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怎么写抗疫人物传记

发布时间:2022-06-24 09:12: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怎么写抗疫人物传记,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怎么写抗疫人物传记

怎么写抗疫人物传记3篇

第一篇: 怎么写抗疫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

【考点掘金】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金脉分布】

14(1) 14(2) 15(1) 15(2) 16(1) 16(2) 16(3)

信息筛选 √ √ √ √ √ √ √

语言结构 √ √

探究 √ √ √ √ √ √ √

【脉情预测】

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人物作为课标卷额选考的题目,所占分值25分,题目较为固定,三道简答,一道选择,选择题采用5选2的方式,考核的内容主要是信息筛选、结构语言和探究,其中筛选和探究是必考的内容。。

随着考纲的变化,17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成为必考的内容,考题也有相应的变化,可能会增加选择题的比例,取消5选2,简答题减少,由此注意传记的综合阅读,尤其是提高信息筛选的准确性和速度。

信息筛选

〖高考金脉】

真题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

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

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折。

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

D.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

(2)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8分)

【答案】

(1) D A

(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
答C.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

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
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
他认为自己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

(3)他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20世纪中国是无可取代的;
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经典。

(4)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发剥离的愿望。

表现: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
从中山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
从典型性格中剥离,寻找到

文化心理结构学说;
从自身已有的文学成就中剥离,寻找到新的文学高度,写出了文学巨著。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
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主旨错误,也有细节错误。解答此类题的方法:通读全文,细节。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题,要想答对,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把答题区间找对,从中筛选出对答案有帮助的信息,然后还要会概括,要点要简洁,尽量使用文中词语。一是1985的时间限制,必须是发生在1985年的事,包括作品发表与获奖。二是陈忠实的标志,包括陈忠实的作品特色与个人风格等。

第二篇: 怎么写抗疫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怎么写?

詹保胜

请看例文,发现差异,寻找对策,总结规律。

例文一: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摘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

例文二: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例文三: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明·归有光《寒花葬志》

例文四五:

我的母亲 胡适

母亲的历史 詹保胜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甚么地方,我总是文诌诌地。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麇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麇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的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的身分!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故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 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我在这九年(一八九五── 一九零四)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里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便失掉了这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三十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
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还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甚么事,说错了甚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
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藉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甚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的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甚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家中财政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便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便拿出去押。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 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親走進走出,料理年夜飯,謝 神,壓歲錢等事,只當做不曾看見這一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甚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的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甚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一)母亲的家世

母亲詹荷花,1946年农历6月30日出生于江西省鄱阳县白沙洲乡内青村夭里。母亲大半生历经磨难,但是愈老愈精神,除了乐观通达之外,一定是上苍眷顾,因为母亲一生行善。

外公是聋哑人,逝于1960年正月初一迎春纳福的鞭炮声中。外公死的时候母亲14岁,大姨10岁,二姨7岁,大舅4岁,小姨2岁,(早夭)小舅是遗腹子。外公是饿死的。浮夸风时,农村的粮食都被迫上交给国家,农村大批老弱病残饿死。母亲说外公不只是饿死的,主要是被人打死的。那年头由于饥饿肆虐,我们这个水村山穷水尽,隔几天就会饿死人。那些饥饿难耐的男人们都冒着生命危险,经常趁着夜色跑十几里甚至几十里的路去农田多的村乡偷食物。一旦被发现,大家伙齐声呐喊,一哄而散。但是外公是聋哑人,听不见,好几次被人逮住,挨了无数的毒打,留下了许多内伤。外公享年41岁。

外婆绰号叫“十八块”,据说外婆出生那天家里买了一头牛,花了十八块大洋。也有人认为外婆绰号应该是“十八快”。因为外婆缝补洗刷,裁衣织网,打渔担水,锄草拔苗,栽田割禾,扬尘筛谷,拾豆捡麦,说话走路,吃饭喝水等等,都速度极快。我认为外婆的绰号应该是“十八快”。但是再快的速度也未能带给外婆幸福的人生。外婆从小在藕塘姜家做童养媳,后来实在不堪虐待,12岁时拎着要饭的篮子沿内珠湖逃跑。外婆逃到四十里街时被湖东村一对好心老夫妇收养。后来江家山人寻到湖东村。我们村里人在江家山村扯大网打渔,看见湖边洗衣服的外婆。有人出面为外公说媒,外公嫌外婆个子小,不很乐意。村里人说外婆做事十八快,你是个聋哑人,年纪也不小,还能挑剔么?村里人问外婆,外婆说只要有饭吃就嫁。外婆15岁嫁到我们村,为聋哑外公生育了四女二子。1964年农历十月初二深夜,备受胃痛折磨的外婆双手张舞着辞世,将4个未成年的孩子抛给了那个恐怖的时代。外婆享年37岁。外婆是团林乡江家山人,大名江菊花。

(二)母亲的女儿们

1962年2月奶奶去世。11月母亲嫁给父亲。奶奶的旧棉袄棉裤就改装为母亲的新嫁衣。1964年农历10月24日,大姐出生。年轻的母亲还不知道怎样抚养小孩,6个月之后,那个还没来得及取名的大姐不幸夭折。母亲为此郁郁寡欢。外婆怕母亲悲伤过度,又从团林乡康家岭村抱养一个女孩来。女孩取名福云,与早夭的姐姐同日出生。

1965年农历10月2日,外婆去世。母亲呼天抢地,外婆抛下了4个无依无靠的未成年儿女。这年腊月阿姨与舅舅们来我们家,从此成为一家人。家中人口遽增至8口。“宁可堂上添一斗,莫在灶下添一口。”在那个发烧的岁月,年轻的父母亲不得不每天都思考着用什么来填饱全家人的肚皮。我曾反复问母亲,我们家最困难的时间是什么时间。母亲似乎变得木讷,反反复复回答那句话:自从阿姨舅舅们进了家门,我们家就陷入了最困难的时候。

1966年农历9月26日,慧云二姐出生。在慧云快满月之时,爷爷不幸辞世。父母亲唯一的帮手也走了,欲哭无泪。这时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之火已经烧到农村,人们疯狂地相互挤兑斗殴,而没有什么人真正关心农业大生产。农村经济几近崩溃。

1968年农历10月6日,爱云三姐出生。爱云姐出生时体型较一般人要大,父亲很喜欢,可是母亲有一点不开心,因为她还没有生一个儿子。

(三)母亲的儿子们

1970年11月开始的冬季改造水利设施运动——挑红星水库,如火如荼。父亲是生产队会计,凡事积极,不顾母亲身怀六甲,要求母亲像没事人一样劳作。母亲做事一向速度很快,也从来都不甘落后。于是高强度的劳作,催生了我的提前降临人世。农历的1970年快结束时,腊月廿六丑时,仅七个月的我像一只刚出生的小猫一样躺在母亲怀里。母亲担心养不活她的头胎男孩,忍不住偷偷地哭泣。天亮之后全村人都来看望母亲,一半人认为七个月的孩子可以养大。次日父亲的舅舅们也从虎山村划船来看望母亲,大家都很开心,因为我是男孩。在我满月时,家里摆了几桌粗茶淡饭酒,几乎请遍了全村人。在那个艰难的岁月,快乐是如此稀有。

1973年夏季鄱阳湖发大水,农历5月22日寅时美云妹妹降生。5天后大水进厅堂。父亲用凳子搭起木板、床板,一家人就生活在清凉的水上。因为人太小,我和二姐时不时就掉到水中。母亲很担心,劝父亲搬家至虎山村,向他的舅舅们求助。舅公们都不乐意接受产妇,怕于家不利。于是父亲带着全家人借住在虎山村村口的公房中——水边的茅草屋。没想到的是当晚东风东雨势不可挡,茅草被掀走,草屋内少有箩筐大的干爽地。母亲戴着斗笠坐在床板上哭了一夜。今天母亲还说,那次避难让她落下了毛病,以前母亲从不怕热,打那以后母亲就经不起热天。父亲从舅公家里回来以后就不曾踏上过虎山村的泥土。

1975年农历8月10日巳时,大弟弟海胜出生。海胜的几次人生险境见证了母亲的神奇与伟大:海胜出生后不久的一个沉闷下午,天正要下雨,哥哥姐姐们在厅堂打闹,在嘈杂的打闹声中,大姐和大人们一样忙着收衣被,没有人注意到房间满床的被子下压着刚出生的海胜发出的微弱的哭声,正是母亲连心的感应,感觉到了这常人无法听到的微弱哭声,当母亲将所有被子搬开将海胜抱起时,海胜已面色发紫。为此,母亲将大姐狠揍了一顿。

1977年农历9月25日戌时小弟弟华胜出生。当天上午母亲还在田里割稻子,中午胎动,下午母亲在田塍上捆扎稻草,晚上华胜降临。华胜出生后母亲响应国家政策,做了上环手术。母亲一生生育了七个子女,在那个不能解决温饱的年代。

感激母亲赐予我们生命。

总结:

内容——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

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基本内容:

(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

(2)人物的生卒年月。

(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

(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

二、写法——写人物传记主要有以下要点:

①以时间为序组材,概括人物一生;

②突出人物重点活动,详略安排得当。

——以上摘自百度知道

第三篇: 怎么写抗疫人物传记

如何写人物传记


———————————————————————————————— 作者:

———————————————————————————————— 日期:

如何写传记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应。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两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体现真实 “志属信史”,志传和史传一样,必须真实可靠,符合历史事实,对人物的记述也必须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一是一,二十二,功是功,过是过,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不贬责降低,据事“直书”,做到认真、事真、言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只有做到“情真而不诡”,“事信而不诞”,才能有益于人,传之久远。

一、广集资料,反复考证。要使传记真实可信,首先必须全面

搜集、占有丰富详实的资料,使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这些资料一般包括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

2、人物的生卒年月。

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

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学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

对于收集大量的资料,又要细心鉴别,严格选材,做一番“弃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考证工作,严格坚持史实的可靠性、准确性。这样,才能为社会所公认,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如果史实错了,立论也就不正确了,因此编写传记时,一定要占有丰富、详实、真实可靠地资料后,方能动笔,梅林为了写《马克思传》,用了几乎二十年的时间,搜集并深入钻研有关马克思的资料。司马迁写《史记》,经历了十年,如果加上他搜集的史料,调查研究所花去的时间,可以说一部《史记》抓住了他的毕生精力。

二、抓住人物本质,从环境中说明人。

撰写人物传记,应把所写的人物放到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从

表面现象深入到人物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抓住人物的本质进行记述,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的思想和行动都受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制约,人物传记就是要写出一定的社会关系造就一定的人,而这个人又怎样对当时的社会关系施加一定的影响。

马克思的论点为人物传记的创作提供了最重要的指导思想,也为真实的描述人物的本质特征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和作家也曾经指出过,编写人物传记必须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来描述,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德国工人运动领导人罗·卢森堡,希望梅林在写作《马克思传》时,能做到从环境中说明人,从历史中说明环境。

如果不顾人和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不把人放到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之中,就不能写出具有真实感的人物,甚至歪曲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即使像杰出的法国作家维·雨果,他的《小拿破仑》由于不理解法国当时的阶级斗争造成一种社会局势,使得一个平庸可笑的人物路易·波拿巴有可能扮演英雄的角色。马克思说雨果没有觉察到:“当他说这个人表现了世界历史上空最强大的个人主动作用时,他就不是把这个人写成小人而是伟人了”。而这,也就是脱离了历史的真实性。

可见,要写好人物传记,必须了解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与时代背景,把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之中,论其世知真人,才能写得典型真实。

三、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做出公允的评价。

历史是绚丽多彩的万花筒,历史人物有其复杂性。在错综复杂的

历史条件下,大量的历史人物功过参合,斑瑜互见。有的人功大于过,有的人过大于功。因此,我们对历史人物要全面研究,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看人物的好与坏,功与过,决不能因为一个人后期不好,就把前期的功劳一笔勾销,也不能因为做过一些错事,就把其他方面的贡献全部抹熬,而是要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司马迁写《淮阴侯列传》对韩信的军事才能使满怀激情的描写,但对韩信早年的“无行”、“不能治生商贾”、“食从人寄食饮”、“俯出胯下”却并没掩盖而是真书,读者读后反觉真实可信,所以我们写人物传记,一定要从当时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出发,事实求是地记载和评价历史人物,真实地反映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叙述生动

所谓生动,就是要把人物写活。写成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栩栩如生的血肉之躯,而不是干巴枯燥的偶像或只有动作没有思想的机器人。司马迁的《史记》雄视百代,卓然独立于千古,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他刻划了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马克思也曾为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军事活动家政治家写作小传,他写的《贝尔蒂埃》、《贝尔纳多特》、《布律恩》、《布里昂》,生动记述了拿破仑一世时期法国军事活动家和政治家的群像,其中有贪得无厌、追名逐利之徒;
有苛求官职、封号和王位的野心家,有愿为任何制度效劳的不择手段的钻营者。这些小传,即描述人物的特有个性,又提供了拿破仑一世帝国资产阶段上层人物的本质特征,成为传记文章的典范。

恩格斯也写过不少人物小传,恩格斯写人物传的杰出之处和马克思一样,在于紧紧抓住人物的个性,同时突出人物所代表的阶级特征。所以,在他笔下,马克思、燕妮·马克思等人物形象,被活生生的再现出来。所以一部成功的人物传记,既要体现人物的阶段、职业、文化素质、信仰、经历、遭遇及其产生影响等方面的不同,又要体现同阶段、同职业、同素质、同信仰、同遭遇、同影响而在性格上的差异。

要突出人物个性,体现人物个性形成发展的必然性。只有这样,写出人物才能鲜明生动。

要达到上述要求,一要选材典型。编写人物传要在概括人物全貌的同事,选择重大的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事件详细记述,把不能表现人物特征的事件摒弃或一笔带过。从各种素材中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这些典型事件,往往是人物一生的关键所在,写好这些关键之处,不仅可以表现人物一生的主要功罪,而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司马迁的《史记》在这方面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封建统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司马迁为了表现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不是给他们各开一张履历表,而是选择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写,这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一是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一是廉蔺两人之间的矛盾,前一个矛盾发展的后果,是构成后一个矛盾的原因。通过这两对矛盾冲突,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秦赵争夺和氏璧以及渑池之会两件事,实质上是秦赵两国统治阶段两次实力较量,是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的前奏,所以选择这件事情,也显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

写大事固然重要,但对细节描写也不可忽视,有时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在一些细节中表现出来,茅盾税:“善于描写典型的作家,不但用大事来表现人物性格,而写不放松任何细节的描写”。恰当的记述小事,能见微知著、增强传记的可信性和感染力,甚至预示着人物日后的发展。如《史记·陈涉世家》,开头写了这样一个细节:陈涉为人佣耕时,曾对同伴说:“苟富贵、勿相忘”,并十分自负的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个细节,看来或许并非必要,其实对描写人物来说,却有助于展示人物思想脉络,写出人物前后一贯的性格史,写陈涉少时就有鸿鹄之志,所以后来才发展到大泽乡起义。写陈涉少时就把别人比作微不足道的燕雀,所以称王后严重脱离群众,甚至把早年同过患难的老朋友也杀了,这是他最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思想根子却早就种下了。

二要叙行录言。思想支配行动,行动表现思想。人物思想性格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也就不一样。记叙人物行动,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重要方法。因此记叙人物,要选择那些最典型,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行动来写。例如在《吉鸿昌传》中,作者记述吉鸿昌在1931~1932被迫出国期间,为了反对美国歧视华人,特意在自己胸前佩带“我是中国人”的牌子。这个细节的描写,表现了吉鸿昌高尚的民族气节,也体现了他的个性特点。又如《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在巨鹿之战的巨大胜利之后,叱咤风云,诸侯惧服。作者通过项羽召见侯将,侯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动作描写,反衬出项羽骄横不可一世的性格。可见动作的描写对记叙人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有了具体的行动,才能生动感人。“言为心声”。人物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无不表现在他们的语言中,因此选择人物的典型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如《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见秦始皇出游的壮观时说:“彼可取而代之”。而《史记·高祖本纪》写刘邦看到这种壮观时却说:“嗟呼!大丈夫当如此。”尽管他们两人的话意思都是羡慕帝王,但却体现了两种不同性格。

  人物的诗作、著述(包括文章、书信、日记)和话语一样,是人物思想境界的高度凝结和表露。无不凝聚着人物对客现事物的认识、主张以及所持的态度。恰到好处的引用一些人物的诗作著述,对写活人物,突出性格也是不可少的。

  三要讲究文采。人物传虽不能偏向华丽的词藻,繁琐的描写,多余的形容,曲折的情节。但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当贴切,句子流畅,层次分明,布局合理,一句话,文采还是必须讲究的。

  虽说史志中的人物传记与文学中的人物传记有区别,前者完全是根据历史事实,不允许任何虚构,后者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允许一定程度的虚构。但是,在需要生动因而需要文采这一点上是共同的。因为传者,传也。立人物传记就是为了传于后世,为了“记一方之言,激千秋之爱憎”为了“鉴人明事”。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讲究文采,也是史志中编写人物传记应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马克思要求人物传记应当写得有“强烈色彩”、“栩栩如生”。恩格斯认为人物形象应当“光芒夺目”。《史通》说:“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至若书功过,记善恶,文而不丽,质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怀其德音,三复忘返,百遍无致”。在不影响历史真实性的情况下,史志崇尚文彩,文史并茂,引人入胜,还是必要的。因此,在写人物传记时,应当重视文字锤炼,讲究艺术手法。

传记起源

  我国人物传记不仅起源很早,而且体裁多样。归纳起来,人物传记体裁可分为四类:一是纪传,二是文传(即传记文学),三是史传,四是志传(指方志中的传说)。我国人物传记的写作,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处于萌芽状态。《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等历史著作中都出现了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时期可以看做是人物传记的滥觞时期。到了西汉中叶武帝时期,被誉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出现了。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标志着我国人物传记走上了成熟的阶段,并且达到了高峰。司马迁不仅首创了以人物记传来代替历史事件的叙述,通过传人来记事,同时,他还以文学的手段,来描写历史人物,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而又形神具备的人物形象,不仅为我国文学和史学的兴起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而且对史学、文学、戏剧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史记》以后的所谓正史,一般地说都是学习或模仿《史记》的笔法,以纪、传作为主体。到了魏晋以后文史开始分流,文学和史学各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特点向前发展,以至于越来越泾渭分明。文学家注重辞藻和形象,史家则注重史料的真实及表述的准确,而对文采方面却顾及不多了。东汉以后特别在唐代以后,杂体传记的发展很快,如碑铭、传状、自传之类,也出现了许多高手佳作。

  这类传记不仅在数量上增加了而且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它们在内容上不同程度地忠于史实,但其笔法都属于文学性质的。所以类似这些作品只能属于文学著作——传记文学。方志撰述人物由来已久。据《隋书·经藉志》载:“后汉光武始诏南阳,撰作风俗,故沛,三辅有耆旧节士之序。鲁、庐江有名德先贤之赞。”(见《隋书·经籍志》982页)此后,到了晋代,常著的《华阳国志》中,从卷五至卷十二都是关于人物的记述。从此之后,地方志记述人物就成为定例。宋代以后,我国地方志的写作,已渐趋成熟,从体例到内容的设置更加完备。“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又以地区而编入姓氏人物,并因人物而详及官爵与诗词、杂事。宋代方志记人物及有关史事与文献者更多。”(见傅振伦:《论人物志的编撰》)。到了明、清之际,是方志走上大盛的时代,不仅数量多,而且设置的门类齐全。每种方志大都记述人物。清代方志,人物志都放在重要位置上。不仅占据篇幅多,人物的类别也多,只要是被统治阶级认为有利于当时社会的人物都进入志书。

  综上所述,我国人物传记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从文史不分的纪传体,到文史分流的史体传记,又从纪传和杂体传记发展到传记文学,以及一方之志中人物传记的出现。说明了我国人物传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二属于人物传记性质的作品在古代名称很多。诸如传、箴、铭、碑、表、颂、赞、哀等等,细分起来,更为复杂:如“传”指传记,以其内容有全传、大传、小传和传略之别,以传者与传主关系而言,又有他传和自传之异,此外还有别传、外传、评传等名目。再如“状”有行状、事略;
表有墓表、阡表、墓志和墓志铭等等,都是记述和颂扬死人的生平事迹,多数是颂扬历史上有地位的人物。现存最多的作品是传记和碑文。这些是我们编史修志的珍贵资料。

共同特点

  人物传记,虽然形式多样,但是大体上还是前面提到的形式。它们在写作方法上千差万别。然而一切优秀的人物传记,仍是具有共同性的。

其相同之处是:

1、人物的真实性。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变革,出现过许多不同类型的人物。既有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伟人,也有逆历史激流而动的罪人,并有出身、地位、经历、思想、性格等方面的不同。这些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有过一定影响,就会在历史上留了他们的影子。作者,为这些人树碑立传的目的就是要抑恶扬善,“表彰以劝世道,贬斥以戒人心”, 两千多年以来,传记作者把崇高的荣誉给予那些热爱祖国,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英雄,同时对奸臣逆子也进行了无情地诛伐与鞭打。一切优秀的人物传记在内容表达上都力求真实,忠于历史,忠于事实,并且是非明断,褒贬准确。

 

2、人物的时代性。优秀的传记作者由于做到了“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所以留在传记中的人物都具有时代的特色。例如同是处于封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由于时代不同,传中所表现出的特点是不相一致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即陶渊明),他那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与他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特点——尚清谈和以清高自愉相一致的;
而袁宏道的《徐文长传》则是一篇奇人的传略。尽人皆知,明代社会黑暗,特务横行,文字狱大兴,知识分子“动辄得疯”,所以徐文长的一生只能是从不得志到疯,从疯到坐牢至死。他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是时代的悲剧。以上二例,传主同是文人,由于时代不同,他们的性格不同,遭遇者不一样。

3、人物的个性。读优秀的人物传记,犹如参观罗汉堂。众多泥塑,面目不一,神态各异。一些传记所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是由于传记家们懂得和善于处理人物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的结果。

怎样写小传

概要:小传,传记文的一种,是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要写好小传,首先必须详细的占有材料。除占有书面材料外,还必须作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要严格的选择材料。选材原则是: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


一、什么是小传? 小传,即人物小传,是传记文的一种,是一种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二、小传的分类
小传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
一类是记述他人

的生平。

三、小传的内容和写作要求

它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写小传也要遵循传记的特点,要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写前,必须详细的占有材料,如书面材料,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等。写时,要严格选材,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如写牛顿一类科学家,应重点选择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上作贡献的材料。如写自己同班同学的,应选择他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想认识方面的材料。动笔时,还要恰当的组织材料,一般以时间为线索,用顺叙手法写。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有时也可以适当的插入议论。


  

四、写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小传因篇幅所限,一般不能详尽的写出人物的一生,但也要大致介绍他(她)的生平经历 ,比较全面的展示他(她)的主要思想性格特征,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写作之前要做充分的调查了解,尽可能全面的搜集有关的资料。

2. 要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主要的思想性格特征,

不能像履历表式的简单罗列。可以适当穿插一点抒情和议论。

3. 人物小传基本上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切忌作者主观色

彩过强的大段评论。但同时,在记述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要显示出作者对人物思想品格、是非功过的态度和评价,因此,要努力 保持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

人物传记怎么写

传记 就是记录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名人事迹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传记的写法一般是介绍人物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的成长经历(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末尾一般总述人物的功绩成败,也可以在记叙成长经历的同时加入一些议论。

写人的记叙文以记叙人物的活动、经历、事迹为主,如人物传记、人物通讯、人物轶事等等。写人的记叙文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

写人一般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法:

1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

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

2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

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

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4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

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动作暗示等。

5,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

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

6,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根据人物性格

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通过相关人物的反映、评说,从侧面间接地烘托描写对象,可以起到睹影见竿的作用。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

⑺,通过事件来写人。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几个人。写人的几种方法可以单独进行训练,也可以综合进行训练。

一、真实性(1)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民族

(2)学历、建立、党派、职务

(3)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4)反映人思想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

二、抓住人物本质、从环境中说明人 紧扣时代背景。

三、从人物复杂性中对人作出公允评价。

推荐访问:人物传记 写抗疫 怎么写抗疫人物传记 怎么写抗疫人物传记 抗疫人物事迹怎么写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