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心得

发布时间:2022-06-17 16:18: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校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心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党校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心得

党校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心得6篇

第一篇: 党校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心得

《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感想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关键时刻,党中央专门出台《意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意义重大而深远。

意见本身传达主旨鲜明,一是强烈的政治性,旗帜鲜明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二是鲜明的时代性,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历史背景,彰显了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鲜明态度;
三是明确的导向性,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对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容错纠错等提出要求,为各级干部担当作为树立了风向标,顺应了干部期待;
四是严密的系统性,统筹考虑影响干事创业积极性的关键因素,既有激励又有约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制度安排,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加油鼓劲。

习近平总书记年初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告诫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号召全党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本次《意见》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勇于担当的最后顾虑,指明了青年同志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路径和方向,给予了广大青年同志极大的精神鼓舞。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从现在起接下来的十年,是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奋勇前行、砥砺成长的十年,是我们自强不息,培育集团公司未来担当能力的十年,时间紧、任务重、挑战多。唯有拿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不驰于空想、不骛(WU)于虚声,踏踏实实,稳扎稳打,才能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才能走在时间前面,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深刻变化的国内形势下,集团公司发展面临诸多新情况、新挑战,投资发展部承担的责任和重担,哪一项要实现都不容易,都需要干事者极大的勇气和胆魄,也都需要精心谋划和顽强毅力。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唯有做好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努力的充分准备,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我们才能不断跨越障碍,走好新时代的人生路。

一是必须筑牢信念之基,从科学理论中汲取营养,涵养担当作为的底气,把“四个意识”融入血液、铸入灵魂,自觉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

二是必须注重见贤思齐,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历史担当、浓厚的家国情怀、务实的工作作风,学习身边先进模范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
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社会就像一张极密的过滤网,认真精细者将脱颖而出,粗心大意者将被淘汰出局。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求我们,在任何岗位上,都要有认真负责的耐劳态度,一丝不苟的耐烦性格。要从最简单、最平凡、最普通的事情做起,把每一件事都做精做细,在处理各种小事中练就干大事的本领;
于精细之处见真精神,于精细之处见高水平,于精细之处见大境界。

三是必须提升能力素质,把学习当作习惯和责任,培养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不断弥补知识空白、能力弱项和经验盲区,练就干事创业真本领;
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脚踏实地做事,做到六个字:“严格、严肃、严密。”严格,就是指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要弄通弄懂,切忌不求甚解;
严肃,就是指诚实扎实的业务训练,切忌轻率浮躁;
严密,就是指对工作、生活都要精益求精,切忌马虎应付。

四是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始终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切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当好“主攻手”,撸起袖子加油干。

今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线已经明确,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干事导向已经明确,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精神,以一以贯之开拓进取的姿态激发新作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肩负新使命,一定能开创新事业,收获新人生。 

第二篇: 党校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心得

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这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心得体会:

一、要强化担当作为的政治责任。敢担当、善作为,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干部应尽的政治责任。因此,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负人民重托,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要加强学习武装新思想。作为新时代的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全面提高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等。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良好作风,涵养专业精神,以敬业、执着、严谨的态度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

三、要突出问题导向、勇于直面困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敢于正视不足,勇于直面困难和挑战,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干部必须具备的优秀政治品格。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突出问题导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闯难关。抓住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寻求破解之道;
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哪里困难大就到哪里去,哪里情况复杂就到哪里去,真正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始终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第三篇: 党校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心得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

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切实解决干部队伍突出问题的内在要求。

选好人、用对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要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大胆地用,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受褒奖;
坚决地调,让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让位子、受警醒;
该容的容,让广大干部轻装上阵、撸起袖子加油干。

坚持从对党忠诚的高度看待干部是否担当作为,坚持有为才有位,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用好政治过硬、工作扎实、敢抓敢管、廉洁自律的干部,坚决不用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尤其是对那些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面前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干部,要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切实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形成精兵强将各尽其职、各履其责、各展其长的生动局面。

《意见》对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专门提出要求,这是党中央首次从制度层面作出规定。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内涵。

为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明确要求。

一、充分认识做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意义

制定出台《意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对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干部队伍主体是好的;
强调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要靠干部担当作为;
要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干部,特别是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
完善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把关心关爱干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指向明确、内涵丰富,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对新时代整个干部队伍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深刻把握精神实质,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以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推动这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回顾党的历史,任何时候的工作都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调动和发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与广大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担当奉献是密不可分的。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我们党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更加需要广大干部积极作为、主动担当,更加需要把干部队伍建设得更有理想、更有力量、更有干劲。

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是切实解决干部队伍突出问题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大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力度,推动政治生态持续改善、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不守纪律规矩的现象大大减少。当前,一些干部精神懈怠、心理懈怠,庸政懒政怠政、改革勇气锐气弱化,需要各级党组织直面和解决,需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抓住影响干部干事创业、担当奉献的关键症结,强化正向激励。党中央专门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印发《意见》,就是要求干部既严格按党的原则纪律规矩办事,又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向广大干部发出攻坚克难、奋发作为的动员令、集结号。做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工作,必将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注入强劲动力,为广大干部树起健康成长成才的风向标;
必将推动解决少数干部在理想信念、为民宗旨、工作进取心、能力水平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必将促使干部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践行者、新使命的奋力担当者、新征程的自觉开拓者,努力作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二、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

《意见》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宣示性。坚持正向激励主基调,立足事业需要,回应群众呼声,顺应干部期待,体现倡导性、引领力,释放出促进干部积极作为、奋进奋发的强烈信号。二是指导性。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着眼解决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容错纠错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原则性要求,为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抓好落实提供遵循。三是统筹性。坚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不是单从干部工作某个方面作出规定,而是统筹考虑影响干部积极性的因素,着力将干部选育管用的各个环节衔接起来,将政治教育、思想引导、待遇保障、人文关怀等贯通起来,作出整体性部署、制度化安排。

大胆地用,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受褒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知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党组织绝不会埋没人才,绝不会不识别那些对党和人民作出贡献的人”。选好人、用对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把担当者用起来,敢于担当就会蔚然成风。要鲜明选人用人标尺。突出事业为上、以事择人,识人察人看担当、选人用人重作为,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坚持从对党忠诚的高度看待干部是否担当作为,坚持有为才有位,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用好政治过硬、工作扎实、敢抓敢管、廉洁自律的干部,坚决不用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尤其是对那些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面前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干部,要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切实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形成精兵强将各尽其职、各履其责、各展其长的生动局面。要改进知事识人方式。重视了解干部的具体行为特征、具体事例,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干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发现和选拔改革攻坚的促进派、实干家,不能让对党和人民有贡献的人受到冷落和埋没。要重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宣传一批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先进典型,对重大典型要打破常规大胆提拔使用,以进一步树立鼓励和引导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良好用人导向。要积极行动起来,把更多的好干部及时选出来,把敢于担当作为者真正用起来,形成强烈的正向激励效应,鼓励和带动更多干部积极担当、奋发进取。要打牢择优而任的基础。只有把大批好干部教育培养起来,选贤任能才有可靠的基础。要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思想教育鼓舞干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广大干部补钙壮骨、固根守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筑牢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根基,挺起共产党人精神脊梁,强化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要突出“关键少数”,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

坚决地调,让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让位子、受警醒。《意见》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推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要明确调整的重点。对那些不作为、慢作为的,作风漂浮、热衷搞花拳绣腿的,消极懈怠、萎靡不振的,不愿负责、不敢碰硬的,都要坚决处理、果断调整,形成调整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震慑效应。要畅通“下”的渠道。综合采取调离、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方式,对不适宜、不适应岗位的干部,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组织调整。要完善考核机制。科学有效的考核,是干部选拔、调整、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要把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情况作为考核重点,突出政治考核、作风考核、实绩考核,按照精准化、差异化的要求,对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干部分别提出考核指标,做实考核工作,防止“一把尺子量到底”。要在考用结合上积极探索,真正使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评先评奖、治庸治懒、问责追责、能上能下等挂起钩来,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要运用好干部考核 “指挥棒”的作用,推动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注重看干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实际成效,切实防止不看政绩、不看成绩的问题。要注重提升干部“善为”“会为”的能力。适应新时代、新目标、新部署对专业化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干部的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帮助干部更新知识、拓展能力,促使干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

该容的容,让广大干部轻装上阵、撸起袖子加油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意见》对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专门提出要求,这是党中央首次从制度层面作出规定。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内涵,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宽容不是纵容,保护不是庇护。要防止混淆问题性质,拿容错当“保护伞”、搞纪律“松绑”,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既鼓励支持勇挑重担、开拓进取的干部,又严肃查处胡干蛮干、违纪违法的干部。要敢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对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符合条件的要大胆使用。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防止好干部被“污名化”。要规范操作实施。干部的失误错误,是否属于容错情形、容错条件,应该由组织上深入核实、客观认定。要妥善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四个原则”,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六个要件”进行综合分析研判。要正确对待给予容错的干部。干部给予容错后,只要他们端正思想、改正错误,同样是我们党的好干部。只要作出了积极贡献,该表扬的表扬、该评优的评优、该用的一定要用,不能因为有被容错的经历,而让他们背上“包袱”。要坚持容纠并举。积极帮助干部对已发生的失误错误主动采取补救措施,注意总结教训,吃一堑、长一智,防止一容了之。要创造良好干事条件。在规范容错纠错的同时,还要在科学制定政策、关心关爱干部等方面加大力度,健全待遇激励保障体系,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做好有关表彰奖励工作,关注干部心理健康,真正把党中央的关怀,传递到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心坎上,增强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三、加强对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党组)领导作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实《意见》的规定,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整体布局,加强统筹谋划和组织实施。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关键中的关键”,要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带头落实《意见》规定,在讲政治、敢担当、善作为上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敢于为改革创新者说公道话、撑腰鼓劲,真正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各级组织部门要承担起牵头协调和工作督促的职能,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宣传等部门的衔接配合,加强各层级的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面上指导,精准把握和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规定。对于有关容错纠错、政绩考核、待遇保障的政策规定,要在坚持《意见》总体精神、原则性要求的前提下,科学把握好“度”,做到规范操作、精准实施。要加强调查研究,把落实《意见》精神融入干部队伍建设各方面,贯穿到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各环节,不断探索和完善具体政策制度,推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加强跟踪问效,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情况及时督促检查,防止出现抓落实“上热下冷”“紧一阵松一阵”的问题。要对学习宣传《意见》进行部署,传达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名干部,做好解读工作,扩大知晓面和认同度。要注意挖掘和发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业绩和事迹,在全社会形成鼓励担当作为、崇尚苦干实干的良好风尚。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结合实际探索创新。要坚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精准执行政策,细化配套措施,确保《意见》精神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第四篇: 党校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心得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 新征程展现新担当
作者:许桂清
来源:《兰台世界·上半月》2017年第12期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征程。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档案作为文化的载体、历史的记忆,与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多年波澜壮阔的灿烂文明演进与发展一路相随,与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记忆相伴而生,其保管、整理、挖掘、保护、研究和展示,对于“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档案工作者同样也要在本职岗位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履行好职责,为“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一、以档为据,再现革命记忆,永志为民初心

        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上海和浙江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重回中国革命的原点,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我们党的精神密码。清代龚自珍有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在陈列展厅,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逐字逐句细细品阅首个《中国共产党纲领》、首部《中国共产党章程》等珍贵档案,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并充分肯定了档案文献的历史见证价值,要求“保存好、利用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怀抱着这个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里,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力透纸背的档案文字记录着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伟大历程。从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组建中国共产党,到党领导人民投身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一份份党内文件、一张张革命传单、一封封家书、一份份电报、一张张照片,这些档案映衬着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也蕴含着党建文化的历史基因,保管好、研究好、开发好这部分革命历史档案,意义重大。

        2016年,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多地档案部门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展览。辽宁省档案局(馆)举办的《信仰的力量——“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主题展览》,展出珍贵档案文献214件,48天里共接待机关、学校、部队、企业、社区等271个团体10023名党员参观,使广大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史党规教育和强化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传承的深刻洗礼,获评辽宁省直机关2016年第三季度最佳实事,也是开发革命历史档案资源助力党建工作的成功实践。

        革命理想高于天。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此,档案人应有更强的使命意识与更高的行动智慧,要通过对革命历史档案资源的挖掘、内容的筛选、精华的萃取,再现中国共产党96载艰辛历程和辉煌业绩,展现共产党人坚守信仰、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回顾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使档案文化展示阵地成为党员干部汲取精神动力的源泉,激励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以档为典,传承文化记忆,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被明确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

        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字记载、汗牛充栋的珍贵典籍,阐述着兴衰成败的经验得失,总结着社会发展的恒常规律,延续着中华民族古老悠远的文明。正因为档案在记忆体系中拥有跨越时空薪火相传的特殊功能,使之成为人类记忆的丰厚载体与表征,被誉为历史文明的星辰。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曾要求重整民族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辽宁省目前各级各类档案馆中藏有档案近800万卷,上迄唐代开元年间,下至当代,涉及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各历史时期档案均有收藏,卷帙浩瀚,典籍丰富,是弥足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其保护、传承任重道远,作为保管这些宝藏的档案工作者责任重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推进。

        1.着力推进珍贵档案遗产申报工作。自2000年国家档案局正式启动“中国档案历史文献遗产工程”以来,辽宁省先后有6个项目即省档案馆收藏的《唐代开元年间档案》《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实录稿本》《清代玉牒》《戚继光签批的申文》《盛京内务府档》,以及朝阳市喀左县档案馆的《图琳固英族谱》荣登《中国档案历史文献遗产名录》。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联合申报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2015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入选为“世界记忆遗产”。辽宁省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项目申报成功及《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提升了历史档案文献保存条件,为构筑人类记忆工程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此项工作的深入推进,今后,辽宁省档案局(馆)将进一步完善“中国档案历史文献遗产工程”咨询推荐制度,着力增加珍贵档案纳入名录保护体系的数量。

        2.着力推进国家重点档案保护工作。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全面的专业人才等综合优势,对全省保存状况不理想的历史文献古籍进行保护性抢救修复,开展以档案缩微、破损档案修裱、珍贵档案仿真复制等为主的保护工作,形成纸质、数字资源和缩微胶片三位一体的文献保护体系。着力构建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保管好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血脉,让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经由珍贵的档案典籍世代传承,让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文化认同,凝聚起磅礴的民族力量。

        3.着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着眼于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化和电子档案备份中心建设,大力推进档案网站和移动终端系统研发。在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化资源协作的D-LAM框架内,加快历史文化数据融合,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专属社交工具,构建历史文化数字资源集成发布平台、一站式获取平台、用户交互平台。以数字化存储、电子档案备份、D-LAM历史文化资源融合,打造全省历史文献数字化资源总库,使之成为研究历史文化记忆的丰沃土壤,切实增强历史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以档为基,构建发展记忆,助推全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既是对人类发展规律的高度总结,也是对中国自身发展的理性判断,同时也为档案部门以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指引,充分发挥“育人”职能指明了努力方向。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构筑中国精神。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种场合一再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参观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同专家学者座谈等实际行动感召人们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基础上,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十九大报告再一次明确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梁启超曾言:“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子,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2015年11月,辽宁省档案馆被教育部、国家档案局联合授予“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后,我们便与沈阳市浑南区教育局合作,以“辽宁记忆展””和“清代皇室档案展”两个常设展览为依托,结合馆藏档案,为浑南区31所学校的3万余名中小学生相继开设了志书与档案查阅、字画装裱与档案修复、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等实践课程。这些课程摒弃了档案馆原有的单向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的融参观、讲解与体验、互动于一体的课程实施形式,引领学生们以任务为中心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提问,在实践中分享,从而激发青少年对档案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开发其研究能力,培养其团队协作、分工互助的精神。

        我们将认真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继续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以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相结合的方法,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融入中小学生实践课程设计、开发中,做到档案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同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家国情怀,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2.加强抗战历史研究,凝聚中国力量。“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早在2015年,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就曾作出“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重要指示,强调“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阐释和主题教育活动,使全国各族人民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2016年,国家档案局正式启动《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编纂出版工作,旨在对保存于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中的抗日战争档案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鉴定,将其中符合开放规定的档案分批影印出版多卷本《汇编》。辽宁省档案局(馆)有10项课题备选纳入国家项目储备库。今年,在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局(馆)申报的《辽宁省档案馆藏涉日史料整理研究》项目,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同时,在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之际,我局(馆)举办的《铁血沉思——满铁与七七事变主题档案展览》,57天展出期间共接待各界参观者22000余人,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社会反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辽宁省档案局(馆)将继续集中力量加强日本侵华历史、抗战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如期完成《满铁剪报选辑》(全套60册)、《满铁与七七事变档案汇编》(全套6册)的编纂出版,对《满铁与七七事变档案史料》和《日伪时期中国共产党史料》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展开研究,并将深入挖掘、整理、开发党在辽宁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文献、遗迹、口述史料,系统梳理日本侵略东北罪证档案,争取推出一批新的研究成果,以翔实准确的档案史料,真实再现历史原貌,让更多人明史知耻、明史知理、明史知责,从历史的艰辛奋斗中吸收养分,从民族的苦难辉煌中汲取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3.加强社会教育能力建设,传播中国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档案部门应把握其核心要义,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在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传播中国价值中,释放能量,有所作为。

        (1)以开放理念开展社会教育工作。一要牢固树立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在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开放的思维和姿态开展工作,绝不能自我封闭,缩手缩脚。二要主动出击,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和协调督促,切实找准档案工作与社会教育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社会教育贡献力量。三要与本地区多部门多单位联合互动,加强同文化、教育、宣传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格局。

        (2)以创新驱动搭建社会教育网络。一是各级档案馆在馆址选择、功能设计、设施设备、氛围营造等方面,既要凸显档案文化意蕴,又要为开展社会教育预留足够的空间、配套相应的设备。二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手段,借助现代传媒、移动终端等途径实现档案资源利用的便捷化,充分发挥档案馆在文化建设和社会教育中的辐射作用。三是灵活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发挥自身优势,抢抓有利时机,制造文化效应,形成视觉和心理冲击,让档案从库房走入千家万户,融入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档案对民众的亲和力。

        (3)以档案资源优势打造社会教育品牌。一是广泛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料,把散落于民间的各种纸质载体档案、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实物档案、历代官方档案、民俗文化名品等档案文化资源汇集起来,加大档案资源的整合、开放、利用力度,形成地方档案文化特色。二是充分发挥馆藏档案的独特优势,挖掘档案潜在的社会教育价值,适时举办有影响力的档案展览,面向基层、面向大众,铸品牌,创名牌,出精品,树立档案馆在社会教育领域应有的地位。三是结合地域文化特色进行选题,积极开展深层次的编研,建立和形成地方特色的史料公布、文献陈列、作品展示,营造为民、便民、利民的社会教育氛围。

        (4)以档案队伍建设提升社会教育水平。以档案为素材开展社会教育的过程,就是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传播的过程,即通过对档案资源的挖掘、研究和解读,实现档案内容由枯燥到生动、由略显苍白到栩栩如生的一个升华的过程。为确保档案文化展示不偏向、内容真实可信、符合时代要求、富有内涵、具有吸引力,化档案文化为人们前进的指路明灯和精神动力,档案人员必须把好政治关,使档案文化展示的内容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以档案为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民族精神。这就要求档案部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努力培育政治过硬、爱岗敬业、奋发有为、业务精湛、服务高效的档案干部队伍。档案干部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和文化素养,跳出档案看档案,立足档案干档案,开拓新思维,掌握新知识,达到新境界,全面提升社会教育服务水平,使我们的工作成果真正惠及于民。

第五篇: 党校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心得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学习《意见》的过程中,让我对“新时代 新担当 新作为”有了新的认识。

新时代。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是我们的思想纲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改革开发到现在的“两个一百年”建设是我们的切实行动。“两个一百年”是党对人民做出的最美承诺,我们齐心聚力,为这个目标而奋斗。从2020年到2035年再到2050年,这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我们干部的挑战。这就是我们干部所处的时代。

新担当。担当精神是指党员干部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的精神。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到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地步,越是此刻,越需要我们有敢于去啃硬骨头的魄力、敢于涉险滩的勇气。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
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
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

新作为。学习《意见》,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党在新时代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调动广大干部思想、行动活力动力,为提升整体能力素质、凝聚创新创业合力所送的“温暖”。落到基层、落到个人,要继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
在理论学习中,自觉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学习,进一步勇于实践和探索;
在工作开展中,珍惜在基层一线的锻炼机会,坚持抓常态、创特色、树典型。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专心致志为党和人民干实事。

新时代,是我们的机遇;
新担当,是我们的使命;
新作为,是我们对党和人民的“交代”。让我们乘着《意见》之风,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第六篇: 党校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心得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心得体会: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

  十八大以来,我们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的时期,有新的担当,才能无愧于党对我们的嘱托和期望。

  穿新衣不能走老路。我们年轻党员作为党的一员,应该时刻牢记党的使命,勇于担当,肩负起新时期党传承给我们的责任和担当,用新一代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谱写出属于新时期全体党员的赞歌。我们要善于总结,善于学习,学习优秀党员干部的优秀品质,向模范党员看齐,见贤思齐,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实事求是,发现问题,积极改正弥补不足,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思想、有能力的新时期合格的共产党人。

  新征程,新担当。目前,扶贫攻坚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的关键时期,作为工作在扶贫攻坚第一线的一名基层党员,我们更应该直面困难,用于担当,用党的思想武装自己,用党先进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中不断地成长,有一番新的作为。

  新征程,新高度。在新的时期,要积极努力的实现工作目标,并确立新的目标,实事求是,争取高标准的完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性的发挥党的先进性。

  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顽强的革命斗志,人民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出现在哪里。不忘初心,矢志不移,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共产党人共同努力,我们就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推荐访问:党校 新时代 担当 党校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心得 党校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心得 党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心得体会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