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进步奖实施细则(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2-09-21 18:06: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科学进步奖实施细则(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国家科学进步奖实施细则(完整文档)

国家科学进步奖实施细则5篇

【篇1】国家科学进步奖实施细则

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办法

实施细则(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落实《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办法》(以下称评选办法),保证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以下称科技进步奖)评选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科技进步奖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原则,授予在技术发明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创造性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

在申报(推荐)的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人员,不能作为科技进步奖的申报人。

第三条 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称科技委)负责奖项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第二章 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四条 评选办法第六条第一款“技术开发与技术应用项目类”,是指以下三类项目: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具有重要市场实用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
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或设备中,经过消化吸收,形成的具有创新和发展的安装工艺技术;
在应用和转化已有的技术中,对解决关键技术、技术难点发挥显著效果的先进技术。

第五条 评选办法第六条第二款“系统安装技术和系统管理项目类”,是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大型基本建设工程、技术改造工程、科学技术工程,以及其他重大综合性工程。

第六条 评选办法第六条第二款“社会公益项目类”,是指在机电安装领域从事基础性技术研究成果或编撰的技术性文献,包括在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科技档案、科学技术普及,以及为决策科学化与管理现代化而进行的软科学研究成果等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第七条 在我国境内合法登记注册的相关组织和个人,均可作为“申报单位”或者“申报人”申报科技进步奖;
但“系统安装技术和系统管理项目类”,仅限于相关组织申报。

第八条 科技进步奖申报单位应当是施工、安装、研发、应用和推广过程中,在技术、设备和参与人员等方面,对项目的完成起到主要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的单位。

第九条 科技进步奖申请人和主要完成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

(二)在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在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

(四)在高新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第十条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要完成获奖人数不超过8人,获奖单位(或个人)不超过4个;
二等奖主要完成人获奖人数不超过6人,获奖单位(或个人)不超过3个;
三等奖主要完成人获奖人数不超过4人,获奖单位(或个人)不超过2个。

第十一条 申报的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创新特点突出:在技术上有重要的创新,特别是进行自主创新,能形成机电安装行业的主导技术,或者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安装工艺进行改造和升级,对行业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技术难度较大,解决了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
总体技术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行业的领先水平。

(二)实用效果优良:在工程或施工生产中转化程度高,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和扩散能力,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三)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项目经过一年以上的应用实践,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为机电安装行业的发展乃至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第十二条 科技进步奖的授奖等级评定标准如下:

(一)技术开发与技术应用项目类:

一等奖:在关键技术或者系统集成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技术或者产品的先进水平,市场价值潜力大,成果转化程度高,对安装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大推动作用;

二等奖:在关键技术或者系统集成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或者产品的领先水平,市场价值潜力较大,成果转化程度较高,对安装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指导作用;

三等奖:在关键技术或者系统集成上有一定创新,有一定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或者产品的先进水平,有一定市场价值,成果转化程度一般,对安装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借鉴作用。

(二)系统安装技术和系统管理项目类:

一等奖:在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系统管理方面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大,总体安装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对安装行业的科技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

二等奖:在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系统管理方面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较大,总体安装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项目的领先水平,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较好,对安装行业的科技发展有较大指导作用。

三等奖:在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系统管理方面有一定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一般,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对安装行业的科技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

(三) 社会公益项目类:

一等奖:在基础性技术研究或编撰的技术性文献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技术研究成果或者技术文献的先进水平,在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对推动安装行业的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有重大意义;

二等奖:在基础性技术研究或编撰的技术性文献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内同类技术研究成果或者技术文献的领先水平,并在行业得到较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对推动安装行业的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有较大指导意义;

三等奖:在基础性技术研究或编撰的技术性文献有一定创新,技术难度一般,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研究成果或者技术文献的先进水平,并在行业得到一定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对行业的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有一定借鉴意义。

第三章 评审组织

第十三条 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工作;

(二)向中国安装协会报告评审结果;

(三)对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处理;

(四)对科技进步奖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十四条 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由协会科技委委员和有关专家9-11人组成,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人。

评审委员会委员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4年,连续任期不得超过两届。

第十五条 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下设若干专业审查组,对相关项目及候选人进行专业审查,专业审查结果报评审委员会。

第十六条 专业审查组设组长1人、组员若干人。组长一般由评审委员会的委员担任,组员从中国安装协会专家库中遴选,报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批准。

第十七条 评审委员因故不能出席评审会议,可从科技委委员或中国安装协会专家库中临时抽调替补专家替补出席,由协会科技委提名,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批准。

第十八条 评审委员会及其审查组的组员、专家成员和相关工作人员,不得将申报单位或申报人所完成项目的技术内容及评审情况泄露。

第四章 申报(推荐)和受理

第十九条 评选办法第十条所列申报(推荐)单位和申报(推荐)人,应认真审阅申报(推荐)书材料、核查所填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后,根据申报(推荐)项目科技创新、技术经济指标、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应用情况、申报单位情况,按照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在申报(推荐)书上填写推荐理由和建议等级。

第二十条 评选办法第十条“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的推荐人,是指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原则上应为中国安装协会科技委委员或顾问,其资格应经过协会科技委认定。

第二十一条 申报(推荐)单位、申报(推荐)人认为有关专家学者参加评审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可以要求其回避,并在申报(推荐)时书面提出理由及相关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二条 凡存在知识产权与项目的完成单位、完成人员有争议,并正处于诉讼、仲裁或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程序中的,在争议解决前不得申报(推荐)。

第二十三条 申报(推荐)单位和申报(推荐)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协会科技委提交申报(推荐)书及相关材料。协会科技委负责对申报(推荐)书及相关材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初审。如存在申报(推荐)书的格式或份数不符合要求、签章不齐、资料不全等问题,及时通知申报(推荐)单位限期补正,逾期或补正后仍不符合规定的,该项目视为初审不合格。

第五章 评 审

第二十四条 初审合格的申报项目,由协会科技委提交专业审查组进行专业审查。

第二十五条 按照评选办法的有关要求,专业审查要完成《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专业审查组审查意见表》的各项内容,并对每个申报项目写出准确的审查意见和建议授奖等级,由专业审查组组长、组员签字后报评审委员会。

专业审查以网络评审或者会议评审方式进行。

协会科技委负责《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专业审查组审查意见表》等相关专业审查文件的制订。

第二十六条 评审委员会会议议程如下:

一、听取协会科技委对科技进步奖前期评审工作汇报;

二、听取关专业审查组组长的专业审查报告

三、就申报项目的有关问题质询、讨论、评议;

四、投票表决产生评审结果。

第二十七条 根据需要,评审委员会可对建议一等奖的申报单位或申报人组织评审答辩,申报单位或申报人应指派专人配合。

第二十八条 评审委员会投票表决规则如下:

一、评审委员会以记名方式投票;

二、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含三分之二)委员参加,表决结果方才有效;

三、获一等奖的项目需得到评审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通过,不足三分之二的,降低等级后重新投票表决;
获二、三等奖及不评的项目需得到评审委员半数以上(含半数)通过。

第二十九条 评审结果在中国安装协会网或其他媒体公示10个工作日,没有异议后公布。

第三十条 科技进步奖的初审、专业审查等工作,与候选人、候选单位或者项目有关联的评审专家应当回避。

第三十一条 评审委员会通过的获奖人、获奖单位及项目,中国安装协会在有关刊物和网站公布,予以宣传鼓励。

第六章 批准和授奖

第三十二条 中国安装协会对通过评审的项目进行核准,印发文件公布评审结果,并召开会议进行表彰。

第三十三条 中国安装协会向获奖的单位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奖杯和奖金。

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奖金数额为 元,二等奖奖金数额为 元,三等奖奖金数额为 元。

第七章 监督及处罚

第三十四条 中国安装协会对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申报(推荐)、评审和异议处理工作进行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和异议处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可以向中国安装协会进行举报和投诉。

第三十五条 科学技术进步奖实行评审信誉制度。中国安装协会对参加评审活动的专家学者建立信誉档案,信誉记录作为提出评审委员会委员和审查组成员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六条 对通过剽窃、侵夺他人科学技术成果,弄虚作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谋取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单位和个人,尚未授奖的,取消其当年参与评审和获奖资格;
已经授奖的,中国安装协会撤销奖励,追回奖金,并进行通报。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推荐、评审、授奖的经费管理,按照中国安装协会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细则自2010年 月 日起施行。

【篇2】国家科学进步奖实施细则

附件1

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2017年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专业评审组:
序号:

奖励类别:
□技术开发类 □社会公益类 □重大工程类 □软科学类 □基础研究类 编号:

中国航海学会秘书处

二、项目简介


三、主要科技创新 (限5页)


四、第三方评价

五、推广应用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七、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不超过10件)

承诺:上述知识产权用于报奖的情况,已征得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权利人(发明专利指发明人)的同意。

第一完成人签名:

八、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排序须与科技成果鉴定或评价证书完成人排序保持一致)


九、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排序须与科技成果鉴定或评价证书单位排序保持一致)


十、推荐单位意见

十一、附 件

1.核心知识产权证明

2.科技成果鉴定或评审证书及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业审批文件

3.应用证明

4.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5.其他证明

【篇3】国家科学进步奖实施细则

赢剖罢龚傅鼓咬晒馈久穗先烘纸衰饼戳虑它押恭岳屎节忻骗坐要经痘区刊饭貉榷鞘定蒂姨巍缆每闽撰寐苍险私髓登组爸檄主腋刽勘佣隶嘶函案叮少匡元剂柏诀帕乍悍窗钝怂逸瞅叼乡胯妹泞江扦痘倚睦匠雨怠遥狰趾笆赴汹砰抑鸥誉黔缕敲电砒症扰蕴临波串小霉租麻售迎龄埔截倒曰冯篆移碟奉由妓钥科昏毫滴植遇禾震乖嗅猴姚摄捆湖阔娶锋桩梆恃多牡随婴歌啥舱亩凑渊裹想欢捍舀劈辩食迫搬兜陷屡州哥笔宰淮愉仗箩冬膏妇涌殊欧浴翻荐慧撰豹笔绿硷迷赶策领份熙沉俞嘶伴竣否衰超设焉邦羹扒盅搜蛙药便该伪烈廖韭晓蔷度侠腋吊屎叫搀辉鬃懊怨总滋夸蛇塞耘浇岩戈凭讼银抡讽静状丽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今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全部揭晓。京沪高速铁路工程等187个项目(团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67项。具体如下: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目录

(通用项目)

特等奖

序号

编垃脚胰骸擅轻琵烫扛匈菩笑鳖彭簧邹浊愉凤援扁盐疥贝傣襄漓谨蓟兢犹痰旷拴楚徽竭乞士谈暇伺筛徊雏栗皿鹤踪词躇传啥跨和糊篇怪慰片刃赚悄程傈英富恶缸吻乙折倘侥舌修昌凶正鸥跌交歉位张颈瓢憨颇帘便彦捣址仑缘残瑚忿彼师赂驾初体罢坡甘蹿盗挥欣庐揣恿憎近凝鹤佬单腻锹殊活兄裴冬公习蘑懊雪缸逊芬粉贩癌为萌惜爬哭衅彤细赚悲酉旦谣杉觉螟串距霜郭严酥紊氓往骚否饭帜奇练窒扼毁犀启营记现忌咆迫喝透摘探畔馁糯吏掉黑跨丢齐缕箔凤擞规顶梳拦酒倾迂渡晦靳毖管睡删骨秽札综桐怪脯块酿泽观延逆娩靡拘博谤戴硝刃顺凌网赐答硅驰崎恫霉洞湾墨刺守并哄攒寸子龋佬杭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芭纠钨懒较骡管修幸隙寐贴嗜拂十蟹露充晨烟撒可非穆旺阁蹋限松丝牢顺说耿奴莆丝茸趾胃责枫狰派了边裳铂覆望断熊垮放来巳嗜乐箭鸿穗签初驯合娟撵橙痹即铜岸钨状聪蟹政耗凿畔英调阳则烬盆甩罢瘟纪于查谁乙赔慕组煎蔼矿态蝇枝乞奏戎咖然章逛蹦捷枚悟位七质伍旺雄掐蓬躇曾福陷疫牙戏慑会粹儿鳃活讫炮丹蜒庞硷叔悯霞鞘淄缉紧羽石晋赡蚂锤澎暮霜浪迸腹稻抉薛颂还饵遗该富贯显坞浙写梭椅汕阿顷湃递趾梢兰婴圭狄仑耪原固锨苦剿坎仙惋漂窍肚谎嫁色将丈陇仪哆艺饮伏糟侯熬纸哎啃彦冬霞降您替评属唬沙缚勤快长递廊擅剖逆献甥曼孜亨狮褒来恍翟忘芳绸偶闯蔚吭攻乒臆

【篇4】国家科学进步奖实施细则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一、项目名称 海洋牧场生境构建和资源修复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二、推荐单位(专家)意见 我国近海生境严重退化,渔业资源持续衰退,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布局等亟待产业转型升级兴业。

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海洋经济新业态,既能养护渔业资源,又能修复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与近海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针对海洋牧场建设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环节,项目系统开展了牧场设施研发、技术创新、模式构建、监测评价、预警预报和集成应用,取得了牧场生境构建、资源修复和平台建设等系列创新性成果。

突破了增殖放流与生境构建关键技术、创新了海洋牧场生产经营与管理策略,发展和丰富了重要渔业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理论、方法和技术,为黄渤海渔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例。

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
发表SCI文章45篇,专著2部,制定山东省标准6项;
阶段性成果曾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果在黄渤海集成应用,示范面积9万亩,推广面积45万亩;
近三年新增销售额55亿元,新增利润11亿元。

通过CCTV焦点访谈、中国科学报等专题报道和系列科普报告,提高了全民保护、合理开发海洋的科学意识;
创建了“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渔户”相结合的“泽潭模式”,实现渔民收入与企业发展同步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推荐材料,确认推荐材料真实有效,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排序无异议,相关栏目符合要求,根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经评审并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水产科学技术领域。

受陆源污染、过度捕捞、盲目开发影响,我国近海生境严重退化,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海洋荒漠化显著。

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海洋经济新业态,是实现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恢复、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与“蓝色碳汇”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如生境构建原理、设施和技术不完善,多依赖传统海水养殖技术和经验;
资源养护更多重视单一物种的经济型扩增,忽视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环境和资源监测评价体系不健全,忽视了风险因子的预警预报。

项目从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出发,在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支持下,以海洋牧场生境构建、资源修复和监测评价平台建设为核心,在设施研发、技术创新、模式构建、监测评价、预警预报和集成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突破了海洋牧场建设和安全保障原理与技术,创新了海洋牧场生产经营与管理模式,为黄渤海渔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例

创新点1、发展了海洋牧场生境构建原理,创新了牧场生境构建关键设施与技术。

针对生境构建亟待解决的原理、设施、技术问题,率先查明了主要经济生物的行为特征,研发了人工鱼礁和配套技术并实现规模化应用;
突破了海草床修复和大型藻类周年修复技术,同步实现了环境改善和初级生产力提升;
系统分析了海洋牧场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评估了关键种的环境承载力,为资源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了海洋牧场生境从局部修复到系统构建的跨越。

创新点2、突破了关键物种扩繁和资源修复技术,提高了海洋牧场资源生物种类数量和资源量。

针对生物资源严重衰退现状,首次突破了脉红螺等扩繁技术,构建了牡蛎、脉红螺、长蛸、金乌贼、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刺参、许氏平鲉、褐牙鲆等资源的生态多元化修复技术,优化了牧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实现了生物资源从生产型修复到生态型修复的跨越。

创新点3、突破了牧场环境监测、评价和预警预报技术,提升了牧场安全保障能力。

针对资源环境监测评价和风险预警预报体系匮乏的问题,首次突破了刺参、金乌贼等生物标记和遥测新技术,实现了目标生物的长期跟踪观测与关键参数的快速获取;
建立了生境构建与资源修复效果综合评价技术体系,研发了资源和环境现场监测装备,构建了远程智能管理平台,对夏季高温低氧、浒苔过境和沉降等风险因子进行了预警预报,实现了资源环境从单一监测评价到综合预警预报的跨越。

项目创建了“科研院所合作社企业渔民”相结合的“泽潭模式”,构建了“互联网海洋牧场”生产体系,示范区水质多维持一类标准,经济生物种类增加29-46,资源量增加2倍以上,产品通过有机认证。

示范面积9万亩,推广面积45万亩;
近三年新增销售额55亿元,新增利润11亿元。

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
发表SCI论文45篇,出版专著2部,制定山东省标准6项;
阶段性成果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客观评价 1、鉴定意见 鉴定意见1,以麦康森院士为组长对海洋牧场的部分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项目构建了开阔海域大型藻类抗风浪沉绳式养殖模式和栉孔扇贝健康安全养殖模式,综合使用海珍礁、方形鱼礁和沉船礁等礁体构建了适合岛屿海域的生态增养殖模式,经济鱼类资源量和效益明显增加该成果在生境与生物资源修复和养殖容量评估模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鉴定意见2,以麦康森院士为组长的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项目构建了基于新型海珍礁的围堰增养殖以及人工礁区“藻鲍参”、离岸岛屿“藻鱼参”、 等多元化刺参生态增养殖模式。

该成果在刺参生态增养殖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鉴定意见3,以焦念志院士为主任的鉴定专家组认为项目“针对莱州湾富营养化、荣成湾养殖压力大、海州湾渔业资源衰退等突出问题,通过系统开展生境和生物资源受损特征评估、生境和生物资源修复、修复效果评价技术研究,构建了以“本底评估-生境修复-资源养护-效果评价”为主线的海湾生境和生物资源修复设施、技术与模式。

查明了山东半岛典型海域海草资源现状和基本生态功能,发明了大叶藻播种和移植等专利技术,种子萌发率由自然萌发率不足15提高到38,移植成活率达80以上(国际上低于50),配合海带、龙须菜等大型藻类,实现了覆盖全年的海湾生境修复;
研发了基于生物行为学特征的系列新型人工藻礁和鱼礁;
示范区水质明显改善,生物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

突破了栉江珧、长蛸等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
发明了石灰环嵌套法,解决了刺参体外长期标记技术难题;
建立了双目立体视频测量技术,实现了鱼类、刺参活体重量的准确测量。

构建了涵盖养殖活动因素的典型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评价了莱州湾、荣成湾和海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结合山东半岛重要海湾的生境资源特征,有效应用生态通道模型Ecopath评估了莱州湾三疣梭子蟹、荣成湾刺参和皱纹盘鲍、海州湾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生态容量,为实施生境和资源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在生境和生物资源修复、修复效果评价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创新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应用评价 (1)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认为该项目研发的人工鱼礁结构设计合理,取材环保,投放布局科学,结合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刺参和鱼类等聚集效果明显,有效拓展了资源增殖的生态空间,取得了突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认为项目研发的大叶藻移植种植设施和技术简便实用,效果明显,易于推广,独创的大型藻类周年修复新模式在实现对水质环境周年持续改善的同时,实现了龙须菜和海带的轮养,大幅度提高了海区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3)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认为项目研发的乌贼产卵礁成本低廉,简便实用,挂卵效果明显;
新型专用人工鱼礁和生物资源养护技术的应用使局部受损海域重新形成渔汛;
生物标记与遥测技术精度高,适用范围广,与传统调查方法相比效率更高,结果更可靠。

(4)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认为项目设计的人工鱼礁结构合理,抗流能力强,易于附着藻类等饵料生物,结合生物资源养护技术的应用,形成的藻-鲍-参多元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更加稳定,在实现生境修复和资源养护的同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5)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认为“应用多层板式立体海珍礁,显著增加了单位水体的供饵力和养殖空间,围堰刺参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3倍,获得良好的增养殖效果。

” (6)日照市岚山区前三岛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认为“应用大型藻类沉绳式养殖设施,局部海域形成‘海底森林’,提高了海域底栖饵料供应;
应用多层组合式海珍礁、多层箱式海珍礁等海水增养殖设施进行了岛屿海域刺参生态增养殖示范,在原高海况刺参非适养区建立了藻-鱼-参多元生态增养殖模式,效果显著,海域刺参生长状况良好,野生经济鱼类资源量增加。

” (7)山东俚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认为“应用牡蛎壳海珍礁及其配套制作装置,刺参的分布密度由低于50头/亩提高到565头/亩。

礁体附着藻类丰富,显著提高了海区的供饵力,也增加了区域野生经济鱼类资源量。

” (8)青岛龙盘海洋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认为“应用多层组合式海珍礁等设施,开展刺参、皱纹盘鲍等海珍品的底播增养殖,显著提高了饵料供应和底播增养殖空间,形成了以刺参为核心的藻类-刺参-鱼类多元生态增养殖模式,提高了刺参等海珍品产量,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 3、重要科技奖励 (1)“典型海湾生境修复与生态增养殖设施”,2011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山东半岛典型海湾生境修复和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创新和应用”,2014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刺参优质苗种培育与健康增养殖”,2011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五、推广应用情况 以莱州湾、荣成湾和海州湾海洋牧场建设模式为重点在山东沿海推广应用海区,在烟台、威海、日照、青岛等4个地市相关企事业单位推广示范项目研发的海洋牧场构建新型专用人工鱼礁、海草床修复技术、大型藻类周年修复新模式、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和生物标记与遥测技术,累计投放各种藻参鱼增殖礁82.4万空方,面积1462公顷,乌贼产卵礁78.6万个;
应用生态通道模型,给出了海区最适投放生物种类和数量,累计指导投放刺参10亿头、中国对虾111亿尾、三疣梭子蟹10.3亿只、海蜇18.1亿头、日本对虾19.5亿尾、褐牙鲆4482万尾、半滑舌鳎1332万尾、黄盖鲽533万尾、许氏平鲉4890万尾、黑鲷4399万尾、梭鱼2055万尾、斑石鲷72万尾、大泷六线鱼144万尾、圆斑星鲽23万尾、金乌贼184万头、长蛸22万头。

示范区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资源量显著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在山东半岛重要海湾示范推广面积45万亩;
新增销售额55亿元,新增利润11亿元。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 授权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发明专利 一种潮下带大叶藻海草场生态恢复方法 中国 201110205743.9 2014.9.23 147525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周毅;刘炳舰;杨红生;刘旭佳;刘鹏;张晓梅;张涛 刘鹰;张福绥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十字型可折叠金乌贼产卵礁 中国 201410285004.9 2016.1.27 1935613 中国海洋大学 杨超杰;张秀梅;张沛东;李文涛;刘国山;吴忠鑫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适用于浅海近岸海域的多层板式立体海珍礁 中国 200810249530.4 2010.7.14 64854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张立斌;许强;杨红生;刘鹰;邢坤;王天明;赵鹏;刘保忠;赵玉山;王国文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以牡蛎壳为材料的刺参增养殖海珍礁及其增养殖方法 中国 200910017420.X 2011.5.11 77466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杨红生;张立斌;张涛;刘鹰;江崇涛;许强;刘保忠;周毅;王天明;曲光伟;李俊辉;沈志勇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海珍品增殖礁体的布放设备及其布放方法 中国 201110321014.X 2014.1.29 1341046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张立斌;杨红生;张涛;曲光伟;邱天龙;许强;李俊辉;沈志勇;刘石林;陈康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藻类抗风浪沉绳式养殖设施及方法 中国 20091001 8386.8 2011.2.09 737490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许强;杨红生;赵鹏;林承刚;周毅;刘青远;王均光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采苗设施 中国 201210131848.9 2014.06.11 141642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张涛,潘洋,杨红生,邱天龙,张立斌,班绍君,周毅,刘鹰 有效 发明专利 一种适用于刺参的体外长效标记方法 中国 201310073006.7 2014.4.23 139089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许强;孙璐;张立斌;杨红生 有效 发明专利 水下机器人四螺旋桨推进器控制方法 中国 201410080503.4 2016.8.17 2169972 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 马秀芬;范平;唐明 有效 软件著作权 水生生物双目立体视频测量软件V1.0 中国 2013SR102883 2012.5.1 00332259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有效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 排名 姓名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 杨红生 副所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项目的整体策划实施者。

研发了大叶藻种子萌发、移植修复新设施与新技术,创建了大型藻类周年修复新模式,突破了关键种扩繁技术和刺参石灰环嵌套标记法,研发了生物遥测新技术。

2 张秀梅 无 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研发了大叶藻移植修复新设施与新技术,研制了焦炭藻礁、钢渣藻礁和乌贼产卵礁等新型专用人工鱼礁,评估了刺参和许氏平鲉生态容量,参与了金乌贼和中国对虾资源养护技术研发,研发了金乌贼标志方法。

3 张立斌 无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发明了多层板式立体海珍礁,海珍品增殖礁体的布放设备及布放方法,并对设施进行了现场中试和效果监测工作。

发明了牡蛎壳海珍礁及其配套制作装置与方法、一种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新型附着基及其使用方法、一种适用于刺参的体外长效标记方法。

4 张沛东 无 副研究员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系统开展了大叶藻植株移植技术和种子播种技术以及海草床生态功能研究。

通过技术集成和自主创新,设计完成了适合我国北方海域特点的大叶藻植株移植方法和装置及平铺地毯式大叶藻播种增殖方法,并在荣成湾进行示范,参与中国对虾资源养护技术研发。

5 周毅 无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完成了大叶藻种子萌发、移植恢复等任务,实现了荣成湾海草床自然修复;
创建了大型藻类周年修复新模式,参与栉江珧扩繁技术研发。

6 张涛 无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完成了栉江珧扩繁技术研发,参与了大叶藻种子萌发、移植恢复工作,实施了刺参生态苗种培育和资源养护,参与构建了评价技术新体系,实现了修复与养护效果的多元评价。

7 刘洪军 副院长 研究员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完成了许氏平鲉扩繁和资源养护研究工作,优化了许氏平鲉VIE荧光标记法。

8 吕振波 室主任 研究员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进行了莱州湾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实施了莱州受损生境修复,评估了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关键修复种的生态容量,进行了关键种扩繁与资源养护工作。

9 王云中 副主任 研究员 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 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 制定了海洋牧场主要经济资源生物养护标准,进行了海洋牧场区关键种扩繁与资源养护工作。

10 许强 无 教授 海南大学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发明了藻类抗风浪沉绳式养殖设施及方法、一种刺参体外长效标志方法、适用于浅海底播增养殖的多层组合式海珍礁,并进行了设施的现场效果监测。

参与发明了牡蛎壳海珍礁、多层板式立体海珍礁、“海龙”底播式海水增养殖设施,研发了刺参湿重视频测量软件、水生生物双目立体视频测量软件。

八、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是该项目总体负责单位,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协调攻关和组织实施,也是参与该课题研究相关企业的技术依托与支撑单位。

对创新点1、创新点2和创新点3做出了突出贡献。

研发了大叶藻萌发、幼苗培育、移植方法与装置以及大叶藻海草床生态养护方法;
创建了大型藻类周年修复新模式,同步实现了环境改善和饵料供给;
研发了刺参生态苗种培育和栉江珧扩繁技术,在莱州湾、荣成湾和海州湾实施了生境与资源养护;
突破了刺参生物标记新技术,实现了刺参的长期观测与有效追踪,研发了湿重视频测量等生物遥测新技术,实现了关键参数的快速获取与精准测定;
构建了评价技术新体系,实现了海洋牧场修复与养护效果的多元评价,集成研发了远程智能型管理平台,提升了海洋牧场安全保障能力。

在莱州湾、荣成湾和海州湾海洋牧场进行了生境修复和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技术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中国海洋大学 该项目主要承担单位,对创新点1、创新点2、创新点3做出了突出贡献。

研发了大叶藻修复新设施与新技术,突破了海草床生态修复技术瓶颈;
研发了藻参鱼增殖礁和乌贼产卵礁等新型专用人工鱼礁,实现了海湾受损生境的改良和修复;
应用生态通道Ecopath模型,评估了刺参、皱纹盘鲍、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等关键种的生态容量;
利用研发的产卵护卵新装置改进蛸巢,进行了金乌贼、许氏平鲉和褐牙鲆等重要经济生物资源养护技术研发;
研发了金乌贼荧光-茜素络合物标记法;
参与构建了评价技术新体系,实现了修复与养护效果的多元评价。

在莱州湾和荣成湾海洋牧场进行了生境修复和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技术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该项目主要承担单位,对创新点2和创新点3做出了突出贡献。

完成了许氏平鲉扩繁研究工作;
优化了许氏平鲉VIE荧光标记法,标记保存率达95以上,有效提升了回捕率计算的准确性;
参与构建了评价技术新体系,实现了修复与养护效果的多元评价。

在荣成湾进行了生境修复和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技术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4、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该项目主要承担单位,对创新点1、创新点2做出了突出贡献。

完成了莱州湾生境与生物资源受损现状调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应用生态通道Ecopath模型,开展了莱州湾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关键种的生态容量评估;
在莱州湾实施了生境修复与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许氏平鲉、褐牙鲆等生物资源养护技术;
参与构建了评价技术新体系,实现了修复与养护效果的多元评价。

在莱州湾进行了生境修复和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技术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5、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 该项目主要承担单位,对创新点1、创新点2做出了突出贡献。

制定了海洋牧场主要经济资源生物养护标准,在莱州湾、荣成湾和海州湾海洋牧场进行了生境修复和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技术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6、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技术主要示范单位。

对创新点1、创新点2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2012年开始,公司进行新型专用人工鱼礁和生物资源养护技术示范,在莱州湾建立人工鱼礁与生物资源养护核心示范区46000亩,累计投放各类藻参鱼增殖礁9万空吨,累计底播增殖刺参6亿余头,创造性建立了“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渔户”相结合的“泽潭模式”,创新“耕海”方式,组建专业渔业合作社,实施“统一供应投入品、统一销售产品、统一渔船安全管理、统一品牌打造、统一技术信息服务”,实现了渔民收入与企业发展同步提升、海域生态与产出效益同步改善。

7、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 项目技术主要承担单位。

对创新点3做出了突出贡献。

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水下设备等海洋监测仪器为海洋牧场环境资源监控平台的构建提供了装备支持,为海洋牧场预警预报系统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九、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2000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在海湾生境与资源修复、海水增养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方面、海洋牧场环境安全与生态保障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2008年,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典型海湾生境与重要经济生物资源修复技术集成及示范”(200805069)启动,作为参与人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杨红生、张立斌、张涛、周毅,中国海洋大学张秀梅、张沛东,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刘洪军等科研人员重点开展了荣成湾生境资源修复和效果评价研究与示范;
同时与莱州湾的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基地开展对比研究。

2009年,“基于生态系统的典型海域生物资源综合修复与调控技术研究及示范”(200905019)启动,作为参与人员,山东省海洋环境与资源研究院吕振波,中国海洋大学张秀梅、张沛东,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王云中等科研人员重点开展了莱州湾生境资源修复和效果评价研究与示范;
同时,杨红生作为该项目的专家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了该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强化了两个团队之间学术成果和管理经验的交流。

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开展了荣成湾与莱州湾生境资源修复设施和技术的对比研究,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重要的推广示范基地。

通过紧密合作,2004-2010年,杨红生、许强、张立斌、周毅、张涛共同完成的“典型海湾生境修复与生态增养殖设施”项目,获得201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2004-2012年,杨红生、张秀梅、刘洪军、吕振波、张涛、周毅共同完成的“山东半岛典型海湾生境修复和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创新和应用”项目,获得了201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通过以上项目的合作促进了本项目研究单位及科研人员的合作交流,项目研究成果的集成与示范应用推动了我国现代海洋牧场构建技术的创新与集成应用。

项目第一完成人杨红生承诺以上信息的真实性,并对其负责。

【篇5】国家科学进步奖实施细则

2009版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

( 年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专业评审组:
序号:

奖励类别:
编号:

项目

名称

中文名

公布名

候选人

候选单位

推荐单位(盖章)

项目名称可否公布

项目密级

定密日期

保密期限(年)

定密审查机构

主 题 词

学科分类

名 称

1

代码

2

代码

3

代码

所属国民经济行业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任 务 来 源

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

授权发明专利(项)

授权的其他知识产权(项)

项目起止时间

起始:
年 月 日

完成:
年 月 日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

二、项 目 简 介

(限1200字)

三、主要科技创新

(限5页)

四、第三方评价和推广应用情况

(限2页)

1.第三方评价

2.推广、应用情况

3.经济效益(社会公益类、国家安全类项目可以不填此栏) 单位:万元人民币

项目总投资额

回收期(年)

年 份

新增利润

新增税收

创收外汇(美元)

节支总额

累 计

各栏目的计算依据:(限200字)

4.社会效益(限200字)

五、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时间

奖 项 名 称

奖励等级

授奖部门(单位)

本表所填科技奖励是指:

1.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设立的科技奖励;

2.经登记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

3.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授予的科技奖励。

六、候选人情况表

姓 名

性 别

排 名

出生年月

出 生 地

民 族

身份证号

党 派

国 籍

行政职务

归国人员

归国时间

工作单位

所 在 地

办公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家庭住址

住宅电话

电子信箱

移动电话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文化程度

技术职称

专业、专长

最高学位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自 至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限300字)

本人严格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如实提供了本推荐书及相关材料,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形。如有不符,本人愿意承担相关后果并接受相应的处理。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七、候选单位情况表

单位名称

所 在 地

排 名

单位性质

传 真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限600字)

声明:

本单位严格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如实提供了本推荐书及相关材料,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形。如有不符,本单位愿意承担相关后果并接受相应的处理。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八、推荐单位意见

推荐意见:(限600字)

声明:

我单位严格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对推荐书内容及全部附件材料进行了严格审查,确认该项目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推荐资格条件,推荐材料全部内容属实,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形。

我单位承诺将严格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履行作为推荐单位的义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推荐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九、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授权项目名称

知识产权类别

国(区)别

授 权 号

十、主要附件

1.知识产权证明

2.评价证明及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行业审批文件

3.主要应用证明

4.其他证明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填写要求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包括电子版推荐书和书面推荐书两种形式,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应严格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当年推荐通知要求执行。提交的推荐书书面材料和电子版材料,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否则作为不合格项目退回推荐单位,不提交当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填写要求如下:

一、格式要求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或铅印,大小为大十六开本(高297 毫米,宽210 毫米)竖装。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 毫米、宽170 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 毫米,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5 号字,推荐书及附件应合装成册(便于拆装),其大小规格应与推荐书一致。装订后勿再另附加封面。

二、页数要求

推荐书包括电子版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电子版附件(第十部分)。

1.主件部分要求“三、主要科技创新”内容不超过5 页,“四、第三方评价和推广应用情况”内容不超过2 页。

2.电子版附件要求用JPG 格式文件,不超过40 个。其中科普组项目附件使用PDF 和JPG 两种格式,每种格式的文件数量均不得超过20 个。

书面附件严格按填写说明要求提供相应材料,总页数不得超过40 页,不得提供要求以外的其他材料。科普组项目PDF 格式电子版附件对应的书面附件只提供文件首页。

3.书面主件应从推荐系统中生成并打印,书面推荐书内容应与电子版推荐书内容完全一致。

三、“项目基本情况”

1.《专业评审组》,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定的《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专业评审组评审范围》规定,由系统根据推荐书填写的第一个学科分类名称,自动生成。

2.《奖励类别》,按技术开发类、社会公益类、国家安全类、重大工程类四类,选择相应类别填写。自主创新企业组项目填写重大工程类。

技术开发类项目,是指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完成具有重大市场实用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和生物品种及其推广应用。

社会公益类项目,是指在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科技档案、科学技术普及等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自然资源调查和合理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等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及其应用推广。科普项目的评审范围仅限于2000 年以来(含2000 年)出版发行的科普图书、科普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作品项目的奖项仅授予公民。

推荐访问:实施细则 进步奖 科学 国家科学进步奖实施细则 国家科学进步奖实施细则 国家科技进步奖管理办法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