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双奥之城论文3000字(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2-09-22 13:12: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双奥之城论文3000字(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双奥之城论文3000字(精选文档)

双奥之城论文3000字3篇

【篇1】双奥之城论文3000字

试卷代号:7008

上海电视大学2011至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题纸

2012年6月

一、作为期末考试的论文基本要求(详细要求请参见考核方案):

1.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精髓,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建国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发展的变化历程,结合所在社区生活变化的实际,联系自己工作、生活学习的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这里强调,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一个主题,用自己的语言写作,真正做到有感而发。不能以单纯的理论代替,更不能不切实际地空发议论。

2.  文章要求观点正确、主题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楚、文字通顺。

3.  字数在1500字~3000字之间。

4.  题目自拟。

5.  论文考必须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若发现抄袭或雷同现象,一经查实,以零分计。

6.  A4纸打印并统一打印格式。学生提交考卷的时间结点为12月14日。

二、论文需打印在试卷上,格式要求如下:

1. 题目:字体,宋体加粗;
字号:小三号。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2. 正文:

(1)文字统一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2)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小4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注意: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三、请同学们下载此模版,不要删除本页(相当于封面)。论文考的内容从第二页开始。文章打印后,将第一页左侧相关信息填写清楚。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已经明确为建设“四个中心”,目标是要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功能,形成走在全国前列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但是未来上海城市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大,所以迫切需要上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产业结构大调整、需求结构大调整、所有制结构大调整和空间布局结构大调整,实现发展方式由依赖资源要素过多投入和出口向依赖服务经济和创新驱动转变。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产业结构调整总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为“四个中心”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首先是在国务院关于加快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推动下,金融业、航运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和生产性服务业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将加快发展。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金融机构继续聚集,金融机构金融创新将继续加快。聚焦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增强航运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依托虹桥商务区、世博会区域等核心功能区域,进一步引进地区总部、跨国采购中心、电子商务企业和贸易促进机构,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二是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九大重点领域发展,即新能源、民用航空、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信息服务。三是围绕结构调整产业导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劣势产业、淘汰劣势产品、淘汰落后工艺,如低端化工、玻璃建材等行业。调整方式也将呈现两个转变,即从单个企业调整变为行业整体调整,某个点上企业调整转变为整个区域产业的调整。
  
  (二)需求结构调整方向
  
  以扩大消费内需为重点的需求结构调整将不断加强,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在消费上,变以扩大“即期消费”为核心的刺激政策为系统性制度安排,以体制机制创新来扩大消费需求,如努力扩大就业和支持创业,加快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调整政府,企业、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将会逐渐提高,有效增强消费能力。消费环境将得到改善,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如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促进休闲型、发展型、奢侈型服务消费增长。在投资需求上,在保持投资适度规模和强度的同时,投资结构优化将不断增强,如加强对与“四个中心”建设相适应的功能性基础设施投资,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加强对社会民生事业的投入,加强对郊区新城建设的投入。在出口需求上,在继续稳定外贸出口,保市场、保份额的同时,会更加重视发展离岸贸易、口岸贸易、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综合运用出口退税、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跨境结算等措施,稳定外贸出口。
  
  (三)所有制结构调整
  
  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为结构调整注入新的活力。将更加注重发挥国资、外资、民资多元市场主体作用,充分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非公经济发展将呈现新的加快发展局面。但这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转变观念,坚持一视同仁的产业政策,平等对待市场主体,使不同所有制企业都能够通过市场竞争发展壮大。要放松进入管制,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相关政策,公平市场准入,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帮助民营企业拓展市场空间,扩大非公有制经济比重。
  
  (四)空间布局结构调整
  
  空间布局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整合市域空间资源,完善调整城镇体系,优化功能和产业的空间布局,构筑与“四个中心”建设相适应的城市空间形态。一是深化“四个中心”空间载体战略布局。  
  二、上海经济结构调整中对金融需求的特点和要求
  
  (一)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
  
  经济转型升级是先进技术、先进手段、先进管理、先进观念的综合运用,是整个经济体系的优化提升,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各方共同推动的结果。经济转型升级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两者是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石,经济对金融发展具有最终制约性。经济转型升级导致经济部门、市场主体、交易方式、资金融通等产生变革,要求金融在功能、流程、客户、产品、效率、组织架构、风险管理、盈利模式等各方面加以调整以适应市场要求,从而促使金融不断扩大规模、调整结构、创新功能,使金融得以深化发展。同时,蓬勃、健康的经济发展,也为金融机构带来丰厚的资本回报,促进了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发展对经济转型升级也有着导向作用。帕累托最优理论阐明,金融不但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实现机制,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引导、激励功能。金融作用于经济结构优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金融资源在各产业间合理配置的过程,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转化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协同发展。
  不同阶段的社会实践也证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金融本身的发展,金融资源配置功能逐步显现,通过不同手段影响着经济转型升级,进而促进经济长期增长。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金融通过政策倾斜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实现存量资源转移。通过资金投放支持开放型经济中新兴产业、优质企业的发展,改变经济体中不同产业部门的融资结构,发挥资本与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促进功能,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进而实现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二是推动技术创新与新技术产业化。银行体系通过甄别和投资那些具有创新产品和创新工艺的项目,降低资源配置的逆向选择,提高技术创新成功的概率,引导经济资源流向技术创新领域,促进技术创新。三是推动企业效率提升。金融在向经济主体提供资金支持后,为确保资金安全,通过监督资金的使用与企业的经营,提出监管要求,促使企业主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生产经营效率,达到转型升级的目的。
  良好的金融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增长,但不适当的金融发展会阻碍经济转型升级。与经济转型升级不协调的金融行为主要是金融抑制或金融过度。金融抑制的表现之一为惜贷、慎贷,金融过度往往表现为过多投放和过度创新。这两种行为均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且会使客观存在的金融风险演变成金融危机,破坏经济发展。
  
  (二)经济结构调整中对金融需求的六大特点
  
  “十一五”时期,银行中长期贷款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金融需求将随着新的结构调整而呈现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战略性重点产业升级对信贷的需求会明显增加,上海市确定的未来九大重点突破性产业对信贷需求会不断增长,也将成为银行信贷资金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二是现代服务业的金融需求会明显扩大。如航运金融服务成为新的金融服务领域,需要银行加强对航运金融服务市场的研究,有条件的银行还将成立专业性的航运金融部,组建专业团队,增强对船舶融资、传播交易、航运价格衍生产品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同时,在重大服务业项目中,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商务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业等也将不断产生新的金融服务需求。由于银行长期来重点是对第二产业的服务支持,对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服务和风险控制经验相对缺乏,所以,需要商业银行加快研究对服务业的支持和风险控制措施。
  三是消费金融服务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目前美国消费信贷占银行贷款比重超过70%,而上海占比不到30%。各金融机构消费金融服务,如信用卡业务、住房贷款、汽车金融服务、旅游金融服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四是新一轮空间布局将产生新的投资需求。


  五是金融需求将继续向整个长三角区域辐射,总部经济的融资能力会有所提升。按照信贷资金增长与GPD增长相关性的研究,经济增长速度与信贷需求有直接的正相关关系。所以要维持信贷有效需求和持续增长,未来必须增强资金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同时,对非公经济的信贷需求会有所增加,长期来国有经济和外资占据主导地位,未来要创新发展,关键要发挥非公经济的作用,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所以,加强对非公经济的支持,是未来金融部门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
  六是并购贷款需求将有所增加。并购是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也是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重要方式。通过并购,企业将扩大产品和市场、快速和有效加强研发力量、消化过剩生产能力、进行行业整合,建立新的组织、收购瓶颈资源、占有核心技术、增加持股价值、提高规模经济效应和协同价值。  
  (三)新的金融需求对改进金融服务的三大要求
  
  一是要求加快业务、产品开发流程的再造,从组织架构、授信政策、资源配置、系统等方面加以改进,使前、中、后台能更协调的配合,更好满足新兴和战略性产业、服务业等行业的需求,在风险、收益和效率之间上得到有效的平衡。不仅能更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中产生的新的信贷需求,同时,还要顺利从重组和淘汰产业中退出相关的信贷资金,并确保这些淘汰重组产业中资金安全。一方面增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效率,一方面增强对信贷资金安全的管理能力。尤其是要加快现代服务产业的金融创新服务,以往金融业对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信贷服务比较成熟,但是对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服务,在信贷政策、风险管理、服务方式等方面相对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建立对现代服务业全面的、系统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强,服务效率较高的支持体系。
  二是要进一步加快金融创新,增强金融的有效供给能力,满足结构调整中日趋丰富的多元的金融服务需求。不仅商业银行需要在机构布局、业务、产品、服务和创新机制等方面加强创新力度,要争取总行上海分支机构创新的支持力度,还需要整个市场体系中加快机构创新的步伐,形成更加多元和专业的服务机构,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要需要监管创新,尤其是随着跨市场服务需求的增加,如企业并购,涉及资本市场和银行信贷资金的联动问题,需要监管部门加强联动监管,完善监管协调机制,才能促进金融机构业务、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并有效控制风险。
  三是要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保持稳健发展。随着金融开放的不断扩大深化,未来对国际金融风险和危机的传递与冲击的处置难度加大,对金融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十二五”期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和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开放环境下对金融风险控制和危机的处置能力都将面临严峻考验,需要金融业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确保自身的稳定。
  
  三、金融业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金融机构建设、市场建设、中介服务、法制环境、人才、基础设施布局、制度和体制创新,都在积极有效的探索推进之中,许多创新已经在国内领先并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目前和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金融业缺少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规划。以往的经济发展规划中,缺乏金融业相关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目前的我国的一行三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都有对金融机构窗口指导职责,尚未形成窗口指导合作机制,提升窗口指导的实效。金融调控与监管部门窗口指导意见原则性强,但操作性意见包括配套政策一般不明确,金融机构难以制订出中长期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规划和各行具体实施方案。
  二是政府部门和金融业之间的政策协调配合机制尚不完善,难以支持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高效率的协调配合,难以有效的进行窗口指导。政府规划部门与金融调控、金融监管部门虽存在研究交流,但对金融服务需求,金融配套政策的共同研究交流尚不深入,对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新需求、新情况和新问题,难以建立协调配合的政策机制。如,金融调控与监管部门目前最需了解的是后世博上海经济的变化发展趋势,以及新的金融需求在哪里,而这些课题,目前尚无部门牵头研究。在执行“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时,还难以与当地经济转型特点、产业结构调整有机融合,对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需要大力发展的相关产业资金倾斜不足,支持力度有待提升。
  三是金融业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金融需求和创新方向认识不足。对于未来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经济转型升级中产生的隐形和潜在需求,金融业在金融产品、流程改造、组织架构、风险管理、系统升级等方面创新尚显不足。尤其在先行先试等方面创新进展还不明显,制度、观念、机制、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还比较多,如一些银行总行授权与上海市场的发展存在差距,难以及时发挥市场前沿的创新和服务支持功能。
  为此,上海金融业在有效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中,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要以正确把握和满足新兴产业金融有效需求为切入点,增加金融服务有效供给,加快金融机构、业务、产品、服务的创新步伐,在加快上海经济转型升级支持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1、要进一步完善政银、银企之间的交流机制,为加强金融调控与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科学有序推进结构调整提供支持。一是政府规划部门要加强与金融调控、监管部门的沟通交流,尤其要不断完善产业结构调整与配套政策的共同研发机制,为金融支持及各种配套政策提供支持;
同时,政府要为银企有效交流搭建平台,促进银企交流。二是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窗口指导的有效性,通过地方政府出台新的具体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和支持银行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帮助银行业及时了解新兴产业方向,准确把握和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重点支持推进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等九大重点领域高新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
加大对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项目的金融支持,支持发展低碳经济;
通过并购贷款等创新融资方式,支持要素资源重新组合、产业升级及产业转移,有效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的贷款投放。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和现代都市农业的支持力度。发挥中小企业专营服务机构的创新示范作用,增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群体、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市场有竞争力的出口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以及信贷资金向大企业过度集中的问题。三是积极支持扩大消费信贷。支持新的商贸业态发展,支持旅游、文化创意、医疗保健等新兴消费服务业发展。
  2、各银行业机构要不断提升效率与防范风险,夯实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服务平台。一是要不断改进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创设标准化业务操作平台,将原有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环节的部分标准化信贷业务集中在一个平台横向依次处理,充分满足涉外客户的共性金融需求;
对新兴战略产业的优质客户、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一站式”审批;
二是法人银行业机构要加强公司治理,改进风险管理理念和模式。认真抓好董事会的建设和完善,充分借助上级机构、上级单位、大股东等方面的力量,增强对“三会一层”的外部约束和制衡。三是各银行业机构要严格信贷资金全流程监督管理,坚守“三条监管红线”不动摇(贷款资金不得违规入股市、期市和房市,“二套房贷”首付必须达到40%,项目资本金必须足额到位),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四是银行业机构要以“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执行为抓手,改进风险管理机制和流程。通过加强现场检查、监测反馈和监管考核问责,加强分类督促引导,严格推进各银行“齐步走”,防止不公平竞争。通过加强培训教育和多方沟通,争取各方的理解和支持。五是银行业机构要强化风险管理的精细化,加强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
  3、加快业务创新和发展转型,积极投身“两个中心”建设。一要充分重视航运金融的未来发展潜力。中国是造船大国、航运大国,但却不是船舶融资大国,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我们的银行业对船舶建造市场、航运企业经营、二手船买卖市场等缺乏充分理解,缺乏对船舶贷款项目的评估及操作能力,在人才、技术、信息、经验方面还缺少积累。我们的银行业长期习惯于综合授信、缺乏对单船公司、移动抵押物以及复杂交易流程的拓展能力,需要银行业积极创造条件、吸纳人才,逐步积累经验,打造品牌,有效支持航运金融中心的建设,为银行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二要树立“大金融市场”的发展理念。

  4、要深化金融业自身改革创新,提升自身的服务能级,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实现自身的大发展,才能做好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工作。一是要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不断丰富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如大力发展企业(公司)债券、研究发展外币债券等其他债券品种;
促进债券一、二级市场建设及其协调发展;
加快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推进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试点。根据投资者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需要,研究探索并在条件成熟后推出以股指、汇率、利率、股票、债券、银行贷款等为基础的金融衍生产品。二是要加强金融机构和业务体系建设。重点发展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货币经纪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有利于增强市场功能的机构。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金融企业开展综合经营试点,培育和吸引具有综合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控股集团。积极拓展各类金融业务,推动私人银行、券商直投、离岸金融、信托租赁、汽车金融等业务的发展,有序开发跨机构、跨市场、跨产品的金融业务。三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健全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大力发展电子交易,促进各类金融信息系统、市场交易系统互联互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5、要继续改善金融发展环境。一是要不断完善金融执法体系,建立公平、公正、高效的金融纠纷审理、仲裁机制,探索建立上海金融专业法庭、仲裁机构。二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为载体,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促进信用信息共享。三是适应上海金融改革和创新的需要,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改进监管方式,建立贴近市场、促进创新、信息共享、风险可控的金融监管平台和制度。加强跨行业、跨市场监管协作,加强地方政府与金融管理部门的协调,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四是完善金融服务设施和布局规划,进一步健全为市场交易服务的登记、托管、清算、结算等统一高效的现代化金融支持体系,提高上海金融市场效率和服务能力。规范发展中介服务,加快发展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融资担保、投资咨询、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监管,增强行业自律,规范执业行为,在上海建立我国金融资讯信息服务平台和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

富不贵只能是土豪,你可以一夜暴富,但是贵气却需要三代以上的培养。孔子说“富而不骄,莫若富而好礼。” 如今我们不缺土豪,但是我们缺少贵族。

  高贵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气与悲悯之怀,高贵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壮志与担当之志 高贵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之心。

  精神的财富和高贵的内心最能养成性格的高贵,以贵为美,在不知不觉中营造出和气的氛围;
以贵为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我们的素质。以贵为尊,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精神也提升一个境界。

  一个心灵高贵的人举手投足间都会透露出优雅的品质,一个道德高贵的社会大街小巷都会留露出和谐的温馨,一个气节高贵的民族一定是让人尊崇膜拜的民族。别让富而不贵成为永久的痛。

  分享一段网上流传着改变内心的风水的方法,让我们的内心高贵起来:

  喜欢付出,福报就越来越多;
喜欢感恩,顺利就越来越多;
喜欢助人,贵人就越来越多;
喜欢知足,快乐就越来越多;
喜欢逃避,失败就越来越多;
喜欢分享,朋友就越来越多。

  喜欢生气,疾病就越来越多;
喜欢施财,富贵就越来越多;
喜欢享福,痛苦就越来越多;
喜欢学习,智慧就越来越多。

【篇2】双奥之城论文3000字

3000字的思修论文|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法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下面是X为大家推荐的3000字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3000字的思修论文篇一
    摘要: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法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治精神知法懂法守法
  正文:
  本章分为了四个部分,分别为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主要讲了以下6个重点。
  第一,法律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只有透过各种法律现象,把握深藏其后的本质,才能深刻揭示法律的一般含义;
  第二,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广义的立法与制定相同,狭义的立法在我国仅指全国人大及其会制定法律)、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在研究法律制定的时候,还要强调法律制定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三,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如何认识和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第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当代大学生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性质和特征,树立起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第五,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追求公平正义是法律的主要价值目标;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治观念。如何树立和把握上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第六,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而且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如何准确理解法律思维的性质、特点以及培养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
  下面,则让我来具体分析分析这六点重点问题。
  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律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对于法律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们了解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现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则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和国家日益深刻地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确立了法制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有以下7个任务,即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全力制约与监督机制以及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仅包含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当代大学生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性质和特征,树立起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了解法律上的自由和平等,才能合法二有效地行使各项自由和平等权利。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治观念。全体公民树立正确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国家安全是个人安全的前提。没有国家安全,就不可能有个人安全。另一方面,国家安全有赖于每个公民的自觉维护。在国家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大学生必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学习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对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第一,我们应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第二,我们要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主要制度为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国防安全法律制度、经济安全法律制度、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生态安全法律制度和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第三,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国家安全法律.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等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具体的法律义务。主要有以下几项:(一)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三)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四)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五)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六)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要看社会主义法律思维能否深人人心。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不仅包括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而且包括努力提升公民的法律思维水平。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包括讲法律即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讲证据即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正确地分析与处理法律案件,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查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运用法律。还有讲程序即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发。还有讲法理即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3000字的思修论文篇二
    摘要:网络在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成员互动的主要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道德行为失范和社会伦理问题。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极为复杂,涉及到网络自身、行为主体、教育环境等诸多方面。网络行为失范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探讨有效的对策刻不容缓。
  关键词:大学生;行为失范;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是适应调节当今网络社会里作为“网民”的人类个体之人际关系,规范其网上行为,以维持网络社会的良序运行之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是维持网络秩序、保障网络社会有序运行的必要文化条件和行为规范。网络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改变着社会、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道德进步提供历史的机遇,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道德伦理问题,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研究探讨网络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伦理观念及行为。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表现
  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21世纪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应的网络社会的出现,网络道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形成的一种新的道德形式。网络社会交往的超时空性、虚拟性和数字化等特点,使得人类有了逾越现实社会规范和松弛禁忌压力的机会空间,“自我”有了更多伸缩自如地表达意见的空间,使得原本在现实社会中行之有效的包括伦理道德在内的诸多规范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从而出现了网络道德缺失的新问题。
  1、道德意识弱化。本我意识张扬
  互联网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虚拟存在。一旦进入由光纤、电缆和调制解调器构成的网络世界,人就变成了电子化的飞速运动的“符号”存在。在从人到机器再到人的转换过程中,交往者的真实身份被掩盖,身份虚拟化成为网络交往的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而且这种虚拟身份可以随时创设或终止,网民不必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同时,互联网作为一个自发的信息网络,它没有所有者,不从属于任何人或机构,因而也就没有谁可以左右它、操纵它、控制它。这样,互联网就成了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在这里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等级、没有贵贱,是一个彻底“民主”的地方、一个可以滥用自由权利的地方,这就导致了道德虚无主义在网络社会的泛滥。在网络社会中,人人都把自己作为中心,反对任何约束,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欲求而不择手段。所以缺乏“熟人在场”的虚拟网络为人们的“本我”提供了一个暴露的舞台,使“本我”意识得以充分张扬,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这就加剧了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出现。
  2、道德人格扭曲,伦理情感冷漠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都存在着“社交的需要”。在交往中,人际情感得以维持。而在网络虚拟社会里,网络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直接的社会交往关系逐步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一些大学生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世界,使得家人之间、邻里之间、同事、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日渐淡薄,伦理情感日渐冷漠。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久而久之会导致道德心理的弱化、道德人格的扭曲。因为道德心理、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沉溺于网上交际使得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从而导致个体对现实社会中他人与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或扭曲。
  3、传统道德规范受挫,道德行为失范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伦理关系大多为面对面的直接关系。道德规范因而也主要借助于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然而,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间接化使得直接的道德舆论抨击难以进行,从而使社会舆论作用下降。这样,道德对人的约束越来越依赖于内心的道德信念。网络行为主体的匿名匿形而导致的模糊使规范所体现的伦理道德观念已难以再放到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社会实践中加以认识、检验和适用。一方面,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之上的传统道德规范由于不适应网络运行的新环境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而形同虚设;另一方面,面对全新的网络领域,又一时没有形成新的统一的道德规范,因此大量的网上行为处于既不受既有道德规范的制约又无新道德规范可依的状态,从而造成了规范内容的冲突和衔接的脱节,并引发大量的失范行为。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
  任何社会道德包括网络道德都是一定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要求和意志的价值凝结物,总是作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指令而存在的。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要求只有转化为公民个体自身内在的道德品质,成为公民个体置身于网络虚拟世界时所具有的特殊道德素质和道德应付能力,网络道德才能发挥其调控或规范的功能。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必须首先从根本上弄清其根源。当代社会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较为复杂,涉及网络自身、网络行为主体自身及其外部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网络系统的先天不足及发展中的弊端
  作为近几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现有的网络系统自产生以来一直就处在逐步完善之中,当前网络技术的不完善是网络道德缺失的技术性根源。如前所述,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等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网络道德的缺失。另外,在网络迅速发展的状况下,对于网络社会中各类行为的约束机制尚未完善。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部分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在实际的实施和执行方面并没有做到对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形成有效的监督,也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和惩罚措施,致使网络失信行为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制裁,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此类行为的泛滥。
  2、大学生自身及其外部教育环境的影响
  目前,青少年是上网的最大群体,而大学生又是这一群体的主力军。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普遍偏重于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他们为网上所传递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和自由交往的形式所吸引,充分地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对于网络对自身素质发展的影响、网络道德规范的真空、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深层次问题缺乏思考,对在网络社会生活中应持有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难以把握。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由于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大学生的社会交往一般都处于学校以及家庭等相关群体的监督之下,社会规范对其行为也有着明确的约束。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由于相关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的缺位,使得这些特殊的网民在网络中的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控制和约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失信行为的出现。网络创设的虚拟自由的时空是实体社会的延伸,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它不但打破了实体社会中各种制度、机构、权威对大学生的约束,而且极大地超越了传统物理空间的种种规限,在时空上延展了大学生活动的范围。因此,教育视野已不再局限在传统的物理意义上的班级、学校,教育时间也不再受限于学生的在校时间。这种教育对象活动时空的拓展,使网络道德教育环境的不可控性因素增加,也使教育成效面临着不确定性。在网络技术的冲击下,知识的迅速可得性使得通过控制知识来确立权威的传统不复存在,以往凭借制度所赋予的权利也在无形中消解。这样,学校和教师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权威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日渐弱化,传统的“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面临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现实日益呈现出滞后的一面。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对策思考
  网络道德缺失不仅影响网络社会的正常交往和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社会化以及当前和谐社会建设造成极为消极的影响,其危害不可小视。因此,必须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现象。
  1、完善技术环境,发展相关的网络技术。从技术层面控制网络失范行为
  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依赖纯粹的技术手段并不能解决当前网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对网络相关技术的完善仍是当前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主要包括网络社会交往中的登录、交往行为以及信息发布等方面。如通过推广网络实名制和建立与IP地址的关联等手段防止网络身份欺诈;利用网络防火墙等技术对黑客等攻击性行为进行严格控制,防止盗取信息现象的发生;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方面,则可以通过加强内容审查或安装过滤软件等方式加以控制。
  2、建立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
  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在建设有效的网络道德规范过程中,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这一观点出发,遵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现实社会道德,运用既有道德的一般原则培养起来并在网络活动实践中形成现实合理的网络道德规范,如诚信规范、公平规范、平等规范等都可以经过修改后成为网络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形成统一的信息社会的道德体系。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在大学生中明确现实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并引进现实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大学生在多元道德体系中遵守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发展和弘扬既有道德的优势。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规范。在当前人们的网络规范意识还普遍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借助适当的道德立法来提高人们遵循道德规范的自觉性,达到网络道德建设的目的。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应当把那些重要的、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尽量地纳入到法律中,融入到管理制度中,融入到公众的各种守则、公约中,对那些严重违背网络道德的行为和现象,应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对于促使社会成员养成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已经颁布了和等网络法规,对网民的行为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这对网络环境的净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现有的法律、法规还难以对众多的网络违规行为进行比较全面的约束。因此,当前依然要将网络法律、法规的建设尤其是与网络道德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完善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尽快制定出更加细致与更具操作性的相应法规,以防止和打击相应的网络违规行为。
  3、引导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强化道德自律意识
  网络道德要求最终只能通过个人的自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所有的网络道德规范要实现其价值性,成为有实效的东西,变为实际的道德风尚,只有通过广大“网民”的思想和行为转化为道德的自律,即道德主体借助于对自然和社会规律以及现实生活条件的认知,自愿地认同网络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加以践行,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成主动的律己,把外在的网络道德要求变为自觉的行动。因此,我们在强调建设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等他律机制的同时,又必须注重发挥自律机制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其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道德认知,坚定道德信念,升华道德人格,从而在自律的基础上遵守和践行网络道德规范。
  总之,网络这种全新的生存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与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活是其个性的重要养成时期,也是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更容易接受网络这个第四媒体,也更易感受到网络的双面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这一观点出发,遵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从技术与制度等方面完善网络自身,另一方面也要从现实社会伦理体系的完善出发,建构合理的道德教育体系与文化环境,从而达到缓解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目的。

【篇3】双奥之城论文3000字

防疫论文3000字

南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他一出现,病人就有救了,他应该是呼吸疾病人的大 救星。

其实,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物,2003年钟南山的研发组 织在战胜非典疫情时就立下了汗马功劳。

钟南山曾有一句名言“医院就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而今,耄耋之年的他 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再征武汉。早先在他分析研究病情消息之后曾立即传达建议:“我总的看法就 是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1月18日傍晚,在劝别人不要去武汉的时候,他却义无反顾地赶往 武汉防疫最前线,作为战士他再次冲锋在前!多么可爱的老人啊,钟南山的出现,仿佛一剂社会情 绪的镇定剂,在民众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权威。更有@人民日报微博这样评价他:
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 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 其实不只是他,医护人员也一直冲锋在前。当面对很多危险和特殊情况时,他们仍旧义无反顾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很多人都惊恐不安的时候,蓝莓医生的微博里就发出了这样一条消息“同济医院第2批志愿者 报名已满员”,在其中一份志愿申请书中,我们看到这样的铮铮誓言“如有需要我自愿报名加入医院 的各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字字千钧,字字难忘,难忘他们风行在这 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身影。

医生的劳动强度很大,工资并不很高,而且最近几年来发生的医闹事件也不少,从医是一项高 危的工作。但是为什么学医的人数并没有减少呢?我找到了答案。

这些人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一个拯救万千人于疾病水火之中的梦!他们是伟大的!药王孙思 邈说过: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医生的工作是神圣的,他们舍己为人,默默 奉献,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白衣天使,这个名词,指代医生名副其实。医生不正是把爱平分给世 界上每一个人的天使吗?把生命献给事业的天使吗?把健康还给病人的天使吗?对于这个名称,他们 受之无愧。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泱泱中华,历史源远流长,行业繁多,唯相医并论。白衣天 使,多么高贵的称号。吾向往之!行医之道,需德才兼备,高明的医生一生为病人忙碌,从不计较 自己的得失,以拯救生命为己任,我想当医生,我想做一个以拯救生命为己任的高明的医生。我会 为之奋斗,争取早日站到拯救生命的最前线。

防控救援中,我们又再次见证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壮举,作为有担当有理想的热 血青年,怎能不热泪盈眶?怎能不励志奋起?这也再次让我坚信,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好,毕竟14亿 人团结起来的力量是无限的!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希望病友快点好起来,希望病毒早 一点得到遏制,这样医疗人员就可以早点休息休息了…… 我的梦想是成为医务工作者,像他们这样替他人负重前行,替病人负重前行,还人类一份岁月 静好。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