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3篇

发布时间:2022-12-12 15:12:03 来源:网友投稿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3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  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对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刻而具体的阐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3篇,供大家参考。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3篇

篇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

  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对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刻而具体的阐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发展成为“五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阐述,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发展成为“五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性实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造性解决。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解决新问题,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现在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和趋于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初期,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他在深刻反思新中国成立30年成败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改革开放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明确提出要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和重大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新要求在提出推进四大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已经蕴含着“五位一体”的格局的形成。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不

  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这些认识深化的结果就是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例如,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之间就存在着辩证关系:只要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会充满活力;离开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就会是一句空话,或者走向反面。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样,我们也会看到,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在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撑力量。“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五大建设的联系是双向的,是相互作用的,不是单向度的。例如,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就是相互的:社会建设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反过来,生态文明建设也影响到社会建设。近些年来,由企业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以及垃圾焚烧等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但是,我们党意识到这类问题的严重性,努力采取措施,使这类群体事件得到了有效遏制。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就会不断减少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群体事件,就会更加顺利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因此,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意义重大,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五大建设要协调推进,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单兵突进。胡锦涛同志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979年-2011年GDP年均增长9%以上,我国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但我国单位GDP的能耗高出经合组织30个国家平均值的20%。我们必须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角度来看待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问题,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从而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基础。

  其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是一种辩证的思想,它告诉我们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不能孤立地就经济建设谈经济建设、就政治建设谈政治建设、就文化建设谈文化建设、就社会建设谈社会建设、就生态文明建设谈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政治建设方面的问题,需要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有利于政治建设的开展;解决政治建设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与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生活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在为政治建设打基础。解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运用经济建设的方法,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想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作用,就应当创建生产和再生产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生产方式当中,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各个方面。再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意义重大。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曾经讲: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同样,我们也可以认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形成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提供切实保障,也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梁靖雪)

  

  

篇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

  网络的出现还打破了地理隔离通过网络电视人们见到了许多从前即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可以迅速从网络上准确知道相关的生态信息可以对不熟悉的动植物名称及吋查询从而迅速了解更可以成为讨论环境的公共平台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事件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与建构途径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视域下,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构途径对策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①,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②,这充分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就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③,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休布局中重要地位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互为条件彼此形成内在互动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④。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转型的方向之一

  我国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的下降;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载《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②赵伟宁:《谈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3、4页。③方世南:《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学习论坛》,2013年1月,第48页。④吴瑾菩,祝黄河:《“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1期,第157页。

  -1-

  加13亿立方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生态文明建设将推动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①

  目前,生态环境问题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一些群体事件由环境污染事件转化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政治决策的不满。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在生态环境领域进行突破改革阻力小,却能受到群众的重点关注。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先进文化的题中之意

  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就是说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

  (四)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康社会建设的深入,群众关心的社会民生问题,不再单纯是“吃饱穿暖”,而是更高层次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其中,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很多富裕人员移民海外的重要原因之一②。因此,建设好生态环境,对于改善社会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构建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实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涉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消费观念、提高全民参与意识等多个方面。中国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所作为,必须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健全完美相关法律规章,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生态文明。

  (一)发挥政府职能,强化政策引导

  1.明确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政府的干预职能③。具体举措包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合理利用资源,科学合理规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利用可再生资源和研发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①郭婷,张文政:《将生态文明建设融人“五位一体”格局的路径思考》,《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5页。②徐晓霞,易春秋:《“五位一体”国家战略新布局初探》,《社科纵横》,2013年10月,第25页。③刘传祥等:《论“五位一体”布局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6月,第7页。

  -2-

  升级,鼓励无污染的新兴行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为资源立法,建立完备的环境保护体制,明确各方面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义务,有效地管理环境①。

  2.设立生态文明管理科研机构,确保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目前的环保部门的职能有限,难以从源头上控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要确保以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一是要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承担生态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决策。二是要积极稳妥地发展民间生态环保组织,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使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信息知情权。三是要创办能够指导生态规划和发展的科研院所,专门负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3.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是要加快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由工业文明的黑色产业结构向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着力推进能源经济结构由高碳黑色能源结构向低碳与无碳绿色能源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由工业文明的最高代价生态外生模式,向生态文明的最低代价生态内生模式的根本转变;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4.确立生态文明规章制度,完备环境保护体制。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首先是建立完善的有助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并使之能够得到贯彻落实;二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三是建立完善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机制,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的知识与理念,使生态文明的理念走进每一个人的内心,并转化为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二)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才会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才会拥有源头活水,发展成果才会真正惠及人民。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要求我们不仅要在资源环境的保护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更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领域进行全面转变、深刻变革,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中国特色

  ①陈忠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布局系统性特征的几点思考》,《生产力研究》,2013年第8期,第1页。

  -3-

  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方面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倡导公民转变传统消费观念,践行绿色消费模式。传统的消费模式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拜金主义、铺张浪费、追求面子工程,过度消费,这种消费模式严重浪费资源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持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模式,倡导一种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既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观念。以“3R”消费模式(Reduce、Reuse、Recycle)①为基础,逐渐使公众养成绿色的消费新观念,将适度消费合理消费内化于心,促使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新模式。

  3.提高公民参与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生态建设。②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离不开公民的广泛参与,形成“全民环保”的局面,进一步明确政府、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首先,要尽量避免拘泥于形式的作风,环保不只是在环境保护日简单地敷衍了事而应是立足于全民的、持续的、稳定的、渐进性的工作,我们不仅要环保日还要环保周环保年,切实将环境保护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在生活中将社会大众的环保力量发挥到淋漓尽致。其次,加强基层宣传与交流,发挥公众的影响力,公众是一个潜在的环保主力军,但作为环保主体力量的我们对于环境保护还有很多认识欠缺,这就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与交流。只有公众积极主动,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将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牢记于心,广泛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那么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势必瞩目。

  (三)克服传统观念束缚,强化创新观念

  1.利用网络时代服务生态文明。网络时代极大加快信息的承载与传播、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是大有可为的。一是利用网络加快信息传递,促进知识更新。网络的出现还打破了地理隔离,通过网络电视,人们见到了许多从前即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可以迅速从网络上准确知道相关的生态信息,可以对不熟悉的动植物名称及时查询从而迅速了解,更可以成为讨论环境的公共平台,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事件。二是减少资源消耗,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网络改变了人们获得知识的方式,手机报、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实现了新闻的实时传递,减少了报刊的印刷量,带动了传统平面媒体的革命,进而减少了对纸浆、油墨、燃料和电力的消耗,从而减

  ①吕华君:《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3月,第9页。②祝黄河,邱向军:《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求实》,2013年7月,第47页。

  -4-

  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对森林的破坏①。三是提高了环境保护的决策水平。在可预见的未来,通过网络可以实现濒危物种保护的个性化管理。例如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将能够将每一株濒危植物精确定位,并遥测其生长情况;通过视频和遥感对自然保护区实现精细化管理等等。随着现代网络接入大数据时代,研究者将有可能开展大规模的模拟分析,监测物种个体的实时分布、分析种群的基因流、植被的演替过程、监测生态系统的能流,模拟分析大气污染物与水体污染物的扩散,从而提升环境保护的整体决策水平。

  2.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西方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例如德国注重环境教育,为资源立法提供法律保障,发展环保产业,超额完成国际环境条约的义务;日本把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严密立法明确责任主体,采用综合性的调整机制促进国民循环型生活方式的建立;美国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治理环境工作注重多元的区域规划,保护大面积国家森林公园和恢复森林②;其他国家如法国禁止采挖原煤、北欧国家积极推行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等举措,这些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积极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三、结语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小康社会建设的系统整体性,用统筹协调的方法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整体进步。与此同时,必须在探索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政治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发展规律以及这些规律的交互作用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进步,通过政府主导、全民参与、转变观念,探寻生态文明的建构之路。

  ①欧阳娟:《论文化建设在美丽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2月,第2页。②包双叶:《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逻辑原点》,《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第24页。

  -5-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王宏斌.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3]包双叶.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逻辑原点[J].广西社会科学,2013[4]方世南.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J].学习论坛,2013[5]陈忠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布局系统性特征的几点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3[6]赵伟宁.谈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吴瑾菩等.“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8]郭婷等.将生态文明建设融人“五位一体”格局的路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吕华君.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徐晓霞等.“五位一体”国家战略新布局初探[J].社科纵横,2013[11]祝黄河等.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J].求实,2013[12]欧阳娟.论文化建设在美丽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1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6-

  

  

篇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与建构途径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视域下,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构途径对策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①,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②,这充分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就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③,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休布局中重要地位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互为条件彼此形成内在互动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④。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转型的方向之一

  我国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的下降;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载《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②赵伟宁:《谈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3、4页。③方世南:《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学习论坛》,2013年1月,第48页。④吴瑾菩,祝黄河:《“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1期,第157页。

  -1-

  加13亿立方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生态文明建设将推动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①

  目前,生态环境问题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一些群体事件由环境污染事件转化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政治决策的不满。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在生态环境领域进行突破改革阻力小,却能受到群众的重点关注。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先进文化的题中之意

  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就是说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

  (四)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康社会建设的深入,群众关心的社会民生问题,不再单纯是“吃饱穿暖”,而是更高层次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其中,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很多富裕人员移民海外的重要原因之一②。因此,建设好生态环境,对于改善社会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构建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实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涉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消费观念、提高全民参与意识等多个方面。中国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所作为,必须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健全完美相关法律规章,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生态文明。

  (一)发挥政府职能,强化政策引导

  1.明确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政府的干预职能③。具体举措包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合理利用资源,科学合理规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利用可再生资源和研发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①郭婷,张文政:《将生态文明建设融人“五位一体”格局的路径思考》,《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5页。②徐晓霞,易春秋:《“五位一体”国家战略新布局初探》,《社科纵横》,2013年10月,第25页。③刘传祥等:《论“五位一体”布局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6月,第7页。

  -2-

  升级,鼓励无污染的新兴行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为资源立法,建立完备的环境保护体制,明确各方面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义务,有效地管理环境①。

  2.设立生态文明管理科研机构,确保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目前的环保部门的职能有限,难以从源头上控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要确保以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一是要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承担生态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决策。二是要积极稳妥地发展民间生态环保组织,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使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信息知情权。三是要创办能够指导生态规划和发展的科研院所,专门负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3.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是要加快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由工业文明的黑色产业结构向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着力推进能源经济结构由高碳黑色能源结构向低碳与无碳绿色能源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由工业文明的最高代价生态外生模式,向生态文明的最低代价生态内生模式的根本转变;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4.确立生态文明规章制度,完备环境保护体制。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首先是建立完善的有助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并使之能够得到贯彻落实;二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三是建立完善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机制,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的知识与理念,使生态文明的理念走进每一个人的内心,并转化为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二)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才会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才会拥有源头活水,发展成果才会真正惠及人民。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要求我们不仅要在资源环境的保护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更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领域进行全面转变、深刻变革,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中国特色

  ①陈忠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布局系统性特征的几点思考》,《生产力研究》,2013年第8期,第1页。

  -3-

  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方面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倡导公民转变传统消费观念,践行绿色消费模式。传统的消费模式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拜金主义、铺张浪费、追求面子工程,过度消费,这种消费模式严重浪费资源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持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模式,倡导一种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既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观念。以“3R”消费模式(Reduce、Reuse、Recycle)①为基础,逐渐使公众养成绿色的消费新观念,将适度消费合理消费内化于心,促使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新模式。

  3.提高公民参与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生态建设。②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离不开公民的广泛参与,形成“全民环保”的局面,进一步明确政府、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首先,要尽量避免拘泥于形式的作风,环保不只是在环境保护日简单地敷衍了事而应是立足于全民的、持续的、稳定的、渐进性的工作,我们不仅要环保日还要环保周环保年,切实将环境保护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在生活中将社会大众的环保力量发挥到淋漓尽致。其次,加强基层宣传与交流,发挥公众的影响力,公众是一个潜在的环保主力军,但作为环保主体力量的我们对于环境保护还有很多认识欠缺,这就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与交流。只有公众积极主动,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将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牢记于心,广泛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那么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势必瞩目。

  (三)克服传统观念束缚,强化创新观念

  1.利用网络时代服务生态文明。网络时代极大加快信息的承载与传播、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是大有可为的。一是利用网络加快信息传递,促进知识更新。网络的出现还打破了地理隔离,通过网络电视,人们见到了许多从前即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可以迅速从网络上准确知道相关的生态信息,可以对不熟悉的动植物名称及时查询从而迅速了解,更可以成为讨论环境的公共平台,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事件。二是减少资源消耗,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网络改变了人们获得知识的方式,手机报、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实现了新闻的实时传递,减少了报刊的印刷量,带动了传统平面媒体的革命,进而减少了对纸浆、油墨、燃料和电力的消耗,从而减

  ①吕华君:《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3月,第9页。②祝黄河,邱向军:《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求实》,2013年7月,第47页。

  -4-

  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对森林的破坏①。三是提高了环境保护的决策水平。在可预见的未来,通过网络可以实现濒危物种保护的个性化管理。例如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将能够将每一株濒危植物精确定位,并遥测其生长情况;通过视频和遥感对自然保护区实现精细化管理等等。随着现代网络接入大数据时代,研究者将有可能开展大规模的模拟分析,监测物种个体的实时分布、分析种群的基因流、植被的演替过程、监测生态系统的能流,模拟分析大气污染物与水体污染物的扩散,从而提升环境保护的整体决策水平。

  2.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西方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例如德国注重环境教育,为资源立法提供法律保障,发展环保产业,超额完成国际环境条约的义务;日本把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严密立法明确责任主体,采用综合性的调整机制促进国民循环型生活方式的建立;美国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治理环境工作注重多元的区域规划,保护大面积国家森林公园和恢复森林②;其他国家如法国禁止采挖原煤、北欧国家积极推行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等举措,这些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积极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三、结语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小康社会建设的系统整体性,用统筹协调的方法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整体进步。与此同时,必须在探索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政治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发展规律以及这些规律的交互作用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进步,通过政府主导、全民参与、转变观念,探寻生态文明的建构之路。

  ①欧阳娟:《论文化建设在美丽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2月,第2页。②包双叶:《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逻辑原点》,《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第24页。

  -5-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王宏斌.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3]包双叶.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逻辑原点[J].广西社会科学,2013[4]方世南.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J].学习论坛,2013[5]陈忠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布局系统性特征的几点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3[6]赵伟宁.谈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吴瑾菩等.“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8]郭婷等.将生态文明建设融人“五位一体”格局的路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吕华君.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徐晓霞等.“五位一体”国家战略新布局初探[J].社科纵横,2013[11]祝黄河等.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J].求实,2013[12]欧阳娟.论文化建设在美丽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1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6-

  

  

推荐访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 体总 五位 重要地位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