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允许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是什么13篇

发布时间:2022-12-18 09:36:03 来源:网友投稿

我国现阶段允许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是什么13篇我国现阶段允许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一)城乡居民的不平等机遇和政策不公平第一,我国农村人口量大,人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现阶段允许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是什么13篇,供大家参考。

我国现阶段允许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是什么13篇

篇一:我国现阶段允许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一)城乡居民的不平等机遇和政策不公平第一,我国农村人口量大,人均占有耕地量决定了难于采用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技术,否则会造成大量的失业,从而制约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第二,农村现行财税体制强化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三,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剪刀差。由于农村知识水平低下,农民没有代表自己利益的农会之类的组织,国内价格形成惯例中,农民在价格制定中缺乏知情、监督和参与的权利和能力,一般是被动接受着已经制定的不利于自己的价格,而不是在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下讨价还价,造成农村收入低。此外农产品在销售流通环节中,各级的经销商也获得非常高的利润,使农民应当得到的利益被不合理分割。第四,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也相对不足,而农民显然缺乏自己科研的能力,造成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缓慢。第五,政府和农民对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而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事业。从教育中提拔并且培养的精英(包括农村的)大多数是就业于城市,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二)灰色和黑色收入的存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过渡阶段,由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和新旧体制的摩擦,难免出现法制真空。相当一部分人钻法律法规的空子或进行非法操作牟取利益,政府部门又缺乏监督与控制,导致了少部分党政官员、国有企业领导利用权利寻租,进而导致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此外还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走私贩私、偷税漏税、欺行霸市、经营黄色产业、倒卖紧俏商品和生产资料平价指标、动用公款炒股票和房地产、利用职权和公款经商办厂、卖官买爵、公款报销私人购物发票、公款装修私宅、医生为了钱财欺骗病人或者要红包、法官吃了原告吃被告等。在国有企业改制、资本运作当

  中也存在着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三)政策倾斜和行业垄断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的东部地区优先发展战略,使东部地区的

  经济发展远超过内地,东部地区居民的收入远高于内地居民,而东部收入的资本化又使得他们能够吸引人才和其它资源,造成“马太效应”,加剧着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垄断造成了不同行业职工收入的长期性差异,尤其是供水、供电、供气和电信等行业长期处于独家垄断地位。这些行业凭借垄断地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这些垄断利益又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最终全部或部分变成了这些单位、企业工作人员的个人收入。

  (四)失业和职位资源分配城镇中的贫困群体主要是失业下岗人员,近年来人力资源市场依然不景气,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也加入到失业队伍中。对于没有能力进行资本投资的穷人,就业是国民获得收入分配的最重要的途径,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失业人员无法获得社会进步带来的好处。职位资源的量不是以单纯的岗位多少来衡量,而与工作量、工作重要性和复杂度有关系的。在我国存在职位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主要表现在有些人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经常存在加班加点和超长工时的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工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减少了其它人的就业机会。还有一些人身兼数职。(五)分配机制和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十六大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但是具体怎么来衡量贡献并没有确定的方法,这使得一些私有企业在分配上有很大的变化余地。由于在一个利润一定的企业里面,按照这些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是互相排斥的,造成分配上有很大的变化余地。由于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市场上的供需悬殊,造成雇员在获得合理的报酬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他们在报酬和工资上没有决定权和参与讨价还价的权利,雇主给予雇员的工资低下、剥削过度,而且工资拖欠、克扣、强迫超工时劳动、限制人身自由现

  象普遍。二、收入差距加大可能导致的问题一些非法收入造成负效率效应。贪污、受贿、营私舞弊、权钱交

  易、偷税逃税、制假贩假、走私贩毒,以及凭借垄断优势导致的收入差距所产生的负效率效应:一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竞争,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是伤害了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们对提高效率采取消极态度;三是在民众中滋长了不公平感与不满情绪,产生相对剥夺感和仇富心理,导致犯罪,影响社会稳定,最终导致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的负面影响。这违背了市场经济提高经济效率的初衷。

  收入差距加大、市场的竞争和就业的压力给许多人带来了精神上的压力。一些超负荷的工作也带来了生理上的压力。心理和生理是互相作用的,导致身心负担沉重和疾病增加。由于社会保障的不完善,许多人为了防备万一想方设法增加收入,压低消费,加大积蓄,从而缩小了内需。由于贫穷者没有生存的保障,使得他们为了争取生存而不惜一切手段,导致犯罪率上升,社会风气变坏,一些人从精神上堕落。另外,他们更加依附于雇主和就业机会,导致了他们被迫接受低下的工资、不惜牺牲健康、出卖人格甚至出卖器官。这也导致了雇主和雇员之间贫富差距的加大,形成恶性循环。由于金钱对于生存的重要性,整个社会对金钱的欲望增加,形成拜金主义。拜金主义进一步导致人们拼命追逐金钱,而富人则凭借财力更加有能力使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三、小结因此,我国政府急需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尽快解决好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的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为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强劲的发展趋势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让跟多的人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好处。在制定相应措施是可以考虑完善税制、强化税收征管的办法,同时通过增加就业增加低收入者(特别是失业人群)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和限制不合理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强化

  和规范政府职能,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逐渐缩小这种差距。

篇二:我国现阶段允许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

  .

  ..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居民收入在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却越来越大,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的扩大。某种程度上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在中国,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也有社保和税收方面的因素。发展经济学先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易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进程中最具有政治意义的方面,也是最容易诱发妒忌心理和混乱动荡的方面。没有很好地理解为什么这些变化会发生,以及它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就不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①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和原因这几个方面,从而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议,进而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加速扩大的趋势,其差距不仅反映在基尼系数这个总量指标上,而且也体现在城乡、地区、行业、阶层等各个方面。在

  ①林秋玲:“关于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若干思考”,《泉州学林》,2004年第5期。.学习.资料.

  .

  .

  ..

  一定意义上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不可避免,这是改革和发展必经的阶段。

  (一)我国基尼系数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

  国际公认的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衡量指标为基尼系数。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时,收入分配差距较为合理;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0.5以上说明收入分配差距悬殊过大;0.6被认为是两极分化的标志。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至2009年的0.48,这不仅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①。

  (二)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

  城镇居民年收入增速为8%~9%,农村居民年收入增速在4%~5%。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介绍,2010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讲了,200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实际增长比上年增长8.5%。但尽管如此,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并且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城乡收入比为3.33:1,达到了自1978年以来的最大水平②。

  (三)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

  我国的改革开放,采取的是先沿海、后地层次推进的战略。在此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享受了各种特殊的优惠政策,这些客观上都起到了扩大东西部经济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实施了对外开放的倾斜政策,沿海地区优先开放,从而使其获得了优先发展权,并且沿海地区率先享受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如财税优惠等。良好的政策环境使沿海地区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形成了自我良性循环。但地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却显著缓慢,并在东部地区业已形成的吸纳效

  ①叶祝颐:“收入差距扩大呼唤分配制度改革提速”,《中国网》,2010年3月8日。②“农业部:城乡收入差距仍大,今年会保农民增收”,《中国证券网》,2010年3月10日。

  .学习.资料.

  .

  .

  ..

  益下,担当了东部地区要素供给的任务,使中西部大量的人、财、物流向沿海。在要素流动过程中,伴随要素价格体制的不合理,西部地区失源损益。由此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日益拉大。

  (四)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上升

  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各行业间工资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越来越大。从人均年工资看,全国机关约1.6万元;事业单位约1.5万元;企业约1.4万~1.5万元;垄断行业约6万元以上。可见一些垄断性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是如此的明显,在2010年两会中,有政协委员提供材料显示,“石油、电力、电信、烟草等垄断行业的员工人数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其收入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60%左右”①。

  (五)不同收入阶层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增速呈阶梯式格局,财富积累的“马太效应”正逐步显现,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状况加大了缩小贫富差距的难度。据调查,1988-2007年,全国最高收入的10%家庭对最低收入的10%家庭收入分配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其中10%的家庭占有45%的社会财富②。可见社会贫富悬殊明显,且贫富阶层稳定性越来越强。原因在于财富对于收入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几年的房地产和股市,给富人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富人依靠自身财富投资,赚钱越来越快。

  总之,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过大。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①匡贤明:“垄断企业是收入分配改革的突破点”,《新京报》,2010年3月11日。②周慧兰、曹理达:“收入分配扩大凸显分配机制不足”,《21世纪经济》,2010年3月20日。

  .学习.资料.

  .

  .

  ..

  三、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影响和原因分析

  (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适当围之收入分配差距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要素在市场中按贡献分配。要素所有者决策的差异以及要素配置合理性的差异所形成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激励机制。二是改革的先行推动者和早期实践者,他们可能会得到较高的收入。这种收入是他们投入产出的直接体现,也是社会对改革创新者的激励,这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三是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可以形成多层次的消费结构和多层次的购买力,可以推动市场需求,引导企业生产的投向,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四是收入分配差距的适度扩大可以让金融资本在少数人手中集中,形成更大的社会投资规模,从而增强资本积聚能力,推动社会经济更快地向前发展。2.消极影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有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却必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多方面显示,我国现在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世界的高水平,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必须引起我国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具体说来,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加剧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竞争,降低工作效

  .学习.资料.

  .

  .

  ..

  率。劳动力素质差别的存在会导致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竞争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是居民经济机会不平等的重要方面,并且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所引起的收入分配差距可能会产生收入分配分化的“马太效应”。①再者,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也会导致个人权力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而在市场经济中,权力和金钱常常是可以互换的。收入分配差距一旦扩大,高收入者很可能获得更大的权力,而权力的不均等又能成为收入和财富进一步扩大的源泉。这就是说,结果的不平等会导致和加深起点的不平等,起点的不平等反过来又会加深结果的不平等,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就意味着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后,收入和财富的多寡往往不能取决于人们的努力程度,人们付出的努力经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当这种情况普遍发生时,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就会大打折扣,经济效率的降低就成为必然。

  二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必然导致需求不足并容易形成经济萎缩。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力量,已经并将进一步对我国经济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我国城市人口中的20%富人拥有金融资金的66.4%,而20%的穷人仅拥有金融资产的1.3%。从消费零售额看,2007年县和县以下10亿人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仅占GDP总量的11.7%,而县以上城市3亿人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则占GDP总量的25.5%,按人均计算,相差10倍左右。②正是由收入分配差距的过于悬殊,造成多数财富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大多数人需要消费、想要消费但无能力消费,这才是国市场消费比例甚低,需难以启动的根本原因。

  三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损害社会稳定。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社会政治生活也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高的收入分配差距,会使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失衡,产生不满情绪,一些人甚至会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从而引发社

  ①郭聪:“关于我国收入差距的社会现状探析”,http://law.hubu.edu.cn/mz/a01/lw04.htm。②“国务院参事:中国收入差距太悬殊导致内需难启动”,《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第3期。

  .学习.资料.

  .

  .

  ..

  会震荡和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安全,使经济发展缺乏一种良好有序的社会环境,最终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的出现,使群众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影响其对经济建设的参与程度,甚至对政府的信任度也会下降,使政策措施的实施在实际工作打折扣。而且这种不稳定的情绪极具传染性,将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由此可见,在当代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警惕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正视由此带来的种种弊端,尽快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二)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体制原因,也有政策原因。认真分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有助于针对性地寻找缓解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措施。

  1.按劳分配的公平原则没有得到充分贯彻在相当长的时期,按劳分配被看成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唯一原则。改革开放之后,我们逐步放松了对其他分配方式的限制,个人分配原则超越了单一的按劳分配,而先后经历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改革过程。其改革的真正用意不仅在于使分配原则不断接近市场经济通行的分配法则,而且更在于它承认了非劳动收入的合法性,从而极调动了不同阶层经营的积极性,促进效率提高。①但同时,这种改革也使得非劳动收入在居民个人收入中的比重迅速膨胀,而非劳动收入的获取是有条件的,诸如居民选择职业的自

  ①杨柳:“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浙江金融》,2008年第11期。.学习.资料.

  .

  .

  ..

  由度、经营能力的大小、文化程度的高低等,这些条件并不是每位居民均等拥有的,因此,每位居民得到的非劳动收入的多少也不均衡,拥有条件相对教多的居民收入就多一些,反之则少一些,甚至没有。由于拥有获取非劳动收入条件的差异性,从而造成收入的多寡不一,无疑拉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2.国家政策效应政策效应在任何时候都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改革开放以后的“东靠西移,梯度推进”政策效应。国家在实施这一政策时,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等东部地带,在税收、信贷、投资等方面,实行了区别于中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加之该地区的经济和地理优势,使这一地区率先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吸引地人才和资源为其所用而迅速发展起来,因此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除此之外,一些地方政府迫切追求经济增长,为吸引投资,对资本采取了相对优惠的政策,在整个制度和政策上,更多地偏向资本而非劳动力。3.非法收入和腐败因素加剧收入分配差距一部分人为了个人利益或者局部利益或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毒,从而获取暴利;或欺行霸市、黑心宰客,从而暴富起来,形成了被社会关注的高收入群体;或一些掌握着行政权力和稀缺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寻求在行政定价与市场价格之间产生的巨额政策“租金”,从而导致腐败现象的蔓延。①这突出地表现在国有土地和国有资产的划拨与交易、贷款及各种许可证的发放、稀缺资源的调配、上市指标和各种投资项目的审批等方面。虽然这部分人在总人口中比重不大,但其危害性不可低估,人们对分配不公的痛

  ①王小鲁:“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财经》,2007年第11期。

  .学习.资料.

  .

  .

  ..

  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非法收入者的反感,非法收入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削弱了人们对分配制度改革的信心,也加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4.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还未完全形成市场经济要求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根据平等的权利进行公平竞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机会的平等或起点的平等①。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行业垄断促使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某些特殊行业和特殊企业掌握着垄断性的权力和垄断性的资源,它们与其他一般的行业和一般的企业处在不平等竞争的地位,并且垄断行业在缺乏适当约束机制的条件下将垄断收益大量分配给职工个人,以致形成这些行业不合理的高收入,如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和房地产等行业。这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更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不合理扩大。5.保障面狭窄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建立、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系统。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它通过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方面运作,具有相对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面狭窄,只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享受,而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中方职工却很少享受,尤其是占我国人口75%以上的农民几乎不能享受,城乡居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的非均等性,使国家长期执行工业偏向政策而形成的城乡居民间、党政机关、全民企事业与其他企业职工间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②。6.税收调节不力

  ①江秀平:“我国收入分配政策问题的分析”,《管理世界》,2001年第2期。②何莉:“库兹涅茨倒U假说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国外财经》,2001年第4期。

  .学习.资料.

  .

  .

  ..

  税收对收入分配可以起一定的调节作用,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防止贫富分化过分悬殊。但目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情况并不乐观,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漏洞很大。部分单位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用来发放工资以外名目繁多的各种补贴、奖金,以及各种财务制度不允许的开支,未在工资表中体现的个人收入,税务部门很难对其征收,部分高收入者,如私营企业主、从事第二职业的兼职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其收入缺乏有效的监控,也常漏征个人所得税。据有关方面统计,2001年中国7万亿的存款总量中,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到储蓄总额的80%,但其所交的个人所得税仅占总量的不到10%。①低收入者如工薪阶层,由于其收入简单明了,却成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有人把这个现象概括为个人所得税“管住了工薪阶层,却管不住新兴贵族”。富人大量逃税,不仅造成了国家税收的巨额损失,还使得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失效,富者更富,贫者更贫,导致了“逆向调节”的后果,贫富差距由此进一步拉大。

  上述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中,有一些是合理的,今后应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如分配原则的渐进改革,它承认非劳动收入的合法性,既符合市场经济分配法则的要求,也是对过去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思想的否定。中央在改革中采取的许多政策也是合理的,只不过今后应随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政策的着眼点。还有一些原因,如法制不完善、竞争起点不公平、社会保障非均等化、税收调节不力等,是不尽合理的,需要我们通过体制改革和健全法制来逐渐解决。

  四、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议

  ①常兴华、张文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分析”,《中国物价》,2002年第7期。.学习.资料.

  .

  .

  ..

  适当的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悬殊,两极分化,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继续扩大。

  (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理顺分配关系、整顿和规收入分配秩序是当前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收入拉开差距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同时一定要处理好严重的社会不公等社会问题。应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规社会分配秩序,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的监督和管理,强化收入分配税收调节功能。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变目前所得税征收与家庭消费脱钩的状况,建立普遍的个人所得税年度申报制度。

  (二)消除政策性因素,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首先,消除政策性因素,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农村,最大的难点也是在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应推进城市化,使农民向城市转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其次,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政府可以加大对地区之间的转移支付和阶层之间的转移支付。地区之间的转移支付是指沿海地区向陆地区、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地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通过各种形式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以经济发展带动中西部居民收入的增长,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阶层之间的转移支付是指把富有阶层的部分收入无偿的转移给贫困阶层,采用的基本方法有直接发放实物,支付补助金,发放购物券等。

  .学习.资料.

  .

  .

  ..

  (三)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

  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促进收入分配公正。法律本身的稳定性,带来了社会规的滞后。因此,加强法制建设,及时修改涉及收入分配的法规,是重要的对策。在目前情况下需要建立或完善以下几方面的法律规,为实现收入分配的公正提供法律依据。首先,是关于政府对收入分配进行宏观调控的法规。要使政府在法律规定的围有效地进行合理调控,既能避免企事业单位自主分配的盲目性,又能限制政府干预的过宽。其次,是关于分配制度。规分配类型,杜绝非法收入,创造公平、清洁的创收环境。通过具体制度安排,真正体现“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再次,是关于税收与社会保障的法规。现行的税收制度与当前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改革势在必行。而社会保障近年来发展不太适应,需要通过法规巩固成绩、改革不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薄弱环节。

  (四)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取缔非法收入

  当前,政府对垄断行业高收入的调节,只限于个人所得税,这既不会取消大大高于平均利润的垄断行业,也不会对职工的高收入发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借鉴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以法律和规则的形式,对政府垄断的围和垄断价格等等加以限制。按照国际惯例提高一些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引起竞争机制,缩小国家垄断性行业的围,减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①对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要加强对其收入分配的控制和管理,防止该行业与其他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非法收入是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根源,因此,对于一些行为引发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应坚决取缔,依法

  ①周慧兰、曹理达:“收入差距扩大凸显分配机制不足”,《21世纪经济》,2010年3月20日第3版。.学习.资料.

  .

  .

  ..

  惩处。要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假冒伪劣等违规的经营行为,要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增加执行公务的透明度,制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现象,要严惩贪污腐败、整治非法收入。

  (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低收入“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并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迅速发展,目前已基本建立起与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要,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到2008年3月底,全国各类保险参保人数,基本养老保险达到2.05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达2.34亿人,失业保险达1.18亿人,工伤保险达1.24万人,生育保险达到7988万人,分别比上年底增加1061万人、107万人、232万人和213万人①。中国新制定的2006-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强调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预期今后5到15年,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要求,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会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逐步建立起来。

  (六)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一是灵活界定起征点。2008年3月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中国公民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都应依法纳税。但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①杜宇:“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5亿人”,《新华网》,2008年4月28日。.学习.资料.

  .

  .

  ..

  个人收入差异较大,因此在界定征收标准时,不要搞一刀切,应因地区而异,才不会导致征收的困难。二是改革税率。现行个人所得税不同项目的应税收入税率不同,不仅使之复杂化,而且造成税负不公平,应本着简化税制、公平税负的原则加以改进。三是改进征管手段。从实际操作情况看,个人所得税改革难点是有效征缴。如何改进征管手段,完善社会外部环境,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我国应尽快健全信用体制,减少现金流通,给每个公民设立一个终身的税务,将公民所有的收入、支出都记录在案。在强调自行申报基础上,建立专项稽查制度,侧重高收入阶层,对偷税等行为依法严惩,以点带面,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规引导纳税人的行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是收入分配领域中最为显著的问题。通过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状、影响以及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探析,有助于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可见,收入分配差距是由现行分配制度的缺陷、政策倾斜、不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社保覆盖不全等原因所引起的,市场的失灵和政府税收调节的不力使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因此,应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社保体系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矛盾,推动“共同富裕”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林秋玲:“关于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若干思考”,《学林》,2004年第5期。

  .学习.资料.

  .

  .

  ..

  [2]叶祝颐:“收入差距扩大呼唤分配制度改革提速”,《中国网》,2010年3月8日。[3]闫洪超:“中国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及原因分析”,《商业现代化》,2009年第8期。[4]匡贤明:“垄断企业是收入分配改革的突破点”,《新京报》,2010年3月11日第10版。[5]周慧兰、理达:“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凸显分配机制不足”,《21世纪经济》,2010年3月20日第3版。[6]留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成因及调控措施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01年第2期。[7]常兴华、文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状分析”,《中国物价》,2002年第7期。[8]:“论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国民经济管理》,2002年第4期。[9]柳:“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原因及对策”,《金融》,2008年第11期。[10]王小鲁:“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财经》,2007年第11期。[11]江秀平:“我国收入分配政策问题的分析”,《管理世界》,2001年第2期。[12]何莉:“库兹涅茨倒U假说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国外财经》,2001年第4期。[13]常兴华、文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分析”,《中国物价》,2002年第7期。[14]杜宇:“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5亿人”,《新华网》,2008

  .学习.资料.

  .

  .

  ..

  年4月28日。[16]烔等:《经济发展与公平分配》,中国经济,2007年第1版,第93-102页和第275-277页。[17]黄祖辉:《转型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大学,2007年第1版。[18]、纪宏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第1版。[19]磊:“中国总体收入差别研究概述”,《经济学家》,2000年第4期。[20]宏、史泰丽、古斯塔夫森:《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Ⅲ》,师大学,2008年第1版。[21]连家明:“我国财政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政会计》,2007年第2期。[22]周云波、(美)覃晏:《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分析》,南开大学,2008年第1版,第254-256页。[23]周天楠:“客观对待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理论前沿》,2008年第8期。[24]东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经济科学,2008年第1版。[25]宗胜:“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的深入研究——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经济研究》,2000年第7期。[26]LuoXubei,ZhuNong:“RisingincomeinequalityinChina:aracetothetop”,PolicyResearchWorkingPaper,August,2008,P1-3.[27]TerrySicular,XimingYue,BjornGustafsson,andShiLi:“TheUrban-RuralIncomeGapandInequalityinChina”,ResearchPaper,November,2006,P135.

  .学习.资料.

  .

  .

  ..

  [28]ZhuNong,LuoXubei.:“TheimpactofremittancesonruralpovertyandinequalityinChina”,PolicyResearchWorkingPaper,May,2008.[29]MilanovicBranko,LindertPeterH.,WilliamsonJeffreyG.:“Measuringancientinequality”,PolicyResearchWorkingPaper,November,2007.

  .学习.资料.

篇三:我国现阶段允许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1.历史因素在中国,不同地区在改革的初期所面临的初始条件是不同的,初始条件的差异也构成了不同地区在改革过程中的收获各不相同.首先,这些初始条长期累积起来的商品经济观念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异.历史上,东部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居民的商品经济观念比较浓,对市场的理解和参与意识较深.相反,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则相对比较保守,习惯于固守本土观念,缺乏冒险精神和创业意识,相应地,中西部地区人口的流动性相对较差.所以,当中国开始市场化改革的时候,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由于积极地参与便首先分享了改革的"红利",而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则由于行动迟缓而丧失了先动优势,从而使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其次,东西部地区的工业基础存在差异.虽然在六,七十年代中国政府出于军事战略的考虑,在工业布局和资源分配上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中西部地区设立了一系列军事工业基地,这些工业基地增强了中西部地区的生产能力和工业基础,但并没有从实质上弥补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的差距.加上六,七十年代所建立的军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经营困难,不但没有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生产水平,反而成为这些地区的沉重包袱.2.政策因素中国政府在开放次序方面的安排使得不同地区在改革中所能够获得的收益存在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伊始,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便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五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都是在东部,这些地方在财政政策上无论对外商还是当地企业都非常照顾,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吸引大量的外国资本,当地经济得到巨大发展.虽然外商投资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但它毕竟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而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1983--1996年,中国的外商投资有88.3%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仅有8.3%分布于中部地区,3.4%分布于西部地区.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布相适应,内地省份在经济发展速度上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更进一步的结果便是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3.贸易因素贸易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是反映贸易规模的两个重要指标.从1993—2003年,东部地区的贸易依存度从0.64上升到0.77,出口依存度从0.29—0.40,中部地区贸易依存度从0.18下降到0.11,出口依存度从0.10下降到0.06,西部地区贸易依存度则从0.13到0.11,而出口依存度一直在0.06左右徘徊.[4]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对外贸易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较少.1999年,东南沿海地区12个省市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90.60%,其他地区只占不到10%.因此,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享受对外贸易带来的利益比中西部地区的居民要多.同时,由于中国地区之间劳动力要素流动不畅,职业转换困难程度不同,劳动力的流动性在东部地区要强于西部地区.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劳动者收入在地区之间的差别.4.教育因素随着教育的发展,它会拉大受过教育者与未受过教育者之间的差距,因为受过教育的人有更高的生产能力和更高的配置能力,它能占据收入更高的职业和岗位,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中国不同地区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是相当明显的,东部沿海地区拥有较好的教育设施和

  较高的教育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比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导致教育投入不足,进而使居民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这种教育水平尤其是基础教育方面的差距构成了东西部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5.自然条件及地理位置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在自然条件及地理位置方面的差异也不利于中西部地区.从地理区位上讲,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众多的港口码头,密集的公路和铁路网,并且与经济发达的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相比邻,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地缘优势.同时,东部地区气候条件好,物产丰富,适宜生产及生活,这些都使得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获得一种比较优势,从而能够先行一步.三,结束语上述是对中国现阶段存在地区收入差距现状以及原因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出现收入差距是在我们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然要出现的,但有些差距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要理性看待贫富差距的两重性,客观分析引起贫富差距扩大的因素,区分正常因素与非正常因素.2005年中国两会的召开,代表们就收入差距提出了好多好的建议和意见,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个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体制的健全,中国的各项制度的建立,中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农民负担的减轻,一定能够消除各种不正当收入,减少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行业差距,使中国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参考文献[1]肖红叶,王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统计分析[[J].统计研究.2001(7).[2]刘力.对外贸易.收入分配与区域差异——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贸易成因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5(4).[3]贫富差距不至于两极分化.http://www.youpeng.com/savedPost.asp?topicID=93675&topicYM=2005-9-30&doLevel=1[4]李强.收入体制紊乱引发隐形收入现象.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4-03/29/content_1389807_1.htm[5]李艳荣.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分析研究.[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

  �

篇四:我国现阶段允许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多种原因导致的:

  一、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

  1、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产非农收入的增加导致农村居民间收入差距扩大。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在城镇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村非农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创造了条件。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大大提高了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特别是非农收入。这对缓解城乡居民之间已存在的巨大收入差距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流动以及在获得非农收入方面是极不平衡的。一方面,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力与文化程度低的劳动力特别是文盲劳动力相比,向非农产业的可能性要大得多,相应获得的收入也要高得多;另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与非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相比,在非农产业就业的机会要多得多,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和扩大不同地区和不同农户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2、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收入差距的扩大。这主要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比较好地形成和确立了以效率为主的分配机制,而且收入分配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从而使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内部职工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大大高于公有制经济单位。不仅如此,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在全社会就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政策体制方面的原因。

  1、城乡差别制度和政策的延续或强化。在改革开放以前,出于实施工业化战略的需要,我国实行了一整套城乡差别十分明显的制度和政策,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住房制度、公费医疗制度、福利补贴政策、农产品的低价收购政策等。这些制度和政策或者以转移支付的形式直接扩大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或者通过导致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量、要素的流动性及其报酬率的差异,间接地扩大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这使得许多本应由政府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品对农民来说却没有公共品性质。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制度或政策逐步淡化或取消了。而户籍制度、公费医疗制度和一些福利补贴政策等仍在一定范围内延续。但也有一些制度和政策得到了强化,如公房低价出售政策、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只面对城镇居民。这其中有些制度和政策虽然缩小了城镇内部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扩大了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和全国的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也有的政策(如公房低价出售政策)既扩大了城镇内部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扩大了城乡之间以及全国人民之间的收入差距。2、、体制转轨中的垄断行为。近年来,政府用行政手段排斥其它经济成分的介入,对电信、金融、保险、航空等行业实行垄断经营,使这些行业避免了市场风险的冲击,获得了垄断经营利润,其职工的工资、奖金也相应提高,在收入分配方面占有明显优势。这些行业、部门凭借垄断所带来的职工高额收入已成为缄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3、、市场机制造成人们在分配方面的分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市场化为导向。从我国改革的轨迹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一直向市场化转变,市场经济规律在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市场化改革相适应,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

  sevralgoupnmb,thwi±=cyxfz.P-2~3dqFG

  式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允许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因此,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和不同个人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状况、自然条件和竞争环境的差别,以及个人天赋的差异,收入差距的存在和扩大就成为难以避免的现实。应该说,这种收入差距是合理因素带来的。

  三、地区发展差异方面的原因。

  各种要素所有者的趋利性使得具有较高技能的劳动者、资本、企业和企业家纷纷从发展落后地区流向或迁移至发展迅速地区。这样,一方面,形成了先进地区收入水平和利润率越来越高的良性的累积因果循环;另一方面,形成了落后地区收入水平和利润率相对越来越低的恶性因果累积循环。

  改革开放初期,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收入水平相差无几,但三大地带在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一方面,东部地区沿海,自然条件优越,对内特别是对外交往便利。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在发展近现代工业方面,历史更长,基础更好,商品经济的意识和氛围更浓。再加上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为了迅速提高综合国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国家对东部地区实行优惠政策和投资倾斜,允许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国家在外资准入、税收和金融等方面给予优惠,以利于吸引外资,加速发展。从而迅速提高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技术水平。直到1991年国家才对内陆边境堀市、沿江城市和内陆省会城市实行开放,但这些地区已失去了与东部沿海地区平等的发展机遇。经济发展速度往往决定着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地区优惠政策实施的结果,一方面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拉大了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

  四、收入分配调控方面的原因。

  1、税收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一是税种设置不合理,不到位。目前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主要依靠个人所得税制,其他相关税种要么没有建立,要么功能不够。但个人所得税在整个税收体系中的地位过低,难以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二是高收入者或者说是富人对个人所得税的贡献率还不高。最后,税收难以对个人收入状况起到有效的监控作用。在税收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对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罚不力,真正查处的个人所得税案件很少,法律威慑力不够。2、、现在的再分配调节中,有些不是缩小差距,而是有一种扩大差距的趋势。在养老金水平方面,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差距在扩大。1999年一个月差200元,到2000年的时候,企业比机关事业单位低了300元,这完全是逆向调节。有研究结果揭示,中国农村内部的税收再分配政策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因素。由于按人头或土地面积分摊,农村税费具有很强的累退税性质,其再分配效应扩大了收入差距。

篇五:我国现阶段允许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关于我国目前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成因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符合客观经济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城乡个人收入普遍有所增加。据统计,1978-1993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33.57元上升到921.62元,增加了5.9倍,其中,家庭人均收入500元以上的户由1980年的1.6%上升到1993年的79.5%。城镇家庭人均年收入由1981年的500.40元上升到1993年的2583.16元,增加了4.16倍。

  然而,在我国整个社会个人收入增长的同时,居民个人收入差距的逐步拉大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拥有100万元资产的人已经超过100万人。另据统计,目前我国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者有430万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者达100万人。1993年占全国人口2%的高收入者的储蓄,约占全国城乡居民个人储蓄总额的30%,与此同时,很多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职工拿不全甚至拿不到工资,生活困难。1984年前三季度,全国失业救济人数达130万人,当前全国企业富余职工达1500万人,约占职工总数的12%。1995年一季度,全国停产、半停产企业涉及到职工700多万人,其中减发、停发工资的人员近500万人,广大农村尚有6500万人未能解决温饱问题。

  从具体情况看,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拉大。由于历史、自然及政策等原因,尽管党和政府长期以来作了很大努力,但城乡差距一直存在,近几年

  来又有所扩大。农村与城市消费水平的比值,1995年为1∶2.4,1979年扩大为1∶2.19,1985年缩小为1∶2.2后,1992年上升为1∶3.0,1993年又上升为1∶3.2。这意味着城市居民的日子比农民好上3倍。

  二、城镇居民之间的差距拉大。1994年,我国城镇居民中最富有约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4.46%,而最贫困的20%的家庭仅占全部收入的6.04%。而1989年我国城镇居民中最富有的20%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29.38%,最贫穷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11.65%。二者相比,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城镇居民个人收入差距的具体表现为:(1)地区差别拉大。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虽然全国各地的经济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由于起点不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远远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据统计,1991年,居民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区(广东)是最低地区(河南)的2.1倍,1993年,收入最高地区(广东)是最低地区(吉林)的2.5倍。绝对差额由1991年的1358元扩大到1993年的2565元。(2)行业差别拉大。目前社会公认的收入较高的行业为金融、保险、房地产、电力、邮政等,而收入较低的行业为纺织、制造、教育等。据统计,1993年行业间职工年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差额为2278元,1995年扩大到2686元,加上巨大的工资外收入的差别,实际收入差距更大。(3)企业经营者与职工的差别拉大。从1994年国务院对5省市的

  消费基金检查情况看,企业负责人与职工的收入差别,浙江省一般已达2-5倍,广东省效益好的企业差距在4-5倍,至于帐外及其它收入的差距更是惊人。

  (4)职工差别拉大。目前社会公认的高收入者有: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业主、影视歌星、体育明星、三资企业的中方管理人员等,他们的收入远远高于企业职工的收入。如1990年私营企业主平均收入为3.1万元,比同期全民、集体企业职工平均收入的2500元高18.4倍,1992年增至20.3倍。

  三、农村居民之间的差距拉大。1994年,农村居民中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8.97%,1995年增至49.6%,1994年最贫困的20%家庭仅占全部收入的4.59%,1995年增至4.07%,这种差距是相当大的。农村居民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中、西部的差距。1993年,东、中、西部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之比由1992年的1∶0.69∶0.66扩大为1∶0.66∶0.54。

  据预测,到2000年,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虽然合理拉开个人收入差距,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可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收入差距过大,就会造成公众心理失衡、价值取向扭曲和社会行为失范,这种现象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结果,也有市场经济发育不良所带来的问题,同时还有管理

  体制、分配体制的问题和政策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区别对待,既要看到其中合理性的因素,也要看到其中不合理性的因素。目前造成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合理因素有:

  (一)政策性因素。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正确的路线选择。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步富裕,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收入上的差距。

  (二)经济上的因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存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收入来源多样化,也就必然地存在多种分配形式,人们的收入就不只是劳动收入,还有其他生产要素的收入,因而拉开了收入的差距。

  目前造成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不合理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间不合理的利润水平。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和竞争调节资源在不同部门间的流动其结果形成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值在平均利润率规律和生产价格规律调节下,等量资本带来等量利润,各部门的收入水平大体相当,不会出现收入差距悬殊的情况,而在我国现阶段,由于价格体系尚未完全理顺,产品的比价差价关系不合理,市场体系不够完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缺乏充分流动的机制和条件。加之地方保护主义,部门间的盈利水平难以通过竞争和市场机制来调节,使等量资本难以带来等量利润,等量劳动难以领到等量报酬,从而人为地造成行业间个人收入差距悬

篇六:我国现阶段允许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

  .

  .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1)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收入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首先,改革开放以前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抑制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导致了共同贫穷。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展了包括分配体制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打破传统体制以及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以激发社会经济活力,这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其次,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从我国改革的轨迹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一直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市场经济规律在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价值规律为根本规律的市场经济具有使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倾向.第三,与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使收入差距更趋扩大。(2)二元经济构造的存在是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根本原因。(3)对收入分配的调控特别是对高收入者的调控尚不完善、不到位,也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4)历史和自然等原因也是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不可无视的因素。(5)少数人因不合理甚至非法收入而暴富。

  我们认为,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由于体制和政策不够合理等主要原因所导致的。〔一〕收入分配明显向城镇倾斜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场推行重工业优先开展战略。与此相适应,在国民收入初次分

  配过程中,通过工业产品定价、农产品统购派购等政策,形成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提取了大量农业剩余价值;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又确立了以城市征收制度为一元、农村征收制度为另一元的城乡隔绝的“二元〞税制构造,农民的税负偏重。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城乡税制的“二元〞构造,直接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二〕区域不平衡开展战略拉大了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居民收入呈东、中、西递减现象,这固然有区位环境、根底条件等历史因素,但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的由东向西的经济推进序列和区域不平衡开展战略有着直接关系。这些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倾斜的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客观上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开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三〕行政垄断行业收入大大高于其他行业,拉大了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开展,许多行业陆续走向市场,既得利益和职工个人收入主要由其市场竞争力所决定。而一些因政府限制市场准入造成的行政垄断行业,诸如电力、电信、烟草、金融、保险、民航等,凭借其垄断特权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职工的收入水平是其他行业无法相比的。〔四〕分配政策缺位导致上下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两极分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开展,一方面依靠老实劳动勤劳致富者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因条件缺乏、能力不济、时机不均等而难以摆脱困境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同时,由于税收调节不到位,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过高的个人收入得不到有效调控,过低收入者得不到根本生活保障。不仅如此,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法制建立滞后和监视机制不健全,使得少数人“钻政策空子〞,获取大量非法收入,拉大了收入差距。

  .

  v

  .

  .

  .

  (一)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出于种种原因,中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开展的战略。作为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家,中国的重工业优先开展的战略主要是要通过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将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利润,再通过严格控制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把工业利润转化为财政收入。

  此外,国家还通过农业税收入和农业储蓄等渠道获得了大量资金积累。根据周其仁(1994)的估计,在1952~1982年期间,国家通过价格剪刀差、农业税和农民储蓄净流出三条渠道,从农村获取6127亿元的剩余,相当于1982年全部国营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

  同时,人民公社制度和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成为政府的长期制度,户籍制度把农村劳动力禁锢于农村和农业,城市职工报酬以及享受的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保障远远高于农村可比劳动力,这种城乡隔离的二元经济构造导致改革前城乡居民较大收入差距的长期存在,也形成了城市居民的利益刚性和改革后的城市偏好。

  (二)分配体制的原因中国现阶段实施的是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奉献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在这种分配体制下,个人收入量的多少,不仅与自己的劳动奉献大小正相关,而且还与自己所拥有的物化生产要素多少正相关。是否占有物化生产要素及其量的多少和质的上下,便成为影响人际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不同要素所有者占有要素的数量与质量差异面对个人收入差距影响巨大。如果在劳动收入大致均等的条件下,收入差距主要由财产性收入上下而拉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们的财产性积累差距加大,因而财产性收入差异也不断扩大。据统计,2001年前20%的人拥有80%的银行存款,而80%的人仅占银行存款的20%;而在20世纪90年代,有人根据城镇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推算,30%的富裕人口占有居民储蓄存款的47%。

  (三)经济体制转轨的原因转轨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旧体制虽然已经开场打破,但新体制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一些人利用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如掌握重要的经济信息、获得特定的市场准入权,对重要的、紧缺的商品享有控制权等等,进展种种形式的设租与寻租活动,牟取了双轨体制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据为已有。

  另外在转轨时期,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没有得到完全延伸,一些领域里还存在行业性垄断,由此而产生的垄断收入,其级差局部理应由国家占有,而事实上却没有得到很好地调节,从而导致了行业之间、部门之间个人收入的极不平衡。

  (四)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改革开展至今,国有企业的改革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机制、对经营人员的收入风险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健全,因此造成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下滑,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个别企业成了某些人把公有财产转化为私有财产的一种复杂的中介环节,这样,就为少数人暴富提供了经济来源,所谓“庙穷方丈富〞就是这一情形的生动写照。

  (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原因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覆盖面小、资金渠道狭窄、管理效劳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的存在,无法适应不断开展的新体制需要。中国的社会保障体

篇七:我国现阶段允许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体制转轨及其渐进性是造成我国目前收入差距日趋拉大的主要原因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虽然旧体制已被打破但新体制却还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新旧体制并存必然造成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探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走过了从分配的平均主义到合理拉开差距到收入差距过大的过程。过大的收入差距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日益显现,甚至潜藏着危机。因此,我们应深入调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科学地分析造成我国现阶段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进而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标签:收入分配差距成因

  一、我国当前的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1.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虽然城乡居民收入都有较大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城镇居民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农村居民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明显下降。2006年2月22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比1。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数据还不包括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类低价或免费的福利,如公费医疗等,而农民却没有这种待遇。

  2.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2004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00年扩大了1013元和1325元。同期,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分别比2000年扩大了394元和586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先沿海、后内地层次推进的战略,东部沿海享受各种特殊的优惠政策,这些客观上都起到了扩大东西部经济和收入差距的作用。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实施了沿海地区优先对外开放的倾斜政策,这些做法使沿海地区获得了优先发展权。沿海地区优先发展中有很多优惠政策,如财政税收优惠等,使沿海地区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使沿海地区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形成自我良性循环的“吸纳效应”。然而内地却因为种种原因在同一时期发展速度缓慢,并在东部地区吸纳效益下,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东部地区要素供给的任务。大量的西部生产要素,如人、财、物等流向沿海。在这种要素流动过程中,由于要素市场价格体制的不合理,西部地区并未明显获益。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经济走上了一条恶性循环的轨道,使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日益拉大。

  3.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目前,前十位的高收入行业中,除计算机服务业外,都是垄断行业,它们是金融、证券、航空、烟草、电信、石油等。从行业划分来看,金融、航空、新闻出版、邮政、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铁路和广播电影电视等带有垄断性质

  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分别是农林牧渔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5倍。如果考虑工资外的收入,则行业间居民收入的差距还会更大。

  4.我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

  基尼系数是世界公认的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差距的基本指标。一般地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2~0.3之间,收入差距较为合理;数值达到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数值0.5以上说明收入差距悬殊过大;0.6则被定为两极分化的警戒线。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970年,我国农村基尼系数大约处于0.21~0.24之间,城市居民基尼系数在0.16~0.18之间,说明我国当时居民收入分配处于平均主义状况。到了1998年,我国居民基尼系数为0.455,2001年为0.4577,2005年为0.468。以上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超过高收入国际20世纪90年代0.338的平均水平。与经济水平相近的其他国际相比,也明显偏高。

  二、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

  1.体制转轨及其渐进性是造成我国目前收入差距日趋拉大的主要原因

  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虽然旧体制已被打破,但新体制却还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新旧体制并存必然造成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贫富收入差距拉大的体制和政策因素主要表现在:指导思想上强调效率优先,弱化社会公平,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一部分私营企业主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采取各种倾斜政策,如沿海率先开放,建立经济特区,这些地区最早受惠于国家的政策偏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大量职工下岗、失业沦为贫困者。但同时,大量国有资产流失,部分人借国有企业改革化公为私而暴富;市场机制的作用并未覆盖全社会,行业垄断、行政垄断造成部门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在新旧体制并存下有部分人利用掌握的特权设租、寻租,获得大量灰色收入、黑色收入。

  2.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倾斜导致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长期实行以农养工的政策,靠牺牲居民消费来实施重工业化,靠牺牲农民利益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采取剥夺农业的方式,长期运用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出售工业品来积累资金,扶持工业的发展。此外,还采取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农民迁入城市,造成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迅速拉开了城乡差距。还应指出的是,我国工业化体系建立起来之后,没有对过去的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政策进行调整,对农村和农民采取了掠夺的新形式。比如,在城镇发展中,低价征用农村土地。有资料显示,改革开放近30年来,廉价占用农村土地,剥夺农民收入每年达几千亿元。从征用土地剥夺农民的收入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剪刀差”。

  3.收入分配领域中的政府政策缺位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拉大

  收入分配中的收入差距是合理制度造成的,在我国现阶段也是不可避免的。但现行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却与政府缺位有很大关系。表现在,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没有正确处理好垄断与收益分配的关系问题。垄断行业依据国家的特殊准入政策取得高额的垄断利润,从而拉大了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还有,对市场管制的不公正和市场竞争的缺乏致使一些垄断行业部门独自膨胀,行业平均收入大大高于其他部门,如航空、邮政、电信、铁路、电力、金融、保险等行业。在再分配领域,财政和税收政策对收入差距的调控不力,社会保障政策不完备。在税收方面,据统计,2005年,全国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为2,095亿元,增长20.6%,增长速度并不慢,但个人所得税占各项税收的比重却只有7.3%,对全社会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十分有限。其中,在个人所得税征收总额中,65%来源于工薪阶层,真正的高收入群体纳税额很小,偷、逃、漏、瞒、避严重。从我国目前不同群体的税收负担看,呈现出倒置状态。低收入群体税负高于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的税负高于高收入群体。许多私营企业主把个人收入列为成本,逃避个人所得税缴纳,使得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变成了“累退税率”。另外,从排位来看,按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总量计算,排在第一位的是工薪阶层,第二位的是在中国的外国人,第三位的是私营企业主。造成了我国现行的所得税制存在着“管得住工薪阶层,管不住新贵族”的“劫贫济富”效应。

  4.灰色收入的大量存在,拉大了社会人群的收入差距

  由于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的过渡阶段,制度不完善,管理的漏洞较大,使一部分人可以通过不正当甚至违法行为积累大量的财富。如偷税漏税、走私贩私、倒卖批文、操纵股市、制假贩假、贪污受贿、非法买卖集体土地、权钱交易、骗取贷款和外汇等。

  当前引起社会群众感到最为不满的、最大不公的主要是权力腐败和权力寻租所获得的非法高收入。由于制度的不健全,现在存在着权利隶属于权力,权力公有变为私有的现象,如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

  目前,比较引人关注的就是腐败和权力资本化趋势。即权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直接参与收入分配。权力资本化进一步恶化了中国收入分配的格局。腐败以及权力资本化的实质就是政治权力参与收入分配。这不仅影响和干扰了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而且制约和干扰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某些约束少数特权阶层的根本性制度,一些局部的、技术性的制度,如收入申报制度、政府官员储蓄实名制等也还没有实质性进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比较严重,需要国家把调节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不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特征。

  参考文献:

  [1]崔霞:转型期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7(4):72-73

  [2]毕国明:深刻认识邓小平“先富”与“共富”思想的科学内涵,有效控制我国现阶段收入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J].经济问题探索,2007(11):24-26

  [3]叶祥松: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7(10):113-117

  [4]于金凤:家庭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J].理论前沿,2007(8):25-26

篇八:我国现阶段允许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我们并不否认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会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例如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非农产业的较快发展和城市多种经济成分的较快发展就曾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但仅就经济增长来解释持续许多年的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缺乏根据的

  一、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很高,改革之初基尼系数比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要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是渐进的方式,即“增量改革”。增量改革实现了改革和增长的同步进行,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克服平均主义和做大“馅饼”两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中期,收入分配主要倾向还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平均主义。农村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无论是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其经济利益的分配都比较均衡;城市的改革还没有全面推开,收入分配基本上还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做法。从1980年代中后期到1990年代初期,收入分配方面的主要特征是计划体制内的平均主义与体制外和体制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并存,这是双重体制的并存和摩擦初现时的矛盾在收入分配上的反映。从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尽管平均主义问题在某些部门和企业内还存在,但从全社会来看,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主要倾向。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除了劳动收入以外,还有财产性收入,财产分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新焦点。

  概括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一是总体收入差距明显扩大,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三是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较明显,四是垄断部门和竞争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在扩大,五是因财产分布的不平等而引起的收入差距正在突显。

  二、正确认识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对于收入差距的扩大,我认为应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来看待。第一层次是属于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激励部分,这部分属于克服平均主义的成果,应加以肯定。第二层次在一定限度内属于经济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第三层次属于不应该付出的代价,例如腐败、垄断、寻租和设租等活动,这是应该防止和避免的。

  在分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时,有人认为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我认为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我们并不否认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会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例如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非农产业的较快发展和城市多种经济成分的较快发展就曾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但仅就经济增长来解释持续许多年的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缺乏根据的。首先,经济发展难免在初期出现收入差距扩大,但即使按照某种流行的理论假设,收入分配差距应有一个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而在我国迄今还没有看到这种趋势。其次,一些经济发展比我们先走一步的国家和地区,当年收入分配的差距并未达到我们今天的程度。

  有人认为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必然带来这样大的收入差距。我认为,在分析收入差距扩大同经济改革的关系时,有两种倾向需要防止。一种是把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出现的问题都简单地归咎于经济改革本身,另一种是把收入差距的扩大简单地归结为经济改革所应该付出的代价。我们并不否认市场机制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同时会带来公平缺失的问题,因此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对实现公平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既面临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也存在市场发育不足的问题。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垄断因素、转型期产生的新的垄断因素,包括部门垄断、地区封锁、行政性分割以及同工不能同酬的问题,都成为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三、深化改革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根本途径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复杂,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要通过推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深化初次分配改革。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行政性分割仍十分突出。例如,国有企业中的工资形成机制很难说是市场化的,广大工人在工资形成过程中很少有通过谈判来进行博弈的权利;企业高管也不是竞争上岗,他们的收入水平还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因此,完善市场分配机制,是初次分配领域改革的重要任务。再分配领域的改革必须通过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来实现。应当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来缩小收入差距,使再分配真正成为“抽肥补瘦”的社会政策的有力工具。还应加大再分配的力度,特别是要在社保、医疗、教育等领域对贫困人口、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

  要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近年来财产分布不平等越来越成为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国家要求党政干部不仅要申报收入而且要申报财产,这是一项重大举措,应当切实执行。要通过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加强制度建设,杜绝权钱交易和官商勾结,确保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要通过相关信息的公开化和明细化来对收入分配的过程进行监督。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预算的透明度,使政府的财政再分配更加公平、合理、有效。

  “提低控高”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员苏海南

  一、梳理思路,形成共识

  对于收入分配,主要有三个问题: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两个比重持续下降;分配关系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合理不公平的收入差距拉大;分配行为不规范,分配秩序混乱,灰色收入、非法收入数量大。

  对于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概括为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前者是指收入分配体系不健全,包括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制度政策不完善,宏观调控乏力,三次分配办法不规范,以及收入分配基础工作漏洞多等;后者是指经济社会体制和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等的制约及影响。经济社会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强化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不合理,放大了由生产力不平衡、自然资源等客观条件形成的收入差距;还有某些依靠行政权力、垄断地位、资源独占、社会身份等条件获得不合理、不公平收入的部门或群体,加大了解决分配问题的难度。

  要改变这一局面,只有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来实现。改革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统筹规划、标本兼治、重点突破、配套改革”。核心是三条,一是标本兼治,把改革收入分配体系与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抓主线,“提低、控高、扩中、规灰(规范灰色收入)、打非(打击非法收入)”;三是抓重点,从涉及面最广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取得成效,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的收入分配问题入手启

  动改革,从而扩大支持收入分配改革的群众基础。

  二、抓住重点,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低收入群体收入低和部分人员不合理、不公平收入高,是目前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因此,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提低、控高”。

  “提低”,涉及农民、城乡困难居民、企业退休人员和低收入工薪劳动者收入的提高。其中农民人数最多,其收入低始终是中央高度重视的问题。从近期看,主要通过一系列扶农措施包括农产品价格补贴,家电、农机下乡特别是农民外出打工等提高收入,但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城镇化和普遍实行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生产经营方式,因而需要短长结合、常抓不懈。城乡困难居民收入低,一般是由家庭成员病伤、鳏寡孤独、失业等原因造成,政府和社会对其救助责无旁贷,需要通过提高标准并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失业保险金、医疗救助费以及帮助就业等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企业的退休金明显低于机关事业单位,中央对此非常重视,已连续七年提高,今后还需要通过统筹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制度和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来平衡。低收入工薪劳动者主要是外向型企业、私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一线职工、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等,总量达上亿人,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工资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一是督促相关企业建立健全薪酬管理制度,切实保证员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二是通过发布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并通过劳资平等协商,合理确定企业劳动定额和计件单价,保障员工工资权益。三是适时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四是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员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五是对建立员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遇有困难的企业相应减免税费,支持企业给员工加薪。六是引导和促进企业提高效益,引导劳动者提高素质,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可持续地增加员工工资。

  “控高”,主要是调控不合理、不公平高收入。一是调控部分企业高管的偏高过高收入。要规范央企负责人薪酬管理,规范地方国企负责人收入分配,使其收入与职工工资保持在合理倍数之内;要严格规范国企负责人职务消费,查处违规增加个人收入行为。还要研究建立适应非国有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监管制度,健全上市公司内部制衡机制,防止公司高管实质上自定薪酬。二是调控垄断行业的偏高过高收入。要对其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等进行全面调控,完善并实施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尤其要从源头上加强调控,通过健全并实施资源占用税和利润上缴制度等控制其收入来源。还要调整垄断行业内部薪酬分配关系,纠正同工不同酬等问题。三是调控社会某些群体的过高收入,加强“规灰”和“打非”。要规范公共部门的制度外收入。强化股市监管,强制上市公司分红,研究对炒股暴富者征税的问题。要加强打击非法收入,严厉查处行贿受贿等行为。

  三、推进配套改革,加大治本力度

  要抓紧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整体方案。要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包括进一步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规范资源配置制度;进一步改革和规范行政管理体制,加强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防止权力寻租;继续打破垄断,加大扶持非公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力度;改进完善财税体制,协调中央、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关系,推进社会诚信制度建设等,有针对性地消除收入分配不公的体制弊端根源。同时,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合理提高居民收入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控制并逐步消除扩大不合理收入差距的经济根源。

  政府对初次分配大有可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着重使用行政手段还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用行政的办法,例如强令企业给职工涨工资,制定工资倍增计划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奏效,但是否不适当地干预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那么,政府在初次分配中是否还有作为呢?

  一些人认为,中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劳动报酬低是市场供求规律决定的,政府不能干预初次分配。这种认识只看到了劳动力市场的数量特点,忽视了劳动力市场的体制特点。分析近年来初次分配的情况,不难发现劳动报酬过低,很大程度上正是劳动力资源配置转型不到位,市场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的结果。

  第一,初次分配中农民工工资长期被压低。从事同样的工作,城市职工比农民工工资高一倍甚至两倍。所谓“第二代农民工”问题,关键在于城乡户籍制度以及与此密切联系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行政分割。积极稳妥地推进一系列行政分割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改革,政府责无旁贷。

  第二,初次分配中行业收入差距过大。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准入方面的多种限制带来的。分析行政性垄断行业的利润形成,还涉及资源税、资源产品价格等问题。打破行政性垄断,合理调整行业间的收入水平以及推进相关改革等,是政府的责任。

  第三,初次分配中的工资集体谈判机制不健全。在供大于求的条件下,一般劳动力价格会被压低,工资水平相对较低有其部分合理性。但是,现代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不仅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还要受到劳资集体谈判的影响。政府在合理维护劳资双方权益进行工资集体谈判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规范初次分配的法律法规不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的颁布,初步规范了劳动力市场秩序,但许多涉及初次分配的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和监管力度都不够。例如最低工资、节假日加班费、高温补贴、各种劳动保护条件等,虽然有规定,但都有待于加强落实和监管。一些地方政府过分追求招商引资,对那些无视劳动法律、法规的雇主疏于监管。政府严格监管收入分配、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执行,对于规范初次分配至关重要。

  可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政府可以有所作为,而且必须有所作为。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上下功夫。要加快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加大行政性垄断行业的改革,健全工资集体谈判机制,完善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加大再分配调节公平分配的力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宜勇

  一、当前再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收入税存在一定程度的跑冒滴漏。大型企业收入税征缴情况普遍好于中小企业,一般工薪阶层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普遍好于高收入户。二是现行财产税体系不健全。目前开征的财产课税税种较多,但征税范围过窄,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一直很低,对转移财产缺乏相应的税种调节,而且减免税过多,收入再分配功能弱化。三是社会缴款不规范。社会缴款指居民为失业保险、退休保险、医疗保险等所缴纳的款项。主要问题是覆盖面不全,缴费标准太多,地区之间的可转移性差;覆盖面正规就业部门与非正规就业部门之间差别大。四是社会福利水平偏低。没有形成与国民经济发展相联动的机制,社会福利项目水平的调整,一事一议的比较多,缺乏系统的考量。五是其他转移收支亟待规范。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转移收支力度不够,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转移收支力度不够,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转移收支力度不够。

  二、加大再分配调节公平分配的力度

  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中小企业税负和中低工薪收入者的税负水平应该进一步降低。一要适当延长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执行期,并尽可能常态化;二要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各档征缴税率。同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

  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公用经费,把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

  继续实施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中央财政要不断加大用于促进就业的投入。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利用财税杠杆努力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带动就业。要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机制,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力输出输入地区协作机制,引导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有序流动。

  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推广,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各种社会保险。加大财政投入,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待遇,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同时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把住房保障体系纳入公共财政范畴,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快各类棚户区住房改造,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形成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的多重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加大财政对医疗卫生和义务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进一步完善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发展的政策措施,大规模开展适用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公共财政要加大教育投入,增加职业教育经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九:我国现阶段允许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关于我国目前收入差距问题的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逐渐拉开,而且有越拉越大的趋势。收入差距的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词]:收入差距基尼系数收入分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了1000美元,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许多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下面我将对这个问题做简要的分析。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改革开放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是“大锅饭”、平均主义。这种格局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所以,拉开收入差距,打破平均主义,就成为居民个人收入分配上一个理性的、合乎逻辑的和自然的选择。收入差距的拉开,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作用。然而,迅速拉大的收入差距,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由此引起了人们对收入分配问题的格外关注。收入差距是指居民以高低收入水平差别或占有收入比重的不同而表示的差距,它是与收入均等相对应的概念。收入差距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客观存在的。收入差距的适度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激励,促进竞争,因而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积极的影响。当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积极作用的时候,我们认为收入差距就有合理性的一面。当然,判定收入差距是否合理的标准,从根本上来说是生产力标准,同时要结合生产关系标准和社会发展、稳定标准。当收入差距扩大到相当的程度,个人财富占有成为社会范围的现象时,收入差距就表现为贫富差距。从经济学或社会学意义上讲的贫富差距,它是指一个社会的贫富状态,是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后的收入悬殊现象:在一个富有者群体或阶层出现的同时,一个贫困群体或阶层的存在。目前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收入差距全方位拉开;二是收入差距比较大,贫富差距比较明显。得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

  1.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衡量居民收入总体差距扩大的指标主要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全球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为研究贫贫富富差别问题,而建立的一套预警机制,它是世界公认的,衡量贫富差别是否适度的一根标竿,0.4是它的“警戒水位”。从基尼系数来看,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综合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5,而且从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曲线来看,仍将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达3.28:1.如果加上城市居民享受到的各种补贴和福利,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要更大。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说城乡居民绝对额收入差距扩大至8172.5元。3.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各地区居民的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慢。

  目前,最富的是上海人均GDP是全国人均GDP的五倍,而最穷的是贵州人均GDP只占全国的37%。4.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主要表现为当前我国有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使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总体上呈扩大的趋势。2005年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最高行业为最低行业的约5倍。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以及电力煤气等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采掘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等行业。国有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垄断行业,垄断行业利润获得相对容易,所以工资增长也就比较快。上述情况说明,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不仅已经全方位拉开;而且差距较大,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呈现出贫富差距特征。

  二,产生收入差距的原因居民收入差距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但不同国家由于自身情况不同,形成收入差距的原因也就不同。

  根本原因:探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不能脱离我国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根据库兹涅茨的倒U字型理论,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在经济起飞时期先扩大,而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逐步缩小。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一些制度性的不合理因素往往加大了收入分配差距。比如,在传统的“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发展战略下,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受到限制,公共财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向城镇的过度倾斜造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因素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以前的劳动作为唯一的分配要素转变为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分配;在分配领域,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共十一大以来我们确立了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的思想,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由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共十五大以后又允许和鼓励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强调的是效率。这必然导致收分配的不均等。具体原因主要有:第一,体制的问题;比如腐败问题,现在说起收入差距拉大,我们的注意力一下集中到非法收入,黑色收入上来。这主要是旧体制遗留下来的问题,传统体制把一切变成了公权,市场经济就是要把大量的本该是私权的还原成私权。从这点来说我们需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还有一类体制问题涉及垄断行业。有些企业垄断了资源开发权,造成资源行业和一些自然垄断行业与其它竞争行业之间比较大的收入差距。这些都不是因为搞市场经济形成的,而是因为有些还不是市场经济。第二,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三农”问题、城乡差距问题、地区差距问题。这一类差距应该说属于经济发展落后和发展过程当中产生的问题。大量的劳动力没有从农村中转移出来,农民的收入很难提高,转移出来的大量农民工,由于竞争有限的岗位导致收入水平也很难提高。我们总劳动力中大概80%的劳动力属于低收入水平,甚至没有达到税收的门槛。这个问题,只有通过持续的发展,实现充分就业,才能够得到根本解决。完全用社会收入再分配的方法,用税收、补贴的办法,使其得到一个平均收入水平是很难的第三,确实还有公共政策方面的问题,这涉及到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如何促进低收入阶层增收,如何保护低收入阶层,保障其教育、基本医疗服务等方面。如果这些政策不够健全,就会使一些特别需要照顾、扶持、关注的低收入群体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是我们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三、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解决收入差距的问题,不能单靠市场起作用,还要靠政策调节,也就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当前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加快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加快经济发展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发展中的问题需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发生什么问题,都要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不遗余力地发展生产力。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尽快超越“库兹涅茨阀值”,进入收入差距趋于缩小的发展阶段;只有加快发展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大“蛋糕”,才能在更高的收入水平上缩小收入差距。同时,新阶段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做到在发展中逐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使更多的人在经济发展中受益。

  二、是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三、是要积极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就业才有收入。一批人就业了,有了收入,就要消费,消费就会促进生产和销售,另一些人的就业机会也就增多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更是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分配关系的重要前提。一定要把扩大就业作为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四、是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当前,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使所有符合条件的城市居民都能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五、加强税收调节。应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开征特别消费税,加强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防止财产过多地向个人集聚,缩小由起点不同导致的贫富差距,使更多的财富归社会所有,增强政府调节收入状况的能力。同时,必须增加我国个人收入的透明度,使收入工资化和货币化,加强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度,建立和推行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减少隐性收入、福利收入和实物收入对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影响。六、加强法制建设,大力惩治腐败。当前,由经济违法及腐败造成的贫富悬殊性质恶劣,已引起人们的不满,对此进行依法治理已刻不容缓。对侵吞公有财产、偷逃漏税、行贿受贿、权钱交易等取得的收入必须坚决依法惩处。要通过立法规定公务员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增强公务人员办事过程的公开性、透明性和程序性,完善权力的制约机制,完善税法,加强征管,逐步消除非法收入形成的条件与环境。对乱定价、乱提价、乱涨价等现象严加治理。七、重视基础环节,统筹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事业从整体上看,城乡居民同等国民待遇和城乡统筹发展将是彻底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问题的基础。一是需要通过统筹城乡各项事业发展,积极推行城乡教育一体化、医疗卫生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

  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在全国形成一个城乡互动、工农互补的良性发展新局面。二是需要在国家社会基本公共福利(教育、医疗、住房、基础设施、社保等)提供方面制订缩小城乡差别与工农差别的具体目标和进程计划,经过努力,彻底解决我国城乡、工农基本公共福利水平的差别问题。三是各级政府每年需要拿出财政收入用于统筹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四是对于有利于统筹城乡各项公共事业发展的公共基础性投资项目,在税收和贷款条件上应给予大幅度优惠。八、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重点解决低收入居民群体的贫困问题低收入居民群体或贫困居民群体的边缘化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在转型期普遍遇到的严峻问题,是引发社会不安定和导致社会动荡的重大诱因。一是要增加政府专项资金投入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低收入居民群体的收入水平,提高城镇和农村贫困居民的补助和救济标准。二是要对老、少、边、穷等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通过加大对低收入居民群体教育培训和医疗卫生的投入,不断提高低收入居民群体的素质、知识和技能水平。各级政府每年需要拿出财政收入用于重点解决低收入居民群体的贫困问题,真正解决低收入居民群体的温饱、居住、教育、医疗和养老问题,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应尽快建立并最终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防止贫困问题加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应推进城市化,使农民向城市转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应从国家经济全局出发,依据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发展各自的优势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序组织农业剩余劳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采取措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并对低收入户实行税赋减免。参考文献:[1]何莉.库兹涅茨倒U假说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J].国外财经,2001,(4).

  [2]林幼平,张澍,吴艳.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评论,2002,(6).

  [3]赵人伟,李实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篇十:我国现阶段允许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1)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收入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首先,改革开放以前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抑制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导致了共同贫穷。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行了包括分配体制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打破传统体制以及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以激发社会经济活力,这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其次,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从我国改革的轨迹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一直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市场经济规律在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价值规律为基本规律的市场经济具有使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倾向.第三,与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使收入差距更趋扩大。(2)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基本原因。(3)对收入分配的调控特别是对高收入者的调控尚不完善、不到位,也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4)历史和自然等原因也是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不可忽视的因素。(5)少数人因不合理甚至非法收入而暴富。

  我们认为,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由于体制和政策不够合理等主要原因所导致的。(一)收入分配明显向城镇倾斜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此相适应,在国民收入初次分

  配过程中,通过工业产品定价、农产品统购派购等政策,形成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提取了大量农业剩余价值;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又确立了以城市征收制度为一元、农村征收制度为另一元的城乡隔绝的“二元”税制结构,农民的税负偏重。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城乡税制的“二元”结构,直接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拉大了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居民收入呈东、中、西递减现象,这固然有区位环境、基础条件等历史因素,但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的由东向西的经济推进序列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有着直接关系。这些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倾斜的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客观上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三)行政垄断行业收入大大高于其他行业,拉大了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许多行业陆续走向市场,既得利益和职工个人收入主要由其市场竞争力所决定。而一些因政府限制市场准入造成的行政垄断行业,诸如电力、电信、烟草、金融、保险、民航等,凭借其垄断特权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职工的收入水平是其他行业无法相比的。(四)分配政策缺位导致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两极分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依靠诚实劳动勤劳致富者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因条件不足、能力不济、机会不均等而难以摆脱困境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同时,由于税收调节不到位,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过高的个人收入得不到有效调控,过低收入者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不仅如此,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法制建设滞后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少数人“钻政策空子”,获取大量非法收入,拉大了收入差距。

  (一)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出于种种原因,中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作为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家,中国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主要是要通过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将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利润,再通过严格控制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把工业利润转化为财政收入。

  此外,国家还通过农业税收入和农业储蓄等渠道获得了大量资金积累。根据周其仁(1994)的估计,在1952~1982年期间,国家通过价格剪刀差、农业税和农民储蓄净流出三条渠道,从农村获取6127亿元的剩余,相当于1982年全部国营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

  同时,人民公社制度和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成为政府的长期制度,户籍制度把农村劳动力禁锢于农村和农业,城市职工报酬以及享受的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保障远远高于农村可比劳动力,这种城乡隔离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改革前城乡居民较大收入差距的长期存在,也形成了城市居民的利益刚性和改革后的城市偏好。

  (二)分配体制的原因中国现阶段实施的是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在这种分配体制下,个人收入量的多少,不仅与自己的劳动贡献大小正相关,而且还与自己所拥有的物化生产要素多少正相关。是否占有物化生产要素及其量的多少和质的高低,便成为影响人际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不同要素所有者占有要素的数量与质量差异面对个人收入差距影响巨大。如果在劳动收入大致均等的条件下,收入差距主要由财产性收入高低而拉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们的财产性积累差距加大,因而财产性收入差别也不断扩大。据统计,2001年前20%的人拥有80%的银行存款,而80%的人仅占银行存款的20%;而在20世纪90年代,有人根据城镇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推算,30%的富裕人口占有居民储蓄存款的47%。

  (三)经济体制转轨的原因转轨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旧体制虽然已经开始打破,但新体制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一些人利用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如掌握重要的经济信息、获得特定的市场准入权,对重要的、紧缺的商品享有控制权等等,进行种种形式的设租与寻租活动,牟取了双轨体制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据为已有。

  另外在转轨时期,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没有得到完全延伸,一些领域里还存在行业性垄断,由此而产生的垄断收入,其级差部分理应由国家占有,而事实上却没有得到很好地调节,从而导致了行业之间、部门之间个人收入的极不平衡。

  (四)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改革发展至今,国有企业的改革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机制、对经营人员的收入风险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健全,因此造成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下滑,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个别企业成了某些人把公有财产转化为私有财产的一种复杂的中介环节,这样,就为少数人暴富提供了经济来源,所谓“庙穷方丈富”就是这一情形的生动写照。

  (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原因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覆盖面小、资金渠道狭窄、管理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的存在,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新体制需要。中国的社会保障体

  制是建立在城乡二元隔离基础上的,造成了城乡社会保障的巨大差别。城市实行高就业、高补贴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多数居民享有较高程度的社会保障,而农村则以传统的家庭保障为主,其保障水平远低于城市。

  中国城市中的社会保障水平是以所有制划线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有较高和较全面的保障,集体企业和单位的职工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则要相对低一些,个体工商业者则基本不享受社会保障。这种以所有制为线的社会保障待遇差别也是失之公允的。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又恰恰是收入较高的一批人,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又向这些人倾斜,更加大了收入分配差距。

  (六)税收调节不力的原因国际经验证明,个人所得税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但目前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还不够完善。另外,个人所得税所需要的征管条件目前还不完全具备,从税务部门本身来讲,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征管力度,严格征收管理。除个人所得税外,中国还没有建立针对个人财产存量及其转移进行调节的收益类税种,比如不动产税、遗产与赠予税。再如,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既不统一,又不健全,在资金筹措上没有采取国际上通行的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方式,政出多门,效益低下。由此造成政府以及社会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安置及其生活困难问题的解决缺乏必要的财力保障。

  二、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在实践中的扭曲效率是一个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主要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相应的公平则是一个社会得以稳定和谐地存在、发展的基础,主要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意味着把追求效率目标法在重点的同时要把公平放在次重点的位置上。假设重要性可以赋分,那么,效率是100分,公平就是90或85分,二者虽然有差距但差距不大,这是理论值。而实际值呢,效率是100分,公平只有50分或者更少,二者的差别成了重点和非重点的差别,在效率成了主要矛盾后,公平成了可有可无的标签。2.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是收入差距扩大的合理的制度性因素各种所有制形式与收入分配方式都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基础之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公有制企业主要实行按劳分配形式,企业内部收入差距较小,非公有制企业分配机制以效率为主导,分配方式的灵活性大,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较大。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一般高于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导致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收入差距拉大。随着生产要素分配论的引进,并被国人所接受,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已参与了收入的分配,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参与收入分配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深化。人们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不同,其收入分配也不同。由于马太效应,生产要素的参与收入分配,将进一步加剧收入差距的扩大。3.社会再分配缺陷目前我国的税收制度还不健全,遗产税和赠予税仍未开征,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税收征管方面也存在问题,个人所得税纳税主体是工薪阶层、公务员、知识分子,而对于真正的高收入者,由于其收入难以认定而无法课税,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加之中国地下经济偷漏税流失严重,国家缺乏必要的再分配能力,不能有效的援助弱势群体,从而加大了收入差距;由于民主制度不健全,财政支出政策往往带有主观性、随意性导致国民收二次分配缺乏公开、公正性,效益低下。4.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结构。由于自然的和历史的原因,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呈现多层次的结构,地区间和城乡间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后,按照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采取了不平衡发展的发展战略,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得到了更多政策倾斜而优先发展起来,使得地区间经济发展更为不平衡,地区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归结有四:第一,发展性原因,即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所导致的收入分配的失衡加剧,尤其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显著特征的二元性经济,成为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深刻原因。

  第二,增长性原因,即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的要素对于经济增长贡献作用提高速度和程度不同,导致收入分配中不同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增长的速度及程度不同。刘伟指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素参与分配,因此不同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差距便与不同要素在竞争中的效率差异直接联系起来。通过对改革开放20年(1978年-1998年)中国经济增长中各种生产要素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他发现伴随着我国市场化及非国有化程度提高,劳动和资本这两个基本要素的效率明显上升,在同样的投入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不断提高,但相比而言,制度变化对资本要素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对劳动要素的影响程度,据测算,两者相差900多倍,也就是说,中国的改革对资本和劳动效率的提升都产生了影响,但资本的效率提高程度以及相应的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长程度远远高于劳动。所以,若收入分配与要素的贡献直接相联系,那么,资本要素的掌握者所获收入的增长速度相应的就要数百倍的高于劳动要素的收入增长,因而必然扩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刘伟说,这种差距的扩大既是增长中贡献不同的必然,也是市场化的必然,既是增长中要素效率提升不均衡的必然,也是市场体制性转型进程深化的必然。

  第三,体制变迁性原因。在体制转型过程中,在不同方面和不同领域,市场化的进展程度及完善程度不同,因而市场竞争的充分性、公平性不同,事先机会均等程度不同,相应地特权对法权的排斥、垄断对竞争的否定、权钱交易以及各种腐败的产生,都必然扩大转轨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市场化进展不够深入和完善,包括与市场经济文明要求相适应的法治制度等不完善所致,而不是市场化的必然。这是事先机会不均等所导致的事后事实上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第四,收入结构性原因。刘伟说,伴随改革开放,人们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多元化,除劳动外,资产性收入日益提高;此外,除一般体力劳动外,人们的人力资本投入形成的差异日益成为收入差别的重要原因;另外,风险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等等都开始成为不同社会阶层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根源,其中特别是伴随所有制改革,伴随民营资本的积累,伴随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造,资产性及投资性收入越来越成为社会高收入阶层的重要收入基础,并且所占比重还在逐渐上升,不同阶层之间的资产占有差距日益扩大。据最新的经济普查,全部企业法人实收资本中国有资本的比重已从近90%降至48.1%,个人资本已从不足1%上升至28%,达到5.1万亿元。

  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既有体制的原因,又有政策的原因;既有市场的原因,又有非市场的原因;既有经济原因,又有非经济原因。

  1.“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的体制因素。第一,长期以来,中国形成了典型的“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造成城乡居民在就业、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机会不平等,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第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提出了加速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西方国家的封锁,要想实现工业化,似乎只能是从农业中取得资本的原始积累,于是,政府通过政策和制度手段,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据统计,“五十年代,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一下剪走农民8000多个亿,改革开放以来,城里征地又拿走农民20000多个亿”。再加上农村知识水平低下,农民没有代表自己利益的组织,农民在价格制定中缺乏知情、监督和参与的权利和能力,一般只能是被动接受已经制定的不利于自己的价格,造成农民收入长期偏低。可以说,“剪刀差”长期存在,是造成我国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最直接原因。第三,农民工外出务工待遇不平等。十几年来,广大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提高收入水平,纷纷外出打工。他们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大量的税收和利润,但却享受不到与城市职工同样的劳动工资和社会福利标准,缺乏基本的获得体面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权利,全国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待遇的不平等也直接拉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2.地域差别造成的差距。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拉大了东、中、西部居民收入差距。发展不平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先天的区位环境、基础条件等自然历史因素。东部地区经济基础好,城镇化率高,居民受教育机会多,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好,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相差很多;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的由东向西的经济推进序列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更加剧了这种差别的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倾斜的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更快地增长和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从而直接导致了居民收入差距水平的扩大。

  3.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因素。市场机制和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导致分配秩序混乱进而形成收入分配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而:一是有的行政机关把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商品化,强行向服务对象收费或摊派,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凭借行政权力获得创收收入,有些地方和部门把预算内收入转到预算外,造成预算外的分配失去控制;二是有些部门和单位的分配失去控制,有人侵吞公有资产和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个人私利;三是有些部门和单位凭借行业优势和某此特殊条件而获得垄断利润,为其职工发放额外收入,基本分配失去控制,造成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

篇十一:我国现阶段允许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P>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一、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现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分配制度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的收入分配制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生了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收入分配过分均等,在0.3-0.4之间属于收入分配正常差异状态,高于0.4属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超过0.45则反映收入分配极度不平等。据一项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进两年实际已超过0.5.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我国个人收入差距已严重趋于两极化。[1]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后,我国把战略重点

  -1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放在了发展工业上。工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工业化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城镇的发展建设上,从而促进了城镇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生存在农村的人口,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的次要地位,有关部门对农业生产的不够重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使农业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农产品价格增长缓慢,农村生存环境恶劣,市场信息不完善,已严重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再有许多农村青年劳动力常年在城镇务工,使农村丧失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农业生产难以维持。在城镇打工的农村劳动力,由于没有较高的学历和户籍优势,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远低于城镇人口。调查表明,截止2009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者达1.5亿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者占15.88%,参加医疗保险者占27.5%,参加失业保险者占10.1%,参加工伤保险者也仅占33.5%。研究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已经达到3.7:1.0,如果考虑城镇居民享有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各类保障因素,实际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之比将达到6:1。[2]

  (二)行业收入分配不均在我国,不同行业的收入水平有较大的差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中,证券平均17.21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其他金融业人均8.767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倍,航空业人均7.58

  -2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而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供应等国有企业的职工不足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工资总额的55%。[5]这种高收入行业中,一般社会普通人员很难进入,再加上各垄断行业的垄断暴利,行业的监管不利,使得越来越少的人占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收入差距日趋严重。

  (三)东西部发展不均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优先发展东部的经济政策,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变革,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已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反,由于西部地区缺少国家政策的扶植,再加上西部地区为东部的优先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煤炭等能源和原材料,使东西部经济的发展水平日益悬殊。从居民收入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居民收入,社会福利远远高于西部,而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滞后,收入水平低,工作条件差,很少有人在此投资建厂,西部地区人民无形中失去了很多创富机遇,只能靠原有的弱势经济来维持基本的生活。东西部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东西部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二、个人收入差距问题的原因目前造成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原因有多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滋

  -3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生了收入差距现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蔓延。政治,法律,监管力度的不完善更加重了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概括的说,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因素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在我国已十分明显。资料显示,199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2倍,1999年为2.6倍,2004年进一步扩大为3.25倍。[2]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先天基础与条件差异外,还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农业发展资金短缺,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效率严重不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以致于生产资料人均占有量逐年递减,再加上,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差,市场信息不灵敏,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全,国家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严重失衡。2.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经严重拉大了个人收入的差距。资料显示,1978年东西部地区之间个人收入差距为1.2:1.0,1998年扩大为1.94:1,2000年为2.18: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战略。东部地区有先天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自然环境,经济

  -4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基础好,城镇率高,人民受教育的机会多,生产经营便利,再加上国家的特殊优惠政策,使其在吸引外资和利用外资方面获得了比西部更有利的发展条件。相比之下,西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相对较差,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虽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投资环境差,国家扶植力度不够,优势条件难以发挥,再加上原有的东西部发展差距,国家政策上的制约,以及人们受传统思想的熏陶,从而造成东西部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3.行业内部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显著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和人口上的巨大压力,我国大部分工业生产部门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我国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口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劳动力供应过剩状态为生产商暴富提供了有利条件。生产商为获取最大剩余价值,以最低的工资水平无限度的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从中获取超额利润,加大了贫富差距的发生。在同一行业中,由于学历水平,生产技术能力,工作经验及工作年限的差异,同一工作岗位上的不同员工收入水平福利待遇也有很大的不同。不同行业中,收入差距更为突出。国家某些行业政策制约了行业的市场介入程度。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市场自由转移,平均利润率规律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行业间收入差

  -5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距非常悬殊。如金融,电力,电信,石油等部门,由于国家的绝对控制地位,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不败之地。这些行业的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而那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状态的企业,经营风险大,在市场竞争中极易被取代,相应的职工收入水平,社会保障面也较小。行业间的差距是个人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诱因。

  (二)法律制度不健全1.税收体制不完善税收是国家调节公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杠杆。加强社会主义税收政策的管理,有助于调节个人收入差距问题。在我国,个人收入已呈现多元化,高收入人群不断地分散和扩大,收入来源具有多样性和隐蔽性。公民的纳税意识淡薄,偷税漏税现象严重,为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敲响了警钟。由于我国现阶段税收制度的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对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要求不严格,以及高收入人群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和隐蔽性,使税务机关很难界定高收入者实际应缴纳的税款,加上纳税人的不自觉性,给税务征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个人所得税所需征管条件不完善,个人信用度差,财产申报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个人所得税的按时征收。然而,我国对偷税漏税现象法律执行力度不够,税源界定面窄,更加助长了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从而加大了高低收入人群的差距。2.非法收入滋长

  -6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由于我国某些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不严格,造成非法收入日趋猖獗,也无形中扩大了收入差距。不少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领导通过收受贿赂,非法占有公共财产谋取暴利。非法企业通过走私,囤积居奇,炒作,生产违规产品,行贿等不良手段牟取最大经济利润,部分垄断企业通过垄断产品,哄抬物价赚取非法所得,许多的不良资金慢慢地集中在这些人群当中,导致了收入差距的存在。

  (三)社会体制政策不完善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一定程度上拉动了个人收入的增长,同时也间接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的初期,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够健全,从而导致生产要素不能自主流动,生产要素价格(包括人员,信息等)不能由市场形成,生产要素的取得和使用也缺乏竞争性和平等性,导致各产业内外部形成巨大的收益差别。2.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这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的,但这种差距的存在在国家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限制,反而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再有,我国个人收入分配领域,政策还不健全,法律还不完善,宏观调控力度缺乏,管理机制不协调,也使收入分配机制没有得到良好贯彻。

  -7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基本因素是我国分配方式变革的结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收入差距特别是初次分配差距的拉大是一种必然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合理的收入差距是一种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效益提高,有利于激发个人资本投入和智力投入的积极性的发挥,是符合改革初衷的。但是,目前我国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差别的扩大,并不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结果,而是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甚至非法因素。特别是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合理性”与“合法性”存在质疑。主要原因是:第一,初次分配中存在严重的不平等、不公平。最突出的表现是:(1)一些部门、行业和个别社会成员垄断经营或竞争初始条件的不平等分割,获得了垄断利润和高额利润;(2)改革不到位,凭借“行政权力”实施超额分配;(3)特殊的产业与地区差别政策,使某些行业、某些地区先富了起来。第二,收入再分配的功能作用严重缺失。对高收入进行调节并对低收入实施转移支付是缓解收入初次分配矛盾的基本手段,也是收入再分配的基本功能。但是,这方面改革没有到位,功能作用缺位,政策措施苍白。首先,对高收入者调节不力,“逃税”、“避税”严重,处罚无力。对低收入者有效保障基础薄弱,执行中扶助缺失,致使相当一部分贫困者难以获得有效援助。第三,收入分配货币化程度低,透明度不高,加之腐败蔓延,使一部分社会成员能够轻易获得“灰色收入”、“非法收入”,从而造成了一批暴富者。三、要不要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针?收入分配中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无疑是一个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必须要讲求效率,无效率的经济和社会是不会有生气、有活力的。而要使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社会保持稳定,又必须使收入分配相对公平,形成合理结构。党和国家通过我国的多年实践总结,特别是汲取过去搞平均主义弊端的教训,在总结改革开放后由于某些分配不公造成的社会危害的经验基础上,提

  -8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针,应当讲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积极意义的理论进展和政策突破。理论界有些同志对这一方针提出了质疑,主要观点有两个:一是认为这一方针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的初始阶段,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应当改变这一提法;二是认为效率优先,分配的天平便会向优者、强者倾斜,就会危及广大公众的利益,损害社会公平。我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针,是比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进程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因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按100年完成这一阶段任务计算,从1956年起,才过了不到50年,至少还需要50多年时间。在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只有高效率,才会产生高回报,这是建立市场经济内生动力的必要激励机制,也是对过去平均主义的扬弃。但是,走共同富裕又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必须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不过,这是一个长过程,而且必须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整体效率提高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而“兼顾公平”就是促使个人收入分配的合理化、公平化从量变向质变逐步转换的一个平衡各方收入水平的良性调节器。因此,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针,就是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模式。实践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这一分配方针的正确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要更好地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收入分配方针,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各种要素多元参与收入分配的制度,规范多元化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办法,划清合理、合法与非合理、非合法界限,提高其分配透明度,同时,要进一步对“按劳分配”进行新的探索,对“劳动价值”给予新认识、新内涵,为“劳动”参与分配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要十分重视现有收入分配中的制度缺陷和操作缺陷,解决好秩序混乱和调节不力的问题。四、如何加强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积极有效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与其它资源的配置一样,也必须坚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基本观点,这也是真坚持市场化,还是假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根本区别。

  -9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但是,市场并非万能,必须要有政府宏观调节相匹配才能达到合理性要求。因此,在收入分配调节上,还是要按照“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节为辅”的原则,或者说是“市场第一,政府第二”的原则。厉以宁教授提出的“第三调节”概念,也是一个好观点。收入分配中加入社会调节因素,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和文明社会优势的发挥。这种非功利性、非强制性的收入再分配,比较好地体现了社会公德性。作为政府,除了对“第一调节”概念要做规范外,对“第三调节”概念也应从政策上和制度安排上给予鼓励、引导、支持和规范。从政府调节讲,其作用重点是完善和强化三大方面:(1)完善和强化税收调节政策措施;(2)完善和强化社会等保障制度和政策措施;(3)完善和强化对特殊群众的扶贫政策措施。从当前讲,首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全面解决市场秩序混乱和分配中的不合法问题,同时,要强化政府的再分配功能,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加强收入调节,防止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具体讲,应抓好以下几点工作:(1)关心贫困群体利益,切实保护低收入者基本生活。也就是说,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因下岗、失业而导致的贫困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收入分配中低收入底线;切实落实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农民进城务工利益保障;加强对特殊贫困群众的直接救助与扶持力度。(2)整顿市场秩序,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强化对非法收入的整治力度。即加紧治理旧体制留下的部门、地区不合理政策;深化改革,扫除体制漏洞,从源头消除“权力”分配;整顿市场秩序,规范竞争环境,堵塞非法经济活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对机构和人员的经济监督。(3)建制立章,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调节和监督。应当积极建立规范、完整的薄记体系,实现收入透明化;进一步完善收入所得税制度,强化对高收入者征税力度;积极研究建立开征对个人财产征税的制度;通过政策优惠,鼓励高收入者向公益、慈善事业提供捐助。(4)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调控,防止城乡、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为此要加快城市化进程,调整农村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清理“三乱”力度,在税费改革基础上,建立彻底解决农民负担的制度性约束机制;结合西部大开发,加大基础设施和人

  -10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力资源开发,提高中西部地区自身竞争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及其它经济援助手段,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持。

  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主要措施建议

  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主要措施建议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构建积极的收入分配政策体系;二是进一步健全收入分配制度;三是重点抓提低控高,着力理顺分配关系;四是进一步健全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体系;五是加大治本力度,抓好配套改革。

  第一,构建积极的收入分配政策体系。一要确立积极的收入分配政策趋向,研究出台收入分配整体改革方案。确立积极的政策取向,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内形式共识,特别是要把城乡居民年平均收入和全社会职工年平均工资作为增长目标,以及居民收入分配比重、劳动报酬比重提高的幅度明确列入“十二五”规划,以此作为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和实施分配制度改革的依据。国家发改委从2007年底就开始研究起草收入分配改革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两年多了还没写出来。不管收入分配改革难度有多大,我们总要勾划出一个蓝图,而且要构建一个收入分配政策体系框架,特别是把财政税收、社会保障、就业、货币、产业等多方面政策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合力,发挥组合拳的作用。有了这么一个总体的蓝图,才好指令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来共同齐抓共管,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向前深入。二要研究制定并实施积极的初次分配政策,这就要调整几方面的关系。其一是调整政府、企业与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居民收入偏低,政府、企业拿的比较多,就要通过适当的减少税收增长和增加转移支付等措施来增加居民收入。其二是调整政府与企业的收入分配关系。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利润和国有股权转让收入上缴制度,以及垄断行业资源占用税制度,并且抓好落实。现在这个制度的初步框架已经有了,就是没有实施。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对低工资行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减免税费力度。香港地区对小企业是不收税的,很多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对小企

  -11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业、微小企业也是免税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不仅能解决就业,还能够提高这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其三是调整企业与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关系。资本和劳动的报酬增长要建立一个比较制度,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而且目前要让劳动所得更多一些,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增长劳动者和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三要继续健全并实施再分配政策。“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首先是继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就是要明确财政预算支出中用于民生建设的那部分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例。国外社保的份额在GDP中占到40%—60%。现在中央财政的社保投入大概是8%—12%,但没有制度化,有时候降低了,有时候又提高了一点。其次是合理调整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使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对等,特别是加大省级统筹的力度,解决市、县的财政困难,他们连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应发的工资都无法及时发放。为什么地方政府卖地那么起劲?除了思想上存在的偏差,也与部分地方政府事权很多但财力不够有关。其三是改进完善并实施分类征收与综合征收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所谓综合征收就是根据纳税人全年的总收入来征税,如果家庭人口多,负担重可以减免一点。因为收入不透明,每个人的收入情况不易掌握,所以目前只好分项征收,这样以来很多财产性收入就不容易被算进来,今后要向综合征收和分项征收相结合转移,特别是还要适时提高起征点。否则月收入2000块钱以上就要缴税,就会使养家糊口压力比较大的人成为缴税的主力。特别是要建立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并根据家庭负担状况调整的费用扣除制度。还有调整消费税,适时开展遗产税、赠与税和物业税等。第二,进一步改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首先是改革完善企业的薪酬制度,要建立健全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很多建筑工地并不是按时给工人发工资,而是按行规发生活费,工资到年终结算,这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要尽快杜绝这种按所谓行规习惯分配的不规范行为。建立健全劳资平衡协商的企业薪酬决定机制,这是市场经济的通行做法,就是如何增加劳动者工资是由劳资双方集体协商决定的,小企业也会有行业区域外部的代表来代表他们跟资

  -12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方去协商增加他们的工资。没有这个机制,职工工资增长是没有途径、没有手段的。进一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管理制度。要合理地确定高管跟职工的分配关系,差距不能太大。现在国资委说中央企业高管的平均收入跟职工的平均收入大致相差15倍。

  其次是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地区(主要是边远地区、中西部地区)的附加津贴,建立健全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行职级与待遇挂钩,这种制度可以避免大家千军万马去走独木桥,都要努力去当个“长”,其实并不见得每个人都合适当“长”的,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就可以使一部分人即使不当“长”,也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也能够得到应得的回报。

  其三是改革完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要尽力规范事业单位的津补贴,完善实施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特别要稳定并加强财政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基本科研等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经费支持。要从源头上规范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切实解决制度外收入分配无序和分配不透明、不公平的问题,同时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业绩优秀人员的激励力度。

  其四是进一步改变及完善其他收入分配制度。其中包括要素市场的要素收入分配制度,特别是要健全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要素市场分配制度,规范要素市场的分配次序。要建立健全捐赠救助制度,规范第三次分配次序。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用制度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其五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要解决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制度的有关问题,协调处理好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关系。企业连续六年提高退休金,可是现在企业的同志说这只不过是龟兔赛跑,企业是乌龟,每年都在爬,爬了三年也不过是三三见九,比不上机关事业单位的二五一十,因为机关事业单位调一次就顶企业五次,这是不协调的。我个人认为,公务员的退休待遇安排有点偏高,所以事业单位就来攀比,这两个高了以后,企业的落差就大了。其实无论怎样提高在职时的待遇,退休以后还是应该有个落差。

  第三,提低控高,着力理顺分配关系。

  -13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首先,提低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确保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并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尤其要继续贯彻落实好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保持农村生活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要进一步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通过充分就业,从源头上解决低收入问题,各级政府要继续在税收减免、小额贷款、再就业培训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增加失业人员的就业机会。还要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失业保险标准等,这些都是属于保底的。要提高低工薪劳动者的薪酬水平,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指导企业合理制定岗位劳动定额标准和计价单价。现在为什么那么多农民工愿意加班呢?有的企业主把劳动定额标准定的特别高,工人们使劲干都拿不到自己够用的钱。如果把基本工资调高,干完八小时的活所挣得钱就够吃够用,看他们还愿不愿意加班,就算他们还愿意加班,肯定不会是无限制的加班。要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效益增长工资一定要增长,而且在一定情况下要让工资增长快于效益的提高,这就需要制定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政府多让一点,资方少赚一点,让劳动者的收入提高,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其次,控高就是调控垄断行业和某些群体的过高收入。要调控企业高管超出国情的过高收入。要调控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要收缴垄断行业的企业利润,征收资源占用税;要对垄断行业职工的收入进行全口径调控,不但调控工资,还要调控福利、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要对垄断行业的工资总额、人工成本进行双重控制;要探索实行人工成本预算管理办法;要抓好配套改革,要打破垄断行业封闭的劳动力市场。最近社会上有很多流行语,比如富二代、垄二代、官二代,就是说富人的子女还是富人;爹妈是垄断行业的,子女也进了垄断行业;当官的子女很容易继续当官,这种社会结构的固化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三,要逐步理顺用人单位内部的分配关系。解决许多该涨却少涨或者未涨的问题。要让竞争型企业普通岗位员工特别是其中的农民工、劳务派遣工、非公有制

  -14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企业普通员工的工资增长,就必须建立工资随效益和物价提高相应增长的机制,建立他们与中高层增资的联动机制,老总加薪普通员工也要加,而且应加的更多一点,比例要更大一点,这样才能缩小差距。要建立企业最低岗位工资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联动机制,最低标准调了,最低岗位工资也要调。

  解决部分该低不低的问题。前面讲“两并存”,许多低岗偏低和部分低岗不低并存,主要是指国有企业中少数人岗不匹配,能力不适应,绩效不达标的高中层管理岗位。

  解决少数该高不高的问题。根据岗位评价来考虑,根据能力模型来安排,根据绩效贡献来奖励,跟市场价位有一个大体的衔接。

  其四,逐步扭转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下去,到2020年就无法全面实现小康,只能是部分小康,所以要通过给予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加快农民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比如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给予更多资金支持,减少贫困人口;加大人才支援力度,帮助这些地方加快建设;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帮助,工业反哺农业,东部帮助中西部地区,促进共同发展。第四,进一步健全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一是运用经济信息等手段来健全收入分配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三项工资信息指导制度;健全最低工资制度,提高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健全薪酬等信息调查制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综合所得税制,合理提高起征点。二是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协作加强宏观调控。加强政策指导,比如对于如何处理企业各类人员薪酬的倍数关系要有一个指导意见;加强对垄断行业过高收入的监管;组织推动工资集体协商,让劳动密集型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工资增长有机制、制度可循;组织开展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大检查,这个制度已经有了,关键就看我们能不能下决心把它做到位。三是通过法律手段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要提高收入分配法规政策的层次,现在我国还没有一个比较高层次的关于收入分配的法规,所以要加强法制建设。此外,还要争取

  -15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以国务院名义出台工资条例,明确工资决定、工资支付、工资宏观调控等的法律责任。我们还在考虑能否在《刑法》中增加恶意拖欠工资罪责的相应规定;还要进一步健全收入分配调控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同时还要加强劳动检查执法,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益。

  四是加大治本力度,抓好配套改革。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做大可分配的蛋糕。我国现在是低工资、低成本,同时又是低产出、低利润、低增加值。我国制造业在世界产业链条中长期处于低端,老给人家打工,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老是这么干,中华民族是不可能崛起的,所以一定要转换经济增长方式。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两个比重”的提高。如果城镇化达到50%以上,可以间接促进农民增收7%。农民收入增加的最主要渠道就是减少农民、发展三产。三产就业比重上升到39%,估计可以促进二产劳动者工资上涨5.3%。要深化改革,消除经济社会体制影响社会分配的弊端。比如消除城乡分割管理体制,让更多的农民能够顺利地转变为市民,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资源的配置制度一定要公正、公平、公开,不能让跟权力近的部门、单位占大便宜。要加大对非公有经济的扶持力度。要加强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政策与收入分配政策的协调配合。要抓好其他配套改革。包括进一步健全财务会计、审计,资本金预算等制度,杜绝做假账。进一步健全银行监管制度,尽可能地减少现金直接交易。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内部制衡机制,让小股东能够监督董事、执行董事、董事长、总经理。进一步培育要素市场,规范要素市场的次序。

  -16

篇十二:我国现阶段允许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P>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居民收入在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却越来越大,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的扩大。某种程度上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在中国,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也有社保和税收方面的因素。发展经济学先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进程中最具有政治意义的方面,也是最容易诱发妒忌心理和混乱动荡的方面。没有很好地理解为什么这些变化会发生,以及它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就不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①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和原因这几个方面,从而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议,进而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加速扩大的趋势,其差距不仅反映在基尼系数这个总量指标上,而且也体现在城乡、地区、行业、阶层等各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不可避免,这是改革和发展必经的阶段。

  (一)我国基尼系数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

  国际公认的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衡量指标为基尼系数。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时,收入分配差距较为合理;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0.5以上说明收入分配差距悬殊过大;0.6被认为是两极分化的标志。据世界银行的

  ①林秋玲:“关于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若干思考”,《泉州学林》,2004年第5期。1

  统计数字,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至2009年的0.48,这不仅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①。

  (二)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

  城镇居民年收入增速为8%~9%,农村居民年收入增速在4%~5%。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介绍,2010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讲了,200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实际增长比上年增长8.5%。但尽管如此,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并且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城乡收入比为3.33:1,达到了自1978年以来的最大水平②。

  (三)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

  我国的改革开放,采取的是先沿海、后内地层次推进的战略。在此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享受了各种特殊的优惠政策,这些客观上都起到了扩大东西部经济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实施了对外开放的倾斜政策,沿海地区优先开放,从而使其获得了优先发展权,并且沿海地区率先享受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如财税优惠等。良好的政策环境使沿海地区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形成了自我良性循环。但内地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却显著缓慢,并在东部地区业已形成的吸纳效益下,担当了东部地区要素供给的任务,使中西部大量的人、财、物流向沿海。在要素流动过程中,伴随要素价格体制的不合理,西部地区失源损益。由此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日益拉大。

  (四)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上升

  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各行业间工资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越来越大。从人均年工资看,全国机关约1.6万元;事业单位约1.5万元;企业约1.4万~1.5万元;垄断行业约6万元以上。可见一些垄断性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是如此的明显,在2010年两会中,有政协委员提供材料显示,“石油、电力、电信、烟草等垄断行业的员工人数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其收入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60%左右”③。

  ①叶祝颐:“收入差距扩大呼唤分配制度改革提速”,《中国网》,2010年3月8日。②“农业部:城乡收入差距仍大,今年会保农民增收”,《中国证券网》,2010年3月10日。③匡贤明:“垄断企业是收入分配改革的突破点”,《新京报》,2010年3月11日。

  2

  (五)不同收入阶层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增速呈阶梯式格局,财富积累的“马太效应”正逐步显现,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状况加大了缩小贫富差距的难度。据调查,1988-2007年,全国最高收入的10%家庭对最低收入的10%家庭收入分配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其中10%的家庭占有45%的社会财富①。可见社会贫富悬殊明显,且贫富阶层稳定性越来越强。原因在于财富对于收入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几年的房地产和股市,给富人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富人依靠自身财富投资,赚钱越来越快。

  总之,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过大。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影响和原因分析

  (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适当范围之内收入分配差距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要素在市场中按贡献分配。要素所有者决策的差异以及要素配置合理性的差异所形成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激励机制。二是改革的先行推动者和早期实践者,他们可能会得到较高的收入。这种收入是他们投入产出的直接体现,也是社会对改革创新者的激励,这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三是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可以形成多层次的消费结构和多层次的购买力,可以推动市场需求,引导企业生产的投向,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四是收入分配差距的适度扩大可以让金融资本在少数人手中集中,形成更大的社会投资规模,从而增强资本积聚能力,推动社会经济更快地向前发展。2.消极影响

  ①周慧兰、曹理达:“收入分配扩大凸显分配机制不足”,《21世纪经济》,2010年3月20日。3

  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有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却必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多方面显示,我国现在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世界的高水平,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必须引起我国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具体说来,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加剧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竞争,降低工作效率。劳动力素质差别的存在会导致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竞争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是居民经济机会不平等的重要方面,并且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所引起的收入分配差距可能会产生收入分配分化的“马太效应”。①再者,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也会导致个人权力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而在市场经济中,权力和金钱常常是可以互换的。收入分配差距一旦扩大,高收入者很可能获得更大的权力,而权力的不均等又能成为收入和财富进一步扩大的源泉。这就是说,结果的不平等会导致和加深起点的不平等,起点的不平等反过来又会加深结果的不平等,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就意味着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后,收入和财富的多寡往往不能取决于人们的努力程度,人们付出的努力经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当这种情况普遍发生时,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就会大打折扣,经济效率的降低就成为必然。

  二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必然导致需求不足并容易形成经济萎缩。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力量,已经并将进一步对我国经济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我国城市人口中的20%富人拥有金融资金的66.4%,而20%的穷人仅拥有金融资产的1.3%。从消费零售额看,2007年县和县以下10亿人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仅占GDP总量的11.7%,而县以上城市3亿人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则占GDP总量的25.5%,按人均计算,相差10倍左右。②正是由收入分配差距的过于悬殊,造成多数财富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大多数人需要消费、想要消费但无能力消费,这才是国内市场消费比例甚低,内需难以启动的根本原因。

  三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损害社会稳定。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社会政治生活也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高的收入分配差距,会使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失衡,产生不满情绪,一些人甚至会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从而引发社会震荡和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安全,使经济发展缺乏一种良好有序的社会环境,

  ①郭聪:“关于我国收入差距的社会现状探析”,http://law.hubu.edu.cn/mz/a01/lw04.htm。②“国务院参事:中国收入差距太悬殊导致内需难启动”,《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第3期。

  4

  最终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的出现,使群众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影响其对经济建设的参与程度,甚至对政府的信任度也会下降,使政策措施的实施在实际工作中大打折扣。而且这种不稳定的情绪极具传染性,将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由此可见,在当代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警惕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正视由此带来的种种弊端,尽快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二)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体制原因,也有政策原因。认真分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有助于针对性地寻找缓解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措施。

  1.按劳分配的公平原则没有得到充分贯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按劳分配被看成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唯一原则。改革开放之后,我们逐步放松了对其他分配方式的限制,个人分配原则超越了单一的按劳分配,而先后经历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改革过程。其改革的真正用意不仅在于使分配原则不断接近市场经济通行的分配法则,而且更在于它承认了非劳动收入的合法性,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不同阶层经营的积极性,促进效率提高。①但同时,这种改革也使得非劳动收入在居民个人收入中的比重迅速膨胀,而非劳动收入的获取是有条件的,诸如居民选择职业的自由度、经营能力的大小、文化程度的高低等,这些条件并不是每位居民均等拥有的,因此,每位居民得到的非劳动收入的多少也不均衡,拥有条件相对教多的居民收入就多一些,反之则少一些,甚至没有。由于拥有获取非劳动收入条件的差异性,从而造成收入的多寡不一,无疑拉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2.国家政策效应政策效应在任何时候都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改革开放以后的“东靠西移,梯度推进”政策效应。国家在实施这一政策时,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等东部地带,在税收、信贷、投资等方面,实行了区别于中西部地区

  ①杨柳:“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浙江金融》,2008年第11期。

  5

  的优惠政策,加之该地区的经济和地理优势,使这一地区率先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吸引内地人才和资源为其所用而迅速发展起来,因此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除此之外,一些地方政府迫切追求经济增长,为吸引投资,对资本采取了相对优惠的政策,在整个制度和政策上,更多地偏向资本而非劳动力。

  3.非法收入和腐败因素加剧收入分配差距一部分人为了个人利益或者局部利益或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毒,从而获取暴利;或欺行霸市、黑心宰客,从而暴富起来,形成了被社会关注的高收入群体;或一些掌握着行政权力和稀缺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寻求在行政定价与市场价格之间产生的巨额政策“租金”,从而导致腐败现象的蔓延。①这突出地表现在国有土地和国有资产的划拨与交易、贷款及各种许可证的发放、稀缺资源的调配、上市指标和各种投资项目的审批等方面。虽然这部分人在总人口中比重不大,但其危害性不可低估,人们对分配不公的痛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非法收入者的反感,非法收入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削弱了人们对分配制度改革的信心,也加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4.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还未完全形成市场经济要求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根据平等的权利进行公平竞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机会的平等或起点的平等②。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行业垄断促使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某些特殊行业和特殊企业掌握着垄断性的权力和垄断性的资源,它们与其他一般的行业和一般的企业处在不平等竞争的地位,并且垄断行业在缺乏适当约束机制的条件下将垄断收益大量分配给职工个人,以致形成这些行业不合理的高收入,如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和房地产等行业。这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更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不合理扩大。5.保障面狭窄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建立、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系统。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它通过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方面运作,具有相对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

  ①王小鲁:“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财经》,2007年第11期。②江秀平:“我国收入分配政策问题的分析”,《管理世界》,2001年第2期。

  6

  社会保障面狭窄,只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享受,而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中方职工却很少享受,尤其是占我国人口75%以上的农民几乎不能享受,城乡居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的非均等性,使国家长期执行工业偏向政策而形成的城乡居民间、党政机关、全民企事业与其他企业职工间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①。

  6.税收调节不力税收对收入分配可以起一定的调节作用,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防止贫富分化过分悬殊。但目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情况并不乐观,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漏洞很大。部分单位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用来发放工资以外名目繁多的各种补贴、奖金,以及各种财务制度不允许的开支,未在工资表中体现的个人收入,税务部门很难对其征收,部分高收入者,如私营企业主、从事第二职业的兼职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其收入缺乏有效的监控,也常漏征个人所得税。据有关方面统计,2001年中国7万亿的存款总量中,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到储蓄总额的80%,但其所交的个人所得税仅占总量的不到10%。②低收入者如工薪阶层,由于其收入简单明了,却成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有人把这个现象概括为个人所得税“管住了工薪阶层,却管不住新兴贵族”。富人大量逃税,不仅造成了国家税收的巨额损失,还使得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失效,富者更富,贫者更贫,导致了“逆向调节”的后果,贫富差距由此进一步拉大。上述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中,有一些是合理的,今后应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如分配原则的渐进改革,它承认非劳动收入的合法性,既符合市场经济分配法则的要求,也是对过去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思想的否定。中央在改革中采取的许多政策也是合理的,只不过今后应随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政策的着眼点。还有一些原因,如法制不完善、竞争起点不公平、社会保障非均等化、税收调节不力等,是不尽合理的,需要我们通过体制改革和健全法制来逐渐解决。

  四、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议

  ①何莉:“库兹涅茨倒U假说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国外财经》,2001年第4期。②常兴华、张文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分析”,《中国物价》,2002年第7期。

  7

  适当的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悬殊,两极分化,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继续扩大。

  (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理顺分配关系、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是当前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收入拉开差距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同时一定要处理好严重的社会不公等社会问题。应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社会分配秩序,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的监督和管理,强化收入分配税收调节功能。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变目前所得税征收与家庭消费脱钩的状况,建立普遍的个人所得税年度申报制度。

  (二)消除政策性因素,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首先,消除政策性因素,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农村,最大的难点也是在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应推进城市化,使农民向城市转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其次,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政府可以加大对地区之间的转移支付和阶层之间的转移支付。地区之间的转移支付是指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地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通过各种形式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以经济发展带动中西部居民收入的增长,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阶层之间的转移支付是指把富有阶层的部分收入无偿的转移给贫困阶层,采用的基本方法有直接发放实物,支付补助金,发放购物券等。

  (三)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

  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促进收入分配公正。法律本身的稳定性,带来了社会规范的滞后。因此,加强法制建设,及时修改涉及收入分配的法规,是重要的对策。在目前情况下需要建立或完善以下几方面的法律规范,为实现收入分配的公正提供法律依据。首先,是关于政府对收入分配进行宏观调控的法规。要使政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效地进行合理调控,既能避免企事业单位

  8

  自主分配的盲目性,又能限制政府干预的过宽。其次,是关于分配制度。规范分配类型,杜绝非法收入,创造公平、清洁的创收环境。通过具体制度安排,真正体现“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再次,是关于税收与社会保障的法规。现行的税收制度与当前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改革势在必行。而社会保障近年来发展不太适应,需要通过法规巩固成绩、改革不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薄弱环节。

  (四)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取缔非法收入

  当前,政府对垄断行业高收入的调节,只限于个人所得税,这既不会取消大大高于平均利润的垄断行业,也不会对职工的高收入发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借鉴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以法律和规则的形式,对政府垄断的范围和垄断价格等等加以限制。按照国际惯例提高一些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引起竞争机制,缩小国家垄断性行业的范围,减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①对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要加强对其收入分配的控制和管理,防止该行业与其他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非法收入是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根源,因此,对于一些违法行为引发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应坚决取缔,依法惩处。要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假冒伪劣等违规违法的经营行为,要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增加执行公务的透明度,制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现象,要严惩贪污腐败、整治非法收入。

  (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低收入“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并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迅速发展,目前已基本建立起与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要,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到2008年3月底,全国各类保险参保人数,基本养老保险达到2.05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达2.34亿人,失业保险达1.18亿人,工伤保险达1.24万人,生育保险达到7988

  ①周慧兰、曹理达:“收入差距扩大凸显分配机制不足”,《21世纪经济》,2010年3月20日第3版。

  9

  万人,分别比上年底增加1061万人、107万人、232万人和213万人①。中国新制定的2006-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强调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预期今后5到15年,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要求,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会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逐步建立起来。

  (六)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一是灵活界定起征点。2008年3月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中国公民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都应依法纳税。但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个人收入差异较大,因此在界定征收标准时,不要搞一刀切,应因地区而异,才不会导致征收的困难。二是改革税率。现行个人所得税不同项目的应税收入税率不同,不仅使之复杂化,而且造成税负不公平,应本着简化税制、公平税负的原则加以改进。三是改进征管手段。从实际操作情况看,个人所得税改革难点是有效征缴。如何改进征管手段,完善社会外部环境,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我国应尽快健全信用体制,减少现金流通,给每个公民设立一个终身的税务号码,将公民所有的收入、支出都记录在案。在强调自行申报基础上,建立专项稽查制度,侧重高收入阶层,对偷税等违法行为依法严惩,以点带面,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规范引导纳税人的行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是收入分配领域中最为显著的问题。通过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状、影响以及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探析,有助于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可见,收入分配差距是由现行分配制度的缺陷、政策倾斜、不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社保覆盖不全等原因所引起的,市场的失灵和政府税收调节的不力使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因此,应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社保体系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矛盾,推动“共同富裕”的早日实现。

  ①杜宇:“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5亿人”,《新华网》,2008年4月28日。10

  参考文献

  [1]林秋玲:“关于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若干思考”,《泉州学林》,2004年第5期。[2]叶祝颐:“收入差距扩大呼唤分配制度改革提速”,《中国网》,2010年3月8日。[3]闫洪超:“中国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及原因分析”,《商业现代化》,2009年第8期。[4]匡贤明:“垄断企业是收入分配改革的突破点”,《新京报》,2010年3月11日第10版。[5]周慧兰、曹理达:“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凸显分配机制不足”,《21世纪经济》,2010年3月20日第3版。[6]韩留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成因及调控措施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01年第2期。[7]常兴华、张文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状分析”,《中国物价》,2002年第7期。[8]曹国安:“论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国民经济管理》,2002年第4期。[9]杨柳:“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浙江金融》,2008年第11期。[10]王小鲁:“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财经》,2007年第11期。[11]江秀平:“我国收入分配政策问题的分析”,《管理世界》,2001年第2期。[12]何莉:“库兹涅茨倒U假说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国外财经》,2001年第4期。[13]常兴华、张文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分析”,《中国物价》,2002年第7期。[14]杜宇:“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5亿人”,《新华网》,2008年4月28日。[16]李烔等:《经济发展与公平分配》,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93-102

  11

  页和第275-277页。[17]黄祖辉:《转型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18]刘杨、纪宏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19]刘磊:“中国总体收入差别研究概述”,《经济学家》,2000年第4期。[20]李宏、史泰丽、古斯塔夫森:《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21]连家明:“我国财政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沈阳财政会计》,2007年第2期。[22]周云波、(美)覃晏:《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254-256页。[23]周天楠:“客观对待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理论前沿》,2008年第8期。[24]张东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25]陈宗胜:“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的深入研究——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经济研究》,2000年第7期。[26]LuoXubei,ZhuNong:“RisingincomeinequalityinChina:aracetothetop”,PolicyResearchWorkingPaper,August,2008,P1-3.[27]TerrySicular,XimingYue,BjornGustafsson,andShiLi:“TheUrban-RuralIncomeGapandInequalityinChina”,ResearchPaper,November,2006,P135.[28]ZhuNong,LuoXubei.:“TheimpactofremittancesonruralpovertyandinequalityinChina”,PolicyResearchWorkingPaper,May,2008.[29]MilanovicBranko,LindertPeterH.,WilliamsonJeffreyG.:“Measuringancientinequality”,PolicyResearchWorkingPaper,November,2007.

  12

篇十三:我国现阶段允许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P>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一、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现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分配制度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的收入分配制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生了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

  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收入分配过分均等,在0.3-0.4之间属

  于收入分配正常差异状态,高于0.4属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超过0.45则反映收入分配极度不平等。据一项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进两年实际已超过0.5•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我国个人收入差距已严重趋于两极化。⑴

  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乡收入差距过大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后,我国把战略重点放在了发展工业上。工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1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位。而工业化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城镇的发展建设上,从而促进了城镇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生存在农村的人口,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外岀务工来维持生计。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的次要地位,有关部门对农业生产的不够重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使农业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农产品价格增长缓慢,农村生存环境恶劣,市场信息不完善,已严重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再有许多农村青年劳动力常年在城镇务工,使农村丧失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农业生产难以维持。在城镇打工的农村劳动力,由于没有较高的学历和户籍优势,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远低于城镇人口。调查表明,截止2009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者达1・5亿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者占15.88%,参加医疗保险者占27.5%,参加失业保险者占10.1%,参加工伤保险者也仅占33.5%o研究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已经达到3.7:1.0,如果考虑城镇居民享有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各类保障因素,实际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之比将达到6:lo[2]

  (二)行业收入分配不均在我国,不同行业的收入水平有较大的差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中,证券平均17.21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其他金融业人均8.767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倍,航空业人均7.58

  -2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而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供应等国有企业的职工不足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工资总额的55%o囚这种高收入行业中,一般社会普通人员很难进入,再加上各垄断行业的垄断暴利,行业的监管不利,使得越来越少的人占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收入差距日趋严重。

  (三)东西部发展不均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优先发展东部的经济政策,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变革,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己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反,由于西部地区缺少国家政策的扶植,再加上西部地区为东部的优先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煤炭等能源和原材料,使东西部经济的发展水平日益悬殊。从居民收入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居民收入,社会福利远远高于西部,而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滞后,收入水平低,工作条件差,很少有人在此投资建厂,西部地区人民无形中失去了很多创富机遇,只能靠原有的弱势经济来维持基本的生活。东西部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东西部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二、个人收入差距问题的原因目前造成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原因有多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滋生了收入差距现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也导致了收入差距

  •3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的蔓延。政治,法律,监管力度的不完善更加重了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概括的说,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因素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在我国已十分明显。资料显示,199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2倍,1999年为2.6倍,2004年进一步扩大为3.25倍。⑵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先天基础与条件差异外,还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农业发展资金短缺,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效率严重不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以致于生产资料人均占有量逐年递减,再加上,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差,市场信息不灵敏,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全,国家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严重失衡。

  2.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己经严重拉大了个人收入的差距。资料显示,1978年东西部地区之间个人收入差距为1.2:1.0,1998年扩大为1.94:1,2000年为2.18: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战略。东部地区有先天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自然环境,经济

  4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基础好,城镇率高,人民受教育的机会多,生产经营便利,再加上国家的特殊优惠政策,使其在吸引外资和利用外资方面获得了比西部更有利的发展条件。相比之下,西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相对较差,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虽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投资环境差,国家扶植力度不够,优势条件难以发挥,再加上原有的东西部发展差距,国家政策上的制约,以及人们受传统思想的熏陶,从而造成东西部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3.行业内部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显著

  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和人口上的巨大压力,我国大部分工业生产部门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我国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口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劳动力供应过剩状态为生产商暴富提供了有利条件。生产商为获取最大剩余价值,以最低的工资水平无限度的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从中获取超额利润,加大了贫富差距的发生。

  在同一行业中,由于学历水平,生产技术能力,工作经验及工作年限的差异,同一工作岗位上的不同员工收入水平福利待遇也有很大的不同。

  不同行业中,收入差距更为突出。国家某些行业政策制约了行业的市场介入程度。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市场自由转移,平均利润率规律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行业间收入差距非常悬

  -5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殊。如金融,电力,电信,石油等部门,由于国家的绝对控制地位,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不败之地。这些行业的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而那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状态的企业,经营风险大,在市场竞争中极易被取代,相应的职工收入水平,社会保障面也较小。行业间的差距是个人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诱因。

  (二)法律制度不健全1•税收体制不完善

  税收是国家调节公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杠杆。加强社会主义税收政策的管理,有助于调节个人收入差距问题。在我国,个人收入已呈现多元化,高收入人群不断地分散和扩大,收入来源具有多样性和隐蔽性。公民的纳税意识淡薄,偷税漏税现象严重,为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敲响了警钟。由于我国现阶段税收制度的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对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要求不严格,以及高收入人群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和隐蔽性,使税务机关很难界定高收入者实际应缴纳的税款,加上纳税人的不自觉性,给税务征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个人所得税所需征管条件不完善,个人信用度差,财产申报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个人所得税的按时征收。然而,我国对偷税漏税现象法律执行力度不够,税源界定面窄,更加助长了偷税漏税现彖的发生,从而加大了高低收入人群的差距。

  -6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非法收入滋长

  -7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由于我国某些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不严格,造成非法收入日趋猖獗,也无形中扩大了收入差距。不少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领导通过收受贿赂,非法占有公共财产谋取暴利。非法企业通过走私,囤积居奇,炒作,生产违规产品,行贿等不良手段牟取最大经济利润,部分垄断企业通过垄断产品,哄抬物价赚取非法所得,许多的不良资金慢慢地集中在这些人群当中,导致了收入差距的存在。

  (三)社会体制政策不完善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一定程度上拉动了个人收入的增长,同时也间接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的初期,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够健全,从而导致生产要素不能自主流动,生产要素价格(包括人员,信息等)不能由市场形成,生产要素的取得和使用也缺乏竞争性和平等性,导致各产业内外部形成巨大的收益差别。2•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这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的,但这种差距的存在在国家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限制,反而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再有,我国个人收入分配领域,政策还不健全,法律还不完善,宏观调控力度缺乏,管理机制不协调,也使收入分配机制没有得到良好贯彻。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基本因素是我国分配方式变革的结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收入差距特别是初次分配差距的拉大是一种必然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合理的收入差距是一种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效益提高,有利于激发个人资本投入和智力投入的积极性的发挥,是符合改革初衷的。但是,目前我国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差别的扩大,并不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结果,而是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甚至非法因素。特别是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合理性”与“合法性”存在质疑。主要原因是:第一,初次分配中存在严重的不平等、不公平。最突岀的表现是:(1)一些部门、行业和个别社会成员垄断经营或竞争初始条件的不平等分割,获得了垄断利润和高额利润;(2)改革不到位,凭借“行政权力”实施超额分配;(3)特殊的产业与地区差别政策,使某些行业、某些地区先富了起来。第二,收入再分配的功能作用严重缺失。对高收入进行调节并对低收入实施转移支付是缓解收入初次分配矛盾的基本手段,也是收入再分配的基本功能。但是,这方面改革没有到位,功能作用缺位,政策措施苍白。首先,对高收入者调节不九“逃税”、“避税”严重,处罚无力。对低收入者有效保障基础薄弱,执行中扶助缺失,致使相当一部分贫困者难以获得有效援助。第三,收入分配货币化程度低,透明度不高,加之腐败蔓延,使一部分社会成员能够轻易获得“灰色收入”、“非法收入”,从而造成了一批暴富者。三、要不要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针?收入分配中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无疑是一个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必须要讲求效率,无效率的经济和社会是不会有生气、有活力的。而要使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社会保持稳定,又必须使收入分配相对公平,形成合理结构。党和国家通过我国的多年实践总结,特别是汲取过去搞平均主义弊端的教训I,在总结改革开放后由于某些分配不公造成的社会危害的经验基础上,提

  -9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针,应当讲这是一

  个具有重大积极意义的理论进展和政策突破。理论界有些同志

  对这一方针提岀了质疑,主要观点有两个:一是认为这一方针

  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的初始阶段,现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应当改变这一提法;二是认

  为效率优先,分配的天平便会向优者、强者倾斜,就会危及广

  大公众的利益,损害社会公平。

  我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针,是比较好地

  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进程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

  辩证统一的关系。因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如果按100年完成这一阶段任务计算,从1956年起,才过了不到50年,至少还需要50多年时间。在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只有高效率,

  才会产生高回报,这是建立市场经济内生动力的必要激励机制,

  也是对过去平均主义的扬弃。但是,走共同富裕又是我们的最

  终目标,我们必须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不过,这是一个长过

  程,而且必须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整体效率提高的基础上才能

  真正实现。而“兼顾公平”就是促使个人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公平化从量变向质变逐步转换的一个平衡各方收入水平的良性

  调节器。因此,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针,

  就是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模式。实践证明并将进一

  步证明,这一分配方针的正确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要更好地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收入分配方针,一方面

  要进一步完善各种要素多元参与收入分配的制度,规范多元化

  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办法,划清合理、合法与非合理、非合法界

  限,提高其分配透明度,同时,要进一步对“按劳分配”进行

  新的探索,对“劳动价值”给予新认识、新内涵,为“劳动”

  参与分配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要十分重视现有收入分配中

  的制度缺陷和操作缺陷,解决好秩序混乱和调节不力的问题。

  四、如何加强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与其它资

  源的配

  ■•

  •

  I

  一样,也必须坚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基本观点,

  这也是真坚持市场化,还是假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根本区别。

  10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但是,市场并非万能,必须要有政府宏观调节相匹配才能达到合理性要求。因此,在收入分配调节上,还是要按照“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节为辅”的原则,或者说是“市场第一,政府第二”的原则。厉以宁教授提出的“第三调节”概念,也是一个好观点。收入分配中加入社会调节因素,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和文明社会优势的发挥。这种非功利性、非强制性的收入再分配,比较好地体现了社会公德性。作为政府,除了对“第一调节”概念要做规范外,对“第三调节”概念也应从政策上和制度安排上给予鼓励、引导、支持和规范。从政府调节讲,其作用重点是完善和强化三大方面:(1)完善和强化税收调节政策措施;(2)完善和强化社会等保障制度和政策措施;(3)完善和强化对特殊群众的扶贫政策措施。从当前讲,首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全面解决市场秩序混乱和分配中的不合法问题,同时,要强化政府的再分配功能,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加强收入调节,防止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具体讲,应抓好以下几点工作:(1)关心贫困群体利益,切实保护低收入者基本生活。也就是说,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因下岗、失业而导致的贫困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收入分配中低收入底线;切实落实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农民进城务工利益保障;加强对特殊贫困群众的直接救助与扶持力度。(2)整顿市场秩序,积极营造公平竞争坏境,强化对非法收入的整治力度。即加紧治理旧体制留下的部门、地区不合理政策;深化改革,扫除体制漏洞,从源头消除“权力”分配;整顿市场秩序,规范竞争环境,堵塞非法经济活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对机构和人员的经济监督。(3)建制立章,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调节和监督。应当积极建立规范、完整的薄记体系,实现收入透明化;进一步完善收入所得税制度,强化对高收入者征税力度;积极研究建立开征对个人财产征税的制度;通过政策优惠,鼓励高收入者向公益、慈善事业提供捐助。

  (4)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调控,防止城乡、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为此要加快城市化进程,调整农村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清理“三乱”力度,在税费改革基础上,建立彻底解决农民负担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的制度性约束机制;结合西部大开发,加大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中西部地区自身竞争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及其它经济援助手段,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持。

  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主要措施建议

  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主要措施建议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构建积极的收入分配政策体系;二是进一步健全收入分配制度;三是重点抓提低控高,着力理顺分配关系;四是进一步健全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体系;五是加大治本力度,抓好配套改革。

  第一,构建积极的收入分配政策体系。一要确立积极的收入分配政策趋向,研究出台收入分配整体改革方案。确立积极的政策取向,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内形式共识,特别是要把城乡居民年平均收入和全社会职工年平均工资作为增长目标,以及居民收入分配比重、劳动报酬比重提高的幅度明确列入“十二五”规划,以此作为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和实施分配制度改革的依据。国家发改委从2007年底就开始研究起草收入分配改革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两年多了还没写出来。不管收入分配改革难度有多大,我们总要勾划出一个蓝图,而且要构建一个收入分配政策体系框架,特别是把财政税收、社会保障、就业、货币、产业等多方面政策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合力,发挥组合拳的作用。有了这么一个总体的蓝图,才好指令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来共同齐抓共管,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向前深入。二要研究制定并实施积极的初次分配政策,这就要调整几方面的关系。其一是调整政府、企业与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居民收入偏低,政府、企业拿的比较多,就要通过适当的减少税收增长和增加转移支付等措施来增加居民收入。其二是调整政府与企业的收入分配关系。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利润和国有股权转让收入上缴制度,以及垄断行业资源占用税制度,并且抓好落实。现在这个制度的初步框架已经有了,就是没有实施。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对低工资行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减免税费力度。香港地区对小企业是不收税的,很多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对小企

  -12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业、微小企业也是免税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不仅能解决就业,还能够提高这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其三是调整企业与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关系。资本和劳动的报酬增长要建立一个比较制度,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而且目前要让劳动所得更多一些,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增长劳动者和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三要继续健全并实施再分配政策。“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首先是继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就是要明确财政预算支出中用于民生建设的那部分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例。国外社保的份额在GDP中占到40%—60%o现在中央财政的社保投入大概是8%-12%,但没有制度化,有时候降低了,有时候又提高了一点。其次是合理调整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使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对等,特别是加大省级统筹的力度,解决市、县的财政困难,他们连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应发的工资都无法及时发放。为什么地方政府卖地那么起劲?除了思想上存在的偏差,也与部分地方政府事权很多但财力不够有关。其三是改进完善并实施分类征收与综合征收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所谓综合征收就是根据纳税人全年的总收入来征税,如果家庭人口多,负担重可以减免一点。因为收入不透明,每个人的收入情况不易掌握,所以目前只好分项征收,这样以来很多财产性收入就不容易被算进来,今后要向综合征收和分项征收相结合转移,特别是还要适时提高起征点。否则月收入2000块钱以上就要缴税,就会使养家糊口压力比较大的人成为缴税的主力。特别是要建立以家庭为基本单

  位,并根据家庭负担状况调整的费用扣除制度。还有调整消费税,适时开展遗产税、赠与税和物业税等。

  第二,进一步改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首先是改革完善企业的薪酬制度,要建立健全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很多建筑工地并不是按时给工人发工资,而是按行规发生活费,工资到年终结算,这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要尽快杜绝这种按所谓行规习惯分配的不规范行为。建立健全劳资平衡协商的企业薪酬决定机制,这是市场经济的通行做法,就是如何增加劳动者工资是由劳资双方集体协商决定的,小企业也会有行业区域外部的代表来代表他们跟资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方去协商增加他们的工资。没有这个机制,职工工资增长是没有途径、没有手段的。进一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管理制度。要合理地确定高管跟职工的分配关系,差距不能太大。现在国资委说中央企业高管的平均收入跟职工的平均收入大致相差15倍。

  其次是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地区(主要是边远地区、中西部地区)的附加津贴,建立健全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行职级与待遇挂钩,这种制度可以避免大家千军万马去走独木桥,都要努力去当个“长”,其实并不见得每个人都合适当“长”的,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就可以使一部分人即使不当“长”,也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也能够得到应得的回报。

  其三是改革完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要尽力规范事业单位的津补贴,完善实施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特别要稳定并加强财政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基本科研等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经费支持。要从源头上规范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切实解决制度外收入分配无序和分配不透明、不公平的问题,同时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业绩优秀人员的激励力度。

  其四是进一步改变及完善其他收入分配制度。其中包括要素市场的要素收入分配制度,特别是要健全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要素市场分配制度,规范要素市场的分配次序。要建立健全捐赠救助制度,规范第三次分配次序。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用制度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其五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要解决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制度的有关问题,协调处理好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关系。企业连续六年提高退休金,可是现在企业的同志说这只不过是龟兔赛跑,企业是乌龟,每年都在爬,爬了三年也不过是三三见九,比不上机关事业单位的二五一十,因为机关事业单位调一次就顶企业五次,这是不协调的。我个人认为,公务员的退休待遇安排有点偏高,所以事业单位就来攀比,这两个高了以后,企业的落差就大To其实无论怎样提高在职时的待遇,退休以后还是应该有个落差。

  第三,提低控高,着力理顺分配关系。首先,提低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确保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并提高他们的收入

  -15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水平,尤其要继续贯彻落实好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保持农村生活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

  要进一步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通过充分就业,从源头上解决低收入问题,各级政府要继续在税收减免、小额贷款、再就业培训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增加失业人员的就业机会。还要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失业保险标准等,这些都是属于保底的。

  要提高低工薪劳动者的薪酬水平,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指导企业合理制定岗位劳动定额标准和计价单价。现在为什么那么多农民工愿意加班呢?有的企业主把劳动定额标准定的特别高,工人们使劲干都拿不到自己够用的钱。如果把基本工资调高,干完八小时的活所挣得钱就够吃够用,看他们还愿不愿意加班,就算他们还愿意加班,肯定不会是无限制的加班。

  要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效益增长工资一定要增长,而且在一定情况下要让工资增长快于效益的提高,这就需要制定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政府多让一点,资方少赚一点,让劳动者的收入提高,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其次,控高就是调控垄断行业和某些群体的过高收入。要调控企业高管超出国情的过高收入。要调控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要收缴垄断行业的企业利润,征收资源占用税;要对垄断行业职工的收入进行全口径调控,不但调控工资,还要调控福利、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要对垄断行业的工资总额、人工成本进行双重控制;要探索实行人工成本预算管理办法;要抓好配套改革,要打破垄断行业封闭的劳动力市场。最近社会上有很多流行语,比如富二代、垄二代、官二代,就是说富人的子女还是富人;爹妈是垄断行业的,子女也进了垄断行业;当官的子女很容易继续当官,这种社会结构的固化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三,要逐步理顺用人单位内部的分配关系。解决许多该涨却少涨或者未涨的问题。要让竞争型企业普通岗位员工特别是其中的农民工、劳务派遣工、非公有制

  -16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企业普通员工的工资增长,就必须建立工资随效益和物价提高相应增长的机制,建立他们与中高层增资的联动机制,老总加薪普通员工也要加,而且应加的更多一点,比例要更大一点,这样才能缩小差距。要建立企业最低岗位工资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联动机制,最低标准调了,最低岗位工资也要调。

  解决部分该低不低的问题。前面讲“两并存”,许多低岗偏低和部分低岗不低并存,主要是指国有企业中少数人岗不匹配,能力不适应,绩效不达标的高中层管理岗位。

  解决少数该高不高的问题。根据岗位评价来考虑,根据能力模型来安排,根据绩效贡献来奖励,跟市场价位有一个大体的衔接。

  其四,逐步扭转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下去,到2020年就无法全面实现小康,只能是部分小康,所以要通过给予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加快农民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比如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给予更多资金支持,减少贫困人口;加大人才支援力度,帮助这些地方加快建设;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帮助,工业反哺农业,东部帮助中西部地区,促进共同发展。第四,进一步健全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一是运用经济信息等手段来健全收入分配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三项工资信息指导制度;健全最低工资制度,提高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健全薪酬等信息调查制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综合所得税制,合理提高起征点。二是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协作加强宏观调控。加强政策指导,比如对于如何处理企业各类人员薪酬的倍数关系要有一个指导意见;加强对垄断行业过高收入的监管;组织推动工资集体协商,让劳动密集型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工资增长有机制、制度可循;组织开展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大检查,这个制度已经有了,关键就看我们能不能下决心把它做到位。三是通过法律手段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要提高收入分配法规政策的层次,现在我国还没有一个比较高层次的关于收入分配的法规,所以要加强法制建设。此外,还要争取-15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以国务院名义岀台工资条例,明确工资决定、工资支付、工资宏观调控等的法律责任。我们还在考虑能否在《刑法》中增加恶意拖欠工资罪责的相应规定;还要进一步健全收入分配调控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同时还要加强劳动检查执法,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益。

  四是加大治本力度,抓好配套改革。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做大可分配的蛋糕。我国现在是低工资、低成本,同时又是低产出、低利润、低增加值。我国制造业在世界产业链条中长期处于低端,老给人家打工,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老是这么干,中华民族是不可能崛起的,所以一定要转换经济增长方式。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两个比重”的提高。如果城镇化达到50%以上,可以间接促进农民增收7%。农民收入增加的最主要渠道就是减少农民、发展三产。三产就业比重上升到39%,估计可以促进二产劳动者工资上涨5.3%o要深化改革,消除经济社会体制影响社会分配的弊端。比如消除城乡分割管理体制,让更多的农民能够顺利地转变为市民,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资源的配置制度一定要公正、公平、公开,不能让跟权力近的部门、单位占大便宜。要加大对非公有经济的扶持力度。要加强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政策与收入分配政策的协调配合。要抓好其他配套改革。包括进一步健全财务会计、审计,资本金预算等制度,杜绝做假账。进一步健全银行监管制度,尽可能地减少现金直接交易。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内部制衡机制,让小股东能够监督董事、执行董事、董事长、总经理。进一步培育要素市场,规范要素市场的次序。

  -18

推荐访问:我国现阶段允许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现阶段 收入差距 客观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