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在古今中外文化成果交流互鉴中,增强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2-10-02 17:06: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在古今中外文化成果交流互鉴中,增强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在古今中外文化成果交流互鉴中,增强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精选推荐】

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在古今中外的文化成果交流互鉴中,增强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5篇

第1篇: 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在古今中外的文化成果交流互鉴中,增强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浅谈青年学生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大国形象的不断树立,“文化自信”这一概念逐渐应运而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进行了深度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被提出,是有其深刻含义的。当今时代,是一个多维度、全媒体的时代。迄今为止,“全媒体”这一概念在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义,它是一个来自于传媒界应用层面的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传播信息载体的不断增加,“媒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媒体在内容、功能、载体、渠道等各个层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融合。这使人们在使用“媒体”这一概念时,需要找到一个覆盖面更广的词语来诠释,因此“全媒体”被提出和传播,它也是人类获取信息流最大化的集大成者。当代青年是走在新时代前列的生力军,他们接受到的信息多种多样,同时面临着多元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碰撞愈演愈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受到各种冲击。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既是彰显文化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人民伟大的精神支柱。在这个全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党和国家对中国年轻一代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当代青年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当务之急。

经过5000年历史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这些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近年来,伴随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悠久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纵观历史,每一种文化的兴盛,大多伴随着国力的强盛。当代的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力的强盛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随着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更多的竞争体现为在经济基础上的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因此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了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国走过了探索自我文化和自我定位的徘徊期,相继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如恩格斯所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大步”。近代以来,面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担当承担起重塑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将文化建设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促进了我国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在这样一个全媒体的时代,各种文化的融合互通和相互撞击,为当代青年树立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带来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利用全媒体的优势,通过有效的途径增强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这是我国建立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第1,我们需要主动适应全媒体的发展形势,充分利用当代青年容易接触到的网络、手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利用媒体的跨区域性来设置更多的互动环节,比如网络知识竞赛、慕课、网络培训等;
合理利用当代青年乐于接受的方式培养文化自信,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依然可以作为主导,但是实践教学的辅助方式却可以多种多样。

第2,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以往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适应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来进行对教育内容的甄别,以期达到更理想的效果。文化自信是深植内心的文化和信仰,要达到教育的目的,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理论讲授的方式,更应当面向全媒体时代开展实践教学。“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创新更多更好的方式对当代青年进行更有深度的教育,如与国外学生的媒体交互教学、与孔子学院的慕课教学、关于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的网络互动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贴近生活、容易使当代青年接受,又更加直接地将大国的文化自信深植于内心。

第3,在进行网络互动和教学时,鉴于网络对于信息内容的无筛选性,我们应当将网络监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强调网络信息的监管责任。这种网络监管不应是机械性的,而应是智能化的,这样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全媒体的语境和时代。

第4,要使当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就要构建完善的教育培训体制,并形成长效机制。当代青年并不缺少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但重点在于对青年的文化信念要有一个长效的反馈和监督机制。目前的教育手段在全媒体的环境下逐渐增多,也更加易于被青年们所接受,但如何对青年的文化和信仰问题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馈,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反馈机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多方面的配合,形成一个适应于社会、内容丰富、量化合理的反馈和考量机制。这四者形成的机制组成一个闭合的教育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

总之,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而必然的选择,它需要我们为之付出长久而艰辛的努力,并坚定全社会、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为了使我们的泱泱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我们当今的全媒体社会相融合,并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2篇: 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在古今中外的文化成果交流互鉴中,增强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青年学生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美国的文化自信不是单纯建立在圣经上的(虽然美国总统演讲经常习惯用god bless america结尾),而是建立在漫威好莱坞这种快餐文化批发工厂的高产上的。

日本的文化自信也不是单纯建立在万叶集和源氏物语上的,而是建立在日漫每年五万分钟(2016年日本漫画协会数据,日漫通常20-30分钟一集)的高产上的。

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一种文化的自信不是要求出来的,更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可以说自信根本是种高要求,是需要天赋的,人能做到自知就已经不错了,大部分人天赋一般,本分是最好的选择,希求自信便南辕北辙了。

个人较之国家同样要自信,秉持能力强且有自知之明,两者缺一不可,只能力强而不自知就会自负或自卑,只自知没有多少能力也不会有自信。

人都是活在当下的,说不好听的,对故纸堆里的东西感兴趣的人本就很少。

遗憾的是,目前中国文化输出的方式太过保守。越是高大上的,越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越是简单粗暴的,越容易被广大人民接受并广为传播。

京剧搭上了国宝的顺风车,结果从一门市井艺术把自己玩成了濒危艺术,反倒是相声在郭老师的带领下不断容纳着当今社会的段子,在吐故纳新里依然散发着活力。

我们至今说起要求年轻人要文化自信,除了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二十四史以外别无他物,难道是我们当代人没有文化创新力吗?

个人认为,在这些前人的成就上,当年轻人有能力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时,我们就有了文化自信。

事事言古是好事,但除此以外别无他物就不是一件好事。

一个人,能不能自信完全身不由己,这时候认命并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的自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要有自知之明,不能盲目自信,要勤修内功,要懂得自我优化,实现成员间的优胜劣汰,实打实地提高国民素质,才能实现国家民族的强大,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强盛才有真正的文化自信。


第3篇: 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在古今中外的文化成果交流互鉴中,增强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新时代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杨乐强;高宁宁

【期刊名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年(卷),期】2019(000)011

【摘要】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心,是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底气.近年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革命文化薪火相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我国的文化自信依然面临着西方文化渗透、传统文化弱化、文化拜物教蔓延等一系列挑战.新时代增强我国文化自信需要探寻文化自信缺失的根源,对症下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以拓展新载体、正确引导青年人以培育新生力量、自觉进行文化创新以激发新活力.

【总页数】5页(13-17)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挑战;路径

【作者】杨乐强;高宁宁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1

【相关文献】

1.论新时代下坚定文化自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J], 孙泽海

2.新时代文化自信面临的挑战及战略选择 [J], 赵聪聪

3.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J], 陈冠锋

4.新时代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作用与方法探究 [J], 段蒙女

5.基于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 杨雨婷[1]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4篇: 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在古今中外的文化成果交流互鉴中,增强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谈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失落与重建
作者:王隆渊
来源:《甘肃教育》2018年第12期

        【关键词】 青年学生;
文化自信;
失落;
表现;
重建;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2—0038—01

        在全球化的进程下,当今文化多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文化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成果,在文化的交流中存在文化主体的自主性选择,文化选择的结果直接影响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构建问题。因此,重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更应成为学生本人修养的使命。

        一、 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失落的表现

        1. 民族文化认同感弱化。文化自信首先应扎根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而目前青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是缺乏经典阅读,二是母语能力降低,三是常识性知识匮乏。长期以来,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化底蕴不足和文化历史视野狭窄的问题,对中华民族文化缺少自豪感。近些年,不少研究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其次,青年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缺乏底蕴,母语能力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书面表达能力较差,在语文写作中语句不通、词不达意、错字漏字。此外,青年学生常识性知识的缺失也比较严重,地理概念严重混淆,中国历史常识一知半解。以上均导致了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的意识中形同虚设,逐渐弱化。

        2. 对西方文化盲目追求。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国策,西方国家的各种思想、理论借助其强的经济实力和所控制的传媒力量涌入我国。身处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既带来了文化元素新的变化,又导致身份认同的迷茫与焦虑。很多青年学生由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西方文化同样略知皮毛,因而盲目追随和崇拜西方文化。

第5篇: 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在古今中外的文化成果交流互鉴中,增强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在“互联网+”时代下,我国传统的高校教学培养模式有所改进,这对我国高校青年学生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面临了新的挑战。

高校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具有渐进性与教育性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的一种信心、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念和信心,是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高校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就是高校青年学生在透彻了解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积极的继承、发扬和创新传统优秀文化。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实现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手段,是高校青年学生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高校青年学生对于世界文化的自主认知能力相对较强,我们可以根据当前所在的社会环境,结合自身的体会总结社会规律,形成-套判定社会的标准。相对于少年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的心理成熟度更高,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更好。在这一时期,由于专业性的学习与之前初中、高中的基础学习有所不同,少数高校青年学生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对自身现有文化体系的怀疑或者重塑,在各种压力下重新认识自我,更深层次的了解自己的文化信仰,从而构建自己相对认同的文化价值观。因此,高校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具有渐进性与教育性,这也是“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特点。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