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要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落实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30 20:00:06 来源:网友投稿

许砺

单元要素作为语文教材的核心概念,教师需要精准把握,要分析单元要素与课文之间的关系,在明确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搭建基于单元要素的学情支架,精心设计课前预习任务,根据要素内容设计相关教学活动,促使语文教材内的各单元要素相互协调,以各要素的落实推进课堂教学进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阅读课文内容、思考文章的具体内容,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解读导语,设计预习任务

根据统编版教材的单元内容编制情况可以看出,各个单元体现出如下特征:第一,单元体例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第二,融合性较浅,每个单元的课文前均有一个导语。教师可以利用单元导语,将导语作为本单元内各篇课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导向,并充分解读单元导语,同时在此基础上有方向地设计课文的课前预习任务,使预习任务与课文内容、单元导语有机结合。这样,单元语文要素就合理地成为课文学习的“大方向”,且逐步融入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并贯穿语文教学实践全过程。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材内容为例。本单元包括《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习作:“漫画”老师》四篇文章,教师结合单元前的导语内容,可以看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1)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让学生掌握高效阅读的方法;
(2)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描写人物特点。在课前设计预习任务时,教师就可结合这两点语文要素,促使语文要素融入语文预习任务实践。基于此导语,本次设计的预习任务为:(1)阅读“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掌握其中提到的几种高效阅读的方法;
(2)利用已知的高效阅读的方法完成单元《将相和》课文的阅读,勾画出你认为的关键语句,提取主要信息;
(3)分析课文的故事线索,说出故事的类型、人物的特点,将文章采用的描写方法标记在课本侧面。

通过设计预习任务,教师将单元语文要素直接融入课前预习实践环节,学生在预习任务的指导下阅读课文、提取课文描写方法,同时掌握“阅读”“写作”两项语文要素的内容,也能对本单元内课文的内容形成一定的了解,促使学生自主形成学习的方向感,能够在之后的语文学习中自觉向单元要素的方向努力,更好地落实单元要素,实现阅读思维能力、语文表达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协调要素,阅读实践

根据统编版教材的单元内容编制、单元语文要素设计情况来看,语文要素与单元内的导语、课文内容、课后练习题等内容之间均有密切关联,单元内的各个模块内容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存在,且彼此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教材中,单元语文要素可以拆解为若干知识点,在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中体现,同时也能与每篇课文的学习过程相契合,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语文要素实践整体。基于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需要关注课文与单元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且在课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强调单元语文要素,促使学生在阅读学习活动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辅助学生实现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发展。

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掌声》的教学为例。本篇课文属于经典课文,因此单元语文要素显得更加清晰、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通过默读感受课文中的情感思想,单元主题是感受美好品质。因此,可以基本确定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主要偏向阅读方向,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再从课后练习题来看,主要是通过默读课文感受“英子”前后的变化,并思考变化的原因。由此可见,“阅读理解”是本单元语文要素的重点,也是阅读学习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默读、理解”作为主要线索,提出要求为“每个小组领取一部分课文,2分钟默读,3分钟思考,5分钟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默读的这部分课文中,‘英子是怎么样的?此时是什么样的思想或者情感?”之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当众汇报,在汇报完成之后,提出要求“各小组成员默读全文,思考文章各个部分中的‘英子是否如其他小组成员汇报的一样?若不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其中发生的变化是什么?”这样的方式,使语文要素与课堂学习实践深入融合,不仅可以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而且可以突出强调课堂学习中的语文要素要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循序渐进地发展相应的素养与能力。

案例中,教师将单元语文要素与课文阅读实践紧密联系,且单元语文要素为学生的课堂默读活动提供了明确指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通过“单段默读”“全文默读”两环节活动,不断深入思考“英子”的特征及其变化,对“英子”变化的过程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文思维。

三、依托要素,强化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情感,发展其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素养,教师可根据课文主题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知,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效。根据单元语文素养的指向,教师可以依托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语文要素分析课文的教学方向,明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体验式学习情境。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1)阅读课文,感受文章中人物情感;
(2)掌握人物外貌、语言、具体事迹(生活小事)等的描写方法,通过描写表达人物情感。教师为了将单元语文要素落实于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创设体验式情境的方法。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相处的细节,让学生按照“电影中慢镜头回放”的方式,在脑海中播放与母亲相处的情境,逐步勾勒出母親的形象与细节。如“她转过头来,我的母亲,温和的眼睛下方是褐色的口罩,双臂张开等待我的拥抱……”“母亲的背影摇摇晃晃,似风中的云雾,其中又隐藏着一丝松柏般的挺拔与刚强”等,创设出真实的个人体验情境。在情境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你平时见到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母亲的背影是什么样子的?母亲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母亲的脸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中对母亲的描写与你认知中的一样吗?你认为,为什么会不一样呢?”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逐步细化思考,将自己的母亲形象与课文中作者的母亲形象相对比,从而突出体现作者母亲的艰难与辛苦,更直观、深切地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心疼、愧疚的情感。

教师通过采用“语言引导、电影慢镜头回放”的方式,引领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联想、沉浸个人情境、体验情境中的情感,形成较强的情感感知,促使学生更加注意课文描写中的细节,感受这些细节描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从而掌握相应的描写方法,将单元语文要素落实于课堂学习中。

综上所述,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需要理解语文教材中的单元编排情况,把握单元要素,根据单元要素设计、实施语文实践。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单元要素、课文前置导语、课文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教师可以根据单元要素与前置导语内容,设计相应的课前预习任务,为学生推送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本单元的学习方向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文要素与课文之间的关系,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强调单元要素内容,从而落实单元要素,强化课堂学习实践的指向性,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单元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单元要素落实于语文教学实践中,以单元要素为线索,兼顾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长足发展提供支持。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青阳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猜你喜欢导语要素课文导语山西农业科学(2021年12期)2021-12-16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9期)2021-12-06背课文的小偷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阳光作文评点报·低幼版(2020年18期)2020-05-28本期专栏导语首都公共卫生(2019年5期)2019-05-21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导语戏曲研究(2017年2期)2017-11-13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河北书画研究(2017年1期)2017-08-22背课文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 要素 单元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