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跃升城市品质、增强群众获得感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08-16 13:36: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跃升城市品质、增强群众获得感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跃升城市品质、增强群众获得感调研报告

跃升城市品质、增强群众获得感的调研报告

人们因城市而自豪,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提升城市的内涵和品质,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更是呼应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建设和改造,中心城区规模不断拓展,区域功能逐渐优化,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最近三年,以全面推开城中村改造为标志,市委市政府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力度空前、成效显著,市民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入新时代,市委把全力实施城市品质跃升工程作为开启高水平“三个嵊州”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战略举措,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推出了更实的工作举措,顺应民意,合乎民心。

市政协把聚焦城市品质提升作为履职的重要课题之一,组建专题调研组,从市民品味城市品质的视角,于3月至5月期间,先后到建设、综合执法、市场监管以及开发区、城南新区、甘霖、黄泽等15个单位走访调研,召开8次座谈会,走访座谈120人次;发动全体政协委员开展“我为城市品质跃升献一计”活动,收到对策建议135条;专门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建议,并赴杭州拱墅区、桐庐县和绍兴越城区学习考察。经过梳理汇总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下齐心,攻坚克难,城市建设和管理成效显著

在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引领下,嵊州城市建设不断加快,“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中心工作强势推进,美丽城区、美丽集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创成效显著,实现了城市的美丽蝶变。

(一)定位清晰,城市发展规划日趋完善

按照统筹兼顾、远近结合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形成了从总规、专项规划、控规、分区规划到城市设计的较为完备的城市规划体系。先后邀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英国JTP公司、东南大学、重庆大学等一批高水平规划设计机构参与城市规划工作。以“三个嵊州”建设为总纲,启动了新一轮市域总体规划修编,明确了城市性质、规模、用地布局、综合交通、公共基础设施布局、城镇体系、开发边界等,形成了纲要方案。开发区结合二次创业编制完成了《浦口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打造三大园区为目标,精心谋划千亩智能厨具产业园、四千亩艇湖新兴产业园、万亩通道经济产业园,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城南新区围绕打造现代化新城区的目标,编制完成了《城南核心区总体设计》,积极推进《嵊新高铁新城区域城市设计》,按照智创园区、生态城市的目标定位,推进领带工业园区的提升改造和产城融合。

(二)破立并举,城中村改造获得决定性胜利

城中村改造是实现城市有机更新的必然途径,更是回应百姓诉求、改善居住环境的重大民生工程。自2015年全面打响城中村改造攻坚战以来,我市各级干部发扬“上下齐心、敢于担当、忘我工作、城改惠民”的城改精神,众志成城,兵团作战,通过五轮城中村集中连片整村拆迁,一大批居住环境差、违章建筑多、基础设施落后的城中村,相继得到拆迁改造。通过城中村改造,城南新区从一个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功能简单的城郊结合区发展成为活力迸发的城市核心区。

(三)内外联动,大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年来,建成或正在实施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甬金高速嵊州南互通东西接线、城东快速通道、527国道浦东至罗小线(浦罗公路)等城市主干道相继建成通车,环城南路、城西路二期、艇东路、明心岭路等多条城区道路得到提升改造,普田大道、南沿路、浦南大道等一批城市断头路相继打通,杭绍台高速公路、金甬铁路、杭绍台高铁、绍兴港嵊州港区中心作业码头相继开工建设,增设公共停车位4500个,改善交通拥堵点段18个。中心城区路网四通八达,市域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十字型铁路、一横两纵高速公路、五横七纵市域主干公路网正在构建,曹娥江水运振兴工程已经启动,多式联运、高效对接、内联外畅的大交通格局即将形成。

(四)神形兼修,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加快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美县级医院市人民医院顺利投入运行,高级中学、实验小学、中心幼儿园、文化综合大厦、档案大楼等相继建成。艇湖城市公园作为综合性市民公园的形象初显,越剧小镇一期项目基本建成。大力推进官河路、嵊州大道、“三江两岸”景观提升改造和8个旧住宅小区的全面提升改造,拉开了老城区大手笔有机更新的序幕。城南和城北入城口改造以及嵊张线、嵊义线、绍甘线等沿线沿路环境整治、美丽公路建设、诗画剡溪等一批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内外兼治,以点带线,串线成面,使得中心城区形象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五)开放包容,城市形象高端大气

以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发展环境的理念,聚焦聚力城市核心区建设,城市形象更开放、更大气、更现代。坚持每年举办城市土地招商发布会,以开放包容的招商营商环境,策划、包装、引进、落地了一大批高端房地产项目。绿城、碧桂园、新城、恒大、融信、金昌、蓝光等房地产翘楚实力入驻,鳞次栉比的品质楼盘建设比肩一二线城市。美妙三公里、新马桥、访戴桥等城市慢行系统建成通行,大型商业综合体鹿山广场、吾悦广场、和悦时代广场相继建成开业,城市不仅有颜值,也更有气质了。

(六)多管齐下,城市管理日益精细

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城区范围建立了智慧城管体系,实行市政、园林、环卫、亮化“四位一体”的督查考核和问题解决机制,初步建立了大城管格局。高质量推进“三改一拆”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改变。持续推进“五水共治”,处处呈现清水映蓝天的美丽景象。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功迈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之列,深入开展文明细胞“十大创建”、重点问题“十大整治”行动和“红立方”万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礼让斑马线的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二、审时度势,拉高标杆,正视城市发展的短板和不足

纵观过去三年,我市经历了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在取得丰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由于底子薄、积累问题多,我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品质,与周边先进县市相比,与市民的期望相比、

与市委提出建设独具魅力大花园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规划的整体性、严肃性和知晓度不够

从自然和历史条件来说,嵊州城市的整体格局较为理想,四江汇合,山丘环抱,历史文化悠久,组团式的城市格局独具特色。但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的特色没有彰显,其中的重要原因是规划的龙头作用发挥不够。规划的整体性缺乏。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虽已基本覆盖,但规划引导作用不强。总规与各项控规相互间没有严密配套,导致总规的刚性控制无法落实到控规,控规的指标体系管控效果不明显。如主城区四个街道的控规基本上是五年前编制的,一直处于边修编边实施状态,规划跟着项目变,引领作用不强。公共空间布局不尽合理,标志建筑、城市公园、街头绿地、体育设施偏少,形不成体现城市品质的系列节点。规划的严肃性不够。部分项目过分追求建设效率,前期准备不充分,规划审查不细致,导致存在功能定位和设计的先天缺陷,与城市的整体风貌、自然山水特色不相融合、不够协调。规划的知晓度不足。规划设计阶段,缺乏广泛征求意见的环节,规划设计形成后,又缺乏多渠道的宣传和公示,市民对规划编制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不够。

(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不够完善

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够完善,城市地下管网缺乏系统安排、整体提升,公厕、垃圾中转站、排污设施等配套不足,无法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城南核心区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相对缺乏。中心城区的绿地、袖珍公园明显偏少,停车场建设跟不上机动车的增长速度,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偏低,交通拥堵不同程度存在。

(三)山水生态优势彰显与人文内涵挖掘不深

嵊州城区,城隍山山形起伏有势,长乐江、澄潭江、新昌江、黄泽江在市区合成剡溪,多水汇流,一水多曲,山水资源禀赋优越,但山水空间的塑造缺乏整体规划,部分沿山、滨水地带环山不见山,临水不近水。老城区沿山(城隍山)、沿江(剡溪)、沿湖(剡湖)地带的改造更新不快,绿色视线走廊没有形成。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缺少亮点,“百年越剧诞生地、千年剡溪唐诗路、万年文化小黄山”这一城市品牌尚未落地塑造城市形象和城市符号。城隍坊、东前街一带的历史遗迹得不到有效保护和传承,至今没有打造形成区域性的历史文化街区。

(四)城市管理资源整合、力量统筹、责任落实不到位

我市城市管理水平虽有提高,但城市脏、乱、差现象往往治一治好一点,松一松就反弹。究其原因是未能从体制机制上有效整合部门资源。城市管理职能比较分散,部分领域存在着责任不落实现象,部分事项存在管理职能缺位,部门协调配合不够,管理与执法未做到无缝对接。智慧城市建设有待加强,信息共享机制还未形成,管理和执法力量没有统筹使用,尚未建立城市管理的快速反应机制和高效服务平台。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不高,社区服务中心存在人员配备不足、职责不清、资金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三产服务业普遍分散经营,划行归市工作相对滞后,商业街、特色街功能不明显,影响城市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精神塑造、价值引领、文明养成教育等合力不足

1995年嵊州撤县设市,提出“团结、自强、拼搏、争先”的嵊州精神,而这些年来,在教育引导和提高市民素质方面,缺乏有效的载体设计和持续的共同给力。公益宣传阵地设置和活动开展不足,核心价值观宣教活动不多,缺少以道德行为规范为重点的市民素质教育工程。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中,市民参与度不强,市民素质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垃圾随地乱扔,卫生死角仍然存在;遵守交规不自觉,机动车闯红灯、加塞、乱停现象时有发生,摩托车、电瓶车、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以及人车争道等屡见不鲜;社会公德意识缺乏,说脏话、随地吐痰、损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时有所见。

三、以人为本,综合施策,全力提升城市品质

城市品质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市区位条件特殊,既有位于浙江省四大都市圈中心位置的优越,又有周边城市崛起带来的空间洼地危机。我们必须扬长避短、主动作为,积极接轨浙江四大都市区建设,着眼从大湾区、大都市区、大花园、大通道、大走廊“五个大”的发展战略来推动嵊州城市发展,促进县域城市向都市区节点城市转型。

(一)着眼长远谋划,强化规划引领

规划是城市建设之本,是城市建设的蓝图。要突出规划的引领、统筹和协同,加快城市总规和重要地段的控规修编,做到科学制定、彰显特色、严格程序、刚性执行。

1.尽早谋划对接,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尽早谋划和主动对接,争取政策资源,突出“东联、西扩、中疏、南融、北优”,形成突破之势、合纵之势。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在规划上注重“留白”,给未来建设和发展预留空间和余地。尽早将黄泽镇部分村纳入主城区规划,加快开发区的东联南进,加强浦口与黄泽的功能对接,集聚要素资源,促进产城融合。重点打造嵊新衔接区。加快完成高铁新城控制性规划,谋划将甬金铁路以南、新昌江以西、澄潭江以东、和尚田以北的区域,作为接轨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来统筹推进。强化嵊新毗邻区的规划控制,尽早搬迁与城市功能不相匹配的工业厂房,为嵊新两地协同发展预留发展空间。精心谋划重点区块定位。研究并确定上三高速及甬金高速穿城段两侧、罗小线两侧、“三江两岸”、孝子坊区块的功能定位,制定控制性详规,纳入城市一盘棋规划。

2.突出底线控制,促进多规合一。新一轮总规修编中,要科学预测远期目标、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和“三区四线”(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绿线、蓝线、黄线和紫线),突出总规底线控制思维,维护总规执行刚性。总规修编后要重新划分城市控规单元,把总规中城市规模、配套设施等分解到各控规单元,形成上下衔接、形态可控的城市规划体系。尽早制定多规合一工作方案,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等纳入全盘统筹,形成全市一张蓝图的规划布局。

3.完善公共服务,规划布局公共场馆和绿地。总规修编中要明确重要公共场馆、公共绿地的位置和规模,把公共空间的建设作为城市品质跃升的支撑点。建议在每个城市组团设置不小于2万平方米的中心广场绿地,尽早在城南新区布局建设市民广场,尤其在三江汇合口要设置相当规模的公园绿地。严格控制河道两侧及山体周边的用地退让,建设活动不能破坏山体形态轮廓。

4.汇聚多方智慧,提升规划科学性和预见性。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不仅要向外邀请高水平的设计机构参与谋划,还必须坚持眼睛向内,广泛吸收市内社会各界的建议,汇聚民智民意,尤其要发挥多层次协商的作用,将规划方案在各个层面进行讨论、论证,使规划不仅体现专家的前瞻性、严密性,更具有广大市民的参与性、认同度。

(二)统筹推进建设,创造宜居环境

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丰满新城、更新老城,彰显生态和人文特色,努力实现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打造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现代化新城。

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性、引领性、支撑性作用。加强城市组团间的通道建设。强化城南至黄泽、城南至浦口的交通联系,缓解兴盛街的交通压力。改造提升城郊区域部分县乡道建设标准,加快越剧小镇路网及禹溪到崇仁公路的提升改造,使越剧小镇、温泉度假区的出行顺畅便捷。畅通公共交通微循环,根据城市各组团的客流量,科学设计公交线路及停靠站点,带动市民绿色出行。超前配套城南基础设施。未来3-5年,随着众多楼盘和高铁枢纽的建成,城南将增加5-8万人口,各项资源配套设置也要相应增加一倍左右。为此,要提前布局立体交通系统、慢行系统、综合管廊系统和生态系统等地上地下基础设施配套,尤其要提前做好核心区交通疏解相关的工程建设。提升改造老旧小区。明确菜单式改造内容,包括房屋修缮出新、基础设施改造、公共设施配套、环境整治美化等。利用拆危拆旧土地,因地制宜设置公共停车位。安装监控、路灯、门卫道闸等设施,提升小区安全性。参照周边县市经验,试点推进主城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

2.打造提升城市公共空间。要强化精品意识,打造提升城市公共空间,让城市更宜居宜游。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三馆一中心”作为城市的文化核心建筑,影响并塑造着城市的品位,也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品质。要立足长远,积极推进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市民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以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每一位市民。精心打造一批城市小品。把嵊州文化元素充分融合到城市景观打造中,在城南核心区建设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和城市主题公园;在主城区街头、广场、绿地等室外环境布置一些小型休闲设施,如亭、廊、椅、凳、桌等功能性小品以及叠石盆景、喷泉、花钵等观赏性小品,景到随机,不拘一格,增强休闲趣味功能。见缝插针布置袖珍公园。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加快各类公园绿地建设,见缝插针布置小微绿地,建设街头游园、屋顶花园,对城市边角区、空白地带、墙角等实施绿化,不断提高绿地覆盖率。

3.精心塑造城市特色风貌。传承历史文脉,做足山水文章,重点控制沿山、沿江、主城区及视线走廊范围内的建筑和绿化带,做到不骑山、不压水。尽快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城隍坊、孝子坊和东直街、东前街一带,原有建筑依地势兴建,历史遗迹丰富,人文底蕴深厚。要依托现有空间肌理,传承保护历史文脉,积极打造历史街区,重现越乡文化、饮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特色,留下乡愁和记忆。加强城隍山、亭山、彭山台地的生态保护。突出城隍山这个主城区后花园重点,摸清土地利用现状,严格控制违章建筑,开展生态修复和改造。加强亭山公园、彭山台地周围山体的保护,严格划定控制建设和限制耕作区域,防止过度开发造成对山体及植被的破坏。提升改造剡湖两岸景观。要重视开发江滨东路的景观资源,将现有的机电、电声产品零售商店整体搬迁,提升绿化档次和品位,提升改造剡溪沿岸景观,包

括绿化、步行道、休息平台、夜景亮化等,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品质休闲区,让剡湖这颗城市明珠焕发光彩。高起点开发艇湖公园的诗路资源。要把艇湖公园的山水美景与越乡文化有机结合,设计陆路和水路旅游线路,与新昌的唐诗之路旅游线路一体化布局,打造唐诗之路旅游的重要一站。精心开发艇湖公园周边地块,促进旅游、商业、服务等形态的有机融合,集聚更多人气,打造都市休闲经济版块。

(三)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城市管理绩效

城市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一座有品质的城市是建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我们要真正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在城市管理上求精求细。

1.整合资源,构建大城管体系。抓好顶层设计,完善大城管体制,是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成立城市综合管理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综合协调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城市综合管理联席会议作为常设议事协调机构,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城市管理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对存在交叉、扯皮的管理职责及时界定,对涉及多部门的管理事项进行统筹协调。适时调整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多家管理不如一家主抓,适时将市政公用管理、环卫管理、渣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职能归并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形成职责明确、责任明晰、运行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构建大城管格局。强化街道社区管理服务功能。调整优化四个街道的职能和机构设置,进一步提升街道的城市管理和服务功能,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专门负责城市管理,并设置配备相应的机构,切实担负起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厘清职能边界,制定完善社区准入事项清单,使社区工作者真正立足社区、服务社区。

2.强化保障,打造智慧城市。按照现代智慧城市的要求,建设与大城管模式相匹配的综合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和快速调度指挥系统,通过天眼补位,将公安摄像头纳入数字城管系统进行整合,形成城市综合管理相关事件发现、受理、处置、回告、检查、反馈的数字化处理闭环体系。要建立专业队伍,对数字化城管中心发现和指派的任务做到即时反应、即时处置,提高管理效能。中心城区要强化网格管理,明确网格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责任人,建立包案销号工作机制,切实减少重复投诉率,提升群众的满意度。随着城市管理手段更新和养护标准提高,要加强执法人员配备和执法装备建设,增加城区保洁养护费用,提高一线工人工资,为城市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着眼关键小事,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关键小事为抓手,狠抓落实,久久为功,使城市管理更精细到位。扎实推进划行归市工作。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有序推进划行归市工作。成立划行归市领导小组,将城区内零散的建材销售、五金加工、洗车维修、夜宵经营等向专业市场集中经营,方便群众消费,便于监督管理,切实提升市容市貌。老旧小区实行统一物业服务。参照越城区的做法,试点推行准物业管理模式,由街道牵头成立企业性质的物业服务公司,社区成立分公司,接手街道内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实行统一的物业服务模式,提升老旧小区居住品质。积极招引有实力的安保服务公司,推行物业公司准入制度,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开展城市管理顽症专项整治。每年确定一至两个主题,开展住宅小区内违章搭建、车棚车库改变用途、防盗窗加工、犬类管理、拉链马路、污目广告、不合规机动车等专项整治,集中力量突击整治一项,建立机制长效巩固一项,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对违规比较突出的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闯乱丢、乱设摊位等问题,要加大处罚力度,通过严格执法,形成强大的约束力。

(四)重视精神塑造,提升市民整体素质

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不单纯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区位条件的竞争、资源禀赋的竞争,更是品牌形象的竞争、综合环境的竞争、文明风尚的竞争。要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三城同创”为抓手,重视城市形象和精神的塑造,提升城市精气神。

1.结合核心价值观教育,提炼嵊州精神。“团结、自强、拼搏、争先”,作为嵊州原来的城市精神,在较长时间内对嵊州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在继承和发扬的同时,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新一轮嵊州精神大讨论,重点吸纳“开放、包容、开拓、超越”的新时代符号,培育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凝聚向上向善的

(本资料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推荐访问:跃升 调研报告 群众 跃升城市品质 增强群众获得感的调研报告 提升城市品质调研报告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