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潮绣重新绽放异彩

发布时间:2023-09-27 19:00:06 来源:网友投稿

刘越山

2023年6月7日,在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举办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来自广东潮州的一幅名为《硕果累累》的潮绣作品,以其明亮立体、传神入化、极富韵味斩获金奖,从而引发了人们对潮绣的更多关注。

不同于以绒绣作平绣的苏绣、湘绣和蜀绣,潮绣是以金银绒绣包裹棉花作垫绣,一根绒线往往要分化成十余股,显得更像富丽堂皇的浮雕装饰画。在这幅《硕果累累》的画作上,一大串果实丰满、火红的荔枝热烈地簇拥着,阳光照射的树叶也似在随风摆动,红果绿叶相得益彰,果实鲜灵娇艳欲滴,使观者一时忘记了这是一幅画作,而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想要去摘下来一颗,放在嘴里品尝。

“潮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虽然现今知名度不高、外界知之甚少,但它在古代却曾经非常高贵,还曾出口至南洋一带。即便是在今天,也是外交机构的定点国礼品,此前我们国家的多位领导人向联合国秘书长、加拿大总理、菲律宾总统赠送的国礼品就是潮绣。幸运的是,这几件都是我的作品,包括《腾龙》《下山虎》和《大展宏图》。”接受《经济》杂志记者采访时,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绣代表性传承人孙庆先这样说。据他介绍,潮绣技艺在中国刺绣中独树一帜,是中华刺绣艺术的瑰宝,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始于唐宋、盛于明清的潮绣,是具有岭南民间装饰风格的刺绣技艺。潮绣品造型立体,图案隽秀,色彩绚丽,或金碧辉煌,或婉约淡雅。多用于工艺屏风、挂屏座屏、婚嫁裙褂、戏服香包和民居厅堂、庙宇佛堂的宝盖幢幡、门楣桌围等。

寻古论今看潮绣春秋

作为潮州市潮绣研究所的所长,孙庆先向记者介绍,传说潮绣是从本地土著畲族人衣服上的图腾纹样演变而来。但更多的人认同潮绣始于民间的手工针线活,经漫长的演化而进入社会应用。这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是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规模恢宏的潮州开元寺,就已使用刺绣的宝盖幢幡、彩眉围裙。

目前可知最早提及潮州刺绣的文字记录,是宋代宝祐二年(1254年),潮州知州陈炜《题西湖平石壁》云:“朱幡影里绣屏好,绿盖香中画舫行”。明代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刻本《荔镜记戏文全集》中,也有“五娘刺绣”一出;
万历戏文刻本《金花女大全》中,亦有“金花挑绣”一出。这两出戏,非常具体地描写了明代潮州民间刺绣的场景及绣品内容。可见,明代以后,民间刺绣传习活动普遍,刺绣已是潮州妇女熟练的手工之一。

至清代,潮绣获得空前发展。清《潮州府志》记载:“潮州妇女多勤纺织,凡女子十一、十二龄,其母即预治嫁衣,故织纫刺绣之功,虽富家不废也”。其时,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宗教以及祭祀活动的举行和地方戏剧的繁荣,形成了对刺绣品的更多需求,刺绣品随之逐渐商业化。品类涵盖家庭使用的衣服、被子、鞋子、枕头巾、手帕以及戏服、官袍,佛堂庙宇的幢幡宝盖,民间迎神赛会的旌旗、标旗,祭祀的神袍、桌裙等。绣品除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的需求外,还出口至南洋一带。

清末至民国初期,是潮绣的鼎盛时期。潮绣在本地各手工艺品中已举足轻重,形成多层次的生產和销售结构。潮州城内就有绣庄40多家,绣工几千人,年出口达1000万两以上,作品获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官方名义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奖项。期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的跌宕起伏,致潮绣经营由盛极一时到瘫痪停产,出口受挫,抗战胜利后潮绣业逐渐恢复。

1958年起,潮绣由地方国营的潮绣厂经营,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对潮绣技艺进行专门研究整理、创新推广。创作了《苏武牧羊》《霸王别姬》《仕女》《和平颂》《潮州湘桥》等一批传统题材的潮绣绣画。潮绣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品类增多。在挂屏、条幅、屏风、画片、床帷、彩眉、宝盖、幢幡、桌围、椅披及剧服、道具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了金银线裙褂和珠绣类别。历经60年代中期10年低谷徘徊,刺绣业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世纪80年代是潮绣企业发展的辉煌时期,员工几千人,最高有几万女工参与绣制。其时珠绣服装订单应接不暇,高档真丝珠纺时装成为美国、法国、日本、西德等国家的热销货。金银线礼服和潮绣戏服成为广东省工艺美术优质产品奖。传统潮绣绣画佳作频出,《九龙屏》《吹箫引凤》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潮绣界资深老艺人林智成等创作的《玉堂富贵》《香永泽长》获得省部级优秀作品奖和创作设计奖。

20世纪90年代,民俗活动应用潮过后,市场开始萧条,家庭装饰应用尚需时日培育,伴随产品转型,绣品“潮”味渐淡,传统潮绣产品市场日渐式微,已转制为股份制公司的原潮绣厂仅保留一个潮绣品车间。潮绣技艺一度濒临失传,进入保护传承新业态。

2000年以来,政府为潮绣的恢复搭建平台。2006年潮绣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会不少有识之士率先行动成立研究所、工作室、绣庄、作坊等民间机构,促进潮绣的复产和技艺的传承。涌现《好运来-金龙鱼》《五福临门》《鼎盛九洲》《玉堂呈吉祥》等一批立体双面绣作。潮绣作品在全国各类工艺美术展会频频获得大奖。

潮绣面临的短板与改进传承

虽然潮绣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但也有不少短板。在数十年一直从事潮绣的孙庆先看来,潮绣是岭南民间工艺,一方水土成就一方物种,地域人文使潮绣产品多为潮语系民俗应用,大部分仍应用于庙宇祠堂的祭祀、民俗活动和戏服道具,并随这类活动的起伏而兴衰;
传统的题材图案选择、使用范围,局限于国内外的潮人族群。而在清末参加“南洋劝业会”展览竞技后,长期偏居一隅的潮绣业大开眼界,引用顾绣技法生产观赏性绣品,至20世纪60年代初,一直用“顾绣”的称谓,直到1962年才正名为“潮绣”,并与“广绣”统称“粤绣”。紧接着10年停滞和其后的劳动密集型手工制作日趋萎缩。此外,地域的差异、消费需求的不同和传统潮绣技法的影响,使潮绣融合吸收欠佳,时至今日,潮绣平面绒绣技艺仍不能与苏绣、蜀绣、湘绣相提并论。更为重要的是,当今,潮绣的濒危状况远甚于其他绣种,小规模精品化的制作模式,无法进入大众的视野。加之潮绣独有的刺绣表达方式,费工又费时,高成本难以被大众消费者所接受。

而在市场销售方面,潮绣品指向是有需求的消费者,但并没有特定的销售区域,一般是产成待销、面洽成交,少量定制。

目前,潮绣从业人数不多,从业人员主要靠上一辈绣娘传授启蒙师承和姐妹之间互学实践提高的方式,掌握刺绣技艺。从业人员多分布在潮绣技艺传承保護单位及社团机构,不完全估算约有100人,另有承接绣件的零散“绣娘”,人数估计最多也就几百人而已。

潮绣目前主要由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牵头潮绣的传承制作。其中,包括领衔并坚持创新传承的代表性人物就是孙庆先的潮绣研究所及名瑞集团潮绣工作室,组织“绣娘”来手工制作潮绣精品;
非遗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刺绣艺术工作室收徒授艺,制作传统潮绣品;
艺成潮绣研究院、忠勉绣庄组织员工机绣手绣结合制作戏服、民俗绣品,形成一定的规模化量产,工厂生产和外发绣制工区生产。还有一批个体绣坊零星绣制。由上述可以看出,潮绣业仍处在新业态下的旧模式,活化利用任重道远。

呼唤更多潮绣“新工匠”

如何让潮绣再获新生,成为孙庆先近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他认为,单一的师徒传授传承方式影响了产业发展;
创新乏力导致绣品的差异化程度较低;
潮绣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
现有作坊式只制作类似“精品”,未能形成高、中、低档次产品体系,拉开高、中、低的细分价格。

他认为,传统潮绣产品所依附的古建筑和民俗活动已经慢慢消失,潮绣作品必须为之作出调整,重塑依托,内容和形式也需要重塑。此外,必须打破单一的产品结构,做到分类发展:现有潮绣研究所、大师工作室要专攻潮绣精品的更加精益求精,成为收藏级珍品;
跨界合作,吸引社会资金(企业)参与,融入潮绣元素,利用机械和科技做工序化、批量化日用消费品,文创文旅产品,让潮绣走向更多更大更不同的市场。

近年来,在培育潮绣传承人方面,孙庆先也一直在努力。为此,他开设潮绣培训班,支持和鼓励青少年免费学习、制作潮绣。而他也时常带着团队走入校园,去培养年轻学生对潮绣的兴趣和喜爱。他说,潮绣业需要培养和吸纳更多的年轻创业者,要构建“高校(职院)+企业+大师”,培养“学识素质+传统技艺+创新设计+制作技师+营销人才”的叠加式项目培养机制。让更多的潮绣创业者,看到经济效益和发展的希望,成为“新工匠”。

让更多的中华瑰宝重新走上世界的舞台,绽放它们应有的光彩,这是包括孙庆先在内的无数中华文化传承者的梦想和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绣品潮州刺绣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中国音乐学(2022年2期)2022-08-10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西部论丛(2020年15期)2020-12-23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北广人物(2020年24期)2020-06-29Hong"an Embroidery: A Dance of Needles and ThreadsSpecial Focus(2019年10期)2019-11-26清新唯美的刺绣少年漫画(艺术创想)(2019年3期)2019-07-23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年6期)2019-06-02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海峡姐妹(2017年12期)2018-01-31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刺绣新生小资CHIC!ELEGANCE(2015年12期)2015-09-10

推荐访问:异彩 绽放 让潮绣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