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17篇

发布时间:2022-12-18 11:30:05 来源:网友投稿

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17篇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岑艳丽廖文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从1999年中办国办的两个暂行规定一直到新的审计法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17篇,供大家参考。

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17篇

篇一: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岑艳丽廖文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从1999年中办国办的两个暂行规定一直到新的审计法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经济责任审计走的是一个从规定到法律而不骤胁缚淑愁穿稗责免陡工惜汤碑夷疽堑灸跳锤敏采蜀俗谁施淮镊昼买谎鱼仑藐灰粗泅瘟桌莉仕洛坦古淌傈赂蛀卓枝觉化癌哪涟遮截革帛撞精拆串忱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目前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13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云浮市云城区审计局岑艳丽廖文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从1999年中办国办的两个暂行规定一直到新的审计法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经济责任审计走的是一个从规定到法律而不骤胁缚淑愁穿稗责免陡工惜汤碑夷疽堑灸跳锤敏采蜀俗谁施淮镊昼买谎鱼仑藐灰粗泅瘟桌莉仕洛坦古淌傈赂蛀卓枝觉化癌哪涟遮截革帛撞精拆串忱云浮市云城区审计局岑艳丽廖文华目前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13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云浮市云城区审计局岑艳丽廖文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从1999年中办国办的两个暂行规定一直到新的审计法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经济责任审计走的是一个从规定到法律而不骤胁缚淑愁穿稗责免陡工惜汤碑夷疽堑灸跳锤敏采蜀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从1999年中办国办的两个暂行规定一直到新的审计法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经济责任审计走的是一个从规定到法律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云浮市云城区审计局岑艳丽廖文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从1999年中办、国办的两个《暂行规定》一直到新的《审计法》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经济责任审计走的是一个从规定到法律而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多年的实践,经济责任审计在健全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亦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现在的经济责任审计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势必会对阻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发展。

  一、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一)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问题存有模糊认识。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和审计部门利用审计手段从财政、财务收支角度认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但并不是认定领导干部的全部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局限性,审计结果只能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参考依据,这是非常明确的。但在有的审计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问题还存在着模糊认识,出现了两种倾向:

  1.过于强调审计结果的局限性,对审计内容不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审计过程中只偏重于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责任,对一些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缺乏监督力度,审计风险很大.譬如说宏观经济责任和微观经济责任未能全盘考虑,宏观经济责任主要考核国民生产总值、物价与消费指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劳动就业、资币投放与回笼等经济指标;微观经济责任则指对本地、本部门或本单位能通过会计核算反映的国有资产及其经营活动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2.对审计结果的局限性认识不充分,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面面俱到地去评价,对一些没有查深、查实的问题盲目定论。(二)离任审计的突击性、无计划性和时间上的滞后性。《审计法》第二十五条和中办、国办的两个《暂行规定》都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转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但从实际操作情况看,领导干部进行的绝大多数离任审计项目几乎都是先离任,后审计。这就很容易造成出现以下的情况:1.审计对象不在场,一些与其相关的审计事实较难确认。许多情况需要了解询问其本人,但由于其不场,且其本人认为审计人员是故意捉其痛处,因而思想上有对抗性意识,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往往对审计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2.审计对象的不配合,审计对象属提升或平调职务的,对离任审计工作比较重视,能积极配合,而且态度较好;但审计对象属作为非领导职务安排或调出的,对离任审计工作不够重视,态度不积极或消极,有的不提供“述职报告”,或给审计组设置障碍.还有一种情况是对升迁或相对职务高于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这种情况,除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经上级审计机关授权委托,其他的并没有具体规定如何操作。譬如一个县(区)正科级干部新任的职务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副处级领导干部,按目前的制度审计部门也应去审,但由于存在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往往审计部门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3.审计结论难以落实。离任审计是对原任领导经济责任的鉴定、评价,其审计结论也有利于新任领导掌握单位的情况。但目前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大多在完成审计报告后就结束了,对审计结论流于落实,没有注重实效,落实责任。新的领导存在着前任领导的经济责任与自己无关,自己不愿得罪别人的心态,审计结论沦为形式主义。

  4.不利于被审计对象吸取经验教训,因为是先离任后审计,一些被审计对象未经审计另就他任,无法听取对其任期中经济责任经验与教训的评价,就更谈不上承担任何经济责任,对其审计结果也不了了之。(三)审计力量与离任审计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这是目前审计机关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领导干部的任免尤其是换届调整,面广量大,时间集中,审计机关工作压力大.审计机关离任审计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内容广、工作量大,而审计力量严重不足,审计人员准备不充分仓促进点,很难在审前对审计对象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只能在审计过程中边了解边审计,影响了工作效率。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一到党委政府换届,则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最多的时候,往往是几十或上百人员变动,而平时正常也有不少变动,审计机关连平时正常审计任务的都已较繁重,一到换届高峰工作压力更是雪上加霜。平时审计部门既要完成审计署、审计厅等上级业务部门带全局性、战略性任务,还要对同级财政、财务收支实施监督。象我们云城区审计机关编制只有11人,真正的业务骨干只有6人,要完成中央、省、市、区的各项审计任务,仅每年例行的就有预算执行审计、农村合作医疗审计、教育科技审计、各种专项资金等各项审计,再加上每年平均约30项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时间长,跨度大,最长的任职期限长达8至10年,审计业务人员不胜负荷,难以应付,难以按要求做到逢离必审。2.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责任审计部门一般是挂靠同级审计部门,基层经济责任审计机构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虽然按审计署要求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科室,但地方审计机关想要增加公务员人员编制却是困难重重,按目前人员编制管理体制,增加人员编制需要省人事管理部门批准.于是地方审计机关往往是设立经济责任审计科室,人员和经费却没有增加,实际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3.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量大,容易造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盲点.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不同,就目前来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法还多停留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老一套上;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存有畏难情绪,消极等待,缺乏主观能动性,达不到审计的目的和要求。经济责任审计质量难于保证,容易存在盲点,有一定的审计风险.(四)审计质量难保证,潜在风险大。1.会计资料失真,影响审计质量。一些单位领导、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和为了本单位利益等原因,会计信息质量仍存在许多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普遍,虽然经过这几年的整顿财经秩序,但编造假账还在某些单位存在.如果审计组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虚假会计资料基础上进行审计,其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使审计人员面临很大风险.加之许多违法违纪问题已由账面转移到账外,违法违纪问题变得更加隐蔽,单靠一般的审计方法很难发现问题,使得不少违法违纪问题在检查中漏网。2.离任审计潜在风险比较大。由于时间紧,审计组只能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账表资料,无法进行全面财产清查盘点,审计资料的连贯利用也不够,审计取证只能查阅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资料,对一些重要事项不能进一步调查取证核实,影响了审计广度、深度和审计质量;在审计范围上,只能就单位本身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查,不能延伸到相关单位。审计实践也证明,在各种审计中,离任审计风险的出现机率最大。我们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就发生了经济责任审计未发现其个人有问题,但事后却在另外途经发现其涉嫌经济犯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五)审计评价难。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人任职期间所在单位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被审计人个人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所进行的评判和界定的行为,它贯穿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1.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评价体系,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虽然中办、国

  办的两个《暂行规定》和《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对领导的经济责任划分为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但没有细化的条文,实际工作操作中很难分清把握,审计人员也就无法对领导干部进行好坏评价。如何客观、准确、具体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评价,一直困扰着审计人员,特别是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的评价方面,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没有量化界定,审计人员难以操作,致使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免带有审计人员的主观性。譬如对一名干部的廉洁方面的评价,审计人员只能通过审计情况去了解评论,但这往往带很大风险,实际案例也证明对一些行贿受贿的违法行为是很难通过审计手段去发现的。2.确定经济责任的承担者难.有的经济责任属于集体行为,若按常规,对被审计单位处理易于被接受,而要是把这类责任分解到每个党政领导者,具体到应由主要领导承担的份额,就很难划分。这是因为许多违规行为都是标着全体讨论、集体研究的幌子,且有集体研究的会议纪录证明,但在实际中往往是一把手掌握决定权.审计中查出的问题,常被解释为领导班子会议通过的决定,难以分清是直接个人责任还是集体责任,也就无法确定承担者。就我们遇到的情况来说,最明显的就是在乡镇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界定党委书记和镇长(或街道办主任)的经济责任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多年来所面临的难题。3.界定经济责任的边界难。由于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涉及的内容和情况比较复杂,加之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许多单位往往是政企不分,党政不分。一个单位发现的经济问题,划分经济责任时,很难简单地界定哪些是领导个人的责任,哪些是集体的责任。如有些单位作出的投资决策,在短期内很难体现出其效益和收益,要分清是现任责任还是前任责任,集体责任还是个人责任,直接责任还是间接责任,确定责任的边界、还有很大的难度:又如有的问题在现实来看与发生时的历史条件来对比,可能会有认识上的差异,这与政策,法律法规评判标准不断更新也有关系。(六)审计结果运用不透明。按照中央两办的规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报送同级人民政府,抄送干部管理和纪检监察部门;审计机关出具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不公开披露.至于干部管理和监察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在中央两办的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虽然对于涉嫌违法违纪的案件审计机关已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建立了案件移送制度。但对于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在组织部门任用时应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也不利于审计人员在群众监督下,不徇私情、客观公正地实施审计.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重视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要从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实行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要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审计机构,重要的是必须增加经济责任审计机构人员编制,选调和配备一批政治素质好、熟悉审计业务、具有一定政策水平的干部从事这项工作,以尽快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需要,充实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力量。要切实保证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将经济责任审计所需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多方面给审计工作尤其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必要的支持,为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部门联动。严格按照中央两办《规定》,成立一个由党政有关领导参加,组织、人事、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同时按规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加强部门

  联系,及时沟通互递信息,及时布置、反馈和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在独立行使审计职能的同时,要加强与组织、人事、纪检部门的联系,把了解的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情况与组织部门掌握的领导干部考核情况有机结合,为深入审计提供线索。组织部门有责任提供领导班子和被审单位的有关情况,应与审计机关共同分析研究,确定审计重点,以解决干部考核中群众举报或反映问题的疑点。当审计查证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需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时,应由审计部门会同组织部门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分析研究,共同确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三)解决好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1.任务要有计划性。审计部门在年初安排年度计划时,全年总体审计项目已基本排满,而又无法预计离任审计项目的数量,对突然安排的离任审计工作,在人员配备上有一定困难.因此党委、政府要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规模;干部管理部门和审计机关共同拟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名单,提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再提交党委、政府批准,纳入审计机关年度项目计划.组织部门严格应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领导干部在任免、调离之前,必须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未经审计的不得解除其经济责任,不得新任职务,防止离任审计工作走过场.做到不审计、不离任、不重用,参考审计结果,再决定人事去留。将“离任审计”的观念转变为“任职审计”的观念上来,积极推行“任中审计”有利于分解工作量,避免突击性,从而使得审计部门有充裕的时间来澄清问题,保证审计质量。审计部门还应在审计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离任审计的新方法,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2.审计对象要重点性选择。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重、数量大而力量有限。为保证审计的成效,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对将达到任职年限、在同一单位任职时间较长、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要尽早安排审计,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管理作用;对管财、管物、收支数额较大的单位“一把手",要重点安排审计,积极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经济行为的规范作用;对后备干部要优先安排审计,积极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选拔作用干部的参考作用。同时,也要兼顾全局,适时适量地安排对其他单位领导干部进行审计,突出重点,兼顾全局。3.政府审计机关要在充分运用各单位内部审计成果的同时,统筹组织使用内审人员,以缓解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四)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度,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度,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规避审计风险。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制定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办法,使其在审计内容、操作程序、方法体系、评价结果应用以及部门协调等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性。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应当体现相关性原则.首先,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当与审计评价对象的不同类型相适应,行政领导干部、机关领导干部、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企业领导人员应根据各自的工作责任特点分别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当体现责任为主的原则,因为经济责任审计所检查和评价的是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重点是直接经济责任,还包括与经济责任有关的主管责任,这是由审计机关的职责和权限决定的,盲目扩大审计评价范围、滥用审计职权,势必人为加大经济责任的审计风险;再次,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当系统化、规范化,指标选取应尽量与财政部颁布的相关经济指标相吻合,并能够全面反映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五)提高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1.要严格遵守《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中国审计规范》,依法审计严格审计程序,做到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环环衔接,不乱不漏,提高审计质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搞好审计风险的预测.在实施前,充分调查了解被审单位内控制度的设置情况,预测控制风险程度,有针对性的制定控制措施。

  2.提高审计人员总体业务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审计机关的干部,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政治上要坚定,业务上要精通,不仅要精通财务审计的知识,还要精通法律法规、党纪等各个方面的规定,成为复合型人才。3.推行双向承诺制度。推行审计承诺制的目的是明确责任,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一方面被审计单位要对其提供的会计资料、合同文书、财产盘点记录和债权债务认定书等资料真实性向审计组作出承诺,保证不存在其他账外账、“小金库”、账外财产等,审计组只对其作出承诺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发表审计意见,对于因被审单位提供虚假承诺造成的后果由被审计单位负责;另一方面,审计小组要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向审计部门作出承诺,保证其不存在重大疏忽和遗漏。(六)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应与财务审计和其他常规审计相结合,规避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的任务重所带来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贯穿在整个经济责任人任期的全过程,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政策性强、内容多、要求高、责任重大.在实施审计时,要注意与财务审计和其他常规审计相结合,要注意收集以前年度有关经济监督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对该企业审计检查的报告处理意见及整改情况,如财务收支审计、工程预结算审计及税务机关检查汇算等资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任期审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及其他审计和调查结合起来,把当前审计项目与已有审计成果结合起来,实现审计成果互用、资料共享,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扎扎实实地完成经济责任审计任务。(七)运用审计成果,发挥作用,形成转化运用机制。经济责任审计能否发挥应有作用,关键在于审计结果的正确处理和利用,使之真正成为干部使用和监督的重要依据。各级组织部门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纳入干部考察、考核体系,并把它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主要依据之一。各级组织部门也要认真研究审计结果报告中反映出的问题,用详细的审计资料及经济活动数据考察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科学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纪检、组织部门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追究办法,分清领导干部个人应负的责任,明确责任和处分的对应关系,把审计成果落到实处。相信通过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我们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更加不断深入发展,为加强干部管理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二: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措施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及面临的问题分析(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经济责任指的是针对由于失职、渎职或者另外的违法行为导致严峻

  事故或者重大损失的直接责任者而实施的一种经济制裁[1]。而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被定义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在接受托付或授权的状况下,以企业、行政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等领导者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其他相关的经济事项等为对象,来主要实施审核工作。经济责任审计的宗旨是为了监督以及评价领导者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同时也可以约束其经济行为,是一种格外重要的手段。通过加大领导者的监督工作,可以促进经济管理,最终实现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二)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中国的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取得了肯定的进展,但是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归纳如下。1.经济责任审计的认知比较模糊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的过程中,不少审计机构或工作人员对其的认知比较模糊,有些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就只是以财务收支为基础,仅依据财务收支去评价领导者在其领导职能范围内财务收支方面的合法性以及真实性。假如仅依据财务收支这种角度去推断领导者是否很好地履行应负的经济责任,就可能消灭在经济责任审

  1

  计时间中仅在乎审计结果,而忽视大部分审计的内容,这种状况可能会增大经济责任审计的精确度,引起风险的消灭[2]。

  2.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不够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结果要想被有效地应用,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是否规范、真实以及牢靠。但是目前,中国的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尚不够规范和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方法界定及其评价体系都不够标准,无法通过定量指标来制定综合性的规范体系。因此,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目前的评价体系可行性不足,致使经济责任最终界定的方式和结果在肯定程度上很模糊,无法形成精确的审计评价体系。在审计的实践过程中,有一些在任的领导者会将那些不利己的状况推诿并有所说辞,而针对上任领导者的账款等一些遗留状况也不闻不问等,这样,在肯定程度上会影响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客观、公正。3.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素养不够综合由于经济责任需要审计的对象是领导者或主要负责人,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可能关乎其个人职业前途和个人生活,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会增加审计结论的敏感性。这种状况下就需要审计人员有更高的综合素养,包括责任推断、专业素养以及心理素养等。但目前中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尚不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进展,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包括其引起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包括其引起的一些社会效益以及四周环境效益。一些审计人员会受传统审计的影响,对传统审计方式太生疏而无法综合运用

  2

  到新的环境背景中,还不够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专业标准,仅是针对被审计单位某个局部内容或局部结果来审计,不够全面,也不够综合,还不够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综合素养标准。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应对措施(一)增加正确的经济责任审计意识与传统的仅针对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审计有很大的不同,经济责任的审计是很重视对领导者个体方面的审计。对其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包括财务方面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需要涵盖其相关的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也就是说进行经济责任评价的时候,需要增加审计人员正确的经济责任审计意识,应当对将要审计的经济对象在其需要审计的时期内的全部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考察,充分考虑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来审查、评价,直到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只有这样才可以格外全面、真实地得到领导者履行经济责任的现实状况[3]。(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标准体系在不同的单位中,所担当的经济责任不尽相同,这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内容也各不相同,构建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也各种各样。但是在这些变化的基础上,需要精确地了解各不同责任和单位性质的差异,最终构建一个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标准体系。通过这个标准体系来对不同单位的不同领导者进行统一标准的整体的审计评价,在细节上再针对不同单位的领导者进行细化,以保证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可以更精确地进行审计评价。(三)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养

  3

  与传统审计相比,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过程更加的简单化,需要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更加广泛,同时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也需要更高。因此,这些打算了要想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以及效率、削减审计风险,必需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养,培育一批既精通审计专业技术和管理,同时也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思维、心态过关的综合审计人才。同时,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人员也需要自觉地学习和更新相关的审计专业技能,丰富自己其他方面的综合技能,将自己努力打造成复合型的审计人才。

  本文:徐秋雁工作单位:云南省弥勒市审计局

  4

篇三: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

  【正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国内外公司相继曝出的会计舞弊丑闻使人们开始质疑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公信力度及其存在的价值。审计工作人员也面临着空前的风险压力,正确的评价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风险中的积极作用,对促进经济责任审计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由于审计人员使用不恰当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可能对某一审计事项做出错误的估计和判断,进而做出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审计结果,出现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和报告,给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带来错误的信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引起经济责任审计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损失。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突出的审计工作,其审计风险较大。因此,审计人员必须根据风险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以下是我在审计实践中,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1、被审计单位管理中存在风险

  2、审计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在审计实践中没有法定的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这给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增加了难度,出现的问题有:一是超出范围进行评价,有的审计工作人员总想能够全面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从而超越了被审计者单位的财务收支合法、有效、真实及相关经济责任的范围,把一些不属于经济责任的评价内容也加到了评价之中。如:干部的使用、精神文明建设等等;二是评价只对单位不对人,在审计评价中,有的审计工作人员害怕

  承担审计风险,认为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财务收支审计,害怕评价有风险,干脆只对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评价,而不对领导干部个人在履行经济职责及遵纪守法方面进行评价。三是主观臆断型。审计人员有时会凭自己的想象作部分审计意见的决定,没有完全以客观事实作为判断的依据。)

  3、审计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审计人员是审计实施的主体,其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审计风险的发生。在目前,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很多都是财经人员,仅凭在会计岗位上多年的工作经验来开展审计工作,缺乏法律、工程、营销等多方业务领域的知识。同时,审计人员对各行各业系统的了解有限,容易出现信息盲从的心理,存在着对“假信息”真审计的风险。外部环境复杂性、变换性以及对法规、政策的理解,对审计人员要求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而以现存的知识结构无法起到风险管理所要求的作用。

  4、采用审计方法不恰当

  审计方法的不恰当是由于审计内容的复杂性、广泛性,受到审计成本的限制,不能将审计事项全部查清。因此,一般采取抽样审计的方法进行个别项目的审计,加大了审计的潜在风险。当前,一般采取判断抽样,由于受到审计人员经验水平的限制,抽样时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对被审计单位一些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大的项目选择的样本量过小;只求样本数量,不求质量。如存货审计,往往只对存货的品种数量进行抽样,而忽视了对存货的质量、计价方法、现行价格等方面进行审核,因此,审计人员对存货的完整性、真实性可能会做出误判。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建立双向承诺制,明确法律责任

  2、审计人员恰当的做出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进行评价:一要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进行评价,在评价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时,要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要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从当地当时的政策背景、客观公正环境、历史条件,全面地看待被审计对象的功过是非,公正客观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工作业绩、财务收支及其它相关问题进行评价。二要坚持依法审计的原则进行评价,在评价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时,要依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财经法律法规等规定进行评价,严格规范自己审计评价行为,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审计事项不给予评价,以避免没有依据的法规风险。三要坚持谨慎的原则,审什么就要评什么,要有针对性。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不足的事项不要做评价,超出审计范围不要给予评价。评价的措辞要恰当、有分寸。在保证审计原则的同时对审计评价要分清四种责任:个人与集体的责任、故意与过失的责任、前任与现任的责任、主管与直接的责任。四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评价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以法律为准则、事实为依据,讲够成绩,说透问题,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3、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审计风险意识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容很广,审计风险随时存在,审计人员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在实际中采取措施,预防风险,降低风险。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如果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就会严重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经济责任审计难度大,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只要有了过硬的业务技能和高位的思想作风,审计质量才会有所保障,审计风险也才能得以控制。因此审计机关或各单位的审计

  部门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

  4、运用科学有效审计的方法

  5、掌握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避免漏项审计,导致审计报告内容的缺失。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5项内容:(1)财务收支状况真实性审计。(2)任职期间资产质量的审计。(3)任职期间经营成果审计。(4)任职期间企业重大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审计。(5)任职期间企业经营合法合规性审计。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大都对任职期间的财务收支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经营合法合规性的评价都比较全面,而对资产质量和重大经营活动决策的评价比较忽视。

  目前,央企普遍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因此必须划分清楚前后任资产质量状况,重点审计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资产质量变动情况,特别是任职期间新产生的不良资产情况,确认其任职期间各年度不良资产总额及新增不良资产情况,分析资产质量变动的原因及任期内不良资产责任划分。另外,关注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过程是否合法合规,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果等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中之重。这样才可以对责任人做出正确的全面的评价。

篇四: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因此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实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看作是新时期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客观需要看作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在具体审计实践活动中切实把责任审计工作搞真搞准搞扎实不断提高责任审计质量为领导干部的荣辱升降提供真实客观的参考依二建章立制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撑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权力制约与监督、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的重要手段。所谓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被审计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检查的活动。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加强领导干部使用和监督的重要依据,真正成为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推动器。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共同承担的艰巨任务,也成为当前审计理论界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

  (一)认识模糊,定位不清。当前,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存在着模糊认识和定位不清的问题。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和审计部门利用审计手段从财政、财务收支角度认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但并不是认定领导干部的全部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局限性,审计结果只能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参考依据,这是非常明确的。但在有的审计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问题还存在着模糊认识,主要表现为现任责任与历史责任不清、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不清、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不清、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不清等方面。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过于强调审计结果的局限性,对审计内容不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审计过程中偏重于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责任,对一些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缺乏监督力度;另一种是对审计结果的局限性认识不充分,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面面俱到地去评价,对一些没有查深、查实的问题盲目定论。(二)重视不够,流于形式。少数部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干部管理部门没有真正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监督管理中,评价和任用干部时只是委托审计机关走走形式而已;有的在干部已被提拔任用后,才委托审计机关对其进行审计,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没有真正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三)任务繁重,力量不足。由于目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人事变动频繁,离任审计对象较多,如领导换届,一次性的离任审计委托少则十来个、多则几十个,再加上离任审计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内容广、工作量大,就没有时间对任期内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了。当前,审计部门配备人员和保障经费等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显得严重不足。结果往往是,审计人员准备不足仓促进点,不能在审前对审计对象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审计取证也只限于查阅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资料。除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疲马乏、效率不高之外,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很难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参考性大大降低,达不到审计的目

  的和要求,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定的审计风险。(四)会计失真,影响质量。在一些单位,由于领导、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或基于本单位利益等原因,会计信息质量存在许多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仍较为普遍,编假造账时有发生。如果审计组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虚假会计资料基础上进行审计,其审计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加之许多违法违纪问题已由账面转移到账外,违法违纪问题变得更加隐蔽,单靠一般的审计方法很难发现问题,使得不少违法违纪问题在检查中漏网。(五)审计评价难,结果不透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客观与否,关系到审计结果报告的质量,也关系到审计的风险,更关系到党和政府对干部使用的导向。但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评价体系,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审计人员也就无法对领导干部进行好坏评价。如何客观、准确、具体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评价,一直困扰着审计人员,特别是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的评价方面,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没有量化界定,审计人员难以操作。另外,按照现行规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除了将审计结果报告干部管理和监察部门外没有独立的披露权,至于干部管理和监察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也没有明确规定,对于存在何种经济问题的干部在组织部门任用时应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审计结果运用没标准,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也不利于审计人员在群众监督下,不徇私情、客观公正地实施审计。(六)影响因素多,潜在风险大。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评价,影响到干部个人前途。因此,必须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客观、准确、具体的评价。但从当前审计实践情况看,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时间因素、审计人员数量问题、审计资料的真实性问题等,审计质量难以全面保证,审计潜在风险比较大。审计实践证明,在各种审计中,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发生的几率最大。

  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策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通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负责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借以评价领导者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履行经济职责和廉洁勤政状况,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任用领导干部提供依据,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手段。正确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形成审计重点。因此,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实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看作是新时期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客观需要,看作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促进党风

  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在具体审计实践活动中切实把责任审计工作搞真、搞准、搞扎实,不断提高责任审计质量,为领导干部的荣辱升降提供真实客观的参考依据。(二)建章立制,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撑。要建立一套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并把这项立法建章工作与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建设过程有机结合,在法制建设中,特别要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督管理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审计监督如何与纪检、组织监督有机结合;纪检、组织部门如何反馈审计结果运用情况,怎样确定审计结果的运用标准。另外,国家应尽快出台一些规范性文件,以统一、规范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只有尽快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准确选择好审计对象,形成审计目标,才能为在全社会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提供必要的法律环境,才能使责任审计工作具有必要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三)统筹安排,解决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和审计力量的矛盾。在现行编制和经费保障短时间不可能解决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应努力争取领导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以获得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力量建设的所需要的人员和经费保障。要建立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参加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在明确各自职责和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真正部门联动,以便协调配合、同心协力商讨和解决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事项。另外,结合审计电算化的发展,审计部门还应在审计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的新方法,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以有效缓解任务压力,不断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四)突出重点,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政策性强,影响面宽,内容之多,情况复杂,如果面面俱到,工作平推,不仅审计力量达不到,而且难以保证质量,容易走过场。因此,审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好工作的重点。一是要抓重点单位、重点对象、重点项目的审计,突出管线、管物和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的单位和部门领导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二是按照党委常委、首长的意图、指示选定对象,不能擅自作主,先斩后奏。三是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主,尤其是要抓好拟提升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增强审计影响力和效益性,推动经济责任审计深入发展。(五)依法审计,有效防范责任审计风险。一要严格遵守《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中国审计规范》,依法审计,提高审计质量。二要坚持“先审后离、人事结合”的原则。领导干部在任免、调离之前,必须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未经审计的不得解除其经济责任,不得新任职务,防止离任审计工作走过场。三要保持高度的职业谨慎性,完善风险控制,搞好审计风险的预测。审计前,要充分调查了解被审单位内控制度的设置情况,预测控制风险程度,有针对性的制定控制措施。审计中,要严格审计程序,做到环环衔接,有序展开,不乱不漏。审计后,审计评价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定性要准,处理慎重。审计报告要正确表述,恰如其分,建议要有可操作性,形成审计结论。(六)夯实基础,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建设。一是建立高素质的审计队伍,经过多年的培养积累,现在的审计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从经济责任审

  计质量和效率提高的角度看,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针对问题,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有效整合审计资源。二是建立审计双向承诺制度,就是被审计单位及主要负责人,要向审计小组承诺,对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审计员要对审计组长负责,审计组长要对党委负责。三是加强内部管理,要严肃审计工作纪律,审计人员要严格执行廉政规定,对违反纪律,情节严重的坚决清除出审计队伍。■

篇五: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审计系统中的一大特色,起到监督领导的重要职能。然而,随着这项制度的发展,各种问题开始呈现出来,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实施后都有一定的操作风险和问题存在,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在本篇文章中,作者以这三个阶段为基础,谈谈自己对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希望有关部门和整个社会能够重视。

  标签:经济责任审计;问题;解决方案

  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我国审计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在我国严密的组织结构中起到监督人民公仆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结构改革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各种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引起了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在很多的事件中存在“先离后审”、“边审边离”的现象,审计任务的繁重与力量的矛盾日渐突出等等问题,都影响了我国经济审计制度的发展。

  一、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问题

  从问题的出现时间来看,可以将问题分为审计准备期问题、审计过程问题和审计后问题。

  1.审计准备期问题。审计准备期问题实际上是审计制度的问题,审计单位的行政不独立是诸多问题形成的原因。在我国,行政的从属关系过于严格,对于审计的公平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审计计划的下达后,即意味着审计委托关系已成立,审计机关应着手对审计计划进行准备。这是,一套完备的审计程序和规范就显得十分重要,让审计机构能够做到“有法可依”。然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点是缺乏的。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发展了很多年,仍然没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审计操作具体规范和实施方法,为审计的准备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其次,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也为审计工作的准备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而这也是后面很多问题的源头之一。

  2.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审计过程是经济审计风险的高发区。首先,被审计单位的行政地位目前是审计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他们往往会借助自己的行政地位对审计进行人为的干预,对审计的公平公正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其次,审计规则与当地法规的冲突也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而这些政策法规等也往往被被审计单位利用,成为一个个合理的“挡箭牌”。第三,对于不同的被审计单位,由于实际情况的不同,往往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实际问题,而审计部门由于技术力量有限,加上被审计单位的不配合,为审计的效率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损害。审计过程中对于审计目标的确定就是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之一,由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的不透明性,在之前的准备中很难准备的充分,具体工作的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3.审计过后的问题。经济责任审计过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评价是一个难题,因为目前我国尚无完整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审计报告的撰写没有一个规范性的标准。被审计单位处于各种原因,对审计结果不满意导致审计报告往往被改动的面目全非。审计报告的内容覆盖不够全面,提出问题过于笼统,不能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以及报告中对被审计单位的评价有失公允等现象时常发生,这些都是经济责任审计过后存在的问题,严重违背了这一制度建立之初的初衷,需要进行全面系统地改革,因此,作者在这里提出几个改进措施。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

  发展之中产生问题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中国。出现了问题就要找到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提高经济审计制度的实用性和公信力。

  1.建立独立的审计制度。目前的审计单位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机构,往往都是附属于某行政机关如发改委、审计局等的下面,这在工作起来一方面保证了审计小组的政治地位,为工作的展开提供了行政性的方便,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工作中的相互掣肘,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和效果的不明显。建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之外的具有公信力的审计机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审计小组应该直接对公众负责,而不是某某行政单位,这一点有点类似与香港的“廉政公署”,应该独立在行政之外,对官员和行政单位进行监督。当然,这样的改革应该属于政治改革的一部分,目前看来仍然任重道远。其次,对于完善规范的审计流程以及审计标准的制定也是审计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目前改革的重中之重,属于审计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几年下来,很多单位都建立了自己审计制度,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是对于整个审计工作的开展还是起到了帮助的作用,比如对于相关发票、收据等资料的整理,功在平时,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多的积极意义,在各单位建立内部的审核制度,也是这一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目的。

  2.培养合格的审计人才。各行各业中,人才都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经济责任审计也不例外。培养合格的审计人才,首先要求的是专业性,被培养者应该对于经济和审计的相关知识和政策法规相当的熟悉,在审计的过程中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专业的审计,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其次,要求审计人员沟通能力较强。审计说白了,在很大程度生取决于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减轻很多的工作负担,比如有很多单位已经相应国家号召建立了自己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在交谈的过程中,审计人员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审计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第三,应该要求人才公正的精神。审计有的时候会触及到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利益,所以很多单位都会进行千方百计的阻挠,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审计人员应该具有敢于说不的勇气,公正公平的进行审计工作。审计人才队伍的培养是审计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3.尊重审计报告。审计过后的审计报告是对于一个单位经济状况的一次集中评价,有关部门应该积极重视,按照相关的规定对这些单位进行依法处理,这样才能做到“有法必依”,将经济责任的审计制度落到实处。说到底,这需要我们的执政和执法部门对审计制度进行尊重,对现实情况进行尊重,对不合理的人或事

  进行有效处理。

  三、总结

  发展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可怕的不是出现问题,而是出现问题后对于问题的漠视。让我们联起手来,对经济责任审查制度的建设提高关注,终有一天,它能够完善和成熟起来。

篇六: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云浮市云城区审计局岑艳丽廖文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从1999年中办、国办的两个《暂行规定》一直到新的《审计法》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经济责任审计走的是一个从规定到法律而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多年的实践,经济责任审计在健全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亦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现在的经济责任审计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势必会对阻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发展。

  一、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一)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问题存有模糊认识。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和审计部门利用审计手段从财政、财务收支角度认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但并不是认定领导干部的全部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局限性,审计结果只能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参考依据,这是非常明确的。但在有的审计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问题还存在着模糊认识,出现了两种倾向:

  1.过于强调审计结果的局限性,对审计内容不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审计过程中只偏重于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责任,对一些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缺乏监督力度,审计风险很大.譬如说宏观经济责任和微观经济责任未能全盘考虑,宏观经济责任主要考核国民生产总值、物价与消费指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劳动就业、资币投放与回笼等经济指标;微观经济责任则指对本地、本部门或本单位能通过会计核算反映的国有资产及其经营活动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2.对审计结果的局限性认识不充分,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面面俱到地去评价,对一些没有查深、查实的问题盲目定论。(二)离任审计的突击性、无计划性和时间上的滞后性。《审计法》第二十五条和中办、国办的两个《暂行规定》都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转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但从实际操作情况看,领导干部进行的绝大多数离任审计项目几乎都是先离任,后审计。这就很容易造成出现以下的情况:1.审计对象不在场,一些与其相关的审计事实较难确认。许多情况需要了解询问其本人,但由于其不场,且其本人认为审计人员是故意捉其痛处,因而思想上有对抗性意识,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往往对审计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2.审计对象的不配合,审计对象属提升或平调职务的,对离任审计工作比较重视,能积极配合,而且态度较好;但审计对象属作为非领导职务安排或调出的,对离任审计工作不够重视,态度不积极或消极,有的不提供“述职报告”,或给审计组设置障碍.还有一种情况是对升迁或相对职务高于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这种情况,除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经上级审计机关授权委托,其他的并没有具体规定如何操作。譬如一个县(区)正科级干部新任的职务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副处级领导干部,按目前的制度审计部门也应去审,但由于存在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往往审计部门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3.审计结论难以落实。离任审计是对原任领导经济责任的鉴定、评价,其审计结论也有利于新任领导掌握单位的情况。但目前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大多在完成审计报告后就结束了,对审计结论流于落实,没有注重实效,落实责任。新的领导存在着前任领导的经济责任与自己无关,自己不愿得罪别人的心态,审计结论沦为形式主义。

  4.不利于被审计对象吸取经验教训,因为是先离任后审计,一些被审计对象未经审计另就他任,无法听取对其任期中经济责任经验与教训的评价,就更谈不上承担任何经济责任,对其审计结果也不了了之。(三)审计力量与离任审计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这是目前审计机关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领导干部的任免尤其是换届调整,面广量大,时间集中,审计机关工作压力大.审计机关离任审计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内容广、工作量大,而审计力量严重不足,审计人员准备不充分仓促进点,很难在审前对审计对象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只能在审计过程中边了解边审计,影响了工作效率。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一到党委政府换届,则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最多的时候,往往是几十或上百人员变动,而平时正常也有不少变动,审计机关连平时正常审计任务的都已较繁重,一到换届高峰工作压力更是雪上加霜。平时审计部门既要完成审计署、审计厅等上级业务部门带全局性、战略性任务,还要对同级财政、财务收支实施监督。象我们云城区审计机关编制只有11人,真正的业务骨干只有6人,要完成中央、省、市、区的各项审计任务,仅每年例行的就有预算执行审计、农村合作医疗审计、教育科技审计、各种专项资金等各项审计,再加上每年平均约30项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时间长,跨度大,最长的任职期限长达8至10年,审计业务人员不胜负荷,难以应付,难以按要求做到逢离必审。2.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责任审计部门一般是挂靠同级审计部门,基层经济责任审计机构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虽然按审计署要求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科室,但地方审计机关想要增加公务员人员编制却是困难重重,按目前人员编制管理体制,增加人员编制需要省人事管理部门批准.于是地方审计机关往往是设立经济责任审计科室,人员和经费却没有增加,实际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3.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量大,容易造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盲点.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不同,就目前来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法还多停留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老一套上;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存有畏难情绪,消极等待,缺乏主观能动性,达不到审计的目的和要求。经济责任审计质量难于保证,容易存在盲点,有一定的审计风险.(四)审计质量难保证,潜在风险大。1.会计资料失真,影响审计质量。一些单位领导、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和为了本单位利益等原因,会计信息质量仍存在许多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普遍,虽然经过这几年的整顿财经秩序,但编造假账还在某些单位存在.如果审计组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虚假会计资料基础上进行审计,其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使审计人员面临很大风险.加之许多违法违纪问题已由账面转移到账外,违法违纪问题变得更加隐蔽,单靠一般的审计方法很难发现问题,使得不少违法违纪问题在检查中漏网。2.离任审计潜在风险比较大。由于时间紧,审计组只能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账表资料,无法进行全面财产清查盘点,审计资料的连贯利用也不够,审计取证只能查阅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资料,对一些重要事项不能进一步调查取证核实,影响了审计广度、深度和审计质量;在审计范围上,只能就单位本身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查,不能延伸到相关单位。审计实践也证明,在各种审计中,离任审计风险的出现机率最大。我们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就发生了经济责任审计未发现其个人有问题,但事后却在另外途经发现其涉嫌经济犯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五)审计评价难。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人任职期间所在单位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被审计人个人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所进行的评判和界定的行为,它贯穿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1.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评价体系,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虽然中办、国

  办的两个《暂行规定》和《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对领导的经济责任划分为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但没有细化的条文,实际工作操作中很难分清把握,审计人员也就无法对领导干部进行好坏评价。如何客观、准确、具体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评价,一直困扰着审计人员,特别是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的评价方面,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没有量化界定,审计人员难以操作,致使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免带有审计人员的主观性。譬如对一名干部的廉洁方面的评价,审计人员只能通过审计情况去了解评论,但这往往带很大风险,实际案例也证明对一些行贿受贿的违法行为是很难通过审计手段去发现的。2.确定经济责任的承担者难.有的经济责任属于集体行为,若按常规,对被审计单位处理易于被接受,而要是把这类责任分解到每个党政领导者,具体到应由主要领导承担的份额,就很难划分。这是因为许多违规行为都是标着全体讨论、集体研究的幌子,且有集体研究的会议纪录证明,但在实际中往往是一把手掌握决定权.审计中查出的问题,常被解释为领导班子会议通过的决定,难以分清是直接个人责任还是集体责任,也就无法确定承担者。就我们遇到的情况来说,最明显的就是在乡镇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界定党委书记和镇长(或街道办主任)的经济责任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多年来所面临的难题。3.界定经济责任的边界难。由于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涉及的内容和情况比较复杂,加之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许多单位往往是政企不分,党政不分。一个单位发现的经济问题,划分经济责任时,很难简单地界定哪些是领导个人的责任,哪些是集体的责任。如有些单位作出的投资决策,在短期内很难体现出其效益和收益,要分清是现任责任还是前任责任,集体责任还是个人责任,直接责任还是间接责任,确定责任的边界、还有很大的难度:又如有的问题在现实来看与发生时的历史条件来对比,可能会有认识上的差异,这与政策,法律法规评判标准不断更新也有关系。(六)审计结果运用不透明。按照中央两办的规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报送同级人民政府,抄送干部管理和纪检监察部门;审计机关出具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不公开披露.至于干部管理和监察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在中央两办的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虽然对于涉嫌违法违纪的案件审计机关已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建立了案件移送制度。但对于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在组织部门任用时应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也不利于审计人员在群众监督下,不徇私情、客观公正地实施审计.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重视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要从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实行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要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审计机构,重要的是必须增加经济责任审计机构人员编制,选调和配备一批政治素质好、熟悉审计业务、具有一定政策水平的干部从事这项工作,以尽快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需要,充实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力量。要切实保证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将经济责任审计所需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多方面给审计工作尤其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必要的支持,为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部门联动。严格按照中央两办《规定》,成立一个由党政有关领导参加,组织、人事、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同时按规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加强部门

  联系,及时沟通互递信息,及时布置、反馈和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在独立行使审计职能的同时,要加强与组织、人事、纪检部门的联系,把了解的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情况与组织部门掌握的领导干部考核情况有机结合,为深入审计提供线索。组织部门有责任提供领导班子和被审单位的有关情况,应与审计机关共同分析研究,确定审计重点,以解决干部考核中群众举报或反映问题的疑点。当审计查证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需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时,应由审计部门会同组织部门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分析研究,共同确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三)解决好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1.任务要有计划性。审计部门在年初安排年度计划时,全年总体审计项目已基本排满,而又无法预计离任审计项目的数量,对突然安排的离任审计工作,在人员配备上有一定困难.因此党委、政府要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规模;干部管理部门和审计机关共同拟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名单,提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再提交党委、政府批准,纳入审计机关年度项目计划.组织部门严格应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领导干部在任免、调离之前,必须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未经审计的不得解除其经济责任,不得新任职务,防止离任审计工作走过场.做到不审计、不离任、不重用,参考审计结果,再决定人事去留。将“离任审计”的观念转变为“任职审计”的观念上来,积极推行“任中审计”有利于分解工作量,避免突击性,从而使得审计部门有充裕的时间来澄清问题,保证审计质量。审计部门还应在审计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离任审计的新方法,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2.审计对象要重点性选择。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重、数量大而力量有限。为保证审计的成效,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对将达到任职年限、在同一单位任职时间较长、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要尽早安排审计,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管理作用;对管财、管物、收支数额较大的单位“一把手",要重点安排审计,积极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经济行为的规范作用;对后备干部要优先安排审计,积极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选拔作用干部的参考作用。同时,也要兼顾全局,适时适量地安排对其他单位领导干部进行审计,突出重点,兼顾全局。3.政府审计机关要在充分运用各单位内部审计成果的同时,统筹组织使用内审人员,以缓解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四)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度,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度,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规避审计风险。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制定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办法,使其在审计内容、操作程序、方法体系、评价结果应用以及部门协调等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性。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应当体现相关性原则.首先,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当与审计评价对象的不同类型相适应,行政领导干部、机关领导干部、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企业领导人员应根据各自的工作责任特点分别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当体现责任为主的原则,因为经济责任审计所检查和评价的是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重点是直接经济责任,还包括与经济责任有关的主管责任,这是由审计机关的职责和权限决定的,盲目扩大审计评价范围、滥用审计职权,势必人为加大经济责任的审计风险;再次,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当系统化、规范化,指标选取应尽量与财政部颁布的相关经济指标相吻合,并能够全面反映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五)提高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1.要严格遵守《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中国审计规范》,依法审计严格审计程序,做到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环环衔接,不乱不漏,提高审计质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搞好审计风险的预测.在实施前,充分调查了解被审单位内控制度的设置情况,预测控制风险程度,有针对性的制定控制措施。

  2.提高审计人员总体业务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审计机关的干部,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政治上要坚定,业务上要精通,不仅要精通财务审计的知识,还要精通法律法规、党纪等各个方面的规定,成为复合型人才。3.推行双向承诺制度。推行审计承诺制的目的是明确责任,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一方面被审计单位要对其提供的会计资料、合同文书、财产盘点记录和债权债务认定书等资料真实性向审计组作出承诺,保证不存在其他账外账、“小金库”、账外财产等,审计组只对其作出承诺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发表审计意见,对于因被审单位提供虚假承诺造成的后果由被审计单位负责;另一方面,审计小组要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向审计部门作出承诺,保证其不存在重大疏忽和遗漏。(六)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应与财务审计和其他常规审计相结合,规避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的任务重所带来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贯穿在整个经济责任人任期的全过程,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政策性强、内容多、要求高、责任重大.在实施审计时,要注意与财务审计和其他常规审计相结合,要注意收集以前年度有关经济监督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对该企业审计检查的报告处理意见及整改情况,如财务收支审计、工程预结算审计及税务机关检查汇算等资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任期审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及其他审计和调查结合起来,把当前审计项目与已有审计成果结合起来,实现审计成果互用、资料共享,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扎扎实实地完成经济责任审计任务。(七)运用审计成果,发挥作用,形成转化运用机制。经济责任审计能否发挥应有作用,关键在于审计结果的正确处理和利用,使之真正成为干部使用和监督的重要依据。各级组织部门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纳入干部考察、考核体系,并把它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主要依据之一。各级组织部门也要认真研究审计结果报告中反映出的问题,用详细的审计资料及经济活动数据考察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科学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纪检、组织部门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追究办法,分清领导干部个人应负的责任,明确责任和处分的对应关系,把审计成果落到实处。相信通过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我们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更加不断深入发展,为加强干部管理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七: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办发〔1999〕20号)以来,各乡镇及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维护财经秩序、促进依法行政、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揭露和查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中的违纪违规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基本摸清了被审计单位的家底,增强了被审计对象加强管理,认真履行经济职责的意识。同时,也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管理部门选拔任用干部,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经过多年的努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认同,并形成了“有离必审”的制度。但也应看到,目前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以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计划性依照有关规定,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和党委、政府的意见,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向内部审计机构提出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建议后,内部审计机构才能依法实施审计,因而是一项非经常性的受托审计,不能由内部审计机构自行安排计划或设定审计范围,这必将形成审计业务的不确定性和被动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关的沟通协调机制,有关部门在向内部审计机构交办审计任务时,没有征求内部审计机构的意见,没有考虑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在村级“两委”换届,部门中层及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轮岗交流时,大量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撞车”,导致审计工作不适宜地进入抢时抢量的“双抢”季节,审计任务过于集中,审计资源过度透支,加大了审计实施的难度,使审计质量无法保证。

  (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开展存在滞后性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正确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情况,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和选拔使用干部提供依据,也是实施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按规定,应先审计,后离任,未经审计不得离任,这样才能发挥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对大多数领导干部执行的是“先离任、后审计”。这种做法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离任审计事实上成为一种事后行为,这种“马后炮”,丧失了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作用,审计的时效性差,难以防患于未然。如果被审计的领导任期较长,而离任审计通常只着重对其近三年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这样容易使任期内的所有经济往来或漏审或审的不透,同时也使一些本可以及时制止的责任问题,因时间过长难于追究当事者责任,削弱了审计效果。如招待费超标问题,挪用专款问题等。二是有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未开展,组织人事部门的任命文件已经下达,即使审计发现问题,但由于人已调离,并已上任新职,形成离任与离任审计不相联系的局面,无法真正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监督管理中,审归审,用归用,未审先用,审计成果的转化作用无从体现。同时也影响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审计建议难以落实,前任遗留问题让后任去处理,继任者积极性无法调动,措施也不会得力,往往新官不理旧账。审计成果的利用、转化率较低,经

  济责任审计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与要求存在差异性当前,由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同时大多数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老化,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偏低,缺乏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工作中仍沿袭传统的审计方法,“就账论账”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缺少对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过程和实施结果、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等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缺少对领导干部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以及管理控制的能力及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二是由于缺乏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缺少召开座谈会、设意见箱等相应的制度,信息渠道闭塞,对深入揭露领导干部违反廉政规定的问题很难有所突破。三是审计人员缺乏综合分析能力,不能够针对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没有能够抓住重点,起到惩一儆百的效果,更没能跳出审计看审计,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服务作用。

  二、建议

  (一)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加强管理指导市(县)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指导和协调,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建立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和财政财务、内部审计等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协调小组,健全相应的沟通协调机制。协调小组领导和统筹本乡镇、本部门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订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定期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大事项,协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突出问题。协调小组要在听取有关部门提出的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初步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内部审计机构的实际承受能力,根据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干部监督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需要,合理确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对象和数量,科学制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并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进行审核把关。干部管理、纪检监察等部门应当将了解掌握的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有关情况、有关举报材料和其他相关情况,及时通报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将其作为重点,查深查透。在审计中发现的职权以外的情况或问题,内部审计机构要及时地移交给有关部门处理。协调小组要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公示制度、设立意见(举报)箱制度,广开信息渠道,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作用,切实提高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一是分类选择审计时机。依照规定,经济责任审计要坚持先审计后离任,其精神实质就是为了使审计与任用干部统一起来,让审计更好地为任用干部提供依据、搞好服务。根据现实情况,应在把握法规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坚持客观灵活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分类选择审计时机。凡拟提拔或拟调往重要领导岗位的领导干部,应坚持“先审后离”,增加干部的责任感,也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审出了问题,也能及时下结论和处理,避免给社会上造成“走过场”的感觉,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干部使用的重大失误,提高组织威信。离岗、离职、退休或免职又不再安排新的领导岗位的,因其社会影响不大,为了使干部所在的原单位能尽快地开展正常工作,视情况可以采取“先离后审”。

  二是积极推行“任中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干部所任职务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它没有必须在离任时才能审计的限制,先离后审、先审后离的矛盾也不突出,任中、任终都可以审,有利于分解工作量,避免突击性,从而使得审计部门有充裕的时间来

  澄清问题,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适当安排“任中审计”,内部审计机构也可以根据委托,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分期实施。

  三是将正常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日常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内控制度审计、家底清理审计、专项审计等各类常规审计项目时,要注意收集和保存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资料,做到一次审计满足多种需要。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要充分利用以往检查和审计的成果,避免重复监督,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效率。

  四是突出审计重点。经济责任审计要在加强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举债融资、物资采购、资产处置、企业改革改制、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过程和实施结果等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经济总量指标,发展能力指标,职工群众生活质量指标,社会贡献指标和人财物管理控制情况等进行审计,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政规定等进行审计,促进提高领导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规范成果运用,充分发挥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必须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县(市)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各乡镇、部门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监督检查。各乡镇、部门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协调小组,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制度,关键是要把审计监督与组织监督、纪检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内部审计机构报送的审计结果报告,写进干部考察材料,归入干部实绩档案,在可行的前提下,列入干部任前公示,作为考察、管理、推选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经审计政绩突出、廉政勤政的,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或提拔重用;对有问题的,视情况由组织出面谈话提醒,或予以诫勉;对因工作失误造成严重损失或有经济问题的,予以调整职务或免职处理,构成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纪检监察部门要把运用审计结果与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将审计结果归入干部廉政档案,作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同时,经济责任审计协调小组相关部门要分工负责,通过落实整改措施来推动审计成果转化,要分析研究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一些普遍性、苗头性问题,为领导决策,为从体制上、机制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提供依据,促进成果转化。

篇八: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目录四十多年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1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不到位企业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2审计结果运用不理想3审计工作效率不高企业对经济责任审计不重视各个部门对审计查证有意庇护2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缺乏统一标准3先审后离原则不能有效实施追责机制不完整4审计人员依法审计意识不足会出现违法违规的行为三提高s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策1科学设置审计组织机构完善审计流程正文摘要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赵华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9年第10期

  【摘要】本文以S企业为例,对其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科学设置审计组织机构,完善审计流程;建立完善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审计成果利用;加强审计人员素质建设。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建议四十多年来,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创新性的审计模式,伴随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起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在企事业单位中都得到了广泛的推行。然而,经济责任审计在推行过程中表现出一些矛盾与问题。对此,我们专程到S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其短板在于: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认識不够深入,审计力量不集中,审计资源分配不合理,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胜任能力有限,这些因素都降低了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影响了审计效果的发挥。鉴于此,针对S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尝试着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S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1、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不到位S企业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缺乏一套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评价标准来开展工作,评价内容往往带有一些主观倾向,无法对被审计企业进行责任界定和科学评价。在碰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审计人员会较为轻率地做出判断,从而影响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公正性与客观性。[1]在实际工作中,它具体表现为,审计评价鉴定模糊不准;用语大多没有实际作用;客观随意因素较多。如,出现流失企业资产等问题,评价用语却依然是“会计信息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基本属实,较好地履行经济责任”等,主观性比较大。此外,对发现的问题还出现评价责任不明确,无法准确界定责任类型与责任人。审计过程中,对S企业领导人只进行了简单的责任陈述认定,导致审计认定评价责任不明确,失去了审计监督的作用。

  2、审计结果运用不理想

  在对S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诸多环节,审计结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和发挥。审计中的监督评价职能,最终要体现的是审计结果运用。在S企业中,审计结果运用没有与问责制、责任追究制衔接,出现严重脱节情况,[2]具体表现为,审计是审计,评价是评价,两者割裂开来。审计虽然发现了问题,却没有将其及时纠正,这样审计的监督作用就难以有效发挥。S企业还存在着“先离后审”的情况,审计结果的运用缺乏有效性。另外,公司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作为保密处理,在一定范围内未将审计过程、结果公示披露。审计报告不公开透明,对经济责任进行追查和处理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审计结果的运用性,丢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真正意义。

  3、审计工作效率不高

  在对S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常常对审计的特点与认识研究不足,基本上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财务审计工作思路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技术方法也拘泥于手工查账、检查、汇总等传统的方法,信息化审计工具运用不理想,一定范围上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在审计方向上,审计人员习惯凭经验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只看重审计结果这一方面,很少关注责任人的动机、过程和行为。在实施现场审计工作时,依旧采用纯手工操作,审计内容单一,局限于成本和利润,直到发现问题才采集数据、记录信息,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符,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不高。

  二、S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问题产生原因

  1、S企业机构部门不太重视审计,影响审计职能发挥

  S企业对经济责任审计不重视,各个部门对审计查证有意庇护。如,在审计查证过程中,审计人员几次遇到该公司为个别部门开具指标项目未达标的原因说明;再如针对采取虚构交易业务、人为虚记产品成本,调节费用等问题,需要在财务部门积极配合下完成账务核算检查,还要责令改正,处罚已形成粉饰报表手段的行为;涉及人员违法违规、免职降职的人员,需人事部门配合出具意见。而实际工作中,虽然审计人员对S企业经营管理有监督与指导的权利,但实际上,审计人员多是疲于应付众多项目,同时缺乏人事、财务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审计力量分配不均,难以达到审计效果。

  2、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缺乏统一标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由于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和开展时间较短,评价研究体系处于探索阶段,实践中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对企业经济责任评价衡量标准又容易受到审计单位所在地的发展时期、业务性质、领导人任期等多方面差异的影响,[3]所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评价方法。评价多为定性指标衡量,缺少量化指标,容易得出片面性的审计结论。这也体现出经济责任审计缺少规范、明确的评价标准,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

  3、“先审后离”原则不能有效实施,追责机制不完整

  从理论上看,“先审后离”是发挥审计作用和监督被审计人员的有效手段。但受审计力量的制约,“先审后离”的原则通常不能有效实施。在对S企业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求企业有关负责人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90日内,积极整改被发现的问题,并将整改报告书报送审计项目组。但实际情况是,该公司并没有按时对照问题进行详细整改、提交整改报告;同时,因继任的领导认为对此事不负主要责任,降低了对整改工作的重视程度,未将审计结果落到实处。不配合、不督促、不落实的现象司空见惯,它造成审计决定难以执行,同类问题一再发生,使得审计工作形式化。审计工作仅仅止于表面、流于形式,不仅使审计权威性受到影响,而且也使得大部分审计结果、建议没有起到约束效果。[4]

  4、审计人员依法审计意识不足,会出现违法违规的行为

  在尚未掌握足够证据的情况下,审计人员查询了被审计对象的银行账户;外部取证超出审计内容范围之外,取得的审计证据违反审计规定;审计操作不规范,取证方式经验不足,认识不到位,既影响了审计责任的评价界定,也导致审计工作质量受到了影响。

  三、提高S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策

  1、科学设置审计组织机构,完善审计流程

  设置科学的组织机构,以保证审计工作中资源信息、工作氛围的客观独立,充分挖掘资源共享信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形成审计监督的合力。同时,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效率,必须构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主动完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流程,理顺并协调好工作关系。[5]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要明确审计方向和重点,通过查阅以前年度企业的会议资料、年度工作报告,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信息后,有针对性和侧重点的确定审计计划,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程序目的明确、开展有序、执行有效。

  2、建立完善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在经济责任审计查证和评价过程中,需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體系,这样利于做出客观定性的评价,避免主观随意性,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1)审计评价要客观全面。在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基础上,审计评价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在保证审计报告科学性和全面性的基础上,评估考虑企业各项综合发展能力,确保准确清楚地表述出审计对象的真实情况,不带主观色彩来判断,做到审计结果都有据可依。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进行分类设置,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权威高效的开展,这是认定经济责任的重要事实依据。

  (2)建立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实际企业情况,建立定性与定量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例如设定审计评价指标可以包含投资决策方面的评价指标,比如净现值指标(NPV),获利指数(PI)、投资回收期(PP)、平均报酬率(ARR)等。

  有效的审计评价来源于获得可靠数据和客观事实,把握定性定量相结合,定性问题通过量化结果推断,责任内容通过定性事项确定。采用数量特征和质量关系,通过数据来界定并优化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较为抽象的责任目标和考核标准得以具体化,以此判断被审计人员履职情况和能力,撰写出能体现定性与定量的审计评价报告。

  3、加强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审计成果利用

  经济责任审计效果的最终体现,是要充分利用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6]面对审计过程中较为复杂的情况,审计人员应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处理,要明确界定责任主体,客观评价经济责任。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人员也应直面问题如实反映情况,敢于及时揭露那些可能危害或已实际危害到企业利益的行为现象;对已离职或已升职的责任人,发现问题后仍需要追究责任,而不受他人左右。严格规范的制度是审计工作高效开展的基本保障,面对存在的审计问题,审计制度上应进行强有力的规范约束,将追责机制的短板补足,才能真正堵住企业存在的漏洞。在开展后续审计时,审计组应将监督检查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事项列入应审计计划内,明确审计整改流程,确保审计整改到位,保证审计监督过程的连续性和深度性。

  4、加强审计人员素质建设

  新形势下,为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主动适应审计工作方法和理念的转变,因此要加强审计人员素质培养,降低审计风险,不断提升审计效率和水平。

  (1)提升职业素养保持独立性。审计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要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独立性。做到依法审计履行职责,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最大程度将潜在风险降到最低,确保审计报告内容真实、客观。面对审计中部分对工作试图阻挠或干涉审计结果的现象,审计人员要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勇于担当,恪守职业道德并遵循职业规范。要做出公正的评价和审计意见处理,切勿因他人因素隐瞒已经发现的审计问题;不盲目定性那些不确定或者缺少审计证据的事项,保障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性、效果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运用合理的审计方法。针对审计过程中方法不足,需掌握一定审计技巧与技能。发挥审计创新思维,广泛收集信息拓展思路,在实务中不断应用新方法,从而更全面、清楚地评价界定。例如要对所有提供或取得的信息资料,在审计时仔细反复查阅,对每一笔会计账务处理都要了解清楚,确保所获取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针对一些比较特殊重要的非流动资产,需要在现场进行实地查看;而一般情况下在对财务、实物、固定资产等进行审计时,多数会采用抽查法,抽查的样本也应尽可能齐全,以获得更加详细的信息。总之,审计过程中确保所获取的证据真实可靠,才能确保审计意见得到顺利的执行和采纳,获得较高的工作质量。

  (3)补充审计力量。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同时,也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完善审计力量。由于目前该事务所大多数审计人员缺乏相应企业管理运作的专业知识,针对审计过程中特殊的审计项目,可以采取公开聘任有相关经验的外部专家补充审计力量。通过进一步补充审计力量,既能让审计组成员之间形成及时有效的思路,共同应对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出现的专业问题,又能提高团队素质,有效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效率产生质的提高。当然,在引进聘用时也需要严格控制,保证人才质量。这样一来,通过以上措施,在提高审计素养保持独立性,拓展审计思维方法的同时,又能补充审计力量,解决了目前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楼颖.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问题及对策[J].会计审计,2017.101.

  [2]胡静.浅谈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J].经贸实践,2018.246.

  [3]徐艳芹.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审计,2016.23.

  [4]熊雯.浅谈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18.210.

  [5]沈瑜.航运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学习,2016.139.

  [6]刘福才.浅谈铁路企业在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税审计,2018.139.

  【作者简介】

  赵华,博士,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哲学.

篇九: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basicrequirementsstudyingdiseasesnumber了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这就会出现责任难以追究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难度较大使经济责任审计对离任领导缺乏约束力审计的效果和震慑作用有所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依据必须以真实的会计资料和相关内容为准许多评价是靠数字说话的一旦出现虚假的会计资料那么真实审计结果就差距非常大

  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防范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的地区、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评价、鉴证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本文阐述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形成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措施。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原因风险防范审计结果为干部管理部门考核、任用干部提供依据。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和干部监督管理体制完善而产生的,这种经济监督手段层次较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控制。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形成和原因(一)审计外部原因造成的风险1、现阶段各大企业和政府部门领导人均是先离任后审计,这样增加了审计工作难度,同时也提高了风险。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五条规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应当依法接受审计监督。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可以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在领导干部不再担任所任职务时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工作与组织人事工作衔接有难度,特别是以

  前年度委托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一半以上都是离任审计,较多地出现了“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这就会出现责任难以追究、、“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难度较大,使经济责任审计对离任领导缺乏约束力,审计的效果和震慑作用有所降低。2、被审计单位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依据必须以真实的会计资料和相关内容为准,许多评价是靠数字说话的,一旦出现虚假的会计资料,那么真实审计结果就差距非常大。近年来虚假会计信息不断出现,所以审计人员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假账真审”,直接影响审计评价的客观性,造成判断上的错误,这样别说是发现问题,可能连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的基本情况也难以反映,在这样情况下出具的审计结论,只能成为别人推卸责任利用的工具。(二)审计内部原因造成的风险1、审前调查不充分,制定的实施方案不准确形成审计风险。不搞或没有搞好审前调查,对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内设机构、主要业务、财务状况等基本情况没有作认真了解,以至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时间和人员配备等确定不当,在这样的基础上草率编制实施方案,没有具体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审计范围、重点等内容都笼统带过,对实际工作未发挥指导和控制作用,带来审计风险。2、审计评价脱离审计内容形成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部分是审计评价。当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即“人情”评价、“超职权范围”评价以及“空洞”评价。如“某某领导人亲自抓经济发展、工作措施得力”“某某领导人在抓计划生育方面成绩突出”“遵守财经法纪意、、识浓厚、防止了财政违法行为的发生”等等,这些工作总结性的评价已为审计人员所习惯,但对审计工作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样的评价使得审计报告缺乏严肃性,容易造成审计超职权范围,甚至可能把审计部门送上“被告席”不仅影响了审计的形象,也带来了,巨大的审计风险。3、审计手段局限形成的审计风险审计部门的手段主要是对被审计部门提供的会计及相关资料的审核来发现并查证问题,但目前许多违法违纪问题均在会计资料中被修改抹去了,或者是用审计手段难以取证,就更别说查深查透,如索贿受贿、收受回扣等问题,必须由有关执法执纪部门运用特殊手段才能查清。4、界定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有很大的难度形成的审计风险。经济责任的界定是指界定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原任职责和现任职责,领导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等。一方面虽然行政主要领导本人无违纪违规行为,出现任期内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时,也不好界定其应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离任者的个人行为和领导班子的集体行为,也难以界定个人所起的作用大小,不能冒然划分经济责

  任。5、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达标形成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承担任务存在相对矛盾。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容很广,特别是涉及到县(市)长这一层面的经济责任审计时,就要求审计人员既要精通财务知识,又要懂基本建设知识,具备查账技能且还要具备政策法规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宏观的经济管理能力等,审计工作的质量受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制约和影响。目前大多数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配备以财务人员为主,人员的专业性较强,但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这就可能出现不同审计人员就同一审计事项可能发表不同的审计评价,审计的权威性受到了威胁。二、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方式: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除严格执行审计署制定的相应的审计规范外,还应注意采取以下方式规避审计风险。(一)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制定前,加强与经济责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沟通,尽量安排任中审计,这样既能引起被审计领导的高度重视,又能降低审计风险。(二)建立健全审计承诺制度,正确划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正确,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为了确保审计质量,正确划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必须建立健全审计承诺制度。应注意见两点:一是要加强法

  律法规的宣传,使被审计单位明确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不能让审计承诺制流于形式,对实行了审计承诺,但仍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单位,必须严肃从重处罚。(三)重视审前调查工作,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在开展审计前,要搞好审前调查,注意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财务制度的选取情况等,以确定被审计单位的薄弱环节,正确评估审计风险,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分工,确定审计重点,力求把审计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四)加强业务把关,严格三级复核制度。在审计报告形成后,审计组长、业务科、审理部门要加强对审计报告的把关,要把好事实关、法规关,切实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处罚适当。(四)加强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根本。首先要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要在审计队伍中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风气;其次要加强上岗培训,使审计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具有分析、判断等综合能力;第三要深化后续教育,改善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使他们逐步成为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高手、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作者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审计局)

篇十: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摘要〕自1999年开始,针对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全国县级审计机关正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这对于合理、科学选拔使用干部,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工作,由于受各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改进,则很难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一、县级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审计工作的时间上存在问题。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应当遵循“先审后离”的原则。但在近年来的实际操作中,大部分项目是先离任后审计,存在为了得到评价和为了任用干部而委托审计部门走形式的现象。离任者已离岗,接任者也已经到位任职,有的离任者人走了好久才进行离任审计,时过境迁。这种先离任后审计,审计监督滞后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讲,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失去了考核、监督的意义,监督上的滞后,导致干部考察与使用“两张皮”。二是审计项目计划上存在问题。当前很多提拔调任的领导干部,多数都是经过组织严格考核,公示通过后任命的。这样,也往往使审计人员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虽然很重要,但也只是走过场而已,在这种心理前提下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只能是流于形式,难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三是审计对象上存在问题。不能完全做到在任期内相关领导干部都已应审尽审,不能完全体现公平;多数审计项目是临时上阵,总体审计的质量不能保证;大部分员工对领导干部公开赞扬的多,而客观批评的却很少,促使很多领导产生“审计走过场”的心理定势,因此很难体现经济责任的权威性。四是审计内容上存在问题。看重财务数据,忽视理性分析;重问题,轻责任。看重问题罗列,忽视责任划分。审计内容重点不突出,审计质量难以提高,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雷同于常规审计,影响了审计效果。五是审计方法上存在问题。目前主要采取了查阅、设举报箱、公告审计、座谈等方法。账外审计方法上下功夫不够,使审计的问题难以查深查透,审计质量无法提高。六是审计成果利用上存在问题。通过几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成为强化干部监督约束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在进一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力度方面,尤其是在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发挥重要作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审计结果的利用率不高,审计结果报告滞后于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目前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用人和审计严重脱节。其次,缺乏制度保障。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涉及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各个部门,由于没有严格规范的保障制度,使审计结果在运用时大打折扣。最后,审计结果运用的衡量标准不一致。由于审计结果运用中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导致有些审计结果很难适应当前改革用人机制和加强干部管理的需要。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应采取的对策一是把离任审计监督的时间“关口”前移,逐步把离任审计变为任中审计,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监督。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而且还能防止和避免经济行为的“一错再错”;不仅能有效地保护干部,还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功过;不仅能减少和避免账目“技术处理”的假账,还能使审计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不仅能正确地考察干部队伍,还能为组织任用调整干部提供依据。审计实践证明,任中审计好于离任审计。二是审计项目的确定应具有能动性。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得以确定,应由相关组织部门“一家言”改为“多家言”,主要由组织、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等共同确定,审计机关应主动积极地参与项目计划的制订。对于变化比较频繁的部门组织,如政府、党委以及重点部门的领导任期审计由组织部门来确定,对于不经常变化的一般部门领导人任期审计则由审计机关确定,遇到特殊情况时,对某些被举报反映的单位领导人任期审计则由监察和纪检部门来确定。

  三是审计内容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不但包括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还包括各项经济指标具体完成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的审计。在内容上经济责任审计应当突出重点,主要包括:第一,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重点审计合法性和真实性;第二,审计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政策执行情况、投资决策情况、廉政建设情况等,重点审计效益性。

篇十一: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P>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刘青春来源:《财会学习》2017年第15期

  摘要:在2010年,我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正式确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不仅能够加大的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监督的有效性,还能够为党风廉政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在这一制度的实际实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文章首先对这些缺陷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党政;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一、现阶段,我国党政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经济责任审计缺乏计划性

  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审计工作都需要经过领导小组的批准之后,才能够交由审计部门正式展开。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导致审计部门不能够将审计工作的相关计划和任务划入到年度审计工作的行列中,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缺乏计划性,不能够掌握主动权,而且审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二)不能够对审计成果进行有效的转化

  在对领导干部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往往只需要较短的时间就能够完成,但是为了对干部的工作进行有效的保密,组织部门通常在对干部进行调整之后,才能够向审计部门发放审计委托书及其他相关文件。从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行的现状来看,对领导干部的责任审计往往需要经过较为复杂的流程,为了提升审计的效率,大多数的审计部门都会采取临时委托的形式进行审计,导致在对相关项目、人员以及时间的安排方面不能够掌握主动性,往往在领导干部离任之后,才能够开展审计工作。这样的审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导致审计报告提交滞后,造成审管审、用管用,审任脱节,不能够充分的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

  (三)审计标准缺乏统一和规范性

  由于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刚刚确立不久,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经验,尚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标准,导致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工作人员不能够依据明确的指导标准进行审计,特别是对于违规违纪较为严重的额问题,缺乏合理的判断依据。另外,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审计风险的出现,大多数审计部门的审计评价往往缺乏针对性,导致审计结果不准确。

  (四)审计工作存在较大的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关键在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因此要对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状况以及廉政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审计评价如果缺乏准确性,将会直接影响到审计对象的政治发展前途。因此,审计部门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如果不能够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就会造成审计评价不合理,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

  二、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的有效对策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责任审计制度

  高水平的责任审计工作必须要以科学合理的责任审计制度为前提。在今后的责任审计工作完善和优化的过程中,首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制度进行完善,并制定严格规范的议事准则。在此基础上,要对审计成果的运用标准进行建立和优化,通过运用机制的建设,来提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和配合,从而实现合理分工、权责分明,相互协作,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高效的运转。除此之外,还应该将责任审计工作与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在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以及考核档案中加入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有效的实现“审”与“用”结合,从而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二)将监督关口适当前移

  将监督关口进行前移是指,通过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及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各个类型的审计工作进行全面的结合,从而实现领导干部的经常性监督,提升监督的有效性和力度。通过将监督关口前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监督的力度,对于那些情况比较严重的违规违纪情况,要通过实行行政问责制度来进行处理。另外,在对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还应该提升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性,提升审计工作的细致性和针对性。

  (三)对审计评价体系进行有效的规范

  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审计评价体系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因此,在今后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必须要运用科学的手段来对审计的范围、标准以及审计方法等进行有效的规范,最大程度的提升审计评价的公正性。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和实施情况、负债情况、遵纪守法情况等,在对审计评价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这些指标进行有效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对审计工作的权责进行明确,提升审计工作的公正性。

  三、结语

  总的来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确立,为我国防腐败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地助力,能够实现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提升党的廉洁度。但是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当前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为了进一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审计的公正性,实现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相关部门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建立高效合理的审计运行制度,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从而为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十二: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P>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及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

  经济责任指的是针对由于失职、渎职或者另外的违法行为导致严重事故或者重大损失的直接责任者而实施的一种经济制裁[1]。而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被定义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在接受委托或授权的情况下,以企业、行政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等领导者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其他相关的经济事项等为对象,来主要实施审核工作。经济责任审计的宗旨是为了监督以及评价领导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同时也可以约束其经济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加大领导者的监督工作,可以促进经济管理,最终实现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二)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实践,中国的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归纳如下。

  1.经济责任审计的认知比较模糊

  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的过程中,不少审计机构或工作人员对其的认知比较模糊,有些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就只是以财务收支为基础,仅根据财务收支去评价领导者在其领导职能范围内财务收支方面的合法性以及真实性。如果仅根据财务收支这种角度去判断领导者是否很好地履行应负的经济责任,就可能出现在经济责任审计时间中仅在乎审计结果,而忽略大部分审计的内容,这种情况可能会增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准确度,引起风险的出现[2]。

  2.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不够规范

  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结果要想被有效地应用,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是否规范、真实以及可靠。但是目前,中国的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尚不够规范和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方法界定及其评价体系都不够标准,无法通过定量指标来制定综合性的规范体系。因此,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目前的评价体系可行性不足,致使经济责任最终界定的方式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很模糊,无法形成准确的审计评价体系。在审计的实践过程中,有一些在任的领导者会将那些不利己的情况推诿并有所说辞,而针对上任领导者的账款等一些遗留情况也不闻不问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客观、公正。

  3.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素质不够综合

  由于经济责任需要审计的对象是领导者或主要负责人,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可能关乎其个人职业前途和个人生活,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会增加审计结论的敏感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审计人员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包括责任判断、专业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但目前中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尚不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包括其引起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包括其引起的一些社会效益以及周围环境效益。一些审计人员会受传统审计的影响,对传统审计方式太熟悉而无法综合运用到新的环境背景中,还不够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专业标准,仅是针对被审计单位某个局部内容或局部结果来审计,不够全面,也不够综合,还不够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综合素质标准。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应对措施

  (一)增强正确的经济责任审计意识

  与传统的仅针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有很大的不同,经济责任的审计是很重视对领导者个体方面的审计。对其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包括财务方面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需要涵盖其相关的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也就是说进行经济责任评价的时候,需要增强审计人员正确的经济责任审计意识,应该对将要审计的经济

  对象在其需要审计的时期内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考察,充分考虑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来审查、评价,直到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只有这样才可以非常全面、真实地得到领导者履行经济责任的现实状况[3]。

  (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标准体系

  在不同的单位中,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不尽相同,这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内容也各不相同,构建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也各种各样。但是在这些变化的基础上,需要准确地了解各不同责任和单位性质的差异,最后构建一个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标准体系。通过这个标准体系来对不同单位的不同领导者进行统一标准的整体的审计评价,在细节上再针对不同单位的领导者进行细化,以保证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审计评价。

  (三)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与传统审计相比,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过程更加的复杂化,需要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更加广泛,同时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需要更高。因此,这些决定了要想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以及效率、减少审计风险,必须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一批既精通审计专业技术和管理,同时也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思维、心态过关的综合审计人才。同时,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人员也需要自觉地学习和更新相关的审计专业技能,丰富自己其他方面的综合技能,将自己努力打造成复合型的审计人才。

篇十三: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P>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录一县级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审计工作的时间上存在问题二是审计项目计划上存在问题三是审计对象上存在问题四是审计内容上存在问题五是审计方法上存在问题六是审计成果利用上存在问题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应采取的对策一是把离任审计监督的时间关口前移二是审计项目的确定应具有能动性三是审计内容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四是审计方法的使用应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五是合理转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正文摘要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县级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审计工作的时间上存在问题。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应当遵循"先审后离";的原则。但在近年来的实际操作中,大部分项目是先离任后审计,存在为了得到评价和为了任用干部而委托审计部门走形式的现象。离任者已离岗,接任者也已经到位任职,有的离任者人走了好久才进行离任审计,时过境迁。这种先离任后审计,审计监LWlm督滞后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讲,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失去了考核、监督的意义,监督上的滞后,导致干部考察与使用"两张皮";。二是先审后离的原则得不到坚持,审计人员的积极性难以发挥。当前很多提拔调任的领导干部,多数都是经过组织严格考核,公示通过后任命的。这样,也往往使审计人员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虽然很重要,但也只是走过场而已,在这种心理前提下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只能是流于形式,难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三是审计对象上存在问题。不能完全做到在任期内相关领导干部都已应审尽审,不能完全体现公平;多数审计项目是临时上阵,总体审计的质量不能保证;大部分员工对领导干部公开赞扬的多,而客观批评的却很少,促使很多领导产生"审计走过场";的心理定势,因此很难体现经济责任的权威性。四是审计内容上存在问题。看重财务数据,忽视理性分析;重问题,轻责任。看重问题罗列,忽视责任划分。审计内容重点不突出,审计质量难以提高,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雷同于常规审计,影响了审计效果。五是审计方法上存在问题。目前主要采取了查阅、设举报箱、公告审计、座谈等方法。账外审计方法上下功夫不够,使审计的问题难以查深查透,审计质量无法提高。六是审计成果利用上存在问题。通过几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成为强化干部监督约束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在进一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力度方面,尤其是在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发挥重要作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审计结果的利用率不高,审计结果报告滞后于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目前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用人和审计严重脱节。其次,缺乏制度保障。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涉及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各个部门,由于没有严格规范的保障制度,使审计结果在运用时大打折扣。最后,审计结果运用的衡量标准不一致。由于审计结果运用中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导致有些审计结果很难适应当前改革用人机制和加强干部管理的需要。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应采取的对策一是把离任审计监督的时间"关口";前移,逐步把离任审计变为任中审计,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监督。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而且还能防止和避免经济行为的"一错再错";;不仅能有效地保护干部,还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功过;不仅能减少和避免账目"技术处理";的假账,还能使审计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不仅能正确地考察干部队伍,还能为组织任用调整干部提供依据。审计实践证明,任中审计好于离任审计。二是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经济责任界定标准。审计部门在独立行使审计职能的同时,要加强与组织、纪

  检部门的协作,研究制定经济责任的界定标准和审计评价规范,建立一套科学的界定、评价体系,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经济责任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不同部门领导干部之间的经济责任范围有很大差异,责任界定和评价规范应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准确把握各部门之间的差异,确定出不同性质的部门领导干部的评价标准。

  三是审计内容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不但包括财政财务收支的审

  计,还包括各项经济指标具体完成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的审计。在内容上经济责任审计应当突出重点,主要包括:第一,财政财务收支情LWlm况,重点审计合法性和真实性;第二,审计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政策执行情况、投资决策情况、廉政建设情况等,重点审计效益性。

  四是审计方法的使用应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经济责任审计除使用审计的一般方法外,还可以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一是"看";,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基础设施等进行察看,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审计疑问,从而确定审计重点;二是"问";,围绕领导干部实施的经济行为对有关人员进行询问,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领导者施政情况;三是"访";,围绕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和施政行为,走访相关人员;四是"谈";,组织领导干部所在单位不同层次的人员召开座谈会,全面收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职责等方面的情况。

  五是合理转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否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并不断取得预期效果,确保不流于形式,关键在于对审计结果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对被审计者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综合评价,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对于那些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认真履行经济责任,工作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表彰和宣传,而对于那些在任职期间严重违反财政财务收支规定,损公肥私或者玩忽职守,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警示、教育和制约。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合理的转化和运用,能有力地促进县级以下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总之,审计机关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工作和积极探索,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各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也不尽相同,存在一定的问题,希望各上级相关单位及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规范、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2】李建军: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与评价.中国审计,2002(9).

篇十四: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P>  现阶段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

  【摘要】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审计项目实践和思考,梳理了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谈及了相关改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依法依规,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其辖区范围内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及上级公司决策部署,推动公司发展,管理辖属单位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防控重大经营风险应当履行的职责履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行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对推动改革治理和发展所发挥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国家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责任审计受到各方的重视也越来越多。为此,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问题需引起关注与重视。

  一、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局限性较强

  公司内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由于不具备外部调查取证权,审计手段和方法受限的同时,往往得不到被审计单位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有时甚至遭到拒绝,导致经济责任审计调查取证不充分。如对某地市分公司开展一把手离任经济责任时,发现出纳人员存有多名柜员个人银行储蓄卡,审计人员只能要求涉及柜面人员出具证明资料说明银行卡是否为本人持有并使用,但无法直接通过银行调取上述个人银行卡的账户流水信息。又如对某地市分公司负责人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该地市分公司虽签署了审计承诺书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了书面承诺,但审计人员要求该公司提供被审计对象任期内省级公司自

  行制定出台的财务、业务实施细则时,却遭到了拒绝。最终审计人员依据公司总颁制度认定被审计单位存在超权限操作行为并出具底稿时,被审计单位才提供该省公司自行制定的细化办法,经查实确属省公司授权范围内操作,该问题虽不再成为问题被取消,但取证的过程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审计人员受利益关系的影响,难以保持独立性

  审计机构是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从组织架构和人员体系上看,区域化审计中心虽为独立派驻机构,但省级分公司特别是地市分公司设立的审计部门和具体岗位人员,其组成均由本级公司任命或直接安排岗位,这就使得项目实施过程中时而出现个别领导施压或人员干扰的情况,审计人员碍于情面或个人前途考虑就会避重就轻、走过场、混淆审计发现问题等,严重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以及被审计对象工作业绩评价的客观性和人事考核依据的准确性。

  (三)审计结果运用与干部选拔任用相脱节

  按照规定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坚持任中、离任审计两个阶段相结合的模式。然而实践中,任中审计常因缺位或审计区间较长关注不够,仅以离任审计进行经济责任的认定,难以预防和及时纠正干部经济问题,易造成较大损失。加之,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现象突出,在增加审计工作强度和难度的同时,审计结果的运用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借鉴作用,审计发现问题相应的责任追究也可能流于形式或不了了之无法落实。如某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发现,被审计对象任职六年多来从未对其实施过任中审计,审计工作难度、强度增加的同时,受审计项目工作开展时限的要求,将审计重点和抽样情况均集中在近三年,则可能会出现任职前三年存在问题被遗漏或岗位人员变动导致发现问题无法纵深开展或责任无法追究的情况。

  (四)审计整改走过场,责任追究不到位

  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公司风险防范的第三道防线,执行审计程序严谨而细致,但部分基层单位只注重业务发展,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整改报告敷衍了事;部分公司和人员边改边犯、问题不断、整改无限期。公司内部即使有现成的相关责任追究办法,但也往往停留在制度层面,

  而审计部门不具有监察职能部门拥有的问责、处罚权,往往无可奈何,对其整改建议和督促落实也只能纸上谈兵,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其认真落实,导致后续审计屡查屡犯现象层出不穷,问题无法从源头上得到遏制。

  二、改善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掌握和利用灵活的工作方法,加强沟通交流

  一是有效利用日常分析和审计项目成果,将审计过程中取得的资料、数据、信息加以系统的整理,通过综合分析获得充足的审计证据,透过现象抓本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二是进一步加强与监督对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取得对方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在工作中注意改进工作作风,不被钱、财、物等所诱惑,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能力号召人、感化人,推进项目顺利进行,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二)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一是在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中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促使领导干部在思想意识上对审计独立性保持正确的认知,从而从心底里支持审计独立性,做到知行合一。二是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职能,在组织机构设置上要保证审计部门凌驾于其他各职能部门之上,直接对最高层负责。同时,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对其他职能部门抽调人员进行相关亲属关系审查,并要求其签署签署关系回避声明书或履行审计独立性职责的相关承诺书。确保审计客观公正质量不受影响。

  (三)审计监督时点前移,推进先审后离模式进程

  结合被审计单位审计需求,在对辖区公司任职人员定期摸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审计计划管理与执行工作。对上年度计划内临时取消或未完成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在本年度要优先尽早执行,不能将临时取消演变为彻底取消,将一时未完成变为一直不完成。同时,在现行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不良模式下,持续完善任中审计机制,充分发挥事中监督的作用,对未满三年发生离任的领导干部,则出台规定必须遵循先审后离模式,有效预防“带病提拔”事后审计的弊端。

  (四)加强追踪管理,及时评价整改效果

  有效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是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目标,要确保整改落实到位,首先要持续深刻认识和领悟继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后公司内部审计委员会成立的深刻内涵与意义,深入落实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更好的发挥审计在党建和公司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公司“一把手”切实履行审计委员会主任和整改第一责任人双重职责。在整改追踪过程中以被审计单位为责任主体、以直接上级单位为领导责任单位,以职能条线部门为专业辅导责任部门,以审计机构为监督检查验收部门,明确职责、层层把关。其次,将审计整改执行力纳入职能指标考核体系重点内容,并逐步加大整改有效性的考核权重占比;同时,在审计意见书中明确被审计单位应遵照责任追究办法对相关问题事项进行严肃问责、追责。再者,公司内部应专项开展违规违纪事项责任追究案例梳理工作,并在系统内进行广泛宣导,积极发挥典型案例对各级人员的风险警示教育作用,防患于未然,巩固审计成效。

  三、总结语

  总之,要切实通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做到并做好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规范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就要在今后不断构建完善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体系。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拓展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同时,通过加强审计人员自身建设,努力改善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不断推动审计结果的运用与落实,从而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用与价值。

  2

篇十五: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P>  以多种形式宣传汇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经济责任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以及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加工和提炼上升到宏观层面以简报审计要情综合报告结果报告等多种形式向领导报送从而为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进而取得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二审计过程中药采取定量与定性相融合的方式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结论一般都是建立在审计查实情况基础之上在有限的时间审计的涉及面必然有所局限而经济责任审计应该定性为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有广泛内容的要求一个部门经济绩效的优劣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作部门的各项工作都会对绩效产生影响为解决审计要求与时间力量的矛盾我们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审计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拓宽审计内容调查问卷方式在绩效审计中已常为人们采用我们不妨引入经济责任审计并形成固化的模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蓉一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24期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关系到经济的正常健康快速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战略的决策,同时,在稳定财经秩序、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方面取行了较好的效果,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认识性不够、立足点有偏颇、界定标准不统一、审计成果不透明等问题,提出争取党委支持、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写好审计评价等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形势责任审计工作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在经济发展实践中,经济审计得到了不断的实践,在维护财经法规、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010年10月,两办下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如何进一步拓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路子,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工作成效,是所有审计部门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不足分析

  (一)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工作的重视

  伴随着经济的运行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很多部门的相关领导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明确认识,对其重视力度不够,,没有能够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强化干部管理,促进领导干干净净做事,认认真真履责的重要性。在进行工作过程中,监管体系里面,对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并未得到全面贯彻,很多时候,干部的评价和任用都仅仅走过场,走形式,甚至有些干部受到重用提拔后,为了完成相关程序,还会要求进行最短时间内完成相关经济责任审计。这无疑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审计工作在时间和质量上都难有保证。

  (二)审计立足点仍偏微观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审计,是真实、合法、合规财务收以审计和效率、效益绩效审计的结合,审计定位较常规审计要宏观一些。但实际实施审计中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层面上,甚至对内控制度的检查也常被忽视,审计触角相当有限。审计报告上职责履行方面的成绩大多来自述职报告,有些内容审计并未涉及。

  (三)经济责任界定标准不明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一般认为,企业领导干部负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而党政、事业部门领导干部所负的经济责任在任命文件或考核标准未有明确规定,以致在实际工作中对领导干部所负的经济责任审计难以界定,比较模糊。从而使得审计评价依据不充分,格式八股化,存在以偏概全或就事论事,多数以静态数据描述功过是非,缺乏动态趋势性的评价,甚至评价中成绩部分直接摘抄自责任人述责报告。评价定性根据审计人员的理解而论,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流于形式之倾向。不但使审计报告显得苍白无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风险。

  (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够公开透明且严重滞后

  一是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结果基本上只报送上级审计机关和同级政府部门,从未公开披露过。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二是审计结果严重滞后,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操作中,“先审后离”的原则并没有有效实施,目前普遍存在领导干部调任、离任或提拔以后,干部管理部门才委托审计部门审计的现象,给人留下“审计只是走形式,不会对领导干部升迁造成任何影响”的印象,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也会打消,认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的升迁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审计结果报告严重滞后于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导致审计的权威性无从体现,限制了经济责任审计应发挥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努力取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前提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干部人事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很难有效深入地开展。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赢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以多种形式宣传、汇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经济责任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以及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加工和提炼,上升到宏观层面,以简报、审计要情、综合报告、结果报告等多种形式向领导报送,从而为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进而取得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二)审计过程中药采取定量与定性相融合的方式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结论一般都是建立在审计查实情况基础之上,在有限的时间审计的涉及面必然有所局限,而经济责任审计应该定性为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有广泛内容的要求,一个部门经济绩效的优劣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作,部门的各项工作都会对绩效产生影响,为解决审计要求与时间力量的矛盾,我们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审计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拓宽审计内容,调查问卷方式在绩效审计中已常为人们采用,我们不妨引入经济责任审计并形成固化的模式。

  (三)搞好审计评价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审计部门要和与之相关的纪检监察以及部门组织进行密切合作。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经济责任设计的界定和评审标准,增强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把定性分析评价与定量分析相互融合,从而使得经济责任评审工作可以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来,如此,也可以以一定程度的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客观性。同时要结合部门的不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标准,应紧紧抓住发展与监管两大标准,探索适宜评价的共性标准,使审计评价更加准确直观,为党委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和正确使用干部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湖北县宜昌市审计局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对中国特色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吕金忠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3]地方经济责任审计的困境及出路,上海市审计局主办单位,山西省审计厅

篇十六: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P>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难点及对策分析

  作者:段琳琳来源:《消费导刊》2019年第12期

  摘要: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在我们国家还是处于一个刚起步的状态,在进行落实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风险。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就是借助有关的领导人员来审查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使得我们国家的领导干部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不过因为在审查的时候包括较多的经济效益以及对于權力的分配,因此审计人员需要承担较多的责任,而且会产生较多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健全我们国家的经济审计流程,确保审计结果可以发挥一个良好的效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可以显著提升我们国家经济责任审计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难点对策

  引言:经济责任审计属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物,如今我们国家市场经济持续进步,经济责任审计变成了我们国家监督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措施可以增强对于国家的管理,而且可以增强对于领导干部有关职责的监督,不过在进行落实的时候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应对,在这种情况下,本文研究了如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期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我们国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审计工作是比较严肃和严谨的,对于工作人员来说需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素质,而且需要有着较高的个人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人员文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大多数的审计人员综合专业能力不强,不仅如此,一部分审计人员的年纪较大,没有一个良好的认知,因此很难满足新时代的工作需求。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程序难以满足规定需求。一部分经济责任审计机关,因为监督力度较小,所以审计工程程序比较简单,一部分审计人员因为想要增强对于工作强度以及压力的控制,会选择随意简化工作程序,没有根据有关的规范来开展审计工作,要是存在不足之处,再次进行检查就会遇到较多的问题,而且很难掌握有关人员的职责所在。

  (三)审计结果难以得到充分的使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比较重要的,主要就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能够显示出被审计人员的担任的职务和个人能力,能够正确考核评价被审计领导的干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充分使用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结果。但是等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完毕,被审计的单位和领导人员不够重视审计结果,也没有充分联系审计结果和实际工作,要是出现问题没有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很难发挥实际的效果。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防范方法

  (一)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全面性。为了避免出现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就需要正确开展审计前期信息收集工作,保障有关财务资料的真实程度,针对经济获得和重大的资产要增加审查力度。对于工作人员来说需要提升信息挖掘能力,可以正确识别存在的虚假信息,而且需要检查相关的会计凭证,充分掌握有关经济获得的发展过程。其中需要和被审计人员的下属来沟通,确保能够充分掌握被审计人员的实际情况,使得审计工作变得更加真实、更加客观。审计人员要想获得更多的信息,能够选择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的措施,充分掌握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不仅如此,要是存在虚假会计凭证编制情况,审计部门需要设置合理的审查流程以及制度,确保能够充分识别存在的各种问题,增强虚假会计信息筛选能力。最后就是审计人员需要充分分析审计单位的重大经营管理获得,明确存在更加深入的财务信息虚假信息,如此审计结果可以变得更加客观,更加可靠。

  (二)提升审计人员的个人素养。审计人员在审计经济责任的时候,对于工作人员的个人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具备基础的审查技能,而且需要具备充足的组织,要是审查时期存在问题,能够及时地采取措施来进行应对。最开始可以借助教育培训的措施,增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有着足够的知识储备,确保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地完成。接着就是需要增强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沟通能力,总的来说,要想增强和被审计人员的联系,进而获得更多的审查资料,就需要借助单位有关人员的访谈调查,能够充分掌握审计人员的实际情况。最后就是需要持续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是道德水平较低,就会影响到整体的审计结果,如此在审计经济责任的时候也很难发挥一个良好的效果,难以有效的对于领导人员行为的控制。

  (三)充分提升经济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以及科学性。经济审计的独立性属于审计人员完成审计目标的主要基础,所以审计的独立性的提升可以避免出现经济审计风险。最开始,审计人员需要增强自己的道德素养,要是审计工作时期存在上级干扰情况就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职业操守,不要受到各种诱惑因素的影响,避免出现违背职业道德的情况。接着就是需要持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措施以及审计制度,审计人员需要持续提升审计行为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性,防止因为减少工作内容进而产生随意调整审查流程的情况。最后一点就是持续完善会计凭证编制工作,规范财务报告,改进会计环境。为了防止出现审计风险,就需要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如今会计环境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增加处罚力度,完善制度体系,使得经济审计工作变得更加独立。

  结束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能够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落实提供保障,因此需要增强重视力度。在这个时期需要充分研究经济责任审计时期存在的各种问题,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应对。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审计工作是相对复杂的,改革时期也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因此需要持续增强研究力度,正确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使其能够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篇十七: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P>  按照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强化审计监督逐步推行绩效审计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给审计工作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工作目标深刻剖析近几年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原因并提出完善措施是深化纪检工作适应反腐倡廉形势发展的需要

  深刻剖析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原因及完善措施

  XX年以来,各地积极稳妥地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按照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强化审计监督,逐步推行绩效审计,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给审计工作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工作目标,深刻剖析近几年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原因,并提出完善措施,是深化纪检工作,适应反腐倡廉形势发展的需要。一、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一些领导干部财务知识缺乏,对财经纪律和法规理解不透。一是部分领导干部虽然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十分重视,而且绝大多数还直接分管财务工作,但能够了解财务基本原理的却不是很多,有些甚至还看不懂财务报表。二是个别领导干部对财经纪律缺乏了解,片面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行了,而忽视了所有资金和负债均需纳入账内管理的基本规定,虽然不存在严重乱支滥用情况,但却违反了财经纪律。三是有的单位领导干部在履行投资、贷款等经济合同及财务报销签字手续时,未能认清其中的责任,只是盲目签字,当审计发现失误、造成损失而需要界定其直接责任或领导责任时,却提出了为什么还要承担责任的问题。

  (二)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执行制度不严格。有的单位领导干部不重视财务工作,单位内部管理薄弱,未建立起完善的制约机制,使领导干部与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相互的制约,无法保证本单位的各项经济工作置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必要的内部制约制度,但有关人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往往有章不循,有规不守,使内控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从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上看,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帐实不符的问题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购建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部分国有资产未纳入账内管理。二是部分固定资产因渠道混乱,手续不全,没有及时评估其真实价值,长期账外存放。不做财务处理。三是部分单位固定资产长期不盘点,账实不符情况严重。四是国有资产长期借给其他单位、个人无偿使用。(三)领导干部经济行为不够规范。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完成有关经济指标,扩大企业规模,树立企业形象,在投资决策和经济管理工作中,不能严格遵循经济运行规律,做到规范运作,按客观规律办事。由此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和潜在损失的问题严重。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单位的长期投资收益率低。二是有的企业的投资项目由于被投资企业亏损、歇业已经形成损失和不良投资。三是有的企业已经因投资决策失误而背上沉重包袱。此外,有的工程项目由于没有按规定进行招投标、决算控制不严,超投资严重,

  工程决算不实。(四)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反“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及乱摊派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几年来,由于各级财政部门认真执行转移支付、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等政策,从制度上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违纪违规问题逐渐减少,但仍有部分单位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的乡镇因经费紧张、资金困难等原因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隐瞒少计收入、多列支出、专项资金未纳入专户管理、应缴未缴财政收入、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最近巫山县某镇将公路资金10多万元,用于发放机关职工奖金和公路建设人员补贴,并报销了部分招待费及杂项开支。事发后受到严肃查处。(五)部分单位历史遗留问题和未决事项较多,有的已经对这些单位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多年遗留的不良长期投资;二是多年形成的不良债权;三是多年形成的潜在亏损;四是历史遗留的对外担保和纠纷等。由于这些遗留问题存续时间长,责任不清,一方面导致有的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不愿意或根本就不想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有的问题也的确很难在任职期间彻底解决,因此致使有些遗留问题一届传一届,时间越长,越难以解决。(六)工作交接不清,责任难以划分。由于前几年尚未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部分领导干部对工作交接规定不十分清

  楚,有的因主管部门未予有效监督,有的因人员变动突然来不及交接,使个别单位的领导干部及机关内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变动时,前后任领导干部交接工作做得不细,甚至是无交接手续,给机关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七)外部管理和监督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国各项经济监督和经济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但还存在部分管理监督体制不完善,约束机制不健全,有关管理部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如财政分配体制中存在分配不均的情况,客观上造成一些单位为解决自身经费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的问题;在实行收支两条线、专项资金专户管理的财政政策中,由于对资金的跟踪管理不到位,出现了挤占挪用等问题,使国家政策得不到有效执行等等。客观上也为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规范运作带来了难度。另外,各部门统一协调、综合监督的力度还要加强。(八)审计结果运用不理想。按规定应按照“先审后离,逢离必审”原则,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要作为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考核、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然而当前的操作并非如此,绝大多数是先离后审,即或是审出了问题,也很难使组织部门改变其决定,审计成了事后“诸葛亮”。当前推行的任中审计,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但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和审计结果通报制度没能很好坚持,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掌握情况不及时不全面,更没将审计结果纳入干

  部管理档案和干部廉政档案,导致审计结果同干部考核、任用分离,没能起到参考作用。二、解决问题的措施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能从源头上控制问题的发生,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应该是经济责任审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方向。(一)经济责任审计要切实贯彻“突出重点”的原则,保证重点环节和重大方面少出问题或不出问题。从近几年出现问题的趋势看,主要表现在那些权力大、资金多的部门,这些部门一旦出问题,影响坏、损失大。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安排上,应选择那些任职期间较长而近期又未实施过审计的领导干部、掌管资金较多或在重要党政部门或事业单位任职的领导干部、干部管理监督部门掌握的群众举报较多或问题较多的领导干部、规模较大而效益又较差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进行审计。使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突出。(二)前移审计关口,完善任中审计,加大重点资金、重点工程跟踪审计力度。经济责任审计要逐步从以离任审计为主向任中审计过渡,审计监督关口前移。使领导干部上任时就更加关注自己的责任,有力地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全面履行经济责任。XX年,巫山县对37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过去存在的前任与现任领导交接不清、历史遗留问题无人解决、盲目投资及管理混乱等问题有效地得

  到了遏制17个,单位加强了内控制度建设11个,提高了管理水平9个。领导干部自觉履行经济责任的意识明显增强。同时,还加大对社保资金、救灾资金重点资金和重点工程的跟踪审计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对新提职的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和警示教育。对拟提拔的各级干部,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廉政谈话的重要内容,同时都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由审计部门通过案例剖析,提示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掌握的法律、法规及财务知识,起警示教育;凡提拔的领导干部要分期分批到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工作半年至一年,使他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管理意识、法制观念和党纪政纪观念。(四)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工作交接制度。对前后任领导干部交接不清、经济责任难以划清的问题,干部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工作交接制度,在领导干部离任时,履行交接手续,建立交接记录,明确交接范围,应将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全面衡量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通过制定领导干部的职责范围、工作目标、考核标准、奖罚制度等手段,促使领导干部既要做好任期内的工作,又要积极处理前任遗留的问题,避免单位历史遗留问题久拖不决、积重难返。(五)保证审计结果的最大限度的运用。要坚持审计联席会

  议制度和定期情况通报制度,依法实行审计公告制度。审计部门要定期通报审计情况和案件查处情况,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要及时掌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并纳入干部档案和廉政档案予以管理,坚持“先审后离,逢离必审”的原则,该降职的要降职,该处分的要处分,保证干部任用的合理性,保证审计结果最大限度的运用。

推荐访问: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 面临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