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背景下单元项目活动的策略思考

发布时间:2023-09-17 09:06:02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简介:朱燕萍(1978~),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杭州市胜蓝实驗小学,研究方向:大单元整体教学、项目化学习

摘 要:项目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素养、发展能力。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践尝试:项目活动设计——创设生活化情境,提炼驱动性问题;
项目操作实施——建学习团队,重方法指引;
项目成效评价——基于目标分项评测,重视成果展示。这样能够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项目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9-0075-04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纵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编排从一年级教材开始,在课后的练习、语文园地等处渗透,在三至六年级下册则更加集中,以单元学习的方式呈现。基于教材,怎样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呢?笔者认为单元项目活动设计,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项目学习是一种指向素养的严谨的学习系统设计,是支持学生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培育素养的一种教与学的新样态。它的要素有:真实的驱动性问题;
在情境中对问题展开探究;
以项目化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
运用各种工具和资源促进问题解决。

笔者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文化”为例,谈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背景下单元项目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 项目活动设计——创设生活化情境,提炼驱动性问题

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学习的核心要素。学生的项目学习是与驱动性问题黏合在一起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强调了“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课程理念。

三下第三单元是统编教材第一次出现综合性学习,围绕传统节日展开,与单元人文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该单元《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篇课文以及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都属于实用性表达范畴。整个单元以综合性学习活动贯穿始终,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接轨。

在学习篇章页“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学生了解了本单元的主题之后,教师创设情境:“今年的9月亚运会将在杭州举行,届时会有许多外国友人来杭,他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作为一名宣传大使,你该如何介绍呢?”这一真实情境的创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的相关性和驱动性,激发了他们东道主意识下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本次项目活动分为两个任务:

任务一:过中国传统节日。这是基于教材而定的。本单元在学习完《古诗三首》之后,课后有活动提示,让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

任务二:探杭州历史文化遗产。这一任务是基于课后习题与地方资源而定。在学习了《赵州桥》一课后,课后习题“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同学交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校要整合区域和地方特色资源,设计具有学校特色、区域特色的语言实践活动,落实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增强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基于以上思考,教师引入杭州亚运会三个吉祥物——“琮琮”“莲莲”“宸宸”,让学生了解到三个吉祥物分别对应的是杭州三个历史文化遗产——良渚文化遗址、西湖、京杭大运河。在亚运会到来之际,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大使,有必要开展一次探寻杭州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动。

二、 项目操作实施——建学习团队,重方法指引

(一)团队建设,保障项目学习顺利进行

小组协作是项目学习最常见的形式。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边交流边讨论,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各种学习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调整研究方向,解决出现的过程性问题,确保学习的顺利进行。

1. 组建线下异质团队

学习了《古诗三首》之后,教师借助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一课,让学生重温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然后抛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第一个任务: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各节日的习俗。综合学生的研究主题,以及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等方面考虑,进行合理组队。异质分组,便于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确保全班各小组展开公平的竞争。为了让每一个团队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在小组建立之后,每个组推选一位组长,并在组长的带领下,确立小组名称、目标以及小组成员间的约定。

2. 设立线上骨干团队

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中,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只有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才能真正产生实效。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管理好一个团队,难度还是很大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给予组长们更多的关注与指导。为此,教师设立线上骨干团队,在课堂外给予组长适当的帮助,从而让他们带动组员,并推进组与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二)方法指引,推进项目学习落到实处

1. 操作示范,收集资料

本次项目活动学习需要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经过调查,三年级的孩子在信息课上并未涉及收集资料的学习。因此,教师需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忽视这一点,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可能被家长代劳,这一实践活动就将流于形式,不利于以后综合性学习的开展。

教学中,教师以传统节日“春节”为教学内容,让研究这一节日的小组成员说说想了解的方面。教师课上操作演示过程,在百度、搜狐等搜索引擎中输入需要收集的关键词,如“春节的习俗”,网页中会出现很多与之相关的内容。进入页面进行阅读,选择自己觉得重要的内容进行下载保存。在这过程中,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下载保存文档的技巧,还可以用截图的方式保存。教师演示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分配到的任务,进行演练操作。

2. 借助图示,整理资料

借助图示整理资料,可以将繁杂的资料尽量简化、层次分明,便于学生对资料的组织和管理。

本单元《纸的发明》课后习题中,出示了流程图(图1),简明直观地呈现了纸的发明过程。在教学时,教师还引入了一些图示的教学,如气泡图、树状图、弧形图等,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选择合适的图示进行整理。有些学生利用流程图整理了端午节的历史发展(图2);
有些学生利用气泡图整理了良渚文化的陶器;
有些同学利用弧形图整理了西湖的生态。这样的资料整理,加深了学生对资料的理解,使他们更加清晰有条理地进行分享交流。

3. 范文引路,落实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赵州桥》第3自然段围绕“美观”,将石栏上雕刻的各种龙的姿态写得栩栩如生。《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围绕“街市热闹”,写了各种各样的店铺,还有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通过重要段落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了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结合本次综合性学习中提出的“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这一内容,教师在学生选材时,让学生交流:“你最想写的节日中,哪些活动或场景令你印象深刻?”之后,教师将学生说的典型活动进行罗列,启发学生: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活动带给你的感受?因为有亲身的体验,再加上范文的引领,类似“天空中的烟花真是绚丽多彩!”“中秋节做月饼可真有意思!”“元宵节的灯笼各式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等这样概括性的句子,学生都能信手拈来,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落实了语文要素。

4. 用研学单,引领实践

研学单是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互学、拓学研究的一张学习单。研学单是孩子们研学路上的引领者,更是孩子们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学习抓手。

本次项目活动学习的第二个任务,就是探杭州历史文化遗产。对良渚文化遗址、西湖、京杭大运河这三个文化遗产,教师利用地方资源,依托研学单(表1),让各小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从研学准备、研学过程以及研学心得三个方面,为学生指明了研学的方向,使研学活动更加有实效。

5. 提供资源,优化过程

单元项目活动学习是学生建构新知识,发展创造性、批判性思维,提升沟通协作等能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跳一跳”,那么这样的项目对学生的成长才有意义。

在本次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讨论成果展示的形式时,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教师根据孩子们现有的知识与能力,为他们提供资源,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成果展示。如:给编小报的学生呈现优秀的小报,了解小报编排上的特点,提供与编写主题相关的边框等素材;
为做PPT的学生提供模板,指导他们如何添加文字与图片;
为视频解说的学生提供视频范例,引导他们先依据收集的资料,寻找相关的图片,下载剪映App进行合成。这对孩子来说很具挑战性,可以请家长协助。

三、 项目成效评价——基于目标分项评测,重视成果展示

(一)分项评测,提升项目活动学习的质量

项目活动学习评价应以核心素养为评价目标。教师需构建高质量的项目活动学习评价框架,制订合理有效的评价量规,让评价贯穿整个项目始终。

针对本次项目活动学习的要求,围绕核心素养,根据目标对学生在整个项目活动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将一些评价量表事先与学生商定好,公布在班级微信群中,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本次评价包含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不同的方式(表2、表3),引导学生审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成果汇报,展示单元项目活动成效

单元项目活动展示的不仅是成果作品,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学习过程的体现。教师要利用可视化展板和网络媒体等,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项目学习活动的意义。

1. 绘制明信片

在过中华传统节日这个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制作了节日明信片。他们自己绘图,画上与自己所研究的传统节日相关的元素并配文。文字内容也各有特色:有的呈现了自己习作中过节的一个片段;
有的配上了自己的图示整理;
有的摘录了相关的古诗等。然后全班展示,推选优秀的明信片,向他们宣傳祖国的传统节日。

2. 编节日小报

编辑小报的学生,将小组内收集的资料进行删选,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材料,重新进行组合编排。通过小报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中华传统节日。教师将这些小报上传到小程序里,开展网络投票,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评价标准,评选心目中优秀的小报。

3. 展团队风采

项目学习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除个人展示之外,当然还需为学生提供团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展示研究的成果。各团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制作PPT、背诵古诗、讲传说故事等,精彩纷呈。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都会根据评价标准,肯定别人的优点,提出自己的建议,最终评选出优秀团队。

4. 发布朋友圈

在探杭州文化遗产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并配上与之相应的图片,以宣传大使的身份,借爸爸妈妈的朋友圈向大家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杭州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此次发布内容的点赞数,评选最强朋友圈,学生积极性很高。这样的形式,更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

5. 争当解说员

教学《赵州桥》一课时,教师播放了赵州桥的解说视频,启发学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成果展示形式对孩子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部分学生选择以“我是杭州历史文化遗产宣传大使”为视频开头,让学生更有真实感。制作完的视频生成二维码或利用抖音等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扩大了宣传的力度。

四、 结语

实践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背景下的项目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驱动之下,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这一活动培养了他们收集整合信息、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成果呈现等多方面的能力,切实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3]钱娟.借“中华传统节日”,助综合性学习“平稳落地”: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教学解读及活动建议[J].小学语文教师,2020(4):42-46.

猜你喜欢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语文素养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角色重构初探课外语文·下(2016年12期)2017-01-12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文理导航(2016年33期)2016-12-19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西部学刊(2016年19期)2016-12-19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人民论坛(2016年23期)2016-12-13“离散式”和“整组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6年11期)2016-12-06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路上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6年9期)2016-10-20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之友(2016年9期)2016-10-08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推荐访问:综合性 单元 语文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