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能力建设年

发布时间:2022-06-20 18:06: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加强能力建设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为加强能力建设年

为加强能力建设年3篇

第一篇: 为加强能力建设年

加强五种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干部整体素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着力提高党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再次强调了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主线,也是党的建设的关键。

一、执政能力建设的提出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在革命取得重大成功之时,毛泽东就非常关注执政能力建设,他告诫全党,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更艰苦,要求全党艰苦奋斗,努力学习。从而为使我们党为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做了较为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能力准备。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执政党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执政党应当是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怎样才是合格的等等,这实质上都是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特别提出领导干部的五条标准,其中,要科学判断形势,他们应该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讲究领导艺术,审时度势,驾驭全局,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党的十五大提出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执政能力建设的概念,强调了五个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把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提到了一个极为突出的地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我党在执政55年的历史中第一次专门作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大任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党的十七大强调必须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不断提高,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如今中国的现代化,又到了一个攸关未来的路口,“1949—2049”这一中国现代化的时间表,也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后半程”。靠什么保证现代化的持续性?靠什么续写“前半程”的辉煌与光荣?中国必须做出抉择,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时代的命题、发展的课题、现实的难题,在过去一年以前所未有的峻切,期待我们的破解之道,这场深刻变革,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又一次重要抉择。抉择更需要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今年2月7日上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努力掌握和善于运用贯穿于科学发展观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正确指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干部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素质的必要性

(一)一些干部能力方面存在恐慌,影响执政能力。中组部研究表明当前党群干群矛盾出现新特点:参与主体和发生领域逐步扩大;
矛盾的对抗行为和公开化程度不断增加;
矛盾的群体性、突发性和组织化程度日益增强。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素质和能力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
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
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一些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侈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
一些领导干部文化素质提高了,却越来越不会做群众工作了;
交通条件改善了,与群众的距离却接触越来越远了;
信息手段先进了,与群众的沟通却越来越少了,不善于与群众打交道已经成为干部执政能力的硬伤。

(二)干部执行力“缩水”,直接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在执行力方面存在:“机械”型执行,按惯例、凭经验,不讲创新,照搬照套。唯规定,不结合实际;
唯形式,不考虑效果;
唯经验,不寻求突破,长此以往,这种执行易滋生干部的形式主义。“主观”型执行,唯喜好,论心情,不讲科学,随心所欲。唯资历,不讲民主;
唯喜好,不讲原则;
唯心情,不讲责任,长此以往,这种执行易滋生干部的自由主义。“利益”型执行,图名利,重个人,不讲大局,唯利是图。唯团体利益,不讲大局;
唯个人利益,不讲奉献;
唯上级利益,不讲群众观念,长此以往,这种执行易滋生干部的利益主义。“无过”型执行,混日子,求平安,不讲作为,敷衍了事。唯热情,不求落实;
唯现状,不求长远;
唯好好,不求有功,长此以往,这种执行易滋生干部的悲观主义。破解执行力“缩水”难题,需要着力在提高领导干部政治力、操作力、创新力和约束力上狠下功夫。通过学习提升基层干部的素质,同时加强效能建设,在作风转变中增强干部的操作力。另外,要进一步优化干部选任机制,树立重执行的用人导向,加强执行中的监督管理机制。还可以通过双向交流、挂职锻炼等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干部参与城市拆迁、信访维稳、招商引资等重点或中心工作,让干部在一线实践历练中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增长才智,切实增强执行力。

(三)关于干部“怨气”调查说明必须加强干部能力建设,提高干部素质。人民网人民论坛关于干部“怨气”调查报告显示:对当前干部的心态,43.15%的受调查者选择“安于现状、平平常常的占多数”,36.2%的受调查者选择“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的占多数”,17.65%的受调查者选择“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占多数”。在公众看来,干部群体中“庸官”、“怨官”占有相当的比例,干部积极进取的一面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显然不够突出。

“您认为当前干部‘怨气’的轻重程度如何”,58.16%的受调查者认为干部“怨气”“重”或“较重”;
36.55%的受调查者认为“一般”,认为“轻”或“很轻”的占受调查者的5.29%。由此可见,近六成的受调查者认可干部“怨气”是比较重的。

“怨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72.5%的受调查者认为,“心态摆不正”是最主要的主观原因,“团队不和谐受排挤”(占总43.4%),“领导心胸小受压制”(占总38.6%)。33.53%的受调查者选择“单位基础差,工作起来困难多”,28.7%的受调查者选择“群众觉悟低,不理解不支持”,30.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对客观原因的判断,公众首先归因于领导和团队方面。干部最“怨”,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科学、不公正”(占总76.5%)、“领导水平差,不讲民主、瞎指挥”(占总72.3%)、“收入待遇低与付出不匹配”(占总68.2%)。当前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需要从全局上考虑来统筹兼顾;
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从体制上突破以整体推进。置身的是深水,面临的是激流,诸多问题盘根错节,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更需领导干部高瞻远瞩,和衷共济。

三、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的战斗力的基础,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载体。党的基层干部队伍状况的好坏决定了党的基层组织作用的强弱。广大基层干部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是通过基层干部的模范表率作用体现出来的,离开了基层干部的努力,党的基层组织就失去了主心骨。

(一)沈浩是一面镜子 党员干部都应该和他对照。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领导干部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具备主动创新精神和突出的谋划能力。但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个别干部以资历说事,中庸之道,甚至得过且过;
个别干部面对困难、难题,讲客观,不讲主观,推诿言辞很多;
有的干部有规划不落实,有措施不施行;
有的干部平常工作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只求无过等等。这些都是创新谋划发展意识不强的表现。这些问题是与当前形势极不相称的。要推进事业发展,不解决这些思想问题,不解决这些苗头性问题,势必会影响大局。

沈浩同志的最大特点是对人民群众有感情。他全心全意、任劳任怨、没日没夜、无私无畏地为老百姓干好事,干实事,用真情实意感动群众,终于把小岗村团结起来,使小岗村的发展走上了20年没有走上的快车道。能让群众感到离不开,这是一个党组织书记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一个基层干部取得的最大政绩,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说的,这是群众对党的干部的最大褒奖。沈浩同志是一个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他官不大,责任却很大,几千号人的吃穿住行都要看他的能耐,他把这种责任化成一种动力,解放思想、坚持原则、解决矛盾、干事创业,给小岗村民带来了希望和盼头,他是在对人民负责的信念支撑下,为群众办事,为群众造福,他是一个真正的向人民负责的基层干部。沈浩同志把到农村基层工作当作“干事创业的机会”,把到小岗村当书记看成是“组织的信任和赐予,是花钱买不到的责任和荣誉”。他在奋斗和付出中感受到了人生之乐,体会到了人生价值。沈浩同志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应该和他对照,想一想应该怎样对待群众、怎样对待组织、怎样对待责任、怎样对待人生。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牢记宗旨、一心为民,开拓进取、踏实干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努力做一个让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

(二)基层领导干部必须提高管理水平。日常工作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怎样科学管理?这是一个领导的基本功。目前一些旧有的错误做法,仍在某些干部思想中根深蒂固,比如:固执己见,独断专行,因循守旧,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调动积极性上,方法简单,靠“压、挤、卡”,不能让职工心平气顺的投入工作,形成消极怠工。在营造创业干事氛围上,不能发挥榜样作用,也不重视凝聚集体力量,甚至忽视党组织、班子的核心力作用。这些问题都很严重,不加重视,势必会影响事业的发展。

领导干部要既能干事也能共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领导干部不能干事,就担负不起党和人民的重托;
不能共事,往往是干不成事的。既能干事,也能共事,应当有机地统一起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基本的职责就是干事。只有在干事中,才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干成事,才能有效推动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然而,干事必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干成事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善于团结共事,是领导干部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和能力。

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真团结是大境界。团结是领导班子的生命,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实践证明,领导班子只有搞好团结,才能出凝聚力、出战斗力,讲话有人听、做事有权威;
才能出智慧、出成绩,什么压力都可以化解,什么难题都可以解决;
才能出干部、出人才,有健康成长的沃土,有成就事业的舞台。在团结问题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党性,也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宽容是维系团结最好的纽带和粘合剂。要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私心是影响团结的大敌,大家走到一起,是一种难得的缘分、一段难忘的经历。岗位是短暂的,事业是永存的,友谊是珍贵的,而团结又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关系到一方百姓的福祉。既已同舟,则当共济。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搞好团结,没有任何理由搞不好团结。

(三)基层干部应树立正确的职务观、名利观

名利上要有满足感,能力上要有危机感。一些干部能力不强、政绩平平,却把名利看得很重,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台阶”,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向组织讨价还价。这种“不知足”不仅与党的宗旨格格不入,而且对干部自身成长也是非常有害的。我们党一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干部应该有更高的觉悟和追求,以豁达的精神和超然的态度对待名利,用高尚的品德和境界约束自己的名利之心,始终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在首位。要经常想想那些英雄先烈,比比那些先进模范,看看那些困难群众。面对他们,我们应当为一味追求个人名利而感到羞愧!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在名利上不应攀比,而在工作能力上则应该提倡“攀比”。这种“攀比”,不是和自我比,不是和能力较弱的同志比,而是要与自己的职位要求比,与能力强的同志比,与其他同志的长处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比,与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比。只有比较,才能看到自己的短处和不足,才能激发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当然,我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能否化危为机,做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项工作,是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严峻考验。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恐慌”的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努力提高处理复杂问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对待职务升迁要有平常心。现在,一些干部在职务升迁上心态浮躁。3年以上的科级干部被提拔了认为是“该得的”,没提拔认为是组织“亏欠”他的。人皆有进取之心。干部希望职务进步快一点,可以理解,但是想得过多,则不可取。领导职位本来就是有限的,一个干部能否提拔、什么时候提拔,除了要看个人的素质和条件,更主要的是要看工作需要、领导班子结构、职数是否空缺等等。而且职务层次越高,职位就越少,提拔的几率也就越小。不可能个人想提就提,也不可能够了“年限”就提,在职位空缺与干部等待提拔这对“供求矛盾”中,永远是“求”大于“供”。每个干部必须想明白这个道理,放平自己的心态。服从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和群众选择,是干部对待职务安排应取的正确态度。干部在一定的职位上,首先应当想着如何把工作干好、干得更出色。做出了成绩,组织和群众会有公论。党的干部应当以踏实工作为荣,伸手要官为耻。对待职务安排,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要坦然面对个人进退得失,不计较、不攀比,经受住名誉和地位的考验。

(四)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党之所以屡经艰难而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坚强领导核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血肉联系。

一是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领导干部能否深入群众不单纯是一个意识和觉悟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勇气和能力的问题。干部不仅要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对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学习,以自己的素养和水平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尊重;
而且还要在同人民群众打交道中锻炼能力,凡事要从基层找依据,在人民群众中找方法,特别对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绕道走”,要敢于以正确的态度直面群众,从中积累经验、锻炼自己。

二是提高组织群众的能力。能否有效地组织群众和影响群众,既是一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水平问题。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组织群众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它要求领导干部在组织群众工作上必须做到:尊重和引导群众;
感召和带动群众,激发群众执行决策的热情,变指派命令为行为感召,变喊破嗓子为做出样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工作热情、工作业绩、人格魅力来影响和带动一般群众。

三是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当前,人民群众的生活虽然富裕了,但对干部的怨言却越来越多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些干部服务群众不到位,没能有效地提供服务,或者说是服务群众能力底下造成的。一些干部眼里的"小事",其实往往是上访群众家庭生活的头等大事。只有带着对百姓的感情去接访,才会有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成为现实,将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做,体现的是对百姓疾苦的感知程度和服务态度,更是党员干部应该思考的立场问题、原则问题。有了这种思想,便会主动地将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把自己视为普通群众的一员,自觉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

四是提高引导群众的能力。更好地宣传教育和发动群众,让群众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心甘情愿地跟党走,是做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迫切要求领导干部既要学会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群众,切实把群众的思想统一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
又要学会以朴实的道理教育群众,善于用群众身边的事例,用群众熟悉的语言,与群众的交流与沟通,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五)基层干部应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制定《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一个意见三个办法一起形成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2009年12月《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的印发和实施,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变当前干部管理中存在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去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重要里程碑。经济发展要求政府廉洁,《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明确了8禁止52不准规范了领导干部为民律己官德方面的纪律。今年中央有连发四个法规文件构成选人用人监督链条,《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重在加强干部选拔任用事前监督和上级监督,《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重在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党内民主监督,《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重在把市县党委书记履行选人用人职责与其自身的进退流转挂钩,《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划分5类责任主体 界定39种责任追究情形。这些法规告诉我们权力就是责任,有权必须尽责。强烈的责任意识是领导干部官德之魂。

责任是一种职责,一种义务,一种使命。由责任而产生的完成使命、履行职责的精神力量,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无论是对领导干部本人、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实践证明,领导干部有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执行力是一种工作态度、精神状态,是一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也是党性修养的具体体现,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提高执行力,我们需要更多的“三沉”式干部。我们的干部队伍总体上是有战斗力和创造力的,但也有一些“应付”式的干部,对情况不明不白、看问题不深不透、做事情不痛不痒。你“应付”工作、“应付”组织、“应付”群众,那么组织上就只好先“对不起”你。领导干部抓工作必须深入到基层一线、要精细,把精力花在推进工作落实、提高效率上,不能大而化之。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因为协调的周期太长,结果到了年底才“协调”到没有意见。协调的周期太长,损失的是时间和机遇,必须加强工作机制建设。一项重点工作要协调到所有部门都没有意见,有时是不可能的,牵头部门必须负起责任。工作中有点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总体决策中要把利的方面发挥好,把弊的方面最小化。任务要分解,责任要明确。重点工作都有小的任务分解,要根据各个季度的推进要求,按时间节点狠抓落实。时下,社会上流行这样一些说法: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这种观点使一部分人安享太平,无所事事,碌碌无为。究其心态,一是怕出力,怕麻烦,怕出事,怕承担责任;
二是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以致阳奉阴违,顶着不干;
三是确实理不出思路,想不出办法,定不出措施,想干干不了。这些不良风气如果得不到坚决纠正,任其蔓延,势必严重削弱党员干部队伍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势必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势必妨碍我们的科学发展。执行力的核心就是‘干’。作为领导干部,要有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如此,干劲就会更足,激情就会更多,执行力就会大大增强。

困难激发力量,转变催生希望。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解决困难唯一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艰辛成就伟业,奋斗创造辉煌。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抓机遇,以解放思想比勇气,抢抓机遇比速度,破解难题比力度,开拓创新比活力,干事创业比绩效,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一定要加快发展促和谐,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一定要凝心聚力勇跨越,团结一切力量、正视一切困难,不懈怠、不停滞、不折腾,讲奉献、讲团结、负责任,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不断谱写各族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第二篇: 为加强能力建设年

以加强能力建设为抓手 提升骨科医院党建品牌
作者:朱思刚 邱冰 陈侠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2017年第10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方面对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都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论述,本课题围绕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要求和规律。从各方面简要探讨了贵州省骨科医院目前党建工作的基本现状,并提出意识模糊、专职干部少、基层组织重业务轻党建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党建;
从严治党;
医院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作为基层党组织,贵州省骨科医院积极响应总书记从严治党的号召,结合医院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党建工作,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等各方面原因,党建工作仍旧存在着一些值得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贵州省骨科医院党建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省医院党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贵州省骨科医院也不例外,经过深入调查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专职党务干部少,知识储备不足。在党支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党委有专职党务干部,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党支部囿于医院实际条件,未配备专职党务干部,现有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都是兼职,且几乎都是一线骨干精英挑选而来。因此,医院的党务工作者存在着缺少专业知识的问题。由于医院的专业性较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很少考虑党务工作人才,绝大多数支部书记、支部委员是从业务人员中推选而来,到位后,其党务知识多是从支部书记例会上由党委书记培训以及自学两种渠道获得,因而缺乏专业的、系统的、全面的党务知识,从而限制了其党务工作视野和能力的提高。

第三篇: 为加强能力建设年

应急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5月30日,国务院安委办公室通报了近期盲目施救导致较大事故多发情况。近期,因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的较大事故呈多发态势,5月份以来已发生11起,事发时只有14人涉险,最终导致40人死亡、8人受伤。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死亡人员增多,其根本原因在于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自救互救能力低,出现这些问题的症结是企业应急能力低,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完善、没有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不按规定进行应急演练,即使有应急演练,在不少的企业也是只演不练,作业人员缺乏实战经验,不知危险是什么,不懂操作步骤,不会自我救护,更谈不上互相救助了。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必须做好事前预防、事中应急和事前处理三篇文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全生产必须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突出事故预防这个关键环节。但是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生产过程中人、机、物、环境等方面的危险因素失去控制,预防措施不到位,安全隐患不及时消除,事故发生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和分析,据此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强化事故应急管理成为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火墙”。

时下不少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不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急预案形式化,形式主义。只注重有预案,预案要件齐全,至于预案是否切合本企业实际,是否是从本企业的事故和伤害诊断情况作出的,是否具有针对性等等不管不问,应急预案不是为出现事故救援设置,是为检查准备的。二是应急培训表面化,面子工程。应急预案是否下发到企业的每一个从业人员,是否对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是否达到培训的目的和要求,不清不楚,仅仅是补一些培训记录了事。预案的形式化决定了应急培训教育的空洞和不切合实际。三是应急演练走过场。由于应急预案不完善,没有针对性,又缺乏演练方案,应急演练不可避免地存在被动应付的迹象。有些企业不管行业企业特点和可能发生的事故,一提预案演练就是消防演练;
有些企业没有营造真实的场景,搞“排演”;
有些企业要么不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一锅煮”,要么撇开原有的预案,另起炉灶;
不少企业应急器材不足,没有组织所有的相关人员参加演练等等。

因此,发生生产事故后,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自然顺理成章。所以,要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因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的情况,必须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加大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增强从业人员自救互救能力。

推荐访问:能力建设 为加强能力建设年 为加强能力建设年 开展能力建设提升年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