种失落感。看到党员能参加村里的会议,能为村上发展建言献策,我很羡慕,于是,心里也就有了要入党的想法。”他还说:“有时我还想,我的富裕是靠党的政策给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的金定武。在我致富的过程中,塘湖镇党委和阁璧村党组织时刻都在关怀我,帮我解决了很多难题。做为回报,致富后我更应该拿出一些实际行动来,像一个共产党员那样,为社会多做点贡献,为老百姓多办点实事。”由于金定武有了更加高尚的追求,2011年年初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此后,他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积极努力的用实际行动去追求着自己的崇高向

  往。2012年,在塘湖镇“七〃一”大会上,金定武终于经过组织的审核,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勤学苦干让他的致富路显得格外平坦。如今,漫山遍野的油茶苗,染绿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在温暖的阳光下,越发显得绿意盎然,荒山如今变成了一座座“金山”。篇四:最美乡村事迹材料

  最美人民教师事迹材料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6个春秋。16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十六年来,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我扎扎实实工作。教育生活中,常常为孩子那天真无邪的笑脸而高兴,为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睛而欣慰,为他们小小的举动而感化,为此我感到有责任付出我的最好,同时自己坚定信念好好爱他们。有了爱和信念我一直无条件为他们想着做着。其主要事迹如下:一、默默耕耘、不断钻研1998年8月,我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我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我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二、关爱心灵,耐心帮助。2012年9月,得知学校三位从山区转来的孩子同时在我们学校上学,(由于五曲湾乡撤校他们不得不来关村上学。)据了解家里母亲患精神病生活无法自理,父亲种地40多亩在家务农,无法照看孩子来校学习。他们暂住在本村一家破旧的院子里。由姐姐陈春花照顾两个弟弟的生活。姐姐上三年级,弟弟一个就读三年级一个就读二年级。听到这个消息人人为之动容。下午放学,我来到他们居住的地方,不由的打个冷战,房间衣物乱七八糟堆放,不知夜晚的炕上他们是怎么入眠的。每天放学还得姐姐自己做饭,我们当然能想象到这样的环境他们吃的怎么样。看到此情此景,我无法抑制内心的同情与感动,我同情他们的遭遇,同时也被他们坚强生命力而感动,孩子太坚强了!我于是帮助他们整理房间,洗衣服,临走时递给他们一些零用钱,姐姐竟然带两个弟弟深深的向我鞠躬,此情此景我泪水竟夺眶而出,一把把他们揽在怀里。告诉他们好好学习,你们是很了不起的。就这样两年来,有空为他们洗衣,做饭,带他们看病。一直关心他们的校内外生活。虽然他们现在已经转学,他们渴望美好生活的身影依然留在我心坎上,成为鲜活的教材。去年我们班里有一名叫陈志鹏的男孩,他上课纪律松懈,课下性格怪癖,与同学极不和群,而且爱与同学打架。他的这种行为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及时地对他进行了一次家访,在这次家访中,我了解到他这种性格行成的原因,原来与他的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从小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生活,由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原因,爸爸外出打工的时间较多,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看到这种情况,我明白了,因为志鹏缺少母爱,才形成了这种性格,唯有母爱的呵护,才能让这棵幼苗健康茁壮的成长,唯有母爱的滋润,才能抚慰孩子心中的不平,弥补孩子心中的缺憾。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刻意的去关照这个孩子,向其他同学讲他如何的聪明能干、如何的懂事懂礼貌,树立他在同学们心中好的形象。一次在他腿部受伤时,在工作

  之余尽量抽出时间给他补习功课,教给他如何合理利用时间;生活上更是倾心而为,每逢家里做好吃的就让同龄的女儿请她回家一起吃饭。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志鹏犯错的次数越来越少,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和同学相处的也越来越好。学习成绩也很快优秀。尤其是他把老师当成了妈妈一样的知心人。他的爷爷、奶奶、爸爸更是充满感激,逢人必讲老师的好处。收到这么好的效果,使我对自己的工作信心百倍,因此常常为那些不注意生活细节的同学,梳头、洗头、洗衣服等。为学习上有困难学生个别辅导。正是因为这类事,学生和家长对我好评如潮,更加信任和拥戴。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盛于母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我所在的班级

  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比如,班里有个女孩叫李莹。她绘画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在课上经常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当发现她的英语很好时,就在英语早读时,让她带着大家朗读。渐渐地,语文课上的一分钟演讲,她也能够大胆地走上台。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对学生的细心关爱就像水一样载歌载舞,使班内的“鹅卵石”们日臻完美。

  我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时常记住“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三、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任教十六年来,我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所担任的学科成绩名列前茅,辅导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2012年,2013年辅导学生荣获儿童才艺大赛三等奖。多次发表论文获奖。2013年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本人曾荣获了“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前行教师从师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学海无涯,业务研究更无限,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为了给学生提供了榜样,我勤奋学习,严谨治学。读书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涵养了我的精神之邦,更让我的学生明白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我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我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篇五:农村最美教师事迹材料农村最美教师事迹材料2015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十位让你感动的最美教师1、阿力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寄宿制学校):阿力太是一名寄宿学校老师,最大愿望就是孩子们都不辍学,她的教育梦想是让每个家在远方、寄宿学校的孩子感受爱。因交通不便,阿力太的学生长达五个月不能回家,父母很少来探望,执教16年来,她用母亲般的关爱,连接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情感的纽带。为了家访,她利用周六周日、寒暑假孤身骑马走遍23835平方公里大草原,踩冰踏雪、跨江过河、多次遇险。为了向学生家长传递信息,在收不到手机信号的草原上,她随身携带收音机,找到信号时就给当地专门为牧民传递信息的蒙语频道打电话,通过电台通知牧民。16年来她用

  坏了5部收音机。为了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她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不能守在儿子身边、连丈夫也被她带到高寒小学。执教16年,阿力太老师教出了300多名中专生,50多名大学生。

  2、仲威平(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工农乡兰河小学):16年来,为了14名肢残、智障、困难家庭孩子有学上,仲威平老师放弃调转机会,留在偏僻乡村教学。她相信教育平等,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她的教育梦想就是让残障、智障、家庭困难孩子都能上学。16年坚守,当地人评价她有五多一少——走路最多,讲话最多,课时最多,教材最多,备课最多,学生最少。从家到学校,每天来回20公里山路,她骑坏了8辆自行车、落下了一身病。正因为她当年这个抉择,曾不被人接受的14个孩子,5个考上名牌大学、1个成为汽车制造工程师、一个成为学校所在村村长,其中小儿麻痹症的孩子目前研究生在读;也正因为她16年的辛苦付出,她的课堂让118名孩子成才,20多名考上大学、大专。3、格桑德吉(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她的教育梦想就是让门巴族孩子都能上学。格桑德吉老师所在的帮辛乡小学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从未有过完整的路。为了劝学,12年来格桑德吉老师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作为校长的格桑德吉跟男老师一样,过冰河、溜铁索、走悬崖峭壁,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在格桑德吉老师十二年如一日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12年来,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儿子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4、廖乐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长教村百江德兴堂):2001年,做了一辈子教师的马来西亚华侨廖乐年退休了,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家乡免费教孩子们英语,一干就是十二年。廖乐年骑着车挨家挨户地动员招生,教学生不收学费,免费供孩子吃住,村民们不理解,称为他为颠鬼、疯子。为了让村民们接受自己,他学习中文和客家话;为了让路途远的孩子能免费住宿,他翻修了祖父留下的祠堂......。十几年下来廖乐年的学生总数突破5000人。而且他教的学生普遍英语成绩突出,好多孩子考了六级、八级。现在每年还不断有外地慕名而来的学生。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廖乐年在教他们英语的同时,也不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他要求所教过的学生将来有能力时每个人也要资助两个孩子,让爱心和梦想传递下去。5、廖占富、张兴琼(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碧溪乡火天岗村小学、石庙村小学):廖占富、张兴琼是一对教师夫妻,他们分别在四川凉山深处两所隔山相望的小学执教,一人撑起一座学校,让大巴山深处走出了二十多名大学生。当年,高中毕业的张兴琼在村长父亲的劝说下,当上了乡村教师,一人一校干了8年。8年后,村长父亲为了留住乡上派来的临村代课老师廖占富,撮合两人成婚。婚后,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三年前,丈夫被派到对面山头小学,在一间废弃寺庙里教14个山村孩子。两个山头,两所小学,之间是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从此夫妻二人一人守住一所小学,隔山相望,一周见一面。他们用自己的分离和坚守,守住了大巴山深处孩子的未来。6、吉思妞(云南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气象路云南怒江特殊教育学校):16年前,吉思妞是从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调来怒江特殊教育学校,来到了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是一所偏远山区的学校,百姓多不识字,一直以来都是学校老师进山去招生。而怒江地形险峻,为招生老师们常常要过索道、骑马、爬乡村山路,辗转两天时间才能到达。这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现有79名孩子,大都是傈僳族和白族的聋哑儿童。聋哑孩子性格孤僻极端,因为不会说话,发脾气时很容易自虐,吉思

  妞也曾经想过退缩,但当孩子们不清晰地叫着妈妈,张开小手让她抱抱时,她决定留下来。面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吉思妞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从吃喝拉撒到青春期都得手把手教。吉思妞说,对于这些孩子,需要良心爱心更要有恒心。在吉思妞和其他老师的关心教育下,这些聋哑孩子也考上了大学,其中还有些孩子大学毕业后愿意回来任教。

  7、王金花(海南省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在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有位30年划船接送孩子们上下学的女艄公王金花,她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也是他们的好母亲。从1997年转正开始,王金花每月有450元的工资收入。为了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她自设奖助学金,每月拿出工资的一半放到里边。她教过的学生几乎都得到过她的资助和奖励,少则50元,多则千余元8、杨元松(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在杨元松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他注重培养有梦想的孩子,经常带孩子走出大山参观,给孩子讲乔布斯的励志故事,把梦想植入山村孩子心田。他还鼓励边远乡村孩子大胆追梦,并为他们创造实现梦想机会。在教学中他发现孩子们不善交流,就鼓励孩子们用写日记的方式打开心扉,并引导孩子们爱上写作。看到山村出现的辍学打工潮,孩子宁愿为打工荒废学业,杨元松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学生日记出版成书——《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为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就感。26个留守孩子、220篇孩子的日记、12封孩子写给父母的信、21幅象征孩子梦想的画,《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一经出版,就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也为孩子们带来了人生第一笔稿费。高兴的杨元松挨家上门给孩子送稿费,他要让这些乡村长大的孩子知道,人的未来不只打工一条路。9、刘坤贤(重庆市巫溪县高楼乡新田村小学):刘坤贤是一位28年如一日,义无返顾、扎根山村的土家族老师。为了帮助贫困学生筹集书本费,他假期外出打工却遭遇事故高位截肢;为了保证正常教学,养伤期间他让妻子自修大专课程,为学生代课;为了让孩子们的回家路更安全,他卖掉家养猪,为孩子们在回家的路上修了两座桥;为了解决学生们吃水难的问题,他拄拐上山找水源,自己出钱铺设水管,接水进校;为了改善教学条件,他用转为公办教师后的第一笔工资为学生买了电脑、电视机。为了让孩子们的教育不中断,即使突发脑溢血,他也拒绝领导照顾他去条件更好的中心校的安排,因为他不愿意看到山村小学没有老师。由于身体不好,领导还提出过并校,可是固执的刘坤贤考虑到有19个孩子会因此要步行四小时上学,就拒绝了,他说我在、学校就在,要坚持到最后一刻。10、潘立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上丰乡上丰中心学校南源村吴家坦教学点):从1976年高中毕业担任民办教师开始,潘立华开始在吴家山教学点任教,一个人一干就是37年。他手把手地教着山里的孩子,帮他们圆看看大山之外的梦想。吴家山教学点地处歙县北部高山地区,交通闭塞。为了方便山里低龄孩子就学,教育部门只得就地设置教学点。在教学点,潘立华是老师,负责所有不同年龄孩子的教学;潘立华是校长,负责教学点的所有事务;潘立华是保育员,每天要给孩子们热好各自带的饭菜,农忙季节或者天气不好时,他还要把孩子们送回家;潘立华还是安全员,坚持每日10分钟安全教育,下课学生活动的场地有安全隐患,他总站在高坝前以防学生发生意外。11、会泽七子(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龙家村小学的7名80后教师):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龙家村小学位于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崖上。学校一共有127个孩子,8名教师。除了一位五十几岁的老教师外,其余七位都是80后。他们放弃了留在城里的机会,回到养育他们的大山,各显身手,给孩子们带来知识文化,并把山外的世界带给这些孩子们。在里条件艰苦,他们每个老师都都身兼数职,有的兼任食堂管理员,有的兼任采购员、记帐员。雨天山路泥泞,他们去集市买菜的破面包车经常陷在污泥里,这些年轻人们就扛上铁锹,集体去修山路。平时这七位80后吃住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一样。被当地人称为会泽七子。

篇四:农民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农民工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农民工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一、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开创未来"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决不可以没有知识"在建筑公司打工时他深感自己专业技能的欠缺懂得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于是在认真工作的同时考取了建筑施工员证书质检员证书又回村把村里的能工巧匠和身强体壮有文化的青年组织起来组建了一支专业性非常强的队伍来到了县城在建设中他把多年学习积累的识图、施工、核算、管理等一套技术知识全部用到施工建设上来。他首先抓住工程质量不放松把质量放在

  他争先捐助一个在不断做好事中成长起来的人救人于水火雪中送炭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带给别人的幸福安全和快乐。

  三、牢记父亲遗训热心回馈社会打工道路上成长起来的他时刻不忘父亲临终前的教诲:"为孝之道有家有德;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始终一如既往地继续着他的义举。他自幼年起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想去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报社会报答养育过他的父老乡亲先后捐款数万元为家乡道路进行修建现又筹备为家乡安装路灯方便父老乡亲的晚间出行。多年来他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帮助农民工兄弟们。在扶贫济困、希望工程、抗洪救灾、见义勇为、非典雪凝、汶川地震、家乡公路建设上力所能及的捐助和爱心奉献已近十万元许大勇是穷苦农民的儿子在打工生涯中他靠自己的勤劳与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的信念以及助人为乐、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书写着自己的感恩人生。

篇五:农民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先进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第一篇:农村先进事迹材料

  在长城脚下的**村,有一位“科技女能人”,她勤奋好学,敢于尝试新技术,靠科技引领当地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她就是**村妇女主任、村团支部书记**。

  间引进了10余个新品种果树。给**乡的果农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而她引进的壁蜂授粉则引发了一场果树管理技术的崭新革命,这项技术正以**为中心,迅速向周边地区扩散。

  就能增收100万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骄傲地说。

  春季开始,数十万头的角额壁蜂开始飞舞于**乡的果园里,取代了人工劳动。据**介绍,一只角额壁蜂的访花量相当于80只蜜蜂的访花量,用角额壁蜂授粉既省工,又省钱,效果又好,而且角额壁蜂繁殖容易,搭个简易蜂窝就能产卵,第二

  **县的沙河、叶家、高岭等地的农民纷纷来到这里购买壁蜂。**村的王越成去

  秋季,河北省一家公司带了一位意大利客商来到她家果园,双手捧着苹果,说了一通听不懂的外语,直摇头。**忙向翻译问个究竟。原来外商说她的苹果光洁度和着色度不够,与欧洲市场标准有一定距离,应该采用反光银膜。

  反光银膜技术是一种新的果树管理技术,在秋季苹果成熟的最后阶段,按树冠面积将银膜铺在树下,利用反射光谱增加阴面果的光照量,这样可以提高20%-30%的着色度,并能够增加糖份。**当即决定引进这项技

  术,她说:“咱这苹果不能总在国内市场折腾,应该在管理技术上下功夫,提高果品的质量和档次,好到国际市场上闯闯。”

  如今,学科技、用科技在**乡已经蔚然成风,在**的带动下,果农燃起了科技致富的热情。在她家,总有农民在翻阅各类农业科普杂志。**说:“能为乡亲们做点事,我觉得非常幸福和快乐。”

  第二篇:农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如一日,默默耕耘于三尺讲台,为了学校管理和建设,他无私奉献着青春和满腔热忱。农村教师先进事迹如下:

  5月,xxx校长的母亲患脑溢血卧床不起,家里捎信让他回家,当时正是学校“两基”达标的关键时期,他脱不开身。等他处理完学校的事情赶到家时,想不到老人已撒手西去,他未来得及和老母亲说上一句话。此时此刻,这位刚强的男子汉,再也忍不住了,他在母亲的坟前长跪不起,失声痛哭。他也有母子亲情,也想守在母亲的床前伺候老人,可是为了学校工作,他愧对了生他养他的老母亲。

  10月,体育教师先进事迹妻子又得了重病需要做手术。手术前妻子千叮咛万嘱咐劝他,“你可早点回来呀!”他点点头,可一转身又扎进了工作中……当他忙完工作赶到医院时,手术已结束几个小时了。望着妻子虚弱的身体,歉疚之情悠然而生,坐在妻子的病床前,眼泪巴达巴达往下掉。他对不起妻子呀!结婚十几

  3月,女儿要出嫁了,和他商量:“我妈有病,你就请两天假吧”。他口头答应着,可到了当天,却只请了半天假又匆匆忙忙地上班了。女儿哭着对母亲说:“我爸的心是铁打的,他心里只有学校,根本就没有我们”。

  谁没有父母之情?谁没有爱女之意?可他为了党的教育事业,把更多的情和爱洒向了学校。

  3月5日这一天,是xxx同志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更是烧锅地小学300多师生不能忘记的日子。

  许久许久他才振作起来,他马上召集学校环节管理人员,对学校近日工作做了周密布置。次日登上了进京的火车。在北京,当他见到唯一爱子的遗体时,痛不欲生,他有多少话要对儿子说呀,“作为父亲,本该为儿子前途着想,让儿子读好书、上大学,将来有个体面的工作,可是父亲却整天忙于学校的事,无暇顾及家庭及儿子的前途,致使儿子远离家乡,来北京打工。”他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哭着、喊着:“是爸爸对不住你,是爸爸对不住这个家呀……”在场的人都被感动得眼里浸满泪花。公司的领导把他轻轻扶起,问他有什么要求,他叹了口气,说:“儿子都没了,我还有什么要求啊。”他草草为儿子办了丧事便提出要回家,公司领导考虑到他的身体,再三挽留他多住几天,也平静一下心情,老刘说:“儿子没了,我在这也没有什么意义,再说学校刚刚开学,还有一大摊子事要我去做,时间常了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也耽误孩子们学习啊!”就这样,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他在北京仅仅呆了3天就匆匆返回学校。

  的假期,你休息一下,另外也好好照顾一下妻子,别把身体弄跨了。”刘校长淡然说:“谢谢李校长的好意,失去儿子我虽然心痛,可是我不能因为这个事耽误学校的工作,耽误了孩子呀。”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高尚的境界啊。

  教师的他,现在家中仍是一贫如洗,过着艰苦的生活。从没因自己是校长而去沾学校的光。但学校缺钱了,他用自己的工资垫上;学校缺物了,他把自家有的拿去。因为这些事,妻子同他吵过多次架。教师先进事迹范

  文塞飞亚集团总经理李冰水是他从小到大的好朋友,看到他家的现状,训斥他:“你就一条道走到黑了?就不想想别的出路?——”这时的他,两个孩子正在读书,妻子还在患病,他何尝不需要钱啊,可李经理几次要聘他到塞飞亚集团任职时,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他说:“我既然选择了教育,就不能愧对乡亲,有负桑梓啊”。——舍小家顾大家,这就是刘校长的胸怀,这就是刘校长的真情所在。

  冬期末考试时,为提前赶到学校给学生生炉子,刘校长骑车路上掉进了河里,赶到学校时整条棉裤冻成铁桶,可他依然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十佳教师先进事迹把火炉生得暖烘烘。

  ,刘校长被派往韩杞柳小学工作,韩杞柳村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地区,百姓生活比较困难,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一天,三

  来,他从不参加教师、家长的宴请,更没有接受过教师、家长的礼物。而当教师遇到困难时,他总会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老师们经常说:“刘校长不是用制度管理学校,而是用‘情’感化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呢?”因此,他所带的教师队伍总是最团结、最实干的。

  他患了一场重病,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孩子们扑上去,一声声的哭唤着,孩子们爱自己的老师呀。当他醒来时,见到此景,也像孩子一样哭了……1995

  第三篇:农村先进党员事迹材料

  48岁,一个极普通的农村无职党员,有人说他:“爱操闲心,爱管闲事,好了别人,亏了自己”。他自己说:“人一辈子就几十

  在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则制度推行以后,本村先后涌现出十余名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他就是其中一位,他自从上了该村“科技带动致富与民事调解岗”后,充分发挥着作为一名党员的积极模范作用,主动、积极

  投身于板桥河村的科技致富,科学种田建设当中。他曾慷慨的说过:“作为一名党员,我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最怕的就是有事不便管,有劲使不上。设岗定责制度的推行,使我成为了一个无职有岗,无位有为的人,让我们这些农村无职党员能够结合自身特长发挥余热作用。”人生观:把爱心献给群众,把丹心留给党。

  ,通过多

  龄结构老化、精神状态消极化等问题,从教育引导入手,在不计报酬、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让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协助村、组开展工作,并在农村积极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使农村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并在全村进行广。他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认为应该为村内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事纠纷调解出份力,所以第一个就积极报名上任“科技致富及民调岗”。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听到报道又积极组织该义务服务队的其他成员捐资自发奉献爱心,在他的宣传带动下,虽然每个人捐献的不多,10元、20元、50元的都有,仅本村在一天的时间内就集中捐集了一万八千余元,还有很多未来得及赶上的,或者在外地通过其他方式捐献的还不计其数,尤其有几位残疾人手拄双拐,一只腿行走几公里路将自己本来就不多的部分生活费都送了上来,其情景真是叫人感动不已,有的队员自己献了爱心,也交了特殊党费,还让家中其他成员也另行捐献。

  岁已高,恐怕生活上有困难,于是,他请示村支部后,又商议组织慰问,一行无职党员队伍共8人,

  多时间,这条公路已通往全组的每家每户,正积极的发挥着效益。大家都认为,他最大的精神寄托,是他给予别人的帮助和快乐。“有人说我傻,尽做亏本的事,但我觉得我是共产党员,有义务为群众服务。”他坚

  定地说,“我付出了那么多,也什么都得到了。只要村里的建设好了,爱护环境的人多了,建新房的多了,富起来的人多了,我就高兴了。”

  多来,一直兢兢业业,村里有什么事都跟他商量商量,村民家里有什么事,也都会找他出谋划策。想起这一

  第四篇:农村普通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48岁,极普通的农村无职党员,有人说他:“爱操闲心,爱管闲事,好了别人,亏了”。他说:“人一辈子就几十

  **村共有共产党员28名,农村无职党员22人。的发展,农村无职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进取精神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与的期望、与党员先进性标准之间呈现出差距。、不会、不愿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新举措,**村党支部农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会稳定等情况,以村党支部为,设置村务财务监督岗、科技带动致富岗、外来人口管理岗、精神文明建设岗、社会治安岗、民事调解岗、义务志愿服务岗等岗位,以村党支部为,自我认岗、支部定岗、荐岗等,为无职党员定岗定责。

  在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则制度推行以后,**村涌现出十余名先进无职党员代表。**一位,他自从上了该村“科技带动致富与民事调解岗”后,着一名党员的模范作用,、投身于**村的科技致富,科学种田建设当中。老鲁曾慷慨的说过:“一名党员,我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最怕的有事不便管,有劲使不上。设岗定责制度的推行,使我了无职有岗,无位有为的人,让农村无职党员能够自身特长余热作用。”

  一、人生观:把爱心献给,把丹心留给党

  ,多

  的潜心钻研,他了,当

  龄结构老化、精神状态消极化等问题,从教育入手,在不计报酬、不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让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协助村、组工作,并在农村“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使农村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并在全村广。老鲁听到消息以后,应该为村内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民事纠纷调解出份力,个就报名上任“科技致富及民调岗”。在5.12汶川地震后,老鲁听到报道又组织该义务服务队的捐资自发奉献爱心,在老鲁的宣传带动下,每个人捐献的不多,10元、20元、50元的都有,仅**村在一天的内就捐集了一万八千余元,还有未来得及赶上的,或者在外地捐献的还不计其数,有几位残疾人手拄双拐,一只腿行走几公里路将本来就不多的生活费都送了,其情景真是叫人感动不已,队员献了爱心,也交了特殊党费,还让家中也另行捐献。

  岁已高,恐怕生活上有,于是,老鲁请示村支部后,又商议组织慰问,一行无职党员队伍共8人,

  多,这条公路已通往全组的每家每户,正的着效益。大家都,**最大的精神寄托,是他别人的帮助和快乐。“有人说我傻,尽做亏本的事,但我觉得我是共产党员,有义务为服务。”老鲁坚定地说,“我付出了那么多,也都了。只要村里的建设好了,爱护环境的人多了,建新房的多了,富起来的人多了,我就高兴了。”

  一名普通农村党员,他身上体现的是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他是一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缩影。

  二、党员观:无职应有为

  多来,一直兢兢业业,村里有事都跟他商量商量,村民家里有事,也都会找他出谋划策。想起

  第五篇:农村专业合作社先进事迹材料

  5月成立,成立初期成员有6人,注册资金仅10万元,是一个地道的小农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繁荣农村经济,于2022

  的艰苦努力,xx茶叶专业合作社及领头人黄清波同志,在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带动农民社员创业致富,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其主要事迹是:

  一、扩大经营渠道增加经济效益

  二、创立品牌注重品质

  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该社“盘古”绿茶现已开发多个系列品种,并获多项茶誉。“盘古龙珠”、“盘古神茶”曾两次获得国家金奖;“盘古”绿茶被誉为“质量达标放心食品”、国家认定为“中国有机产品”、质量、服务、信誉“aaa”品牌;2022三、加大投入增强实力

  新种“安吉白茶”、“金萱”等优良品种xx多亩;二是注重产品研发。每

  四、注重服务联结社员带领社员致富

  xx茶叶专业合作社,最初只有6户人家入社,没有规模,更谈不上效益。为充分利用当地发展高山有机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帮助带动当地农民种茶增收,脱贫致富。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资金、选种、种植、防虫、制茶等方面,手拉手进行扶

  持帮助,已吸纳100多户茶农入社,合作社对入社茶农进行业务培训指导,提供科技服务,与入社社员签订收购合同,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保证了社员的利益。

  社员人均增收xxxx多元,今

  五、帮扶济困回报社会

  8月捐资28万元修建了长龙至茶梓的水泥路;20229月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2022

  社员人均增收xxxx多元,今

  五、帮扶济困回报社会

  8月捐资28万元修建了长龙至茶梓的水泥路;20229月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2022

  后积极参加了省外、省内及各市举办的产品展销活动6次,通过展销活动,不仅增加合作社的影响力,同时拓宽了合作社产品的销售市场,使合作社产品畅销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珠海、南昌、xx等大中城市,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销售网络,“盘古”茶品牌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消费者的喜爱。二是积极开展“农社对接”和“农超对接”经营模式,合作社先后在xx、于都主要社区设立直营店7个,同时还与赣润农产品超市对接提供产品销售,不仅减少合作社营运成本,还降低了合作社的市场风险。

  二、创立品牌注重品质

  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该社“盘古”绿茶现已开发多个系列品种,并获多项茶誉。“盘古龙珠”、“盘古神茶”曾两次获得国家金奖;“盘古”绿

  茶被誉为“质量达标放心食品”、国家认定为“中国有机产品”、质量、服务、信誉“aaa”品牌;2022三、加大投入增强实力

  新种“安吉白茶”、“金萱”等优良品种xx多亩;二是注重产品研发。每

  四、注重服务联结社员带领社员致富

  盘古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最初只有6户人家入社,没有规模,更谈不上效益。为充分利用当地发展高山有机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帮助带动当地农民种茶增收,脱贫致富。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资金、选种、种植、防虫、制茶等方面,手拉手进行扶持帮助,已吸纳100多户茶农入社,合作社对入社茶农进行业务培训指导,提供科技服务,与入社社员签订收购合同,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保证了社员的利益。

  社员人均增收xxxx多元,今

  五、帮扶济困回报社会

  合作社壮大了,但始终不忘社员,始终与社员心连心。自己富了,从不忘记国家,积极主动回报社会。一是以人为本,善待社员。为社员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切实为社员谋福利,从不拖欠社员盈余分红和工资,做到队伍和谐稳定,合作社生产经营持续发展。二是安排农村剩余劳力就业,帮助带

篇六:农民先进事迹材料

  普通农民先进事迹材料3篇

  普通农民先进事迹材料3篇先进农民事迹材料一xx是xx市xx村委会人,现年49岁。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艰苦创业,十年来,他以卧薪尝胆的决心奋斗在荒山野岭上。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如今,xx终于奔上了绿色农业的致富之路,为当地农民树立了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好榜样。向荒山野岭要财富,走绿色农业致富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年轻的xx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凭着自己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到广州等地承建通讯工程和承接建筑工程,经过多年的勤奋努力和省吃俭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他每次回到家乡,看见许多荒山仍未开发利用,而村的集体经济又十分薄弱,群众的生活水平还很低的时候,他想:家乡这些荒山也是宝地,何不开发利用,使荒山为社会创造财富?就这样,他毅然决定把多年在外打工赚到的钱带回家乡进行农业开发,于1996年投资150万元承包面积400亩的“三山”(地名)荒山种果。为了把果场办成功,他起早摸黑,以场为家,和员工一起搞规划、打果坎、栽果苗,终于种上了优质的荔枝、龙眼等优质水果,并实现了喷水、施肥、除虫自动化和落实一整套科学管理措施。在他的辛勤努力和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果树长势喜人,连年获得丰产,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变成了苍翠繁茂的果场。1998年以来,他种下的荔枝、龙眼每年都果实累累,取得丰收,年总产值达80万元,纯利润20万元。成功的喜悦和丰硕的成果没有

  使xx满足,一个想大的、干大的发展蓝图又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他决心要在绿色农业上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在四九镇建立一个集观光、旅游、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1999年,他又在该镇白石村委会承包亩荒山,首期已开发1000亩,他一边打工赚钱,一边搞规划开发,目前已投入资金近700万元,办起了白石水果花卉场,现已种上各种优质水果50多种,各种名贵花卉200多种,生势良好。正由于他的辛勤劳动,,果场、苗圃场总产值达120万元,纯利润50万元。目前,果场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拥有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及汽车等各种机械8台(套),价值170多万元,两个果场有固定员工45人,水果收获季节另雇请临工30多人,解决了附近村的一些富余劳动力就业,每年还为两个村委会上交近8万元的土地承包款,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xx把取得的成绩只作为起点和加油站,现正计划加大对该场的投入力度,力争在把白石水果花卉场办成一个四时佳果满山香和有游泳场、体育竞技场、酒店等娱乐休闲设施的绿色农业旅游观光场。

  言传身教示范,带动全镇绿色农业发展xx常对农民群众说:“一人事业的成功不算成功,只有大家成功才是成功;一人富裕不是富裕,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四九镇科普协会每逢召开水果生产技术研讨会,他都参加并作水果栽培技术的经验介绍。平时,他稍有时间都主动到镇各个种果专业户上门传经,互相交流,把自己多年的水果栽培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还自己掏钱复印资料送给专业户。xx的这种无私奉献、一心想着他人的崇高品德,博得了果农的称赞。

  他从不满足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为了发展全镇的水果生产,他刻苦钻研技术和管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经常到省农科研究所去学习请教果树、花卉的栽培、管理等先进技术,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xx的带动下,全镇已有15个面积超300亩以上的果场,共7000多亩荒地都种植了水果,同时,外地有7个客商也纷纷到该镇承包土地开办花卉基地,面积超过1000亩以上的有省中科琪琳有限公司,深圳客商开办的东冠花卉场,美国客商投资的美环健芦荟种植场等花卉场共8000多亩。,四九镇种植水果、花卉面积已达16000多亩,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绿色农业已成为该镇农民致富和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的一条重要门路。xx的先进事迹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肯定,1998年被选为xx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又连任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又光荣地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积极捐款改变家乡面貌勤劳致富了的xx并没有忘记对社会的回报。他常说:”没有党的富民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所取得的一点成绩,是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分不开的。”几年来,他先后热心赞助17万元扩宽白石村道路、下朗道路、古兜道路、五四道路工程,解决农民群众行路难、农副产品运输不便的问题。同时还先后赞助3万元支持特困户、残疾人等社会公益事业,还资助一位贫困学生的书杂费,直至该学生初中毕业,这些都体现了xx勤劳朴实,积极奉献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农民新形象。先进农民事迹材料二王德意,男,关口镇芦山村四组人,1979年10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高中文化水平。在党的富民政策鼓励和各级领导关怀下,积

  极从事畜牧业养殖,先后投资200万元,在本村新建一个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中型养殖场,致力于帮助当地村民致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一、立足高端,带头养猪致富依靠科技,着眼长远,配齐电脑、打印、网络、通讯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新建办公楼一栋,办公面积约350平方米,仓库和饲料加工房及职工宿舍约200平方米。一期投资建成猪栏四栋,建筑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可存栏生猪1200头。二期发展母猪群,建设现代化母猪栏一栋,可保障120-150头母猪的正常顺利生产。母猪产房车间一组,高位产床21套,妊娠限位栏60套,可以存放可配母猪20余头;保育栏一栋,可容纳保育小猪200头左右,后备母猪栏可存放30头。母猪栏完全可以胜任120-150头母猪的自繁自养的全过程。猪场自2007年开始建设,今年头期和二期工程已完工,目前正处于建筑高峰。今年到目前为止已出育肥猪500头,存栏育肥猪200余头,母猪110头,种猪2头。此场所有种猪群,由长流畜牧公司引进,有效地保障了种猪群的健康发展。二、立足环保,大搞立体养殖为了充分发挥猪场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内部强化猪场安全,做消毒室和门卫室,安装现代化的沟通无线装置,确保猪场万无一失;新建水井两口,水塔两座,满足了工作人员和猪群30立方的日用水量;加强环保,新建造沼气池、干化池各一座,及时处理生猪粪便。同时计划增加沼气池两座,保障场内冬天取暖工作,甚至可满足对外供气。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全面立体发展,王德意还承包

篇七:农民先进事迹材料

  华明饲料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氰了原料给村民解决了不少困难但现在挽一个新的问题出现因金融危机和禽流感鸡苗价格上涨较快养殖户感觉资金压力除较大并且利润空间压缩的很小很多养曙殖户纷纷改行养殖大棚闲而不用杨富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此他又经过魁多次参观学习考察交流与其他有印志之士通过贷款筹借筹方式共筹集资金舯1200万元于xx年成立了盛国畜牧缲有限公司占地62亩专门从事孵化产敏业现正在建设中预计xx年夏便可投产运营将更好的为民解忧

  乡村农民道德模范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XX,男,1956年生,XX年入党。该同志政治素质好,

  有较强的经济嗅觉和创新水平,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怀揣远大理想,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一、为乡亲艰难创业,一心帮邻致富。1982年,他开始搞私营运输,通过几年的辛苦打拼,自己积累了一定资金。在跑运输过程中,发现农村新兴的养殖厂比较多,但鸡饲料比较紧缺,农民买饲料不知道真假,有时花冤枉钱,上当受骗之事时有发生,为此,他决心自己建立饲料厂,为村民提供优质、价廉的好饲料。XX年,他通过多方协调资金,筹集600万元建立起了华明饲料厂,华明饲料占地10亩,拥有职工40余人,每人月收入1500元以上。华明饲料生产的优质饲料能够供应本地20余个村,100余户养殖户,为养殖户年节省资金10余万元。二、为梦想致力创新,使诚信深入人心。他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如不创新就会被无情的淘汰出局。为了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达到邻里共同致富的梦想,他多次聘请潍坊、龙口等技术人员完善公司技术创新,邀请了部分养殖户作为公司的顾问,随时为厂家的发展提供反馈信息。他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从不因客户欠债欠债而不与发货,并多次给予困难养殖户与无私帮

  助,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全体养殖户都富起来,共同把养殖业做大做强,使群众尽快脱离贫困边缘,走向幸福的小康之路。他的付出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认可,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公司也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为乡亲再次创业,勇担商业风险。华明饲料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原料,给村民解决了不少困难,但现在一个新的问题出现,因金融危机和禽流感鸡苗价格上涨较快,养殖户感觉资金压力较大,并且利润空间压缩的很小,很多养殖户纷纷改行,养殖大棚闲而不用,杨富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此,他又经过多次参观、学习、考察、交流,与其他有志之士通过贷款、筹借筹方式共筹集资金1200万元,于XX年成立了盛国畜牧有限公司,占地62亩,专门从事孵化产业,现正在建设中,预计XX年夏便可投产运营,将更好的为民解忧。四、为理想不断学习,道德文明永相传XX同志从未放松对思想理论的学习,他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不仅他自己这样做,他还希望全体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得到提高,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他在公司内建立了图书阅览室,订阅各种党报、科技杂志、文学信息等刊物及报纸,鼓励员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强化提高员工素质。华明饲料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职工从来未发生过打架、斗殴,甚至不文明的行

  为都很少出现,并且每位职工在村里渐渐都成了孝子、孝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真是民间一大奇迹。

  五、为明天继续奋斗,公益事业常放心间。他指出公司的发展战略是用低成本吸引客户,用高质量赢来客户,他满怀信心的说“为了更好的发展公司,为了更好的带动客户致富,为了更好的赢得支持,我们下一步将成立无棣华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鸡苗、饲料、养殖、宰杀一条龙服务。”发展宰杀业也是为养殖户提供销路问题,此心可见一斑。杨富国同志创业已有28个春秋,他一直以带动父老乡亲致富为目标为社会公益事业无私奉献,修路、建桥、治病、救灾等社会捐款已记不清,至少已10余万元。他是致富不忘乡亲的典范,是企业家学习的楷模,是村民道德的榜样。

  本篇范文标题是:

篇八:农民先进事迹材料

  最美农民工事迹材料---记砚峡乡煤矿救护队队长郭建军郭建军,男,汉族,生于1974年5月,初中文化,中共党员,现为砚峡乡煤矿救护队队

  长。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在一线,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本着一个工人应有的精神,谱写了属于自己的时代风采。

  一、勤奋好学,技术精湛。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就早早来到了煤矿挣钱,20岁那年,自己成为了一名救护队员。初次接触医疗器械、救护仪器和瓦检器自己就莫名的喜欢,在师傅的带领下,自己学习了如何施救、如何给伤员包扎、人工呼吸等知识。在上班的过程中,又逐渐学会了救护器的操作和效验,认识了瓦检器,明白了他们在井下的重要性。下班后,凭借着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自己在矿图书室又借阅了相关资料,并对器械自己进行了拆装,并向老救护队员询问以前矿上发生的几起较大事故,我们救护队员都是怎么做的,从中寻找自己如果遇到突发事件,该如何处臵。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在入队考试中,自己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救护队员。在随后市、县煤炭系统举办的救护大比武活动中,每次都能获得前三名的好成绩,在矿救护队树立了一面大家学习的旗臶。

  二、大胆心细,敢作敢为。1998年11月,邻村殿沟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请求我矿给予救援,指令下达后,他第一个要求参加。在整个救援的过程中,他都冲在前,施救、包扎伤员,技术熟练,动作迅速,争取了大量的时间,顺利完成了救援工作。事故结束后,殿沟矿的救护队长说:“井下危险,抢救争分夺秒,你们救护队的这名职工,胆大心细,不顾个人安危,一直冲在前面救人,我们很感动,这次多亏了你们”。然而,他总是笑笑说:“这是我的工作职责,都是我该做的”。由于他工作认真,敢作敢为、对同事热心帮助,于2003年被推选为救护队副队长。2004年邻村东沟煤矿井下着火,他又身先士卒,带领我矿几名救护队员给予救援。在灭火的过程中,他几次冒着被烧伤的危险,撤出了设备,并冒着生命危险把被熏晕的职工陈贵富抢球出来背到了通风口,自己却晕倒在地,在同事的帮助下,他和陈贵富都获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从不敢马虎,经常对队员说:“我们的一个马虎,就可能导致一个生命结束,所以,我们要掌握的知识、救护技能,大家必须熟,而不是会;我们的监测数据关乎全矿的安全及生产,是先决条件,所以必须准,不能大概,我们对自己工作负责,就是对矿上、对职工的生命负责”。凭借着自己对工作的热爱、熟练的技能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2010年,被提拔为救护队队长至今。

  三、以身作则,始终如一。要求队员做到的,他首先自己必须做到,无论自己当班或带队处理事故,只要自己在现场,冲上去的肯定是他。经过他认真负责,救护队救援仪器达到了全、亮、准、尖、利、稳的规定要求,救护队队员个个技术过硬,并能及时掌握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矿山救援经验、抢险技能等专业知识,始终为矿上的安全工作保驾护航。在工作中他认真履行职责,恪尽职守、靠前指挥、求真务实、以身作责、扎实勤奋、团结队友、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他不但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外,还具有良好的主人翁精神,在我矿及周边煤矿职工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篇二: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最美家庭事迹材料互敬互爱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家庭美丽幸福的源泉。婚后几十年来,夫妻俩在生产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孝敬老人,照顾女儿;如今,夫妻俩都六十多岁了,不但要照顾年近九十的婆婆,还把一百多岁娘家老妈妈接到自家照顾。端饭递水,洗脸抹汗,嘘寒问暖,尽责尽孝,无微不至。每当看到两位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脸,夫妻俩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的甜。每逢农忙时,挖地种菜,为花椒修枝剪叶、施肥浇水,夫妻俩往往从凌晨三四点就要出门,除了回家照顾老人,一忙就忙到中午,虽然劳累但因为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让他们倍感欣慰。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乐,夫妻俩付出什么都在所不

  惜,心甘情愿。说起女儿张利,是吴安芳和丈夫最大的骄傲。女儿从小就非常听话懂事,平时在家,扫

  地、做饭等家务都帮忙分担,若是碰上农忙的时候,更是会主动地去帮忙。吴安芳经常说:“自己再苦再累不算什么,只要孩子们有出息,自己就心满意足了”。虽然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在这对农村夫妇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为了供孩子读书,夫妻倆一门心思扎进庄稼地,为的就是庄稼收成能好点,多赚点儿钱,供孩子们读书。同时夫妻俩也很注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他们以身作则,孝敬老人,邻里和睦,为的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使她能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在他们心中,孩子才是他们的希望,自己苦点累点都没关系,只要孩子有出息,他们这心里才踏实,日子才更有盼头儿。女儿也在他们的关爱和呵护下茁壮成长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夫妇俩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女儿张利几年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现留学美国。虽然女儿在家的时间少了,但是在外的她总是常打电话回来关心两位婆婆的健康,提醒自己的父母注意身体,每当节假日回家时总带些好吃好用的礼物回来孝敬他们。看到孩子如此孝顺,夫妻俩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乡邻们有时会问起他们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吴安芳觉得言传身教,做好行动表率非常重要,与其说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认认真真做一件。他们任劳任怨、勤俭持家、肯于吃苦以及尊老爱幼,给孩子做了个好榜样。

  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乡邻们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关系上,他们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他们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主动去帮助大家,为大家排忧解难,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张泽云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识是一种缘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夫妻俩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他们的努力也让他们收获了幸福和温暖。夫妻俩用孝心,爱心、真心演绎了小家庭最温馨的幸福,诠释了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幸福的最真实内涵。篇三:最美农民工事迹材料

  心系桑梓带领致富——记塘湖镇阁璧村油茶种植大户金定武金定武,男,现年38岁,中共预备党员,塘湖镇阁璧村1组人。5年前,他还是一个的普通农民工,如今,他是塘湖镇响当当的油茶种植大户。他用自己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和科学的油茶管育技术,把家乡的一座座荒山变成“金山”,正积极带领着父老乡亲创业致富奔小康。土生土长的农村娃金定武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没有值得骄傲的家庭背景。他初中毕业就务了农,小时候一直过着穷日子。但他却敢想、敢试,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凭着一股不甘受穷、不甘服输的劲头,凭着吃苦耐劳和聪明才智,闯出了一条致富之路,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1992年,从塘湖镇中学毕业后就务了农,一家几口人,只靠种几亩薄拉地,勉强维持温饱生活。他记得,那时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几顿细粮,才能吃着肉,才能买身粗布衣裳。跟父亲种那几亩地,金定武总觉得有劲使不上,总感到没啥奔头,因此,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不能光守着家里的几亩薄拉地,过穷不穷富不富的日子,一定要干点啥,挣点大钱。”因此,那时他就天天琢磨来钱道。改变现状下海打工金定武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他走上外出打工这条路,纯粹是穷逼出来的。1993年

  初,金定武做出了有生以来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决定——南下广州,投身打工潮。他来到一家宝石加工厂,开始了十多年的打工生涯。第一份工作就能拿到2000多元的月薪,对于初到大城市的金定武来说,是一份小小的满足。

  在宝石加工厂的四年让金定武赚到了第一桶金,1998年,“不安分”的他决定北上温州,和老婆办起了一家皮鞋厂。经过近近十年的苦心经营,皮鞋厂的效益还算很乐观。可是,世事难料,2008年世界金融风暴袭来,沿海的私营企业不同程度遭受冲击,自己厂子效益直线下降,金定武决定急流勇退,带妻子回到家乡另谋出路。

  响应政策返乡创业“想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与其一年到头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当老板。”在外打拼多年的金定武,一心想着自谋致富门路。2008年,回到家乡通城的金定武决定租赁五里镇原奶牛场,用于养殖生猪和鸭子,同时,他还包下了30余亩地种植高产优质西瓜。经过2年的潜心经营,这个种养园给他带来了10余万元的收入,为后来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因经营主收回经营权,金定武不得不放弃这个种羊厂的经营。2010年,金定武得知通城县要打造全国油茶大县,毫不犹豫地拿出十多年的积蓄,返回塘湖镇,积极争取低丘岗改造项目,租赁荒山400多亩开始种植油茶。不仅如此,他还承担了咸宁合基集团的800亩油茶基地的管理工作,他利用这部分工作的收入作为自己油茶基地的经营支出,基本上能实现收支平衡。预计过四五年,金定武的油茶基地能给他带来年均二三十万元的收入。心系桑梓带领致富“千山万水都是情,家乡人富了才是富。”展望金定武的创业致富梦时,他总是这么说。他除了通过租赁荒山为乡亲们增收之外,还聘请困难户有偿参与油茶管护,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对于热爱油茶种植的朋友,他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他的油茶种植经验,并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带领下着父老乡亲致富奔小康。在他的带动下,阁璧村村民刘成文、金绪光借低岗改造的东风,主动流转承包荒山400余亩,用于种植油茶。同时,村里众多中老年劳动力在他的带领下,每天忙碌在油茶基地建设的一线。这些村民中大多数是五十岁左右,外出打工已经没有很大的竞争力,他们现在在金定武的油茶建设队里工作,每天能拿到100多元的劳动报酬,还管饭,村民们都非常满意,也非常感激金定武。不断学习加入组织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他始终坚持订阅《湖北日报》、《经济日报》、《咸宁日报》等报刊杂志,购买了《农村政策法规》、《市场营销学》等书籍,一有时间,他总是努力学习,这些年来,已经养成了读书看报的好习惯。通过学习,他的视野开阔了,观念更新了,思想得到了净化,胸怀也更加宽广了。前不久笔者采访金定武时曾问他“当初你是怎么想到要加入党组织的呢?”金定武回答说:“说句实话,人这一辈子应该有点追求,穷的时候,我追求富裕的生活,这个目标我达到了。富裕后,家里不愁吃不愁穿了,但我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内心时常有种失落感。看到党员能参加村里的会议,能为村上发展建言献策,我很羡慕,于是,心里也就有了要入党的想法。”他还说:“有时我还想,我的富裕是靠党的政策给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的金定武。在我致富的过程中,塘湖镇党委和阁璧村党组织时刻都在关怀我,帮我解决了很多难题。做为回报,致富后我更应该拿出一些实际行动来,像一个共产党员那样,为社会多做点贡献,为老百姓多办点实事。”由于金定武有了更加高尚的追求,2011年年初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此后,他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积极努力的用实际行动去追求着自己的崇高向

  往。2012年,在塘湖镇“七〃一”大会上,金定武终于经过组织的审核,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勤学苦干让他的致富路显得格外平坦。如今,漫山遍野的油茶苗,染绿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在温暖的阳光下,越发显得绿意盎然,荒山如今变成了一座座“金山”。篇四:最美乡村事迹材料

  最美人民教师事迹材料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6个春秋。16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十六年来,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我扎扎实实工作。教育生活中,常常为孩子那天真无邪的笑脸而高兴,为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睛而欣慰,为他们小小的举动而感化,为此我感到有责任付出我的最好,同时自己坚定信念好好爱他们。有了爱和信念我一直无条件为他们想着做着。其主要事迹如下:一、默默耕耘、不断钻研1998年8月,我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我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我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二、关爱心灵,耐心帮助。2012年9月,得知学校三位从山区转来的孩子同时在我们学校上学,(由于五曲湾乡撤校他们不得不来关村上学。)据了解家里母亲患精神病生活无法自理,父亲种地40多亩在家务农,无法照看孩子来校学习。他们暂住在本村一家破旧的院子里。由姐姐陈春花照顾两个弟弟的生活。姐姐上三年级,弟弟一个就读三年级一个就读二年级。听到这个消息人人为之动容。下午放学,我来到他们居住的地方,不由的打个冷战,房间衣物乱七八糟堆放,不知夜晚的炕上他们是怎么入眠的。每天放学还得姐姐自己做饭,我们当然能想象到这样的环境他们吃的怎么样。看到此情此景,我无法抑制内心的同情与感动,我同情他们的遭遇,同时也被他们坚强生命力而感动,孩子太坚强了!我于是帮助他们整理房间,洗衣服,临走时递给他们一些零用钱,姐姐竟然带两个弟弟深深的向我鞠躬,此情此景我泪水竟夺眶而出,一把把他们揽在怀里。告诉他们好好学习,你们是很了不起的。就这样两年来,有空为他们洗衣,做饭,带他们看病。一直关心他们的校内外生活。虽然他们现在已经转学,他们渴望美好生活的身影依然留在我心坎上,成为鲜活的教材。去年我们班里有一名叫陈志鹏的男孩,他上课纪律松懈,课下性格怪癖,与同学极不和群,而且爱与同学打架。他的这种行为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及时地对他进行了一次家访,在这次家访中,我了解到他这种性格行成的原因,原来与他的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从小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生活,由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原因,爸爸外出打工的时间较多,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看到这种情况,我明白了,因为志鹏缺少母爱,才形成了这种性格,唯有母爱的呵护,才能让这棵幼苗健康茁壮的成长,唯有母爱的滋润,才能抚慰孩子心中的不平,弥补孩子心中的缺憾。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刻意的去关照这个孩子,向其他同学讲他如何的聪明能干、如何的懂事懂礼貌,树立他在同学们心中好的形象。一次在他腿部受伤时,在工作

  之余尽量抽出时间给他补习功课,教给他如何合理利用时间;生活上更是倾心而为,每逢家里做好吃的就让同龄的女儿请她回家一起吃饭。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志鹏犯错的次数越来越少,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和同学相处的也越来越好。学习成绩也很快优秀。尤其是他把老师当成了妈妈一样的知心人。他的爷爷、奶奶、爸爸更是充满感激,逢人必讲老师的好处。收到这么好的效果,使我对自己的工作信心百倍,因此常常为那些不注意生活细节的同学,梳头、洗头、洗衣服等。为学习上有困难学生个别辅导。正是因为这类事,学生和家长对我好评如潮,更加信任和拥戴。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盛于母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我所在的班级

  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比如,班里有个女孩叫李莹。她绘画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在课上经常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当发现她的英语很好时,就在英语早读时,让她带着大家朗读。渐渐地,语文课上的一分钟演讲,她也能够大胆地走上台。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对学生的细心关爱就像水一样载歌载舞,使班内的“鹅卵石”们日臻完美。

  我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时常记住“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三、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任教十六年来,我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所担任的学科成绩名列前茅,辅导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2012年,2013年辅导学生荣获儿童才艺大赛三等奖。多次发表论文获奖。2013年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本人曾荣获了“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前行教师从师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学海无涯,业务研究更无限,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为了给学生提供了榜样,我勤奋学习,严谨治学。读书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涵养了我的精神之邦,更让我的学生明白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我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我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篇五:农村最美教师事迹材料农村最美教师事迹材料2015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十位让你感动的最美教师1、阿力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寄宿制学校):阿力太是一名寄宿学校老师,最大愿望就是孩子们都不辍学,她的教育梦想是让每个家在远方、寄宿学校的孩子感受爱。因交通不便,阿力太的学生长达五个月不能回家,父母很少来探望,执教16年来,她用母亲般的关爱,连接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情感的纽带。为了家访,她利用周六周日、寒暑假孤身骑马走遍23835平方公里大草原,踩冰踏雪、跨江过河、多次遇险。为了向学生家长传递信息,在收不到手机信号的草原上,她随身携带收音机,找到信号时就给当地专门为牧民传递信息的蒙语频道打电话,通过电台通知牧民。16年来她用

  坏了5部收音机。为了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她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不能守在儿子身边、连丈夫也被她带到高寒小学。执教16年,阿力太老师教出了300多名中专生,50多名大学生。

  2、仲威平(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工农乡兰河小学):16年来,为了14名肢残、智障、困难家庭孩子有学上,仲威平老师放弃调转机会,留在偏僻乡村教学。她相信教育平等,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她的教育梦想就是让残障、智障、家庭困难孩子都能上学。16年坚守,当地人评价她有五多一少——走路最多,讲话最多,课时最多,教材最多,备课最多,学生最少。从家到学校,每天来回20公里山路,她骑坏了8辆自行车、落下了一身病。正因为她当年这个抉择,曾不被人接受的14个孩子,5个考上名牌大学、1个成为汽车制造工程师、一个成为学校所在村村长,其中小儿麻痹症的孩子目前研究生在读;也正因为她16年的辛苦付出,她的课堂让118名孩子成才,20多名考上大学、大专。3、格桑德吉(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她的教育梦想就是让门巴族孩子都能上学。格桑德吉老师所在的帮辛乡小学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从未有过完整的路。为了劝学,12年来格桑德吉老师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作为校长的格桑德吉跟男老师一样,过冰河、溜铁索、走悬崖峭壁,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在格桑德吉老师十二年如一日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12年来,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儿子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4、廖乐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长教村百江德兴堂):2001年,做了一辈子教师的马来西亚华侨廖乐年退休了,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家乡免费教孩子们英语,一干就是十二年。廖乐年骑着车挨家挨户地动员招生,教学生不收学费,免费供孩子吃住,村民们不理解,称为他为颠鬼、疯子。为了让村民们接受自己,他学习中文和客家话;为了让路途远的孩子能免费住宿,他翻修了祖父留下的祠堂......。十几年下来廖乐年的学生总数突破5000人。而且他教的学生普遍英语成绩突出,好多孩子考了六级、八级。现在每年还不断有外地慕名而来的学生。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廖乐年在教他们英语的同时,也不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他要求所教过的学生将来有能力时每个人也要资助两个孩子,让爱心和梦想传递下去。5、廖占富、张兴琼(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碧溪乡火天岗村小学、石庙村小学):廖占富、张兴琼是一对教师夫妻,他们分别在四川凉山深处两所隔山相望的小学执教,一人撑起一座学校,让大巴山深处走出了二十多名大学生。当年,高中毕业的张兴琼在村长父亲的劝说下,当上了乡村教师,一人一校干了8年。8年后,村长父亲为了留住乡上派来的临村代课老师廖占富,撮合两人成婚。婚后,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三年前,丈夫被派到对面山头小学,在一间废弃寺庙里教14个山村孩子。两个山头,两所小学,之间是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从此夫妻二人一人守住一所小学,隔山相望,一周见一面。他们用自己的分离和坚守,守住了大巴山深处孩子的未来。6、吉思妞(云南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气象路云南怒江特殊教育学校):16年前,吉思妞是从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调来怒江特殊教育学校,来到了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是一所偏远山区的学校,百姓多不识字,一直以来都是学校老师进山去招生。而怒江地形险峻,为招生老师们常常要过索道、骑马、爬乡村山路,辗转两天时间才能到达。这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现有79名孩子,大都是傈僳族和白族的聋哑儿童。聋哑孩子性格孤僻极端,因为不会说话,发脾气时很容易自虐,吉思

  妞也曾经想过退缩,但当孩子们不清晰地叫着妈妈,张开小手让她抱抱时,她决定留下来。面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吉思妞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从吃喝拉撒到青春期都得手把手教。吉思妞说,对于这些孩子,需要良心爱心更要有恒心。在吉思妞和其他老师的关心教育下,这些聋哑孩子也考上了大学,其中还有些孩子大学毕业后愿意回来任教。

  7、王金花(海南省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在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小学有位30年划船接送孩子们上下学的女艄公王金花,她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也是他们的好母亲。从1997年转正开始,王金花每月有450元的工资收入。为了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她自设奖助学金,每月拿出工资的一半放到里边。她教过的学生几乎都得到过她的资助和奖励,少则50元,多则千余元8、杨元松(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在杨元松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他注重培养有梦想的孩子,经常带孩子走出大山参观,给孩子讲乔布斯的励志故事,把梦想植入山村孩子心田。他还鼓励边远乡村孩子大胆追梦,并为他们创造实现梦想机会。在教学中他发现孩子们不善交流,就鼓励孩子们用写日记的方式打开心扉,并引导孩子们爱上写作。看到山村出现的辍学打工潮,孩子宁愿为打工荒废学业,杨元松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学生日记出版成书——《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为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就感。26个留守孩子、220篇孩子的日记、12封孩子写给父母的信、21幅象征孩子梦想的画,《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一经出版,就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也为孩子们带来了人生第一笔稿费。高兴的杨元松挨家上门给孩子送稿费,他要让这些乡村长大的孩子知道,人的未来不只打工一条路。9、刘坤贤(重庆市巫溪县高楼乡新田村小学):刘坤贤是一位28年如一日,义无返顾、扎根山村的土家族老师。为了帮助贫困学生筹集书本费,他假期外出打工却遭遇事故高位截肢;为了保证正常教学,养伤期间他让妻子自修大专课程,为学生代课;为了让孩子们的回家路更安全,他卖掉家养猪,为孩子们在回家的路上修了两座桥;为了解决学生们吃水难的问题,他拄拐上山找水源,自己出钱铺设水管,接水进校;为了改善教学条件,他用转为公办教师后的第一笔工资为学生买了电脑、电视机。为了让孩子们的教育不中断,即使突发脑溢血,他也拒绝领导照顾他去条件更好的中心校的安排,因为他不愿意看到山村小学没有老师。由于身体不好,领导还提出过并校,可是固执的刘坤贤考虑到有19个孩子会因此要步行四小时上学,就拒绝了,他说我在、学校就在,要坚持到最后一刻。10、潘立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上丰乡上丰中心学校南源村吴家坦教学点):从1976年高中毕业担任民办教师开始,潘立华开始在吴家山教学点任教,一个人一干就是37年。他手把手地教着山里的孩子,帮他们圆看看大山之外的梦想。吴家山教学点地处歙县北部高山地区,交通闭塞。为了方便山里低龄孩子就学,教育部门只得就地设置教学点。在教学点,潘立华是老师,负责所有不同年龄孩子的教学;潘立华是校长,负责教学点的所有事务;潘立华是保育员,每天要给孩子们热好各自带的饭菜,农忙季节或者天气不好时,他还要把孩子们送回家;潘立华还是安全员,坚持每日10分钟安全教育,下课学生活动的场地有安全隐患,他总站在高坝前以防学生发生意外。11、会泽七子(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龙家村小学的7名80后教师):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龙家村小学位于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崖上。学校一共有127个孩子,8名教师。除了一位五十几岁的老教师外,其余七位都是80后。他们放弃了留在城里的机会,回到养育他们的大山,各显身手,给孩子们带来知识文化,并把山外的世界带给这些孩子们。在里条件艰苦,他们每个老师都都身兼数职,有的兼任食堂管理员,有的兼任采购员、记帐员。雨天山路泥泞,他们去集市买菜的破面包车经常陷在污泥里,这些年轻人们就扛上铁锹,集体去修山路。平时这七位80后吃住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一样。被当地人称为会泽七子。

篇九:农民先进事迹材料

  农民先进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第一篇:全国优秀农民女工先进事迹材料**是***药业的一名农民工,19个春秋,她以公司为家、以事业为重,立足本职岗位,艰苦拼搏,不断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为企业的经济增长、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奉献。经全国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审查评定,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最近,亲自前往北京参加“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农民工”表彰大会领奖。

  1990年,出生于桂平市中沙镇一个偏僻山沟里的**,初中毕业后不久,正值***药业开始创建、招工,**义无反顾报名应聘,获吸收录用,自此她在***药业扎下了根。

  从进入***那一天起,她就爱上公司安排的工作,不论是药液灌装、打包装,还是搬运材料、产品,她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去做,并且用心做好,在公司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1992年春被任命为车间主任。公司领导的信任,使她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面对手下60多名职工时,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做好工作,对职工负责、对公司负责。

  她利用工余时间认真研读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有关书籍和企业管理知识,同时虚心向上级领导、同事以及有经验的老职工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在她的带领下,她所在车间创造了全员劳动生产率60万元的奇迹,并且没有发生过产品质量事故。那时候,肤阴洁药品灌装还是半机械半手工操作,生产效率比较低,同时单瓶装量难控制,经常出现药液溢出,造成浪费。针对这种情况,她与同事们经过认真分析、讨论,提出改进灌装设备的方案,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技术攻关,在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技术人员的积极努力下,药品灌装设备改造取得成功。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药液灌装自动化,班产150ml肤阴洁复方黄松洗液由650箱提高到800多箱,增产23.08%,同时降低了药品单瓶装量的误差率,

  有效避免了药液溢出造成浪费,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30多万元。***药业职工中70%是女工,为加强对女工的领导,关心女工的成长,调动女工的积极性,

  2014年,公司任命**为女工委员会副主任,2014年提升为女工委员会主任。任职以来,她一直把职工特别是女工的事挂在心上,经常深入职工家庭问寒问暖、调解家庭矛盾,热心帮助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2014年,一次意想不到的交通事故,使女工李超夫妻双双受重伤被送玉林市骨科医院手术治疗,需先交1万元入院费。李超一家五口人,平时吃、穿、住以及三个孩子上学,全靠李超在公司上班的工资收入和爱人帮别人干些杂活挣钱来维持,这时他们最小的孩子才上小学,最大的也只不过上中学,要拿出1万元交入院费简直比登天还难!**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与女工委几位领导商量、研究,发动和组织了“生命不能等待,有爱才有生命”的捐款活动,**首先带头捐款,全公司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大家你20元、我50元,不到一个上午,便收到捐款6300元,使李超夫妇得到及时入院抢救。多年来,她先后发动和组织职工捐款16次,捐款10万多元,帮助困难职工及社会困难户36人。

  药品是“人命关天”的特殊商品,车间卫生管理十分重要,每天必须提前30分钟打开灭菌灯杀菌消毒,待职工下班后再把灯关掉,这意味着每天必须早出晚归。这项工作不是一般人都能够做到的,公司领导把这个工作任务交给**。她每天上午七点多钟就从家里出来上班,下午要到六点多钟职工下班走完才能离开,七年如一日,从来没有过半句怨言,也没有伸手要过加班补助。

  19年的辛勤耕耘,铸就了不少光荣与梦想。她所带的车间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她本人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突出女能手、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团干。

  第二篇:漠河县北极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事迹材料围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漠河县北极镇丰农种养专业合作社事迹材料北极镇丰农种养专业合作社位于北极镇,成立于2014年11月,目前共有社员100人,发起人出资总额10万元,现有资产500万元。合作社以共同繁荣、共求发展、为宗旨;以诚信树立品牌,以科学创造价值为服务核心;以服务万家、带动万家、致富万家为服务目标。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广大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努力,合作社规模得到了较大发展,现有土地6417平方米,库房300平方米,工作人员100人,合作社积极发展养殖种植业,养殖42头猪、种植各类果菜6417亩、25个棉棚、9个日光棚,积极向上申请各类项目,申请“北极镇绿野养殖基地项目”、猪舍扩建项目等,发起人去北京学习引进了32个优良品种蔬菜,以及引进葡萄、草莓瓜果作物等,为当地农民致富创造了良好的平台。近几年,绿色农产品已成为北极镇农民发家致富、增加收入的一个快速致富项目和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是,由于受市场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以及种植和销售存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个体种植,没有系统的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不力、绿色农产品品质无法大幅度提高,销售渠道需求不高;针对这种情况,镇政府为了给当地农民提供服务,为农民谋利益。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下,于20141年11月,由李希军等六人发起,成立了漠河县北极镇丰农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成立合作社前,为了提高农民对成1立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加入合作社,在镇政府领导的引导启发下,首批有100户农民愉快地申请加入了合作社。为了把合作社办得更规范一些,起点更高一些,制定了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组成人员。合作社成立后,完善制定了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种植户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原则,积极参与合作社管理。同时,合作社还坚持定期例会制度,及时听取社员意见,总结工作,研究发展,为今后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合作社创立以来,紧紧围绕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为社员服务的办社宗旨,以为政府分忧、助农增收为己任,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强化为农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在提供种植服务的过程中,合作社管理人员通过学习合作社的相关职责,学习国家对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提高了为农民服务的自觉性。在合作社成立之初,由于当地农民对合作社的作用认识不足,不相信合作社,他们认为合作社就是为了给成员赚钱,不会对其它农民有什么好处,通过合作社管理人员和部分成员的耐心解释、说明,有一部分农民对合作社有了一定的认识,增加了信任程度,加入了合作社,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有更多能农民朋友加入合作社。

  通过合作社联系,请经验丰富的农民进行指导,进行统一指导种植、统一施肥方法、统一组织测土配方、确定肥料品种数量和施肥方法。

  随着农产品购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增加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而且使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农民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北极镇农民,原来常年以种粮食为生,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仅靠卖点黄豆、小麦等粮食作物维持,经济收入较低。合作社通过经营绿色农产品,打出品牌效果,绿色食品,进行积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认证、有机认证等,更好的增加销路,为农民增加收入。

  第三篇:虢镇高家堎村促进农民增收先进事迹材料虢镇高家堎村促进农民增收先进事迹材料宝鸡市陈仓区虢镇高家堎村地处陈仓区虢镇城西、北环路北侧,陇海铁路沿村而过。全村1620口人,辖4个村民小组,670亩耕地。村党总支下设6个支部,党员77名,其中男性党员62名,女性党员15名。该村目前有村办企业6个,拥有固定资产5300多万元。

  村上曾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小康村”、“省级先进党总支”、“省级文明村”、“省级模范村委会”、“省级卫生先进村”等荣誉称号,1993年6月,时任总书记江泽民曾来该村视察。201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41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示范村。

  高家堎村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加之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足0.3亩,村办企业为该村主导产业。2014年“5.12大地震”致使该村6个村办企业不同程度受损,织布厂受损严重,被迫停产,新的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通过多次召开两委会、村民代表会研究决定,一边进行灾后重建,一边恢复生产,组织人力物力及时对因地震受损的墙体、屋面、水塔全部进行维修加固,同时通过互联网、纺织报发布招商广告,并通过招标将织布厂闲置设备出售,盘活资金130多万元,场地、厂房通过招标以30万元/年租赁给一纺纱企业,使该企业重新启动。该村运输队自2014年一直由本村村民承包经营,虽然经营情况很好,但承包费每年只有10多万元,2014年底至2014年5月,新的领导班子先后召开五次两委会、三次村民代表会,将经营权收回村上集体经营,到2014年底,仅半年时间就获利80多万元,为村上新增收入60多万元。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大力推广新技术新项目的推广示范,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一是要搞好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努力实施“丰收计划”,大力

  推广优质品种及配套技术。二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这样既可以增加农业发展后劲,又可使农民得到实惠。此外,要加大农保体系建设,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三是全面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重点选育推小麦、玉米、畜禽、果蔬、等名特优产品和优质高产品种,实行统一供种,使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8%以上。同时,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建立优良品种示范园和苗木示范园。

  今年以来,我村大力开展引导性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就业政策、劳动法等知识的

  培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破除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陈旧思想,引导他们主动走出家门,从农业以外的方面想办法来增加自身收入。今年以来,共组织引导性培训3期,培训人数达180人。通过开展阳光培训工程,使我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转变了思想观念,拓宽了致富的视野,而且使他们掌握了一门外出务工的技术,大大地增强了外出务工的成功率,为增加收入提供了坚实保障。

  实现农民增收举措到户是突破农民增收难点,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虢镇党委、政府安排,在广泛宣传动员、制定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立足本村实际,顺应农民增收意愿,科学筛选增收途径。坚持“因户施策、分户指导、举措到户、科学增收”的原则,实行“一户一卡一策”的办法,用信息、政策、资金、科技、帮扶“五到户式”扶持,解决农民增收中存在问题,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在调查摸底的同时,我村按组抽调4名调查员深入到户,按照2014年农民增收入户调查表所列项目,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对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劳动力和家庭经营资源情况、2014年收入情况、2014年增收目标及措施进行深入调查了解,摸清底子;

  二是依据《农民增收类型划分标准》,对所调查农民进行增收类型划分,为制定增收措施准备第一手资料。做好建档立卡工作,认真填写三种表:一是填写《2014年农户增收台帐》;二是填写《2014年农民增收农户分类花名册》;三是填写《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明细卡》,并把明细卡发放给农户。截止2014年底,全村村民分红由原先的600元/人增至1000元/人,并将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的老年人养老金由原先的800元/人/年提高到1000(本文来自好范文网HaOword)元/人/年,同时在这两家企业新安置劳动力260多人,全村现有780多人有工资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

  由2014年的6591元猛增至2014年的8541元,增幅高达29.58%,在农民人均纯收入8541元中,工资性收入和村上分红占83%。

  按照村上2014—2014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村上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狠抓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创建和谐、文明、民主、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2014年村上投资20多万元新建村民文化娱乐休闲广场一处,安装健身器材12台、套;

  投资3万多元新安装景观灯三盏;投资5万多元植树800棵,栽种苗木16000多株,新增绿化面积12亩;投资3万多元新修村内水泥路面400多方米;投资近10万元新修100立方米人畜饮水蓄水池一座,并对因地震受损生活水塔全面整修加固;投资10多万元对村级阵地进行全面整修;投资6万多元修建公厕一处,在村主干道和巷道口安装垃圾箱38个,并给每家每户配发垃圾桶共410个;投资3万多元新修长途汽车候车亭两座;投资2万多元新建文化墙一条街。2014年,该村又投资80多万元,为村民户安装天然气;投资3万多元安装录像监控设施一套,摄像头5处;投资10万元,全面整修村民门前花坛、道沿、路面;并计划7月份在全村进行低压整改。目前,该村已按照市、区规划和城中村改造要求,设计制作出“高家堎住宅小区”蓝图,目前正在积极落实之中。加强民主管理、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是该村两委会一直努力地目标之一,村上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和村民监督委员会,设立了村务公开栏,每季度对党务、村务、财务、计划生育等有关事项及时公开,重大事项召开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并通过公告、

  通告等形式及时公开。制定村规民约、村民代表议事会章程,逐步实现村民自治,努力提高村民参政议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成效显著。

  该村设有党员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信息中心、计划生育室、警务室、农民信息田园服务中心,并设有治保会和综治维稳办及录像监控室,各项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工作成效显著。

  如今的高家堎村,村容整洁,绿树成荫,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设施齐全,环境优雅,庄基规划整齐有序,楼房林立,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全村经济繁荣,人心稳定,村两委会一班人思想开阔、干劲十足,以“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农民增收、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以建设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动力,正在带领全村村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建设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不懈的努力。

  第四篇:农民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xxx,今年37岁,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党员,也是余湖村致富带头人的代表。xxx本是余湖村一名普通农民,十几岁时学习木工,然后跟随家人走上了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创业之路,叩开致富门,成为县城小有名气的家私行业带头人。多年来,xxx致富一直不忘家乡的发展和余湖村的建设,热心村组公益事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家乡的事业发展做出了朴实而真诚的贡献。一、不认穷命,闯出一条致富路。在十多年前,余湖村的村民提起xxx这个名字,大都摇头叹气,说这孩子成不了器。xxx上面有3个姐姐,家里孩子多,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他是家里唯一男孩,从小还娇生惯养,上到初中已经是一身坏毛病,老师和亲戚朋友都为他的未来担忧。唯有他的语文老师一直没有放弃他,认为他是个好苗子,不断的教育他做人的道理。初中未上完他父亲因为做生意陪了钱,原本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也更加拮据,他也被迫辍学出去打工。临走时,他的老师对他说,你是家里唯一的男孩,父母对你寄于厚望,你虽不是学习的料,但很聪明,

  记得以后成不了才也要成人,这样才对得起你的家人和老师。听了恩师一席话,这时他就暗暗立志,以后一定不能对不起父母,更不能对不起他的语文

  老师,一定要有一番作为。辍学后,xxx在一个家具店当一名小木工,帮人打家具,当下手。在干的中间,他处处留心,勤劳肯干,不怕出汗,不但学好了手艺,还了解到家具的加工及销售过程。干了几年后,他决心自己创业,但信心不足,又去找到他的老师,老师鼓励他:帮别人打工永远都成不了大气候,也艰辛,凡事都要迈出第一步,跟别人干,永远是个学徒,一个男人必须要有事业心和上进心。同时,老师也帮他出主意想办法,让他从当时潢川比较少人经营的床垫开始做起。就这样,xxx在潢川开办了一家床垫小店,专卖床垫,同时又和以前干过的家具店不相冲突,相互扶持,刚开始创业的艰辛,外人无法理解,但xxx一直在努力坚持,慢慢地,事业的规模在不断发展。

  二、不忘乡亲,带领村民同致富。就这样,xxx一步一个脚印,汗水多了,成功就顺其自然而来,渐渐经历了从最初的农民工,到小商贩,从小敲小打,到形成规模企业。2014年,xxx抓住了机遇在潢川县城关开办了中山家私专营店,专门从事中高端家私经营,加强管理经营,倡导优质品牌优质服务,使中山家私店成为了潢川县知名的家具专卖店之一。在致富以后,xxx不忘老师的教诲,不忘走出的家乡,他认真学习党的政策,他不仅自己致富,还不辞辛劳带动村民致富,他吸纳了10多个农民工带他们出去跑生意,趟路子,在他的带领下,有几位已经做的小有成效。xxx还热心党的各项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与其他村民一道,事事带头,处处争先,积极发动群众,形成全员参与的建设热潮。现在的余湖村,居住环境和农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这里面,xxx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啊!xxxx年,xxx深深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广开言路,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加强国家立法和法律实施工作,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坚决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加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巩固国防、保卫祖国和参入党申请书范文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用。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坚持实行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中国共产党同全国各民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在一起,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民族的国力量团结在一起,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由全体社会主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加强全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中国共产党主张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我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

  最终经过多次申请,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党员,xxx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他一直在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始终与地方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三、致富思源情系家乡共发展xxxx年余湖村修筑道路,xxx主动帮助协调村民捐资,而且自己也率先拿出4000元资金带头捐资。同是一个村民组的有些人说:这路又不修到我们村民组,不要去掺合。他义正言辞的说:路是全村的路,不是非要修到家门口才参与,我生在余湖,长在余湖,是余湖培养了我,我不能忘本,只要有能力,我一定给予回报。在余湖2014年和2014年两次修路工作中。他身先士卒,自己带头捐款,同时为施工参谋献策,同时还号召朋友亲戚为家乡建设捐款出力。为余湖村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xxx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心系困难群众。每年双节期间,他都与村干部一起买上米面油肉等物品到村里贫困户和老党员家中慰问,为他们送去关怀。在做好自己家具生意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村上的贫困户,时时关心这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他便义不容辞地与两个户贫困户接成对子,他首先帮助这2户贫困户搞好花木种植,在此基础上为他们联系了销售渠道,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两个贫困户的问题。虽然xxx同志不是一名村干部,但他一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的党员带头帮扶工作,体现了一个基层党员的高尚风格。第五篇:乡镇农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李宁,男,33岁,中共预备党员,**市**镇**村农民。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从xx年开始,带头建造沼气池,发展养殖业,开办酿酒坊,发展无公害蔬菜。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政治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新型农民,他先后获得“**市科技致富带头人”、“**镇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光荣称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交通、信息闭塞的大山里。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经过自己的努力事实证

  明,自己的理想在大山里是难得实现的,他不甘心同其他村民一样过着那种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与家人商量后举家移居到**村。

  **村在镇政府所在地,这里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为了早日还上搬家时所欠下的外债,使家庭生活能宽裕一些,又借资8000余元买了一台农用三轮车,跟着其他人一起跑运输,几年下来不仅还上了外债,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按理说,家里没有了饥荒,生活也说得过去,妻子有事做,自己有车开,应该安安稳稳地过平静日子了,可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机遇,把握时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富民政策深入到祖国的广大农村,给亿万农民带来了致富机遇。xx年春,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建造沼气池。当时,“沼气池”这个词汇对农民来说是第一次听到,非常陌生,大多数有条件的农民对此事都不感兴趣,无论政府怎么动员和举办培训班,结果群众还是不认可,提出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点,唯有**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作为一个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农民就应该大胆地探索,勇敢地创新,他认为建沼气池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既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林业,又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也可以说利己利民又利国。于是,在多数人的观望下,他敢为人先,是**镇第一个申报建设沼气池的人,从此踏上了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创业之路,开始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上有父母,下有上学的孩子,生活上虽说不算困难,但并不富裕。在建沼气池的整个过程中,他和家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意想不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许多困难和挑战都摆在他的面前,资金短缺、生活费用问题都重重压在他的头上。他没有被这么多的困难所压倒,他认为开弓没有回头箭,创业成功的先例都经历过坎坷不平的路。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眼前的困难,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他从此坚定了信心,白天外出打工挣钱,雨天和晚上同家人建池,一干就是半夜,累了就地歇上三五分,腰疼吃上止痛片。上百立方的池

  土他硬是一锹一镐地清除到池外。从xx年7月开始到xx年5月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他投资2万元的沼气池在市农业局、镇委、镇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建成,经技术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我们问他的创业经历时,他告诉我们说他流过血流过汗就是没有流过泪。

  创新才有发展,**所建的20立方米生态沼气池是**市农户中最大的沼气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农业局组织全市乡镇街道的领导在这里召开了**市沼气建设现场会,在当地的农民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农民络绎不绝地到他家来参观学习。问他建这么一个沼气池,怎么能致富。他耐心地给农民朋友算细账,生产沼气,每年可以节约生活用柴近2万斤,如果用沼气酿酒可以节省烧柴10万斤左右,那么每户人家一年的生活用柴可以节省200万斤薪炭林的烧柴,这是第一省;

  用沼气酿酒,就可以卖钱,酒渣可以喂猪,可以通过深加工的转化过程,成倍地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粮食价格,这是第二省;

  沼气酿酒养猪,猪钱除了成本是净赚,猪粪可以继续做生产沼气的原料,沼气渣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上等肥料,这都是白捡白赚得沼气项目钱。在场的群众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终于悟出了这里的致富经,许多农民朋友对沼气有了兴趣,开始建造沼气池。

  为了使沼气尽早地发挥作用,尽快地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xx年秋,到xx年春他又自筹资金9000多元先后建起了家庭小型酿酒坊和同时能容纳50头猪的育肥猪舍。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总有回报,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沼气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每天酿出的纯粮精品小烧白酒在当地就供不应求,远近闻名。42头育肥猪膘肥体壮。**每年在沼气酿酒、养猪上就可以创收2万元以上,现在**正在酝酿实施利用20立方米的沼气池来发展10亩地的无公害蔬菜,降低沼气建设、酿酒、养猪的成本,形成一条沼气—粮食—酒—猪—猪粪—废渣—蔬菜良性大循环,高效益的产业链,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也有极大的社会

  效益。**在创业的历程中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在2年多的时间里接待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200多

  人,每次接待不管自己有多忙,总是腾出时间来把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大家。xx年4月的一天**接到远在西岗村一农户的电话,希望他能亲自去一趟他家,帮助解决在建沼气池中遇到的难题,**二话没说放下自己一天能挣上百元的活,搭车向西岗村驶去。西岗村坐落在海拔近千米的岗顶上,距**村有30多公里,而且山高路窄,车只能送到山脚下,10多公里的山路只能靠步行,面对眼前的情况,**完全可以坐车返回,但他没有那样做,他望着眼前的羊肠小路和一眼看不见顶的山岗,依然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去西岗村的路。当他走到半山腰时,天又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路越来越滑,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雨伴随着4月的冷风吹打在他的脸上,衣服也很快地湿透了,冷风刺透了他的湿衣。他义无反顾地前行,终于到了西岗村这位农户家,稍坐一会,了解情况后,就亲自帮助他安装、调试和解决沼气的一些其他问题。在此过程中,他手把手的教,认真仔细地讲,很快安装调试完毕,故障排除,其他一些问题也解决了,在休息期间又传授了一些自己学到的沼气技术和实践中的经验,使这位农户非常感激。临走时,农户拿出100元钱作为他的辛苦费。他硬是不收,他说:“我能为大家做些能做的事情,我感到很高兴,希望大家和我一样通过建沼气池来致富,帮助大家共同致富这是应该做的。”**不仅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已有32户相继建起了沼气池,并都按他的模式设计建造,同时发展养猪业和无公害蔬菜,不同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这些建沼气池的农户在建造中少走弯路,他不知多少次深入到各户进行指导,使一户又一户的农民朋友顺利地建成,他的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行为和精神深得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他不仅是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典型的新型农户代表,而且还是难得的进步青年。他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他虽然只是一名重点培养的积极分子,可

  他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时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够认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党支部鉴于他的一贯表现吸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xx年至xx年,他先后受到了市、镇两级政府的表彰。

  感谢您的阅读!

篇十:农民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农民工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农民工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一、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开创未来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决不可以没有知识"在建筑公司打工时,他深感自己专业技能的欠缺,懂得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于是在认真工作的同时考取了建筑施工员证书,质检员证书,又回村把村里的能工巧匠和身强体壮有文化的青年组织起来,组建了一支专业性非常强的队伍来到了县城,在建设中,他把多年学习积累的识图、施工、核算、管理等一套技术知识全部用到施工建设上来。他首先抓住工程质量不放松,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按图纸要求,按工程规程办事。在施工中严格要求,严格把关,保证工程高质量,创建高质量的优秀工程。同时,处处以身作则,以一个施工队长的带头模范行为带好一班人,严格管理,精心施工,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工程队终于在县城创下了口碑,有了好的口碑后,他信心更足了,眼光更远了,决心更大了。

  二、惯于乐善好施,时刻不忘乡亲

  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许大勇,在打工创业成长的道路上,始终以帮助他人做好事为己任,做善事为至乐,不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在家乡务农、在城市打工创业。在十几岁时曾跳进大河里救落水儿童,扑灭邻居家蔓延的火势,长大后见谁有干不完的活都主动去帮,别人有困难他援助,乡亲们缺钱他资助,同村的孩子上

  大学他捐助,天灾旱情他争先捐助,一个在不断做好事中成长起来的人,救人于水火,雪中送炭,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带给别人的幸福安全和快乐。

  三、牢记父亲遗训,热心回馈社会

  打工道路上成长起来的他,时刻不忘父亲临终前的教诲:"为孝之道,有家有德;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始终一如既往地继续着他的义举。他自幼年起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想去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报社会,报答养育过他的父老乡亲,先后捐款数万元为家乡道路进行修建,

  1/2

  现又筹备为家乡安装路灯,方便父老乡亲的晚间出行。多年来,他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帮助农民工兄弟们。在扶贫济困、希望工程、抗洪救灾、见义勇为、非典雪凝、汶川地震、家乡公路建设上力所能及的捐助和爱心奉献已近十万元,

  许大勇是穷苦农民的儿子,在打工生涯中,他靠自己的勤劳与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的信念以及助人为乐、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书写着自己的感恩人生。

  2/2

推荐访问:农民先进事迹材料 先进事迹材料 农民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